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

时间:2019-05-15 13: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

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

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内容和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依法治国实施纲要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如何做到依法准入,依法退出,为党委、政府提供详实的决策依据,是摆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市场退出的理

市场主体是指经批准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市场及市场主体的广域性决定了市场退出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市场退出即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是市场运行的参与者终止其市场行为,不再参与市场经营、管理等市场相关活动。市场退出是相对市场准入而言的,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行政执法部门,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注册登记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中的市场退出是狭义的市场主体退出,是市场经营者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申请办理开业注册登记后,由于某种不同原因终止其经营行为,需要办理注销登记的全过程。包括:变更、停业、歇业、终止、吊销等。

二、正确认识当前市场退出现状

这里所要阐述的市场退出是指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成功后的市场主体退出市场。市场退出遵循自主自愿原则,但也在行政许可的范围之内。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申请退出市场,但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清理债权债务,完备注销登记手续方能退出市场。就目前而言,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退出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而引起的纠纷、官司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监管不到位。由于少数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以及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辖区、片区、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四制”落实不到位,对年度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不认真,有时为了赶时间任务,闭门操作验照。在监管过程中,往往严准入,松退出,甚至缺乏办理市场退出的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致使经济户口数据只增不减,脱离实际,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二是经营者法律意识偏低。边远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文化层次不高,有些个体户开业知道要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但不知道停歇业还要办理相关手续。有些经营者即便知道需要办理退出登记手续也不愿自觉申请办理,特别是外来投资经营且又亏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了躲避其债务,擅自秘密撤迁逃离,查无下落,难以跟踪监管。

三是法制建设有待完善。对企业退出市场,除了企业正常申请和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强制退出外,对于不参加年检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十九条作了很明确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不按时参加年度验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条例第十条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当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验照手续。逾期不办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收缴营业执照。”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对个体工商户逾期不办理验照手续且无正当理由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收缴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异地经营的个体工商户逾期不办理验照手续的,由经营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缴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并退回原登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但由于该《条例》颁布时间较早,当时市场经济属于起步阶段,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缺陷。例如:个体工商户不按时参加年度验照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也还有管理者方面的。不参加验照的,对其收缴营业执照,是否当场收缴即可注销,还是要按照行政处罚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边疆广大农村素质偏低的个体工商户,当场收缴往往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也不符合依法行政规范要求。

三、工商部门应如何履行市场退出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管理中的市场退出完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依法退出,依法注销。在实际工作中,其退出的主体、方式、目的不同,办理退出的程序要求也各有不同。

一是非强制性的市场退出,其程序较为简单,经营者按照规定清理权债务,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申请,按照程序审核办理注销登记即可。如申请变更、歇业等,只需填写相应的固定格式文书,内容完整、真实,申请人签字(盖章)即可办理;临时性停业,只需交回执照,办理备案登记手续。但股东的变更,在材料提交审核上更为严格,需提交股东会决议、股份转让手续凭证、变更后新修订的《公司章程》等。

二是强制性退出市场,这类型的退出是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对市场主体实施处罚,强行要求退出市场的行政处罚行为.如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强制性退出市场需要进入程序进行立案查处,包括擅自撤迁逃离,无法查找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也要进行立案查处,强制退出市场立案查处的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其办案流程应为:

(一)现场检查。以

现场检查笔录、照片等固定现场的事实真相;

(二)限期公告。根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限期公告60日,个体工商户参照执行。

(三)申请立案。根据事实,制作立案审批表报局领导审批,指定案件承办人员;

(四)调查取证。向知情人询问调查笔录,收集注册登记、年检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

(五)告知处罚。案件调查终结后,撰写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报法制机构核审,局

领导审批,有必要进行案件讨论,拟作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因吊销营业执照已达到听证规定要求,所以应适用听证告知,且听证告知的送达方式为公告送达,有效期限为15日;

(六)实施处罚。听证程序完毕后,可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报审核批准后即可送达处罚,公告送达期限15日相同;

(七)执行。执行期间的法律救济为复议60日,诉讼90日;

(九)公告注销。诉讼期满即可填写注销申请登记表报局领导审核批准后公告注销,同时公告营业执照作废;

