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

时间:2019-05-15 12: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

第一篇: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

简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管理的特点:利润最大化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项目收益的时间价值2)没能有效的考虑风险问题3)没有考虑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4)是基于历史的角度,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5)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6)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度量

债务投资的优点:债务投资1)成本低2)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3)能够保障股东的控制权4)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缺点:债务投资的1)财务风险较高2)限制条件较多3)数量有限

对于资产负债率,企业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的不同理解是什么?1)从债权人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其贷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性2)从企业股东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投资收益的高低。企业借入的资金与股东的投资在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3)站在企业管理者的立场,他们既要考虑企业的盈利,也要顾及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4)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普通股筹资的优点:1)~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2)普通股股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3)~风险小4)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提升公司的信誉 缺点:1)资本成本高,2)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3)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杜邦系统主要反映以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1)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润*乘权益乘数2)资产净利润=销售净利润*乘总资产周转率3)销售净利润=净利润 除以 销售收入4)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除以 资产平均总额

剩余股利政策1内容:剩余股利政策就反映了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公司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股权资本,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现金股利。2和采取此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必须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要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资金成本的作用:1.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1)个别资本成本率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依据2)综合资本成本率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3)边际资本成本率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2.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经济标准。3.资本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企业整个经营业绩的基准。

长期借款的优点:1借款筹资速度较快2借款资本成本较低3借款筹资弹性较大4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缺点:借款筹资1风险较高2限制条件较多3数量有限

第二篇:教育(重点必考简答论述)

20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是什么?简述现代教育观的变革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技术现代化

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夲国学制的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于小雪教育相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终于自身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上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如何看待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

2、学生是独特得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一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方面说: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方面说: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简述课程实施的条件

1、课程计划要合理、和谐、明确、简约、可操作

2、教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并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3、学校有力组织、系统保障、形成相应的心理与物理环境

4、争取校外的一切力量的支持。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教师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双变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思想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简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规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根据记忆的特点,简述复习的策略)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

方法的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快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发包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实践中。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言语表达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智力)

1、注重早期教育开发

2、转变教师的教学法法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个体发展的一般特征(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掌控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指的是让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4、生化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体效能感原则

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促进迁移的教学)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学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长造型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学生个体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控

2、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3.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知识网络。新手性教师的成长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复教学经验。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

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新课改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习观。

简述: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新课改倡导的方式:

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改倡导教师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上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上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积极向上的动力简答: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

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

不同的锻炼指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个性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

接影响识记效果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感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

论述: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整洁;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生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进

行教学,如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玩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是良好的观察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

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学生的个别

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

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活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

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

观的效果?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

各种直观的法师42、运用知识的组织原则,实出直观

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加直观过程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综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应用于实

践中

论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地兴趣,因此,小学教学课堂应更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们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和较高的智力活动很感兴趣。所以,中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性趣,但他们往往骄傲,因此、教师要另外为他们提供较难的学习材料,启发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使他们对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与帮助和

指导。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其能力,发挥其特长。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

2、积极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论述: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如何激发学

生的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

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他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基础。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心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设置合适的目标。当目标是由个

体自己决定的,而不是由他人设定的,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教能感,在个体

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4、归因训练。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

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那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

奖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与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促进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也很可能会引起难以预料的负面结果。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运用表扬,运用反馈时,要注意的是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如何看待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

2、学生是独特得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一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终于自身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上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只传授知识或只训练思维。

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论述题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正确处理此关系关系,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或者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捉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

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只传授知识或只训练思维。Ps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概念不同,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2)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促进的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此规律时,须防止两种倾向,即或者脱离知识进行思品教育,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或忽视思品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结合起来。

学习策略训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育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遗传(物质基础,生理前提,可能性)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二:环境(制约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转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三: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盒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在最适宜的时间进行最佳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于生理机能之间,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果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1.“传播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文化的传递着);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者,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角色。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有哪些?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才;

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展;

造性思维策略

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缺点:

维可以参考以下具体措施: 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上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思维相结合1.教学目标明确;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2.教学内容准确;

4、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3.教学结构合理; 生的创造力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班主任怎样组织和建设集体? 1.确定便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有哪些?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论述: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的。同事,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具体如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教师专业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3.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表现在: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包括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包括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3、教师还要树产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我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第三篇:2012年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简答重点总结

2012年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简答重点总结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

