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
5月15日至22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下,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一行五人赴丽江、迪庆、大理等滇西地区考察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情况,与三个地区主要领导座谈、实地了解云南滇西民族文化风情、学习滇西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了云南省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实践的感性认识水平,为下一步挂职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具体收获如下:
一是充分了解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最新步伐、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云南大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的金矿、音乐舞蹈的海洋、影视拍摄的天堂、文学艺术的富矿、美术摄影的殿堂”,目前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此次考察来到文化体制改革中央试点丽江市、省级试点大理州和迪庆州,实地了解了滇西区域文化产业圈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成就: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2.35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4亿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实现利税从2001年的2900万元增至2004年的6000万元。大理州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4亿元,2005年达18.8亿元。
丽江市从《纳西古乐》到《丽水金沙》、《千里走单骑》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精品响誉四方,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内涵,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据初步统计,丽江市城镇实现的GDp已占全市总数的70%,旅游业的总产值已占丽江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6.5%,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6%,占居“半壁江山”,以古城品牌为核心的丽江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旅游和世界上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是滇西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走出了一条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共同繁荣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发展之路。
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滇西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成功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丽江成功打响古城旅游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品牌,从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成为拥有“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名殊荣的城市,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丽江提出打造“丽江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创作和生产市场接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化旅游精品,引进新机制打造的大型民族风情舞蹈旅游晚会《丽水金沙》被专家誉为中国的“百老汇”,3年来累计演出2000多场,总收入突破1亿元。
大理加强旅游线路和精品景点建设,不断挖掘自然山水风光、古南诏国文化底蕴和白族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风花雪月”、“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品牌,增强了大理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大理旅游从“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型,以文化力驱动旅游经济力,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和谐双赢。鹤庆新华村民族民间银铜工艺品已经发展成为富有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和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精品。由旅游企业投资2400多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梦幻舞剧《蝴蝶之梦》,不仅有较高的票房收入,而且还获得了中国第五届舞蹈荷花奖四项大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5年,大理接待国内旅游者666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7.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接待国内外旅客总量、旅游社会总收入位居全省第二。
三是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创新为魂、内容为王、品牌至上”。
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实践表明,创新的思想观念是改革发展的总开关,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为改革发展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市场时坚持“内容为王、品牌至上”,通过创新机制打造内容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丰富源泉,迪庆州围绕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香格里拉”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大做文章,先后打造和培育了民俗舞蹈《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大大提高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迪庆州歌舞团与安徽池州歌舞团共同打造的《走进香格里拉》节目完全按市场运作,已在全国巡回商演208场,观众达25万人次。
自从迪庆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以来,借助香格里拉这一世界知名品牌的拉动作用,全州全年旅游人数增长到200多万人次。迪庆香格里拉厚实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国内外创业者投资,独克宗古城根据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文化风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已经吸引英、美、德、法等十多国家及国内商人开了98家酒吧。同时,香格里拉作为摄影和影视拍摄的基地作用日益引人注目,先后在迪庆拍摄了《太阳再次升起》、《四季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
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二篇: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考察报告
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旅游考察报告
阅读人数:5384 来源:普陀区旅游局 发布日期:2004-3-
2普陀区旅游考察团
