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辅导:作文选材
初中作文辅导:作文选材
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就需要材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是文章的“血肉”。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为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写进文章的材料为题材。素材和题材仅一字之差,却有质的区别。筛选和安排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紧扣主题。选取的材料必须跟主题密切相关,必须能有力地表现主题。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要次要,拣到篮子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轻者使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者则成为“跑题”之作,劳而无功。
如《我和我的老师》:可写这位老师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如果写老师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事,就切题不紧
如果又写老师在回家路上所做的事,或是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
所以,选材时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
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要真实典型。所谓“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写出来才可能具体、准确、生动、感人,才有可能打动读者。反之,如果材料是道听途说,甚至是凭空编造的,这样的文章,内容上很容易逆情背理,露出假象,令人反感;即使编得“圆满”,露不出破绽,也不可能表达出真情,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典型”,就是说所选的材料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代表性。不要误以为只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才是典型材料,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事情也同样典型,只要这些小事有深刻的意义,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所谓“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便是如此。如我们熟知的《背影》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一,它的材料真实,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事,所以写出来就有真情,就感动人;第二.材料典型,小中见大。文章主要着墨于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些小事上,特别是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我们却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便是“以小见大”。我们中学生,经历的大事确实不多,所以要写好记叙文,选
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
(三)要生动新颖。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同样一个主题,如果选取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来表现,就会使文章显出新意;或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思维方式,选用那些别人用过但还能挖掘出新意的材料,写出的文章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大家简直写腻了。动笔无非是“深更半夜,两鬓斑白的老师还在伏案工作”,或者“大雨滂沱的天气,老师踏着泥泞小道作家访,给学生补课”,或者“我在学校病了,老师立即把我送到医院,像妈妈一样照顾我”,等等,这些题材,虽然能表现老师的崇高伟大,可爱可敬,但张三李四反来复去都这么写,读起来就让人感到平淡乏味,甚至还会沾上点“虚假”之嫌,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获得佳绩的。
但有个同学却巧妙地变换角度,把这个旧题写出了新意。他通过老师的眼睛,来表现主题——一老师总是瞧着我,我有什么不妥吗?反复检查,都不是。心里想:要么老师冤枉人,要么他眼睛出了毛病.要么老师神经不正常„„下课了,老师又喊我到办公室去,这更使我想:真是.无端地“盯”我一节课不说,还要找我的麻烦吗?一进门,老师就说:“我上课看你脸色不好,准是病了,你要抓紧去看医生„„„”“哎呀,是呀!我昨天感冒发烧,今天浑身没劲,自己没在意,想不到老师连这点也看出来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材时变换角度,抓住眼睛—一心灵的窗户,来表现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可贵品质。文章表现的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但由于选材的与众不同,其内容并不使人感到陈腐平庸。
一般说来,新鲜的事物总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感,所以,我们在为文章立意选材时要努力求新。
但是,求新决不能盲目,必须以“紧扣主题”“真实典型”为前提。
【实例解说】
实例一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选材:
(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实例二题目:他(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题解:“朋友”,应为友谊深厚、关系非同一般的人。“朋友”之前以“真正的”限制,说明这友谊建立在真诚、健康的基础之上,绝不是吃喝不分的“酒肉”朋友或讲江湖义气的“哥们”,更不指臭味相投的“一丘之貉”。“才是”放在“真正的朋友”之前进一步限制,点明这种友谊是经过曲折或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认识到的。选材:
(1)他是我生活上的挚友,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
(2)我俩是异姓兄弟,从未翻过脸、吵过架,我们的行动始终协调一致。有一次,我被人欺侮,他知道后.立即聚集了几位好友,去找那人,为我报仇、出气。
(3)我犯了错误,为此我忧虑、害怕,是他伸出友谊之手,使我摆脱困境,免遭处分。
