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13: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

第一篇: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将是保险行业发展的未来,是保险行业最大的利润蛋糕,是最有潜力、最具有市场广阔前景的行业,抓住这个牛鼻子,就能把握未来的战略要地,快速健康发展这个事业,就会掌控企业千秋伟业、百年风云的发展新时代。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发展要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及职责、专业投资咨询及评估、社区建设及运营、品牌建设、产品载体、运营模式、市场队伍与渠道建设及培训管理、投资运营及兼并收购融资等主要事项来操作。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主要采用事业部管理体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养老院、健康养生园、投资融资机构、产品研发和推广等实体组织。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采取具有资本活力的现代服务业运营机制,在人力、劳动、资本、核算、资源配置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消化吸收外为我用,细化运营和风险管控流程,积极而不偏激,稳健而不沉稳,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需要。

第二篇: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探讨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探讨

来源:作者:日期:10-08-1

2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健康保险在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无论是在保障水平、覆盖人群、风险控制能力、经营技术以及服务能力方面都还十分薄弱,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以及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相适应。本文将对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我国经营方式选择的具体措施。

一、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形式通常有几种类型:就业务经营种类上看,一是人身保险公司,在办理人寿保险与年金保险以外,也办理健康保险业务;二是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在办理财产及责任保险的同时,也提供健康保险服务;三是专门的健康及意外伤害保险公司,专门办理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从组织形式上看,按所有权的形式不同分为营利性的股份有限保险公司和非营利性的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健康保险协会等。以上形式共同存在,不断发展,功能上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健康保险经营形式体系[1][2].(一)由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的形式

1.附加寿险(产险)形式。即将健康保险业务附加于寿险或产险业务上进行经营的形式。这种经营形式的优势在于:经营初期成本较低,可以有效地利用保险公司的共享资源,如营销网络、管理人员、技术开发数据等。其不足为:此种方式不可避免地将健康保险定位在寿险或产险的辅助和从属地位上,而寿险业务的内在特征和经营规律都与健康保险业务完全不同,产险业务的保险标的性质与法规适用也不同于健康保险,因此,两种业务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和矛盾将不利于健康保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管理,且由于业务的开展要分拆到寿险(产险)公司的各职能部门,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因此,业务规模难以扩大,质量不易控制。

2.保险公司事业部形式。即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健康保险部来经营健康保险的形式。健康保险事业部一般充分享有产品的开发权、业务拓展权、市场推动权和利益分配权,与公司的其他部门形成相互代理、单独核算的关系,构成公司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是公司健康保险的实际经营者和管理者。其优势在于: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充分照顾到健康保险的特点以进行专业化经营,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风险控制,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有助于业务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实现。同时,又可以共享保险公司的资源如销售网络、技术优势等。其不足为:健康保险的推广需要其他职能部门如营销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业务的开展会受制于其他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投入规模,不利于业务规模的最大化,且与公司其他业务的冲突会降低健康保险的经营效率。

3.保险公司子公司形式。即保险公司以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来专门经营健康保险。其优势为:由于已经具备了相当独立的组织体系,且实行内部的子公司化管理,因此,能够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同时,可以充分共享保险公司的现有资源;子公司在设立上前期投入较小,一般无需另行申报、获取执照,业务的开展可迅速达成。其不足表现在:子公司的组建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资金条件,有一定难度,同时,需要与母公司协调关系,因此在经营观念上存在矛盾。

(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形式

由保险公司专门进行健康保险经营的形式的优势在于:经营者的积极性较高,可以使公司专心围绕健康保险业务进行经营决策,彻底改变健康保险业务依附、从属于寿险或产险业务的状况,充分实现健康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容易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业务经营质量。而劣势在于:无法分享其他保险公司的资源,筹建成本较高,且经营初期成本较大。依所有权形式的不同,健康保险公司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等组织形式。

