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第一届“樱花杯”演讲比赛
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第一届“樱花杯”演讲比赛
2011-05-05 10:23:47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801次
【打印】【繁体】【收藏】【推荐】【举报】【关闭】
比赛结果公布和宣传
活动主题:待到樱花烂漫时--“樱花杯”演讲比赛
活动时间:初赛时间:2011年4月25号,决赛时间28号
活动目的:
为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进一步加强并锻炼同学们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武大教培中心学生会特办了此次演讲比赛。比赛结果:
学生会学习部组织的演讲比赛历经一周的时间,已经落下了帷幕。经过本周一晚的34人的初赛,直至昨晚周四12人的决赛,一共产生了六位优胜者: 一等奖一个(10级工商班刘晨);
二等奖二个(10级工商班曾祥吉、10级工程班王彬);
三等奖三个(10级护理班黄婷婷、10级工程班郭献顺、09级护理班汪多)。
活动对象:武大教培中心09级,10 级全体学生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学生会学习部
比赛流程 记事
1)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且介绍到场的评委和嘉宾
2)主持人认真阐述此次比赛的意义及比赛规则、评分细则。(见下评分标准)
3)比赛开始,选手根据序号进行比赛。
4)期间主持人向观众及选手公布结果分数。
5)待所有的选手比赛演讲完后,邀请评委代表及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期间,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分数统计。
6)评委发言结束后,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结果。
7)获奖人员上台领奖。
8)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全体工作人员、嘉宾、评委可合影留念 对这次演讲比赛的总结
为配合我们教培中心这次“樱花杯”演讲比赛活动的展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我们教育培训中心学生的风采,由学生会学习部举办的樱花杯演讲比赛。我们宣传部做了充分的配合。
在举办本次活动之前,本部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进行了大力宣传,使同学没们都了解到此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次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碰到一些困难,如规则制定,演讲时的要求等。由于学生会的改选,所以我们宣传部有部分新人,对于举办活动的经验相对匮乏,但是我们并没有任由困难就这样存在,而是大家一起去解决困难。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及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这些困难完成了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宣传工作方面我们与学习部门一起努力,使每位参加本次活动的选手与观众都做到遵守会场纪律,不起哄,不喝倒彩,对于每位选手的比赛都给予掌声鼓励。
在本次的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部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得比赛顺利的进
行,在比赛中我们对场上选手的发言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认真监督评委打分,使评委的打分符合评分标准,使得整个评分过程变得公平公正,各位参赛选手在场上的表现也是十分的出色,基本都做到口齿清晰、激情昂扬、仪表大方,演讲的内容也均紧扣演讲的主题,富有号召力及教育意义,而在场下观众和等待中的参赛选手也做到了保持会场秩序,对于每位演讲完毕或将上场的选手都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这次比赛中我们还邀请了本系书记及辅导员作为嘉宾出席,这也使得本次演讲比赛提升了一个层次,各个选手也都尽自己的全力从各个方面来阐述应如何提高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内容积极健康出发来阐述我们演讲的意义和目的,也使得各个选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比赛的尾声书记对于参赛选手进行表扬鼓励,并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同时也对本部的工作加以了肯定。
整个比赛在主持人认真的主持下;在精彩的娱乐片段节目的点缀下;在选手激情的发挥下进行的非常顺利,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一、二、三等奖,特邀评委精彩的总结给这次的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此次的比赛,我们看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如对于我们工作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彼此之间的交流配合不够默契,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不够等等。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会去不断学习、创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弥补我们工作不足之处的同时,寻求新的突破,做出我们部的特色和风格,在这里也请各位老师放心,请领导放心。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的努力。
对这次演讲比赛的感想
樱花浪漫,春意盎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举行教陪中心的第一次演讲比赛。
在比赛中,同学们积极向上的心态,热情、活力。表现出对大学、对青春、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把心中的一丝想法、一点依恋、一份执着、一棵火热的心投入演讲中。