为了学习先进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走出去宣传舟山旅游形象,推介普陀旅游产品,以进一步拓展我区的客源市场,11月14日至22日,在“2003全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召开之际,普陀区旅游局组织了旅游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全区部分乡镇旅游分管领导和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赴云南进行了一次旅游考察和宣传促销。此次行程的主要线路有西双版纳、丽江、大理、昆明等在云南乃至全国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考察团全体人员先后考察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风情园、丽江古城、玉龙雪山、大理古城、洱海、天龙八部影视城、路南石林等著名景区,并和当地一些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进行了交流和洽谈。考察后,20日至22日全体考察人员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参加了2003年全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通过这次考察和促销活动,大家都觉得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总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如浙江,但是他们发展旅游的一些新思路,新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值得东部发达地区学习,特别是值得仍属长江三角洲欠发达地区的舟山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区发展旅游的先进经
(一)旅游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在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云南的许多地区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一些旅游目的地(如西双版纳、大理、路南石林等)知名度比较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地区已经成为长盛不衰的黄金旅游热线。这些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在搞好自身的规划管理和旅游产品创新的同时,能够迎合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式,十分注重区域旅游合作,以联合和协作的优势来构筑旅游竞争力。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既有传统意义上小范围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跨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的合作,如相邻区域共同塑造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共同进行宣传促销、共同进行旅游规划等。云南全省就在通力打造“彩云之南”的整体形象,并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各国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次区域跨国旅游带,与东盟各国形成合作开发客源、联合宣传促销、共建旅游环线的机制。西双版纳在倾力打造“勐巴拉娜西”(傣语:神奇美丽的生态家园)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大理、丽江、玉溪、思茅等地区以及老挝、缅甸、泰国等国的合作机制,实行互通信息,客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旅游联合。在云南旅游,旅行社的车辆可以到跨地区接送客人。我们考察团在游览丽江时,负责接待我们的地接社是丽江的旅行社,而车辆却是大理的,游完丽江后,再由同一车辆直接运送我们回大理游览。我们在版纳旅游,我们全天游览的数个景区不用重复买门票,只要导游在景区大门口用一张电子卡刷一下就可以了。除了要购买物品或者要参与一些活动,大景区内再无小景点门票。这些在旅游发展各自为政,依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二)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游客参与性强,旅游产品已实现由单纯观光型到观光与休闲娱乐相结合型的转变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包括汉族在内,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云南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云南各地区的旅游开发利用这一优势,深挖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做足了少数民族文化这篇文章。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在少数民族十分集中的版纳、丽江,大理,还是在现代化都市的昆明,不论是在景区、餐厅,还是在交通车和游船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活动(如傣族的拨水节、澜沧江——湄公河篝火晚会,纳西族的三道茶表演、哈伲族的抢亲等),而且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表演当中去,使游客真正达到了放松心情和休闲娱乐的目的。游客活动参与性的加强,对景区和企业来说,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提高了游客的消费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大理考察了天龙八部影视城。天龙八部影视城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身着电视《天龙八部》中的服装,景区导游身穿古大理国的宫女服装,门卫身着的是古大理国的卫士铠甲。整个主题公园中的参与和观赏节目非常多,有踩高跷,皮影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绝活,有模拟电视情节的现场表演,每天早上和中午还有模仿大理古国的开皇宫城们的仪式,表演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使游客看了有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之感。我们普陀有一座同样反映金庸武侠文化的影视城——桃花岛的射雕影视城,如果要和天龙八部影视城相比,不论是在投资建设规模,游客的数量,还是在游客的参与程度和逗留时间等方面,都无与伦比。
(三)旅游商品种类丰富,旅游购物纳入游程线路规范有序,游客购物消费量大
云南的旅游商品丰富多彩,茶叶、药材、珠宝首饰、各种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不论是在城区的各大商场,还是在景区内外的各大小摊点,到处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真可谓琳琅满目。我们此次考察的各旅游城市都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游程线路。我们每天不论在哪个城市旅游,或者选择哪条线路,游客都会被导游带入二三家旅游购物定点 1
商场参观和购物。尽管游客们大都知道纳入游程线路的定点商场的商品大都价格不菲,而且导游或者导购小姐在一番介绍以后,都会强调一句游客是否购买可以随意,不加强制,颇有人情化的味道。但是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听了导购小姐那颇具水准的热情讲解和亲自品尝以后,还是禁不住诱惑,纷纷解囊购买。我们这个考察团都来自旅游系统,深谙旅游线路导游介绍的购物中回扣的奥妙,但还是有不少的同志愿意掏腰包购买,心甘情愿地挨“宰”。仅在昆明的“七彩云南”购物市场,我们这个考察团就总共购买了数千元的商品。云南一游,全团人员中购物花费在千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居民旅游意识较强,旅游环境较好
在云南旅游和考察,接待我们的有多个导游和司机,我们发觉他们总的来说素质较高,旅游意识较强。不论是导游还是司机,普通话都比较标准和流利。各地的导游着装统一,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服装,如版纳的导游都穿傣族服装,丽江的导游着纳西族服装,大理的导游穿戴白族服饰。导游的知识面较广,解说很得体,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得很清楚,不象有些地方的导游向游客介绍时象在背解说词。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使我们映象深刻的还有热情的昆明出租车司机,一般普通话较好,旅游意识强,能够主动为外地游客介绍云南和昆明的景点,推荐值得游览的地方。在昆明坐乘出租车多次,也没有碰上因为我们是外地游客就狠“宰一刀”的现象。
(五)旅游行业管理力度较大,旅游执法机构健全,执法严格
我们所考察的几个旅游城市,通过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了解,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和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对导游的培训力度都很大。首先,无论是地级市还是县区都成立了机构健全,执法有力的旅游质监部门,对游客投诉的处理真正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如西双版纳州旅游局成立了相关部门参与的相当于副处级的旅游联合执法大队,版纳州政府所在地的景洪市,也成立了相当级别的旅游执法机构。其次,旅游管理部门执法很严,敢于动真格的。各旅游质监部门对在经营中违规违纪的导游和旅游企业通过处理后,在报纸、网上等媒体上点名予以公布。国际旅游交易会召开那几天,我们就在有关报纸上看到昆明市旅游局点名通报批评违纪违法的旅行社和导游。在版纳旅游局网站上,我们看到了旅游局联合执法大队对一名导游因诱导游客在中缅边境购买假烟遭游客投诉而被除名的通报。我们在昆明世博园游览时,和导游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有同志说要投诉导游,导游觉得十分委屈,快要哭了,这就说明昆明的旅游管理机构对行业的管理是非常有震慑作用的。另外,一些地区的旅游行政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导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如西双版纳州以前共有各类合法和非法的旅行社200多家,除了依法取缔了一些野马旅行社和导游外,还积极引导旅游企业的重组和合并,以规模和资金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经过整顿以及重组合并后,还剩下七家规模大的旅行社,改善和扭转了旅行社弱小差散的局面。