依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险公司,其优势在于:其一,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并且由于同业竞争激烈,更能开发新险种,并采用相适应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其二,容易筹集巨额资金。健康保险公司业务的拓展是以偿付能力即自有资本为基础的,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本来源以支撑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三,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模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能够通过上市进一步实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符合健康保险的经营需要。其四,资金实力雄厚,便于网罗和培养人才,满足健康保险经营的技术需要,如产品设计、风险选择、分保安排、赔款处理等。其五,采取确定保费制,使投保人保费负担确定,符合现代保险的特征和投保人的需要,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其劣势在于:其一,业务经营的利润压力大,因此,容易导致公司经营的短视和短期行为,加大经营风险。其二,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承保限制上较多,不利于保护投保人利益。其三,不利于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健康险是道德风险频发的业务,据美国GAO的报告,健康保险赔付金额的10%是保险欺诈,而在我国,有关政府部门估计这一比例至少为30%.依相互保险公司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险公司,其优势在于:其一,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同时为保险人,社员的利益也即被保险人的利益,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保险中保险人的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的欺诈行为,比较适用于健康保险这种道德风险较大的业务。其二,保险费内不包括预期利润,所有资产和盈余皆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保险成本相对较低,保险费低廉,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们寻求健康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其三,投保人可以参与公司盈余部分的分配,有利于鼓励投保人关心保险经营。其四,由于社员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因此公司较为注重长远利益,不易出现短期行为。其劣势在于:其一,资金筹集不易,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有限。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常处于不利地位。其二,保费采用课赋制,如遇经营不善,无法获得足额的赔偿。

(三)合作性质的健康保险组织

依合作社的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险组织,一般表现为生产者合作社,即由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人员组织起来,为大众提供医疗与健康保险服务。如美国的蓝十字、蓝盾和健康维护组织。其建立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社区团体组织发起,由参保成员选出代表,组成理事会进行管理,自办医院,雇佣医生;由医疗保险公司组织发起;由医疗服务提供者即医生或医院发起和管理。由于保险人直接介入医疗服务过程,故使得传统的商业健康险业务经营中的保险公司、被保人、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三角关系转变为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与被保人的双向关系,使单纯的事后赔付改变为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经营机制。其优势在于:其一,合作社属于社团法人,是非营利机构,故保费较为低廉,能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健康保险保障问题,另外,在经营中产生的利润基本上用于为社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助于政府全民保健社会目标的实现;其二,可以有效地防范供方风险,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利润;其三,有助于减少逆选择行为带来的损失,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确保大多数被保险人的正常利益;其四,投保人无需寻找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且能够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其劣势在于:对被保险人而言,医疗服务受限,选择面变小;筹资能力弱,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我国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选择

(一)我国现行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分析[3][4]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全部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其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附加寿险形式,这是健康保险发展初期各家寿险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下,保险公司并没有明确的健康险经营目标,开展健康险主要是为了配合寿险业务的发展,险种多为寿险业务的附加险,条款责任简单,契约操作容易,风险管理上实行简单控制。二是寿险公司事业部形式。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出为契机,我国第一个健康保险部于1996年7月在平安保险公司成立,此后,中国人寿、泰康、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也相继成立健康保险部,组建了专业化的健康保险人才队伍,初步实现了健康保险业务的独立运作和专业化管理。但由于各公司对健康险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健康险尽管设立了健康保险部,但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不严格按照健康险风险控制流程进行风险控制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一些公司的健康险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以上两种经营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将健康保险定位于寿险的从属和辅助地位,以管理寿险的方式来管理健康险,忽视了健康保险的内在特征,违背了其经营规律,因此,都难以实现健康险业务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选择[5]

由于各种健康保险的经营形式各具特点,有利有弊,没有普遍适用的健康保险经营形式,因此我国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选择应注意: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应当根据健康保险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选择相应的最佳经营形式;另一方面,各种经营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适应健康保险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选择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1.进一步促进现有保险公司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根据《保险法》修正案,财产保险公司也可以进入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因此,我国以后会存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财产保险公司共同经营健康保险的状况。由于健康保险业务独特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复杂性,因此要求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即在数据的搜集和累积、产品定价、利润核算、风险评估方法、理赔管理、客户服务内容及方式以及医院合作与管理、销售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建立相应的经营手段和风险管理方式,而这又必须以独立的组织架构和专业化的管理体系作保证。

独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各项政令及专业化管理措施顺畅实施的通道,是专业化经营的组织保证。这种独立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是保险公司的专业子公司,也可以是保险公司事业部,但无论如何,都要赋予它独立的业务管理权和相当程度的人事任免权和利益分配权,对健康险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培训、销售、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实行统一而全面的管理,构成公司健康保险的产品制作中心、风险控制中心、技术支援中心、市场推动中心和利润产生中心。

在管理体系上,健康保险事业部或子公司应有独立的产品开发部门,负责市场调研、险种的开发和设计、费率的厘定、条款拟定;业务管理部,负责核保、理赔、保全等业务规则的制订、实施、检查以及与医院的合作和管理;市场推动部,负责业务的市场推动、激励、销售的策划、人员的培训以及辅助销售渠道的开拓等。同时,事业部或子公司还应充分共享公司的资源,如销售渠道、技术优势和信息平台等。如在销售渠道上,除了在适当的地区建立自己的机构和队伍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公司原有的直接销售网络,并辅助以健康保险销售资格的管理与销售人员的培训。

