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
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4日
各市、县(区)党委组织部、编办、教育工委,政府人事局(公务员局)、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有关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的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称选调生)的要求,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构建来自基层的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选拔培养链。现就做好我省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调名额
计划选调2011年应届优秀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350名左右(其中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15名),其中:党政类2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5名),法院类7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检察院类7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毕业的研究生根据省直机关和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际需求选调,名额不限。接收安排选调生所需的行政编制由各地在省下达的本级行政编制中解决。
二、选调范围
省外重点大学(列入211工程的高校)、法律专业院校(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福建生源全日制2011届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省内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仰恩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福建警察学院、武夷学院全日制2011届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省内外高等院校全日制2011届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研究生。
以上所有的毕业生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或按规定免于考试录取的。本科生必须在2011年8月1日前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2011年9月1日前毕业并取得相应学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在2011年9月1日前毕业,并在当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应学位。
三、选调条件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为人诚实,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2、学习勤奋刻苦,专业知识扎实,学业成绩优良,获得相应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善于沟通,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长观、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对选调工作认识正确,志愿到基层、到艰苦地方锻炼成长。组织纪律观念强,服从组织安排。
4、心理、身体健康,能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和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的合格条件。
5、本科毕业生应在大学学习期间担任副班长、班级团支部副书记或院校学生会副部长以上学生干部职务。担任班长、班级团支部书记或院校学生会部长以上职务的时
间不得少于1年,担任副班长、班级团支部副书记或院校学生会副部长职务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生源的,担任1年以上)。硕士毕业研究生应在大学学习期间担任班委以上学生干部职务。
6、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6周岁(1985年1月25日以后出生,以下类推),硕士毕业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博士毕业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3周岁。
7、报法院、检察院种类的,仅限于法律专业。
8、在选调生资格考试中成绩合格。博士研究生不参加统一笔试,采取面试和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择优录用。
具备以上条件的中共党员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选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选调。
四、选调程序
组织开展选调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照一定程序进行选拔录取。
1、确定划分名额。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单位研究确定各地2011年选调生的接收名额(见附件1),并下达省内各院校和省外重点大学的选调名额(见附件2)。
2、报名和资格审查。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等单位在福建人才联合网(网址:)发布选调通知。适宜人选可直接在网上填表报名,报名时间从2011年1月25日8:00起至2月20日24:00止。
报名者必须翔实准确地填写《福建省2011年选调生申请表》,并对所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其所在院校应严格审核。省里进行复核时,如发现填报资料不实或有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取消其选调资格。
填报志愿:选调生种类分党政、法院、检察院3类,限报1项。工作地区分为沿海类(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山区类(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本科生、本省籍硕士毕业研究生必须按照生源地(即入大学前户籍所在地)原则报名,限报1项。外省籍硕士和博士毕业研究生实行“双向选择”,不受生源地的限制。选调过程中如山区人选不足时,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进行适当调剂。
凡符合报考选调生条件的人选可同时兼报大学生村官,对进入考核未被录取为选调生的,如本人愿意调剂为大学生村官,将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选聘。具体要求详见我省2011年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公告。
根据我省报考公务员收费标准,报名者(包括免于参加统一笔试的博士毕业研究生)须交报名费80元。报名者中如属农村特困或城市低保的对象,个人在报名时可提出书面申请,经院校有关部门审核(院校党委组织部或学生工作处签署意见并盖章),将在参加笔试时予以退还报名费。考生还需准备同版1寸免冠照片5张(申请表2张、准考证、准考证存根、体检表各用1张)。
