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路径构想
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路径构想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和阐述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文化教育和退役安置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满足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社会需要,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主要措施:在源头上,保障优秀运动员的基础教育,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在过程中,利用高校先进的科研资源,提高优秀运动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出口上,依托政府合理的政策基础,填补高水平体育教师的资源空缺。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路径
理想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是一个既能有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又能切实保证其系统地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文化学习的体系。[1]而我国优秀运动员入队前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后继教育难以实施,同时现行的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运动员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低,近几年,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和竞技体育学院化模式的发展,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和专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根据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具体构想,以期为解决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和解决体育教师资源匮乏和专业水平低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安置存在的问题
1.1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1.1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差
在现有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下,竞技体育运动呈现早期专门化的趋势,优秀运动员训练的启蒙年龄越来越小, 过早的让运动员脱离学校教育体制进入体育体制,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从而导致优秀运动员普遍不重视文化学习,而产生优秀运动员文化基础差的结果。
1.1.2教材选取不当
首先优秀运动员的基础教育得不到保障,大多数运动队、体校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美术、音乐这些课则很少开设。这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同时由于优秀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间的要求,使优秀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不能像普通学生那样固定,出现特殊性,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运动员的这一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学习和考核制度。继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优秀运动员的学习内容仍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来选取,其内容难度相对于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上的优秀运动员来说过大。并且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1.1.3相关人员的教育思想落后
当前,有的领导和教练员只注重拿金牌,不注重队员的全面发展。在优秀运动员培养中存在“重体育训练,轻文化教育;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重金牌结果, 轻育人过程”的 “三重三轻”的认识偏差问题和片面的体育训练行为,任意占用文化教育时间,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不够重视[2]。
1.2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存在的问题
1.2.1优秀运动员待安置率逐年上升,待安置年限不断延长
运动员待分配率的不断上升和待分配年限的不断延长,严重影响了优秀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组织于2002年6月26日—7月7日,对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8个省(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该8个省(区)待安置运动员占在队人数的比例平均为28.9%。宁夏自治区优秀运动员编制350人,退役待分配运动员185人,甚至有的运动员在运动队中待分配年限长达21年。
1.2.2优秀运动员就业渠道不畅,就业率逐年下降
优秀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主要为组织分配、上大学及自谋职业。组织配从1998—2002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组织分配占年初待分配人数的比例从1998年的25.67%下降到2002年的7.63%,上大学人数占年初待分配人数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7.93%下降到2002年的2.11%。在广东省甚至出现有的运动员大学毕业之后,仍然要体育政府部门进行安置。当前普遍认为大学生运动员本身素质就不高,既使是读了大学,也没有真才实学,从根本上无法保证运动员大学生的就业。而自谋职业和其它渠道实际上是运动员自主择业,与政府部门没有任何关系,但也出现下降的趋势。这部分运动员的就业一方面是依靠自己或家庭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就靠运动员本身的努力。但运动员也普遍反映,既使是暂时找到了工作,但工作的压力非常大。[3]
1.2.3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项目运动员退役安置相对困难
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如重竞技项目、水上项目、体操、游泳等,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相对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较为困难,但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往往是各省(市)发展的重点项目、优势项目,也是我国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优势项目。
1.2.4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退役运动员安置尤为困难
农村和偏远地区输送的运动员社会关系少,交流能力相对较差,经济水平有限,又大都不愿意回到原来的输送地区,其安置状况显得尤为困难。
2.满足优秀运动员向体育教师转型的社会需求
2.1学校体育专项化发展的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调查统计,全国范围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人,高素质高水平体育教师尤其缺失,高校亦是如此。而且随着高校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提升,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要求更高。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之初属于动作的泛化阶段,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做完整的、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个大致的认识。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示范动作的准确度上,包括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点、难点。学校体育经过几轮改革后,要求对学生实行“2+1”的培养模式,这突出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需求,更体现出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技术能力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却是优秀运动员的优势所在。这种现实需求为优秀运动员向体育教师转型提供了理论上和客