选手的演讲深深的震撼了在场的我。我明白了,我悟了,我该反思,我要面对;学习、生活、理想、信念,我要完善自己,努力的改变。
这次演讲是成功的,它唤醒了同学的心,它给了大家面对青春、学习、生活的激情。今后我们要有热情有活力的工作学习。
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选手的能力,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广大的同学受到了思想上的感染,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正确道德认识。
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
第二篇:武汉大学赏樱花
看到报道,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成为国内赏樱的经典之地了。今天天气晴好。到武大东湖赏樱花或者春游的市民游客高达20万人,创历年之最。我和爸爸、妈妈、表姐也随着人流来到武大看樱花。
过马路的时候就人山人海,挤都挤不动,好像我们没有走,游客们就把我们抬走了。我们买完票之后就进去赏花,这里是校园,我拿了一张地图,这个校园真大啊,走了很久才来到樱花大道,现在是樱花盛开的时节,两旁的樱花就像两条花的河流,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两条花河中行走。樱花大道,花枝浓密,抬头只见花不见天,走完的“樱花河”的中部,爬到樱花城堡的顶楼,向下眺望,一片粉红,真是叫美啊,分明看见三条河流,花流和人流。下来城堡,继续前行,在草地上休息会后来到樱园,只见这里就像一片花海,白的花,黄的花,亭亭的樱枝、蓝蓝的琉璃瓦,全部都是粉红而又带点白的颜色,美极了。樱花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几周,再来看也许看不到了,回去的时候还不忘回头看看那美丽的樱花。
美丽的樱花啊,愿你们在短暂的花期里尽情的开放。
第三篇:武汉大学樱花的导游词
每年的春分时节,武汉大学校园里樱花就争妍斗艳,菲菲如云,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欢乐。樱花是日本国花,但并非日本独有,其实我国长江上游云南等地,常可见到。抗日战争初期,武汉大学就有樱花。据汤子炳(又名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后留学日本,1937年回武大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去台湾,在台北各大专院校任教,现定居美国)先生回忆,1937年日本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之后,凶猛地向华中地区推进,武汉形势日渐紧张。1938年4月,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校长王星拱决定委派汤子炳等五人留汉守校。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汤等避入汉口法租界,武汉大学遂成为日军侵华的中原司令部。校园内驻有日军一联队干余人,联队部设在文学院。文、理、工三个学院为日军中原司令部大批文职人员使用,教授宿舍为日本高级官员居住,餐厅〔现武大学生第一食堂)楼上楼下为日军野战医院。日军侵占武汉大学后,汤子炳带着夫人(日本人)及留守人员前往校内与日军交涉,要求日军对武汉大学校园设施严加保护。接见者为联队长忆酋荒原大佐(相当干中国的上校团长)。他说,日军“对于无抵抗性之非军事设施,决无意破坏,尤其对此山明水秀之高级学府校园的一草一木,当善加爱护。二过部队调动频繁,本人驻防时可留言:接防者照样注意,届时;等可再来探访。“ 1939年初,肠等得知路翻山日军换防,又一次“ 原班人员前往校区与日本当局交涉。再次提出要求日军妥善保管校园的一切设施.这次接见者为一文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刃少,校园已成为日本办理后物的机关,其态度较为和善。高桥清示,“对此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以保护.”并说:“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i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接着他又引汤等到文学院前,告龙他们将来准备栽植樱树之地段(即现在的樱园大道),以表示日栽植樱花的决心已定。汤子炳对日军栽植樱树,“以增情调”的啥法并不满意,因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武汉大学栽植它颇有少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但又不敢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去出在栽植日本樱树时,“可同时栽植梅花”的建议。高桥表面上之有反对汤的建议,只说:“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君等可来习赏樱,”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从汤先生的这段回忆中,我们下以推算出日本樱花最早在武汉天学栽植是1939年.高桥当年栽植的日本樱花不过50多株,主要分布在现在的褪园大道上,这些樱花到50年代已开始老朽.1957年,武汉大学三管部门对已老朽的樱树进行了更新。1965年,武汉大学农场又毛进了50·多株樱花树苗在樱园大道一带进行栽植,品种大有增加到70年代,武汉大学农场又引进了一批樱花树苗,更新了已老不的樱树。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樱花树主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使娜花树从王在的新四教学大楼、体育馆、新二教学楼,经樱园大道及其道一的广阔地带、生物大楼、人文科学馆(即逸夫楼)、物理大楼、行政大楼,到新老招待所、学生第二食堂、武汉大学医院都栽植了樱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大学校园内至少有樱花树500多侏。樱花属蔷薇科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花形美丽,适合于振带栽植。樱树树皮光滑,呈紫褐色,而有光泽,枝叶繁茂,绿参如盖,可供人行车行道旁栽植之用。樱花品种繁多,各有特色。目前武汉大学的樱花有下列几个品种(一)山樱花。这一品种除50年代更新的日本樱花中有一至二株外来大红山樱花外,1973年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亦称重瓣樱花,花期与日本樱花相廷较晚,花、叶齐放,花色各式各样。目前武汉大学的山樱花有白,绿、粉红、大红四种花色,生长茂盛,逗人喜爱。(二)白山樱,1973年日本朋友给周恩来总理蹭送了一批白山樱树苗,因周总理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所以中央有