(4)她在学习上无私地帮助我,为我释疑解难,帮我复习功课。
(5)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且一向待我很好,在学习上给我很多的帮助。中招前一天,我求他在考场上给我“帮忙”,却遭到他的拒绝,结果,我以二分之差未升入重点中学。通知书下发后,他亲自到我家,安慰我,鼓励我,帮我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开学后,他还经常给我写信,给我传授学习方法,使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她从不随便马虎,对我的坏习惯(如抄作业、吃零食、说脏话、贪小便宜、小偷小摸、不守纪律等)盯得牢、不放松,我恨过她。但她不计较这些。在她的严格要求、耐心帮助下,我进步了。
【高效训练】
1、亲情无限
题目:《爱的泡沫》
选材:文章以回忆中的情境开头,回忆中妈妈为“我”洗头和现实中“我”为妈妈洗头的情境形成对比,情节别致,行文间弥漫着朴素而动人的爱。题目:
选材:
2、难忘友情
题目:
选材:
3、成长在线
题目:
选材:
4、校园写真
题目:
选材:
5、生活记事
题目:
选材:
6、社会热点
题目:《我的中国梦》
选材:
实例一题目:慈母心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实例二题目:他(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辨析:对照题目,选材(1)中的人物,因为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才成为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是这样呢?就难说了,因此,他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选材(2)中“我俩”是讲江湖义气的“哥们”,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甚至为了不受欺侮,可以拳脚相助。这种友谊是不健康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选材(3)中的他为犯错误者摆脱困境,免遭处分,很可能采取包庇、隐瞒的办法,这不能使犯错误的朋友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相反,因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而有可能使犯错误者重蹈覆辙,犯更大的错误。这样写不合题意。如果他能勇敢地指出其错误,使之提高认识,痛改前非,这是可取的,但难以写出新意;如果从帮助者的真正善意未被理解,曾遭到嫉恨、非难,但他一如既往、不计个人得失这个角度写,是很能感染人的。选材(4)符合题目要求,但材料显得简单平淡,也缺少新意,不容易写好。如果能在材料中突出其建立友谊的曲折、不平常,那也能感染读者。比较而言,选材(5)(6)最好,两个材料都十分切题、典型,有深度,也有新意,能较好地说明朋友的正直、真诚、无私,也有曲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长在线:
1、品德方面的成长:回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
2、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了,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能主动探索知识了,能体会
大人的苦心可,知道细心的重要……
3、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独自回家了,会开展小队活动了,会为大
家服务了,能耐心做事情了……
4、友情方面的成长:会解决同学矛盾,会真心对待朋友,学会了谦让……
5、在失败与沮丧中的成长:失败中得到启发,摩擦中懂得谅解,矛盾中得到教训,后悔
中得到成长……
强调:我们应该注意到“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有感受到感受深刻。
社会热点:《我的中国梦》、《梦中的XXXX》
推荐理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点名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考生写中国梦,不要写得大而广,抓住自己梦想的一个内容,就行了。例如:住房、诚信、环保、平安、医疗等,围绕一个主题,写记叙文,感悟中国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写这类东西,尽量不要做愤青,不要骂政府和国家,不要写“遍地贪官”,以免走歪。
第二篇:浅谈初中作文选材
浅谈初中作文选材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是考场作文能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一、破旧立新,亮化题材
新颖的材料像带露的鲜花能对广大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深化了中心,更能增强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好人好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帮他补课。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呢?我们可尝试以下做法:
1、修改陈旧材料。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北京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小作者将母女之情凝聚在一个小小的芒果上,通过母女争让芒果的小事儿,以小见大,化虚为实,选材非常典型,也很新颖。
2、筛选独特材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3.巧选反面材料。在材料的选取上不一定都选择正面材料,歌颂某某品质或反映好的社会现象,适当选取不好的一面予以批评指正,也是不错的角度,让人看后会有所启发。
二、挖掘深度,深化题材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但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映射时代的影子,作文才具有时代感。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拓宽了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三、兼顾细节,丰富选材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四、紧扣主题,适当选材
写作可以进行合理的虚构,但是绝对不能违背常理地胡编乱造。适当指的是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切忌跑题,并注意不能胡编乱造,要选取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写。