观事实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
2.2 政府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优势项目无人能及,潜优势项目也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这些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在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上做的并不理想,退役运动员的去向归属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转型做体育教师,强化了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仅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就业岗位,扩大了优秀运动员的就业渠道,支持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同时也为政府解决了为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方面的压力。
3.促进优秀运动员向体育教师转型的主要措施
3.1在源头上,保障优秀运动员的基础教育,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基础
对当前我国竞技体系中基础教育的复杂局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 专业运动队的基础教育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标准, 且投资大、效益低;重点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等又在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父母将子女接受正规教育作为首选因素考虑、专业队可以直接从众多普通业校甚至中小学选拔竞技后备人才的背景下, 面临着生源枯萎、举步唯艰的境地, 某些地区的重点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已正在谋求融入教育体系的途径和办法, 竞技体系中的基础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已是该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便是专业队中部分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基础教育, 也应从优秀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法定权利、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优秀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逐步从体委系统既办竞技、又办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 使之纳入教育体系。为此, 应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 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
将础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由竞技与教育的分离走向统一;现行的竞技体系初等教育由体委、教委分管体制, 使之统一纳入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优秀运动员必须完成“普九”教育的法规条例;采用既适应运动训练与竞赛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多种办学形式, 如延长学制、调整学期、改革考试办法等;实行运动员能否完成“普九”教育与教练员乃至运动队绩效挂钩的管理制度;修订和补充运动员参赛资格与完成“普九”教育相对应的竞赛管理办法等, 以确保优秀运动员基础教育落在实处。
3.2在过程中,利用高校先进的科研资源,提高优秀运动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现有运动技术学院管理体制, 在结合各省、区、市教育条件和各自特点基础上, 以加强入学资格管理、严把“进口”关为基点, 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原则, 以主动适应运动训练和竞赛规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为手段, 以联合当地高校共同办学、拓宽专业口径为方向, 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运动技术学院有限资源的潜力和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体育学院、普通高校作用, 但应以服务为宗旨, 根据运动训练与竞赛的规律和要求, 采用延长学制, 送教上门, 单独编班, 单科结业等多种灵活教育形式和方法, 借鉴成人教育的办学机制完成优秀运动员的正规学历教育, 形成以普教为依托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
对于经历高等教育的运动员,由于其已经获得了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掌握了如何进行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能力。可以选择进入高校系统,主
要负责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以便与实现真正意义的体教结合。
3.3在出口上,依托政府合理的政策基础,填补高水平体育教师的资源空缺一方面国家大量缺乏专项水平高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大量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工作没法及时安置,而失业或者滞留在运动队中。一旦让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转型做体育老师,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可以优化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的模式。但是优秀运动员虽然有高水平的专项技能和一定的专项理论知识,可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所以在其退役后不能直接上岗做体育老师。目前我国体育教师上岗前考核主要是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全阻断了那些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直接进入学校系统的可能。为了促进这一转型,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前接受较为系统的教师岗位培训创造条件,以保障这些优秀运动员能够具备带普通中小学专项体育课的能力。进而政府可以在这类优秀运动员退役后把他们安置到体育系统中,但是让他们到普通中小学中带专项体育课。即编制在体育系统,工作在教育系统,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缺少高水平体育教师的问题,而且顺畅了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优秀运动员的安置渠道。
参考文献: [1]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6-10
[2]郭洋波.影响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的因素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8):105-108
[3] 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5):8-1
1[4]宋志伟.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走向与就业安置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8):118-120
[5]吕乙林、崔旭艳.广东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的可行性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9-11
[6] ]石坤.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4):14-15
[7] 张坤.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实证分析及对策-以河南省商丘市为调查地[J].安徽体育科技,2011,(8):68-71
第二篇:城投转型路径研究
城投公司转型路径研究