第四篇:管理学考试重点

试卷分值分布

选择题30*1 判断题10*1 简答题4*5 材料分析题4*5 论述题2*10(十一、二、三*1)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及其功能

1、西蒙对管理的定义:强调内容为决策的作用,即“管理就是决策”,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管理的所有方面,任何组织都离不开对目标的选择,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比较、评价、拍板后才能开始。如果决策错了,执行的越好,所造成的损失越大。所以只有说管理就是决策,才能真正反映管理的真谛。

2、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表现为沟通和奖赏,对活动的协调表现为计划、坚持和监督。

4、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5、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活动的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

第二节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1、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2、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第三节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

1、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的特征:在一个组织中,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

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拥有直接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显著特征)。

2、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是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前提。组织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个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组织环境。

3、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第二节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管理者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作用划分的不同管理者职责可分为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

3、管理者的错位:①高层管理者 事必躬亲 职业习惯或偏好的影响

喜欢通过干预下属的活动来体现自己的地位 管理者自身计划组织能力差,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对他人的不信任

②中层管理者 上传下达

③基层管理者 只管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

第三节 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1、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和奖赏权。

2、支配权指管理者在其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确定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组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活动的决策权和对下属的工作调配权。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职责范围之内。强制权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强制权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下属的惧怕。奖赏权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诱使下属做出组织说希望的行动。奖赏权是建立在交换原则基础之上的。

3、无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职责是一样的。即: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的开展工作,克服资源短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灾难,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的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1、亚当斯密的管理理论(经济观点):思想简介 是对管理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他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之一,并通过实例充分论证了劳动分工的优越性。另外,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的。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为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2、经验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第二节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

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凭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3、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官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韦伯,它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

5、行为管理思想则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各个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

6、早期行为管理思想与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开始于1924年,历时9年,结果表明,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密切相关。主要结论如下,①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②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简答)

7、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8、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9、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吧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第三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1、经济管理思想:孔子重义轻利,老庄寡欲知足,孟子劳动分工,荀子以礼调节。

2、运筹与决策思想:《孙子兵法》、《隆中对》。

3、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思想:荀子性恶论,孟子性善论,管仲知礼节荣辱等

4、关于领导艺术:《孙子兵法》令行禁止等。

第四章 管理与环境

第一节 管理环境的构成

1、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组织外部哪些是环境因素,是一般环境因素还是任务环境因素,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定位。

2、要区别一个因素是否是环境因素,是什么环境因素,关键取决于该因素对这一组织业绩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第二节 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

1、任何组织的行为都不能不考虑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第三节 组织文化(材料分析)

①概念:组织文化实际上是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而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者的思维和决策施加影响。

②特点:客观性(创始人的关键作用)、个异性(鲜明的个性)、民族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

③影响:是一种规范,一种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计划上,目标的确立、计划的风险程度、决策是否长期性;组织上,授权给下级的程度、工作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大小;领导上,运用什么激励技术、采用什么领导方式、是否要消除一切不一致;控制上,采用什么控制方式、业绩评估的标准、超过预算的反应。

④实例答案要点P85:控制的程度:规章制度或用于监督和控制员

工行为的指导原则的多少

导向性:组织建立明确的目标和业绩要求的程度。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给下属

以帮助和支持的程度。

对员工的基本看法:信任或不信任,或予以员工

责任、自由、独立和支持的程度。

风险容忍度:鼓励员工开拓、创新和承担风险的程度。纷争容忍度:允许员工自由发表不同意见和公开批评的程度。

沟通的模式:组织信息传递是否受正式的权利线的控制。协作意识:鼓励组织中的团体协调一致地工作的程度。整体意识:组织成员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他们

特定的工作小群体作为整体的程度。

奖励的指向:奖励基于员工的业绩而不是感觉、好恶的程度。

第二篇 计划篇

第五章 目标及其确定

第一节 目标及其特点

1、宗旨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宗旨表达的是组织的一种追求,不仅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也行最终也无法完全实现;目标则是一种“行动承诺”。它必须具体、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总体上的追求,目标则必须是细化的,组织对实现宗旨所必须开展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作用: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①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目标是计划的基础)。②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组织目标提供了组织成员相互了解的途径)。③组织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也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成员的努力是否符合组织目标是其工作是否有效率的前提)。④组织目标是重要的激励手段(能够真正调动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

