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总动员影评、 迪斯尼
迪斯尼
迪斯尼的名字源自于它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 著名动画形象“米老鼠”的创作者,一生获得27项奥斯沃尔特·迪斯尼:是著名的动画制作人,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于1955年投资创建的迪斯尼乐园是全世界儿童梦寐以求的福地。爱绘画的平民少年 1901年12月5日,沃尔特·迪斯尼诞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迪斯尼从小开始就像大多数的美国人一样过着漂泊的生活,家总是从这个地方迁到另外一个地方。由于家境不好,父亲伊里亚斯的脾气不是很好,孩子们经常因为顽皮受到父亲的体罚,童年的阴影留给迪斯尼矛盾的回忆,或许这就是他为什么给孩子们设计那么多可爱的卡通形象,弥补自己成长中的缺憾。从小,迪斯尼就很喜欢绘画,他曾经画一些漫画寄给杂志,却被退回,还去给广告公司画一些简单的宣传广告,但不到一个月就被辞退了,因为他的绘画能力还急待锻炼。这时的迪斯尼十分苦闷,到底前途在哪里,自己该做些什么呢? 1920年,迪斯尼和朋友决定自己开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人雇佣他们,那就自己当老板。两人辛苦奋斗,一个月赚了125美元,但在1920年1月,一个机会来了,堪萨斯市幻灯片公司招聘画家制作动画片,于是迪斯尼先停止自己的公司,去制作卡通动画。在公司的日子里,迪斯尼虚心向专业人士学习,并且上图书馆钻研,决心发明一种新的制作方法,使动画片更有真实的美感。而后,他开始推销自己的影片,并把公司改名为“欢笑卡通公司”。这个公司推出了6部动画片,第一部动画是《红帽小骑士》,大受欢迎,迪斯尼需要一个全国发行商,但都被拒绝了,由于这个原因,生产那么多的动画片,只得到了100美元,不仅公司面临倒闭,迪斯尼连付房租的钱都没有了,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迪斯尼决定去洛杉矶,和哥哥相会。穷困潦倒的迪斯尼靠给别人画像,凑足了去洛杉矶的火车票,离开堪萨斯市时,他只有几件衣服和绘画用具,尽管这样,他并不气馁,他相信,在洛杉矶,在好莱坞,他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会开创一个新的天地。“米老鼠”的诞生 好莱坞的一切对于迪斯尼都是新奇的,但也是冰冷的。他来到好几个电影公司,想找份工作,都被拒绝。但迪斯尼认为自己是有这个实力的,在几次挫败之后,他把自己以前的作品《爱丽思梦游仙境》寄给旧识——纽约卡通影片发行人温克勒小姐,希望能够得到帮助,终于,温克勒看完样品,认为还可以,付给了一部分定金。屡遭挫折的迪斯尼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胜利,他高兴地请求哥哥跟自己一块干。1923年,沃尔特和他的兄弟凑了3200美元重新创业,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这就是今天迪斯尼娱乐帝国的真正开始。“爱丽思系列影片”就此拉开帷幕。1926年迪斯尼将“迪斯尼兄弟公司”的名称改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因为他认为单个的名字比带兄弟的名字更有吸引力
享受生活 ——《汽车总动员》影评
《汽车总动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三维动画电影,它是DISNEY公司收购PIXAR后共同推出的豪华力作。影片以令人震撼的逼真度和活泼明快的拟人风格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虚幻的汽车世界„„
这是一个汽车为主宰的世界,有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商点,汽车旅馆,每年一度的活塞杯是这里的汽车们最快乐的时光,每当比赛来临,全世界的汽车都来观看比赛,赛车在比赛中竞相追逐,争夺活塞杯。
今年的活塞杯本没有悬念,但突然杀出了个菜鸟,它就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闪电麦坤。麦坤有着非凡的速度和灵活的技巧,但它只是为了自己跑得高兴,而不考虑自己的维修队,结果维修队离它而去,它在离终点100米处突然爆胎,两辆夺冠热门“小鸡”和“冠军”从后赶上,三辆车同时到达终点。最终决定几天后在加州进行总决赛。
在去加州的途中,麦坤遇到意外,流落到一个荒凉的叫油车水的小镇,在那里它被迫义务劳动,为镇民修公路,在几天的生活之中它结识了一群新朋友,也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体会: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一路冲向目标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于是它尽最大努力铺好公路,怀着完全不同的心境,养精蓄锐,重新上路。
加州决赛,它的新朋友远道而来做它的维修队。比赛十分激烈,它由于事故落后两个对手一圈但它奋起直追,终于在最后一圈升到了第一位,这时“小鸡”撞翻了“冠军”,麦坤目睹了这一切它在终点前一米处刹住了车,返回“冠军”身边,顶着它通过终点。尽管它是最后一名,但在观众心中它永远是冠军!
