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聘工作调研
关于开展加强和改进选聘生管理等工作调研的通知
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党群科(处)、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党群处:
为适应中组部对选聘生调整增加数量及规范流动管理新的发展要求,我省从2011年开始不再实施选聘生与选调生相衔接并轨运作,而是转为单独进行选聘生开放式招录和多样性流动新的措施办法,须对2008年制订的《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闽委组通[2008]55号文件)予以修缮。根据省有关部门领导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在今年完成选聘生招录任务后,组织开展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选聘生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同时探讨谋划今后怎样因势酌情推进选调生和选聘生工作深入开展。现将施行这次调研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
1、推行选聘生新的运作方式后,将要应对哪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以及对修缮原管理办法有何建议意见;
2、随着选聘生数量增多及实施按“五条出路”流动,怎样推进完成当年选聘任务及保证服务期满后有序流动;
3、对2010年分两批招录的952名选聘生(首批424人,新增518人),如何按原定措施切实做好服务期满后统筹分配安排工作;
4、在我省目前行政编制使用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持续、深入做好选调生工作。
二、调研时间及方式
调研统一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党群科(处)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党群处,牵头协调当地有关部门业务处科(处)室普遍开展调研,务求深入了解情况,多方面听取意见,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措施办法,于9月20日前形成调研报告材料报送我处,以便我们及时汇总梳理情况,抓紧起草相关文稿。
在此期间,省有关部门业务处室抽调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部分设区市会同相关部门同志进行调研,届时前往的地方、时间及调研组成员,另行电话沟通。
三、调研工作要求
1、省里拟在今年10月出台新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请各地抓紧进行调研,按时报送调研报告材料。
2、调研报告材料要有实际内容,即反映当前面临的任务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应务实具体,提出今后加强和改进工作措施应着眼切实可行,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力求文稿简明扼要,做到文中表述的内容既有实货,又是干货。
福建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
2011年8月18日
第二篇:选聘生工作思想调研报告
蕲春选聘生工作、思想调研报告
蕲春县赤东镇范铺办事处选聘生:殷俊奎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湖北省目前已有1691名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志愿到农村去经受艰苦生活磨炼的优秀大学生走上这个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两年来,“大学生村官”们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可贵精神,已经成为各自所在任职村或乡镇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人才!为了解一年多来我县选聘生工作及思想状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一步做好选聘生工作,我针对08-09届的选聘生队伍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自2008年始,省委组织部派送到蕲春县的选聘生共计20人,其中2008年接收9人,2009年接收11人,男生12人,女生8人,分别占60%和40%;党员8人,占40%,预备党员4人,占20%,本科13人,占65%,自修本科7人,占35%;本县籍贯15人,占75%,外地5人,占25%,其中山东1人(男),湖南2人(男),四川1人(女),浠水1人(女),除1人抽调在县组织部学习实践办外,其余都在乡镇或村里工作。
二、工作特点
一年来,在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选聘生们工作热情高涨,服务“三农”意识增强,涌现了许多优秀事迹。现在,他们不仅仅在村里做出了骄人成绩,也成了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他们不思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正在感动着社会基层!
