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

时间:2019-05-15 13: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

第一篇: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

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农牧林区信息化、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提出了运用远程教育开展活动的要求,再一次强调了远程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课题调研组的成员,我们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了解其他旗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对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全面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理清了思路。

一、市远程教育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远程教育站点覆盖率,在“建、管、学、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远程教育工作步入了自治区先进地区行列。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终端站点839个,其中卫星模式站点670个,电信模式站点169个,使站点覆盖率提高到80.6%,课件储备达到了3000多个小时。同时在全市重点培育和树立了161个示范站点,在农牧民家中设立了2600余个远程教育电视硬盘播放点,并通过开通远程教育流动播放车,实现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不通电及偏远牧区嘎查的有效覆盖,基本达到了“建一处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一)以高素质的站点管理员打牢了远程教育的基础。市通过选拔大学生村官、回乡务工青年、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担任专兼职管理人员,在全市范围组建了一支900人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为了使管理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选择莫力达瓦旗、海拉尔区的先进站点举办现场交流会,组织全市的组织部长、电教中心主任、基层管理员参观学习。每年各旗县组织部举办2期培训班,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远程教育服务队还深入到终端站点,对技术不过关的站点管理员进行一对

一、手把手的辅导,传授工作方法,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牙克石市采取轮训的形式,对管理员分批分期进行操作技术辅导;满洲里市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形式,带领管理员赴大连等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海拉尔区以技术大比武的形式,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阿荣旗采取聘请专业教师集中讲学的方式,对管理员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还建立了远程教育“qq论坛”,以在线解答的形式,及时解

决基层站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管理员的能力。

(二)以丰富的教材资源提升了远程教育的水平。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生命之源,是开展远程教育的根本。没有好的教材,就不能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提升农牧民的素质,就不能实现远程教育的宗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市通过接收远程教育课件、引进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建成了《实用技术》、《典型经验》、《政治理论》等十几个资源库,储备了3000多个小时的课件。通过开发本土课件、乡土教材,拍摄制作了大量集思想性、艺术性与一体的优质课件,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蒙语课件需求量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新巴尔虎左旗投入100万元,创建了内蒙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部区蒙语译制基地,先后译制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草原法》等80多部电教片,还为177个牧业嘎查村免费发放教学光盘36000多张,满足了牧区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

(三)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市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新农村牧区建设相结合,与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推行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制度,每个站点平均每月开展2次学习培训活动,根据群众的学习需求,因时、因地、因人、因需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农业旗市选择规模大、影响广的示范基地作为实践课堂,组织农民群众参观,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学,转变思想、开拓视野,促进学用转化;牧业旗市通过远教流动播放车和移动硬盘,把牧民需要的知识送到蒙古包,解决了牧民无法集中学习的难题。市结合农村牧区党建“双百”工程的实施,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农牧业技术人员,与200个基层站点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嘎查村学习适用技术、发展特色产业、现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旗旗组织38个科局举办了15次科技大集活动,下发实用技术课件9583个,文字信息2万余条,培训党员群众7万人次。旗利用科技大篷车,把“政策法规”、“适用技术”、“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光盘送到牧民手中。海拉尔区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先后举办了期各类讲座,把培训班搬到农民家门口,把专家送到田间地头,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

(四)以突出的学用效果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影响。市在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中,把定为“远程教育学用年”,积极推广“站点+基地”、“站点+示范户”、“站点+协会,“协会+群众”等学习模式,与涉农涉牧部门共同培育“五新”示范基地,培养出一批学用典型,有效增强了学用效果。各旗市根据产业结构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在农闲季节启动“远程教育服

务月”活动,将政治理论、适用技术、典型经验等方面的课件刻录成光盘,送到农民群众的手中。莫旗把“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每天定期播放远程教育课件,农民坐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就学会了实用技术。今年春天,该旗种植的大豆发生草地螟虫害,通过学习远程教育课件,农民掌握了防治方法,消灭了虫害,大豆取得了丰收。根河市居民通过课件,学会了黑木耳栽植、梅花鹿养殖技术,发展特色经济。海拉尔通过远程教育积极推广青贮技术、太阳能温水养牛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市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以及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是现代科技与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建的伟大创举,是掀起全社会学习新高潮的强劲动力,是教育和培训农村广大党员干部、造福亿万农牧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但是,部分领导和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对远程教育工作存在“漠然置之”的态度,认为远程教育只是党员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有可无,从而导致远程教育工作缺投入、少支持,使远程教育工作迈不开步子。