之后麦坤回到油车水,凭借自己的号召力为油车水镇重新带来了繁荣。它也一直留在那里与朋友们享受着生活。这部影片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它出色的动画技术,逼真的画面,高度拟人的风格。更在于影片中表达出的人生感悟:生命旅途中有很多朋友与你一同前行,不要忽略他们,要学会奉献自己,为他人着想,别人因你的帮助而快乐,你就会变得更快乐
在欢笑的同时让我们收获感动,《赛车总动员》就是这样的电影。Disney公司的标志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平面矢量图,取而代之的是3D渲染的立体城堡。这是否意味着2D动画电影已经到了黄昏期。Disney收购PIXAR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梦工场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长久以来,PIXAR一直引领着3D动画的潮流,技术方面他们已经远远的甩掉了所有对手:《怪兽公司》中的毛发渲染、《海底总动员》里光在水中的折射„„直到这次,光线追踪技术的大量使
用让车身形成逼真的反光成为可能。要知道这是赛车虚拟再现中最难实现的部分,无论是PS3上的《GT赛车HD》还是X-BOX360上的《哥潭赛车计划3》,都毫无例外地对其光线追踪技术大肆渲染。对于“唯技术狂”的数码疯子们来说,我们不难想象这有多么重要。
尽管PIXAR一直执技术牛耳笑傲群雄,但他们最看中的仍旧是故事。这里的故事在我看来并不等同于叙事。从剧本结构来看,《赛车总动员》并不完美。“闪电”麦昆落难水箱温泉镇的情节占去了影片一半的时间,虽然小镇闲散缓慢的氛围与之前激烈刺激的赛车段落恰好形成了节奏上的鲜明对比(这是好莱坞编剧们的一大法宝,动静结合),但这50多分钟实在是有些过于冗长。为了调整节奏,板牙带着麦昆半夜探险、莎丽与麦昆的浪漫之旅便应运而生,不过精巧的构思也极大的弥补了这些剧情上的小瑕疵。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是我最佩服好莱坞的地方,今天上午我看到了有人对于《东京审判》的逼真性提出了相关的质疑,这正是我担心的,这类历史题材最大的忌讳就是歪曲事实,细节的缺陷很可能毁掉影片。影片的一个段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丽邀请麦昆到她的旅店去住,她本想与麦昆共渡良宵,可麦昆并不明白莎丽的苦心,这时的莎丽向前轻挪了一步。就是这轻轻的一步,道出了许多语言不能传达的神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赛车比赛转播所用的字幕、杂志的封面、解说员的语态也让人很容易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赛车总动员》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怀旧的故事。在莎丽向麦昆讲述温泉小镇的流年沧桑时,伤感的老歌恰如其分地引入,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忧伤扑面而来,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理解这些,不过他们在影片中得到的快乐已经足
3D肯定是主流,尤其是大成本的动画商业电影,Pixar肯定会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甜头吃的太多了。尤其是被迪士尼收购之后,他们赚钱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了。传统的2D动画也仍有很大的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不是银幕,而是电视。好莱坞之外变革也许没有那么明显,比如宫崎老爷爷的动画片仍具有很高的杀伤力,押井手、大友克洋他们的动画片也是。似 不过,电影院的效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小小的电脑屏幕是绝对无法摄动人心的。一开场那段赛车的场面,就让我对这部电影刮目相看了。动画片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看到现实中无法预想的那么多的车,还是拟人化的,他们都在欢呼雀跃地观看一场赛车。而赛车场面亦动亦静,也可以将即使是慢镜头表现的真实赛车场面也无法表现的动作展现到淋漓尽致。乎现在的2D动画更多的是非商业影片,出去参赛 的。毕竟3D不容易树立鲜明的视觉风格。
我还感叹于皮克斯对细节的用心。赛车场边,厕所门前的镜头一闪,男厕车辆进进出出,女厕门前却大排长龙;麦昆跃起时像乔丹一样吐出舌头,和以舌头触终点线,和其他两车并列第一;在水箱温泉小镇,麦昆与蓝天博士在荒野上赛车,天上的白云都是车轮印的样子······细节还有很多,你甚至可以看到其他很多皮克斯电影的影子。迪斯尼的动画片,绝对不是仅仅逗小孩子笑的童话而已,他总是会在最后教你些什么。麦昆是年少轻狂的,没有朋友,他也无所谓,水箱温泉小镇虽然破败,但是充满友爱,短短的几天时间,小镇里的车们,傻头傻脑的板牙,温柔妩媚的莎莉,不喜欢赛车的蓝天博士,害羞的小红,还有那个很会换轮胎的外国车奇诺,教会了麦昆什么是幸福。有那么一刻,我为这部动画片笑了,也被他感动了。