2.尽快设立专业化的健康保险公司

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可以将全部精力用于健康保险业务的经营,在健康保险经营方式、风险控制方法、精算体系、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合作、经验数据的处理、产品设计和定价、产品的营销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研究和尝试,推动健康保险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加大健康保险的发展规模,进而提升我国健康保险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另外,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设立,将有效地促进健康保险市场的竞争,刺激原有公司加快健康保险体系的改造和专业化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健康保险行业的经营水平。

3.从实际出发,适度发展相互形式的健康保险公司

当前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强,人口素质尚待提高,诚信制度缺位,在健康保险的经营上存在严重的被保险人道德风险和欺诈行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而相互形式的健康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相互保险公司的相互性主要体现在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的管理方面,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道德风险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其非营利性的经营目的使其更好地体现健康保险服务的社会公共性,因此在实践上应尽快尝试。

4.积极探索合作社性质的健康保险组织建立的可能性

一方面,健康保险中的供方风险一直构成健康保险管理上的难题,而我国由于医疗服务环境不规范,医疗偿付机制不合理,医疗机构普遍缺乏费用控制意识,对传统的商业健康保

险的经营构成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以及伴随而来的收入分配不均,使得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部分城镇的居民经济负担能力仍然有限,不可能购买费率过高的营利性健康保险业务来获取保障。而合作社性质的健康保险组织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此种健康保险组织中,可以实行医疗服务供方与保险方的一体化,从而控制医疗费用和供方风险,而其合作性及非营利性使其能够满足低收人人群的需要。因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其发展,以解决特殊地区和群体的健康保险保障问题,而保险公司也应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探讨介入此种经营方式的可能性。

第三篇:保险 医养 泰康重塑健康养老观

保险+医养重塑健康养老观

作为保监会批准的首个投资养老社区的保险企业,泰康人寿秉持‚医养融合‛理念,创新‚文化养老‛,在全国八城布局连锁医养社区,重塑国人健康养老价值观。

2015年8月15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调研泰康运营的首个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燕园之后表示,要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解决老年服务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险业未来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而泰康养老社区正在创造一个很好的模式。

从2007年萌生养老事业梦想、2009年获准成为保险行业第一个养老投资试点、到2012年北京燕园社区破土动工、2015年燕园社区开业、2016年7月上海申园社区运营,再到2016年底广州粤园社区也将投入运营,泰康用9年时间不但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八地的养老布局,形成了‚三亚看海、阳澄观湖,龙坞望山‛的布局特色,还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优质的医养服务在医疗养老领域形成了‚泰康现象‛。

人寿保险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医养是自然延伸,泰康希望影响中国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在一流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医养融合实现对老人身体的照护和心灵的关怀。‚医疗、养老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产业,泰康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诚心诚信为老人服务,让人们可以富足而退、优雅一生。这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说。

‚保险+医养‛创新模式

与如今人们常常在谈到‚风口行业‛时提及医疗养老不同,早在9年前,泰康便预见到中国正经历一个从新兴工业国向后工业化国家转型、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以娱、教、医、养为代表的服务业将会得到大发展,日益增长的中产人群及家庭需要全方位健康和财富管理与服务。

陈东升率团队先后前往日本美国考察,他用‚兴奋无比‛形容当时的心情,美国活力养老社区颠覆了传统的养老院模式,以家为核心,社区内的老年大学相当于保健医疗的康复中心,住在里面的老人充满活力,完全在享受老年生活。那一刹那强烈的冲击让陈东升下决心把这个方式带回国内,改变中国老年人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2009年11月19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泰康人寿提出的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获得中国保险行业首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获得这张重要批文意味着,在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这条跑道上,泰康人寿成功抢到了第一棒!

2012年,泰康推出中国保险业第一个虚拟保险与实体养老社区相衔接的‚幸福有约‛养老计划,确定‚幸福有约‛的客户在年轻时通过购买养老保险,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理财服务,年老时可以入住泰康养老社区,通过保险金自由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这一养老计划的落地,标志着全新的养老商业模式在中国落地。‚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人寿保险就是生老病死的方案,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实体,进入到服务领域。因此,今天泰康医养融合的模式,提出的虚拟保险和四位一体相结合的模式,不再是一个人寿保险的范畴,它是大健康工程、大民生工程、大幸福工程。‛陈东升说。