我们可尝试先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但艺术的加工是可以的,很多大家都是以写普通的事情而写出不凡的效果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捕捉细节,捕捉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揣摩人物的心理,同时他们善于通过小的切入口(小的细节,小的事情,平常的场景)用艺术的手法写得很出色,比如《心中的风景》,有位学生只是选取了妈妈洗衣服洗得劳累以至于睡在沙发上的场景来写,材料很平凡却很到位,作者选取的这个细节把妈妈的含辛茹苦和操劳刻画地真挚感人。
五、巧汲“活水”、典型选材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就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任何一朵浪花都是一个美丽而智慧的生命,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就看你怎么去采撷!换句话说,这种采撷,这种切入点的选择才是作文典型新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如何拥有这把金钥匙呢?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在选材时,我们可着眼当代热点、当代新风,当代改革、当代科技,当代名人、当代理念等。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有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总之,材料积累的多,运用又能恰到好处,就可将文章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使之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博学才能多才,远见才能卓识”,只有将学、见、才、识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华丽的篇章。
第三篇:初三作文辅导——选材与剪裁
选材与剪裁
经过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
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将归你所有了。太阳落山了,地主却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地主没有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是因为太过贪心了。
作文构思中,也总有类似因贪心而走不回来的时候。比方话题作文,在构思的宽广度上,就如同把一片偌大的原野和一个偌好的机会给你了,选择与决定的权利全在你自己手上,可是好多人却往往因此而左右顾盼,反而难以下定决心,以致于在六神无主中白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最后甚至可能在矛盾的冲撞中,进行写作,直至写完了还在苦苦的遗憾。其实这也是贪大求全而“走不回来”。
这就有些类似于小猴子下山,当初小猴子下山的时候,面对玉米、萝卜、桃子、西瓜,是要了这个丢了那个,最后落得两手空空。我们现在却是更有胜之,我们眼中一个不错,另一个也好,再来一个更绝,个个都是“梁山好汉”,于是个个都放不下,个个都想请到上座,可是上座只有一把呀,于是选来选去,最终难定把谁确立为所要。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误区
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抄袭套用所背的范文,其作文的思想主题、基本情节、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都与原作形似”亦“神似”“;更有甚者,竟将范文原封不动地“默写”到试卷上了。
这是一种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提醒这些心存侥幸的同学——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凡抄套范文的中考作文,均打入五类卷,最多只能得9分。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同学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材料唯有真实,文章主题才站得住脚,文章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胡编滥造,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连自己的心灵都打动不了,又如何去感动别人呢?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
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误区
五、非驴非马,随意草就
翻看近些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题目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些都表明中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无疑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
可是“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有些学生正是因为看到了“文体不限”,以为可以“肆意妄为”于是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出的文章四不像,成了大拼盘、大杂烩。
其实,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如没有充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创新”、“另类”的文体,而是应该首选最基础、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文章来。
二、怎样做好选材呢?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老王》一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全文都是紧紧围绕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老王平凡而善良的优秀品质。
■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杨修之死》选择了七件事情来写,但都围绕着杨修“恃才放旷”来写,而且是生活上或是政治上得典型事例。由于这样的“例子堆得太多,好象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例文:
告别不是悲伤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身世人告示: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壁残垣。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呤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