一、城投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城投公司发展的历史沿革
城投公司是伴随我国分税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而生的。1992年我国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步伐开始加快。为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国家《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应运而生。此时设立城投公司的定位基本都是单一的融资平台,利用城建规费等资源,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
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和投资范围,掀起了一轮城投公司大面积重组或设立的浪潮。这个时期组建的城投公司定位一般都不再是单一的融资平台公司,而是投融资和建设主体。
2008年以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四万亿”大投资计划,城市基础设施成为投资的重点,城投公司承担起保增长的任务。利用政府信用和城市土地等资源,城投公司大规模融资建设了大量的公益性项目。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为24万亿,大部分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许多市县级的城投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了起来。这一阶段城投公司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改变各地城市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减缓了。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保持经济增长稳定,防止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融资平台公司的限制性文件,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意味着城投公司传统的融资平台的职能定位终结了。
2010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号)出台后,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产注入、政府担保、融资方式等方面规范投融资平台的行为。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发43号)明确了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债务的融资主体仅为政府及其部门,剥离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顺应政策环境变化,城投公司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型,通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创造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分担财政偿债压力,弥补城建资金缺口,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城投公司是我国分税制改革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变相融资的产物。从2010年的国发19号文到六部委50号文、财政部87号文,政府层面的政策层层加码,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与日俱增,城投公司转型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二)城投自身也有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
从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已有上千家城投公司。大量的区县级城投公司,仅仅是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投资和建设,不具备造血功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城投公司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负债率越来越高,很多城投公司的负债率超过了80%,负债规模已经超出了地方财政的偿还能力。作为跟随和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目前城投公司的运作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1、资产负债率偏高
目前绝大部分政府城建平台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上,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会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严重影响为政府项目所进行的进一步融资,企业在推动多元化的融资创新方面也难以发挥作用。
2、财务风险较大
由于政府城建平台承担了政府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量大、效益产出慢。因此企业资金运行经常是捉襟见肘,处于“借新债还老债”的模式。这些城建平台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流转风险、偿债风险和有效资产缩水风险,而反映出的情况有所不同。资金流转风险基本出现在那些没有稳定的利润来源、高投资、高负债、低投资回报的情况下,受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影响较大。偿债风险主要是由于负债结构的影响,导致按期偿还银行本 息出现困难,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受金融货币政策的刚性制约和影响非常大,出现在资金供给不足,负责结构不合理的企业。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是指企业当每年的资金收入不够偿还银行利息情况下,不断用平台的有效资产填补缺口,导致企业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情况。
3、后续融资压力不减
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量日益加大,有一种互相攀比、愈演愈烈之势。政府结合未来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大强度的城市建设投资计划,绘制的城市建设蓝图非常宏伟。未来的融资压力可想而知,各地城建投融资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寻找融资突破口,否则对于未来如此繁重的融资任务,也将难以完成政府下达的融资目标。
4、国资经营和管理的压力增大
城建平台作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平台,不仅承担代替地方政府融资的责任,还承担着庞大的城建国有资产在市场竞争中保值、增值的经营管理压力。这对城建平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融资运作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将对各地城建国有资产的可持续经营和良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城投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各地政府城投平台作为具有政府和企业双重性质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客观上存在着在公司定位、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彻底到位,有效的政府投融资体制和国有资产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因此,这些问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更深的层次上不断完善和解决。
在国务院加强地方债管理的背景下,以城投公司为代表的融资平台不能以政府的名义举债,政府也不能提供担保。过去长期以来担任政府融资重任的融资平台或将回归市场,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以前主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建设的项目,规范后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对商业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与政府脱钩,完全推向市场,债务转化为一般企业债务;二是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积极推广PPP模式,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举借和偿还,政府按照事先约定,承 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承担偿债责任;三是对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实需要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在此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的改革就显得较为紧迫。