二、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区发展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普陀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坚定不移地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
旅游发展已经从景点、线路以及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的旅游发展不论是在产品的开发,旅游规划的编制,还是在形象的塑造以及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各自为政的阶段。在全区旅游开发过热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行动,就连本区的几个岛屿的旅游开发都还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普陀旅游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真正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发展方针,既要注意利用各景区、各岛屿自身的资源优势,又要全面认识全区的资源整体特色,对全区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杜绝近距离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要按照特色互补、风味兼顾、项目搭配合理等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设计,总体推出,分工开发。要考虑到普陀是舟山旅游圈中的一环,考虑到与周边旅游地(如宁波、杭州、台州、上海等地)的衔接,才能够使我区旅游逐步融入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之中,以联合和协作来构筑我区旅游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要做好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这篇文章,首先必须在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搞好全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区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其次,要充分发挥我区海洋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完善和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产品(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游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荒岛探险旅游产品等),不断丰富和更新旅游产品。要在景区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可采用套票、联票等形式,以提高旅游效益。另外,在宣传促销方面,要以塑造普陀旅游整体形象为重点,整合优势,加大合力促销力度,在各景区、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自我宣传促销的同时,要注重突破地域、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使用合力进行共同宣传促销,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轰动效应。在客源市场开拓方面,要利用舟山是全国第一大群岛和海洋文化对内地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优势,在固和扩大已有的华东客源市场的同时,不断向中南、北方等地区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二)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加强旅游市场和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维护一个旅游目的地良好的形象、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区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宰客、野导、野社等现象依然存在,游客投诉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大力提高,旅游秩序和环境仍需大力整治。
首先必须加强全区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强化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人才。要在全区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健全人才培训和管理制度。导游培训除了要求掌握旅游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对舟山本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了展现普陀旅游整体形象,全区导游可以考虑统一着装。其次,要充分发挥区旅委的作用,在旅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创优和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大打非打野力度,坚决打击宰客等损害全区旅游形象等非法行为,下大力气整治全区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并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全区市民树立良好的旅游意识,从而在全区营造一个文明、热情、友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另外,必须健全独立的旅游执法机构,完善区旅游局的质量监督机制,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装备,并赋予一定的旅游执法权限。也可以像西双版纳一样建立具有综合执法权力的旅游联合执法大队类似的机构,(三)挖掘潜力,大力开发海洋旅游商品,将旅游购物纳入旅游线路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中消费最大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我区的旅游商品发展严重滞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收入的比例过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让游客觉得值得购买的旅游商品太少,二是缺乏一定数量的纳入旅游线路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
要大幅度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一是要加快我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旅游业、渔农业、工业、商贸业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搞好规划和市场调研,构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发展平台,以我区已有一定名气的工业产品和农渔业产品(如普陀佛茶、舟山水产、普陀水仙等)为基础,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成名牌商品。二是加快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和引进,把旅游工艺品和开发与海岛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相结合,逐步推出开发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海洋旅游工艺品(如沙雕工艺品、佛教工艺品、武侠文化工艺品、船模工艺品、海洋海岛风情工艺品等)。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引进体系。三是分期分批建立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旅游局牵头,商场和旅行社密切合作,并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定点购物纳入游程计划。云南旅游商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纳入游程线路是提高旅游购物比例的至关系重要的一环。
