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
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和管理服务体系。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1、定期排查制度:
社区(村)每半月排查一次确保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台账”制度:
⑴排查出影响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⑵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定处置措施,定处置期限。
⑶问题已经解决的要及时销账,到期未能解决的要限时督办。
3、定期报告制度:
⑴社区(村)每半月向乡综治办报告一次排查处置情况。
⑵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向乡综治办汇报,矛排办组织排查调处,限期解决。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的矛盾纠纷,写出专题报告,随时上报。⑷经排查未发现矛盾纠纷的要施行“零报告”制度。
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
1、管理观念的创新
2、管理主体的创新
3、管理方式的创新
4、管理环节的创新
5、管理手段的创新
6、管理制度的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协调社会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3、解决社会问题
4、化解社会矛盾
5、促进社会公正
6、应对社会稳定等方面
第二篇:十八大热点内容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十八大热点内容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十八大热点内容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建设篇里提出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创新管理、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都做了不少新的论断。从论述角度来说,与十七大内容相比,都是从群众感受出发而非仅仅是制度建设层面,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人为本的方面上。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也和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们的经济国力水平有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小康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当年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更多更复杂。所以说,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间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解读】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以上部分是以前党代会报告当中所没有的,为十八大首创。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角度为民生。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看起来好像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从这一点来说,在社会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对未来生活更加幸福有了足够的期待。这些都显示出大政方针上有了新的部署。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
[存在的问题]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管理对象不断扩大,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管理对象扩大,原有的社会管理功能难承载。
目前,我国除了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体制内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体制外人员的各类关系,如低保、医疗、养老、就业,以及计划生育、权益表达、看病就医、养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老金领取、党组织活动、生活服务、老龄护理等,都进入社会管理系统,尤其是进入了社区管理范畴。因这些人的各类关系不直接归政府体制内管辖,因而被称为“社会人”。随着城市“社会人”急剧增多,城市社会管理对象总量迅速扩大,原有的城市社会管理功能难以承载和适应。
第二,社会管理难题增多,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难奏效。
从1993年以来,全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一直居高难下,总量年均同比增长25%,其中5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上升近80%。尤其是2006年以来,仅百人以上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国平均每年就达800多起近20万人次。这些群体性事件,涵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产买卖、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劳动争议、医疗纠纷、民族纠纷、宗教纠纷、涉法涉诉、损害赔偿、食品药品安全、利益分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以及入学、就业、看病、社保、治安等各个方面的矛盾纠纷。其中每一个矛盾纠纷的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对于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继续沿用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已难以奏效,这是目前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第三,公众社会诉求升级,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难实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诉求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对社会管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停留于社会治安、应急处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规范秩序、风险控制、强化监督、遵纪守法等社会稳定层面,而是广泛涉及扩大参与、完善服务、改善民生、保障权益、净化环境、食品安全、公平正义、诉讼顺畅、政府勤政、干部廉洁等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和谐为目的社会管理。面对公众新的社会管理需求,沿用过去传统的控制、强制等方式已难以实施。
总之,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第三篇:党课内容“组织起来,创新社会管理”
陈鸿宇
只有把社会、把公民组织起来,公共服务的网络才能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公民才能受到关注和关爱
在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粤北山区县,县里给每个乡镇都配备一辆垃圾收集车,镇里为每一条山村都配了垃圾桶,村委会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把垃圾自觉地送到收集点去。自此以后,村前村后的垃圾少多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地解决农村社区的垃圾问题,恐怕比修一两个供参观用的“新农村样板”有意义得多。因为,一个覆盖全县城乡的垃圾处理网络形成了,原来分散地处理垃圾的农村居民被组织起来了,农村朝着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又扎扎实实地迈进了一大步。
能否这样认为,只有把社会、把公民组织起来,公共服务的网络才能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公民才能受到关注和关爱;而本不宽裕的社会资源,也可以通过“组织”来整合,更合理、更有效、更公平地为更多的人提供公共服务。因此,“组织起来”非常重要。
把社会和公民“组织起来”,首先要转变对“组织”的狭隘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通过党组织、政权组织、工青妇组织、村居自治组织等“体制内”的法定组织,开展社会管理。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当下的广东社会,除了“体制内”的法定组织之外,客观上已经存在着许多“体制外”的社会组织,这些“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出现和发育的基础,源于社会各阶层日益强烈和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诉求,也反映了公共治理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愿意组织起来,担当公共治理主体的职责。因此,只有拓宽对“组织”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才能实现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比如在农村基层社区,就可以通过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并借助农村各类传统群体,大力发展维稳、治安防范、农业培训、产业化服务、文化、慈善、宗教等群众的“自组织”,把党建工作、基层政权建设和扶贫“双到”渗透其中,形成一张覆盖农村社区的大网,以更加广泛地联系广大农村居民,使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目标。
把社会和公民“组织起来”,需要转变的第二个观念是,“组织起来”的这个“组织”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一个阶段以来,“体制内”的法定组织往往视各级领导者“对社会管治”为己任,虽然也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还是多少给群众留下了“管理控制的多”“索取的多”“服务的少”“给老百姓实惠的少”等感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讲话所指出的,“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将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与完善发展社会组织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村居自治组织的职能,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工作重心下移,从“对社会管理控制”向“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让各级党组织和政权组织都成为贴近老百姓的“服务型”的组织,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树立基层党政组织的威信,进而发挥其在建设和完善发展社会组织中的核心导引功能。
