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来说说我所找的代运营公司
也来说说我所找的代运营公司
做女包已经有十年历史了,赶上了制造业的黄金时期,也经历金融风暴的冰河世纪,勉强活过来了,却遭遇全民网购时代,做传统生意举步唯艰,狭缝求生。~~~~(>_<)~~~~
早已想转战电子商务,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门道,说出来不怕别人笑话,我有几十年实业经验,而对于电子商务却一窍不通。~~~~(>_<)~~~~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总裁班上认识了詹总,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代运营”的词,亏我还在商场打滚了十几年,落后于时代十万八千里却全然不知。O(╯□╰)o
詹总说要正确认识代运营。有些人根本什么都不懂,只是简单的认为网店一定能够挣钱,也有人认为网店就一定是淘宝天猫。这样就会出现网店给代运营做了,但是钱没挣到,企业就认为代运营不负责。金状元给出的建议就是,传统行业做电商渠道,得具备一定的电商知识,懂电商的一本规则和情况,不然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呢。当时就非常认同他的说法。
我对这家公司最满意的一点就是,他没有一上来就跟我谈他们公司有多好,有多牛,也没跟我谈业务,只是希望我这种类似的卖家,可以明确摆正自己的位置。
多次的接触让我感觉这个公司很踏实,很中肯,没有其他代运营公司的浮夸,后来又经过几次的接触,我们也就顺理成章的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首先,他们做了女包电子商务现状的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电子商务的现状,然后从店铺首页设计到产品详情设计,到店铺优化,都是他们的专业团队帮我们完成的。现在,我的产品销量已经明显提升了,网上的销售量在持续上升,实体店销售量也见涨。
跟东莞市金状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最大的收获还不是产品销量的提升,最大的收获是收获属于自己的电商运营团队。从组织到流程,从运营到推广,从绩效到激励,金状元一步一步帮我的企业建立起整套电子商务团队管理体系。现在,这支团队日益强大,等合作期限满了之后,我们就开始独立运营。O(∩_∩)O~
第二篇:我也来说说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ZZ,来自发行部,我主要承担发行计划工作。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也来说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读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作者汪中求先生举出大量例子来说明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从工作生活中,也体会到重视细节是多么的重要。自本书问世以来,“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观点备受推崇,但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仍然会忽视细节,会对细节不以为然。那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
首先,我们并非不想注重细节,而是往往不知道细节点在哪里。
汪中求先生在书中说道:“并非是我有多高水平,而是你们很多常规的活没做到位”。那么什么是常规的活呢?这些常规的活是不是就是我们应该注重的细节点呢?我举例说明,肯德基和荣华鸡的例子。同为饮食品牌的荣华鸡为什么做不过肯德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输在细节上。我们且不说肯德基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荣华鸡就光一点――卫生状况――就令顾客望而却步。卫生不就是常规活吗?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常规活,导致了荣华鸡就比不过洋快餐。
有的人说:对于细节,做好了,没什么成就感;做坏了,就是耽误事。我也很有同感。就拿我的工作来说,我每天的一项例行工作就是把前一天的入库图书信息做成表格,然后发到我们的“电力书友”QQ群上,能让各站、店及时快速地了解图书入库信息以便用最短的时间订书和发书,每天的这个工作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感,但是一旦出错,带来的影响就很不好。因此这里要求我们一定要无条件地做好细节工作,尽管我们有很多理由解释。这就是我所说的细节点所在。
所以我们说:要把握细节,找到你工作的细节点,解决它,并且去挖掘解决细节点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有人还会问,我仍然不知道你是怎样找到细节点所在啊。其实,我们对待工作并非事无巨细,所谓细节是重点工作的细分。
我认为:“细”可以分为累赘的“细”和工作重点的“细”。累赘的“细”就是所有工作中无论有用或无用,主要或次要,你都事无巨细,样样关注。所谓工作重点的“细”,就是重点工作的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细致入微。将一项工作进行分工,然后细化,最后将各个细节落实到具体的人或具体的时间、地方和完成方式。这就是我说的:善于细节分解。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充分把握细节和分解细节?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1、麦当劳总裁说:“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大家注意—是“深层关注”。可以说,一门学科研究得越深,那么所发现的细枝末节越多,一个企业制度制定得越细,管理得越全面,执行得越彻底,他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事物总是从了解大体,再到分枝,再到细节,你在一个事物的身上花的功夫越多,则了解越深。那么我们今天号召的不仅是“细节决定成败”,更要提倡一句古训――“业精于勤”。
我们需要发扬细节精神――耐心、坚持、细心和钻研。
2、海尔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着眼于客户需求,你才能发现更多有用的细节,你才能把握细节的改进方向,才能重视对细节的改进、再改进。