关部门将这批树苗转送给武汉大学栽植。这种樱树开的花为白色,花比较小。(三)垂枝樱花日本人称为“八重樱”。1983年日本朋友给武汉大学赠送100株现正处于生长期,花紧叶茂,绚丽多彩,先花后叶,花呈粉红色这种樱花在日本享有很高的盛誉.(四)早樱(植物名还未鉴定)1989年初,武汉大学从云南引进15株,栽植在武汉大学医院的毖道上.花色鲜红,先花后叶,花期比日本樱花早,又处于梅花壮要调谢时开放,更引人注目。从其花色、花期上看,这种樱花方有发展前途.武汉大学的樱花,从上述可以看出,已有10多个品种,但过些樱花的盛开期都很短暂,一般只有15天左右,而且花期也不一致。如早樱,一般在每年3月上旬左右开花;日本樱花花期多右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而重瓣樱花、垂枝樱花的花期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由于花期不一致,在技术管理上极为讲究。武汉大学栽植樱花原只是为了绿化校园,供武大师生观赏,提武大的一大景观,现在却起了很大变化,成了武汉市的重要景双之一。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武大校园里,中外游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据有人估计,每年到武大观赏樱花的中外游人近百万.在武汉人民心目中,武大似乎是观赏樱花的唯一风景区.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武大樱花也很关注,曾多次予以报导,加以赞赏.武汉市有关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还利用武大樱花盛开的时机在武大召开各种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体育比赛等活动,更增加了武大樱花盛开时期的热闹气氛。武大樱花不仅供中外游人观赏,而且繁殖各种樱花品种供给各兄弟单位,美化环境。1988年武大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中南财经大学,这些樱花树苗在财大落户生根后,深受该校师生的喜爱。1991年武大又转让100多株10多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也受到了北京人民的称赞。目前,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正在加紧各种品种樱花树苗的繁殖,除了满足校园的绿化外,将支援各校外单位美化环境之用。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武汉大学的樱花树苗会在更多的地区生根开花。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喜马拉雅山地区,包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台湾省、朝鲜、日本。以中国西南山区各类最为丰富,中国华北各地均有栽培。抗日战争初期,武汉大学就有樱花。据汤子炳(又名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后留学日本,1937年回武大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去台湾,在台北各大专院校任教,现定居美国)先生回忆,1937年日本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之后,凶猛地向华中地区推进,武汉形势日渐紧张。1938年4月,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校长王星拱决定委派汤子炳等五人留汉守校。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汤等避入汉口法租界,武汉大学遂成为日军侵华的中原司令部。校园内驻有日军一联队干余人,联队部设在文学院。文、理、工三个学院为日军中原司令部大批文职人员使用,教授宿舍为日本高级官员居住,餐厅〔现武大学生第一食堂)楼上楼下为日军野战医院。日军侵占武汉大学后,汤子炳带着夫人(日本人)及留守人员前往校内与日军交涉,要求日军对武汉大学校园设施严加保护。接见者为联队长忆酋荒原大佐(相当干中国的上校团长)。他说,日军“对于无抵抗性之非军事设施,决无意破坏,尤其对此山明水秀之高级学府校园的一草一木,当善加爱护。二过部队调动频繁,本人驻防时可留言:接防者照样注意,届时;等可再来探访。” 1939年初,肠等得知路翻山日军换防,又一次“ 原班人员前往校区与日本当局交涉。再次提出要求日军妥善保管校园的一切设施.这次接见者为一文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刃少,校园已成为日本办理后物的机
关,其态度较为和善。高桥清示,“对此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以保护.”并说:“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i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接着他又引汤等到文学院前,告龙他们将来准备栽植樱树之地段(即现在的樱园大道),以表示日栽植樱花的决心已定。汤子炳对日军栽植樱树,“以增情调”的啥法并不满意,因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武汉大学栽植它颇有少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但又不敢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去出在栽植日本樱树时,“可同时栽植梅花”的建议。高桥表面上之有反对汤的建议,只说:“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君等可来习赏樱,”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从汤先生的这段回忆中,我们下以推算出日本樱花最早在武汉天学栽植是1939年.世界三大櫻花園之一———東湖櫻花園,東湖櫻花園能同日本弘前櫻花園、美國華盛頓櫻花園并稱為世界三大櫻花園,首先是該園占地面積大至近200畝,其園林及建筑布局考究、精細、品位高。定植的5000余株櫻花樹中品种多達20种,其中大部分是來自于日本的名貴品种。其二,該園因地制宜,在造園手法上將中國園林風格和日本和式庭園風格有机地結合在了一起。到過這里的中日園林專家和美學家無不給予很高的評价。可見日本櫻花專家將該園點評為世界三大櫻花園之一是不為過的。獨具特色的東湖櫻花園 東湖櫻花園位居風景秀麗的磨山景區之中,优雅的中國園林与厚重的日本和式建筑合為一体,可謂風景中的精品。如該園中標志性的建筑“五重塔”端庄精美;穿水而過的“紅橋”、怪石嶙峋的“溪流”、漂浮多彩的“湖中島”、气勢不凡的“鳥居”、怡然自得“鯉魚旗”等景點,都給游人以心曠神怡的美感。該園面積大,地形起伏有致,定植櫻花成片,樹齡最長達40年,品种多,色彩艷麗,有燦若云霞的單瓣花,有雍榮華貴的重瓣花,其色調有粉紅、水紅、紫紅、白色等,還有其他地方很難看到的垂枝櫻花。該園种植的櫻花,早、中、晚品种花期疊加,花期可達20余天,彌補了單期櫻花花期短的缺憾,賞花時間長。東湖櫻花園一舉成名
