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心理辅导员工作初探
各位领导、同仁:
很荣幸与在座的各位交流我对心理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对他们抱以很高的期望,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而这种期望也给他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少大学生没有调试好自己的心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更有甚者危及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在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形势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好在我校领导向来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为做好这一工作,切实地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我也从中受益,十分有幸地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并通过考试,成为我校第一批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辅导员之一。与此同时,我担任了学院心理辅导员的工作。
大学时期,我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工作以后,业余时间也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和刊物。这次的培训让我更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兴趣归兴趣,当把它变成工作做的时候,就不得不严肃起来。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员工作,或者说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工作,一度让我很困惑,因为我们知道,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无论是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如何正确地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为我工作的新课题。就专业理论水平,我不及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的辅导员,不过在“性情中人”云集的美术学院工作,也算让我见识了不少个案,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心理辅导员要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一、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让学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学的宣传、普及工作,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做好每个大学生心理健康
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学校每年推出的寝室长心理培训、学生园区团训等都是十分有效的项目。学院层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通过宣传栏、年级大会、社团、楼管会、专题活动等不同途径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
二、走近学生的心扉
作为辅导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是引路人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会安排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这种测量的方法对于我们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通常,中心的老师发现问题后会及时与辅导员沟通,让辅导员心中有数。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动态的,比如原来没有问题的,现在有问题了。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要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方方面面,就要真正走近他们的心扉。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了如指掌并非易事,但我们的辅导员八仙过海,各有门路。经过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学习,大家结合已有的经验,更是想出许多的新方法、新思路。比如,我们的观察更细致,更敏感;我们将倾听、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用于和学生的沟通互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心理投射测验的原理让我在开展工作时有了很大的启示。要走近美术专业学生的心扉,就要先走进他们的画室。一幅幅艺术作品里其实有许多信息。在大致了解每个人的创作风格后,往后他们作品颜色、主题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给我许多讯号,比如一幅突如其来的色调极其灰暗的作品背后可能是一个重大事件和内心的重大冲突。这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加强沟通,使工作变得更为主动和有针对性。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列宁曾经说过,情绪决不是一件小事。不管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作为心理辅导员,要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对于问题,我们要有鉴别能力。
首先是正确区别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既不能不假思考地全都归结和定性为心理问题,也不能一概采取说教的方式开展自己拿手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方法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对心理问题进行准确分级处理。这也是心理学深入学习的最大益处之一。对于
一般心理问题,学院一级能够疏导解决的就直接在学院层面处理消化;遇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及时转介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的老师;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直接建议家长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美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我们辅导员提升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现有7名专职辅导员中已有4名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2名正在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辅导员的自身优势,美术学院心理辅导站于今年4月初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处理择业就业、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困扰。在保密的原则下,学生可以放心地选择自己的辅导员,也可以选择其他老师。实践告诉我们,有时错位辅导的效果十分有效。同时我们正在预案制定和机制保障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再次,关注学生心理的同时,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我的一位学生,来自贫困农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及时交纳学费而造成睡眠问题,心理咨询过程能帮助她更好地宣泄,并促成其心志上的成长。作为心理咨询师,这些足够了。但作为辅导员,我们还可以多做一些。所以,我为她多争取一些勤工助学和助学金的机会,切实帮助她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同时团体咨询技术在班级建设上的运用、朋辈互助在党团工作的运用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效率。