省内院校报考流程:(1)发布选调信息。(2)符合条件的学生上网报名。(3)由院校党委负责,院校党委组织部会同学生工作处进行资格审查。(4)院校党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按选调计划数1:6的比例和山区沿海合适比例、男女生合适比例推荐人选。(5)院校对拟推荐的人选进行为期3天的公示。(6)推荐人选缴交报名费、照片和申请表,院校学生工作处负责收集汇总整理。(7)发放准考证。院校学生工作处集中下载准考证,加盖学生工作处印章,留下存根。(8)报送材料。各院校于2011年3月6日前将《福建省2011年选调生推荐人选花名册》、《福建省2011年选调生申请表》和准考证存根报送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
省外院校报考流程:(1)发布选调信息。(2)符合条件的学生上网报名。(3)
福建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核,并按选调计划数1:6的比例确定进入资格考试的人选。
(4)进入资格考试的人选缴交报名费。(5)报名费缴交确认后,考生可直接从网上下载申请表(一式两份),并送所在院校党组织审核盖章。(6)2011年2月28日至3月8日考生从网上下载准考证。(7)2011年3月20日上午9:00-11:30,考生随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和经所在院校党委组织部或学生工作处审核盖章的申请表,到福州大学(怡山校区,位于福州市工业路523号)子兴教学楼,将准考证送验并加盖钢印,裁下存根。同时,填写体检表、预交体检费(未参加体检的,凭据退款),熟悉考场。
进入资格考试的人选缴交报名费,属省内院校的考生,由所在院校学生工作处统一收齐后,以邮政汇款方式缴交(汇款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福州大学新校区学生工作处,收款人:赵艳莉;联系电话:0591-22866662;传真:0591-22866660;邮政编码:350108);属省外院校的考生,由个人直接按上述汇款方式、地址缴交报名费。
考生务必记牢个人上网的用户密码,便于今后查询体检结果、考试成绩、考核名单、选调通知等信息。申请表、准考证、荣誉证书复印件、减免费用申请书等均须使用A4型复印(打印)纸,并保持纸面整洁。
3、统一组织考试。2011年3月20日下午在福州大学(怡山校区)进行选调生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为主,不指定复习教材。考试时间为下午2:00-5:10,其中:2:00-3:30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3:30-5:10为《申论》考试。考试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招考有关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参加考试的农村特困和城市低保考生,在笔试后凭所在院校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函件,前往主考室办理退还报名费有关手续。
4、分批安排体检。2011年3月21日上午统一组织省外院校的考生进行体检。省内院校的考生,安排在考核后体检。博士毕业研究生的体检,待初步落实接收单位后另行通知。体检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及省法院、省检察院组织。体检费由参检人缴交。未按时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不列入选调人选。
5、确定考核人选。区分选调生种类、学历层次和选择的工作地区,根据资格考试成绩,省内院校按选调计划数1:2的比例,省外院校按选调计划数1:3的比例确定考核人选名单。博士毕业研究生,由省委组织部按考生所报志愿、综合素质和专业特长向省直有关单位和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推荐,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确定初步考核人选名单。
6、深入院校考察。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牵头组织考察组,于2011年4月6日至5月10日分别到有关院校对考核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后填写《福建省2011年选调生人选考察登记表》。
7、确定拟录取人选名单。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单位,根据人选的综合素质,研究提出拟录取的初步人选名单。
8、进行公示。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委托有关院校对拟录取人选名单进行公示,接受师生监督。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可以向院校党委组织部或学生工作处,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反映问题。对查实不适合作为选调生的,及时进行调整。
9、决定录取。对公示后确定录取的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向有关院校党委组织部或学生工作处发出选调录取通知,有关院校会同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选调相关手续。各院校应严肃毕业生就业派遣纪律,在选调生名单确定后,被录取人员必须服从组织选调,未经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同意不得改派。
选调对象经考试、考核、体检、公示等程序确定为录取人选后,主动放弃或在办理录用手续1个月后不到岗的,取消选调资格,空缺名额不再增补。
五、录用安排
1、安排去向。2011年选调生原则上充实到基层。本科生按生源地一律安排到有空编的乡镇(街道)机关或县以下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硕士研究生可安排到有空编的县(市、区)党政机关或设区市的法院、检察院工作,鉴于厦门市、莆田市、龙岩市、宁德市的县(市、区)级党政机关都已超编,分配该4个地方的党政类硕士研究生必须安排到有空编的乡镇(街道)机关工作;博士研究生可安排到有空编的省和设区市级机关工作。
2、分配办法。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向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达选调生名单。党政类的选调生由设区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公务员局)提出具体安排意向并征求市委编办意见;法院、检察院类的选调生分别由各设区市法院、检察院提出预分配名单后,由设区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事局(公务员局)审核。平潭综合实验区由党工委办公室按相关规定办理。所有选调生分配方案由设区市委组织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负责汇总报省委组织部,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公务员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批准实施,并将选调生分配方案送省委编办备案。党政类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办理录用手续。法院、检察院类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办理录用手续。