(四)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以规模经营和资本优势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旅游市场竞争的也日趋激烈,做大做强旅游企业,以资本优势和规模经营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我区的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业),虽然数量较多,但弱小差散现象严重,整个舟山能够经营入境和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社仅有一家。加入WTO后,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国内一些弱小差散的旅行社业将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在昆明参加国际旅交会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参加交易会是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在唱主角,而我们舟山展台主要是政府在唱戏,企业参展的只有一家。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政府没有积极引导,给企业促销创造一个平台和机制,企业缺乏积极性;二是我们的企业实力不够,缺乏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能力。因而,随着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进一步搞好行业管理,把好旅游企业注册审批关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旅游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扭转我区旅行社业弱小差散的局面,壮大我区旅游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以迎接加入WTO后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执笔 普陀区旅游局 伍 鹏)
第三篇:赴云南考察报告
关于赴云南、贵州旅游工作的考察报告
(2011年4月)
4月14日-21日,根据省旅游局统一安排,AAAA随省旅游考察团一行20人在省旅游局AAA的带领下赴云南、贵州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与两省旅游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和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等景区,考察期间,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增进友谊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
(一)旅游经济发达。2010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61亿元,占GDP的16.67%;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6.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分别比我省高出8.9和4.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特别是云南省丽江市去年接待游客909.97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6多亿元,占GDP的78.3%,目前,丽江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二)产业要素配套完善。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如云南大理有星级饭店97家、旅行社47家、旅游车船公司9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21家,导服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执法大队等机构设施健全,可及时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民俗旅游特色鲜明。云、贵两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考察期间,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特色和氛围。如大理丽江、遵义的导游都穿戴本民族服饰,游客就餐去的是当地的特色餐馆,在大理洱海游船上有白
1族三道茶表演,丽江古城还有纳西族的民族舞蹈等等。
(四)大型演出拉长产业链条。两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文化为旅游产业增添魅力。云南推出了《云南印象》、贵州推出了《多彩贵州风》、还有丽江的《印象〃丽江》等大型演出,这些节目都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游客场场爆满,既丰富了游览项目,又延长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几点收获
(一)坚定了加快齐河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云、贵两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位偏僻,山地、丘陵多,交通不畅,近几年靠着良好的旅游资源,每个地市(州)都培植起了几个主打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昆明、丽江、大理仅旅游交通成本就达到1000多元,但每年到此线路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千万人次以上。我县亚洲最大的海洋世界即将开业,国内顶级的水上世界、欢乐世界和温泉度假村正在加紧建设,挺起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脊梁的齐晏古城也即将开工,另外还有晏子湖、华苹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层次旅游项目。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贯通和一批旅游项目的建成营业,AAA旅游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爆发式的发展时期,AAA也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增强了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的紧迫感。昆明、丽江、遵义等旅游发达地区,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旅游产业要素基本完备。随着海洋极地世界暑假期间的建成开放和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到我县的游客将出现“井喷式”的增加,而我县围绕景区的旅游配套还没有效展开,如何规范旅游市场,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学习了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与两地的座谈和与兄弟县市旅游局的交流,了解了外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旅游执法大队建设上,大都实行淡、旺季两种方法,旅游旺季由旅游局牵头,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旅游淡季则以县旅游局执法大队为主;交通干线旅游指示牌的设置大多是由市县财政出资,旅游局负责对指示牌的图样进行设计把关,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安装。同时在城市建设上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在游客的餐饮、购物上突出地方特色,住宿上适应高、中、低档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增进了友谊,扩大了交流。这次外出考察既有省局有关处室领导,市局领导,也有旅游发达县市区旅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时间虽短,但考察团成员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关心关照,创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不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学到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为做好今后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几点思考
(一)全力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和载体,也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所参观的各地来看,有了大项目,旅游才旺,有了好项目,旅游发展水平才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把为项目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为项目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让客商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思想。重点围绕AAA等重大旅游项目,搞服务、优环境,力促AAA项目暑假期间竣工营业;AAA年内开工建设,AAA、AAA年内完成大型设备订购、湖面开挖、地形改貌和各功能区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建成投入运营;AAA年内完成温泉酒店主体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2013年建成营业。加快AAA项目,力争今年完成一期温泉酒店及附属设施建设。AAAA完成AAA水库项目建设。