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冰冷的目光还在脑中闪现。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心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诵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遗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告别不是悲伤。
点评:本文的选材既典型又巧妙。小作者重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是为了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是为了国家复兴;屈原的告别是为了灵魂的纯洁。在作者的笔下,“告别”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悲壮且富于深刻内涵的情感表达。
■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例文一罐子孝心
“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我就不没生你这个女儿。”父亲如一头暴怒的狮子,他不明白,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非要去什么西藏。
女儿哭泣着,冲进房间,伤心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她不明白,一向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什么这样固执。
妈妈夹在俩人中间,左右为难。她知道自己说不动父女俩,只好默默地帮着女儿收拾衣物。妈妈送女儿出去,那来往多年的巷子在妈妈脚下变得好远好远。泪水打湿了女儿不安的心,夏风吹干了她的泪水,终于到了巷口,她拦住了妈妈。妈妈站住,用手给女儿理了理发:“你到那边一定要多保重。到那边多来信。”女儿强忍住眼泪,头也不回地走向车站。
女儿供职于一家清闲的单位,每年一有时间她便去旅行。她陶醉于西藏的蓝天碧水,父母的身影在心中渐渐地模糊,尽管也很想他们,但仍用一封封书信捎去自己的思念。后来,她对妈妈的孝心变成了薄薄的信纸和时常寄回家的钞票。妈妈的回信总是写满了思念与牵挂,她告诉女儿不要寄钱,她不需要钱,只要女儿平安。
被雪山远隔的时空在女儿对亲情的荒疏中很滑过了五个年头,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如同坚冰,女儿的信父亲从来不看,也不准母亲提。
几年来,妈妈的信形成了固定的频率,半月一封。可是这年春天,却突然中断了。那段时间,女儿去了可可西里,当她回到拉萨的时候,发现妈妈已经两个月没有写信给她了。女儿慌了,赶紧
打电话,电话那端传来父亲急切的声音:“你要再不回来,就看不到你妈了!”女儿放下话筒,已是泪流满面。
在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机钻进了辽阔的蓝天,突然女儿只觉心中一阵刺痛,她不由闭上双眼,恍惚中,她看到妈妈瘦弱的身影向她飘来,向她凄然一笑,便不见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的心。
料理完妈妈的后事,父亲将女儿带到院子里,递给她一把铁锹,指着老槐树下的一处地方说:“挖开吧。”女儿依言铲去浮土,一个陶罐出现在眼前,女儿狐疑地打开裹着油布的盖子,她惊呆了,怔怔地望着罐子里那一叠用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钞票,还有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她写给妈妈的信。点评:文章即由父女俩的矛盾冲突开始,以对话引起读者的兴趣。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女儿对亲情的淡漠与忽视。结尾以挖出的罐子,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异常高大,也从而巧妙地提示了文章的内涵。
■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我们辅导的主要问题,就不过多讨论了。例文
美好生活的剪影江苏一考生
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美好的场景被摄入镜头,多彩的生活被浓缩在方寸之间。摄影,是我课余生活的爱好。
星期天,我提着相机漫步在街头。“闲庭信步”的老人,青春焕发的少女,天真活泼的儿童……都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我照些什么呢?雄伟的建筑,鲜艳的花朵,的确美好,但构思并不新颖。
啊!有了,“咔嚓”一声脆响。你猜猜我摄下了什么?手,新华书店科技书柜前,那无数双拿着书、抱着书、举着书的手。纤细的、粗壮的、粉嫩的、被阳光晒成古铜色的……当这个情景出现在眼前时,我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这些手仅仅是在拿着书吗?不,它们是在摘取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多么令人感动!看到这无数双手,你就能自然联想到手的主人那一张张含着微笑的脸了,那是多么愉快的微笑。
“咔嚓”,又摄下了什么?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许许多多双脚。穿球鞋的、穿布鞋的、穿皮鞋的、穿凉鞋的,还有拄着手杖和双拐的……看着他们,我热血沸腾了!这不是在踌躇在徘徊的脚,而是在奔跑在攀登的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坚实印迹的脚。多么令人振奋!看到它们,你就能联想到它的主人们那一张张含着谦逊的微笑的脸。那微笑,也一定含着奋进者令人陶醉的满足。
“咔嚓”,这次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笑脸了。下班职工舒心的微笑,接待友人的真诚的微笑,看到成果的欣慰的微笑,父母亲们亲密的微笑,老师们慈祥的微笑……
拍下这一组照片,我也满意地笑了。生活多么美好啊!我的作品中,那隐含的微笑,那展现的微笑,那随处可见的微笑,时时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想看看这些精彩镜头吗?你的身边就有。
[评析] 这是一篇中考作文。作文的话题是“微笑”,考生可围绕话题自拟标题。此文以“美好生活的剪影”为题,展示了三幅剪影:手——书店科技柜台前购书的各具特色的手;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人的形形色色的脚;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笑脸。这三幅剪影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文章的选材能扣住题目中心,又能不落俗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生动、流畅、简洁,堪称佳文。
■
五、写主题高雅,不写低俗的■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