東湖櫻花園是從一九七八年開始興建的,時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為緬怀周恩來總理(時年周總理誕辰七十八周年),贈送給鄧穎超七十八株櫻花樹,鄧穎超將這七十八株櫻花种植地選在了武漢,种植在風景秀麗的東湖湖畔、磨山南麓。一九九七年,武漢市政府邀請日本專家多次實地考察,選定在該處擴建東湖櫻花園。一九九八年東湖風景區管理局与日本陸奧銀行共同投資1500万元建設該園,二一年三月擴建后的櫻花園開園迎賓。該園的建設歷時近30年,但形成如此規模和特色則是近年來的事。從該園擴建以來,經過中日專家的精心設計和辛勤培育(尤其是近年來,先后有20余批次的日本櫻花專家專程到該園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育),使該園的櫻花樹得以茁壯成長,使得今年的東湖櫻花園“花如海、人如潮”。
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位于梅园近旁的磨山南麓,占地150亩,有樱花树5000株。园内种植的第一批樱花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邓颖超,再由邓颖超转赠东湖。现在的绝大部分樱花是中日双方1998年共同投资栽种的。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磨山樱花园以仿日本建筑的五重塔为中心,配以日本园林式的湖塘,小岛,溪流,虹桥,鸟居,斗门,甚至管理间和售票处也是设计精细的仿日建筑。樱花开放期间,该园将定时播放日本民间小曲,并提供众多日本风味小吃。整个景区体现出浓郁的东瀛风情。走进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依着青青的山坡,几千株樱花烂漫的盛开着,雪白一片。微风吹来,花枝摇曳,落英缤纷。木塔水影,波泛幽香,徐徐春风中,让人流连忘返。据了解,始建于1979年的磨山樱花园,现有染井吉野、关山、大岛樱、垂枝樱等30余个品种。全园采用日式庭院设计,颇具日本特色。樱花园里,有一个叫七十八樱花亭的亭,有樱花78株,是为纪念1978年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
第四篇:【龙门原创】武汉大学樱花背后不可思议的故事
【龙门原创】武汉大学樱花背后不可思议的故事
武汉大学樱花背后不可思议的故事
纪念抗战时期汤商皓与铃木光子夫妇舍身守护武汉大学 武大深圳校友会秘书处胡潇 序
在探究武汉大学樱花的起源时,我们无意中发现抗战时期一段不可思议的历史。与耳熟能详的各类抗战故事不同,70多年前在日本占领武汉时期,一名留日归来的青年教师与日本妻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武大的校舍,并见证了日军栽种樱花的经过。因为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武大宏伟的校舍得以基本保存,武大樱花起源的历史被记载下来。但抗战胜利后,青年教师远走台湾,40年后才回国与子女团聚。而日本妻子则遣返回日本,在失去丈夫和孩子后,人生如樱花般转瞬凋零。由于资料太有限,我们根据当时的背景,添加了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把这段湮没在故纸堆和黑白照片的历史还原成一个精彩凄美,又令人回味的故事。这个故事最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在它发生的地方以美丽樱花闻名于世的武汉大学,70多年来也鲜为人知。
一、武将世家的天才少年(1912-1930)1912年11月14日,在湖南大庸县(现张家界永定区)东境岩口汤家坪的一个书礼世家,汤及晨的第二任妻子宋氏生下了第四个儿子汤祖堉。这个家族自先祖南京招勇将军汤忠信迁徙至此已经有600多年,历朝历代都出过将军。和对家中其他男孩一样,汤及晨希望汤祖堉也能像当时已经出名的堂哥川军军长汤子模一样,在世局动荡的年代成为报效国家,光宗耀祖的武将。这个聪明又勇敢的男孩后来果然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成为继汤子模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不过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1919年,在汤祖堉8岁那年,刚满18岁的二哥汤祖坛在家勤奋苦读,三个月不下阁楼,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军校,轰动了十里八乡。两年后他以第一名成绩从军校毕业后,应堂兄汤子模的邀请,去川军担任警卫连连长。有一年二哥回家探亲,身穿军装,骑马挎枪,纵横驰骋的英姿让家乡父老骄傲不已,也让年幼的四弟汤祖堉崇拜地五体投地。从此二哥成为他一生的榜样,直到去世。30年代,英姿飒爽的汤祖坛汤祖堉上学后,改名汤商皓,一直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小学、初中,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现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1925年,汤子模被叛变的部下罗谨光杀害,年仅36岁。因此1930年,汤商皓高中毕业后没有去读军校,而是在驻扎武汉的二哥资助下,考上了刚刚建校的国立武汉大学。