(二)针对性强的教材资源不足。我们调研时发现,有些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率不高,原因在于教学选材及教学内容贴近农牧民实际需求的不多,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都有所欠缺,地方特色教材及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老师”教的不是农牧民要的,而一些农牧民想看、想学的知识,却没有“老师”教。

(三)部分站点管理不严。部分站点设备管理不能很好的落实“六防”(防雷、防火、防盗、防病毒、防潮、防尘)。卫星模式远程教育设备维护成本较高,存在着易坏、操作复杂、信号不够稳定等问题,很多站点因为没有财力维修,损坏的设备只能闲置。

(四)一些管理员积极性不高。目前一些站点管理员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还有所欠缺,部分管理员存在着业务不熟练、思路不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远程教育管理员普遍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一方面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管理员既担负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又承担着远程教育工作职责,存在着精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受经济等条件所限,大部分站点管理员的待遇普遍偏低,莫旗登科特办事处几个村的站点管理员每月的补助只有100元,在市没有补助的管理员则占了

大多数,而远程教育工作又十分繁琐,这就造成了站点管理员工作没有热情、不主动、缺少创新。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使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获取知识的“百科全书”,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空中课堂”,推进新农牧区建设的“致富宝典”,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关键。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建验收考核细则中,和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每年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表扬或批评。通过加大对地区、乡镇、行政村负责人的考核力度,增强各级负责人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召开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并组织协调宣传、科技、财政、农业、劳动、科协等有关部门履行好各自职责,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远程教育工作开创出新局面。

(二)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根本。本着“以需定学”的原则,在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上继续加大力度,多制作一些符合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农牧民实际的教材,党员干部、农牧民想看什么,我们就播放什么;党员干部、农牧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充分挖掘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到团的精神内涵、先进经验,制作成精品课件,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还要充分发挥蒙语译制基地的作用,把牧民群众急需的课件翻译成蒙语教材,使每部教材贴近农牧民的生活、贴近农牧民的生产、贴近农牧民的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逐步提高党员干部、农牧民收看和参与的兴趣,最终把灌输式的强制学,变成主动式的我要学,从而达到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

(三)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基础。不断抓好站点管理员的选配、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信息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组建由联通公司、广电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正常运转提供网络支持和技术保障。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注重培养一支能够长期服务的本土化站点管理员,做到每个站点至少配备1名管理员,少数民族聚居区配有熟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管理员。逐步提高管理员岗位补贴标准,增强岗位吸引力,留住人才,保持管理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四)加大载体创新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手段。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市还处于推广、扩大影响的阶段,需要基层站点工作再大胆一些、思想再开拓一些、方式再灵活一些,要因地制宜,找准远程教育工作定位,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特色站点,注重和中心工作、基层党建及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构建出具有少

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远程教育的效能,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阵地、提高党员素质的新课堂、增强农牧民致富技能的新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促进中心工作的新载体,达到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地。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保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才能发挥出作用。站点建设要做到六有: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有活动,经费保障就要跟得上去,要单独列支远程教育专项经费,确保站点运行养护有常规性经费支持。在准确计算每一个站点运行养护费用的基础上,建立站点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管理科学化。同时,鼓励多渠道筹措站点运行经费,逐步建立“财政适当补贴,乡镇自筹,站点创收”良性运行机制。

(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是推进远程教育的措施。针对少民族地区信息闭塞,致富缺门路、缺技术等实际问题,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建立“农村牧区在线”服务网站,实行“网上订单”,把本地集购市场与外地统销市场连接起来,把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有效解决民族地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搭建起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围绕民族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及劳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搭建起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通过远程教育,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农牧民家中,搭建起政策发布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远程教育“好使、管用”的目地,真正深入农牧民心中。

第二篇: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农牧林区信息化、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提出了运用远程教育开展活动的要求,再一次强调了远程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课题调研组的成员,我们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了解其他旗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对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全面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理清了思路。

一、市远程教育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远程教育站点覆盖率,在“建、管、学、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远程教育工作步入了自治区先进地区行列。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终端站点839个,其中卫星模式站点670个,电信模式站点169个,使站点覆盖率提高到80.6%,课件储备达到了3000多个小时。同时在全市重点培育和树立了161个示范站点,在农牧民家中设立了2600余个远程教育电视硬盘播放点,并通过开通远程教育流动播放车,实现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不通电及偏远牧区嘎查的有效覆盖,基本达到了“建一处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一)以高素质的站点管理员打牢了远程教育的基础。市通过选拔大学生村官、回乡务工青年、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担任专兼职管理人员,在全市范围组建了一支900人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为了使管理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选择莫力达瓦旗、海拉尔区的先进站点举办现场交流会,组织全市的组织部长、电教中心主任、基层管理员参观学习。每年各旗县组织部举办2期培训班,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远程教育服务队还深入到终端站点,对技术不过关的站点管理员进行一对