作为管理资产超9000亿元、累积服务客户超1.67亿人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泰康在全国医养实体总投资已达203亿元、占保险业总投资1/3。不少人曾经问陈东升,作为一家保险企业把这么多资本投入到养老社区中值不值得,何时才能赚钱。对此陈东升的回答是,养老社区是重资产、长周期、低回报的产业,养老社区未来有了生产力和回报,相当于发行了一个长期、固定、稳定回报的债券。保险业有价值观和理念的支撑,有长线资金配臵的需求,相较于其他资本,两个产业的联合是‘天配’。‚泰康坚定地把养老当成核心战略产业,我们看的是未来的30年、50年。‛

时至今天,很多企业在做养老、做医疗,均受到泰康的启发,陈东升对此很自豪。

医养融合

在把虚拟的保险、金融与现实的医养实体相结合的过程中,泰康一方面学习美国等世界上先进的养老社区建立的新型养老社区模式,一方面又在创造性地探索中提出了‚医养‛概念,整合大健康产业链,一手抓支付环节,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一手抓消费环节,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制定以长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战略,着力发展养老与医疗两大事业。

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但具有预见性,更是和国家政策倡导方向高度一致。在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从2009年至今,民政部、卫计委、保监会等多部委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除了带来社会性的养老需求,也对医疗开支形成巨大挑战。由于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十分普遍,需要常年吃药,通常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中青年医疗费用的5-8倍。这部分控制不好,会对社会尤其是医保造成沉重负担。

在国外,保险与医疗服务对接成功、保险公司拥有自己医院的情况并不罕见:美国有‚医疗+保险‛的‚凯撒模式‛;台湾的国泰人寿拥有自己的医院;韩国三星生命人寿旗下的三星医院更是韩国排名前三的顶级大型医院。以美国凯撒医疗集团为例,通过保险与医疗服务,将供方与需方的利益进行整合,借助商业保险、技术推广、激励机制等三大要素,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泰康正是借鉴美国‚凯撒模式‛,实行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也是国际发展趋势。

2015年9月29日,泰康人寿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泰康创新的医养融合模式将获得来自人才和技术层面的雄厚支持。2016年4月9日,泰康与南京大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签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着力建设医教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医院。同时,泰康在武汉、广州、成都的医院布局也正在‚跑步前进,马不停蹄‛。

结合国情与中国老人需求,泰康率先在燕园养老社区引进国际领先的CCRC即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根据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记忆照护区,可根据老人不同阶段需求,提供相应程度的照护服务。

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介绍,其实医疗的成分,一部分是治疗,还有很大一部分应是护理。国外把医疗保健产业叫‚health care‛,翻译本质上是‚健康照顾‛,除了药物上对身体的治疗和保健,更强调心灵上的抚慰。

2015年11月,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投入运营,标志泰康探索创新的医养模式正式落地。燕园康复医院创新性地提出‚1+N‛医养综合服务模式,即‚管家式医疗‛,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医疗服务,通过借鉴公立医院的‚主治医师责任制‛和‚私人医生‛优势,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照护特色,建立全过程医疗护理模式,在社区实现精准化医疗。

泰康创新的‚保险产品+医养社区‛的商业模式持续开花结果,‚幸福有约‛保险产品销售额剧增,养老社区入住率稳步增长。自2015年6月泰康燕园养老社区运营以来,一批企业高管、高校教授先后入住养老社区,对养老社区生活很满意。卖掉房产将家搬到养老社区的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谈到养老体会时说:‚我将书房搬到养老社区,现在终于可以安静地写书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刘葆锴、孟繁敏夫妇,入住泰康之家燕园社区后,自发组织居民传授技艺,教授更多的居民进行创作。‚看到每位居民都能做出心仪的作品来,就觉得高兴。‛

全国布局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陈东升对泰康医养大战略业已谋定,并布局了三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要在全国核心城市进行布局,建立以医教研为核心的顶级三甲医院资源;第二层次:在泰康养老社区建立康复医院,提供基本护理、医疗咨询、康复医疗等服务;第三层次:参股特定的医疗机构资源,扩充以医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范畴。同时他指出,泰康对公立医院的参与投资方式,并不局限在控股型投资,还会采取改制、收购、托管等方式参与公立医院和企业医院的投资。

陈东升说,泰康人寿将建立大学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比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解决医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难题;下一阶段,泰康将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合作,联手南京鼓楼医院,全面引入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证体系。在与南京鼓楼医院合作过程中,将引进国际一流医疗机构的经验,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的国际医学中心,比邻医学中心建设医养社区;同时,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参与社会基础医疗保险管理,构建保险、医院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真正做到医养与保险融合,形成区域性的健康维护组织(HMO),创新实践中国区域的‚凯撒模式‛。

