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返乡调利弊调研建议
去年下半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倒闭,导致大批外出农民工回流返乡。为准确把握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提供农民工外出、返乡、就业和培训等情况,近期,我们就**区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全区农民工返乡现状
**区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县,2008年全区劳动力总人数15.5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2%。从调查统计的情况分析,全区农民工返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返乡和外出人数“一减一增”。从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来看,农民工返乡人数呈逐月回落态势。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乡农民工人数分别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环比分别增长7.5%、6%,四月份返乡人数增幅较三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二、三、四月份外出就业人数分别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环比分别增长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数的增幅较三月份外出人数增幅上升0.1个百分点。外出就业人数的环比增幅远远高于返乡人数的环比增幅。
返乡人员务工地比较集中。调查发现,返乡前80%的外出农民工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域,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效益下降是农民工返乡的主导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无论是出口外向型企业,还是物流业、建筑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企业因产品积压、销售不景气甚至倒闭破产,导致农民工无法维持正常生计而返乡,这类情况占到70%。但有30%的农民工受强农惠农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粮食、农资综合等各项补贴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优惠政策)决定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培训力度加大。为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创业技能,**区积极组织落实农民工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截至4月份,全区农民工参加培训人数达1523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481人,占农民工培训人数的31.6%。
农民工返乡利弊分析
农民工返乡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队伍结构。外出的农民工长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金,学到了内地从未有过的先进经验,返乡农民工带回了资金、技术、观念和经验,使农业生产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壮大和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于家庭稳定和谐。青壮年农民工的返乡,将大大减轻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负担,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有了规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独,儿童不再孤单。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劳务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二是就业压力加大。据劳动部门四月份统计显示,返乡农民工累计21712人,今年外出就业人数17477人,未就业4235人,占返乡人数的19.5%。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若长时间未能实现就业,难免出现急躁、埋怨等不稳定情绪,甚至暴露出过激行为,给维稳工作增添不利因素。
建议
针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的实际,要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认真抓好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监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职能作用,深入村组逐户开展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和上报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转移就业、创业的对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打好基础。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重要媒体开办专题栏目,搞好政策宣传、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强化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适应转岗转业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种养、旅游休闲服务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鼓励吸纳当地劳动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种植,创办乡镇企业,吸纳本地返乡人员就地务工。如四都坪乡即将启动的五倍子万亩种植基地和钒矿开采项目都将有效地吸纳本地返乡农民工,为其创造再就业机会。三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田水利、交通、沼气工程等农业项目建设,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强区域劳务合作,通过招商引资,促成项目建设,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开展劳务创收,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的渠道。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发挥大量农民工返乡带来的人力、技能、财力、新思想、新观念这一优势,引导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政府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摸清返乡农民工实际生活情况,保障返乡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确保返乡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
第二篇:返乡青年农民工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我国农民基于“穷则思变”的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内陆到来到沿海,从落后地区来到发达地区,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技能,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南充市近5万名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并实地考察了顺庆区潆溪镇、嘉陵区大通镇、高坪区长乐镇等乡镇,采用座谈会、农户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调研资料,并针对现实情况逐点分析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充返乡青年农民工基本情况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东邻达州市,南连广安市,北与广元、巴中市接壤,西与绵阳、遂宁毗邻。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与南部、营山、仪陇、西充、蓬安五县以及阆中一市。XX年,全市辖有180个镇、302个乡,城市建成区居住人口53.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2万,暂住人口8万,农业人口3.9万。常年都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据统计,今年一共有***万外出务工人员,而其中青年占70%左右的比例。今年的这些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大致情况如下:
文化程度与从事工种:
众多的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各有不同,联系他们从事的不同工种,现做一统计表如下,由以上统计表与实际调研得知,我市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高中或中专段,而在类似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经历者更多,因而从事技术工人的的青年也相对较多,但从事一般工作人员和一般管理者职位的青年也有一定数目。
集中分布地区:
东、中部大城市,沿海主要经济开发区,以及西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建设规模较大的城市是我市外出务工青年的主要选择地。以上地区的工作机会多,发展前景好等优势是吸引我市青年的主要原因。
我市外出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渤海——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如武汉、长沙等城市;另外因为就近的缘故,西部重要城市如成都、昆明等也是我市外出务工青年的集中地;同时,像自然资源(主要是煤矿和石油)较丰富的山西、新疆、河南、山东等省份也是吸引我市农民工青年的务工地区。
从我们的调研中可以得知,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青年遍布全国各地,在祖国的各条战线、各道岗位上发挥着优秀南充儿女的聪明才智,也为社会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大城市去,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是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经济现状的心声。