3、档案接转。选调生档案由学生所在院校按选调通知的具体要求,径寄有关设区市委组织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设区市委组织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应及时做好档案登记、清点和转递工作。在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档案,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管理。
4、报到事宜。选调生的报到工作,由设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公务员局)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负责。初步安排选调生统一于2011年7月27日上午9:00,随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到分配地设区市人事局(公务员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报到并办理有关手续,随后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单位与选调生集体谈话。2011年8月1日前,将选调生分配安排到工作单位。
5、岗前培训。为帮助选调生尽快适应基层工作,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选调生在省委党校进行上岗(公务员初任)培训。
6、录用要求。选调生选派到基层工作后,实行最低服务期制,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委托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与选调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在其所派遣的基层单位服务2年以上,在其所在设区市范围内服务至少3年(含试用期)。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源志愿到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工作的,服务期为4年(含试用期)。
六、组织领导
选调生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牵头负责,会同省直有关单位组织实施。为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健康、顺利地进行,各单位要在工作中坚持标准,遵循程序,严肃纪律,加强协调,营造鼓励和引导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服务群众、奉献海西的良好氛围,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进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运行环节多,运作要求高,有关高等院校党委及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认真按照条件和程序做好推荐选拔和思想政治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切实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要求,通力协作、抓紧抓好选调生人选考核和接收安排、培养管理等工作。
为便于工作沟通联络,请有关院校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人员名单、联系
地址和电话、传真号码寄送(传真)福建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76号;联系人:吴校方、王丽玲;电话:0591-88017698,87875512;传真:0591-88017698;邮编:350003。)
有关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信息、动态将在福建人才联合网上及时发布。
附件:
1、2011年福建省选调生接收名额计划安排表2、2011年福建省选调生选拔名额计划安排表
组织部
委员会办公室
工作委员会
员局
育厅
民法院
检察院
20日中共福建省委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福建省公务福建省教福建省高级人福建省人民2011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
第二篇: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党委:
为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成长,大力培养党政后备人才,根据《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现就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通知如下:
一、选调对象及数量
1、面向部分“985”高校选调本科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100名。
2、面向部分“211”高校选调本科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100名。
3、面向部分其他高校选调本科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100名。
4、面向全国部分高校定向选调沿海开发紧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50名。
以上选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和定向生。
二、选调条件
2011年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组织能力强,志愿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
2、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3、“985”高校学生大学期间担任过班委及以上学生干部,其他高校学生大学期间担任过班长及以上学生干部,任职时间1学年以上。
4、大学本科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4周岁(1986年7月1日以后出生,依此类推),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
5、身体健康。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定向选调沿海开发紧缺专业毕业生,除须具备上述六项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应用经济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财政金融等专业要求,并志愿分配到南通、连云港、盐城等沿海开发地区工作。
三、推荐计划
1、省选调生推荐计划共3000名左右,其中研究生总数不低于30%。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应用经济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财政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可不占推荐计划。
2、沿海开发紧缺专业定向选调不占推荐计划,原则上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不超过2人。
3、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研究生,如符合沿海开发紧缺专业要求,可兼报定向选调。
四、工作步骤
1、发布公告。各有关高校通过学校网站或其他方式,将通知和具体实施办法,向全校应届毕业生公布。
2、公开报名。毕业生根据自身条件自愿提出申请,院系党组织择优推荐初步人选。