二、求学珞珈山(1930-1934)1930年代的国立武汉大学正处于黄金时期。在首任校长王世杰的领导下,武大高薪聘请起了一批名师来武大任教,并投入巨资修建宏伟的校舍。1929年才成立的武大,短短几年就成为国际水平的知名大学,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进步的标志。1934年,汤商皓的毕业照汤商皓考入武大时,还在原武昌中山大学的东厂口校区上课。他大三的时候,二哥干了一件更加惊天动地的事情,差点把命赔上。1932年,时任武汉警备旅2团1营营长的汤祖坛侦知杀害汤子模的凶手罗觐光由南京开会回来住宿在武汉旅社。国耻家仇顿时涌上心头,当即率领一排战士闯进旅社以搜查为名擒住罗觐光将其押回营中,汤祖坛命令勤务兵胡志将罗觐光就地枪决,为堂兄汤子模报仇雪恨。然后汤祖坛好汉做事好汉当,自行前往武汉警备司令部自首,申请法办。汤祖坛身为维持全市治安的军官,竟在其管区内徇私杀人,为堂兄报仇的事件霎时轰动全国。国民党元老覃振等纷纷援电营救这位忠义志士,在报界及各界人士声援下,湖北省省长夏斗寅指示军法处从轻处理,汤祖坛被轻判3年徒刑,服刑1年即释放。同盟会骨干,国民党元老覃振1934年,汤商皓搬入珞珈山新校区,很快被初具规模的新校区震撼了。这批由美国设计师凯尔斯设计的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特别是珞珈山上依山傍水修建的十八栋别墅群,通水通电通电话,奢侈无比。从他后来的经历看,汤商皓那时就开始规划怎么回到珞珈山当教师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武大校园全景图在当时大部分中国人口都是文盲的年代,能够读得起大学的多为富家子弟,能够考上名牌大学都是社会精英。以当时武大严进严出的教学体制,能从武大毕业的则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班后来出了不少人才,最有名的就是著名“哈佛三剑客”之一的张培刚。汤商皓想直接留校工作,光凭武大的本科学历含金量还不够,必须继续深造。当时中国研究生教育非常缺乏,只能去国外培养。不过汤商皓早有准备,一毕业就被推荐到南京政府工作。作为汤子模的结拜兄弟,时任司法院副院长的覃振对年轻的汤商皓非常欣赏,很快公费保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
三、日本留学和日本妻子(1935-1937)在日本留学期间,日语似乎一点也没有成为汤商皓学习的障碍,其惊人的语言天分开始体现。他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研究部进修,后转修入东京商科大学(现东京一桥大学,享有“日本的哈佛”之称)研究部,学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从汤商皓后来的经历看,当时的进修相当有成果。可惜留学经历被战争打断。1937年夏,正当他开始准备博士论文时,七七事变发生,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他无法继续学业,只拿到了硕士学位,9月份与中国驻日大使馆人员一起辗转回国。不过和一般的中国留学生不同,汤商皓除了日本的学位,还带回了日本闻名于世的“特产”——日本妻子。1935年,汤商皓在留学期间寄宿在一个日本人家中,结果与家中的养女铃木光子认识并结婚。小两口在日本过了两年甜蜜的生活。1936年生下长子汤原华,1937年生下了次子汤少皓。当汤商皓决定回国时,铃木光子刚刚做完月子,不过还是带着两个孩子和丈夫回国。汤商皓、铃木光子与两个孩子的合影当时中日之间交战了多年,但很多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女人,不仅以丈夫的家庭为重,而且以丈夫的国家和民族为重。比如郭沫若的妻子佐藤富子,蒋百里的妻子蒋佐梅,溥杰的妻子嵯峨浩等。不过所有人都想不到,和这些被中国丈夫改变了命运的日本妻子不同,铃木光子后来改变了丈夫和孩子的命运,也间接地改变了武汉大学的历史。
四、留校与留守(1937-1938)汤商皓带着家人回国了,而并以校友的身份回母校拜访了王星拱校长和杨端六教授。这是他准备多年的见面,因为留日期间,他常以学生身份将研究报告寄给杨端六教授指教。这次会见非常顺利,结果也是他一直期待的——王校长当即聘他做武大的讲师(相当于后来的副教授)。王星拱校长与杨端六教授在3年内,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留校目标的汤商皓可谓人生赢家。如果他能在武大任教下去,熬过乐山八年的艰苦岁月,到了1946年复校时才34岁,有可能成为武大最年轻的一级教授之一。可惜第二年,他和家人的幸福人生又一次被战争打破了。1938年2月,由于国土不断沦陷,武大果断停止了从建校起一直持续的校舍建设,决定西迁乐山。同时由于武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坚固舒适的校舍,除了做校园,还可以修建防空设施,具有一定的军事用途。于是当国民政府2月从南京迁都到武汉领导抗战时,珞珈山很快成为国民政府办公的地区。蒋介石、周恩来等一批国共领袖都在在十八栋别墅区居住过,举行了各种抗战活动。1938年夏,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珞珈山居所前与来访的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合影日寇为准备攻占武汉,早已进行了无孔不入的情报侦察。他们早就知道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办公,但轰炸武汉时特意不炸武大。王星拱校长心里很有底,蒋介石在武大时日本人都不炸武大,占领以后应该也不会破坏,但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人就不破坏。1938年春夏之交,蒋介石在武大操场检阅珞珈山军官训练团成员到了1938年10月份,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利用武汉会战争取的时间,以及武汉的航运优势,武大将绝大部分的人员物资都迁往四川。可惜武大最宝贵的校舍搬不走,眼看日寇就要逼近武汉时,王星拱校长为保护这批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瑰宝的校舍,安排了4个校工留守。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找到汤商皓要他也留守护校。王星拱校长选择汤商皓,主要是因为他的日语特别好,还有个日本妻子。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校长的判断非常正确,因为这两个原因,抗战结束时只有他们两人真正完成了护校任务。汤商皓去年带着妻儿留校,今年还刚刚生下了女儿汤夏子,绝对没想过会带着他们去当亡国奴,因此再三拒绝。但王星拱校长情辞肯切,说能保全一部分艰难缔造的校舍就是替国家保留一部分宝贵的元气。最后汤商皓最终临危受命,答应留守。在那一刻,他和当年做出义举的二哥一样,为了国家民族,把这自己及妻儿的安危放在一边。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作为一个普通的讲师,而是作为一个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留在武大的校史中。
五、沦陷区遇险(1938)1938年10月,日军接近武汉。汤商皓带着家人和同事迁入了法租界内预先订好的房子。十月底武汉沦陷,大量难民融入法租界避难。幸好这时的日军已经不再像南京大屠杀时的那样残暴,没有对租界内的民众进行伤害。于是法租界和日军商议,决定逐户搜查,以疏散难民。结果在日军搜查中,汤商皓和同事们全部被日本宪兵逮捕。汤商皓的日语是相当好的,马上说明自己除了守校,没有别的任务。可惜面对连日本人自己都怕的日本宪兵,说什么都没用。眼看着护校任务才刚刚开始,汤商皓和同事就要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故事也该结束了。不过王校长早就替他们做好了准备,这时铃木光子隆重登场了!她以日本妇女的身份出面营救,很快丈夫和同事都被释放了。