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从挑战方面来看,长期以来对政府的依赖度比较强,经营性资产比重低,经营性项目和资源少,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从机遇方面来看,去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及新运营模式,比如大力推广PPP,比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新的业务和模式,提供了市场机会。城投转型是在国家政策推动要求下进行的,便于争取地方政府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只有按市场模式运作才能走好。上海城投、重庆城投等城投公司已经实现了成功转型,转型发展有成功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
三、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方向探究
虽然城投公司的转型方式不同,但是回归市场化仍然是主流,即通过剥离传统的公益性项目投融资职能,转向以经营性业务为主。目前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城投公司出台的改制方案和实践来看,“市场化”和“实体化”是不少城投转型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定位和业务模式的转变。由过去融资平台公司的定位,以完成政府任务,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业务模式,转向市场化、专业化公司的定位,构建以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的市场化业务模式。
(一)多元化发展实现业务转型,从而转型为产业化发展企业集团 城投公司除承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有资产运营任务外,打造多种战略产业的企业集团,增强企业造血能力。比如由马鞍山城投改制的江东控股,其前身为马鞍山城投集团,2014年5月更名为江东控股集团,正式改制为国有企业。在承担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余,江东控股集团通过重组或整合其他政府所属企业等方式扩展主营业务,提高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收入比重,积极参与产业投资,不断向节能、环保、国家扶持的新兴行业拓展。集团贡献收入最多的业务板块是汽车制造,江东控股集团通过子公司控股安徽华菱星马汽车公 司,拥有星马专用车和华菱重卡两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16年汽车制造业务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收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整理仅占27%。
西藏城投(全称西藏城市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坚持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新能源战略,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公司11-12 年收购盐湖并打造陕西新材料基地,在生产锂电方面的上游开采和中游炼造提前布局。公司持有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龙木错盐湖含有B2O3,161.4 万吨、KCl 979.94 万吨、LiCl 230.69万吨,属于大型矿物储量,开采权允许每年1 万吨的生产规模。陕西国能新材料项目占地1000 亩,是高纯度碳酸锂产业基地。完全投入生产后,年产值可达约40 亿元,年上缴税收约5 亿元,创造3000 余个就业岗位。目前锂电和盐湖前期试炼逐步推进,有望未来放量贡献利润。
积极利用PPP推进自身产业板块的构建,实现业务专业能力、投融资能力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引入社会资本服务城市建设,打造市场化竞争主体实现外延式发展。比如:利用PPP业务模式的成功拓展,为公司基建业务打开新发展空间的黑牡丹。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公司通过控股A股上市公司黑牡丹,PPP新业务模式打开城投业务新空间。公司于2016年4月和2016年10月分别取得常州市新北区2015-2016年重点基础设施一期和二期PPP项目,总投资分别为12亿元和17亿元,总计约30亿元,项目回报水平为10%。
(二)利用上市平台布局金控板块,证券市场多元化的股权投资实现丰厚的回报,从而转型为金融控股投资集团
对于具备经营性资产和持续造血能力的城投公司来说,通过产融结合建立金控平台来促进公司的资本运作,促进城投公司融资方式多元化。大部分城投公司仍苦于没有出路,但有些公司已经在探索新的可能。合肥城建投2015年利润总额为48亿元,是因为当年公司投资收益为 65.25 亿元,这部分增幅较大,主要是来自投资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化产品实现了较好回报。合肥城建投除了主导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主要为新型显示电路等。合肥城建投转型方向是转为国资运营管理平台,打算推动两家公司上市,形成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加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城投公司采取参股或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方式进行多种股权投资,从而实现丰厚的投资回报。比如,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公司通过控股A股上市公司黑牡丹,布局的股权投资就多点开花。2016 年参股的集星科技进入首批工信部车用动力电池目录;通过众合投资名下子公司投资朗博密封科技;通过宜兴基金投资的美国kateeva 项目正筹备上市;通过宜兴基金投资的上海格蒂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上市公司创意信息并购;常熟汽饰于2017 年1 月5 日在上交所A 股上市交易。2016 年7 月,公司出资2.4 亿元联合发起设立常州地方法人寿险公司。此前投资的江苏银行、格蒂电力等项目已通过IPO 或被上市公司并购等方式,实现高额投资回报。
还有天津泰达集团和重庆渝富集团,也是通过股权投资参股或控股金融企业。天津泰达集团前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2001年联合天津泰达集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集团成立泰达控股有限公司。泰达控股成立至今,在园区建设、市政公用事业运营的基础上,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成立或入资北方国际信托、长城医药保健品公司、恒安人寿、天津钢管集团、渤海财产保险、渤海银行等机构。渝富集团官网显示,目前其主要参控股金融企业包括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兴农担保、西南证券、安诚保险、汽车金融、三峡担保、进出口担保、银海租赁、农交所、药交所、股份转让中心、惠民金融、香港公司等。
(三)混改实现股权结构转型,盘活国有资产,消减“冗余股权”,从而转型为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集团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改革推进最为迅速,手段最为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混改。混改主要用于引入战略投资人(如嘉宝集团等),或完成员工激励(如上汽集团等)。城投公司在不改变对公司控股的前提下,降低较高的国资持股比例,引入战略投资方,其实是诸多“走在前列”的城投公司所思考和关注的。显然战略投资方的引入对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大有裨益,会给未来公司在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等方面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目前进行混改的城投公司凤毛麟角,上海城投引入战略投资是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之一。2014年年初上海城投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城投控股获得国内PE 巨头弘毅投资近18亿元投资,从上海城投接手了城投控股10%股权,通过此次引入外部投资者,国有股权在城投控股的比例由56%降至46%。
地方城投在其“挽救”绩差公司的背后,是对盘活资源的诉求。尤其是在一些国资持股50%以上的公司中,国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冗余控股”,如何降低持股比例,在并不影响国资控股格局的同时盘活资产,这方面其实大有可为。提升国资地方城投的活力,推进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提高国有资产证券率,促进国资合理流动。