(二)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当前产业要素配套任务繁重,涉及面广,迫在眉睫,要把工作重点向该项工作倾斜,一是加快旅游标识体系建设。近期与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启动该项工作,旅游局负责设计标准、内容,企业负责确定位置,由县政府
负责把任务分解到部门,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二是尽快组建旅游执法大队。同时协同工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三是加快住宿、餐饮设施配套。县政府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对AAAAA等几家能够承接大型旅游团队的宾馆饭店进行升级改造;由AAAA和AAAA镇政府规划设计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迅速启动建设四是景区厕所修建工作,由AAAA和AAA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按照旅游厕所的有关规定,在停车场修建两处水冲式厕所。
(三)大力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云、贵旅游发达地区的每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处处都植入了旅游内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我县应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打造大景区的思路,加快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特别是大力做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和夜景工程的修复和提升,高水平建好城市关键节点的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城市景观体系。要健全城市旅游标识系统,营造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增加城市旅游的亲和力。
(四)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旅游富民,拉长产业链条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坚持“点”、“面”两手抓,在“点”上抓项目,在“面”上应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的开发,鼓励引导A镇、A镇等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积极推出“乡村有我一分田”、“AAA”等活动,争创全省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加强区域合作,精心谋划旅游线路,与AAAAA等周边景区整合线路,形成黄金旅游线路,真正形成AAAA“一日游”、“二日游”。
(五)倾力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贵两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张力,大力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成为旅游大省。我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AAAAA等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深厚的AAAA文化底蕴,应加大地方文化挖掘力度,在各个旅游项目中突出民俗文化内涵,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艺术家,借鉴杭州宋城千古情、云南印象等成功经验,着力在AAAA打造一台AAAA为特色的大型文艺节目,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旅游内涵。
第四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沐抚办事处木贡村大学生村官谭大勇
12月21日至12月27日,沐抚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组织2011年秋冬季全办在编在岗(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职工对云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阅览和朋友介绍,自身饱览了云南的大好风光和民族风情,心灵得到了升华同时结合自己所处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也有所体会。现将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云南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先后赴昆明市、石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4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云南民族村、园艺博览园、花卉市场、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苍山洱海、玉龙雪山等十余个景区景点,期间分别在天龙八部影视城和云南民族村观看了天龙八部影视节目和云南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等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这一片西南边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恩施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直观的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创新与进取,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云南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旅游文化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风俗文化经典,比如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的云南民歌,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
(二)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号——春城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三)丽江古城,古韵与现代——完美的交响曲
走进丽江古城,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在古城中酒吧淋漓,在柳荫下,柔风中,看着清清的水静静地流淌,品着各色菜肴,饮着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抑或一个人喝着咖啡发呆,尽情享受在都市中所未有的闲静,有兴趣,还可请那些流浪的艺人坐下,给自己画个肖像或者是漫画,当作一份在古城特别的珍藏。古城的古韵与现代表现得淋漓尽致,能让人忘却都市的烦恼,回到久违的闲适,却又能品味到都市的繁华,让人留恋往返。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政府主导,文化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亮点
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政府意识到主要靠“烟经济”为主
导的单一结构性经济的风险性,提出要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做出了依托云南神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把旅游业作为云南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发展,使云南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巅峰之作。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娱乐度假的好地方,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二)旅游与休闲购物的完美结合,丰富旅游文化产品
云南省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完善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了旅游业的第二次创业,精品景点的完善,休闲娱乐品牌的打造,使得云南旅游业发展呈现兴兴向荣的局势。“七彩云南”购物商城的打造,成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精品工程,它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几乎都会被导游带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庆沣祥”茶庄,还有各类购物馆:
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除此之外,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大理三月街、云南民族村等著名休闲娱乐旅游景点,都是政府打造的一流的旅游名片。
(三)产业体系完善,全民共同服务旅游大业。
云南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重点旅游城市功能综合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高效便捷;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大理至昆明有旅游专线铁路;景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绿化、净化、美化到位。如丽江有5A级景区两个,古城区辖区内就有星级宾馆酒店146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18家;非星级宾馆、酒店、客栈、招待所953家,其中特色等级50家;旅游购物店30家;旅行社27家;导游3000多名。云南的旅游业不仅仅成为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同时全民参与旅游建设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云南考察的几点启示
经过几日云南的考察,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峡谷,几经思考,我们此行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我们了解了它当前的旅游状况和建设旅游的先进经验,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赶上它,如何做到取其长而补己短,如何才能让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成为海外知名景区,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下面将自己的几点拙劣观点展示如下。
(一)完善旅游风景区建设,确定大峡谷旅游风景区科学的建设目标。恩施大峡谷是新兴的旅游景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旅游风景区的各大功能区建设还很不完善,风景区的发展目标还不够科学。通过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云南知名风景区建设无不体现了几大特点:一是旅游功能区建设完善;二是旅游文化特色鲜明;三是各景点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搞旅游。所以,恩施大峡谷下一步的建设目标要做到: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功能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风景区。
(二)打造恩施大峡谷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云南正是做好了这一点,才实现了云南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对于恩施大峡谷来说,创世神话传说,土家民族风情与巴文化,马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开发与利用。恩施大峡谷的旅游不仅仅只是看看风景,而是要让游客能够在观看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化,愿意留下来进一步观光学习,让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挥,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业。云南旅游之所以蒸蒸日上,离不开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正因为有了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才会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让游客被当地人民的盛情所感动。恩施大峡谷人民在建设旅游的意识上还不够强,小农意识、传统观念还比较深厚,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通过正面引导发动、宣传、教育,来改善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意识,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旅游建设,用友善、热情、纯洁、坚韧、希望的民族精神去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建设正日趋完善,大峡谷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大峡谷旅游建设还有很多缺陷,旅游文化还没有特色,人民参与服务旅游的意识还不强,大峡谷风景区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上下功夫,利用全省打造“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区、“仙居恩施”建设大势,顺势而上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将恩施大峡谷建设成为“鄂西旅游文化圈”的典型亮点工程,真正实现旅游增收富民的理想。
第五篇:赴云南考察报告4.23
关于赴云南、贵州旅游工作的考察报告
(2011年4月)
4月14日-21日,根据省旅游局统一安排,副县长AAA、县旅游局局长AAA随山东省旅游考察团一行20人在省旅游局党组成员、人教处处长AAA的带领下赴云南、贵州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与两省旅游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和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等景区,考察期间,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增进友谊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
(一)旅游经济发达。2010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61亿元,占GDP的16.67%;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6.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分别比我省高出8.9和4.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特别是云南省丽江市去年接待游客909.97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6多亿元,占GDP的78.3%,目前,丽江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二)产业要素配套完善。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如云南大理有星级饭店97家、旅行社47家、旅游车船公司9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21家,导服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执法大队等机构设施健全,可及时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民俗旅游特色鲜明。云、贵两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考察期间,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特色和氛围。如大理丽江、遵义的导游都穿戴本民
1族服饰,游客就餐去的是当地的特色餐馆,在大理洱海游船上有白族三道茶表演,丽江古城还有纳西族的民族舞蹈等等。
(四)大型演出拉长产业链条。两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文化为旅游产业增添魅力。云南推出了《云南印象》、贵州推出了《多彩贵州风》、还有丽江的《印象〃丽江》等大型演出,这些节目都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游客场场爆满,既丰富了游览项目,又延长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几点收获