将来的就业打算:
我们在嘉陵区大通镇与当地青年农民工的座谈会上了解到,大多数青年农民工的意愿是在他所务工的地区或城市扎根生活。也有许多的青年农民工希望能通过在单位上的努力工作并得到晋升,走上本单位的管理层。同时也有一部分青年碍于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的有限,抱着求稳定的心态仅希望能留在现单位。
在对高坪区长乐镇几户农民工家庭的走访中我们得知,许多青年农民工由于家中有父母妻儿,自己是全家的经济支柱,所以现今希望能在经济效益更好的企业单位工作,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
二、青年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
结合我们对本市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调研与考察,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得出了我市青年农民工返乡的几个原因。
1、因金融风暴返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沿海地区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减产、降薪、减员,全市因此返乡农民工达37502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1.8%。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西北、东北等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返乡农民工达20357人,占全市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2.7%。从营山县看,返乡农民工2.88万人,新疆、东北回来的约1.06万人,占返乡人数的36.8%。
3、因灾后重建返乡。5.12地震,阆中市农房损毁多,是省级重灾县之一,政府规划重建总户数达1.57万户,12月底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较重,导致农民工提前返乡达18602人,占全市返乡农民工总数20.7%。
4、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具有吸引力。回乡创业兴办实体13360人,占全市回乡总人数18.9%。阆中市双龙镇的李远志,男,27岁,中专文化,因打工企业裁员回到家乡,利用自己打工积攒的4万多元,贷款5万元,承包村小闲置资产种植茶树菇。
三、返乡青年农民工所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术,带回了多年积攒的资金,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是南充市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受金融风暴影响,经济将持续疲软,企业用工也会减少,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影响较大。大量农民工回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职者现身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由于南充本身就业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提供的岗位也在减少,预计明年初将对南充市人力资源市场构成冲击,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是沿海一带的企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停产倒闭的速度比较快,面比较大,目前在当地观望和处于“半就业”状态下的农民工有可能在后期陆续返乡。
三是许多返乡青年农民工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政府引导。
四是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处理好农民工失业返乡后的培训、就业、社保转移接续、随返子女入学、土地经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相关问题,将不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对策建议
(一)精心组织,摸清工作实情。针对农民工返乡趋势增强的情况,团市委为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深入乡镇、村社、车站等开展调查摸底,对返乡农民工的动向、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登记造册,做好同期对比分析,对出现的动态新情况及时向有关就业单位报告。同时,各级团组织深入乡镇、村社调查研究,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动态情况,特别是技能、就业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开展就业服务。
(二)加强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一是加大返乡农民职业培训力度。针对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特点,及时将职业培训工作重心转向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在团省委给南充市分配的第一季度培训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增加4000人的培训计划,主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以帮助返乡农民工提高市场就业能力,增加技能储备。二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三是开展有针对性地创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四是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主动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
(三)开展监察,维护合法权益。加大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工作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行为。重点是通过共青团的青年维权岗向全市外出务工青年给予帮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三法”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努力把青年农民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在团省委发布的《关于集中力量做好2011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指导之下,深入乡镇调研,大量收集信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得出以上调研汇报。南充团市委一定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为返乡青年农民工创造更加和谐的就业与生活环境。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2009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沈阳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38.7%。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新民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43.4%),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27.5%),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9.8%),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6.7%;1.9万人、6.0%;1.7万人、5.4%;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农村劳务经济的影响
据调查,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6.7%,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因所在单位裁员或停产、收入明显减少成为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据对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7.6%,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4.5%,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1.4%,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农民工成为非正常返乡的主流。
从年龄构成来看,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20岁及以下的占11.7%,21岁至44岁的青壮年却高达61.7%,45岁至54岁的占21.0%,55岁及以上者占5.6%。
从劳动力文化素质来看,受教育低的劳动力返乡的比重大,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乡人员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6%。
(三)经济发达地区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时间较短的人员返乡比例较大。
在调查中从长三角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30.0%,从珠三角非正常返乡占23.5%,从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区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
8.3%。
据调查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外出2-5年的劳动力返乡占到69.5%,2008年当年外出当年返乡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长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乡回流的仅占3.7%。
(四)从事劳动密集型及外向型产业的人员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
据调查,在我市非正常返乡人员中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2.3%,从事玩具加工行业的占到11.5%,从事电子行业的占到2.8%,从事其他工业的占到3.8%;从事建筑业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6.8%,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回流人员占到19.8%,从事餐饮业的占到3.6%,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占到1.3%,其他行业占到7.4%。