(十)立卷归档。参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市场退出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提高对此项工作认识,狠抓监管职能到位,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也称普通程序有如下特征:一是适用范围广。二是较简易程序相对严格、复杂。

一般程序的内容,包括立案、调查、处理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送达处罚决定书。

1、立案。应遵守有关时效的规定,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于在两年以内未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予立案追究。

2、调查。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件。

3、(写)处理决定。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建议。

4、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行政机关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证据及法律依据。

5、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

6、制作处罚决定书

7、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送交当事人。当事人不在现场的,行政机关应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但是,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依法应当在2日内送达。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以外的行政处罚案件,具体讲有下面几种:

一是处罚较重的案件。所谓处罚较重,按行政处罚的种类来说,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者吊销证照、行政拘留以及数额较大的罚款等行政处罚,是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适用一般程序。而警告,是较轻的行政处罚,一般当场作出处罚就可以了。按照行政处罚的幅度来说,罚款数额对公民在50元以上,对法人1000元以上的罚款行政处罚,也要适用一般程序,执法人员就不能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告行政机关,经过调查,依照一般程序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给予公民警告及50元以下罚款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给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警告及1000元以下罚款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都要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实施处罚。

二是情节复杂的案件。行政机关需要经过调查,才能搞清案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不能简单适用简易程序,对于这类行政处罚案件,执法人员应当报告行政机关,按照一般程序处理。比如执法人员发现一书店出售淫秽书刊,执法人员当场查获的只有一两本,除了没收这几本淫秽书刊外,执法人员能不能对该书店当场作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不能这样处理这个案件。对于这样的案件,执法人员虽然只查获一两本淫秽书刊,但还是应当查清其淫秽书刊的来源、出售的总量以及出版、印刷环节上的问题。这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是当事人对于执法人员给予当场行政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执法人员在处理较轻的行政处罚案件时,尽管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是,遇有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认定事实有错误,而执法人员又与其争执不下,难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提交行政机关,按照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经过调查取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说明,执法人员当场已经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而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应当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而不是由行政机关依照一般程序再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

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特征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不是与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并列的独立、完整的程序,而只是一般程序中的一道环节,主要是对特定的行政处罚作出决定之前,在案件当事人和调查人员共同参加的情况下,由行政机关的专门人员主持听取当事人的申辩、质证和意见,以进一步查清事实和核实证据。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如下图:

行政处罚中设置听证程序,其目的在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与复议、诉讼不同,复议与诉讼是一种事后监督程序;而听证程序是一种事先、事中监督程序,是行政机关自我监督、自我改正程序。

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邮政部门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如撤销信封生产监制证书,吊销集邮业务经营许可证;较大数额的罚款。信息产业部发布的《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明确:对公民罚款在1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在10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的罚款;同时也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对较大数额的罚款规定为: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公民处以500元以上的罚款,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的罚款,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的罚款。不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的权利,将导致行政处罚不能成立的后果。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主持人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邮政部门一般应当指定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者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相关人员主持听证,案件承办部门不得主持听证。听证的记录员亦应当执行前述规定。

四、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举行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听证程序依照下列规定举行: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口头形式提出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记录在案,并由当事人签字。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在举行听证7日前送达《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名单及可以申请回避和可以委托代理人等事项,并通知案件调查人员。案件调查人员应当在当事人要求听证之日起3日内告知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并将案卷一并移送。

听证参加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录员、案件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亦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听证应当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制作《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并提出处理意见,连同案件调查材料、听证笔录,报邮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查,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予以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其他有关机关处理的决定。

行政处罚程序的主要内容

所谓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指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在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和当事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对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处罚较轻的行为,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除了按照简易程序处罚以外,都要依照一般程序给予行政处罚。对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2.申辩和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同时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3.办案人员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员分开。行政处罚法规定,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以外,其他行政处罚决定经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决定。同时还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对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处罚结果必须报告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4.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本法规定的当场收缴罚款个别情形外,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5.完善行政机关监督制度。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这是对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的法定要求,对人民群众的申诉或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复核,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行政机关要及时主动纠正或者由上级行政机关督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予以改正。

行政处罚的四种决定程序

决定程序主要包括一般程序、共同程序、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

一般程序

除了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外,其他行政处罚都应当遵循一般程序进行。一般来讲,对公民给予50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1000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等,应当适用一般程序。对于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如果当事人与执法人员在认定违法事实方面有分歧,以致于无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也应适用一般程序。一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取证。