3、推荐人选。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对院系推荐的初步人选进行资格审核后,报高校党委集体研究确定拟推荐人选。有条件的高校可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产生拟推荐人选。推荐人选严格按照下达计划数进行。
4、人选公示。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对拟推荐人选通过学校网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人选基本情况和入党时间、担任职务及时间、奖惩情况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天。
5、网上报名。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通知通过公示的推荐人选,登录江苏人事考试网站报名,并查询资格审查结果。审查通过后,推荐人选按规定交纳报名费,在网上打印准考证。
6、参加笔试。推荐人选参加江苏省公务员A类科目笔试。根据笔试成绩和职位类别,按照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考察人选。笔试成绩在江苏人事考试网站查询。面试考察人选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7、进行面试。面试考察人选统一参加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面试成绩现场公布。
8、组织考察。省委组织部组建考察组,对面试考察人选进行考察,了解人选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德才表现,以及任职和奖惩等情况。
9、确定拟录用人选。根据《江苏省录用选调生量化考评办法(试行)》,经百分折算后,按照5:2:1:1:1的比例对笔试、面试、考察、任职、奖励情况进行综合计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用人选。
10、组织体检。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等规定,组织拟录用人选体检,体检不合格的依次进行一次性递补。
11、确定录用。体检合格的人选,报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录用,录用人选名单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进行公示。
12、办理录用派遣手续。录用人选确定后,发录用派遣通知到各有关高校。省委组织部与录用人选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教育主管部门办理高校毕业生派遣手续。各有关高校按照学生的分配去向及时将其档案转递到派遣地的市委组织部,并注明选调生档案。录用人选毕业时未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录用关系自动解除。
五、分配原则
选调生分配根据各地对干部人才的结构需求,由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配。一般分配到乡镇、街道工作。法律类专业可安排到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沿海开发紧缺专业选调生,定向分配到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分配后,按照公务员法和选调生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六、工作纪律
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各有关高校要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认真配合做好人选推荐、组织考察等工作。参加选调的毕业生,要如实填报个人信息、提供任职和获奖证明材料。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选调资格,并严格追究纪律责任。
七、有关要求
根据工作安排,请各有关高校3月10日前将材料报送江苏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并组织推荐人选完成网上报名。材料包括《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名册》(Excel格式)、《江苏省选调生推荐表》(一式三份,贴近期1寸免冠正面彩色照片)、学生成绩单(经学校有关部门鉴章)及身份证复印件。其中《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名册》另需发至jsswzzb@163.com。
联系电话:025—83393365、83392029,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邮政编码:210013。
附:2011年选调生推荐表.doc
2011年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名册.xls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公务员局 2011年1月24日
第三篇:关于做好2013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2013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为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大力培养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党政后备人才,根据《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现就做好2013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通知如下:
一、选调对象及数量
根据干部队伍结构和基层工作需要,面向省内和部分省外重点及特色全日制普通高校选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300名(不含委培、定向和独立学院毕业生)。
二、选调条件
2013年选调生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组织能力强,志愿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
2、报名时是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3、应届本科生,大学阶段获得过院系级及以上奖励,并担任过相应层次职务,其中:“985”高校学生担任过班委及以上职务,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学生会(团委)和协会(社团)职务;“211”高校学生担任过副班长及以上职务,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副班长(副书记)、院系学生会(团委)中层副职、校级协会(社团)中层正职、院系级协会(社团)副职及以上职务;其他高校学生担任过班长及以上职务,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班长(书记)、院系学生会(团委)中层正职、校学生会(团委)中层副职、校级协会(社团)副职、院系级协会(社团)正职及以上职务。
应届研究生,研究生阶段获得过院系级及以上奖励,并担任过班委及以上职务,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研究生会(团委)和协会(社团)职务。
获奖、任职时间截止到考察之日,任职时间1学年以上。
4、大学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1988年7月1日以后出生,依此类推),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
5、身体健康。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工作步骤