(五)非正常返乡人员返乡后收入下降明显,少数农村居民家庭生计可能发生困难。据对返乡人员调查中发现,有81%的人员返乡后不能马上就业,仅有19%的人员在返乡后马上能够就业。
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拉动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5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4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4.1%。据对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调查了解,有95.8%人认为返乡回流后收入明显减少,其中:有48.3%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2000元以上;有27.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在1500-2000元;有9.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元以下。
(六)由于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形势愈发严峻,我市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中有71%的人员春节过后不准备外出务工,仅有29%的人员在春节过后继续外出务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打工形势不看好,对将来感到迷茫。
三、对稳定和发展我市农村劳务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坚定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难之时,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同时进一步贯彻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的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中央在2008年底追加的1000亿拉动内需的资金,我市积极争取了2.9亿元,主要用于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资项目的带动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农民工实用性、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农民工业务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调查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对政府的建议和希望中,首先选择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高达64.8%,由此可见农民工对本身职业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与渴望。
(三)强化和完善政府职能,提高为农村劳务经济服务水平。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目前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的力度弱,解决困难问题有些力不从心等,建议市政府对现有相关部门力量整合,建立起调度有力协调有序的长效运转专门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我们仅以农民工外出组织化程度为例,据了解当前我市农民工以老乡亲戚介绍方式结伴自发外出务工占绝大多数,而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市场中介形式组织外出务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广大农民工对外地务工需求准确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关部门搞好信息服务,以便减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职的旅途奔波,减少开支。
(四)借鉴外地经验与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帮扶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外省、市有许多扶持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经验,我市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充分调
查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如:我市可否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是否对诚实守信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等。
注:
1、由于目前国家关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及非正常返乡回流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为此我们结合农村经济工作特点及本地实际,确定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必须同时符合两条标准统一调查口径: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空间上必须达到跨出乡镇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乡(镇)内由第一产业就地转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为此方面难以界定统计数据难搞准确),二是外出打工2008年全年累计时间必须达到3个月及以上,全年累计低于3个月,视为临时工,属未成功转移不在统计之列。
2、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回流的统计标准我们规定是:2008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机冲击引起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乡回流,主要是考虑到了金融危机蔓延负作用于2008年10月份方才显现明显,也考虑到新年返乡团聚,全国各地于2009年元月中旬步入春运高峰的民俗传统等,不包括外出农村劳动力正常返乡过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第四篇:--市返乡农民工调研[最终版]
**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从90年代初期开始,我市农村劳动力就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市内转向市外、省外。近年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务工收入大幅增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辛勤耕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他们外出打工时所积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达到一定水平时,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的最佳选择。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日渐增多的现象,按照州农委的要求,我局对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25.47万农业人口,6.7万农户,劳动力14.7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1万人,外出务工收入约4920万元。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巨大的财富,深入挖掘这笔资源和财富,扎实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对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㈠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局对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统计,至2011年7月止,我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为183人,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兴办的养殖场、种植基地、企业(个体)总数为86家,其中妇女创业4家,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返乡就业人数179人。创业行业分布为:种养业73家,农产品加工业2家,餐饮服务7家,其他(个体商业等)4家,投资金额约为1455.2万元,2010年实现收入达358.1万元,预计2011年实现收入412万元。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1、依托本地优势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返乡创业人员选择这类产业的较多,目前我市返乡农民工兴办规模养殖场的有73家,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85%,2010年实现收入258.1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204人就业。如在高石乡石板寨村干坝组民贾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长期在外打工,外面就业压力大。贾林如是说:“趁年轻搏一下,回家乡办养殖,听说养鹅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收入多”,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自己掏钱去湖北学习养鹅技术,学成后毅然返乡在自家门前承包近10亩地进行种草饲养白鹅。从2008年11月开始动工建圈舍,目前已建成孵化舍50㎡、保育舍100㎡、种鹅舍450㎡,现饲养种白鹅3000只,成为我市第一家四川白鹅养殖场。如高坪镇的杜杰,为了让群众实现“生活富裕”的愿望,他凭着对家乡的热爱,结合当地实际成立了蔬菜营销协会,创办了第一家注册的蔬菜专业
合作社。会员从开始的11人发展到318人,蔬菜基地从开始的200亩发展到3000多亩,还带动了周边乡镇2万多亩的蔬菜种植。他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搞活了当地及周边农产品的流通、带领当地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有口皆碑的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2006年,高坪司村的农民年均纯经济收入仅1800元,2010年就增加到4000元,按照他的计划,今年虽然遭遇了旱灾,但至少也要增加到5000元。