一、手把手的辅导,传授工作方法,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牙克石市采取轮训的形式,对管理员分批分期进行操作技术辅导;满洲里市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形式,带领管理员赴大连等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海拉尔区以技术大比武的形式,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阿荣旗采取聘请专业教师集中讲学的方式,对管理员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还建立了远程教育“qq论坛”,以在线解答的形式,及时解决基层站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管理员的能力。

(二)以丰富的教材资源提升了远程教育的水平。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生命之源,是开展远程教育的根本。没有好的教材,就不能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提升农牧民的素质,就不能实现远程教育的宗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市通过接收远程教育课件、引进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建成了《实用技术》、《典型经验》、《政治理论》等十几个资源库,储备了3000多个小时的课件。通过开发本土课件、乡土教材,拍摄制作了大量集思想性、艺术性与一体的优质课件,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蒙语课件需求量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新巴尔虎左旗投入100万元,创建了内蒙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部区蒙语译制基地,先后译制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草原法》等80多部电教片,还为177个牧业嘎查村免费发放教学光盘36000多张,满足了牧区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

(三)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市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新农村牧区建设相结合,与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推行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制度,每个站点平均每月开展2次学习培训活动,根据群众的学习需求,因时、因地、因人、因需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农业旗市选择规模大、影响广的示范基地作为实践课堂,组织农民群众参观,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学,转变思想、开拓视野,促进学用转化;牧业旗市通过远教流动播放车和移动硬盘,把牧民需要的知识送到蒙古包,解决了牧民无法集中学习的难题。市结合农村牧区党建“双百”工程的实施,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农牧业技术人员,与200个基层站点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嘎查村学习适用技术、发展特色产业、现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旗旗组织38个科局举办了15次科技大集活动,下发实用技术课件9583个,文字信息2万余条,培训党员群众7万人次。旗利用科技大篷车,把“政策法规”、“适用技术”、“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光盘送到牧民手中。海拉尔区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先后举办了期各类讲座,把培训班搬到农民家门口,把专家送到田间地头,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

第三篇: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初探

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初探

达茂旗电教站 李福俊

.【摘要】: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信息,吹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介绍了包头市达茂旗几所农村牧区中小学在完善远程教育网络设施,创建远程教育网络校园,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工程以及在资源应用中以远教科研课题研究为龙头,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取得资源应用良好效益的经验和做法.【关键词】:资源

应用

初探

评价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一个,就是它的应用效益。在初步搭建了硬件环境以后,如何使工程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提高农村牧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最终检验工程成败的标准。建成一个应用一个,建成一片应用一片,不仅是工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也是工程实施的目的。

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往往存在着五大障碍:一是学校硬件环境不足以让每个教师都应用远教资源;二是学科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教师对远教资源的运用还比较陌生;三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四是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个别教师干脆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教师也没有从远程教育中获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没有从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中获得良好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一、远教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要以现代教育的思想全面考虑,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网上交互传送的都是图像、声音、录像等数字、视频信息,其带宽要求高,应考虑1000M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的方案。信息点应分布到学校办公、教学、管理的所有地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在班级教学中,还应配臵视频展台,至于显示信息的工具,目前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34吋大屏幕电视机,最好是数字电视机,二是大屏幕背投,三是数字式(或液晶)电子投影机,亮度、清晰度必须要高,建议学校考虑1024*768分辨率、2500流明以上的投影机。

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在软件建设上由于各校的情况和要求不同,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臵就不相同。解决的办法是先选用一套与学校要求最接近的管理平台,然后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第二次开发,在运用中逐渐完善,这样才能适合学校的需要。

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采取下载、购买、收集、改造和自己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把收集到的课件进行编辑、增删以达到适用,最后,把所有的课件集中管理,分科分年级建成一个课件资源库,方便教师在备课时较快地自制课件。我旗的一些农村牧区中小学如大苏吉小学、乌克中学、石宝中学等将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乌克中学2004年增取到微软公司捐赠的一套多媒体教室,加上模Ⅱ设备及原有的10台大屏幕电视机,建起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的目标。这套设备的安装,翻开了乌克中学教育教学史上新的一页。全校教师满怀信心,表示一定要管好用好这套设备,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师业务培训和校本教研。学校积极探索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实现将远程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大苏吉小学将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建设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以校园网为信息交流平台,使学校建设朝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迈进。学校坚持以远程教育为依托,网络建设为基础,资源建设为核心,教学应用为目标,管理体制作保证的原则,利用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立了《大苏吉教育》网,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二、宣传与示范相结合,激起应用的热情