依托医、教、研一体化区域国际医学中心,泰康还将建设O2O医疗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为泰康医疗体系输送人才、技术和品牌,构建泰康医疗产业生态链。在深耕大健康产业的道路上,充分发挥泰康医学中心作为医疗、教育、科研一体化平台的价值。

在陈东升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保险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走‚金融宽带‛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以资本运作为手段;还有一个模式是走专业化道路,以保险为核心,深耕寿险产业链。泰康发展医养产业的本质是,推动实体养老社区与泰康保险产品的结合,利用保险长线资金匹配长期投资,打造全生命产业链,这一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长期生命力。‚泰康走的路正好契合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中对高端医疗、活力养老、终极关怀,以及居民理财的需求,泰康提供的‘四位一体’的产品服务,也就是大健康、大民生、大幸福工程。‛

陈东升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医养第一品牌,真正把医养融合和人寿保险结合起来,提供‘从摇篮到天堂’全方位服务体系。这样的模式不仅符合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也符合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新型生活服务方式、生命态度的重新认识。‚泰康要成为这种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陈东升言语中充满憧憬与自信。

第四篇: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模版)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界定

关于健康保险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美国健康保险学会(HIAA)对健康保险的定义是:“为被保险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也包括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所引起的收入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失能保险”。中国台湾保险学家袁宗蔚认为:“健康保险,原系疾病保险之别称,亦包括伤害保险在内。故所谓健康保险者,乃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罹患疾病所需住院及医疗费用,以及因不能工作所致收入之损失,由保险人负责给付或补偿之保险”。广义上说,凡是以人的健康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业务均可称为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按照组织实施方式可以划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习惯上,广义的健康保险应涵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两个部分,狭义的健康保险一般特指医疗保险。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出现较晚,而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采取医疗费用补偿的方式,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将医疗保险等同于健康保险,包括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文献也未进行明确区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治,主要采取医疗费用补偿的方式。我国的工伤保险与美国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功能比较接近,但是工伤保险在我国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单元,并未划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根据中国保监会2008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统计制度》,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按照业务范围可划分三个领域:健康保险业务、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和健康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定义,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其中:疾病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医疗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护理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主要是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这是我国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的健康险种。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见图1)。

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是保险经营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决定了商业健康保险经营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劳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来源于国家财政或集体,这一阶段没有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改革开放之后至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医疗保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得以延续,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解体,以致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认为中国的健康筹资公平性位列191个被调查国的188位,健康系统总绩效列144位(所谓公平性反映的是医疗保险的普及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大部分采用现金支付医疗费用,得分就低,如果普遍使用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得分就高)。这一时期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处于探索阶段,伴随着并不稳定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新兴的商业健康保险重新登上历史舞台:首先是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合作,经办职工健康保险;之后随着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等一批保险公司的相继开业,以及1992年美国友邦公司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入大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随着整个国内保险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陆续推出了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种类逐步丰富并被消费者了解认识。二十世纪末至新世纪前十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仍处于探索调整阶段:1998年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2003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至2005年期间逐步建立起了城乡医疗救治体系,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将公费医疗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试点和探索;这一时期商业健康保险与政府频繁开展合作,如参与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厦门模式)、参与新农合(新乡模式)等。然而,2005年7月《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是不成功的,主要反映在医疗提供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效率低下。虽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广为诟病和质疑,但这一时期商业健康保险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专业健康保险公司,颁布实施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数量也达到数千款,人们对商业健康保险接受程度显著提高。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处于探索调整阶段,社保与商业保险定位并不清晰,再加上医疗服务机构存在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商业健康保险面临的制度环境并不稳定。

在总结前期医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医改的序幕正式拉开,这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新医改明确了未来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方向、思路和政策框架。与商业健康保险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其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在制度中明确提出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倡导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第三,突出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新医改提出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前端管理,立足于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力争从源头上缓解医疗保障的压力。第四,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制度上进一步放开非公立医院门槛,非公立医院将在未来医疗服务的提供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至此,未来商业健康保险面临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环境和发展定位已比较明确,政策风险基本消除,新医改实施使商业健康保险的业务范围更加明确,对商业健康保险丰富风险管理手段有促进作用,商业健康保险与政府、医疗机构、参保人等主要关联方的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如表1所示。

保险行业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

从1982年保险业务恢复算起,我国商业保险已有三十余年发展历程,但相比欧美等保险发达国家,我国保险制度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改进之处。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制度更是近十几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商业健康保险由于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关联密切,涉及民生问题,经营管理的环节多,因此在制度建设上比寿险更为复杂,在协调性、可及性上需考虑问题更多。总的来说,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有关的保险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险法颁布与不断完善