(四)通过 “三分法”管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转型升级,从而转型为多元化运营的企业集团
城投公司获得地方政府注入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性资产和项目,比如燃气、水务、公交等传统市政公用类资产,以及封闭运营的棚改项目、停车场、加油站、收费的文化体育资产、房屋等商业设施,或采取“特许经营权”、“政府购买”、“拨付改租赁”等市场化的支持方式,将没有收益性的公益性事业改造为能获取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项目。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加快实现向产业经营的公司化转型,实现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的融资建设平台向以投资经营为目标的金融控股型平台转变”。
上海城投通过合并重组拥有了公益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2004年至2006年,上海城投接手的企业包括供排水、环境市容、市政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企业、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等。政府的项目建设可以设立项目公司、封闭运行,完成后由财政回购,但公用事业业务价格与成本倒挂,经营压力要由企业承担。为了经营的可持续性,上海城投采取“三分法”经营策略,将资产分割为三类:平台类,即无收费机制的政府建设项目资产;运营类,即有收费机制,但收费机制尚不能覆盖成本的公用事业资产;经营类,即市场化运作企业。针对三类资产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对于平台项目类,考核项目管理和投资控制;运营类资产力争提高效率、压缩成本;经营性业务则考核利润指标,接受市场考核。
上海城投在资产分类上做的非常细致,比如在其分离环境业务时,将属于公益性业务的环卫集运、保洁等业务剥离进入总公司设立的环境实业公司,将可市场化运营的垃圾焚烧业务划入城投控股旗下的环境集团。上海城投经营类资产集中于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旗下,公益类与项目类资产则集中于总公司内。经过资产的分割和分类管理,上海城投转型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通过经营性资产反哺公用事业,实现了经营的可持续性,成功建立起企业信用。2016年上海城投集团营业利润接近33亿元,净利润接近29亿元。
(五)城投公司顺势转型智慧城市运营商,具备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 城市运营是一项综合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运营商们有着极高的要求。城投公司脱胎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大型国企,在转型为城市运营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诉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未来投融资平台应加快向带有融资性质的一般性国有企业转型,由融资平台向城市产业经营实体转型,整合资源、打造城市运营服务商将成为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定位。
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市的公共服务获取、社会保障供给、公民权利均衡分配等内容,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城市价值、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城市运营商与之不谋而合。城市运营商与一般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追逐企业利润的商人,而是与城市经营者步调一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城市的组织者和城市文明的有力推动者。
第一,城投公司在城市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城投公司多年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社会资源和项目运作经验。相较于其他企业,城投公司参与城市运营,在提升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统筹和整合资源上更占有优势,有助于城投公司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发生。
第二,城投公司能够精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作为政府实施经济发展规划的可靠力量,城投公司在长期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的经验积累中,自然会对城市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较为准确的预估和把握,也为城投公司运营城市指明了方向。
第三,城投公司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城市的运营对资金的需求量极为庞大,例如地铁的运营成本就达到了建设费用的2至6倍,一般企业很难担负得起。城投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在融资上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随着PPP模式的广泛运用,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未来将能更好地满足城市配套服务市场需求。第四,城投公司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城市运营的主要内容在于公共事业部分的管理,由于公共事业的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的特征,很多企业不愿涉及。城投公司是地方国有企业,保障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任务,理应始终将社会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自然会主动担负起这一责任。另一方面,公用事业大都为国有资源,由国资背景的企业来运营,有助于保障公民利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目前很多城投公司对智慧城市运营商理解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不够,系统学习智慧城市的更是寥寥。在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大好机遇中,有可能会丧失一次转型的重大机遇。部分城投公司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和试点,比如神州数码和无锡金控、延华智能公司和武汉城投公司、中兴公司和云南城投公司联合组建新的“地方智慧城市公司”,通过“地方智慧城市公司”,向智慧城市运营商转型。
第三篇:职业转型的全新路径
今天,许多步入职业中期的专业人士都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我此刻是否仍在正轨,是否应该改变方向?在过去十年中,进行重大职业转换的人群大规模涌现,这还不包括那些考虑转换职业的人。然而,一位渴望改变,行动却依旧如故的人与一位敢想敢做,重新寻找自我实现的人之间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看看下面的故事:
苏珊?方丹曾是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和战略部门主管。她毅然决定要与无法实现自我的过去一刀两断。但是这位管理咨询专家并没有想清楚未来的方向。当一位老客户给她一个顶级战略工作的机会时,她欣然接受了。她已为改变摩拳擦掌,而且这份工作看上去十分诱人,实在不容错过。然而,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虽然这是个极其完美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可以写成一份“完美衔接的后mba简历”,但它在各个方面都与原先的工作完全相同,根本无法带来她所渴望的改变。就职仅两周后,她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加里?麦肯锡正值人生转折期,他的个人生活一波三折,工作中也遭遇挫折。从商学院毕业后,这位投资银行家和顾问按常规进入了一家蓝筹股公司工作,等候机会,希望寻找到他“真正的兴趣”。现在,他决定积极地做一次职业选择。为了不出差错,加里做了所有“正确”的事。他首先咨询了职业心理专家,对方给了他一系列测试,帮助他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他不断和猎头、朋友及家人交流职业转换的话题,并广泛阅读这一领域的畅销书。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上方法无一奏效。加里对可能的行业和公司进行了调研,列出了两个清单: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和已尝试过的工作。但一年后,可行的转型方案还是遥不可及。