(1)俯下身子,做农民的好儿子。从校门回到农门,选聘生门并没有彷徨,他们马上进入角色,没有把自己当成“村官”,而是以服务、学习的心态待人处事:为农村孤寡老人做点农活,为残疾五保做点家务,双抢时为百姓插插秧、抱抱稻谷,清闲时与村民们交谈农业知识,坦言心中志向,彻底改变了农民心目中把稻谷当韭菜的大学生形象。(2)坚持学习,学以致用。基层环境是艰苦的、复杂多变的,他们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真知,不断总结,不停消化,他们认为与领导干部打交道是一门学问,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更是一部经书,虽说到农村是工作、是服务、是奉献,但他们都说:我们是在读大学,读的是中国农村大学!(3)扎根基层,大有作为。农村是社会的最基层,基层有最肥沃的土壤,只有把根扎的更深,吸取更多的养分,枝干才会长得更高。选聘生们一个个脚踏实地,用真情服务“三农”,他们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与农民群众摸
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他们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他们尊重农民,心系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1)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政策几乎被所有的干部群众看作是取代村两委一把手的预兆,可以想象,大学生村官自踏进任职村的那一刻起,免不了会引起某些村干部的警觉和抵触。当然有许多村干部是非常开明的,但这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村官被乡镇机关留用,村干部不能说是高兴,最起码也不会反对。
(2)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机关从事的是一些基础性的文职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打字、文印、取文件、送报表、写稿子、整材料……,说实话这些工作千头万绪,枯燥乏味。正因如此,谁都不愿去做,于是这些工作也就推到了新来的干部—选聘生的头上。因而,许多选聘生在言谈中自称“打杂的”、“勤务员”、“免费临时工”也就是这个原因。
(3)据了解,许多选聘生都有虚荣心在作怪,他们认为,在村里做工作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乡镇干部”相对“村官”而言似乎是脱离群众,怕吃苦的表现。一旦别人询问起在哪工作,很多人不愿提到在乡镇上班,似乎到村任职就是光荣,乡镇做事就是“避难所”。
(4)生活问题一直是困扰选聘生的难题,有些村村里条件艰
苦,不具备最起码的食宿条件,真要吃住在农村,就会为村里增加负担。虽然乡镇条件比农村好,但是像漕河镇、赤东镇、蕲州镇的干部离家近,一到下班时间整个政府大院只剩下一个人,选聘生们晚上不仅要当守楼员,还要兼门卫、清洁工,而且政府以前没有干部长期居住,也不具备生活条件,洗澡、做饭甚是麻烦,尤其是女村官胡文娟,一个人在蕲州镇住了一年多,真让男村官们佩服。
四、几点建议
(1)完善选聘生考核机制,加强管理,鼓励选聘生多元化发展。选聘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带着理想而来,需要组织的正确引导和关心。要鼓励他们创业,考核他们的工作成绩,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使他们创业更有激情,工作更有动力,生活更有希望。
(2)加强“三农”知识培训,加大选聘生工作宣传力度。大部分村官就是为了能到农村锻炼,学习农业知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积累经验。组织上开展的各项“三农”知识培训班应该以选聘生为重点对象。大力宣传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大村任职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第三篇:选聘生工作小结
两年来,我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扎根农村,真心同群众相处,热心向村组干部学习,诚心为群众服务。
一是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要有为群众办实事的理想。村委会今年正在搞新自来水入户工作,这项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又涉及到每家每户,针对这些难题,我同村组干部一起,通过就地召开群众会议,使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二是融入农村,深入群众,甘心为民建功。我闲着的时候就走访入户,并将自己走访了解的情况记录在工作笔记当中。荔枝塘村的特色产业是刀具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上乘。我透过互联网寻找需求并发放信息,有效地扩大了荔枝塘刀具生产的影响,得到村民的称赞。
三是着眼未来发展,配合村委会搞好长远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全村所有村小组通水泥路,旧村改造与新宅建设同步进行。在农业生产上,提出了发展特色种植业,譬如莲藕和茨菰,积极探索发展养殖业。
经过不断深入基层,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开展工作的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总结了以下农村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积极向村组干部学习,主动和村民交朋友,全面了解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统筹兼顾各方面关系,各种惠农项目、资金都要在农村得以落实,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兼顾好各户、个别群众的利益。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选聘调研实践报告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动机不纯、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但跟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里准备不足。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2、“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具体体现在:成因
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村干部冷。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困置设备”。
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不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位置。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
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部却很是惧怕。
第三个冷热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的大部分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对照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苗,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那能放心?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度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进入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
解决对策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一道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
安徽省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从基层一线锻造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组部《关于做好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1]61号)和我省《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组通字[2010]54号),现就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
全省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160名以上。其中,面向国家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生等择优选聘330名以上;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834名(附后),各市所辖县(市、区)选聘指标由市根据实际进行分配(详见笔试后的各市通知)。
二、选聘方式
选聘工作采用择优选聘和公开选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择优选聘通过面试、驻村见习、考核、体检等方式确定人选;公开选聘采用笔试、面试、体检等方式确定人选。
三、选聘条件
选聘对象的基本条件是: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二)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四)身心健康。同时要具备以下条件:
1.30周岁以下(1982年5月1日以后出生);
2.参加择优选聘的,须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符合选调生条件(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的全日制一本院校应届毕业生;