《汽车总动员》: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玩儿动画片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忠厚老实的。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对劲,因为好的动画片要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要求鬼马整蛊的搞笑能力,忠厚老实的人怎么玩得转呢?恩,其实俺说的是动画片的内核。虽然动画片就形式本身而言,未必是小朋友们的专利;但就历史沿革和影响力而言,普罗大众印象中动画片总是给小孩子看的。既然是让小朋友们“寓教于乐”,那自然就该用一些比较积极正面的东东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一般来说,轮到动画片的价值核心问题,一般是比较保守的,而且是比较普世的。简而言之,就是全世界无论哪里的小屁孩们都需要的成长养分。(当然,这里仅指美国佬的主流动画,小日本的动画大多暴力+暴露,非常适合偶,但不适合小屁孩。)
动画片拍了这么多年,适合小朋友们理解的核心价值翻来覆去也就那几套。无非是友谊啦、家庭啦、团队精神、勇气、正义什么的。以这点来看,《汽车总动员》(Cars)完全没有突破。影片讲述的,仍然是一个开始很自私功利的冲动小伙,如何在与一群意外认识的朋友的交往中,学会团队合作与友爱、尊重与享受生活的。的确很老套,不过,正如剑刃的两面性一样,一些老套的东西之所以变成“骨灰级”还依然一次一次重新出现,是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不可或缺的。
二
从情节的发展来说,《汽车总动员》可以说惊喜比较少,有一定观影经验或者熟悉皮克萨作品的观众,完全能预知叙事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因为皮克萨不是梦工场,不会在恶搞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何况,即使是鬼马恶搞的梦工场作品,最终也会回到教育意义的轨道上来。例如,处于恶搞动画巅峰的《怪物史莱克》,玩到最后,还是得抬出“真爱、友情、家庭”这三个代表思想来。
既然在表现主题方面,大家都是彼此彼此,那区别之处就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一个老套的故事了。皮克萨公司的作品,总是能将有趣的细节和感动心灵的线索结合得很好。这次也不例外——嗯,也许我应该加个“或许”?因为对于该片的“趣味”性,不同类型的观众显然颇有分歧。
皮克萨向来善于将虚构的角色置身于完全真实或者准真实的环境中,与那些完全活在幻想空间的动画角色相比,皮克萨的这种做法更有利于传递亲切感,但也大大提高了表现难度。《汽车总动员》在角色塑造上的难度,不仅仅是要让汽车说话,而是要让不同类型的汽车表现出合理的性格来,同时还要让这些性格符合各自幕后配音演员的形象。
三
从实际效果来看,该片中不同类型汽车的确个性非凡,但并非每一个角色都有恰到好处的表现。这点对比皮克萨以前的作品来说,个人觉得是个不足。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以往作品中的每个配角都是非常活灵活现的,不管他们是主力配角,还是龙套级别,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候。而《汽车总动员》的十来辆配角车中,就很有几位形象非常模糊的。典型的如“警车”(Sheriff),戏份不能说可以忽略不计,但说实在的,的确没什么个性,更别提形象当中表现出的趣味点了。尤其是性格发展不连贯,即使想表现他本质上的“娘娘腔、豆腐心”,也缺乏必要的暗示。更有甚者,那个总是“羞人答答”的消防车同学,到最后都不见踪影了,缺乏交代的程度是在令人莫名其妙。其他如加油站女老板“芙蓉姐姐”(Flo)、车体彩绘老板“老摸哥哥”(Ramone)、军用吉普“纱织猛男”(Sarge)、载重车头“迈克大只佬”(Mack)通通都只能算是很表面化的“龙套”,他们各自有一两个逗笑的机会,但都没有像以前的皮克萨作品一样让他们的形象马上丰满起来。龙套中印象稍佳的,是环保慢车“多加油少加速”(Fillmore)同学,这还是因为觉得他非常像俺喜欢的美国电视系列《七十年代秀》(The 70’s Show)中那个老“嬉皮”(Hippie),尤其在每一句话后面都要加一声低沉而拖长的“Man~~”,更是经典。但俺颇为怀疑,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对他的印象是否能如此有趣。他与邻居“纱织猛男”,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个性理念上,都是完全相反的一对,如果本片能对他们之间的对比多描绘一下的话,将是非常有趣的一对极品。可惜目前的效果,也就仅限于每天清晨因为起床音乐风格不同而挑起的例行争吵而已。在戏份不多的配角中,刻画得最有趣的——看过影片的人几乎都会一致认为——是“轮胎店二人组”:老板“露鸡”(Luigi)和店小儿“鸡多”(Guido)。作为法拉利的超级FANS,他们那一口欧洲舶来“音”给小镇增添了无数乐趣;同时,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超高”造诣,帮了主角很大的忙。当观众看到结尾大赛的场景时,就会明白“技艺超高”的含义了。如果每个配角都像这两哥们一样,那本片的趣味程度会至少上升“三四层楼那么高”。
其实,即使是作为准主角的小镇“镇花”萨莉(Sally),个性也不是很突出。可爱是可爱了,但稍微温和过头了点。如果她在与主角交往的前期多表现出一些格格不入的性格冲突,外加一些高傲派头,然后再在交往过程中累计微妙的化学反应,那样的效果应该更动人一些。目前的效果,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保时捷”美眉略微“小家碧玉”了一些,稍欠“名厂风范”。同理,主角的两个竞争对手:43号“帝王”(The King)和86号“乡巴佬娘们”(Chick Hicks),似乎也没有从角色模子中走得更远,给“帝王”配音的,本来就是NASCAR(美国国家改装车赛车联合会)历史上真正的传奇人物,七次大满贯冠军的记录,如今也只是被追平而已。皮克萨请动他这尊“真佛”出场,也许是像给影片带来赛场老手的真实感悟吧。可惜这位车把式老哥揸车是牛A,但声音的表现力实在是不怎么样,俺每次听到他的声音,都觉得与影片的整体氛围特别不协调。