当我思考这些人和过去几年间几十个研究对象的经历时,有一点显而易见:真正进行方向性的改变知易行难。这并非因为管理者或专业人士不愿接受改变。恰恰相反,许多人对重塑自我都有过认真严肃的尝试,并不惜冒着工作和个人风险,在此领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虽然付出巨大,他们仍陷在错误的职业中,不能实现个人潜能和职业抱负。
许多研究者及职业顾问在察觉这种困境后,将问题归根于人的基本动机:我们惧怕改变,准备不足,不愿做出牺牲。但通过深入研究,我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们遭遇失败,最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沿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事实上,正是传统观点让转换职业的人们裹足不前。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动机,而在于方法。
职业转型怎么做
当我们开始不仅质疑今天所处的工作或组织是否合适,也开始反思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时,那些曾经的职业搜索方式就不再奏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任由不可控因素主导――不论是一场迫使我们重新定义人生重心的生活危机,或一份出乎意料的应聘邀请。在传统方法之外,有一个与其相去甚远的思路和方法。加里和苏珊及很多我观察到的许多成功实现职业转型的人士,均无一例外地使用过此方法,我将它称为“实验+学习”法。在转型期间,我们“可能的自我”变化无常,唯一能推动改变的方法是将这些可能的身份付诸实践,进行精心尝试,直到具备足够的实战经历,再做出更多决定性选择。
1、实验+学习
职业身份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括:工作类型、人际关系、所在的组织以及职业故事(你如何走到今天、为何从事此份工作)。因此,重塑职业身份是逐步调整以上所有方面。这是渐进式和试探性的调整,从表面看过程可能无序可循。但事实上,通过实验、发现和调整,这是个非常有条理的过程,对任何寻求职业更新的人来说都适用。
“实验+学习”方法认为,对抗不确定性和安于现状的唯一方法,是将未来的可选方案变得更生动、形象、可行。我们的旧身份来自实践。同样,通过精心实验、社交转型和赋予正在经历的变化以意义,就可以在实践层面重新定义这些身份。这三个方面是这种颠覆传统的职业转型路径的核心内容,看似随机且行为无序。
2、精心实验
尝试转换职业跑道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迟迟不迈出第一步。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发现梦想职业的唯一方法是行动和尝试。大部分人在踏入未知之前会迟疑不决,这不难理解。但是,我们必须勇于尝试这些幻想。否则,它们永远只是幻想。我发现大部分人创造的新职业身份最初只是副业,往往以工作之外的尝试和周末项目得以实现。
精心实验指的就是创造这些副业项目。它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不牺牲现有工作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尝试新的专业角色;或避免我们过快跳入一个全新领域。几乎所有我观察的成功转型者,在进入新职业前都已与其进行较长并深入的接触。
精心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定决心要进行多种尝试,苏珊选择了从事原有领域的自由职业工作,并为慈善机构做免费的公众服务以帮助她度过困难期。通过这份工作,她开始结识新朋友,他们将她介绍到可支付薪酬的慈善咨询机构。她开始逐渐深入非营利机构,这是她从未设想过的职业。不仅如此,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从事自由职业。今天,她就职于英国最大的一家专注于慈善机构的顾问公司,她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不会再犯当初的错误――在探索真正想做的工作前就跳槽。”
学习新领域的课程、参与培训或考取证书是精心实验的另一种实践方法。在我的研究中,很多人通过管理课程和和休假时间提高新技能。这些假期使人收获良多,帮助我们脱离每日的常规工作,结识新人并参与不同的活动。
3、社交转型
提起自己的公司,想想这样的员工反馈有多普遍:“公司里没有我的榜样。”步入职业中期,我们不仅希望改变工作本身,更希望我们的职场关系可以变得更有意义、更具启发性。改变社交关系指的是尝试寻找那些帮助我们发现新自我并获得成长的人。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成功完成职业转型的人都获得了他人的指点,或加入新的专业组织作为职业转换的缓冲地带。寻找新工作需要在熟悉的人际圈外构建新的人际网络。通过向外延伸,可以获得新想法和工作机会。加里成功利用校友和公司网络即是一个例子。他因为公司一位前雇员的帮助而获得现在公司的临时项目,他本人并不直接认识这位介绍人。但促使他下决心更换职业的原因是因为,他将获得与一位前辈共事、并直接向对方学习的机会。
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很自然会向熟悉的同事寻求安慰。哈里斯?罗伯茨是一家大型医疗保健公司的法规部主管。当他转向多年的导师艾尔弗雷德寻求建议时,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对方的过度呵护使他成为一名不自信的学徒,这抑制了他的成长空间。哈里斯能从这种“共生”关系中走出,得益于一位在业内会议上结识的朋友。
这位朋友叫格里,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随后雇用哈里斯成为首席运营官。当时,他因法规问题向哈里斯寻求建议。最终,他们建立起一种非正式的咨询关系。因为格里,哈里斯找到了一位能看见他具有总经理潜能的人,对方给了他一种亲密无间、互相独立的工作关系:“这与我之前和艾尔弗雷德之间的关系是天壤之别。”哈里斯说,“这不是一种父子式的关系。格里知道我需要学习的领域――与创造性金融及资金筹资有关的内容,但他也需要从我身上学习东西。他不知道怎样运营一家公司,但这是我的专长。他找到我,希望我告诉他发展组织和奠定根基需要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格里学到很多,相比我和艾尔弗雷德的关系,这是一种更成熟、更专业的关系。”
如果我们希望与过去一刀两断,就必须勇于开拓新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为了获得工作机会,而是因为,陌生人往往能帮我们看见自己的未来。
4、赋予意义
深陷困惑,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出现一件事澄清所有困惑,将我们的挣扎变成清晰的轨迹。一位试图放弃从医的医生朱利奥?冈萨雷斯这样说:“我一直在等待一次顿悟――某天我一觉醒来,出现一位怜悯的天使告诉我该怎样做。”职业身份尝试的第三步――赋予意义的时刻是创造改变的契机:为那些瞬时、枯燥的事件赋予特别的意义,将它们编织成关于我们未来的故事。
每个成功进行职业转换的人都经历过真相揭晓的时刻。约翰?亚历山大希望成为一名作家,我在前文对他有所提及,他的真相时刻来自他对一位占星师的即兴拜访。令他吃惊的是,这位占星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庆幸在过去两、三年没见到你。你正因两股力量互相角力而经历一次痛苦的内心拔河。一边希望获得稳定、经济富足和社会地位,另一边却渴望艺术创造,或许像作家或剧团经理。你可能暗自希望能两者兼顾。我想告诉你,这不过是妄想。”
另一位职业转换人士是一位就职于新兴高科技公司的管理主管,她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说“有一天,我丈夫突然问我:‘你开心吗?如果开心最好。但你看上去不是很开心。’他的问题让我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常常以为,类似故事是引发职业转型的起源。但其实这些时刻常是更换职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采访很多人以后,吃惊地发现这种认识仅在经历多种磨难后才会发生,它常出现于职场转折的晚期。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没有催生改变,而是帮助人们理解早已在发生的改变,赋予其意义。
诱因事件不止使我们从常规中惊醒,也是我们改写自己故事的线索。将人生整理成一个有条不紊的故事,是职业转换过程中很微妙却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在职业转折初期,我们只有一堆凌乱的想法,惴惴不安,也没有任何值得讲述的故事。好故事可以通过不断讲述而丰富、完善,甚至在它还未全部完成之前。例如,约翰并没有对自己拜访占星师的行为感到尴尬,而是将这个故事告诉了身边所有人,甚至将其发表于报纸专栏。他越靠近自己希望寻找的创作道路,这个故事就变得越真实、它就越少会引发诸如“你怎么会想从事这种工作”的反馈。
如果将自己所寻找的事物以及旧我与新我之间的连接公之于众,就可以表明自己的动机,从而得到更多外界的支持。
大部分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逃离的处境:单一的、缺乏真实感或乏味透顶的工作、让人麻木的公司政治以及被工作侵占的个人生活。寻找真正匹配的转型方案,如同寻找人生使命一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坚持和艰辛的付出。但是单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使用恰当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技巧不可或缺。