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远程教育网上的“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优质教案”等资源极其丰富、新颖。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为了广泛应用资源,我旗各农村牧区中小学一方面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让学科教师熟悉远教资源,一方面组织教师应用远教资源上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全旗在举办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教师赛课活动.通过学校赛、全旗赛,层层选拔,让学科教师看到了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了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热情。

三、远教资源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树立教师应用的信心 所谓校本培训,简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特点上:第一,校本培训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可以长期连续进行;第二,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边学边用;第三,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掌握培训进度;第四,校本培训省时、省力(避免旅途劳累)、省钱。对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的关键.在人员培训内容方面应根据人员性质采取不同种类的培训。主管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培训的重点主要在观念转变及对本校校园网的总体规划及总体框架的培训上。学校管理层的人员主要培训各功能模块的应用及简单维护。校园网管理和维护人员,主要培训校园网硬件设备的连接及各种网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使用网上教学软件的广大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例如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然后再进行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培训工作,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天网(远教IP接收)和地网(Internet)上的资源,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能结合农村牧区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相整合的CAI网络课件。能使用投影和多媒体演播系统。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普及与提高并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力,要让熟练运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农牧区各中小学都作了以下培训:《现代远程教育模型探讨》、《农村牧区中小学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如何说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专题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走进新课程》、《自主创新模式的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以及中小学教学杂志上的一些文章等等。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采取学以致用的策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理论、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使不少教师日积月累,学完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POWERPIONT、EXCEL、用FLASH制作课件,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Internet浏览、下载文件、收发邮件;计算机安全(防病毒)等。

实践证明:搞好校本培训,可以大面积开展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加强教师教育系统(人网)、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天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地网)“三网”沟通,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四、远教资源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促进资源的应用实践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他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无论是校本课程、校本培训,还是校本管理都必须通过校本教研才能得以实现。实践证明,开展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建立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长效机制的好办法。乌克中学市级远程教育课题——《模式二在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学运用方式研究》开题以来,以科研课题为龙头,先后开展了练兵课、教研课和教研月活动。

百灵庙中学在进行《学科常规教学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课题实验之前,有部分教师对资源认识不足,把注意力放在了媒体展示一个板块上,认为远教资源就是一个提供课件的资源,反而觉得远教资源上的东西还不如在互连网上下载的课件好用,就放弃了资源的运用。在科研课题开题以后,学校就针对这一现象,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对“教学资源”进行了认真研究、全面认识。并组织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校本资源,并向全体教师推荐使用。经历了初期的尝试应用、中期的辅助教学、发展为今天的精心整合,摸索出了“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根本”“以师生互动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营造“问题式课堂”、“开放式课堂”、“方法式课堂”、“探究式课堂”,开展系列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实现了师生主体自我发展,达成学科教学的新目标。

百灵庙一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认真开展“每周一看,每周一课,每周一议”专题教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每周一看”即单周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坚持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观看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的优质课例教学录像。“每周一课”即每周四在45岁以下教师中开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说、上、评、改”活动,推选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每周一议”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说课后全体教师展开讨论,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时切入课堂的最佳运用方案;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各抒己见,共同提高。通过看课、说课、上课、评课,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百灵庙二小2006年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科研课题.学校确立了以科研课题为先导,精心设计了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流程,力求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其基本的流程如下:

(1)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学校为了解决中低年级语文教师们提出的如何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的问题,选一名正在培养的年轻教师来做这轮案例研究。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讲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中低年级语文教师一起观看,边看便议论,结合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并把远教资源上的课件根据实际加以修改,形成第一次研究课教案。

(2)同伴互助,不断改进。由进行教学设计的向老师在一班上研究课,教师们听课后一起评课修改教案;向老师又到二班继续上这课时教学内容,听课教师再一起评课修改教案;向老师又到三班进行第三次课堂教学,教师们又在一起总结归纳。

(3)反思小结,内化实践。在这同一课时教学内容、同一执教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上三次研究课,经过四次集体备课、反思、评价改进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无论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还是参与研究的听课教师,都要写一份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或者教学故事,并发表到校园网上和远教资源博客上,让自创资源与大家共享。同时教师们将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下一轮课例研究专题,让我们的校本教研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从远教资源中汲取精华,又再生远教资源。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积极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搞好课题研究的热情正在高涨,远程教育资源所发挥的效益也正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农村牧区公路工作总结

