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村位于××县城以西13公里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大多数群众分布在沿河两岸的高山上,是汉中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我的扶贫联系点。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8户535人,有成年劳力266人、其中富余劳力16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由于没有村办企业和村级积累,以生猪养殖、石料开发为重点的农村产
业刚刚起步,所以劳务输出是该村唯一的支柱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收入占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这个村子遭受了严重灾害,世界金融危机又迫使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年前陆续返乡。现在我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过了外出务工的高峰期,返乡农民工情况到底如何?对此我深入该村进行了认真调研。
沉重的打击
2008年初,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6人,其中县外97人,县内29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潮,不可避免地对以劳务输出为支柱产业的××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负担加重。5•12特大地震,使该村138户全部受灾,其中倒塌房屋31户130间,严重危房10户38间,一般受损75户211间,需重建41户172人163间,重建户和维修户占到了72.5%。经测算,重建户户均需支出重建费用7—8万元,除去各方援助,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户均贷款2.5万元;一般受损户除去各方补助外,户均也需支出1000多元,使许多刚刚走出贫困阴影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负担,面临再次返贫的危险。同时,农村群众文秘杂烩网的其它支出仍在不断增加,比如因为中小学校撤并,农村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月生活费用最少在二百元以上,而高中、初中每月则在三百元以上,一户一个学生每年就要二、三千元;再比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送礼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农村礼金水涨船高,一般最少50元,多则100元至数百元不等,普通家庭因此陋习去年平均就要送出2000元左右,加上看病花钱、产业发展投入等,使农民花钱的项目增多,负担加重。
——收入减少。2008年,××村务工总收入有望达到 120万元、人均近1万元,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和严重金融危机使大家的发财梦破碎。地震当月,全村就有50名农民工返乡,年底前全村126名农民工全部返乡。2008年实际务工总收入34万元,人均才3000元,与2007年相比人均少4000元,与期望相差6000元,收入锐减。返乡后,劳力主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无重建任务的大多数都在为亲戚朋友帮忙,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年底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许多人自发外出找“活”,却发现工作极其难找,有也是收入较低且无保障,大多数花了冤枉钱、跑了冤枉路,却没有着落,不得不返乡。
——心理失衡。面对沉重的还债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想下功夫挣钱,却不料遭遇经济寒冬,突然没有了来钱门路,往年出县务工近100人,今年春节期间才外出10余人,许多群众对此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对以后干啥心里没底。一些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空虚烦躁、彷徨不安,使得本来平静祥和的村庄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矛盾增多,邻里纠纷多发。特别是一些本就游手好闲的人整日游逛,无事可干,农村酗酒、赌博之风开始抬头,治安案件有所上升。
积极的变化
调研中发现,尽管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给××村造成了沉重打击,使农民增收更为困难,维稳压力更加沉重,但在镇村组织的努力下,返乡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就业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据初步统计,截止3月底,全村160名富余劳力除去从事农业产业外已就业122名,其中县外务工28人,县内务工52人,自主创业就业42人。
——技术工从“徒有虚名”变为“强势群体”。去年之前,泥瓦工、木工、驾驶员等技术工用工价格较低,一般为50至60元一天,而从事煤矿、金矿等井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日工资达到200元左右,因此许多技术工都放弃了所从事的专业,转向高风险、大强度、高收入的井下体力劳动,呈现“脑体倒挂”的现象,也使大力推开的技能培训无人参与。去年“5•12”地震以后,技术工非常紧俏,工价大幅提高,日工资可达120元。今年赴县外务工的无一例外是技术工或熟练工,在县内周边找到相对固定工作的有70%是技术工或熟练工。有一技之长的劳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工作,劳动环境相比于井下作业更加安全稳定,收入相对较高且有保障,对此,许多务工人员意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开始纷纷主动找政府参加培训或“拜师”学艺,谋一技之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农民自主创业从“不敢着手”变为“大胆争取”。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些技术技能,对市场经济也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创业的基础和愿望
。但过去由于打工容易、挣钱无风险,创业热情不是很高,但现在外出务工越来越困难,创业也就成为当前不错的选择。××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新建了1个免烧砖厂,新开了1个规模较大的石场,新增21台汽车,新增餐饮、维修、商店等个体户4户,共安置了40多个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项目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展”。过去农村发展产
业项目,农民思想上普遍存在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顾虑,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强,尽管行政全力推动,但效果很不明显。而今年,由于外出务工无好门路,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赋闲在家,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有利可图,促使群众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村新增5头以上养猪户21户,100只以上乌鸡养殖户4户,蔬菜种植大户5户,养蚕专业户7户,还有12户计划明年种植烤烟50亩,40多户正在建设圈舍准备养猪,农业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消极对待”变为“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有限,往往需要发动农民义务投工投劳,但由于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务工,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推进到位。现在大部分劳动力返乡,计划在本地发展产业,但苦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因此,“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农民的主流思想,许多农户开始强烈要求修建道路、水、电等设施。该村去年到现在,已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农电改造800米,修建沼气池85个,年内计划还要修建、改建道路2.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650米。