曾经的“蝙蝠侠”迈克尔基顿献声的“乡巴佬娘们”,也只是个程式化的“坏人”角色,还没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更是和基顿本人的形象大为相左,不知皮克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在所有角色中,保罗纽曼(Paul Newman)配音的“哈德森医生”(Doc Hudson),是唯一一个在动画车型、角色性格与演员形象三者达到高度统一的角色。1951年产“哈德森大黄蜂”(Hudson Hornet)车型的前面板,很令人惊奇地联想起纽曼沧桑却仍然帅气的胡茬子,整体老派却依旧遒劲的车身,也符合纽曼古板而高贵的形象,特别是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响起时,使俺产生人车不分的幻觉。这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很不容易拟人的物体来说,的确是一项极高的成就。
至于偶们的主角——“闪电麦昆”(Lighting McQueen,一下简称“小闪”)同学,和一切正面主角一样,都显得不如有个性的配角拉风。由于形象依从套路,所以很难带来惊喜。单以这点而论,就不如《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落难超人”和“中年困境”来得有趣。比“小闪”好一些的,是他的最佳损友龅牙拖车“无绳老母”(Mater),这个有着古怪名字的家伙别看貌不惊人,却是绝技在身:飞绳勾车,断无走失,江湖人称“一绳西来,天外飞仙”,基本上得到了“绳车合一”的境界,正朝“无绳胜有绳”的巅峰迈进;至于倒车的技术,如果这哥们称了第二,整个动画界都没人敢称第一。“小闪”随便从它这偷师了两招,就足以在劣势下击败“乡巴佬娘们”。
四
与角色设定方面相对温吞相比,《汽车总动员》的技术层面就已经达到了“三花聚顶”的层次。这次由于环境设定是在美国的中西部,那雄奇的山峦、壮丽的瀑布,在色彩和质感上都可以乱真。虽然每辆车都保持了拟人的卡通形象,但从车体所表现出的光影反射和材质渲染效果来看,实在是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例如“小闪”在小镇诸位高手的合作下焕然
一新时,车身在光亮的同时,可以分辨出细细的金属小粒在闪光,这与之前纯光滑表面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当小镇诸位都在灯光下溜达时,请大家注意一下车体上灯光反射的变化,那种精致细微的效果,只能用迷人来形容了。在赛车场面方面,汽车们的速度感被声画效果表现得非常凌厉,以时速200英里左右的速度呼啸而过的赛车,不仅银幕赛道上的小石砾们在颤抖,影院里观众的座椅也能感受到震动。作为全美收视率第二(仅次于美式橄榄球联盟赛)的体育节目,《汽车总动员》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体会到即使在现场都很难感受得到的激动与震撼。得益于动画空间无所不能的镜头运动方式,影片开头结尾两场比赛,至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五
说了这么多,形态各异趣味稍欠的角色,超强的三维动画水平,俗套的故事情节,那么该片是否就只能算是“中上之资”了呢?嗯,这得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乐子,那你还不如去看《篱笆墙外》(Over the Hedge),那部影片中的笑料倒是非常集中而有趣;不过,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体会一份久违的温暖,那这部影片会比较适合你。也就是说,看本质的话,《汽车总动员》比《超人特工队》更加脱离小屁孩观众,在热闹的表象后面,是属于成年人的“情感温泉”。
片中主人公“小闪”同学,他在“暖气泉”(Radiator Spring)这个小镇学到的,不是关于如何赢得比赛的技术秘密,而是一份该如何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影片宣传词所言:“生命是段旅程,享受这个过程。”(Life is a journey, enjoy the trip.)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有时候我们是否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剧增,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与“目标”奴役而不能自拔,我们整天忙碌却体会不到生命的美丽与生活的幸福,特别恐怖的是,这种“飞速向前”的过程即使想停也停不下来。更可怜的是,活在这种机制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很难体会到这一点:所谓的现代化生活,正在使我们沦为机器。这种“异化”与卓别林“摩登时代”纯粹体力上的压榨又不同,这是一种有着高尚目的和披着美好外衣的“剥夺”。
影片所着眼的赛车,只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极端反映。车手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驾驶的乐趣,而是为了一个看似伟大实则空白的目标:赢。为了要赢,车手的思维就只能集中考虑一件事:速度!速度!还是速度!!影片一开始,就以“小闪”的画外音点明了这一点。当人们集中经历做一件事时,的确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成功”本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获得了冠军又怎样?天下速度第一又怎样?