农村牧区公路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和公路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全力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各部门积极响应,相互督促,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开工实施计划内通乡油路15个项目1001公里,已全部通过公开招标进入实施阶段。

为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确保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去年我们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了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理的力量,使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

农村牧区公路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养好管好农村牧区公路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减少建设的重复投入,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利 1

用。既要重建设,更要重养护和管理,以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和服务能力。近几年,我市农村牧区公路的发展,既方便了农民出行,方便了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进出,也缩小了城乡差距,是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农村牧区公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前,农副产品因雨天运不出去而腐烂在地里,而现在,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民走上了水泥路和沥青路,晴雨通车,农副产品再不会因调不出去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按照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台了《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养护模式,切实推进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长效化。

(一)协会管养。今年,我们组织成立了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协会,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功能,多渠道推进管养工作。一是通过协会组织,更有效地利用农牧民“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季节性集中养护。二是协会牵头,动员农牧民投工投劳对农村牧区公路进行建设养护。三是协会成员单位共同出资进行公路养护。

(二)上划管养。就是将乡村道上划一级管养,即实行“乡道县管县养、村道乡管乡养”的管养模式。临河交通局从2007年开始新组建13个乡道养护道班,对境内所有小油路和乡道砂石路进行接管接养。村道养护由乡镇组建养护队伍,区财政 2

补贴养护人员工资,开展兼职养护。

(三)委托或承包管养。就是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行之后,原公路段转制实行公司化运作,采取招投标和合同化管理的方式,委托其养护农村牧区公路,按计量支付养护工程费,或面向社会招投标,对承包单位进行合同化管理,全年经费包干,实行“联质计酬”,独立核算,节约归已,超支不补。

(四)村民认领管养。对于车流量相对少的村社道路,实行就近村民划段认领的方式进行养护。主管部门制定养护标准,并与村民签订认领协议,检查验收后给予一定的养护费补助。

(五)企业赞助管养。对企业经常使用的农村道路,按照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由企业按农村公路使用里程交纳养护赞助费。

三、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农村牧区公路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养护资金缺口大、来源少

随着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推进,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越来越繁重,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养护难度加大,养护成本逐年增加。而真正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却少之又少,养护资金难以筹措,投入明显不足。

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标准较底

截止200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246公里,其中县道23条1813公里,乡道136条1988公里,边防公路8条1074公里,村道13351公里。自治区对计划内通乡油路每公里补贴建设费40万元,我市主要涉及河套灌区和草原荒漠区两部分,河套灌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公路建设需解决翻浆和防冻的问题,使得公路建设造价较高,实际每修建一公里通乡油路需60多万元。地方财政困难,由于受资金所限,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路网技术水平不高,抗灾能力弱,仍有不少乡村公路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3、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乡村公路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人员缺乏,乡(镇)公路养护机构、养护队伍、农村公路村规民约、专用养护经费和养护管理的奖惩制度等尚需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4、缺乏公路养护技术和机械设备

乡村公路大都是当地农民养护,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机具,因此给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通乡公路大多以三、四级沥青路为主,需具有小型化、价格便宜、多功能、操作简单的机械设备,光靠铁锹、铁镐和扫帚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5、路政管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牧区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各种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难以制止,且国省道加大治超力度后,部分重载车辆 4

绕行农村牧区公路,加剧了农村牧区公路的损坏速度。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出现空白,沿线农牧民缺乏公路法制意识,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措施

1、拓展养护资金筹措渠道

增加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市政府以《关于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发展意见的通知》(巴政办发[2006]29号)要求设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专项基金,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分别从本级地方财政增量中提取5%,列入财政预算,作为地方配套资金,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另外,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当地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公路养护,保证农村公路养护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向公路沿线的工矿企业,旅游部门等提取一定数额的公路建设资金,用于该路的养护维修或直接将该路交给这些企业、部门进行养护维修,交通部门进行管养技术指导或定期检查验收。

2、加快机制转换,解决人浮于事

加快机制转换,把农村牧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市场化管理。加快公路养护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营管理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经营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认真解决机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将有限的小修费足额用在养护方面。

3、理顺管理机制

县乡村公路总量大、等级低、分布面广,国省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办法无法适应农村牧区公路。随着农村牧区公路的大发展,县乡公路占整个公路网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实行乡、镇独立开展公路养护管理,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业干部,负责上下工作衔接,协调农村牧区公路规划、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并进一步明确县乡公路的管理权限,即县道由公路部门养护,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养护,有条件的可上划一级养护,并把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进行考核,形成全社会重视公路养护的良好局面。在每个乡镇设立乡村公路养护机构,落实2—3名管理人员,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有村规民约配合维护《办法》的实施,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