四、努力做一把万能的钥匙
大学生一批一批地进来,问题也一拨一拨地出现。要做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校园自杀、他杀事件的发生会让一些人惊慌失措,甚至质疑心理辅导的意义。辅导员也是人,也会有心理和情绪问题,加上工作性质的特殊,感染心理问题的机率大大增加。可能处理完学生的危机,辅导员自己遭遇过劳(burnout)。
因此,作为心理辅导员,要做好自我的心理调节,促进自我心理健康,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可持续地开展好工作。我们要珍惜校、院提供的专业培训机会,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素养;要把握专题研讨会、班组工作交流的机会,从技术上吸收好的策略。我们要如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样,关心与呵护好我们自己的心灵。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意外才是最大的意外。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开展学生工作,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我们自己也获得心灵的成长。
最后,我想介绍一首小诗给大家,愿我们的学生个个健康幸福,也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风中的蝴蝶》:一个孩子就是一只风中的蝴蝶,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但是每一只都在尽力地飞。为什么拿这一只与那一只作对比呢?每一只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只都是特定的,每一只都是美丽的。
2007-4
第二篇: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班上学生小强说话粗野,行为鲁莽,经常爆出惊人之举,在全校中是出了名的“刺头”。
这不,新学期开始没几天,他又捅乱子了。课间,女生小丽走在他前面,因为步子有些慢,挡住了他的去路。于是小强从后背将小丽猛推一把,把小丽重重地摔在地上。小丽的脸跟水泥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两颗门牙掉落在地上。小丽在地上痛得直哭,而小强却像没事人一样,大大咧咧地走开了。事后,小丽的父亲找到学校,不依不饶,非讨个说法不可。校长非常生气,找来小强,严厉地批评了他,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要他好好反省,好好改正。可小强就是不服气,最后昂着头走出了校长室。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没过几天,又一起事件发生了。那是一节思品公开课,上课的老师是学校的副校长。这堂课上得自然流畅,孩子们学得也很投入。快要下课的时候,突然“啪”得一声巨响,把师生们吓了一跳。等大家缓过神来的时候,小强早已站了起来。他坦然承认今天的爆竹是自己放的,与他人无关。下课后,小强又被“请”到了副校长室。出来的时候,小强仍面无愧色,毫无悔改之意。
为了让小强改正错误,我真是绞尽脑汁,多次找小强谈心,对他晓之以理,可小强并未心动,教育效果很不理想。问题究竟处在哪儿呢?我大惑不解。近日读了一则故事,对我有所启发。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把铁锁打不开了。铁杆来了,用力去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撬开。钥匙来了,它轻轻地晃动着瘦小的身躯,往里一钻,铁锁居然打开了。铁杆莫名其妙。最后钥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其实你不懂它的心。”仔细想想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心就像那一把把紧闭的锁,再坚硬的铁棒也是难以撬开的。唯有爱心,唯有关怀,让自己变成一把细小的“钥匙”,才能开启人的心锁。
此后,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教育小强的契机,寻找一把打开小强心灵之锁的“钥匙”。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节活动课,我要去上课,可学生交上来的一大堆实践活动材料还急着分类,然后做评价。我可没有分身术,因为两项工作时间性都很强,都需要尽快完成。于是我想到了小强,活动课前我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我知道这节课办公室里是没有老师的,他们都上课去了。我把刚写好的一封信放在办公桌上,这封信是我写给校长的。大意是说:学校不要处罚小强,因为小强年龄尚小,虽然做过错事,但正在反思,很快会改正的。小强身上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他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为班级做过很多好事。小强出错责任全在我,是我工作的失职,请求学校处罚我。那封信言辞恳切,读后令人感动。活动课结束后,我回到了办公室,看到小强早已把材料分好,人则规规矩矩地在站在一边,眼里含着泪花。我见状全明白了,我一边对小强说“谢谢”,一边请小强坐下。接着我们师生开始了倾心长谈,我一一列举了他的很多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我明确地告诉他:其实老师很喜欢他,很在乎他。每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发光,是因为还没有擦去蒙在上面的灰尘。“浪子回头金不换”,人都会犯错,认识了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学„„
谈话中,我看到小强的嘴角不停地抽动,泪水从腮边滑落。我知道小强这次真得被感动了。那泪水告诉我,此时小强心里一定很愧疚,对我一定很感激„„李镇西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就是对学生的拳拳之心。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有了这颗爱心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有柔弱的一面,不管表面多么强大,心中的壁垒在强大的爱心攻击面前都会垮塌。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小强,今天我跨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愿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同时一份转化他的计划也在心中悄悄地酝酿着。
第三篇: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
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
近段时间读了《给教师的20把钥匙》,感触颇深.本书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增强研究能力的钥匙、发展教师专业的钥匙、提升教学水平的钥匙、改善学习方法的钥匙。现在谈谈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喜欢的语句或者一些感想。
1.教师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经常吸取他人的经验,才有利于增强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经常回答一些总结性的或者让自己反思的问题,如:你在备课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上课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考试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提问方面有什么经验?等等,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以后好继续发扬,总结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以后注意扬长避短。