把社会和公民“组织起来”,需要转变的第三个观念是,给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党委、政府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大包大揽。政府理所当然是为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重要的主体,但政府不可能具有无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权力,来完全满足所有公民日益丰富的、多元的和多变的各种诉求。这就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把“公共服务”的责任、权力和实现成本在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政府和公民个人之间明确加以界定。该政府承担职责的,政府决不能推卸责任;该村居自治组织提供服务的,村居自治组织必须到位;交给社会组织去承接或通过市场购买的,各级政府要敢于放权、授权,同时保留进行社会救济的责任。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有序地组织起来,社会管理的创新就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不是一句空话。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意义和内容
社会管理创新意义和内容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容: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目的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主要任务是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控制社会冲突,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可从以下方面理解和把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新问题,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重、难度增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的健康运行状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同时,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表现出来,有些问题将长时期存在,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甚至可能激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形成有序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抓好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等,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不断分享发展成果,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分配制度不完善等等原因,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减少和化解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让发展带来的增量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真正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新期盼、新要求,要求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我们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提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能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凝聚社会各方共识与合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社会管理也随之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从思想上、工作布局上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彻底克服轻视、放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做法。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公民个人信用制度,健全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的惩戒制度;二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预防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快速反应力;四要加强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方位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社会管理队伍。
社会管理既要加强,更要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一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二要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同时,还要做好五方面的创新:在管理主体上,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在管理环节上,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在管理手段上,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在管理制度上,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第五篇: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十八大热点内容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http://lishui.offcn.com
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十八大热点内容之加强和创新社会
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建设篇里提出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创新管理、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都做了不少新的论断。从论述角度来说,与十七大内容相比,都是从群众感受出发而非仅仅是制度建设层面,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人为本的方面上。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也和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们的经济国力水平有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小康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当年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更多更复杂。所以说,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间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解读】
以上部分是以前党代会报告当中所没有的,为十八大首创。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角度为民生。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看起来好像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从这一点来说,在社会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对未来生活更加幸福有了足够的期待。这些都
http://lishui.offcn.com
显示出大政方针上有了新的部署。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
[存在的问题]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管理对象不断扩大,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管理对象扩大,原有的社会管理功能难承载。
目前,我国除了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体制内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体制外人员的各类关系,如低保、医疗、养老、就业,以及计划生育、权益表达、看病就医、养老金领取、党组织活动、生活服务、老龄护理等,都进入社会管理系统,尤其是进入了社区管理范畴。因这些人的各类关系不直接归政府体制内管辖,因而被称为“社会人”。随着城市“社会人”急剧增多,城市社会管理对象总量迅速扩大,原有的城市社会管理功能难以承载和适应。
第二,社会管理难题增多,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难奏效。
从1993年以来,全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一直居高难下,总量年均同比增长25%,其中5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上升近80%。尤其是2006年以来,仅百人以上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国平均每年就达800多起近20万人次。这些群体性事件,涵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产买卖、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劳动争议、医疗纠纷、民族纠纷、宗教纠纷、涉法涉诉、损害赔偿、食品药品安全、利益分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以及入学、就业、看病、社保、治安等各个方面的矛盾纠纷。其中每一个矛盾纠纷的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对于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继续沿用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已难以奏效,http://lishui.offcn.com
这是目前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第三,公众社会诉求升级,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难实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诉求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对社会管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停留于社会治安、应急处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规范秩序、风险控制、强化监督、遵纪守法等社会稳定层面,而是广泛涉及扩大参与、完善服务、改善民生、保障权益、净化环境、食品安全、公平正义、诉讼顺畅、政府勤政、干部廉洁等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和谐为目的社会管理。面对公众新的社会管理需求,沿用过去传统的控制、强制等方式已难以实施。
总之,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丽水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