4、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

大力推进养护方式的改革,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购置必要的养护设备,组建专业养护公司,推进县乡公路养护的市场化,积极培育养护市场,推行招标养护和养护承包制。确保新修油路及时得到维修,延长油路使用寿命。

5、加快农村公路黑色化进程,提高公路通达能力和通达水平

县乡道路以修建等级沥青路面为主,村道以修建小油路或小水泥路为主,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养护条件。

6、强化路政管理,保证建设成果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牧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由于重载车辆绕行农村牧区公路,使设计标准较低的农村牧区公路不堪重负,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各旗县区路政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程序,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成效,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使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以及农牧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争取有利于农村牧区公路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把关。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展工作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大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安全隐患。乡 7

镇(苏木)政府对设置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应采取“县级财政出资配套、乡镇政府负责实施、行业部门指导监督”的建设模式,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配套齐全,让农牧民走上“放心路”。同时建设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要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近年来,我市承接全区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借鉴兄弟盟市的先进经验,自加压力,克服困难,力争在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进程中再添新举措,再创新佳绩,为促进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OO九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农村牧区卫生情况汇报

磴口县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勤奋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使农牧区卫生整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为逐步满足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调研提纲,现就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我县共有苏木镇卫生院7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所),现有在职职工44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执业护士7人,其他医技人员10人),开设病床70张,服务人口约7万人,各卫生院均开设内、外、妇、儿、中蒙医科等五大科室,开设的功能科室有放射、B超、心电图、化验及防保科,年收入月约105万元,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共设46个村卫生室,共有92人(其中执业医师12 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乡村医生20人)。辖区内五个国营农场,设卫生所、室10个,共有20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 人,乡村医生 人)。农牧区卫生机构担负着我县农牧区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二、新农合工作情况:

2009年,是我县实施新农合制度的第三个年头,我们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以惠民便民,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以强化政府及部门责任为保障,尝试补偿方案,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为举措,扎实推进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下面将我县2009年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参合农牧民55021人,参合率为98%(按2006年内蒙统计年鉴56183农牧民计算),按平均每人105元计算,本筹集合作医疗基金577.7万元。其中:农牧民个人缴费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5元共计82.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0元共55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每人40元共计220万元。截止4月底共到位基金130万元。1-4月份累计补偿人次为2676人次,受益率为5%,补偿金额205.29万元(由于财政经费没有足额到位,现外欠合作医疗机构经费75万元),占总基金的35%。其中享受住院补偿2653 人次,住院费用535.185万元,补偿金额205.06万元,平均补偿825.93元/人次,补偿率36%,享受住院分娩补偿23人,补偿金额2300元,万元以上补偿11人次,其中封顶补偿2人(30000元封顶)。

(二)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保障合作医疗持续发展。

我们按照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对合作医疗基金“独立建帐,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每月各定点医疗机构将合作医疗补偿资料上报县合管办审核,县合管办将审核后可拨付的金额拨付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县合管办和县财政社保科同时建帐,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的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为管好、用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取信于民,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磴口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运作,今年上半年我县合管办根据《实施办法》并结合前两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又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了部分工作制度。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办事规范有序,工作透明高效。每个定点医疗机构制作了宣传栏、公示栏,宣传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公示基金补偿情况,确保了农民的知情、监督权、使群众体会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严把身份审核关,费用结算初审关,补偿资料终审关,县合管办对各单位报送的每例补偿资料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不合理收费一律核减,达到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目的。

2、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按照全区、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款支持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我们于2008年11月建起了新农合信息平台,从3月1日起与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县内3家医院、8个苏木镇等1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网络审核与补偿工作,脱离了手工操作。制定了《新农合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及时上传信息者,由医疗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平台建立后,我县合管办要求各定点直报的医疗机构每天将住院的参合农牧民患者入院就登记通过网络上传到县合管办,县合管办每天早晨对上传的名单打印,并抽点下到定点医疗机构核实入院患者的真实性和费用情况。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开通,简化了报销程序,缩短了管理流程,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3、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到位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7年开始运行,成立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各苏木镇合管办设在各苏木镇卫生院,编制2人,县级合管办设在卫生局,编制6人,按照2006年巴彦淖尔市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县财政每年为合作医疗安排办公经费10万元。2009年将合作医疗办公经费已经列入预算,暂时还没有到位。苏木镇合管办目前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在管理上,县合管办由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卫生局管理,苏木镇合管办由苏木镇管理委员会管理。