第二节 目标的制定

1、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三节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是由德鲁克在1954年发表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管理方法。

2、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3、目标管理的特点:①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而不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②根据组织总目标来决定每个部门和个人担负什么任务、责任及应达到的分目标;③以这些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组织部门和个人活动的依据,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而展开的,将履行职责与实现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④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情况为依据。

4、目标管理的优点:①通过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形式主义和做无用功,使管理者摆脱被动局面。②通过目标的系统分解,可提高组织整体工作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各级人员的进取心、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③目标管理有利于实现有效控制。④目标管理强调参与,有利于增强全体组织成员的团结精神和内部凝聚力。

第六章 计划及其制定

第一节 计划及其作用

1、计划的类型:①按时间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②按广度 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③按对象 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

④按效用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

1、在一定条件下,计划时间与工作成本成反比。

2、在配置资源时,计划工作人员要注意不能留有缺口,但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3、计划工作中常见的错误:①认识错误,不注重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有效性就在于保证在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时,能将有效的资源首先用于最重要的事情)。②缺乏知识,制定的计划缺乏可行性。③固守计划,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④运用不当,缺乏明确的交流和授权。

4、计划工作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见上题。

第三节 计划制定方法

1、滚动计划法:做法是在制定计划时,同时制定未来若干期的计划,但计划内容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根据该阶段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将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以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优点 ①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近期计划的质量。②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保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节,并将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③大大增强了计划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缺点则主要是刚开始时的编制工作量较大,要同时编制若干期计划。

2、网络图:

第七章 决策及其过程

第一节 决策及其类型

1、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这一定义告诉我们:①决策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的。②决策的条件是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供选择。③决策的重点是方案的分析比较。④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⑤决策的实质是主观判断过程。

2、决策类型:按重要度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重复性 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按性质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

3、决策的意义和作用:①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管理者的主要意图均需要通过决策来实现,它贯穿于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②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的兴衰存亡,常常取决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③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策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节 理性决策过程

1、决策分析过程实例:P158 第三节 决策方法

1、期望值法多用于风险型决策。

2、期望值法原则区分:保守型 极大极小损益原则(悲观原则)

进取型 极大极大损益原则(乐观原则)

稳妥型 最小后悔值原则

第三篇 组织篇

第八章 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

1、古典组织理论和行为组织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地位的不同看法。

2、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战略为出发点,围绕着战略重点配置人力资源。

3、当企业从创业期逐渐向成长期发展时,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否则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情景分析)

1、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之一,它是指组织内部的结构框架,可以通过组织的复杂化程度、规范化程度和集权化程度来描述,也可以用结构图来表示。

2、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①目标原则(组织的调整都应以其是否对实现目标有利为衡量标准)。②分工与协作原则(组织设计中坚持分工协作原则,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③权责对等和信息沟通原则。④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合理使用原则(组织结构的建立要充分考虑人员的可得性和人事匹配性)。⑤逐步发展和经济原则(组织结构要再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

第九章 人员的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

1、人员配备的目的是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2、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①因事择人、适应发展原则(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并做好人力资源储备)。②因材器使、客观公正原则。③合理匹配、动态平衡原则(同一个部门中人员的合理配置,一是要考虑到能级问题,二是要考虑互补问题)。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三节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1、内部招聘的优点:①能为组织内现有人员提供变换工作或晋升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组织现有人员的士气,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更积极自觉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②由于应聘者是组织内部人员,对本组织的文化理念、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特点有较多的理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③候选人都是在本组织中已经工作若干时间的人员,组织对其的了解和考察相对比较容易,从而有助于降低招聘成本和提高选聘的准确性。

2、内部选聘的缺点:①在若干个内部候选人中提升一个,看你会使落选者产生不满情绪,从而不利于被选拔者开展工作;②从内部选择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开拓创新;③内部可选择面较小,且不会增加组织在职人员的总人数,招募后的空缺位置仍需要补充。

第十章 权利的分配

第一节 权利及其类型

1、权利的分布和委派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每一个成员得以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

2、权利的来源之接受理论和授予理论。

3、权利的类型:直线权利 管理者拥有的特殊权利 参谋权利 组织中任何一位成员都拥有参谋权利

职权能力 是一种有限的权利,即只有在被授权的范围内才有效

4、直线权利与参谋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5、直线权利与职能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的关系。