3.参加公开选聘的,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2010、2011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党员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应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或受到院(系)、校(含校直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专科应届毕业生应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农村基层项目期满人员,以及市、县(市、区)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可报名参加公开选聘。
四、大学生村官任职和政策待遇
大学生村官原则上回原籍所在县(市、区)的村任职,一般不安排在本人家庭所在村。
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根据工作需要,可兼任村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等职务。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党员预备期满转正后,即改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两委”成员。
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一个聘期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原则上可再续聘1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可自主择业。
大学生村官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一)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由县级财政部门按月统一打卡发放。同时,中央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聘期满3年后,留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期满留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须签订续聘合同。
(二)在村任职期间,以县(市、区)为单位,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直至聘期结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缴费,由县(市、区)财政承担;个人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
(三)认真执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在村任职2年(含2年)以上、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经本人申请,省、市、县(市、区)选聘办逐级审核后,代偿资助贷款本金的60%;对任职满3年,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代偿资助贷款本金的40%和全部个人自付利息。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金由省财政承担。
(四)每年公开考录公务员时,按不低于全省公务员考录计划10%-15%的比例单列计划,面向服务期满、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较少的地方可适当降低比例,但考录数量不少于当年服务期满人员数的10%。选调生逐步做到主要面向在村任职2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大学生村官选拔。
(五)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有编制、岗位空缺且工作需要的,可直接补充任职满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县及县以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对在村任职2年及以上、考核称职的,凭省选聘办颁发的大学生村官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每门笔试科目成绩增加2分;对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等次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大学生村官,可破格免试直接聘用。每年县及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在基层服务2年及以上、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六)在村工作表现良好、连续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连续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其社会保险关系可按有关规定转移、接续。
(八)大学生村官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或随高校派遣通知一起转至任职村所在县(市、区)。
五、选聘工作时间和程序
(一)网上报名(5月18日9:00至5月28日16:00)
皖籍高校毕业生按照其原籍所在的省辖市,原则上实行定向报名。外省籍的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报考,每人限报一个省辖市。
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报考人员登录网站后,仔细阅读“报考指南”,并签署“考录诚信承诺书”,按要求如实、正确填写资格审查表,并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尺寸为295×413像素,大小为20-100kb)。
报考择优选聘的毕业生须提供身份证、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复印件。符合选调生条件的需提供学校党委组织部出具的证明材料。是中共党员的,须提供党员证明信复印件。
报考公开选聘的,在皖高校毕业生,须及时与本校选聘工作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见相关网站),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应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本校选聘办;往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将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党员证明信等送达本校选聘办);省外高校毕业生须向省选聘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应届毕业生提供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学校党委组织部开具的证明信;往届毕业生提供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党员证明信)。
报考择优选聘的毕业生和报考公开选聘的省外高校毕业生在报名后及时将上述材料传真至0551-2607693,并在2日内通过特快专递寄达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九狮桥路8号省委组织部电教大楼四楼农村组织处,邮编:230001)。
(二)资料初审(5月18日至5月30日)
省选聘办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团省委、在皖高校分别负责报考人员的资格初审,着重审查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等,并在报名后2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考人员于报名后至5月30日16∶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于5月31日16:00前按要求在网上缴纳40元笔试考试费用(符合择优选聘条件、通过资格初审的毕业生不需网上缴费;未通过择优选聘资格初审的,且符合公开选聘条件的,如愿意参加考试则需网上缴费),逾期未缴费视为自行放弃。缴费后于2012年6月13日至6月15日下载并打印《资格审查表》和准考证。
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考试费用的政策。这部分报考人员报名后,先实行网上确认和网上缴费。2012年6月16日至6月18日,由报考人员到省人事考试院(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与太湖路交口恒生阳光城8号写字楼四楼)办理减免笔试考试费用审核确认手续。办理减免手续时报考人员应携带以下证明材料: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家庭所在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家庭所在的县(市、区)扶贫机构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上述人员还要同时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家庭所属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等)。
(三)考试遴选
1.符合择优选聘条件的毕业生
(1)资格复审(6月2日)。面试人员根据所报考市有关规定,携带有关材料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其中,往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等;应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和复印件。符合选调生条件的需提供学校党委组织部出具的证明材料。是中共党员的,须提供党员证明信原件和复印件。
(2)面试(6月3日)。面试工作在省选聘工作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下,由各省辖市选聘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实施。面试后,按1:1.5的比例确定驻村见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