4、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运行情况

我县从07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时就采取了住院即时补偿的方法。为方便农牧民群众,让参合患者及时得到补偿,县合管办制定了科学、便捷的报销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住院农牧民凭合作医疗证即可在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巴市蒙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和磴口境内的公立医院共计16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出院后可现场即时结算补偿费用。补偿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期垫付,合管办核定后结算,变“农民跑”为“医院转”,既制约了不合理收费,规范了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通过近三年的运行,各定点医疗机构都能按时为农牧民补偿医疗费用。在市外就诊的农牧民带住院相关资料于每月的20日到25日在县合管办审核后,当场予以补偿。目前补偿情况良好,农牧民也非常满意。

(三)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运行,我县新农合工作在取消门诊补偿之后,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还很高,合作医疗方案的设计相对合理,合作医疗基金的沉淀在10%以内,补偿率在35%左右,合作医疗制度执行较好,但是,尽管如此,还存在一定得问题。

1、新农合筹资模式不固定,筹资成本过高。新农合是针对农牧民的一项普惠政策,但强调群众的自觉自愿参与,但是由于部分群众居住分散,所以给筹资带来了一定难度,造成了相对较高的工作成本。同时,由于近几年农牧民的流动性较大,每年总有一部分人不能按时参合,一方面影响了参合率,另一方面农牧民没有及时参合而影响受益。

2、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相对薄弱,“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望还难以实现。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激活并释放了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但我县县乡的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从2009年1-4月补偿看,在乡镇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53%、次均住院费用444.37元,在县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26%、次均住院费用2039元,在市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15%、次均住院费用4925.67元,在市以外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6%、次均住院费用8409.08元。从这组数据中反映出来,我县参合农牧民还有许多患者要在市和市外医疗机构就医,因此进一步加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牧民就近看好病、少花钱、提高受益水平、保障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3、新农合监管成本较高,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尽管我县在监管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仅仅靠县合管办的力量是不够的,县级合管办工作人员少,办公经费不充足,而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人员不固定,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在管理上体制上也不明确,所以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全部由县级合管办来承担。在两年的合作医疗运行中,参合农牧民和医疗机构也在寻找钻合作医疗政策的空档,各种小伎俩也频繁发生,给合作医疗的监管增加了难度。所以按目前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能做到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的有效监管。

4、合作医疗的宣传还需长久持续

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医疗制度已深入人心,许多参合农牧民也享受到了益处,但是也还有部分群众缺乏互助共济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不得病也不参合,还有部分群众对合作医疗政策补偿期望值过高。这些错误的倾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巽快解决,否则将影响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借助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加快对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证参合农牧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积极探索建立固定的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保证参合率的稳定增长,达到全部参合。

3、做好对农牧民门诊患者的统计,探索门诊统筹模式,扩大慢性病的补偿范围,力争做到合作医疗制度“保大病治疗补偿十足,缓解小病治疗无人过问”的问题。

4、完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建立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联动互补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同时建立与县外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信息互动制度,探索外转病人的监管方法,彻底杜绝违规行为,确保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5、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建立县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职责。提升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完善县乡合作医疗的管理体制。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卫生项目情况 1、2006年积极争取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5万元,新建6所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其中沙金苏木、渡口镇、隆盛合镇三所中心卫生院。

2007年为渡口镇、沙金中心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同时为沙金、渡口两所卫生院各装备20余万元的设备。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1万元,并为5所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等10万元的设备;

2008年争取到15个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项目,共计60万元,政府匹配15万元未到位,目前工程已完工6所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为公地乡卫生院、协城乡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2万元。2009年争取到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扩建项目,共投入70万元,两项扩建项目已开始动工,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设施。

2、积极推进规范化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 今年,我县在国家拉动内需之际,抢抓机遇,争取到国债资金70万元(地方匹配10万元尚未到位),对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总扩建面积达8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目前,两所卫生院前期工程已开始进行,预计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县争取到国债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目前尚未到位),对我县15所村卫生室进行从新选址、新建,按国家要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每所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建设,按每所国家补助3万元,地方补助1万的标准进行帮扶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3、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在08年评选出10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并相应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处方、统一门诊登记等,并按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对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对卫生人员统一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存在的问题

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县虽在近几年经过不断争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某些卫生院及村(嘎查)卫生院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些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施简陋,难以达到正常医疗服务的目标;有些村(嘎查)卫生室只有“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逐步改善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嘎查)卫生室的基础医疗设备的投入。