有效的做法
调研中发现,去年农民工返乡潮出现之后,镇村两级组织就开始关注此事,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本地企业“扩容”、重建项目“消化”、增收产业“转移”等方式主动安置返乡农民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建立帮促机制,加强教育引导,着力转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镇村首先在全村开展了摸底调查,对返乡农民工个人专长、择业意向、产业基础、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建立帮促机制,采取分片包抓、结对帮扶的形式,将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产业发展、解决具体困难等责任细化落实到了村干部和无职党员的人头。同时村“两委”采取召开村民会议、上门入户、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工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新政策、新措施,引导他们适应形势、看到机遇,积极就近择业或者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增加收入,改变了群众的择业观念,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是抢抓重建机遇,扩张本地企业,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地震发生后,××村“两委”就敏锐地看到了重建带来的机遇,依托村内优质石材资源,由村支书带头、村民入股创办了一家年产值1300万元的石料加工企业,主要为重建工程和县水泥厂、略钢公司等工业企业供应石料,目前石料厂经营形势良好,除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吸纳本村返乡农民工6人,带动发展村内27户会驾驶技术的群众购车辆、跑运输。村上还利用闲置场地招商新建了一家年产值600万元的免烧砖厂,不仅低价供应当地重建用砖,还吸纳了本村5名农民就业,带动了7、8台汽车跑运输。同时,村上抓住重建机遇,选择有头脑、懂技术的人有组织地在本地邻近乡镇承揽工程,带动20余名农民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落实产业项目,强化组织服务,有效推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村“两委”一方面狠抓龙头带动,以位于该村的荣源生猪养殖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村养猪协会,建立了10万元的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动发展模式,带动村内5头以上的养殖户25户,年内计划发展到7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半数以上。同时利用我县独一无二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乌鸡,正在新建一家年养殖能力5000只的标准化养殖场,可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另一方面围绕户均有1—2个增收项目的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党员干部示范户,并利用示范户对群众情况清、底子明、号召力强的优势,在项目选择、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上进行示范引导,带动58户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民工家庭确立了新的增收项目。
深刻的启示
××村的情况是××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一个缩影。正确理解地震和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冲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收致富难题,不仅是调整农民增收结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一次难得机遇,也必将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起点。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提高认识,正确引导,通盘考虑,统筹解决。
启示之一:强化基层组织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前提。乡镇和村级组织在破解农民工问题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大有可为。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农民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大多数能力强、点子稠、路子宽、威信高,又最了解务工群众的情况,在农民工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产业发展、转移安置工作上的亲和力强、办法操作性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促使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积极发挥好参谋、推手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多地将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村一级消化。要发挥好基层综治、调解、司法、公安机构的作用,宣传法制,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要发挥好各类产业协会、基金组织、专业合作社、互助团体等中介社团组织的作用,精心呵护好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管理,促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扩大扶贫扶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捆绑、四结合、五到位”的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立地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扶贫的步伐跟不上外界发展的步伐,农民脱贫致富的底子很薄,仅5•12地震一场灾难就使成千上万的家庭花光了家底,背上了沉重负担。因此,必须适时调高贫困线标准,切实加大对山区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对这次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应特别增加扶持资金,帮助恢复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减免或代偿农民建房贷款,解除农民沉重负担,防止因灾返贫。