站在历史的巅峰,叹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忆历史瞬间,真让我怦然心动。
一、报国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宋室江山,内有奸臣,外有辽贼,国家岌岌可危。
一门忠烈,杨令公率七子披挂上阵,与辽兵斗得天昏地暗。孰料辽贼奸诈,勾通内奸,设下埋伏,致使杨家军功亏一篑。
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杨老公负伤至李陵碑前,怆然跪地,满腔的爱国之情,让他倍感无颜归去。于是乎仰天大呼:“皇上保重,老臣去矣!”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鲜血洒满天地间,那悲壮的报国之音,至今仍回荡于耳畔。
荡气加肠的爱国之音,穿梭于历史的上空,激励和造就了华夏民族多少的英雄豪杰,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二、怀乡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枯藤老树旁,小桥流水边,幽深古道上,一位风尘仆仆、满目凄凉的老者,听到的是乌鸦归来的啼叫,看到的是远处炊烟袅袅的人家,满怀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他倚树而坐,遥望残阳,终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悲凉,拂袖而起,吟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名句。
悲苦凄凉的思乡之音,穿行在唐诗宋词元曲之间,诉说着无数游子的思乡情怀,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三、成功篇
追溯历史,我看到了:
还记得那个激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瞬间吗?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地――北京的那一刻,亿万中国人激动了,沸腾了。当中国申奥团欣然跃起、紧紧拥抱的那一刻,泪水挂在了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多么艰辛的历程啊,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激动人心的成功时刻,诠释着新中国的发展与腾飞,书写着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一个个历史上精彩的瞬间,一次次怦然心动的感觉。精彩不断上演,心动仍将持续。
点评:作者描绘了历史上三个精彩的瞬间,洋溢着爱国、爱家乡的深情。主题深刻、高雅,读后令人拍案叫绝。练习
一、材料是为了表现中心的,而人们常常在记叙了有关的人或事之后于篇末点明中心。阅读下面一则短文,补写出老师的话来明确短文的中心。
从上生理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的左上角就挂有人体解剖图,上面标有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半个学期那幅解剖图一直挂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来没有提起它。
生理卫生课举行测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幅画已经不见了。黑板上写了一道试题:“写出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大家没办法,只好勉强地答了一些,有的同学甚至交了白卷。
这时,只见老师收起全班的试卷,非常严肃地说了一番话:“……”
二、分析下面这篇作文有什么毛病?
我的初中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晃我已在×中度过了两个春秋。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对小学的生活是留恋万分,对初中生活又是非常向往。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有那么多的语言和大家交流;没有小时那么天真;没有那份对生活的向往。也许是成熟的原因,也许是我的那颗心早已被应试教育所麻木,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真的好烦、好痛……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正如剧里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演的好坏就看你自己。”有一天,我从一位同学那里得出了答案。他对我说:“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我们去干什么?人生其实就是酸甜苦辣的合成,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上帝创造了我们,他就要惩罚我们,你明白吗?”这几句话打动了我,有一种太阳照我心的感觉。
我又要站起来,决不辜负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的人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迈向新生活,因为前面的路虽然曲折,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胜利。
总结要点: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列举多个材料,从中选取一组最恰当的材料,首先写出提纲,然后作文。
第四篇:初中作文辅导
要有一点思考力
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
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类作文有时会更有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
篱笆上的铁钉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被拔光了。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疤,像这个钉子的洞一样。”
是啊,原文结尾:
是啊,你伤害了人家,无论怎么道歉,伤疤总是留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疤和身体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恢复。
雄赳赳的父子
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亲眼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摇摇晃晃的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却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来。