2、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资本或技术优势兴办适宜本地发展的加工企业。这类企业有2家,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2.3%,2010年实现效益123万元。如贵州省**市青松食品加工厂司负责人杨晓松,2009年8月,借助我市盛产野生蕨菜的优势,投资10万元建设成了年加工能力300吨的蕨菜加工厂,从建厂至今已获效益60万元,带动23人就业。
3、兴办餐饮、副食销售等第三产业。这类产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经营,所需资金量也不大。我市现有11家从事此类行业,约占全部返乡创业的13%。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㈠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但对创办较强的经济实体所需资金来说是杯水车薪,他们虽有意愿和热情,却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问题是阻止创业的主要原因。
㈡在政策及措施方面、在解决创业项目、跟踪服务上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
㈢创业者多数是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开拓市场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㈣资金不足,难以取得贷款,是面临的严重困难,由于创办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量相对较大,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却很有限,又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㈤服务不到位,返乡创业仍然困难重重,创业办理各项手续费时费力费钱。有的要辗转多个部门,往往每道手续又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
㈥商品竞争力不强,管理不善,仍然制约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返乡创业“企业”严格上还说不上,以小规模居多,他们虽然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营销知识,家族式管理居多,企业缺乏民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说创业又基本上走不出“种养”的怪圈。
三、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㈠加大对返乡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要从政策上开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服务。
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要强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信息、技术等必要的服务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到企业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他们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如通过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乡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等;聘请一些管理人才为他们讲解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等等。㈣开展返乡创业人员的素质培训
利用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以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将农民返乡创业的人员培训纳入正式日程。
㈤加强沟通、创建舞台
政府定期不定期举办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加强联系,多多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同时让其多提建议,去粗取精,为他们创业发展创造条件,创造舞台。
第五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汇报
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吴秘书长及其他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人大对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将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总体情况
紫阳县全县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但由于县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农业劳动力需求呈逐年下降趋势,加之县内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县内就业容量有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鼓励引导下,勤劳的紫阳人“洗脚进城”,走出山门,南下北上,走出了一条劳务致富的自强之路。自2010年以来,我县每年在外劳务人员均稳定在8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在9亿元以上,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我县也在2005年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全国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还多次被省人社厅表彰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一些企业和行业效益下滑、用工减少,我县在外劳务人员回流逐渐增加。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万人就业工程”的决定》,把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08年底,我县又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单位。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倾力扶持,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服务职能,以落实返乡创业政策为重点,以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为保障,经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广大返乡农民工和社会各界关心创业、支持创业、自觉投身创业的大创业态势已基本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年来,全县登记有创业意愿返乡农民工1655人,其中有1235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实现成功创业979人,带动县内1100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年来累计为672名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89万元,占创业农民工总数的68%。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创业工作力度,仅1-6月份发放创业贷款4420万元,超过前3年的总和。返乡农民工已成为我县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全县先后涌现出黄寿远、邱洪田、马宁友、贾耀全、张启顺、徐玉成等一大批创业带头人,形成了创业明星典型带动,创业新秀层出不穷的良好创业局面。
二、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措施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核心,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为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于2009年初正式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人劳局局长任副组长,10多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紫阳县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劳局,并配备5名责任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认真做好创建工作的各项日常工作。各镇也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落实责任领导和人员,具体负责本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
以及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积极配合,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为整体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县城、集镇和交通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和书写宣传标语,结合每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科技之春”等活动在县城、乡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宣传摊位,3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使社会各界尤其是返乡农民工了解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十大农村创业青年”评选、摄制“创业风采”电视专栏、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新春团拜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我县各行各业涌现的创业能人,以他们真实的创业事迹激发广大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迅速在我县掀起了关注创业、投身创业的热潮。
(二)以完善扶持政策为支撑,营造创业环境