同时,应建立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基金,扩大和提高农村低保,增加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金额,较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之三:拓宽就业渠道是破解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面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改变外出务工独大的现状,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和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盘活本地用工需求,将外出务工、本地用工、自主创业、从事农业产业等就业形式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要加强用工信息的交流,组织农民工有目的地外出务工,提高保障;要出台导向性政策,对聘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促其更多地使用本地农民工;要下功夫研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拿出专门资金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确保多渠道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启示之四: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政策的新型农民作为中坚力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就在全县逐步推行了以素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深入学习宣讲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民工的就业愿望和村情实际,制定长期的农民工培训计划,整合各渠道的补助政策和培训项目,突出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人有一技、一家有一业的良好效果。
启示之五:壮大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城镇化,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工业化。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关键是要繁荣农村市场,壮大农村经济。当前,一方面要抓住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遇,兴办配套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活跃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按照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一批龙头农业,强化“公司+基地+农户”和“产业+协会”的农业经营模式,力争在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农民工长远增收的问题。
第二篇:东山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
东山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
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刘盛江
一、基本情况
东山镇地处乐至县东南14公里,东接回澜镇,南连石湍镇,西邻孔乡,北靠石佛镇。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一个社区,共160各村(居)民小组,面积54.5平方公。农业人口24589人,8728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9767人(省外务工人员4769人)。08年全镇劳务收入5040万元。
2009年,我镇返乡农民工528人(省外返乡农民工333人,其中从事加工制造150人,建筑行业125人,服务行业30人,其他行业38人。原务工所在地珠江三角洲134人,长江三角洲117人,其他地区92人。45岁以下返乡农民工占215人,45岁以上返乡这民工占138人)
二、统一思想,加强返乡农民工工作的有效组织领导。
为应对全球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工作,把返乡农民工工荼列为09年惠民工程提上议程,多次召开返乡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返乡农民工工作,确保09年东山镇劳五开发不退步,农民工增收不减少,让每一位返乡农民工有岗位,有事做。为此成立了东山镇返乡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镇长毛仕才
副组长:副镇长杨莫
成员:唐建良、吴健林、向云、刘盛江、刘帅
三、千方百计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1、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再就业。镇党委、政府对
返乡农民工创办养殖业,提供土地占用协调和办理临时占地手续服务,为缺资金的给予利息补贴。2009年返乡农民工吴永中创办百头养猪场一个,其他返乡农民工创办10头以上猪业家园5个,肖志伟创建规模餐饮1处,以上人员创业,镇政府分别给予了1000至5000元的利息补贴和减少用地费用近万元。
2、充分发挥本镇工业优势,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本镇域企业用工潜力,积极向企业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为。分别向永兴制粉厂、吉祥火炮厂、舒守伦建筑厂、踏水砖厂、竹编厂等企业推荐返乡农民工30人次。
3、走出去,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企业招聘再就业。我镇抽
出工作人员2名,协调车辆2辆,组织返乡农民工50人参加县企业用工招聘会,有2名人被超迪电器聘用,此次镇投入资金3000元。
4、镇返乡农民工办公室利用专栏、广播电视、会议等方式用时
发布用工信息,有力促进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技能促就业。针对返乡农民
工部分技能差,就业难的实际问题。镇党委、政府拟在3月举办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我镇返乡农工民技能
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我镇返乡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稳定劳务收入。拟培训返乡农民工100人,其中建筑工50人、厨师30人、电工20人。
四、加强失业返乡农民工服务,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
1、08年12月24日为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就业促进法》的法律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2、为两起返乡农民工地地纠纷进行了调解,确保了返乡农民工有地种、农业生产有保障。
3、督促本镇区域企业不得随意解雇返乡农民工,不得违法使用返乡农民工。为此在元旦、春节开展了两次专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权益大检查,切实维护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同时在镇司法所建立了东山镇返乡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
4、镇及时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办公室,专司办理返乡农民工事宜和各种返乡农民工信息、情况反馈。截至2009年11月20日,接受返乡农民工政策咨询30人次,协调处理各种返乡农民工事宜3直。
五、真心实意为返乡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
1、针对少数农届工生产缺少化肥、种子、农药的实际情况,镇政府及时组织化肥1000公斤、种子120斤、农药2000袋无偿援助生产困难的返乡农民工。
2、开展元旦、春节为返乡农民工送温暖活动,为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发放大米200斤、现金400元。
3、对再次外出务工人员车旅费有困难的,镇党委、政府补贴车旅费6000元、计20人次。
六、下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建议。
1、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农民工有序流动。
2、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更多的农民工在本地就业以避免大规模农民工返乡潮。
3、鼓励、支持高、新、户企业发展,以便更好应对外界冲击,使农民工能够稳定就业。
4、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资金投入,培训内容更中多元化,从而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工变业竞争力。