如果说因为铃木光子,汤商皓被王校长改变了命运,那么这次铃木光子直接拯救了他的生命。在以后艰难的留守岁月中,铃木光子如同女神一般保护着丈夫和孩子,以及丈夫的同事和他们守护的武大校园。
营救事件以后,受法租界和日军的委托,夫妇两人与红十字会一起协助法日两方将十余万难民疏散完毕。南京的悲剧没有在武汉出现,受难的同胞们对他们深表感激。
1938年,汉口的难民涌入法租界
一个月以后,武汉的交通和秩序恢复了,而武大果然被日军当做司令部使用。于是汤商皓委托铃木光子通过“武汉治安维持会”协商去,看能不能去武大看看。结果铃木光子一出面,日本人不仅同意他们去看,而且还派一宪兵随行。
六、舌战日寇,以身护校(1939-1945)在日军攻占武汉前,为了避免因南京大屠杀而激起的巨大国际压力,下令不准破坏武汉的主要建筑和设施,其名单中特别提到武汉大学。日军占领珞珈山后,举行了盛大的聚餐和游行,庆祝这特别荣耀的胜利。1938年,日军在武大举行聚餐和化妆游行因此汤商皓回到武大时,校内驻扎了一个联队的日本军队,但校舍基本保持原样。汤商皓由日本宪兵领着,在原来王校长的办公室见到了联队长荒原大佐(相当于上校团长)。面对日军的Boss,在日本虽然没拿到博士学位,但带回漂亮日本老婆的汤商皓毫不怯场,先介绍了随行的同事,再由铃木光子补充说明,然后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荒原大佐,舍身护校。和武大现在经济系的学生不同,那时经济系是隶属于法学院的。很快汤商皓向日本鬼子证明当年的法学课一点没有白学,而且辩论水平是国际级的,现在武大辩论水平高是有光荣传统的。面对日本人,他直接抛出经典的三段论,大意如下:大前提:你们说日本人是来保护我们中国人和文物的。小前提:我们武大就是中国的文物。结论:你们应该保护我们武大。建议:为了保护武大,你们换地方住吧,别待在武大了。如果以现在抗日神剧的情节,汤商皓他们上次没挂在日本宪兵那儿,现在肯定挂在日本联队这儿。就算他们能把鬼子撕成两半,但凭他们六个人,把一个团的鬼子都撕光了也回不到法租界。不过真实的历史往往比任何剧本都精彩。面对曾经留学日本名牌大学的汤商皓,荒原大佐居然像一个学生见教师的态度,热情而谦虚,很快点头同意。他还根据国际法原则,尽可能想办法满足了汤商皓的“合理要求”,大意如下:根据战争原则,我们可以处理战利品,但武大没留下什么,而且建筑不属于战利品。因此我将把能调走的部队都调走,让没有调走的官兵也会“小心维护”。总之,我们会好好爱护武大的一草一木,请您放心。不放心的话,您要不去其他地方看看?如果我们撤走了,我还会留信让换防的部队也要注意,到时请您再来看看。汤商皓很满意,很快“道谢”告辞。一行人坐车回去时顺路上看了一下已经成为大兵营的校园,心痛不已。日军占领武大期间,在操场上举行祭奠仪式几个月以后,汤商皓听说珞珈山的驻军换防了,由带着原班人马去“视察”。这支部队的规模比之前的小了很多,校园成为了后勤基地。教室门口还用日文的字样贴有“不能骚扰”。接见汤商皓一行的是个军衔更高的文职武官高桥少将,他对汤商皓的态度比荒原大佐还和善。因此这次汤商皓没有再使出三段论,两人很快进入畅谈状态,高桥少将一口答应一定好好保护武大。聊到武大优美的风景和校园,激发了高桥少将的乡情。他说武大和日本的日光、箱根地区一样都是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可惜春天到了却没有鲜花。于是他准备从日本运点樱花来,种在武大,“以增情调”。他一时兴起,还带着汤商皓走到文学院前,指了指准备栽樱花的地方。汤商皓心里很不高兴,毕竟樱花是日本国花,如果种中国的国花梅花多好了。于是建议高桥少将种梅花,说中国特别爱梅花。可惜高桥少将说,樱花树苗好弄到,梅花的树种难弄到,欢迎你们明年来赏樱吧。汤商皓这次忽悠没成功,只好漫不经心地答应。一行人路上又把武大巡视一遍,见没什么变化就回去了。1947年,武大老斋舍前的盛开樱花在汤商皓40多年后的家信中,提及当时武汉到咸宁地区驻扎有三个联队,其旅团司令部驻扎在珞珈山。后经他“劝说”,日军后来将司令部从珞珈山撤出,留下了一个野战医院驻扎,因此武大的校园得以保存。历史毕竟不是小说,精彩又轻松的情节到此结束了。到了1939年冬天,武大留给汤商皓他们的经费用完了。他们一直联系不上迁到乐山的武大,武大也没法把钱汇过来。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两个同事想办法去四川回学校,一个回湖北汉川老家,剩下的一个走不动的老同事留下。至于他自己,把长子汤原华送回湖南老家抚养,再租下一个小店,让铃木光子向日侨批发部购买日用品再卖出去,由此维持生活,同时每隔几个月再去武大看看。可惜这样生活也维持不了多久,1942年,最后一个陪他的老同事也回老家了,四岁的女儿汤夏子不幸重病去世。汤商皓一家生活又陷入窘迫,幸好有有朋友帮忙,他在汉口的中国银行找到一份工作,勉强维持家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他们一家的命运第三次被战争改变了,这次却是悲剧性的急转直下。1946年,铃木光子、汤少皓与表姐王慈家在汉口合影1945年,武大复校武昌,汤商皓和武大新任校长周鲠生联系上,周校长要他返回武大。但这时因为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急需日语人才与日本洽谈,因此他受邀去了台湾。1946年,铃木光子作为日侨被遣返回日本,身边唯一的孩子汤少皓托人送回了湖南老家。她离别时,次子九岁的汤少皓痛哭着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铃木光子把头发剪了一绺,又从箱子里取出写有汤原华、汤少皓两兄弟生庚八字的纸片交给汤少皓,泣不成声地嘱咐:“皓儿,你回老家后想起了妈妈,就把头发取出来看,见了头发就见了妈妈。”1947年,失去了丈夫、孩子的铃木光子回到日本后不到一年就忧郁而死,年仅34岁。铃木光子的灵牌
七、守望珞珈四十年(1945-1997)1945年,汤商皓去了台湾以后,改名汤子炳,担任台湾省省长陈仪的主任秘书,参加了台湾受降仪式。1946年,他主持编写了台湾光复后的第一本台湾正史《台湾史纲》。汤子炳编写的1946年版《台湾史纲》1945年10月,武大从乐山派人到武汉接受校产。11月5日,周鲠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对全校师生说:“辛树帜及陶因两位先生也曾经来电报告,校舍大部分完好,水电也尚在。我们的武汉校舍,经过八年抗战中的沦陷,而得如此保全,的确是最可欣幸的一件事。1946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武大师生终于从乐山迁回珞珈山,复校武昌。1947年3月,生物系的大一学生肖翊华惊讶地发现,樱园学生宿舍前面有28株日本樱花开花。这时汤子炳已经和武大没有直接的关系,又变回了武大校友的身份,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的护校任务已经结束,可回复报告的任务却一直没有完成。1953年,在台湾的武大校友们成立台湾校友会。在成立大会上,汤子炳向校友们报告了护校的经过,在场无不感动。老校长王世杰和总务长熊国藻等老师当面安慰他,百余名校友鼓掌鼓励。