汪中求先生在书中写到,他在走访企业经销商时,发现的问题大多数是一些小事,是一些细节不到位,例如包装箱和宣传资料的标志不统一,经销商宣传资料没有配够等等。虽然这都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但细节成堆了,势必会影响市场。
我也来给大家讲一个由于本部门重视客户提出的细节性要求,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在与大客户的沟通上,大客户常常需要了解图书的入库、库存、发运等详细信息,而电话和传真等传统的沟通方式常常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我们也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影响沟通效率,譬如电话占线、传真纸用完等等。进一步说,通过电话联络只能实现一对一的沟通,而我们全国有30多家站店,一个通知往往需要花一天到几天的时间才能全部送达;在传统的沟通中,业务员通常要给客户充当与编辑和储运之间的桥梁,大大地牵扯了业务员的精力。
此时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模式,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对大客户服务的信息平台,来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提高精细化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解放业务员的后勤工作量,让业务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市场。
20XX年11月,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部门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第一个工作QQ群——电力书友群,通过引入新的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完成了一个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了我们的想法:
首先,我们已经拥有了87个群用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发行站、店、编辑室代表、各片区业务员和后勤人员,通过电力书友群他们可以自由的进行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交流;编辑与发行部可进行多通道交流;各编辑室发布信息也变得极为方便;编辑与站店也可以直接沟通,甚至站店与站店之间都可以简单、直接地交流,互通有无,均衡库存量。
其次,QQ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克服了电话或传真交流的弊端,节省了办公成本,同时更节约了时间成本。
再次,通过工作群一次性上传图书信息、新书预告、会议通知等信息,只需要20秒钟的时间,却解决了以前需要1~2天才能解决的信息共享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引入QQ,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我所说的细节,那些决定成败的细节。
好了,各位,我今天的题目是“我也来说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我的观点就是:善于把握细节,善于处理细节,善于发扬细节精神,善于着眼客户,那么我们的工作将变得更加的成功,我们也会因此更加富有成就感。
谢谢大家!
第三篇:我也说说祖冲之
谈谈祖冲之
物理研究所
09级某白
这里就自己的一些了解来谈谈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古代的数学,可以说研究深入,涉猎广泛,但是很难看出什么具体的体系。而且中国古人对数学也更加偏重于应用而非论证,所以虽然在一些方面会取得当时非常先进的正确结论,但是就对数学发展的贡献而言,却没有能和欧几里得的《原本》相媲美的成就。所以这里仅对自己了解的祖冲之几点科学成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先谈谈关于球体积的计算。祖冲之和祖暅之完善了刘徽对于两柱体相交围成的“牟盒方盖”的研究,进而得到了精确的球体积公式。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数学上也称这一原理为“祖暅原理”,也就是“等积原理”。首先得说明,刘徽虽然设想了“牟盒方盖”这一几何体,祖冲之也是顺着这一思路继续讨论下去的,但是实际上其结构较球体更为复杂,虽然可以简单的证明它与等直径的球体体积比为4/π,但是对于真正球体积的计算进程可以说是贡献甚微。
祖冲之没有再直接研究这一几何体的体积,转而考虑它与外接立方体的体积差,才得到了精确的球体积公式。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在计算球体积的时候,同样是考虑球体积与其外接圆柱的体积差,从而将半球的体积转化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差,得到了球体积公式。也就是说,祖冲之的做法与阿基米德相比,只是将牟盒方盖的八分之一体积转化为立方体与四棱锥的体积差,本质上几乎没有区别。因而刘徽的方盖只起到了一个“化圆为方”的作用,对于解决题目本身几乎没有帮助,甚至于使推导中几何体的构型更加复杂。可以想象,祖冲之很可能本来就得出了和阿基米德类似的球体积推导过程,只是在古人“述而不作”的习惯下,将这一过程套用到对牟盒方盖的研究中再传世,算是对刘徽所做工作的尊重。
再说说祖冲之在历法上的贡献和他的《大明历》。
首先,祖冲之精确地测算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据此他提出应将前人每19年设7个闰月的做法改为每391年中设[1]置144个闰月。
另外,随着天文学的逐渐发展,我国古代科学家们渐渐发现了岁差的现象。西汉的邓平、东汉的刘歆、贾逵等人都曾观测出冬至点后移的现象,不过他们都还没有明确地指出岁差的存在。到东晋初年,天文学家虞喜才开始肯定岁差现象的存在,并且首先主张在历法中引入岁差。后来到南朝宋的初年,何承天认为岁差每一百年差一度,但是他在他所制定的《元嘉历》中并没有应用岁差。祖冲之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但证实了岁差现象的存在,算出岁差是每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而且在他制作的《大明历》中应用了岁差。因为他所根据的天文史料都还是不够准确的,所以他提出的数据自然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尽管如此,祖冲之把岁差应用到历法中,在天文历法史上却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历法的改进揭开了新的一页。到了隋朝以后,岁差已为很多历法家所重视了,像《大业历》、《皇极历》等中都应用了岁差。