5、确保各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让失业返乡农民工能真正享受到各种税收优惠、免费培训、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
刘盛江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三篇:东山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
东山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东山镇地处乐至县东南14公里,东接回澜镇,南连石湍镇,西邻孔乡,北靠石佛镇。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一个社区,共160各村(居)民小组,面积54.5平方公。农业人口24589人,8728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9767人(省外务工人员4769人)。08年全镇劳务收入5040万元。
2009年,我镇返乡农民工528人(省外返乡农民工333人,其中从事加工制造150人,建筑行业125人,服务行业30人,其他行业38人。原务工所在地珠江三角洲134人,长江三角洲117人,其他地区92人。45岁以下返乡农民工占215人,45岁以上返乡这民工占138人)
二、统一思想,加强返乡农民工工作的有效组织领导。
为应对全球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工作,把返乡农民工工荼列为09年惠民工程提上议程,多次召开返乡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返乡农民工工作,确保09年东山镇劳五开发不退步,农民工增收不减少,让每一位返乡农民工有岗位,有事做。
三、千方百计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1、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再就业。镇党委、政府对
返乡农民工创办养殖业,提供土地占用协调和办理临时占地手续服务,为缺资金的给予利息补贴。2009年返乡农民工
吴永中创办百头养猪场一个,其他返乡农民工创办10头以上猪业家园5个,肖志伟创建规模餐饮1处,以上人员创业,镇政府分别给予了1000至5000元的利息补贴和减少用地费用近万元。
2、充分发挥本镇工业优势,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本镇域企业用工潜力,积极向企业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为。分别向永兴制粉厂、吉祥火炮厂、舒守伦建筑厂、踏水砖厂、竹编厂等企业推荐返乡农民工30人次。
3、走出去,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企业招聘再就业。我镇抽
出工作人员2名,协调车辆2辆,组织返乡农民工50人参加县企业用工招聘会,有2名人被超迪电器聘用,此次镇投入资金3000元。
4、镇返乡农民工办公室利用专栏、广播电视、会议等方式用时
发布用工信息,有力促进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技能促就业。针对返乡农民
工部分技能差,就业难的实际问题。镇党委、政府拟在3月举办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我镇返乡农工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我镇返乡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稳定劳务收入。拟培训返乡农民工100人,其中建筑工50人、厨师30人、电工20人。
四、加强失业返乡农民工服务,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
1、08年12月24日为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就业促进法》的法律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2、为两起返乡农民工地地纠纷进行了调解,确保了返乡农民工有地种、农业生产有保障。
3、督促本镇区域企业不得随意解雇返乡农民工,不得违法使用返乡农民工。为此在元旦、春节开展了两次专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权益大检查,切实维护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同时在镇司法所建立了东山镇返乡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
4、镇及时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办公室,专司办理返乡农民工事宜和各种返乡农民工信息、情况反馈。截至2009年11月20日,接受返乡农民工政策咨询30人次,协调处理各种返乡农民工事宜3直。
五、真心实意为返乡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
1、针对少数农届工生产缺少化肥、种子、农药的实际情况,镇政府及时组织化肥1000公斤、种子120斤、农药2000袋无偿援助生产困难的返乡农民工。
2、开展元旦、春节为返乡农民工送温暖活动,为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发放大米200斤、现金400元。
3、对再次外出务工人员车旅费有困难的,镇党委、政府补贴车旅费6000元、计20人次。
六、下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建议。
1、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农民工有序流动。
2、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更多的农民工在本地就业以避免大规模农民工返乡潮。
3、鼓励、支持高、新、户企业发展,以便更好应对外界冲击,使农民工能够稳定就业。
4、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资金投入,培训内容更中多元化,从而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工变业竞争力。
5、确保各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让失业返乡农民工能真正享受到各种税收优惠、免费培训、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回流返乡及再就业等情况调研报告
**州城镇化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人口占全州人口83%(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高,下岗职工就地解决再就业岗位的空间狭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份外出农民工被迫回流返乡,州内冶炼业(主要为铁合金)近乎全部停产,而其中的就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加大了城镇就业压力,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针对**的实际需要和省总工
会的要求,近两个月来,我就农民工回流返乡情况、其中的佼佼者创业带动就业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并率队对劳务输出再创新岗位的途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现将部分实例报告如下:
一、关于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实地调查情况
(一)至2009年3月低,全州在外务工人数61273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43%,比今年两节期间有所回升,农民工节后外出与回流返乡并存。由于地少人多、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多数返乡农民继续外出寻找就业机会。
(二)惠水县羡塘乡全乡21885人,人均耕地面积0.78亩,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达6030人,占全乡总人口30%左右,约占全部劳动力55%。到2008年底因金融危机冲击等原因返乡1298人,占外出务工人数22%。至2009年3月底,陆续返乡和相继外出寻找机会的人数大抵持平,后者略高于前者。
