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理解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探索本课内容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笔算。但考虑到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本课之前的一些想法,上完之后,感觉没有第一次那么顺,首先是导入,因为本课的进位加需要用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因此在课的开始,就安排了这些口算,能为后面的列竖式计算做些准备。笑话大全
接着是教学新知,直接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提问列式。在探索算法时,我设计的是先通过摆小棒来计算,再过渡到拨计数器,最后是列竖式计算。摆小棒是最直观的,学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不需要多解释什么,接下来拨计数器就有些抽象了,并且涉及到了数位,初步体会个位上满了10颗珠子要变成十位上的1颗珠子,也就是满十进一,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尝试列竖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算一算。课后经其他老师提醒才发现教材上是说“先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教材的意思是从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两种方法不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应是有逐步抽象的关系。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另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其实满十进一已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时就知道了这个算理,那本课的难点就应该是十位上的数怎么算,它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的区别在哪里。事实确实如此,在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十位上都会算错。而我在处理十位上的数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突破难点。
最后是练习的处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第一题,用竖式计算,很多学生算完之后就没事做了,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其实这时可以找一些学生上黑板算一算,同桌说一说算法。学生都有事可做了,那就不会有时间做小动作讲话了。
从这节课中,我更加认识到了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很重要,只有组织好了学生的听课,课堂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网
第二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郭河镇福元小学 汪雄兵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对于计算24+6来说,难点在于算出4+6得10之后,要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接下来才能把2个十与1个十合起来。这涉及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即: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引导他们用小棒摆一摆是有必要的。)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着计算,再通过课件演示。而对于计算24+9来说,关键在于把24+6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加以明确。至于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算法,提供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如24+9,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在练习的处理上,由于在小结的时候只是强调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相加后的数合起来。这为后面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却让学生对凑十法感到陌生,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很少用凑十法进行口算。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学完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的差异什么时候都在所难免,统一的教学思路,同层次的练习,实在是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环节都很好,只是个别学生掉队,使我感到伤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看着那些吃力的孩子我心里着急难过,更为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而惭愧万分。
第三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
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竖式训练。
第四篇: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宿松县千岭乡中心小学 张淑婷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例3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34+53 2.口算。
(1)7+6 8+4 9+5 6+8 7+5 5+8 6+6 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评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组织交流: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提问:小棒的3捆与3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 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3 6 + 3 5
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3 6 +31 5 1 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
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教师说明;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71。
+ 31 5 7 1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 37+53 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
评析:通过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真正弄清进位加法的道理,学会进位加法计算。
三、小结:
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四、练习。
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列式:
写竖式:()()()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2.做教科书P13练习二的第3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25+63= 76+5= 32+28=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6+35= 6 3 6 + 3 1 5 + 3 1 5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小学生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36+35结果到底是六十多,还是七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个位上珠子满十可以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的道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二、由直观到抽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其具体形象思维好与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先来摆一摆,然后进行展示交流,满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满十个木块排成一排。在计数器的演示过程,通过拨珠活动,直观的显示个位上满十个珠子可以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从直观到抽象,为后面数的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交流良好的习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小红旗的价值性,不但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个人简历及工作业绩
一、简历:
我叫其其格,于1999年7月毕业于哲盟师范学校。
1999年9月---2001年7月在扎哈他拉小学教学(证明人:陈志国)。2001年9月---2003年7月在乌拉吉台小学教学(证明人:张玉山)。2003年9月---2006年7月在黎明小学教学(证明人:王友贵)。
2006年9月---2011年12月在八仙筒镇中心小学教学(证明人:王守军)。
二、工作业绩:
1、2001年7月在三年级期末考试中语数两科成绩均在全镇第一。
2、2002年5月在奈曼旗第六届小学教学能手评选中,被评为教学能手。
3、2004年7月在全旗统考中,毕业班语文成绩在全旗第一。
4、2005年9月被评为旗级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并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5、2006年---2007年担任四年级两班数学,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名列前茅。
6、2008---2009学通辽市质量检测中获教学成绩优胜奖。
7、2010年12月28日在学区第三届教学能手评选中,获“优秀教学能手”称号。
8、2011年5月17日在通辽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评选中荣获优秀教学能手。
9、2011年4月25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办公室经审核被评为专家型新课程有效教学高级指导教师。
10、工作以来,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担任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汇报课,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好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八仙筒第一小学
蔡艳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计算书写的好习惯。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二、重点、难点:
1、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学会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6=
18+7=
39+5=
47+6=
58+7=
17+6=
2、用竖式计算:
54+23=
18+40=
63+7=
26+17=] 由于26+17与其他3个算式不同,它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今天这节课就共同来学习——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中秋节,快到了明明妈妈买了24块月饼,奶奶买了18块月饼,明明家一共买了多少块月饼?
(1)列算式并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2)探究算法:
a、小组合作:用小棒摆出24+18,并五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先加哪一部分?
b、根据摆小棒的过程,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竖式吗? c、小组展示成果。d、教师讲解:
单根满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也就是1个十,和原来整捆的合起来是4捆,单根的还剩2根放在单根的下面,整捆的放在整捆的下面。共有4捆2根,即42根。
写竖式时“进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一。那么十位怎样加呢?
检验你们学会了吗?把刚上课时我们没做上的26+17重新在你的练习本上做一遍。
2、检验:上节课留下的方案五和方案六。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纠错
58+3=88 36+56=92 54+38=82 27+12=49 58 36 54 27 + 3 +56 +38 +12 88 92 82 49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笔算加法: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个位如满十向十位进1。
(五)布置作业:课本13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