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理智与儿子的坚毅画就的最美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儿。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根据内容的理解,给文章选一个结尾,说说原因。
A、好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B、祝愿他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C、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小鱼和大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
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愤,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着了。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感悟类的文章特点
或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叙写一种现象,或转述一个传说,或描绘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然后,亮出一个精美的闪光的道理!要想写好感悟类作文,就要多积累生活,多观察现象,多积累富有哲理的语言(这很重要。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素材本身,它还给我们智慧,让我们学会哲理地思考)。
要有一点感染力 作文题:真没想到
要求:或选一人,或选一事,或选一景,或选一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构思提示: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升华出一点什么,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悟。表达感悟的那一句话力求精炼,有那么一点哲理、有那么一点诗意、有那么一点理性……
第五篇:初中作文辅导
初中作文辅导:提高作文水平的16字诀【转自绥芬河作文讲习所】 有博友给我留言说:希望能看到您关于初中作文“开头精彩,过度自然,主题突出,结尾深远”的详细辅导和指导,我非常想由此提高我的初中作文水平。
现在我简要回答如下。
这十六个字是针对初中作文启蒙的“十六字诀 ”所说的,也就是说作为初中作文启蒙的辅导,我主张,随便开头,适当多分段(切忌三大段),段内的内容写详细,结尾的时候看看全文,该怎么结尾就怎么结尾,归根结底就是把文章写出来,写够规定的字数,不求更好。写够拉倒,这是写中学作文的最低要求,也是起码的要求。而你提到的这十六个字是对初中作文的较高要求,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了。
开头精彩。就是要开出打眼(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吸引眼球)的头,并且符合初中作文的文体、主题及题材的要求。
初中作文的开头,具体说有好多方法,但概括起来说有两类,一类是我所说的“漂亮话”,另一类是“关键细节”。“漂亮话”就是优美的初中作文语言,比如诗化语言、师化的有格律的语言和白描语言等等,你从我博客上可以在学生作文中看到很多这样的开头,比如初中作文思念不再那么苦这篇文章是写林黛玉悲惨命运的,充满了对林黛玉的同情,开头是这样“飞鸟带走的是天空的记忆,落叶带走的是夏天的仰望。而你却带走了我的灵魂。”这就是诗化语言,就是诗一样的语言。其实,说点漂亮话并不难,而要让这开头的漂亮话符合初中作文的主题、材料和文体就很难了。
用关键细节开头很好理解,这只能用于具体记事记人的记叙文,就是将事情最精彩、最打人的细节作为开头,形成精彩细节开头——然后再倒叙回去——再往前走——最后结尾的初中作文的结构。所以要这样开头,就是为了不落俗套,与众不同,抢人身心,摄人魂魄,给读者留下好印象,留下悬念,或者留下念想。行话所说的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当然就是凤凰那样的头,凤凰那样的头当然好看。着也是对初中作文的要求。
过渡自然。这里是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从初中作文的结构上说的。其实,文章结构是没法说的,因为事物、人物、道理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模式;并且作者的思维各不相同,理念、感觉、想法、习惯各不相同,同一个题材和主题,人们可以写出五花八门的结构来。所以我说,对初中作文文章结构来说,重要的不是结构本身,而是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过渡。我的初中作文辅导班上,有的同学,或许由于过渡能力底,或许事先没规划好,文章写了一半,写不下去了,或者撕了重写,或者在那干憋也憋不出来。
这种过渡,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还是初中作文内容本身的自然联系或者在作者思维中的逻辑联系,思维的任务是找出这些联系,找不到这些联系或关系就没法写文章(我是做新闻的,对记者这行很了解,好记者和破记者差的不是语言文字,而是思维能否找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可见,依我看,写初中作文不要单纯地去寻
求文章的结构,而要把功夫下在事物间的联系——过渡上。
主题突出。初中作文总要明确地或暗地里说明一种观点或思想,明也好,暗也罢,总不是平白无故地在那里就事说事,总要“贩卖”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初中作文的灵魂。初中作文的记叙文虽然不是议论文,不像议论文那么主张明显,但是在骨子里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用描写出来的形象说话,不等于没说那种话,不等于这种初中记叙文没有主张,没有主题。
就初中作文而言,我这里说的是广义的主题,其含义很多。首先,一个命题(或题目)面前,要三问,这三问都回答明确了,文章的底气就足了。一问这个命题“是什么?”,要在字里行间准确把握命题真意;二问“怎么样?”,这个命题包括哪些内涵;三问“为什么要出这个题目?”,特别是现在出这个初中作文题目而不是过去或以后出。以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为例,当然,任何的“他们”都可以,当时刚刚地震,首选当然是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他们”,如果前几天出就是残奥会上的残疾人“他们”,今天出这个题就变成了神七的航天英雄们。其次,就是要对运用到初中作文中的素材确定明确的主题。比如,当我们自命题的时候,一件事,一个人,你要说他什么?要通过他说明什么?要从那个角度说他?比如教师节来了,要写老师的作文,若没有具体角度是没法写的。最后就是围绕主体取舍素材,主体明确了,才知道写什么;知道写什么,才能明白用什么材料去写,而不至于什么都往里写,剜到筐里都是菜,写的乱七八糟。
结尾深远。说白了就是说初中作文的结尾要有深远的意义或意
境,行话所说的“豹尾’就是这个意思,一是结论性的有意义的结尾,二是抒情性的意境深远的结尾,三是文章内容情节自然而然的而余韵未尽的结尾。
总之,初中作文已经不是小学作文,以上辅导的四个方面对写好初中作文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