返乡农民工中,已有部份就地创业。有的为当地危房改造工程打工,有的开办小饭店、杂货店。也有少数人创办中小型养殖场。如从广东返乡的农民工罗登高,已修建种猪场舍二十余间,并准备用自己的住房抵押向银行贷款购买种猪。与他同时返乡的还有贵阳及务川的工友,在他的引荐下到羡塘乡创办养殖场。除养牛外,还准备饲养市场畅销的“林下鸡”。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融资难,除抵押物、担保平台等常见问题外,程序复杂和办事门路不熟悉,是他们所遇到的共同困难。贷款担保和抵押物等问题已经向当地政府反映,农民的房产证(可作抵押物)的办理已引起重视。
二、关于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调查情况
地处都匀市墨冲镇的鹏达木业有限公司,是墨冲镇返乡农民陈文珍所创办的企业,去年下半年后由广东省阳江市返乡创业,一边建厂一边招工生产,主要生产加工木制品,其中一半左右通过广东出口。至2008年底用工90人,当年月产值60万元左右。今年1—3月用工增加30余人,月工资1200元左右。企业月产值70万左右,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受影响。拟再招用工30余人,并拟购买新的生产线扩大再生产。其用工80%以上为当地返乡农民工,约20人为湖南籍农民工,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目前的主要问题也是贷款难,抵押物手续不全,催办过程较长,企业扩大规模的进展缓慢,对扩大用工带来不利影响。已多方帮助协调,目前新增贷款200万的手续已近尾声。
三、省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查情况
按照省总“四个一”的要求,为了实现我州工会系统多形式解决新增就业1万人的目标,我们对省外用工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
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举措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出台以后,新的就业岗位在不断产生,但劳动力供求的信息不对称,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并不少见。
4月中旬,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对福建的厦门及石狮,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苏州及南通)等地的**籍务工人员情况作了实地调查,总的情况是职工进出人数基本持平,也有少数企业不减反升。如福建中南控股集团(建筑业)2008年所用贵州籍工人2178人,其中**籍297人;2009年(3月底)所用贵州籍工人4354人,增长1倍左右,其中**籍640人,增长115%。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生产需要,二是用工单位认为贵州籍职工朴实勤劳,更重要的原因是劳务供求的信息衔接较好,输出地与用工单位沟通频繁,联系密切,一旦有新的用工需求,有准备、有秩序、成建制的输出就容易成为现实,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劳务输出进入良性循环,贵州籍职工的用工环境也因此相对较好,安心留下的比例也较高。考察中了解到,我州外出务工人员待遇在1000—3000元/月,均确保了工伤保险。但我省要求的五个险种的待遇仅在厦门和苏州实现。上海实行商业险种“三险”;几乎所有建筑行业只有工伤保险。我们所到企业,职工吃、住条件不错,卫生、安全、有序,还有的文化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此次考察调研中,还通过工作寻找到一批可观的用工需求,亟待我们抓紧培训和组织,以不失时机扩大外省劳务市场份额。
通过与考察地劳动部门、合法的劳动中介组织,以及地方工会组织的沟通交流,通过与用工集中且社会信誉好的企业洽谈蹉商,通过看望慰问**籍农民工代表,以及召开座谈会(13批次)等方式,探索了维权新途径,解答了一些外出农民工的疑难问题,稳定了所到企业、产业中的**籍职工队伍。更大的收获是共签署劳务输出协议9份,已带回用工岗位3050个,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威
友光电有限公司”、“达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达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分别为200、200、100人。福建石狮的“丰华纺织有限公司”、“宏泽塑料有限公司”分别为100人;福建晋江“艾奇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源兴包装有限公司”分别为300人,等等。尚有1000余个意向岗位通过电话继续落实。用工需求中,经过上岗前培训、有各类资格证书、职业高中以及中专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企业用工的首选。因此,工会组织在金融危机中为职工提供岗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是技能培训。只有通过合格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才能在外省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在江苏南通(轻纺工业集中),纺织工人岗位仍有需求,用工环境也好,可为我州轻纺企业下岗职工提供选择。
四、当前全州就业的总体情况
由于我州工业基础薄弱,外向型企业少,对外依存度不高,金融危机的冲击虽带来影响但还不十分严重,主要问题是返乡农民工的进出流动增加,下岗职工就地寻找新岗位困难。至2009年3月底止,我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比去年同期(3.87%)增加0.05个百分点。
五、一点说明
我州地方总工会今年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三五”要求,即做好五类调研,开展五大活动,组织五项工程。会后即进入调研落实阶段。由于昨日才从省总网站下载了省总黔工办字(2009)19号文,加上“五一”前夕正举办都匀地区歌唱大赛(参赛队伍近60支),虽感调研内容还需要全面反映,问题和建议还需要进一步梳理提炼,调研成果的运用也有了初步安排应作部分反映,但终因时间紧迫,仓促草就上述内容上报,不当之处请予指正;需询问或了解核实的,再予补充或说明。
第五篇: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2009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沈阳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38.7%。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新民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43.4%),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27.5%),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9.8%),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6.7%;1.9万人、6.0%;1.7万人、5.4%;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农村劳务经济的影响
据调查,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6.7%,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因所在单位裁员或停产、收入明显减少成为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据对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7.6%,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4.5%,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1.4%,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农民工成为非正常返乡的主流。
从年龄构成来看,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20岁及以下的占11.7%,21岁至44岁的青壮年却高达61.7%,45岁至54岁的占21.0%,55岁及以上者占5.6%。
从劳动力文化素质来看,受教育低的劳动力返乡的比重大,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乡人员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6%。