为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我县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万人就业工程”的决定》、《关于切实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实施方案》,对省市部门印发的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行贷款申请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文件及时转发,在市场准入、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清理阻碍创业的各类行业性、经营性壁垒步伐。同时,将返乡创业人员视同招商引资享受《紫阳县招商引资实施办法》规定的各类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三)以构建服务平台为保障,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建立创业指导中心。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了县、镇(社区)两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指导中心26个。二是建立创业项目库。面向全社会征集入库创业项目100多个,成立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对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等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建立创业示范基地。针对初始创业者面临的创业场地、创业资金瓶颈,将县城汇鑫购物广场、紫阳商城确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对入驻示范基地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协调落实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3年来,共有65名返乡农民工在示范基地实现成功创业。同时,在全县10个重点镇建立创业示范一条街,将红椿、洄水、蒿坪、毛坝、向阳、双桥等6个镇确定为创业示范镇,结合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迁移式扶贫开发等工作,整体推进返乡农民工向集镇迁移居住和创业。四是用好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针对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重点向返乡农民工倾斜,简化手续,加快审核办理节奏,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茶业加工、畜牧渔业养殖、药材种植等主导产业领域和商贸服务业。3年来,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7054万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行贷款贴息3户750万元,直接扶持12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五是加强金融信贷服务。县内各金融机构强化业务创新,简化审批手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3年来,县内各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5亿多元。
(四)以开展创业培训为基础,提升创业能力
为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力度,我县与市技工学校、市技术学院、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3家具备创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大力开展SYB创业培训,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按照统一的SYB培训教材授
课以外,还根据我县实际增设了创业优惠政策、劳动合同法、金融知识等自编课程。注重把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项目论证、跟踪服务等结合起来;把创业培训和项目库建设、项目推介结合起来,设法提高参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2009年元月至2011年底,累计培训2209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235人,实现创业979人,创业成功率达79%。同时加大我县培训实体建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创业培训多媒体教室1个。在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减轻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的交通、食宿负担,自2009年起,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直接把创业培训放在乡镇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了培训效果。
(五)以加强督导考核为推手,确保工作开展
为了保证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任务,2010年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紫阳县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县政府对各镇、各责任部门的考核体系,从组织领导、时间要求、工作项目、督办考核四方面作了具体要求,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了很好的协调和调度全县的创建工作,政府督办室对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施重要工作跟踪督办制;县人社局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开办工作动态、经验交流栏目,及时发映创建工作动态,为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提供了参考。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经验,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创业人员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瓶颈。农民工返
乡创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创业者,即通过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启动资金,返乡创业投资仅仅依靠自有资金仍显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县在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受担保基金、贴息资金以及贷款条件的限制,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主要体现在:我县截止今年6月底已累计审核发放小额贷款1.15亿元,其中担保贷款5022万元,而上级拨付的担保基金仅640万元,接近政策规定的担保基金10倍比例放款上限。贴息资金2011年仅拨付我县145.39万元,仅能用于支付经办银行担保贷款利息,当年1600余万元自行贷款贴息333万元利息补贴至今没有拨付到位,使得部分返乡农民工对贴息政策能否真正落实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另外,担保贷款需要贷款人提供财政供养人员信用担保或房产抵押,很多返乡农民工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有效抵押物,而望“款”兴叹。
二是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上级政府出台的鼓励全民创业的“税费减免”、“融资扶持”等政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缺乏操作性。
三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农民工返乡前大部分是在外从事生产、服务类行业,在项目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在从事种养殖等主导产业创业领域,技术含量较高,很多返乡农民工盲目投入,缺乏有效技术支持,创业风险较大。
四是基层创业服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点在集镇和农村,承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服务指导的重点在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站,但各镇社保站除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职能外,还承担着新农保、新合疗、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组织等其他职能,人员十分紧张,已无法适应当前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尤其
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需要。
四、对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建议
一是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重视,列入对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评,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扶持、能人带动、社会关注”的良好创业氛围。
二是加大扶持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省市争取就业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及贴息资金支持。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在审议财政预算时,应列入一定数量的就业扶持资金,支持公共就业服务。
三是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免,并在创业用地、用电、用水上给予特别照顾,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
四是加大基层社会保障队伍建设。增加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站编制及人员,积极争取国家基层就业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标准化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提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化水平。
总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我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做得更好,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