第四篇:转型升级路径座谈会发言
加强资源整合加快科技创新 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0XX年X月X日
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策。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转变、中观层面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微观层面上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变,海工设备、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委XX届X次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争创全省转型升级先行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研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努力打造“创新XX”、建设“幸福XX”、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但客观地讲,全市原有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市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导,相关部门需要更大力度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我市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的制约。如我市发展多年的机械加工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并未能完全走出产品档次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扰,多数企业因为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难以从容应对,致使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矛盾不会以投资规模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改变,实现传统产业改变并提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市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201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2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比例为19.8%;全市新标准实施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仅8.4%。可见,虽然大企业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权重较大,但高新技术企业数仍然偏少,覆盖面不够广,未能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新兴产业链条短粗脱节的制约。“新兴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基础,是我市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但“四新产业”中,有些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有些产业产品分布广且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尚未形成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些产业产品生产上下游和 外围服务配套不紧密,产业链衔接能力不强,需要补齐填平,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结构自我调整的主体,企业建立开放的研发机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欠缺。我市目前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26家大中型企业分别建有各类研发机构,但相对全市XXX家规模企业而言仍然不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五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制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是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主城市,缺少集聚众多创新资源的高校院所的支持,缺少精通产业政策、擅长各项管理的高级经理人才的加盟,加之企业科技研发人员不足的制约,决定了我市需要进一步改善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大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改进,促使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显示了其对社会文明,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工作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我们在推动转型升级、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度挖潜,更加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视瞄准科技抓经济,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与产业、科技与 人才、科技与金融的多方联动,为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经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为新兴产业技术产业化提供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风险投资。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产业扶持、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和转型升级。设立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园市建设,通过政府示范性投入拉动社会资金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引导风险投资参与新兴产业培育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助推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目标定位,从产业链的延伸和填平角度进行“补链式”招商,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为目标,收集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信息,举办技术与项目对接会,积极引导市内实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转移,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深入研究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市域资本转移趋向,精选招商人员,加大招商培训,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域竞争形势,努力打造一支“会交朋友、会抓信息、会 谈项目、会搞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组织化、高效化运作,以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手段、专业的方法,确保专业招商取得实效。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着眼科技前沿,发展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组织开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认真发动并指导相关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市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双创人才等各有关部门的资金引导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通过课题计划实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转型升级的扶持和资助,弥补企业研发经费不足,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和其他产业扶持政策,以各类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步伐。