尤其是当考虑到为获得那样的“成功”而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不能不更令人深思。在影片中,一心只想赢得比赛的“小闪”,在遇到萨莉之前脑海里从来没有过“兜风”(take a drive)的概念。当赛车手眼里只有终点时,他还会注意路边的风景吗?当我们一味追求一种形式的“成功”时,我们还能享受生活的过程吗?《汽车总动员》借助“暖气泉”小镇的遭遇,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一个“失落的天堂”的故事。“66号公路”只是个引子,它所代表的,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当时溜达在这条公路上的人们的闲适而自然的生活态度。代表了美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对于“Good old days”的呼唤。现代性的生活节奏,为了成功而忙于奔波的人们,就像赛道上只争第一的车手们一样,有能节省时间的直道可走,自然就不会光顾蜿蜒的“66号公路”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暖气泉”是相对于现代生活的一个异类。这倒不是说他们就不追求成功了,他们也是非常可爱地等待客户上门的。但他们不会单单为了这一点就放弃他们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其中萨莉的选择更具有典型意义,作为一辆光纤时髦的“保时捷”911型轿跑车,她本是纽约一名成功的律师,但最终远离喧嚣,非常坚定地融入到小镇生活,并热情地为小镇的振兴而奋斗。从表面上看来,她和“暖气泉”全镇“居车”,乃至皮克萨的制作人员们,是在怀念过去,其实他们所纪念的,是那种好时光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生命价值。
六
如果我是胸怀天下的宣传部官员的话,个人觉得《汽车总动员》应当比其他所谓大片更值得引进。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焦虑”期,每个人似乎都活在无穷的压力之中,将我们埋得不能呼吸。过于单调的“成功”模式诱惑并趋势我们变成工作狂一般的机器人,而或多或少失去了品味生活的闲暇。更可笑的是,如果“萨莉”这样“人”出现在现实社会,会被很多人视为“失败者”或者至少是“懒惰者”的。又或者并非人们不清醒,而是整个社会的需求与步伐,就像铁屋一样禁锢了我们可以行走的方向;与其痛苦地清醒着,不如浑浑噩噩地梦中随大流。这是怎样的世界啊……
话又说回来,在其他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很多人成为现实版的“萨莉”。所以《汽车总动员》所提倡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对普罗大众而言,终究还是一个梦。所以我们不如忘却,不说的好。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本片,将来总会有别的经验提醒我们,促动我们去实现那样的梦想。作为一部动画片,《汽车总动员》如此形象而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一份生活的真谛,虽然仍然处在梦想阶段,但终归能给人温暖。这样的一片梦想空间,也许会让部分小朋友想睡觉,但会让成年人有更多的思考。有鉴于此,《汽车总动员》也就成为本年度个人的“心灵鸡汤”。
第二篇:《汽车总动员》影评
《汽车总动员》影评
况霖 影视制作 20100515505 我看过许多的动画电影,但大多数都只能让我找回童年的快乐与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童趣。但唯有《汽车总动员》让我深深地感动,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的,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朋友会是你一生的财富,单凭个人主义永远只有坠入失败的深渊。
本片采用了大量的全景镜头。如在展现“油车水镇”美丽的风景时,采用了一个大全景,将“油车水镇”浓厚的乡村气息展现得十分唯美,同时也令观众眼前一亮,使得与刚开始破旧老土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美景的一种敬佩与向往之情。在本片中,也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如在“闪电麦坤”离开“油车水镇”时,全镇的灯光一点一点的熄灭,最后只剩下一盏路灯,然后对这盏路灯进行了一个特写,最后这盏路灯也慢慢地熄灭了,顿时衬托出一种不舍、悲伤的氛围,这也体现了“闪电麦坤”的离开给每个人带来的不舍与悲伤。
本片还有一个十分成功的地方:“莉莎”在对“闪电麦坤”讲诉州际公路历史的时候,本片采用了一个回溯式的手法。在回溯的同时,画面慢慢地切换到以前汽车们在经过时尽情享受沿途风景的画面,而如今这遗失的美景就渐渐消失在汽车们的视野里。这种手法顿时給观众一种悲婉、痛惜的感觉。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带走了我们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
本片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在结尾时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感人肺腑”的完美收场。这有点像莫泊桑小说“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当“闪电麦坤”离终点还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冠军的称号,而是选择将他尊重的被撞得不能动弹的老冠军一步步推向终点。这似乎与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十分相似。
一部动画电影可以将友情、社会道德与爱情融合得如此微妙,并能将电影中的各种艺术效果也恰当地运用其中,不仅给观众一种轻松的视觉享受,同时也给观众一种震撼般的感动。在观看时,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看一个个汽车,而是在看一个个血肉分明的人。“闪电麦坤”从一个自大、个人主义、没有朋友的汽车变成了一个尊敬前辈、关心他人、朋友众多、受人尊重的汽车这个过程也给人无穷的鼓舞与激励。虽然本片没有什么超炫的特技、逼真的3D效果、高超的摄影,但却用感动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你可以这样写:(本文不是完全电影介绍)
《汽车总动员》是一部迪斯尼经典3D动画电影之作的其中之一。这部影片非常的带有速度性,尤其是在片子开始的时候,闪电“麦克奎恩”参加的比赛,自己非常有信心拿金,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也是那么的轻松超过在他前面的一辆辆的赛车。但就在最后时刻,他由于太要强,在最后一圈不换轮胎,要直接冲向终点。而就是他的过于要强,导致在中途后轮胎爆了,在地上擦着火花,紧接着,前轮胎也爆了一个,当在这时,他离终点就几米的距离。后来其他两辆快车飞冲过来,“麦克奎恩”仅因为伸出舌头而仅并列第一。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要强的道理。
在后来“麦克奎恩”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去往别的城市比赛时,误滑到了马路,迷了路。进了一个小村,这村原来的生意很好,可就在开通了别的马路后,就此大不一样。这些戏剧性的变化给予了观众舒服的平凡的享受,给人的感觉很宽慰。在这时“麦克奎恩”已融入到了这个村庄,这个变化与很多电影的剧情是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戏剧性的变化又开始了,正当“麦克奎恩”和这个村庄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和“莎莉”也有了一段恋情。但是“哈德森博士”给媒体们透露了失踪的“麦克奎恩”,这样,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赛场上进行比赛,心情已沉重的他没有抉择。这正是电影中的低落部分,之所以这部影片的经典及精髓就在这里,并不是“麦克奎恩”在比赛赢得金牌的那一瞬间,其实是他内心的低落变化。