199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保险法,集保险业法与保险合同法于一体,对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经营活动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为规范保险活动、保护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依据。2002年,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内外部环境变化,遵循入世承诺,对原保险法进行了适当修订。2009年,为了适应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保险实践中各类突出问题,再次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并颁发了与新保险法相配套的司法解释

一、司法解释二。现行的保险法更加注重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保护,相对加重了保险人的责任和义务,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保险人对保险代理人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责任,保险人要为销售人员误导行为买单,但是可以追诉代理人责任;二是要求保险公司在订立合同前履行对保险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三是对保险合同条款有争议时,将做出对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有利的解释;四是引入不可抗辩条款,对于投保人的未如实告知,合同生效超过两年后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责任;五是对于保险格式条款,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以及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法院可认定为无效条款。可见,目前保险法虽然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具有双向约束效力,但是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原则明显倾向于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这样使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相对加大,倒逼保险公司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要求

2006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法,对健康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做出了系统全面要求,从产品分类、经营条件、销售活动、精算要求等各个方面确立了健康保险经营的基本制度。该办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引导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走专业化道路,对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条件进行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业务应建立单独核算制度、精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核保制度、理赔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建立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具有相关知识的精算人员、核保人员和核赔人员。上述要求如能落实必将对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健康保险业务风险管理、专业化经营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上述要求在大部分寿险公司并未真正执行,目前保险业在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研究和实施技术方面仍比较薄弱。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经营条件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也在产品、销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加大了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在产品方面加大管理难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一,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不得包含生存责任;只有长期疾病保险可以包含死亡责任,其它类别健康保险只能包含疾病身故责任,并且死亡保额不得高于疾病最高给付额度;第二,对于包含保证续保的产品,续保时保险公司不得调整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范围;第三,对于条款内容,保险人应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条款中设置不合理或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对于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保险人于合同生效后根据当时通行医学标准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合同约定不符而拒绝赔偿。在销售方面加大管理难度的规定包括:第一,保险人应高度重视被保险人的隐私保护;第二,投保人、被保险人对条款中的医疗和疾病专业术语提出询问的,保险公司应当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对健康保险经营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如表2所示。

(三)保险公司开展健康服务的相关制度

2008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统计制度,将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保险业务明确划分为健康保险、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和健康服务业务,该制度第一次明确了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健康服务类业务。2012年8月,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在保险产品中健康服务的提供方式、健康服务费用的列支处理、条款书写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中加入健康服务内容提供了合规依据,监管政策体现了对“健康保险+健康服务”模式的鼓励。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调动保险公司等社会力量,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力争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以上制度可见,无论保险行业内部,还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保险公司发展健康服务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制度环境,这为保险业务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制度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最有效的合作是在股权层面结合,通过股权渗透,有利于控制医疗过程风险。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2009年4月,中国保监会在《关于学习贯彻〈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通知》明确提出保险业积极探索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盈利性医疗机构”。以上频繁颁布的政策制度为保险公司参与医疗机构扫清了政策障碍,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实体,不仅可以获得所投资医疗机构的盈利,而且可以通过参与所投资医疗机构管理,为健康保险业务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实现“双赢”效果。

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环境相对稳定完善,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商业健康险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保险业关于健康保险的相关制度逐步趋于完善,有利于商业健康险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社会大众健康保障需求旺盛,行业利好政策频出,商业健康保险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保险业应抓紧时机,适应现有制度环境,将主要精力用于提升健康险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使商业健康险在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推广居家护理、促进健康养老的建议

关于推广居家护理、促进健康养老的建议

建议人:陈湘玉 南京市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人口老龄化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新情况,如何满足健康养老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如何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和上班族的心头隐痛,也成为各级政府改善民生、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估算,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300万名,约占老年人口的19%,困扰着全国1亿左右个家庭,相当于每4~5个家庭中就有一位不同程度失能的老人。我省的情况尤为严峻,同年我省失能老人为240万人左右。这些失能老人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八成以上患有多种慢性病;二是失能卧床时间平均达5年左右,是老人一生最困难的阶段;三是所在家庭空巢化情况多,老人长期照护的需要与其家庭实际脱节较严重。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

倪新新 南京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推荐单位:南京市科协

— 1 —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大的方向,《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的能力,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目前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共有2286家、床位33.2万多张,只占老年人口的2.5%,明显不能满足大部分人“机构养老”的需求。正是为了探索缓解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南京市护理学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居家护理”模式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三年多的探索启发我们,在更大范围建立和完善居家护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去满足公众需求,也有利于我省从容应对慢病老人的健康养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一、居家护理概念和我省推广的条件