(三)经济发达地区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时间较短的人员返乡比例较大。
在调查中从长三角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30.0%,从珠三角非正常返乡占23.5%,从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区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
8.3%。
据调查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外出2-5年的劳动力返乡占到69.5%,2008年当年外出当年返乡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长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乡回流的仅占3.7%。
(四)从事劳动密集型及外向型产业的人员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
据调查,在我市非正常返乡人员中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2.3%,从事玩具加工行业的占到11.5%,从事电子行业的占到2.8%,从事其他工业的占到3.8%;从事建筑业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6.8%,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回流人员占到19.8%,从事餐饮业的占到3.6%,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占到1.3%,其他行业占到7.4%。
(五)非正常返乡人员返乡后收入下降明显,少数农村居民家庭生计可能发生困难。据对返乡人员调查中发现,有81%的人员返乡后不能马上就业,仅有19%的人员在返乡后马上能够就业。
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拉动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5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4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4.1%。据对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调查了解,有95.8%人认为返乡回流后收入明显减少,其中:有48.3%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2000元以上;有27.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在1500-2000元;有9.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元以下。
(六)由于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形势愈发严峻,我市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中有71%的人员春节过后不准备外出务工,仅有29%的人员在春节过后继续外出务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打工形势不看好,对将来感到迷茫。
三、对稳定和发展我市农村劳务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坚定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难之时,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同时进一步贯彻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的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中央在2008年底追加的1000亿拉动内需的资金,我市积极争取了2.9亿元,主要用于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资项目的带动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农民工实用性、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农民工业务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调查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对政府的建议和希望中,首先选择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高达64.8%,由此可见农民工对本身职业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与渴望。
(三)强化和完善政府职能,提高为农村劳务经济服务水平。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目前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的力度弱,解决困难问题有些力不从心等,建议市政府对现有相关部门力量整合,建立起调度有力协调有序的长效运转专门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我们仅以农民工外出组织化程度为例,据了解当前我市农民工以老乡亲戚介绍方式结伴自发外出务工占绝大多数,而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市场中介形式组织外出务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广大农民工对外地务工需求准确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关部门搞好信息服务,以便减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职的旅途奔波,减少开支。
(四)借鉴外地经验与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帮扶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外省、市有许多扶持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经验,我市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充分调
查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如:我市可否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是否对诚实守信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等。
注:
1、由于目前国家关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及非正常返乡回流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为此我们结合农村经济工作特点及本地实际,确定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必须同时符合两条标准统一调查口径: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空间上必须达到跨出乡镇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乡(镇)内由第一产业就地转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为此方面难以界定统计数据难搞准确),二是外出打工2008年全年累计时间必须达到3个月及以上,全年累计低于3个月,视为临时工,属未成功转移不在统计之列。
2、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回流的统计标准我们规定是:2008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机冲击引起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乡回流,主要是考虑到了金融危机蔓延负作用于2008年10月份方才显现明显,也考虑到新年返乡团聚,全国各地于2009年元月中旬步入春运高峰的民俗传统等,不包括外出农村劳动力正常返乡过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