1949年9月,时任国民党第九十一军少将参谋长的二哥汤祖坛,随同河西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在甘肃酒泉起义。受此影响,汤子炳60年代以后离开政界,先后在台湾中兴大学、淡江大学任教,著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多部教材。1979年去美国定居。1985年5月初,汤子炳从美国洛杉矶坐飞机回湖南老家扫墓,次子汤少皓举家到上海虹桥机场迎接,父子相见,抱头大哭。长子汤原华夫妇及子女和居住在长沙的二哥汤祖坛一家则等候于长沙火车站。汤子炳见到二哥二嫂,垂泪下跪行大礼,汤原华夫妇和汤少皓夫妇也流着热泪,长跪不起。1985年5月25日下午,在老同学华中工学院张培刚教授、武汉大学黄永轼教授的邀请下,72岁的汤子炳回到阔别40年的武汉大学。他看到母校的巨大变化,以及欣欣向荣,绿叶成荫的樱花不胜感慨。1985年,汤子炳与同学张培刚、黄永轼在黄鹤楼前合影对他而言,当年的铃木光子、同事、日寇都不在了,王星拱校长也不在了,他也没有回复报告的对象了。但武大还在,当年的任务还未真正完成。他在抗战时经历的珍贵记忆,有责任和义务为后人保留下来。在校友总会刘以刚老师的建议下,数月以后,汤子炳在美国写下了3000余字的《1985年回国重游珞珈母校——武大忆往感怀记》寄给校友总会,成为至今唯一一篇关于武大抗战留守和樱花起源的珍贵史料。自此,在心中守望了珞珈40年以后,他终于完成了王星拱校长委托的重任。80年代武大樱花盛开的美景汤子炳晚年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先后任武汉大学美国加州校友会会长、加州湖南同乡会监事主席、美国华人参政促进会会员及湖南旅美联谊会名誉会长。1997年2月20日,他组织加州上万人华侨欢迎哈尔滨号驱逐舰访问圣地亚哥港。1997年,汤子炳在哈尔滨号军舰与政委夏克伟合影1997年11月2日汤子炳因患肺癌病故,享年86岁,由台湾退休的汪子清将军主持公祭。吊唁的侨胞和美国各届友人络绎不绝,送花圈挽帐者排成长龙。出殡之日,车辆塞途,交警维护,绵延数里。1997年,汤子炳在洛杉矶的葬礼
八、父亲的选择和无法选择的父亲(2015)今年五一期间,经过多方联络,我终于在张家界见到了79岁汤原华老先生。他长得很像日本母亲,但2岁就离开日本,3岁就离开父母,现在身上已经没有一点关于日本的痕迹。2015年,汤原华先生在家中书房当他拿出父母的照片,以及80年代在日本的舅舅姨妈寄来的家信,我才真的确信汤商皓和铃木光子不是文献里虚构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开始他以为我是和刘以刚老师一样年龄的退休教师,没想到却是一个年轻人。于是他一直对我的来访很不能理解,因为即使他的孩子们,提及这历史十分伤感并不愿多提。80年代,在日本的姨妈铃木时子和她寄来的日本小礼物于是我告诉他,他父母当年的历史是一个无比精彩的故事。一个留日归来的青年教师,和自己的日本妻子,在校长的恳切要求下,抗战八年中完成不可思议的护校任务,还见证了武大樱花的来历。故事的结局却是凄美而令人回味。特别是铃木光子,她因为对丈夫、对孩子的爱,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如果不是她,汤商皓和同事早就被日本宪兵杀害了,后面的故事和历史都不会发生。她是武大抗战史中最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我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还与她一个历史的真实面貌。
汤老先生对他的历史悲剧不愿提及,不过我对他母亲的尊重打动了他,他将自己整理几十年的资料全部给我阅读和翻拍。当我仔细阅读完汤原华先生的回忆录《我的大半生》,我才知道他父亲当年的选择让他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他3岁时就离开了父母回到老家,由养母抚养长大。可惜1950年土改时,母亲留下的头发被烧毁,养母被批斗后投河自杀。从14岁起自己和弟弟孤苦伶仃长大,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后来由于国民党的父亲,日本人的母亲,他在各种政治运动都遭受了冲击。1979年,在做了20多年的砖瓦厂的工人后,他终于恢复了公职。与在美国的父亲联系上后,他才知道母亲30多年前年就去世了。又因为父母的原因,1986年他调任大庸县侨联办工作,1994年恢复干部身份,2001年以科级干部级别退休。终于我能理解他的感受,由于他父亲的选择,一个美满的家庭,因为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家庭分裂,导致他和弟弟一生的苦难。即使快到了耄耋之年,想起自己的母亲,他也忍不住伤感。2015年,汤原华先生在家中与作者的合影在那几天,我成了他家以外对他父母最了解的人。谈起过去,如果1942年他的妹妹汤夏子没有早逝,1946年他母亲遣返回日本时应该可以带着一起走。有个孩子在身边,他母亲就不会30多岁就郁郁而终。1985年时,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可以一起在老家相聚,那该有多好。如果1945年他父亲知道国共内战会以中共的胜利而结束,他去台湾时可以把他们两兄弟一起带去。50年代在台湾,他和弟弟应该有机会读大学。如果1950年他的养母没有想不开,他和弟弟能够读完高中,后来的生活也不会没人照顾。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最后与他告别时,我终于忍不住问他:“您怎么看自己的父亲?”他沉默了一会儿说:“父亲是无法选择的。”1996年,汤原华与父亲汤子炳在张家界黄石寨合影
九、后记及感谢2014年十一期间,在乌镇举行的武汉大学地方校友会联席会议上,我通过剑桥校友会秘书长吴蔚博士第一次了解到康河计划。英国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启动于1983年,致力于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遗产研究的创新、沟通与传播。它主要的任务是收集和保存即将消失的世界的信息,通过展示、研究与教学传播不同社会与文化的知识。由于武大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开发,很多资料散落在民间和海外,还有很多亲历者已步入高龄,急需进行抢救性采访。于是就在乌镇会议上,我们深圳和剑桥校友会决定成立武大校友康河团队,利用校友资源展开对武大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和发布。不久,我们团队的第一个项目启动了。我们在剑桥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武大著名校友,翻译家叶君健的珍贵资料。在剑桥校友会会长王子岚博士的辛勤努力下,2015年7月21日,《叶君健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展览在剑桥国王学院官邸隆重举行。康河计划项目主席、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致辞。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剑桥市市长罗伯特·德莱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武汉大学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叶君健儿子叶念伦及家人,等参加了影像展开幕仪式。武汉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陪同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参观展览