进行调查取证,必须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材料,也要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材料;必要时,还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询问或者检查应当按规定制作笔录;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抽取的样品应当封存,并由指定的机构进行鉴定或保存,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需要保全的物证先行登记保存,责令当事人妥善保存,不得转移、损毁,行政机关在7日内对此作出处理决定。调查取证要坚持回避制度,凡是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都应当回避,不得参与本案的调查、处理。

2.作出处理决定。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决定:

(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还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种类: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法律救济的途径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还必须盖有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3.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转交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共同程序

共同程序是指适用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时应当共同遵循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调查程序。

《行政处罚法》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首先应当进行调查,查明有关事实,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有关证据,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

2.告知程序。

《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由于当事人往往并不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因此法律要求行政机关在做出决定之前,有义务告之权利,这既有利于当事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也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

3.陈述和申辩程序。

《行政处罚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作为有关事件的参加者和证人,最清楚整个事件的全过程,我们不否认当事人可能因害怕制裁而故意隐瞒歪曲违法事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不仅有利于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行政机关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事件,查清违法行为。因此,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必须保证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极和申辩权,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应当进行复核,正确的应当采纳,错误的也不应因此加重对当事人的行政处罚。

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处理较轻违法行为、处以较轻的行政处罚时应遵守的比较简单的行政处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这主要是指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需进一步调查取证。

2.有法定依据。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文规定,而且如何处罚也要有明文规定,否则不能适用。

3.限于特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只有对公民给予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才能适用简易程序。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超出限额罚款或者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只能按一般程序办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3)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处罚种类或者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应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4)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当场交付当事人。

(5)执法人员必须将行政处罚决定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适用简易程序,也应当向当事人告知权利,允许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对当场处罚不服的,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听证程序

听证程序是《行政处罚法》新确立的一个程序,是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意见的一项制度。

它在防止执法人员独断专行,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制约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听证程序主要适用于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并非必经程序,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但是否真正进入听证程序,还要取决于当事人是否在法定的权利期间内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只有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时,听证程序才必须适用。

行政机关举行听证,必须提前7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第三篇:西式婚礼一般程序

西式婚礼一般程序

1.新郎新娘分别前往教堂,会合后开始举行婚礼。(一般是下午)

2.婚礼一般由神甫或牧师主持,亲友或有心聆听“福音”的人一般都欢迎观礼(意大利人,希腊人 除外)大家静

候新人到来。

3.主持者喷一轮口水之后,问新郎新娘愿意接受对方否?(此经典场面在电影、电视上时常可见,新娘一般在此之前练习说千万遍“我愿意”三个字。这也是逃婚的最后机会)

4.互相说完“我愿意”之后,双方交换戒指,接吻,签字后婚礼便具法律效力。

5.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分别有伴郎、伴娘、花童若干,统称 Bridal Party。

6.婚礼完成后,新人及Bridal Party一干人等前往外景地(公园,海边等特别景点拍摄自然风格的婚礼图片,除传统惯例要拍的合影镜头外,其余镜头常常是即兴发挥。

7.晚上,一双新人及Bridal Party、双方父母和亲友聚于酒店、酒吧或餐厅,甚至海边开 Party。程序为:入

场--就坐--伴郎致辞--宴席--切蛋糕--新人跳第一支舞 --舞会+自助餐--新娘抛花球(新

郎抛蜜圈)--吻别。

8.新郎新娘赴酒店或度假地欢度新婚初夜.

第四篇: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一、除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二、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三、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四、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五、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六、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七、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辨而加重处罚。

八、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五篇:公司退出市场的监管

浅析对公司退出市场的监管

公司退出市场行为,是指公司因解散、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被依法取缔或由于其他原因停止经营活动,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从而终止其法人资格或经营资格的行为。2005年10月27日,人们关注已久的《公司法》的修改,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获得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长期困绕公司登记管理部门的公司退出市场的途径终于得到一个说法。该法指出: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取消了原《公司法》中公司清算结束后,“不申请注销登记成为公司完全退出市场的唯一法定形式”。