当然,电影大部分不是以低落的结局收尾,在“麦克奎恩”重新返回赛场时,没想到的事竟发生:在村中的“莎莉”及“哈德森博士”很多的朋友来到了现场,“哈德森博士”负责指挥“麦克奎恩”。这时的感情再次发生改变。
比赛开始了,蓝车43被一心要抓金牌的绿车86撞翻,“麦克奎恩”放弃了能赢得金牌的机会,推蓝车过了终点线,这正是电影的看点之一。当然绿车86虽赢得金牌,也遭到人们的排斥。
正是“麦克奎恩”的帮助别人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启示了我们人们该做的事情。这部影片除了剧情,还有音乐的烘托,合而为一,使观众看着被带动。这样的一部影片,当然能轻易获得“最佳动画片奖”。不过要记住!没有荧幕背后的勤奋的工作人员,就没有这部迪斯尼的动画盛宴享受。
第三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这里太阳照常升起
此时的地球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便是满目疮痍了。在经历了人类无限制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没有了绿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头,更像是生命的禁区。整个世界一片废墟,垃圾满盈,人类也早已脱离了此地——曾经的生命摇篮。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个活跃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个清理垃圾的机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复一日的,用自己的身体把垃圾规矩成矩形,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堆叠起来。这样的工作纵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起来仍是没有尽头,当然只要有电,瓦力就会不断的干下去,看上去故事就会沿着这样的顺序发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拥有转机。就像在这个毫无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样,即使没有绿色,即使不复海洋,但是,这里太阳照常升起。《机器人人总动员》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瓦力就是这样生存着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仿佛一切都没有结果,仿佛一切都不该拥有结果。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铁箱子,更令人称奇的是,铁箱子的里头竟有一抹鲜艳的绿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仅有的绿色保存了起来。绿色似乎预示着希望,绿色似乎意味着生机,总
之这是一个好兆头。的确如此,在此之后没过多久伊娃出现了——这个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无疑问,伊娃也是一个机器人,与瓦力不同的是,伊娃来到地球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迹象。人类就像云有海外的游子,在外头时间长了,总会想家的,一旦伊娃发现生命的迹象,游子便会义无反顾的出现在曾经的故乡。
伊娃像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对待一切陌生事务都会不觉得产生怀疑。直到遇见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远方静静地望着着伊娃,就像诗经中诉说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对伊娃表达了浅浅的爱意。只是这种表达比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让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装袋的小泡泡让伊娃戳透,他还为伊娃放了一段爱的录像……似乎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兴趣,最后,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险柜中的那一抹绿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绿色很好奇,但来不急好奇,她潜在的指令就立刻将绿色收藏在自己体内,她也瞬间失去了意识,然后便是等待将她下放至此的飞船把她回收。等待总是漫长的,伊娃等待着飞船,瓦力等待着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诚如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当然他也会悄悄地牵起她的手,他也曾为她而难过,纵使伊娃对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动人的部分也出现在此,瓦力陪伊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夜,期间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使瓦力离开,在下雨的时候他为伊娃称伞,机器人都是铁的,加上凸出的伞头,瓦力没少挨雷击,在刮风的时候瓦力紧紧拉住伊娃的手,同进同退。机器人虽然是铁的,但心却是肉的;机器人似乎没有思维,但却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感情。这或许也是制片人对于理想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吧。我想,只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会拥有一份这样的希望。我们可能希望与自己心爱的姑娘(或是心爱的男子),天长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们没有多少钱,我们更没有宝马,我们更没有豪宅,但我们的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不为世俗所惑,我们不为岁月动容,但我们都拥有一份坚守,都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岁月变迁,韶华流逝都不曾改变曾经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鲜,充满活力,直至生命的尽头。当然,希望无所谓有无,这样的希望,在现实中虽不可存在,但仍可作为人们百无聊赖时的一抹鲜绿,穷困潦倒时的一个梦想,存在于人们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现实的人也都会拥有某种
形式的理想主义。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会有。不久回收伊娃的飞船就抵达了地球,当然这些瓦力是不知道的。当飞船将伊娃收至舱内,行将起飞时,瓦力不断的喊着“伊娃,伊娃!”,竟奋不顾身的拔住飞船的栏杆与伊娃一同飞去了那个人类的寄居所。至此,你或许会感叹一声:“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爱情的力量么?!”