2.要千方百计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地、主动地、体验地、合作地进行学习。这有一定的难度,让成绩差的学生都考出好成绩,肯定要多好很多时间,如果少数还好,但如果这样的学生太多,难度就大了。
3.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有效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很好的方法,以后一定注意做到。4.没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5.建构模式、超越模式: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极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这对研究教育教学、运用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6.研究会使我们知道所教学科的美,知道所教学科之美便能促进师生们去创造。这必然从整体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啊,多做研究,多去发现,让我们知道地理的美,让学生喜欢地理的美7.正是因为“用心”,我才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正是因为“用心”,我才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正是因为“用心”,我才非常尊重自己的同事;正是因为“用心”,我才总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地人生态度——“用心”去善待生活,“用心”
第四篇:开启心灵的钥匙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开启心灵的钥匙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身都与好书相伴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铁棒与锁的对话
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呢?”
钥匙回答说:“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
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学生的心,才谈得上教育。医生治病救人讲究“对症下药”,教师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对症下药,如果像铁棒一样蛮干,只能将事情弄糟。有位哲人说: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师只有拿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那把“钥匙”,让孩子能信任你,把你当成朋友,向你倾诉,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解决思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乐于交流,接受教师的教导,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捕获学生的心里变化,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四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第一把:童心。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时,就会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了,这一点在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除了应具备朋友间的真诚、亲密、关心等特点之外,关键是要保持童心,这是消除师生之间心里隔阂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付之于实际呢?举例来说,教室可以关注并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个游戏,等等。当教师同学生自然的打成一片时,就会有共同的需要,双方的交流就会不知不觉地水到渠成。
第二把:爱心♡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第三把:赞美。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其实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别人的欣赏,而学生尤其需要。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进心灵,吸引着孩子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还将每时每刻从积极乐观的一面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与成长。
第四把: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师的童心、爱心和赞美只有长期坚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才能深入学生心里世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扣开,可是一旦扣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找到那把开启学生的心灵钥匙。
第五篇:铸造一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铸造一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
在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已大为改观。但是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文言文基础太差,对文言文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老师或借助古汉对照参照书来完成的。有时候老师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依然一知半解,甚至迷惑不解,常常让老师束手无策,苦不堪言。
那么,文言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北宋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勇于大胆质疑呢?下面我谈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反复阅读文本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基础。古人云:“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们何不用古人之语解古人之文呢?让学生课前、课中反复读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我比较主张朗读),读文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及与古人交流的过程,古人的思想在朦胧中浸入他们的心 1
灵。起初读,学生可能结结巴巴,或是模模糊糊,但经过反复读文且借助文下注释,学生对文章渐渐有了初浅的感悟,有了感悟,便能引起思考,有了思考便会发现问题,而有了问题,学生便会产生探讨的动机,这时学生的问题可能大多源于课本,也可能涉及课外或者根本与课文无关,不论哪种情况,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用真诚给学生以激励,用爱心给学生以呵护,在学生毫无心理障碍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自评、互评,进而筛选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
二、师生之间亲和力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动力。任何人都...................
