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双手》10分钟片段教学
《一双手》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授课人韩育婷年级:丰乐中心学校四年级课型:片段教学课时:10分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从外观角度了解这双手,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感知语段;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难点: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
课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两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迎善的一双手。(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这些词标出哪些是描写张迎善的手词语
裂纹惊讶肥皂老茧铸造厘米岔道平均裹着胶布 栽树磨透介绍惺忪得逞鼓皮肥圆胶布裹住磨光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师:是呀,这真是一双特别的手,难怪给作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学们这双 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这是一双()的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p30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 画出来,用(自学批画)汇报交流: 提问: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呢?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 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 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握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A、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追问:老松木是什么样的?(老松木是指生长年代长的古木,木质硬、粗)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板书:粗糙、坚硬
B、提问:你还从这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出张迎善手的粗糙、坚硬? 抓住“一瞬间” “惊讶” “本能 想抽”说明张迎善的手太粗糙坚硬,让人握起来太没有手的感觉了。读出你的感受。
D、在这句中还能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大手)理解“裹” :查字典理解“裹” :包住,为什么不用包住?
师:看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一个裹字既写出了张迎善手的巨大粗糙,还写出了 他的热情。师:作者初次见到张迎善,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了这双手?(摸)
师:你还从文中哪句话感受这双手的特点?
(2)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 干蘑。
干蘑。A、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追问“鼓皮”和“干蘑”什么样? 摸摸自己的手,什么感觉?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指名读
师: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张迎善的手粗糙而坚硬,就把你的体会送 到文中读一读,自读。板书:比喻恰当,把手指比作。
B、这句中你还有其他的体会吗?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说明这双手的辛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一次作者又是怎样了解到张迎善的手?(看)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3)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呈木色 纹络深 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黑土色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认真地洗过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引导学生抓住尽管张迎善事先认真地将手洗过,但因为长年累月的种树与泥土打 交道,手早已成为木色,纹络也已染着黑土色了。自己读读 问:还有哪些不同的体会?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抓住“没有指甲”、“裂纹”、“缠线”体会这双手伤痕累累,奇特的感觉。板 书:伤痕累累 同学们平时我们剪指甲时不小心剪到一点肉,就会疼的不行,何况张迎善整个大
拇指,都没有指甲,整只手布满伤痕,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过渡:接下来作者又如何更进一步了解张迎善的手呢?(量)你还从哪儿感受到 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 厘米,宽 10 厘米,厚 2.5 厘米,这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A、你总那里感受到了了双手的大? 体会数字的作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双手的确是一双大手。
量一量自己的手,比较一下,指名读。引读:张迎善的手真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五、总结全文
张迎善的这双手在大家眼里一定是奇丑无比的,可正是这双奇臭无比的手创造了美,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住双手形成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粗糙
宽大
伤痕累累
第二篇:触摸春天10分钟片段教学
触摸春天
一、教学目标: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安静创造的奇迹。
2、从句中中找出关键词体会句子中所体现的奇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奇迹”这个关键词,体会盲女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她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板书“奇迹“,同学们认识它吗?谁能告诉我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老师认识一个叫做安静的女孩,可她十分了不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她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吧。那就让我们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板书:触摸春天
二)
1、开书82页,快速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请生从课文中找并说一说。
•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从第一、二句中那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迹呢? 请生说一说
3、师:作为一个正常人,要做到这些十分容易,可对于一位盲人来说,这真是了不起,可以称得上是“奇迹”。
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盛开,看,安静也来了,她慢慢地伸出双手,轻轻地向月季花靠近。孩子们,蝴蝶抓到了吗? 生回答。
4、作者之前想到了吗?你们之前想到了没有呢? 生回答。
5、师:这种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文中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生回答。
6、请同学们注意“!”从这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什么? 生回答。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这种惊叹。
7、是什么让她创造了奇迹? 请生说。
是啊,她喜欢花,喜欢春天,虽然她残疾了,但是她没有悲观,在这个春天的花园里,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触摸到了春天,享受到了春天的乐趣,这就是热爱生活。
师总结: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身陷困境的时候,能够和安静一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那么也一定会战胜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教学反思:
第三篇:一双手教学
预习提示:
一双手
1、认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写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自学生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
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
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课后检测:
填空:
1、文中“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似三节
老干蘑”几句话用了
修辞方法,说明了。
2、文中用 描写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样写的好处是。
板书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44.5垧
立方米
层积立方米
粗
一双手 木色
大
与众不同
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创建绿色金库
(灵宝市实验小学 杜建霞)
第四篇:陈敏10分钟教学片段教学设计
《线段、射线和直线》10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操作和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理解角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老师请你们来猜个谜语。有始有终,打一条数学中的线。
(注意手势和动作)生:线段
师:真聪明!(板书:线段)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师在黑板上画出)师:真不错。接下来请大家观察这幅图。
二、教授射线
师:从这个手电筒出发,穿过小孔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一个端点、直直的、可以向一端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叫射线。(板书:射线)师:想象一下,接下来这条射线将延伸到哪?
生:穿过屏幕,穿过教师,穿出地球,穿向茫茫宇宙…… 师:射线就这样向另一端无限的延伸延伸,永远没有尽头。师:既然射线向另一端无限延伸,我们可以把一条射线画完吗? 生:不能
师:对,射线永远也画不完,但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只画出射线的一部分。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射线)观察,射线还可以怎样画?老师只可以由这个端点出发向右边延伸吗?
生:不是。还可以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斜着画。(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拿直尺演示)
师:由这个端点出发可以向各个方向画出射线。
三、比较线段与射线
师:请你们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认识直线
师:接下来,还有一位线条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出示直线)师:瞧,这位神秘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没有端点、直直的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向两端延伸)生: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师:(在黑板上画出)还可以画得更长吗? 生:还可以向两边分别画长。
五、比较三条线的区别
生:端点个数不同;直线、射线可以延伸……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量量这三条线的长度吧。
生:线段长30厘米、直线、射线不能量出长度,因为直线、射线可以延伸。
六、总结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说出这三条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五篇:白杨 10分钟片段教学
白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种和神奇和特别的植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白杨
师: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它有何神奇特别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
2、交流讨论:a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 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直 大 高 生长环境恶劣)
3、汇报交流成果:从课文找出句子回答。你还喜欢文中的句子,把它找出来。
三、指导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师:哥哥最后一个问题,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为什么却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爸爸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全班齐读爸爸的回答。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不错,但是读的好还不够,你们在读的时候读懂了吗?那我现在考考
你们“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他也在表达他自己的心声。
师:那他是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呢?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师:是啊,爸爸这种立志像白杨树学习,扎根西部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文
章的最后写到,爸爸笑了。他为什么会笑呢?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师:看来大家都是聪明董事的好孩子。一看课文就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他先是借白杨树比喻自己,以此托物言志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的孩子要像白杨树学习。现在我们再带有感情的把爸爸的话读一遍。
四、总结
同学们,虽然在我们生长的城市难得见到白杨一面,但从课文中,相信大家对白杨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作者点点滴滴的记叙中我想大家不仅对生长在西部,新疆的树和人有的不仅是喜爱,还些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