在那个地方的人类,似乎早已退化成了软体动物。他们大腹便便,他们行动迟缓,如果没有飞行座椅的帮助,他们就会寸步难行。当然,这全部都仰仗于高度发达的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当然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科学是人类力量的延伸,但当人类完全仰仗这种延伸的时候,这个世界便不再稳定,即使历史的车轮为此而停滞不前。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么?这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疑问。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就必然会有坏的一面;得与失又是相互平衡的,你在得到某种东西时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失去一些东西。在这里,人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行走于巨大的飞船内,在这里人们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人类同时也去了四肢,那简直是个摆设,毫无意义,没有用处,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解放了双手,从而得到
了进一步进化的可能,而这样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倒退。
代价总是要付出的,在历经波折,从失去绿色又找回绿色的最后,拦路虎出现了。按照原有的计划,一旦地球出现了生命的迹象,飞船便会返回,但这时飞船内的主控机器人却严格的执行死板的指令,简言之就是阻止人类回归故乡。在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后,瓦力以险些牺牲自己为代价,换回了人类回归地球的可能。
回到地球后,打开舱门,人类似乎觉醒,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家园有着巨大的差异。没有绿色,没有蓝色,只有灰色。而伊娃却管不了那么多,她飞速前往瓦力的小窝,找寻着各式各样的零件,又迅速的修复了瓦力。只是此时的瓦力似乎丢失了记忆,任凭伊娃怎样呼唤,他仍只是做着自己最初的工作,就像瓦力当初呼唤伊娃一样,缺少效果。镜头又拉至人类,他们似乎明白了,即使现在回归了地球,也仍是需要做无数工作的,这工作,当然没有尽头,但绝对拥有转机,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或许也是惟一的家园。有转机的仍不止此,在伊娃奋力的呼唤下,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瓦力,瓦力醒了,他和伊娃双手合十,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之后,一切灾难便降临了人间,但是在魔盒的最底层却留藏着最重要也是最珍贵的东西,那便希望。所以正如影片最后时刻,那个船长说的那样,“不管怎样,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回来。”
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希望,这或许也是制片人想要对观众所表达的重要含义。即使这里满目疮痍,但只要拥有希望,这里太阳照常升起。
第四篇:动物总动员影评
动物总动员
比利篇
比利——非洲草原上的一只小猫鼬,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一个以他为豪的儿子。他喜欢创新,勇于冒险。曾经,他躲在水牛头骨的后边想要知道是否有吓到它的朋友——一只温顺的狮子,他还努力想用棍子把晒干的鬣狗便便打进洞里。一个喜欢尝试的猫鼬,一直在草原上唯一是深色的鼬鼠。在大草原上,他太渺小了,在犀牛和水牛眼中他是瘦小软弱的小怪物,但他自己却称自己“小巧而充满魅力”。当大草原面临着少见的大旱情时,他提醒自己取水只是小菜一碟,并在取水途中预先想好了方案。在面对几百吨的生物时,他仍然冷静的分析“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最终他的取水行动算是失败了,也算成功了。当他面对儿子对他的失望,他,当他听见儿子说“you are not my father any more”,他的内心是失望的,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拿着装水的小壶走了。他约他最好的朋友苏格拉底一起去死亡谷,然而而他的朋友似乎对此没有什么兴趣,最后他一个人唱着歌向着未知而恐怖的死亡谷出发了······历经艰险,他终于找到了被人类拦截的水源,最总终于和大家一起拯救了草原。
苏格拉底
他是非洲草原上的一只狮子,一直热爱和平的狮子,一只吃素的狮子,一只会和擅长做的是静静的躺下消来磨时光的狮子。他是比利最好的朋友,当他看见比利一个人去了死亡谷的时候,他还是跟去了,在那里他们遇上了前来寻找乐土的北极熊寿司,乌龟夫妇和高卢鸡查尔斯还有袋鼠和大嘴怪。在那里他会想起了年轻时的痛苦回忆,他说从那次惨痛的教训之后他唯一的愿望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生活的安宁与和睦。
第五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我们的爱燃烧在了哪里
——《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从懂事起,我们对爱就有着无限的幻想。你是否遇到过一个让你魂牵梦萦可以为之放弃生命的姑娘?你是否尝试亲近过带给你生命和能量为你奉献从不索取的自然?你是否在奔波忙碌或是闲暇享乐的时候怀念过那个许久未曾回去过的家乡?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义《机器人总动员》这部影片。它的剧情包含了爱情、环保教育、讽刺等一系列主题,难分主次。影片在突出表现一个爱情故事、塑造出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同时,也给人类上了一堂环保课,引起观众对自身行为,对地球未来的思考。然而这一切都做得潜移默化,但效果明显,让成人比孩子能领悟到更多信息。