第二节 授权及授权方法

1、授权遵循的基本原则:①明确授权的目的 ②职、权、责、利相当 ③保持命令的统一性(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授权,并仅对一个上级负责)④正确选择受权者(遵循“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和“职以能授、爵以功授”的原则)⑤加强监督控制(控制不是去干预受权者的日常行动)

第三节 集权与分权

1、集权的优点:可以加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直接控制。

2、集权的缺点:使高层管理者负担过重,经常陷于日常事务中,无暇考虑大政方针,并且事事请示汇报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管理者的培养,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环境。

3、做到“放得开又管得住”、组织“活而不失控”是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核心。

第四篇 领导篇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第一节 领导者的影响力

1、职权与威信是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

第二节 领导品质理论

1、不同领导理论之间观点的比较:

领导品质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特性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1、勒温理论中民主作风的特点:

①所有的政策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引导下由群体讨论决定的。

②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对下属的工作也不

安排的那么具体,下属有较大的工作自由、较多的选择性和灵 活性。

③主要是非正式的权利和权威,而不是靠职位权利和命令使人信服,谈话时多使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

④领导者积极参与团体活动,与下属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第十二章 沟通方法

第一节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

1、沟通的重要性体现:①沟通把组织与外部联系起来,从而使组织 得以与时俱进(一个组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成为一个与其外 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②对组织内部来说,沟通是使 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来达成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③沟 通也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途径。

2、沟通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有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有信息内容、有传递信息的渠道或方法。

3、沟通的方式:①口头交谈②书面文书③非语言和文字形式④电子媒体。

第二节 自我沟通

1、自我沟通概念:也称内向沟通,即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为同一个行为主体,自行发出信息、自行传递、自我接收和理解。

第三节 人际沟通(简答)

1、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要提高人际沟通效果,就必须提高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沟通水平。

信息发送者:①要有勇气开口:成为信息发送者 ②态度诚恳:使对方成为信息接受者 ③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创造良好氛围 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准确传递信息

⑤注重双向沟通:及时纠正偏差

⑥积极地进行劝说:达成沟通目的

信息接受者:倾听包含了四层内容,即听清、注意、理解、掌握。

①保持平静,以听清内容

②集中精力,以注意要点

③开动脑筋,以理解含义

④及时反应,以达成目的

第十三章 激励原理

第一节 行为、动机与激励

1、动机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唤起、维持、强化人的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动机的激发

1、马斯诺的层次需求理论(简答):①人的需求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②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③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要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第五篇 控制篇

第十四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建立

1、组织控制系统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

第二节 控制过程与原则

1、控制的基本原则:①重点原则(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②及时性原则(当决策者需要时,控制系统能适时地提供必要的信息)。③灵活性原则(要保证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到的事件,如环境突变、计划疏忽等情况下,开展仍然有效)。④经济性原则(花费少效率高的控制)。第三节 控制类型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单选): 事前控制 在工作开始前要做哪些必要的事情 事中控制 在工作进行中要做什么来改进绩效 事后控制 工作完成了,但做的怎么样呢

2、所谓前馈控制,又称指导将来的控制。它通过情况的观察、规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趋势的预测,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第五篇:财务管理学简答及计算题(本站推荐)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2、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考核作用。特征:相对稳定性、可操作性、层次性。

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1、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

2、投资风险价值

投资风险价值的概念

投资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取得的报酬。

概率分布和预期收益投资风险收益的衡量

计算投资风险的程序为:计算投资项目的5、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内容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无形资产特点:3条无形资产分类

自创无形自创和购入无形自创、法定无形资产和收益性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摊销无形资产和不可摊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无形资产通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寿命期限内平均摊销记入管理费用。

无形资产的减值和处置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和投资 第六章 对外投资管理

1、对外投资概述

企业对外投资的种类

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4)假设乙项目年收益率期望值为25%,标准离差为18%,比较甲、乙两项目风险大小。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1)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期望值 = 40%*0.3 + 20%*0.5 + 5%*0.2 = 23%

(2)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第一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39+48 = 87(万元)第二至第五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第一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87(万元)

第六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87+50 = 137(万元)(3)该项目净现值 = 87* PVIFA10%’6 + 50* PVIF10%’6 –350

= 87*4.355 +50*0.565–

222

40%23%)0.3(20%23%)0.5(5%23%)0.2)