但根据以往的实践,公司解散后大多数不可能主动来办理注销手续的,应注销而不注销,可能成为《公司法》实施后不少公司的一种存在状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有效监管公司退市,督促公司主动办理注销登记,使公司真正完全、合法地退出市场,使《公司法》真正成为一部维权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企业登记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并予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司退出市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公司退市现状及问题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健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研究课题组赴江浙地区调研报告”表明:

1、近年来,企业退出市场时的不规范行为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为采取正常注销登记程序退出的比重下降,而利用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方法来寻求“解脱”的情况则日益增多。许多市场主体停止经营后往往不主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还有大量的市场主体基于拖欠银行贷款、逃避债务等目的,在已经终止营业活动的情况下拒不办理注销登记。同时,吊销营业执照本来是工商部门对违法主体的处罚形式,部分企业却对这一行政处罚抱着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主体应注销而不注销,采取故意不参加年检的方法等待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二是企业因违法违章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为逃避处罚而选择人去楼空,任由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以某市为例,自1998年至2002年,工商机关根据《企业检验办法》依法吊销了5600户企业的营业执照,在同一时段,正常申办注销手续的企业为1800多户,仅相当于被吊销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2、公司选择正常退出成本过高,恶意退出的违法成本则基本为零,造成吊销社会隐患多。

通过注销登记正常退出市场手续繁琐、周期长、成本高。按有关规定:公司申请注销登记首先要成立清算小组清理公司财产,清缴所欠的税款,处理公司未结业务,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并于清算组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人申报债权,整个注销过程至少需45天以上的时间。

而选择被吊销执照的方式恶意退出,执法部门对之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导致违法成本几乎为零,许多公司往往没得到妥善处理,给工商部门及社会留下很大隐患。具体表现为;一是对被吊销执照的企业缺乏清算监督机制,“吊销”在某种意义上可说为企业逃避债务打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被吊销执照后,企业的对外投资常常难以处理,例如被吊销执照的A公司投资设立的B公司中的A公司股权应由谁来行使的问题;三是市场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及时上缴执照正副本、印章等,但由于后续处理跟不上,往往给某些企业提供了利用未收缴的营业证照进行商业诈骗的可乘之机。

(二)公司解散后主主动办理注销手续的原因分析

1、投资者主观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部分投资者对“吊销”和“注销”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注销”要清算,要到各银行去盖章,要花钱公告三次以上,还要跑相关单位,注销手续比较烦琐,还不如被工商部门把营业执照吊销了省时省力省钱。少数投资者甚至把“吊销”作为一种“解脱”,因此有些公司在退出市场时采取故意不参加年检等方法等着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吊销”和“注销”这两个概念分辨不清,以及对“吊销”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让我们分析一下公司吊销与注销的主要区别。根据原《公司法》,吊销营业执照和注销登记是企业法人资格消亡的两种方式,两者的法律后果均导致企业法人资格消亡。从概念上看,注销登记是以公司法人申请为前提,是公司的主动行为,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法人资格消亡;吊销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违反规定实施的剥夺其法人资格的一种行政处罚。从管理角度看,注销是由于有关许可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或者法律上已被禁止存在所履行的程序,属于一般的管理行为;但由于以往公司登记制度的放任态度,造成公司被吊销执照后,往往不去清算,不进行注销登记,营业执照和印章等证明公司主体资格的文件和证章也无法收回,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因债务缠身等原因故意不参加年检,等着被吊销执照,借以逃避债务。虽然绝大多数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可以通过清算而终止,但也不排除那些仍然拥有财产的公司试图以被吊销营业执照而逃避负债之可能。

2、现行法律关于注销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性较弱 任何法律法规在制定时都考虑实用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总会出现如何操作的问题。

1、依照《行政许可法》,营业执照依法被吊销的,工商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原《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不申请公司注销登记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由此可见,吊销与注销的关系原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互为条件,逻辑不明,因果不分。新《公司法》理顺了这一关系。

2、新《公司法》对于采用“不主动注销”方式恶意退出市场的公司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没有有效的制约。目前也没有配套的法规可以针对性日益增多的“吊销未注销”现象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工商部门每年因未参加年检而吊销公司营业执照的数量远大于通过正常程序注销的公司营业执照数量。而且这些被吊销的公司除了个别法定代表人在其他企业也担任法定代表人而被迫办理注销手续外,绝大多数都未办理注销手续。对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无可奈何。