我们的爱情没有过多的言语。我叫出你的名字,你明白我爱你。这便值得我为你,蹈火赴汤。WALL.E没有真理号“定义”的能力,或许他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爱”。但是他真真切切的爱了,为了完成EVE的“指令”和听到她的笑声,生死不顾。EVE来到地球搜寻植物,继而遇到胆小自卑的清洁机器人WALL.E。二者配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这份差距完全阻挡不了WALL.E对EVE产生火花。纵观整个影片,EVE的一切行为只有简单的两个目的:“指令”和WALL.E的安全:而WALL.E的行为可以认为仅仅是为了EVE,甚至连他的指令都可以不顾及。机器人的思维是简单的,而WALL.E与EVE爱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把爱情放在了比指令更高一层的高度——在指令就是生命的机器人族群中。当WALL.E为了不让生命鉴定仪关闭,而用身体支撑着检定仪直到被压扁。在这时,EVE用着愤怒与急切的叫喊,与WALL.E一起回到地球,并亲自检修他。当最后,WALL.E失去了记忆,伤心的EVE拉着他的手,给予了他一个吻时,还有谁不会为此而感动?还好,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如同爱的罗曼斯一般。影片通过WALL.E肮脏的外形与EVE美丽的线条、机器人不可违背的指令与生死相依的爱情之间的对比,透过一系列简单却又温馨的画面,出色的描绘了这样一场安静却又惊心动魄的爱情。然而除了爱情,我们还从这里看到了什么?
从影片开始我就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地球的颜色这样昏暗,为什么WALL.E生活的地方只有满眼的金属垃圾和沙尘,为什么这里只有一台机器人——或者加上那只蟑螂?一直到B&L出现,答案揭晓。可是接踵而来的是担忧和恐惧:这种设定只是因为剧情需要吗?不,很明显这是给世人的一份警告。我们生长在地球,却又残害着地球,直到有一天它再也无法给予。我们掠夺地球的资源——我们后代的资源——来发展科技,在地球奄奄一息的时候又借着我们引以为傲的科技逃离,我们毁坏并且抛弃了我们的家乡,只留给子孙无限的想象。影片在最后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可是如果现实真的发展成这样,我们能等几个七百年?
“真理号”真的是完美的无忧无虑的世界吗?在这么一个地方,人们不需要自己做任何事,完全有机器人效劳。缺乏运动而越来越肥胖的人们盯着眼前虚拟的屏幕却看不到身边一同前行的人,看似忙碌却只是忙着享受他们消费主义的生活,这里的船长,若不是他最后时刻的坚持立场和英勇表现,我甚至怀疑他能做船长的理由其实是他的名字就叫做船长。我们真切的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友好社交,有氧运动,良好的价值观,当然还有任人唯贤。“我居然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游泳池”。我无法想象这句话出现在现实中,却又感觉得到它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我们对环境风景身边的人越来越不关心,我们的注意力和影片中失去了观赏风景机会的人相似,只盯着自己的目的前进。显然对科技的依赖需要有节制,我怕们永远要保留自己思考选择等一系列的人身权利。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人类自身必须要保持生理和心理的绝对健康。
事实上,影片描述了一个当今社会努力实现的科技高度,然而也给致力于使电脑替代人脑的科研者们敲响了警钟。电影中的亚当只顾权限和命令不懂变通最终差点酿成大祸,而EVE却可以在指令之外寻找到另外一份让自己坚守的信念。最具讽刺的部分,在最后的战斗中帮了WALL.E帮了人类大忙的居然是一群“故障机器人”,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懂得选择懂得判断,他们有自己自主的感情和人格,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最
重要的,这样的个体才是值得托付重任的。除了警醒以外,这部分片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领导能力缺失的问题。
本片很好的平衡了具有的多种电影元素,在编剧方面体现出不同于一般动画片的思想深度上的复杂性和讲故事的新颖角度。但同时又因缺少语言,将一切都用最直接最平时的手法展现,并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感,因为当面对婴儿或小动物等不会说话的生物时,人们倾向于去猜测对方的要表达的内容并融进自己的感受。
这部影片既凄婉又浪漫,既幽默又让人深思。皮克斯的对于人类对自然的反省,不像宫崎骏那样严肃,二是在轻松中发人深思,在欢愉幽默之后感悟到这一层深意,鲜明的对比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唯美的爱情,轻松幽默的故事,潜移默化的教导,这一切元素让观众在观看影片以后除了主观上的愉悦或者感伤之外,还有对客观世界的新的认识和想法。看似简单却能发人深思。
作为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无疑是我们的上佳之选。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如同阳光,如同清泉,永远都会让我们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