因为净现值大于零,所以可评价该项目可

≈ 12.49%

行。

(3)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

12.49%/23%≈ 0.54

5.某公司的有关资料为:流动负债为300万元,(4)乙项目年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 18%/25%

流动资产500万元,其中,存货为200万元,= 0.72

现金为100万元,短期投资为100万元,应收

0.54 < 0.72,可以判定甲项目的风险较小。

帐款净额为5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为50万元。

求:(1)速动比率(2)保守速动比率

2.投资者准备购买A公司普通股股票,该股票

解: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

上年股利为每股2元,假设A公司采用稳定增

负债 =(500-200)/300 = 1

长的股利政策,股利年增长率为5%,投资者预

保守速动比率 =(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帐

期的必要收益率为15%。

款净额)/流动负债 =(100+100+50)/300 =

要求:(1)计算该股票内在价值;

预测收益;计算投资项目的标准离差;计算标准离差率;求投资项目应得的风险收益;预测投资收益率,权衡投资方案是否可取。第三章筹资管理

1、筹资管理概述筹集资金动机

筹资动机有四类:新建筹资动机;扩张筹资动机;调整筹资动机;双重筹资动机。筹资原则

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努力提高筹资效果;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适时取得所筹资金,保证资金投放需要;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筹资渠道

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单位资金;民间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国外和港澳台资金。第三章筹资管理

1、资金管理概述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积累;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2、企业资本金制度企业资本金的筹集

包括筹集资本金的最低限额。筹集资本金的期限。筹集资本金的方式。资本金的评估和验收。出资者的责任及违约处罚。企业资本金的管理原则

包括:资本确定原则;资本充实原则;资本保全原则;资本增值原则;资本统筹使用原则。

第四章 流动资金管理

1、流动资金管理概述流动资金的概念

对流动资金应从构成要素和占用形态两方面来考察。主要构成项目有: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固定资产价值周转特点(1)使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2)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性和价值收回的分散性。(3)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在时间上是分离的。

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1)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2)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3)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4)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5)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2、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固定资产折旧计划

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范围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范围

计划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计划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计划的编制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对外投资目的(2)若目前该股票的每股市场价格为18元,为

企业扩张需要;完成战略转型的需要;资投资者作出是否购买该股票的决策;

金调度的需要;满足特定用途的需要。(3)若该股票的每股市场价格为20元,计算投

第六章 对外投资管理 资者购买该股票的收益率。

1、对外投资概述

答:(1)该股票属于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

对外投资应考虑因素的股票,(1)对外投资的盈利和增值水平D(01g)(2)对外投资风险

其内在价值 =(Kg)= 2*(1+5%)/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15%-5%)= 21(元)外汇风险、决策风险。(2)因为目前该股票的每股市价18元低于内(3)对外投资成本

在价值21元,即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低于预期收包括前期费用、实际投资额、资金成本和益,所以投资者应作出购买该股票的决策。投资回收费用。

(3)投资者购买该股票的收益率 =(21-20)(4)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 /20 *100% = 5%(5)筹资能力

(6)对外投资流动性 3.某企业投资A项目,计划筹资800万元,A(7)对外投资的环境 项目预期收益率为12%。假设该企业所得税税第七章 成本费用管理 率为25%。筹资方案如下:

1、成本费用管理概述(1)溢价发行债券,面值为250万元,发行价格成本费用概念

为300万元,债券的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5企业成本费用,是产品价值构成中C+V两年,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筹资费用率为3%。部分价值的等

(2)发行普通股5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10元,价物;用货币表示就是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中筹资费用率为4%。预计第一年每股股利为0.8所耗费的资金

元,以后每年按4%递增。总和。实践中,成本和费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求:(1)计算发行债券的筹资费用;成本费用作用

(2)计算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不考虑资金时间(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价值); 具。

(3)计算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4)计算本次筹资的综合资本成本(按筹资时市(3)成本费用是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水价比例计算权重);平的重要杠杆。

(5)判断A项目是否可行。(4)成本费用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依据。

答:(1)发行债券的筹资费用 = 300*3% = 9(万第九章 企业的设立、购并、分立与清算元)

2、企业的购并 Ib(1T)企业购并动机

(2)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 = B(1Fb)= 250*

(1)提高企业效率(1-25%)/[300*(1-3%)] ≈ 64.43%

(2)代理问题的存在 D(3)节约交易成本

c

G

(4)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

(3)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 = Pc(1Fc)