3、新《公司法》将公司解散时清算的部分监督职能授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但没有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公司退出市场的管理提供权力保障,缺乏强制措施将会影响实际工作中操作效果。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国范围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不完善也是“不注销”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国许多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不得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局域网,但是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均不相同,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数据库,缺乏对“未注销”信息的全面监管,吊销的威慑力得不到充分体现。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在一个辖区被吊销营业执照没影响,可以到另外边区进行投资,监管不到位令人无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现在已采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但目前也只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所以说信息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社会信息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主体———企业的经营仍面临许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不能完全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从事其经营活动;同时,市场的管理者还不能完全有效使用社会信用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依法经营。《公司法》规定对于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要求其办理相应的注销登记,这对于市场主体经营者依法经营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公司的投资者普遍工商法律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投资者不能依照法律规定完成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要求。实际工作中部分公司出现“吊销未注销”的问题是因为经营者不知道公司需要参加年检,这说明这些经营者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没有,素质有待提高。如果公司采取“吊销未注销”的方式退出市场,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又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公司的违法成本极低,客观上助长了公司恶意退出市场的风气。

二、公司不完全退市行为的危害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因此每天有市场主体的进出并不足为奇。而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主体退出中最不正常且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主要是应注销而不办理注销的这类主体,笔者暂理解为不完全退市行为,在每年年检中被吊销而不注销的市场主体估计占大多数,诸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不进行清算,其营业执照和公司印鉴等证明公司主体资格的证件也无法收回。这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在法律上处于“半死不活”的“休眠”状态,大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市场体制带来种种弊端,其所可能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一)直接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被吊销的公司众多,绝大部分公司的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股东很难找到。公司解散后,其所在地往往人去楼空。债权人找找市场主体,往往被告知其已被吊销,不再是适格的法律主体;找股东,被告知其已缴纳了注册资本,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致使债权人无法有效行使债务追索权,从而加重“三角债”现象。

(二)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对消费者有长期维修责任或事先已收取定金或费用的市场主体往往采用被吊销的方式躲避责任或牟取非法利益。如近年来新闻报道的恶意卷款家装公司和美容机构就属此类。

(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类市场主体往往也是通过恶意拖欠劳动者的薪水和应缴的各类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费用到一定数量后选择故意退出市场,以此来逃避责任。

(四)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注册登记和实话吊销处罚的严肃性。由于现行市场主体准入便捷和退出市场通道的畅通,为有目的利用申领营业执照从事违法活动后又故意被吊销执照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工商部门的行政行为成为被违法行为人利用的工具。

(五)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给市场增加过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市场主体的防御性支出。这种“只在形式上被宣告死亡但没有料理后事”的公司的大量存在,犹如恐怖分子的存在会增加民众的安全防御支出一样,会诱发市场各主体防御成本的急剧提升,从而减少交易数量,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就整个市场的运行来说,这类公司的存在会增加公司之间在进行交易时的不信任感,从而增加交易支出。这对合法的公司主体而言,会增加其自我证明责任,即要证明自己是真的公司而非已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对交易对方而言,也会增加其认定对方主体资格的责任,如一般情况下,只需检查交易对方的营业执照,而在这种不确定性过多的情形下,该公司就必须去工商部门查询其交易对方的公司资格,从而既增加其交易成本,又有可能使其丧失应有的交易机会。

三、引导公司依法退市的一些建议

新《公司法》实施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后还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就意味着公司虽然失去经营资格,但其权力能力依然存在,只是处于不完全、不充分退市的状态。作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商行政机关必须积极应对,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建新型行政管理制度,更好地与《公司法》衔接。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公司退市监督模式,主要是一种不尊重企业基本人权、代价高昂的“主体主义”监管模式。对公司违法行为的管束应当兼顾企业维持原则。作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1、多调研。要改变过去“重准入、轻退出”的现象,对公司退出市场的问题关注得多一点、研究得深一点。充分认识某些企业利用被吊销的方法退出市场的危害性。