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牧区医疗物质条件落后,大学毕业生不愿留在农村牧区工作,大多集中在城镇医疗机构。2008年我局仅有2名志愿者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因此导致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我县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县共7所卫生院,卫生院补助占工资的65%,村卫生室无补助。其业务收入用于培训、补齐工资等,无事业发展资金,地方财力有限,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方面无法补助,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能靠国家投入,导致农牧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展举步维艰。

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我县人口比例情况,我县应成立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但目前我县只成立了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投入不足和业务用房解决困难的原因,社区卫生服务站暂时还未开设。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人数26人,医师10;护士14人;其余两人未临时聘用人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台电脑。截止2009年5月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1747人,共计7249户,其中60岁以上1379人,慢性病491人,高血压224人,糖尿病73人,心脑血管95人。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出台了《磴口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相继对1名社区医师、3名社区护士进行了市级培训,并通过了考试。目前已经上报了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其余人员的培训,包括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影像学、检验学等,预计在2010年可以全部通过培训正式上岗。

存在的问题:

业务用房及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解决:我县目前虽有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业务用房尚未落实,必要的硬件设备几乎没有,没有配套的相关康复、诊疗等用房,所以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不足:我县社区服务中心现只能对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根据国家的标准将承担着我县人们群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培训、宣传等方面需投入一定资金才能改变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

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缺乏: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是由县医院和中蒙医院组建的,但两所医院本身存在着人才短缺的现象,难以把一些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及护士调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有26人,但实际只有几个人在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其他工作靠医院来承担,所以社区全科人才的短缺原因致使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受到制约。

五、疾控中心工作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

今年,我县范围内共发生法定传染病72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40例;肺结核29例;猩红热2例;其他1例。共接收患者87例,确诊结核病患者29例,其中:初治涂阳14例;复治涂阴患者 1 例。对收治患者督导32次;访视5人次;病人追踪率10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内蒙古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各项防治措施,全面加强了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高危人群的筛检工作。对高危人群共采集血样38份。

(二)规划免疫

我县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达98%,“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6%,其中城镇“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7%,农牧区“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4.9%,接种率为99.53%,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9.51%。根据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4月25日开始对全县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接种。为确保本次活动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特举办了“磴口县麻疹疫苗强化培训班”。活动截止5月14日,我县麻疹强化疫苗应种儿童15226名,实种14933名,接种率98.08%。5月14日市麻疹强化督导小组对我县麻疹强化进行了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按照市卫生局要求2008年建设一类免疫门诊一个,二类免疫门诊7个。

(三)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国务院、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后,卫生局将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纳入重要传染病防控内容,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了《磴口县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疾控中心、监督所及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动发热门诊,认真开展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县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传染病房,并将传染病房的一楼按照发热门诊设置标准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控发热门诊,确定专门的医护人员落实防护措施,全面进入工作状态。确定了专用转用病人的救护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5月14日,组织全县卫生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环级干部、控感科和医务科全体工作人员、卫生院院长、个体诊所负责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开展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疫情的检测与报告、消毒隔离措施、现场处置、医务人员防护技术等主要内容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5月15—16日各医疗机构对未能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卫生院组织本院职工及辖区内存卫生室人员由对口支援的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有教材、学习有记录、使全体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防护措施、诊疗方案,全面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为我县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监督力度

为了将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卫生监督组,负责对各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落实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预警监测和报告、医务人员的防护及物资储备进行督查,每两日将督查情况向市卫生监督局进行汇总上报。

4、加大投入,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为了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已核拨专款3万元用于购买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医疗药品,加强物资储备,做好防控准备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人员构成年龄偏高职称偏低,难以满足现代疾控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卫生监测收费和预防接种服务收费的返还比例不合理,部分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加之现行标准仍采用1994年305号文件,与现在的物价情况相差甚远。检验试剂价格越来越高,样品检验越多,亏损越大。

3、资金短缺,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亟待帮助解决。

(五)今后发展思路

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全面提升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改善办公环境。筹措资金30万元,力争10份前完成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使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达到P2实验室标准。

下载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通辽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确保农村牧区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根据......

    2012农村牧区党建

    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农村牧区,扎实开展“双服务双促进”活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镇......

    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

    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2012年是我**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全**共青团工作出成果、见成效、上水平的创新发展年。全**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动 态 第7期 (总第32期)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9月15日 本 期 目 录 ▲ 自治区召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

    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汇报提纲[定稿]

    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汇报提纲 中共###县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9日) 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狠抓了各项工作的......

    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乌敦套海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广大农民危房户居住条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赤峰市及旗里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1992-06-24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992]第44号 1992年......

    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安排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1号文件,紧紧围绕市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