(5)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 50*0.8 /[50*10*(1-4%)] + 4% ≈ 12.33%

(6)降低投资风险和避税(4)综合资本成本 = 64.43%*(300/800)+

企业分立动机

12.33%*(50*10/800)≈ 31.87%

(1)满足公司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5)因为A项目的预期收益率12%低于综合资

(2)消除“负协同效应”,提高公司价值。本成本率31.87%,所以A项目不可行。

(3)企业扩张。

(4)弥补购并决策失误或成为并购决策的4.某公司准备新增一条生产线以开发新产品,一部分。

该生产线共需要投资3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5)获取税收或管制方面的收益。投资300万元,垫支流动资金50万元,以上投

(6)避免反垄断诉讼。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预计该生产线使用

第十章财务分析 寿命为6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

4、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期满有净残值12万元,同时可全额收回垫支的综合评分法

流动资金。该生产线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1)选定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比率。用期内预计每年可获销售收入为125万元,每(2)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标年付现成本为25万元。若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准评分值即重要系数。

10%,所得税税率为25%。

(3)规定各项财务比率评分值的上限和下已知:PVIFAl0%’5=3.791;PVIFA10%’6=4.355;限。

PVIF10%’6=0.565

(4)确定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值。

要求:(1)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5)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财务比率的(2)计算项目年营业净利润和各年的净现金流实际值。

量;

(6)计算各项财务比率的实际得分。(3)计算项目净现值,并评价该项目的可行性。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甲项目的年收益率及概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答:(1)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300-12)/6 =(1)计算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期望值; 48(万元)

(2)计算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标准离差;(2)该项目年营业净利润 =(125-25-48)*(3)计算甲项目年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1-25%)= 39(万元)

0.83

6.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销售

折扣和折让为2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400

万元,年初资产总额为2000万元,年末资产总

额为3000万元。年末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5次,销售净利率为25%,资产负债率为60%。

要求计算:

(1)该公司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和总资产利润率;(2)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解:(1)应收账款年末余额=1000÷5×2-4000=0 总资产利润率=(1000×25%)÷[(2000+3000)÷2]×100%=10%(2)总资产周转率=1000÷[(2000+3000)÷2]=0.4(次)净资产收益率=25%×0.4×[1÷(1-0.6)]×100%=25%

7.某公司年营业收入为5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40%,经营杠杆系数为1.5,财务杠杆系数为2。如果固定成本增加50万元,求新的总杠杆系数。解:原经营杠杆系数1.5=(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00-200)/(500-200-固定成本),得固定成本=100; 财务杠杆系数2=(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息)=(500-200-100)/(500-200-100-利息)得:利息=100 固定成本增加50万元,新经营杠杆系数=(500-200)/(500-200-150)=2 新财务杠杆系数=(500-200-150)/(500-200-150-100)=3

所以,新的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

杆系数=2╳3=68.某公司年初存货为10000元,年初应收帐款8460元,本年末流动比率为3,速动比例为1.3,存货周转率为4次,流动资产合计为18000元,公司销售成本率为80%,求:公司的本年销售额是多少?

解:

①流动负债=18000/3=6000元

期末存货=18000-6000╳1.3=10200元

平均存货=(10000+10200)/2=10100元

销货成本=10100╳4=40400元

销售额=40400/0.8=50500元

下载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务管理学考试重点(简答)必考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管理学》考试大纲

    《财务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一)注重理解,把握体系。 课程共九章,内容丰富。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学习或复习时,必须认真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

    护理管理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计划: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的活动过程。 广义:指制订、实施、检查评价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从本质上讲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狭义:单指制......

    管理学.罗宾斯.考试重点

    导论1.效率和效果的关系效率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2.......

    医院管理学考试重点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 一、了解 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 后勤管理的经济性 临床路径 医院经营的特点 医院组织结构 医院的组织结构类型二、掌握 利益相关......

    医院管理学考试重点

    1.【简答】构成一所医院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医院应有正式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2)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至......

    00067财务管理学-简答论述总结(精选合集)

    1.企业在谋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追求企业的利润;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财务管理学 自学考试 总结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1、资金运动的经济内容: ①资金筹集。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必要前提。②资金投放。投资是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③资金耗费。资金的耗费过......

    财务分析简答

    1.利润表分析的目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是股东权益最大化,无论是哪种,其基础都是企业利润,利润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直接目标。第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