居家护理又称社区居家护理,主要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此概念最早源于1919年美国的“持续性护理照顾及转介系统”,1973年列入美国医院评鉴项目之一,并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通推行。上世纪90年代,台湾护理学会和护理管理协会率先将这一模式引入台湾,经过20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该地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常态化运作模式,并在新加坡等亚洲华人国家得到借鉴和推广。居家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院准备服务,即在慢性病人入院时,— 2 — 院方就选派有经验的护士作为一对一的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管理训练,制订适合病情的长期照护计划,并建立专门的信息档案;第二阶段是出院后延伸服务,即病人出院后将其档案转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医院),原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就病案情况进行专门交接班,转由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或者视情况需要将病人转至社区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性治疗。与此同时,原责任护士会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康复进程和作必要的专业干预或指导。

居家护理最基本要求是需形成大医院、社区医院及病患照护人员间的无缝对接,使出院后的病人继续得到安全、便捷的专业护理。目前我省推广这一做法已经初具条件。一是因为社区医院已经广泛建立,有效拉近了三级医院与病患家庭之间的距离,使居家护理有了硬件支持;二是三级医院有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护理人才资源,同时我省近年来对社区护士的持续性培训,也使社区医院的护理水平有所提高,这使居家护理有了软件支撑。此外,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成果,如有效护理模式、成功案例和病患的高认可度,也可以为医患双方树立信心和展开工作提供借鉴。

二、我们的做法和主要成效

作为一个科技团体,我们涉足居家护理始于2011年中国科协交办的海峡两岸专题研讨会。从那时起,我们在中国科协、— 3 — 省和南京市科协、市卫生局的连续支持以及省护理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主要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为载体,动员南京市__6个三级医院、_2_个二级医院和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实施了居家护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先后使888位慢病病人受益(其中__90_%为老年人),典型病种主要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骨关节臵换以及围产期母婴护理等。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从医院到家庭的服务网络,并建立了居家护理的新型模式。这项工作的主要收获是:

1、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和谐了医患关系。通过这项服务,患者及家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再入院率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明显节省,患者的社会归属感和独立性也有效增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减轻;家人或陪护人员的照护能力明显提升、精力压力得到一定缓解。由于不论在医院还是回家都得到了同一水平的照护,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满意率达100%。

2、培养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护士职业成就感。这项服务使护理人员走进社区和家庭,在就近、就便、就医和就护中,让患者享受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因而有效拓宽了参与护士的执业场所、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通过在基层实践中,充分展现自我、丰富技能,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充分实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

3、构建了对接模型,形成了一批专业标准。本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将三级医院的优质护理延伸到院外,在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和病人家庭之间初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型,建立了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与病人照护者之间的对接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工作职责、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如:居家护理病人的纳入标准、三级医院与社区的对接流程、居家护理的工作内容、参与护士的资质审核标准等,使该工作初步实现规范化。在对尿失禁患者开展的居家护理中,还形成了《尿失禁患者评估筛选标准》和《尿失禁患者居家护理指南》。

4、增进了两岸交流与合作。我们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始终得到台湾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协会、台湾大学等的密切支持与合作,台湾立法委员、台湾护理学会理事长李向女士等一批知名专家,三年来还多次来与我们深入交流切磋,并协助安排了我们的赴台培训。台北荣民总医院也热情承办了我们的在台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5、引起了市场反响。三年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居家护理不仅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还具有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健康养老的拉动作用。随着我们工作的推进,不断有企业向我们表达参与合作和支持的愿望。经过反复筛选,目前一家瑞典企业正以实物资助的方式,参与 “尿失禁”患者居家护理的专题研究。

6、赢得了各级科协的重视和支持。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科协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持和一定的经费资助,使我们从学术研究出发,逐步明确目标、理活思路、探索途径、整合力量,直至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无缝对接,形成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的完整工作体系,帮助我们不仅为病人、也为国内护理模式的创新做了一点有益尝试。因为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中国科协书记处已初步决定,今年秋天在宁召开两岸四地居家护理高层论坛,届时将有国(境)内外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居家护理的现状与趋势。

三、主要困难和对策建议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居家护理在病患一方深爱欢迎,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慢病患者、出院需康复患者、众多老人及其家人,通过多种渠道向我们表达了参与其中的愿望,并对普及居家护理做法寄予很高的期待,因此我们把这项工作推至更广范围。同时我们也发现,推进这项工作的主要瓶颈,来自于现行的体制和机制。