最后,祖冲之能够准确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为“交点月”的日数。所谓交点月,就是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交叉点,前后相隔的时间。黄道是指我们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太阳运行的轨道,白道是我们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运行的轨道。交点月的日数是可以推算得出来的。祖冲之测得的交点月的日数是27.21223日,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得的交点月的日数27.21222日已极为近似。在当时天文学的水平下,祖冲之能得到这样精密的数字,成绩实在惊人。祖冲之在他制订的《大明历》中,应用交点月推算出来的日、月蚀时间比过去准确,和实际出现日、月蚀的时间都很接近。
此外,祖冲之对木、水、火、金、土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也进行了观测和推算,与现代科学家测算结果相比误差很小。
后来,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政府,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祖冲之遭到了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戴法兴是宋孝武帝的亲信大臣,很有权势。由于他带头反对新历,认为古代圣贤的测算结果是万世不可改变的,朝廷大小官员也就都随声附和,不赞成改变历法。但是祖冲之对于权贵势力浅陋的攻击毫无惧色,写了篇驳议据理力争。最后,在辩论中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天文观测结果指出了古人所创历法的误差,将保守势力的看法一一驳倒,坚持改革。在这场大辩论中,许多大臣被祖冲之精辟透彻的理论说服了,但是他们因为畏惧戴法兴的权势,不敢替祖冲之说话。不过,终于有个叫巢尚之的重臣出面支持祖冲之,使得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改行新历。但大明八年孝武帝死了,接着统治集团内发生变乱,改历这件事就被搁置起来。一直到梁朝天监九年,新历才被正式采用,可是那时祖冲之已去世十年了。
当然,说起祖冲之,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他对于圆周率的计算结果。据《隋书律历志》记载:
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哉,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舟五厘九毫二秒七忽,且弼数三丈一足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且弼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圆周二十二。
可以清楚地看到,祖冲之已经给出了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并且给出了逼近这一结果的简单有理数,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
了解自己的历史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本来是个好事,但麻烦的地方就是古人的记录总是显得不够详尽,随着年代的流逝,各种所谓的“不解之谜”也就多起来了,让后来的好事者大费脑筋进行着或许有意义或许无谓的探寻——祖冲之的圆周率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祖冲之的著作《缀术》,今天已经失传了,虽然它在唐朝曾被当做当时“大学”里的标准教科书使用了很久,但终因“学官莫能深究其深奧,是故废而不理”,以至于现在对《缀术》的内容完全是猜测,而没有任何实证。
祖冲之究竟是怎样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7位的?据信这些应该在他的著作《缀术》里有讲解,但既然书已失传,细节就无从得知了。现在大家的普遍推测是利用刘徽所创的“割圆术”,即从正六边形开始,不断利用倍边公式将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并计算其周长,从而得到越来越精确的圆周率。刘徽利用这种方法做了4次迭代,用正96边形得到的圆周率为:3.141023<π<3.142704。后来,有人说(各种资料的说法很不一致)刘徽改进了算法(个人估计引入了差分机制),将精度进一步提高,得到了π≈3.1416。
若想直接利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算至祖冲之的精度,就需要需要计算圆内接正126×2=24576边形的边长。说起来这样迭代12次,好像没什么稀奇,但是需要知道,早在南北朝的时候,成熟的算盘都还没有,只能利用大量的计算只能用算筹来进行,倍边公式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开方,在这样简陋的计算工具面前计算高精度圆周率就显得是浩大无比的工程了。试想,若是计算中稍有不慎,将摆好的算筹碰乱了一两位,那么计算结果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有一个推测是这样进行的:
祖冲之时代,天文学上利用差分法就极为盛行了(当时称为闰周算法[2])。因而在计算圆周率时,正a边形的边长用现代数学符号就是2sin(π/a)。用正a=3×2n边形数据近似π值就是asin(/a)32nsin(2n/3),计为π(n)。用差分法可以得到序列π(2)-π(1),π(3)-π(2),π(4)-π(3)...很容易可以发现,它们非常接近公比为1/4的等比序列。由
[(n1)(n)][(n2)(n1)]()(n)(n)
就可以得到π的更精确表达式[4(n1)(n)]/3,如果有必要,还可将此数列记为1(n)的话,还可以再作差分,由此可以得出2(n),3(n)…由此,实际上根据48边形的边长就可以算出π的近似值2(n)是3.14159265,完全不会用到更多边形。这也是古代筹算可以承受的数字。
当然,这其实就是数值分析里著名的龙贝格加速法,威力很强大,过程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是用泰勒展开后:
f(n)nsinn33!n255!n477!n6
不难发现limnf(4n)f(2n)1,f(2n)f(n)44故f(n)[f(n)f(2n)][f(2n)f(4n)][f(n)f(2n)]
3即有[4f(2n)f(n)]/3,将其记为limnf1(4n)f1(2n)1,f1(2n)f1(n)16f1(n)的话,有类似的计算可以得到:[16f1(2n)f1(n)]/15。
当然,以上的演算只是猜测而已,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祖冲之确实利用了这种算法。而对于祖冲之给出的约率和密率,则可能的迭代过程如下[3]: 先假定3<π<3.5,取π=3.14,因为3较3.5更接近3.14,所以由73x73x223.14,得到x=5.14…,取x=5,即有约率。
2x2x722再由结果3,取刘徽可能得到的结果π=3.1416,因为22/7更接近
7322x3.1416得到x=16.09…,取x=16,即有密率3.1416,所以由17x322x355。
17x113
对于其他各种工农机械装置,祖冲之也多有涉猎,据说建树颇丰,但本人不甚了解,不再多说。
总之,我国人民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已积累了不少科学成果,祖冲之就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做出了他的成绩。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迷信古人,不畏惧守旧势力,不怕斗争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
参考文献:
[1] 关增建,中国古代计量史上的祖冲之,中国计量,2004年 12期
[2] 尤明庆,割圆术确定圆周率方法的改进,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3月 [3] 曲安京,祖冲之是如何得到圆周率π≈355/113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3月
第四篇:我来说说交通安全
我来说说交通安全
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透过川流不息行驶的车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八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显得更加突出。
提到出行安全,很难不让人想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
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飞旋的车轮会无情地吞噬掉行人的生命。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全国每六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轮底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明行车,文明走路”。现代交通的发达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有人曾称交通事故为“现代社会的交通战争”,交通事故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马路上等待着违章违规的人出现。因此,人们应当学会保护自己,要养成文明行车,文明走路的习惯。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血的悲剧告诉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安全的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行环境无意识为和谐社会的构筑添砖加瓦,而和谐的社会又为交通安全的建设撑起了一片蓝天。
这,便是双赢的智慧。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文明行走,构筑和谐”,这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平安大道”更加畅通无阻!
评语:看来,你真的把安全真正放在了心上,通过文章可以看出你真正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语言流畅准确,认识到位!
第五篇:我也来当服务员
我也来当服务员
去年暑假,补习班的课上完了,劳累了一段时间的我想好好放松一下,可是怎样放松才能既有趣又有意义呢?对哦,我可以这样... 下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碰碰凉(pop land),想要到这里来“体验生活”。其实说是“体验生活”,不过就只是帮人家擦擦桌子扫扫地,有顾客来了就帮忙点点单子送送饭而已嘛,没什么困难的呀,一个服务员的工作应该也不过如此啊。我想这应该就是“既有趣又有意义”了吧...
可是一干起来我就傻了眼了。一开始的确是蛮“清闲”的,只要等顾客走了之后收拾收拾桌子就行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艾姐(教我们的姐姐)就对我们说:“现在我来教你们点单子吧。”
我笑了笑,心想:看着姐姐们点单子那么的轻松,我们做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吧。于是,我们囫囵吞枣地“学习”了一遍,就开始“实习”了。
我们的第一个“试验品”是一对情侣,同学们让我去试一试。一开始我还跃跃欲试,等到了那对顾客面前的时候,我就有点犯怵了...“先写日期。”艾姐从旁边小声地提醒我,我便慌忙地写上了日期...
“我要××”
“我也要××”
“不了,我该要×××”
“那我也再要一份×××”
“那我就...”
“我也...”
... ...
那对情侣从那里自顾自地唱着对角戏,而我则被晾在一边写了又划、划了又写,心头上开始冒汗。我心想:你们还有完没完呐?成心耍我是不是?
过了大约十分钟,他们终于点好了,我写的单子已经成了“四不像”。在艾姐的教导声和同学们的笑声中,我又把单子重新写了一张...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渐渐的适应了„点单子‟。我这才真正地明白了:任何的工作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机会,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劳动人民的辛苦。
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