王子岚博士(右五)陪同刘晓明大使(右三)、国王学院副院长(右二)、剑桥市市长(右一)、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右四)观看展出的叶君健在剑桥的档案今年3月,我在90岁的老校友皮公亮捐赠的一批《校友通讯》中,发现了汤商皓撰写《武大忆往感怀记》全文,并由此联系上了汤原华、汤少皓两位老先生。于是,我们第二个以武大抗战和樱花为主题的项目也随之启动。由于我们收集到的很多资料与武大现有的历史记载尚有差异,还需要大量的考证,因此本篇文章只使用了部分较为完整的内容。以后随着国内对抗战历史的重视,以及逐渐从日本回流的资料,我们将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也许明年武大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能举行一个相关的精彩展览。
第五篇:平凉五中第一届“青年杯”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平凉五中第一届“青年杯”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4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为纪念曾经的五四爱国运动,培养我们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我高中政史地教研组联合高一级在5月14日下午举办了平凉五中第一届“青年杯”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并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举办此次活动,弘扬我们的爱国精神。
一、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主持人发言,宣布此次演讲比赛开始,介绍前来参加的各位评委。活动之二:朱校长代表学校做了重要讲话
活动之三: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演讲比赛的各项规则。
活动之四:依次有请参赛选手上台演讲,每人演讲完后宣布以参赛选手的分数。活动之五:董校长为这次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对活动做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活动之六:由校领导为参赛获奖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之七:为了总结此次成果,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我们及时对活动效果、活动意义进行了总结,大家积极发言,勇敢批评,并分工合作将活动写成文字总结以便教研室存档和学校。
二、参加人员 1.组 长:朱凡涛
2.副组长:郭瑞卿 苏振发 3.辅导教师:
高一一班:吴淑艾 高一二班:苏振发 高一三班:朱迎平高一四班:朱迎平高一五班: 潘冬子 高一六班:潘冬子 高一七班:兰 云 高一八班: 兰 云 高一九班: 兰 云
高一十班:兰 云 高一十一班:朱步远 高一十二班: 朱步远 高一十三班:信军红 高一十四班:信军红
4.评委: 崔兆允 郭占林 何喜龙 朱维洲 朱步远 李娜 5.成绩汇总:吴淑艾 朱迎平6.摄 影: 郭瑞卿 张伟胜 7.主持:潘冬子
三、比赛结果
经现场评委的认真评比,有以下同学表现优异,学校决定予以表彰奖励。学校希望全体同学,树立远大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奉献社会。
奖励名单如下:
一等奖:王浩、鲁娜、王慧玉、姜天悦、苏丽红、张天亮、吴蓉蓉、晁海杰、谢瑶、吕雯
二等奖:童亚南、宗永康、赵媛、王文惠、位娇娇、吴玉蓉、秦九菊、秦静楠 三等奖:杨帆、于路荣、彭锐、石延枫、慕圆圆、熊建华
优秀表演奖:王小明、潘招兄、朱军、徐瑞、张媛媛 优秀组织奖:米琪、王健、常金成、刘鸿雁、白雪
四、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我们提前几天 的工作人员商量,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
2、密切配合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开始前我教研组成员细心布置入场选手和观众的入场问题。活动中,全力维持好活动纪律,为比赛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组长就已经将工具、劳动任务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工作及工作时间的协调。事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良好。4活动善后
活动结束后,整理好会场的桌椅的摆放。做到有始有终。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场面有点混乱。活动虽然经过具体分工,详实安排,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场面有点混乱,个别成员没有完成自己的分工。
2、安排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活动中个别老师不够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保证质量的完成,这与管理和分工上的失误有一定关系。
3、在活动后,没有搞好场地的卫生情况,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 此次演讲比赛 升华了的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为当代中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
高中政史地教研组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