(一)医保政策不配套。病人自费,不能全部参与。医院免费,不能长久。建议:列入医保,物价政策。

(二)医院管理政策不配套。

三级医院有丰富人才资源,但无入户资质

社区医院有入户资质,但未作为硬性任务和人员考核内容,缺乏动力;且总体护理水平不高——缺乏能力。

— 6 — 案例:为其免费培训,但参训积极性不高。

建议:列入三级、二级医院职责,授予资质;列为社区医院刚性任务和考核目标;加强社区培训。

(三)加强顶层设计,立法、政策等,促进护理与养老结合

(四)推动产业化

(一)护理产业化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虽然省市政府对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并作出了相关部署,但是对在较短时间内,如何为老年慢情病人,建立可持续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的能力尚缺乏思考,特别是如何通过建立产业化运行高效规范的机制,还缺乏有效的途径指导。

(二)医院管理政策不配套。居家护理需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形式链条式的服务。但目前国家对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管理中,并没有明确的延伸服务项目,出现了在该项目中的功能定位不清,致使各三级医院的对接不畅,服务链条断裂。最典型的是病人在三级医院做好出院准备后,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薄弱、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技术缺乏,对转来病人无力或无兴趣承接。

(三)缺乏医保政策的支持。目前的物价和医疗保障体系

— 7 — 中尚无居家护理的项目,因此从事该项服务的医院一方不能依法收费(参与研究的医院和医护人员一直是无偿奉献),病人一方由于费用只能自理,这从根本上制约了该项服务双方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政策和法律的欠缺,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时的自身安全亦无法保护。

四、我们的建议

1、建立居家护理相关的法规体系。在我国全面实施居家护理服务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政策,而发达国家如德国则有《护理保险法》促进居家护理的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居家护理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居家护理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机构设臵与执业登记、人员配备与管理、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执业监督等,以保护病人权益的同时,保证居家护理活动顺利进行。

2、加快培养高水平居家护理人员。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是居家护理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居家护理人才的准入制度,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保证服务品质。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功能;敏锐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

3、调整完善相关医保政策。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对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较高、门诊支付比例较低,而对一些慢性病亟需的长期护理项目尚未覆盖,这使得许多病

— 8 — 人在本可不住院的情况下选择了住院治疗。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罹患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居家护理是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康复方式,建议将居家护理项目纳入医保体系,包括医疗、护理、患者必须的医用耗材等,按住院报销的范畴,设定个人支持比例,如10%。

4、加快引导护理专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居家护理作为优质护理延伸服务的一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卫生行政部门应引导建立高效规范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如社会化的护理中心开展居家护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人员安排和收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专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5、加快建立准入居家护理评鉴政策与组织。(1)为了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必须建立“居家护理”病人纳入条件,并建立审核制,符合条件者才能享有居家护理资源。如在台湾居家护理纳入条件是:带“三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无活动能力,家庭无能力频繁帮助病人就诊等。(2)审核经济困难者申请获得政策资助,如患者必须的医疗器械、设备等,如需呼吸机、吸引器等患者可自行购买或按租赁操作,个人自付一部分,医保支持一部分或社会资源帮助一部分,患者好转或死亡,收回后可延续他人使用。(3)审核开展居家护

— 9 — 理机构的资质和服务能力并监管。

6、三级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技术对接。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较薄弱,患者出院后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常常需要责任护士带着社区护士一起服务,另社区护士还存在较大的畏难思想。建议三级医院需要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将护理专业技术向基层输送,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分工。

下载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建议(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帮助职工建立一份补充的养老保障,甲方经公司董......

    浅析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摘要】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即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这无疑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聚焦于我国商业养老保......

    居家养老现状及建议

    对居家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一、社区居家养老是老龄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居家养老提出的背景 老龄问题是公认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在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20......

    养老健康培训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养老服务进万家 健康保健润心田 —酒泉聚馨培训中心开展养老及健康服务培训总结 根据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养老及健康服务培训工作的通知》(甘商......

    反商业贿赂心得体会(保险)

    目前,商业贿赂在我国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它几乎存在于每个行业、泛滥于市场的各个角落,甚至成了很多领域做生意的“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而派......

    反商业贿赂心得体会[保险]

    反商业贿赂心得体会[保险]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目前,商业贿赂在我国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它几乎存在于每个行业、泛滥于市场的各个角落,甚至成了很多领域做生意......

    “消费型”商业养老服务社区

    前言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劳动力人口减少,老年人容易遭遇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都为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政府也不得不为此买更多单。但另外一方面,这也将影响商业社......

    健康体检中心商业计划书.

    健康体检管理中心 商业计划书 一、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把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