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扎实做好企业项目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等基础性工作,对口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同时通过实施开放式创新,弥补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引进和创新成果转化,力推转型升级。改变企业与高校院所简单项目合作的单一模式,深入 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全覆盖;在微电子器件、海工设备、功能复合材料、数控机床、现代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引导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产业化基地、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跨领域集成创新,增强市域创新活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用好各类人才。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按照“引进高端人才带来创新产品,引进创业团队催生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转型升级关键因素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招引,重点引进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创新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切实增强技术全市创新的能力和转型升级的活力。深化用人机制,坚持“用培并重”,把本土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各类计划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以项目的实施来锻炼和凝聚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既扩充人才资源又推进转型升级。
六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广泛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利用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实施原始创新,加快转 型升级。在产业集中的特色园市,面向中小企业,建设科技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中介、标准化信息咨询及产品质量公共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包装、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服务,帮助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产业园专业孵化器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实现以研发优势带动产业创新,以龙头产品带动纵向产业链发展。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加大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入驻企业孵化速度,加速成熟企业毕业和项目产业化进程,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输送优质资源。
七是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加快项目规划、立项等办理速度,重点加强土地、电力等紧缺要素资源的协调,为新企业进驻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组建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产业发展“听诊搭脉”,搭建专家与企业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新兴产业人才库,与国内外先进地市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实体;加大现行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切实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取得专利的技术和产品,切实加强专利保护,形成 良好的专利保护法制环境。
第五篇:优秀体育教师
忠于教育甘撒汗霖
选择了教育事业,就等于选择了两袖清风,辛苦一生。然而坚持教育事业就需要您有无私的付出和对事业的万般热情。最后到忠于教育,长相厮守,那就是一个人品质上的质的飞跃。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我的老师兼同事----XXX。
来到XXX快三年了,那时他已经在这里辛勤耕耘了数载。也没有人问起他到底从事教育多少年了,这样平凡而朴实的度过的岁月,唯有他头上几近花白的头发可以说明。
就这样与他共事已经有三年了,点点滴滴的事件总是不断的在脑海浮现:
清早,他总是第一个推开学校大门,清脆的哨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学生们又开始了健康而富有朝气的一天。人们都对他说:你是体育老师,又不是主课教师,这样卖命的工作对你又有什么好处,何必呢?他总是笑笑而已,依然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竭尽所能。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一个体育教师吗?体育课谁不会上,也用不了多少知识,无非是带着学生玩罢了。但在他的眼中,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因为他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是一个教学严谨的人,在他的字典里上你查不到“偷懒、不认真”等字。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他都能坚持给同学们上课。天晴的时候,就训练同学们的体能。下雨了,就在教室里讲理论。虽然是一个
体育教师,但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在他的课堂上你不光是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你掌握了体育的技能,领悟到了体育的精神,学会了如何去做人。十年如一日,他的坚持始终都没有变,瞧!此时,他正在操场上给同学们做示范动作三级跳,虽然他已经50多岁了,身体还有一些微胖,但他的动作一点儿也不比当年年轻时的差,还是那么标准,那么让人敬佩。他就是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感染了跟我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次体育锻炼,一个学生由于吃坏了肚子在跑着跑着的时候吐了,XXX他二话不说赶紧跑到跟前问长问短,随后又亲自到办公室倒了一杯水送到那个学生跟前。等我知道后赶紧赶过来,看到的却是老师他拿着扫帚,弯着背正在打扫呕吐物,我说让我来吧,他却笑着说这有什么,赶紧扫了,学生好锻炼,初三的时间本来就很紧。此时的我心里难过极了,本来初三的体育锻炼就很辛苦,但他从没埋怨过,积极的和年级组配合着。想到老师他在工作上对我的支持,生活上对我的关心,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也许,你又会说,一个体育教师吗,能有多大的成就?先不说他每年的体育会考成绩名列全县前列外,单是他所带的学生在市运动会上的获奖项目都能吓你一跳。2009年商洛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XXX同学荣获女子1500米中长跑第一名,XXX同学获青少年标枪第一名,XXX同学获男子5000米竞走第一名等。特别是XXX同学,曾经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自信想放弃锻炼,但在XXX的百般劝说和真诚帮助下,他终于走出自卑获得佳绩,还代表商洛市到国家中长跑训练基地---青岛进行集训,参加省上的运动会,这对一个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因此,XXX中学也荣获了“商洛市体育传统学校”、“商洛市中长跑高级基地”的称号。这些都是他的功劳呀!
是他用自己的平凡诠释了教育事业的伟大,用自己的半生书写了感人的篇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吗!
转眼,学校的春季运动会又开幕了,烈日当头,汗流浃背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运动场上来回奔跑、细心指导着,一直到运动会圆满闭幕我才看到他脸上放松的表情和会意的微笑,我不禁又想到那句话——选择教育,何等艰难!坚持教育,何等艰辛!忠于教育,何等荣誉!
是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伟大,是他用平凡的小事打动了每一个莘莘学子。此时,我只想怀着感谢、感激、感恩的心情对他说一声:XXX,您辛苦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可亲可敬的XXX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