(一)坚定了加快齐河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云、贵两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位偏僻,山地、丘陵多,交通不畅,近几年靠着良好的旅游资源,每个地市(州)都培植起了几个主打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昆明、丽江、大理仅旅游交通成本就达到1000多元,但每年到此线路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千万人次以上。我县亚洲最大的海洋世界即将开业,国内顶级的水上世界、欢乐世界和温泉度假村正在加紧建设,挺起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脊梁的齐晏古城也即将开工,另外还有晏子湖、华苹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层次旅游项目。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贯通和一批旅游项目的建成营业,齐河旅游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爆发式的发展时期,齐河也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增强了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的紧迫感。昆明、丽江、遵义等旅游发达地区,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旅游产业要素基本完备。随着海洋极地世界暑假期间的建成开放和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到我县的游客将出现“井喷式”的增加,而我县围绕景区的旅游配套还没有效展开,如何规范旅游市场,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学习了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与两地的座谈和
与兄弟县市旅游局的交流,了解了外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旅游执法大队建设上,大都实行淡、旺季两种方法,旅游旺季由旅游局牵头,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旅游淡季则以县旅游局执法大队为主;交通干线旅游指示牌的设置大多是由市县财政出资,旅游局负责对指示牌的图样进行设计把关,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安装。同时在城市建设上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在游客的餐饮、购物上突出地方特色,住宿上适应高、中、低档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增进了友谊,扩大了交流。这次外出考察既有省局有关处室领导,市局领导,也有旅游发达县市区旅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时间虽短,但考察团成员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关心关照,创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不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学到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为做好今后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几点思考
(一)全力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和载体,也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所参观的各地来看,有了大项目,旅游才旺,有了好项目,旅游发展水平才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把为项目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为项目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让客商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思想。重点围绕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晏子湖等重大旅游项目,搞服务、优环境,力促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暑假期间竣工营业;齐晏古城年内开工建设,齐晏欢乐世界、水上世界年内完成大型设备订购、湖面开挖、地形改貌和各功能区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建成投入运营;齐晏温泉度假村年内完成温泉酒店主体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2013年建成营业。加快推进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项目,力争今年完成一期温泉酒店及附属设施建设。晏子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晏子湖水库项目建设。
(二)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当前产业要素配套任务繁
重,涉及面广,迫在眉睫,要把工作重点向该项工作倾斜,一是加快旅游标识体系建设。近期与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启动该项工作,旅游局负责设计标准、内容,企业负责确定位置,由县政府负责把任务分解到部门,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二是尽快组建旅游执法大队。会同编办、人设局在全县招考7名32周岁以下男性,其中全日制本科法律专业3名、英语专业1名,退伍三级以上士官3名。同时协同工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三是加快住宿、餐饮设施配套。县政府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对黄河明珠、国科、君逸恒兴等几家能够承接大型旅游团队的宾馆饭店进行升级改造;由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和祝阿镇政府规划设计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迅速启动建设。特别是协调黄河河务局对该局沿黄大堤现有库房进行改造,发展特色餐饮。四是景区厕所修建工作,由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和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按照旅游厕所的有关规定,在停车场修建两处水冲式厕所。
(三)大力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云、贵旅游发达地区的每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处处都植入了旅游内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我县应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打造大景区的思路,加快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特别是大力做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和夜景工程的修复和提升,高水平建好城市关键节点的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城市景观体系。要健全城市旅游标识系统,营造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增加城市旅游的亲和力。
(四)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旅游富民,拉长产业链条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坚持“点”、“面”两手抓,在“点”上抓项目,在“面”上应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的开发,鼓励引导祝阿镇、焦庙镇等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沿黄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积极推出“乡村有我一分田”、“城市上班族,假日做农夫”等活动,争创全省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加强区域合作,精心谋划旅游线路,与曲阜、泰安、济南等周边景区整合线路,形成黄金旅游线路,真正形成齐河“一日游”、“二日游”。
(五)倾力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贵两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张力,大力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成为旅游大省。我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绣球灯舞、秧歌、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等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深厚的黑陶文化和黄河文化底蕴,应加大地方文化挖掘力度,在各个旅游项目中突出民俗文化内涵,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艺术家,借鉴杭州宋城千古情、云南印象等成功经验,着力在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一台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大型文艺节目,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旅游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