2、多检查。要充分运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综合检查的方式,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实地年检和回访的办法,及时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对拒不办理注销登记、继续经营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3、多宣传。应当凭借多种渠道,宣传公司解散后,不办理注销登记会给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带来严重法律后果。将有关信息印成宣传资料,在企业年检或办理设立申请登记手续时进行发放,或借助于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当地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组织培训学习,使之耳濡目染,深入众心,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使公司在退出市场时充分认识不办理注销登记所产生的严重法律后果,依法慎而为之,真正完全地退出市场。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虽然对公司的注销登记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众多解散的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申请注销登记。为此建议:

1、在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之际,应对涉及公司吊销未注销如何进行规范或者各股东应承担的责任予以明晰,设定相应的物质或其他方面的惩戒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执行,增加此类公司违法运作成本,促使有关责任人衡量利弊,主动选择注销。

2、应当尽量削减公司清算和注销的成本,对于债权债务关系简单、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试行简易清算程序。面对存在的众多吊销未注销公司,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转变监管理念,加强对被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是否还在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进行后续监管,建立日常巡查制度。

(三)加强市场环境中的诚信建设

为加强市场环境中的诚信建设,可以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和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内部建立以工商所为直接责任人、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市场巡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主体监管责任体制。在登记时要对投资经营者严格审查,经济户口中要输入投资经营者的详细准确情况,特别是要有其准确住所以便查找。在日常监管时细查严防,及时输入各类监管信息、信用信息。建立公司退市公示制度,在指定的报刊公示公司退市及投资经营者的相关信息,以利公众知晓,登记机关落实对其再次投资经营活动实行限制

实现与社会的企业信用共享。通过宣传,包括以注册登记为阵地的传统宣传和以网络为媒介的现代宣传,加强与税务、银行、法院、质监、卫生防疫、海关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实行监管职能数据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监管体系和企业信用平台,最终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建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

(四)建立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联合监管。

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从地区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实现多元化转变。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信息化管理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积极完善企业信用平台,将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及其负有责任的法定代表人的不良信息锁入警示信息库。

1、目前有些工商部门已推出信用提示制度,将企业与其违法行为进行捆绑,只要有企业的相关信息出现,其违法违规提示也会同时显现,值得广。

2、对那些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或责任人推行“黑名单”制度,扩大失信行为的公示范围,使这些不良记录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能消除,让其承担失信的后果,限制其从事市场生产经营活动资格。

3、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使过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单一的监管需要转变为对企业经营行为、企业经营者、企业投资者的综合的、全面的监管;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一个更广大范围内对企业实现更全面的监管创造条件,杜绝监管的漏洞。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地区性的,但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推广。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需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据悉,工商部门将通过“金信工程”建设,计划于2007年底实现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联网,对市场主体实行跨地区的联合监管。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市场退出一般程序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般纳税人注销程序

    一般纳税人注销程序 申报期满后,确认纳税人申请废业当期无进项税额、无销项税额,方可受理纳税人注销申请。 程序如下: 1、 清理发票,在数据电文中作废未开具的发票。 2、 到信息......

    申请一般纳税人程序

    申请一般纳税人程序,流程及所需材料 新企业在办理完税务登记证后,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且需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时需提供如下资料: 1、工商营业执......

    团员大会一般程序

    团员大会一般议程:(团员参会率在80%以上会议方可选举) (1)宣布大会开幕,奏唱国歌; (2)团组织筹备组代表作筹备工作报告; (3)表决通过选举办法; (4)介绍委员候选人名单及情况简历(以姓氏笔画......

    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2011-8-11 9:30 中华会计网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利润分配程序是指公司制企业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

    办理丧事一般程序

    办理丧事一般程序 一、第一时间: 1、提前订好送老衣并找好穿衣人。 2、联系殡仪馆:联系电话: 3、通知主要管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包括领导、亲戚等)。 4、安排车辆及人员,将遗体送......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第一节 立 案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违法行为。第十......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习过程,设计者相信在如此的矫正过程中,被试的行为会出现改变。为此,行为矫正的实验过程一般由五个......

    一般纳税人报税程序

    一般纳税人报税程序 1、月底前进项发票认证解密 2、报税前(至少在次月7日前)销项发票抄税(在中介机构**的一般由中介机构代办抄税) 3、打印本月开票清单 4、网上报税: A、如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