想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思想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人常说:“一本好书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我看来,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和蔼的态度,一个温和的眼神,就犹如一本好书,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一生。不难想象,互相排斥的两个物体是很难粘和在一起的。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发问,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一学生学习基础差,上课经常睡觉,考试不写作文,成绩30 多分,令老师头痛。我代课之后没有冷落他、放弃他,上课有意转到他的身边,一是提醒他要专心,二是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课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两个月下来,这位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语文竟考了71分,我在班上重点表扬了他,并充分肯定了他学习语文的能力。奇迹出现了,这位学生不仅上课不睡觉了,作文也交了,学习积极性
越来越高了,在我上《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时,他竟然提出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什么第二段没写看雪却写奇遇呢?”我当场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肯定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探讨。课后,我再次真诚的表扬与鼓励了这个学生,他竟然激动的表示:下回语文考试一定及格。可见,和学生心灵的沟通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法宝,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有疑想问到有疑必问。因此,当老师和学生互相解除隔膜之时,那也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
三、学生自主互动是促进质疑精神的灵药。“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初中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烈,我紧紧抓住学生的竞争心态,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时,经过我热情地开导,生问:“这时已经是清初为何要用崇真年号? ”问题一落,那些起初有些犹豫而畏缩的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纷乱中生答案有:
1、他不喜欢清朝;
2、他留恋明朝;
3、他在明朝时生活很富裕,而清灭明,扰乱了他正常的生活。我看学生热情高涨,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肯定后抓紧时机,采用激将法:“将你的问题提出来,否则别人抢先错过机会你可要后悔喽!”那些刚才还显得有些拘谨的学生纷纷质疑:“人应该用‘个’而课文为何用‘粒’?” ; “作者为什么
说‘强’饮三大杯?” ;“‘痴’在本文中作何解释?” ;“既然是‘更定’时分应看不清楚,作者却为何去看雪?” ;“文中显然提及五人而作者却说了三人又是何故?”等等。学生们乐此不疲,探讨问题非常激烈。我巡回倾听,必要时做适当点拨。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弄董了文中的实虚词,有些学生还对作者文中雪景的描写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栩栩如生。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拥抱自然的情趣。有个学生和我交谈说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他觉得写得太逼真了,就如同眼前有了一副西湖雪景图。更难能可贵的是,从这句话让他更确切地理解了《苏州园林》一文中景致也见得深了的“深”字的真正涵义。可见,让学生们互相探讨,首先能激发他们的活力;第二,能激发他们质疑的灵感;第三,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当学生处于一种质疑环境中的时候,就是平常那些胆小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的。
四、教师恰当、正确的引导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突破口。.......................许多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常常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有疑问却提不出来。这时老师切莫急躁而应循循善诱开导学生。首先让学生明白,质疑就是说出你不懂的地方,不管是字、词、句、内容方面都可以提,让学生在慢慢思索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还以《湖心亭看雪》为例,为了让学生弄清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针对初中生大多爱热闹的心理,采用情景导入,“出去游玩,你爱和朋友一路,还是喜欢独自一人?”几乎学生都回
答:“爱和朋友一路。”学生回答结束我笑了笑说:“那你们能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分析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原本重点加难点的问题在我的一问中令学生茅塞顿开。“作者为什么独自出去,并在大雪三日之后,鸟声俱绝之时呢?”很快地学生们根据时代背景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理解的非常透彻。有位学生谈到:“老师,我觉得张岱这样的人才隐居山林对清王朝来说是太可惜了,但是对后代人却是一种财富,正因为他有放情自然的高雅情调,才有了至今流传不衰的旷世杰作。”是啊,学生的探讨来源于课文,又不拘于课文,他们不仅挖掘出了课文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融进了自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正是学生智慧火花的显现,是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结晶。俗话说:“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应是睿智的引导者,只有将学生引入门,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门”内有一个更广阔的遨游天地。
总之,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学生就会出师不意的显示其内在潜能,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感动和惊喜。让我们在千奇百怪的王国里不断创新,完善自我,切身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