1、发布公告。选调通知印发各有关高校,同时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高校通过文件、网站等方式转发,及时将选调通知向全校应届毕业生公布。
2、个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均可向院系党组织提出申请,不设计划限制。
3、学校推荐。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会同院系党组织,根据选调条件对申请人选进行审核汇总,并报高校党委审定后予以推荐。学校推荐不设计划限制。
4、网上报名。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于2013年2月18日至24日登录江苏省人事考试网站报名,接受江苏省委组织部资格初审。未及学校推荐的,可先网上报名再补办申请推荐手续。报名设报考职位和服从职位,考生自主选择。
5、参加笔试。通过资格初审人选参加江苏省公务员A类科目笔试。根据笔试成绩和职位类别,在笔试合格线上,按照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如部分职位达不到1:3比例,按照服从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足额递补。如递补后仍达不到1:3比例,相应调减选调计划。笔试成绩在江苏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
6、资格复审。面试前,江苏省委组织部对面试人选进行资格复审。不符合选调条件和未经学校推荐人选,资格复审不合格。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报考同职位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足额递补。通过资格复审名单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7、进行面试。面试人选统一参加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面试成绩现场公布。根据职位类别,经百分折算后,按照笔试和面试成绩1:1的比例综合计分,再按照1:1.5的比例(招考人数为单数时,按四舍五入计算),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人选。
8、人选公示。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对本校考察人选通过学校网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人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担任职务及时间、表彰奖励等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9、组织考察。江苏省委组织部组建考察组,对考察人选进行考察,主要了解人选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德才表现,以及任职、奖惩等情况。考察人选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10、确定拟录用人选。根据《江苏省录用选调生量化考评办法》,经百分折算后,按照5:2:1:1:1的比例对笔试、面试、考察、任职、奖励情况进行综合计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用人选。
11、组织体检。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等规定,组织拟录用人选体检,体检不合格的进行一次性递补。
12、确定录用。体检合格的人选,报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录用,录用人选名单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13、办理录用派遣手续。录用人选确定后,发录用派遣通知到各有关高校。江苏省委组织部与录用人选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教育主管部门办理派遣手续。各有关高校及时将档案转递到派遣地的市委组织部,并注明选调生档案。录用人选毕业时未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录用关系自动解除。
14、分配去向。选调生在所报考省辖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一般分配到乡镇、街道工作,法律类专业可安排到基层法院、检察院。
15、依法登记。新录用人员试用期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四、工作纪律
各有关高校要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认真配合做好人选把关、组织考察等工作。参加选调的毕业生,要如实填报个人信息、提供任职和获奖证明材料。发现弄虚作假,一律取消选调资格,并严格追究纪律责任。
五、材料要求
请有意向报名的同学于2013年1月18日(周五)前填写《江苏省选调生推荐表》电子稿,并发送至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的邮箱jsjyxydzz@126.com,学院将根据要求进行审查和推荐。
第四篇:2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
(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标红的部分)
请向自己所在支部的支部书记报名,由支部书记统一报给我们,另外,此通知请不要随便上传至其他地方,自己看就可以了
各有关高等学校党委:
为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成长,大力培养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党政后备人才,根据《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现就做好2012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通知如下:
一、选调对象及数量
根据干部队伍结构和基层工作需要,面向省内和部分省外重点全日制普通高校选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300名(不含委培、定向和独立学院毕业生)。
二、选调条件
2012年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组织能力强,志愿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
2、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3、大学期间,“985”高校学生担任过班委及以上学生干部,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和协会(社团)担任职务的学生干部;“211”高校学生担任过副班长及以上学生干部,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副班长(副书记)、院系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中层副职、校级协会(社团)中层正职、院系级协会(社团)副职及以上职务;其他高校学生担任过班长及以上学生干部,含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班长(书记)、院系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中层正职、校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中层副职、校级协会(社团)副职、院系级协会(社团)正职及以上职务。任职时间1学年以上。(我们学校是211,不是985,请大家注意!)
4、大学期间获得过院系级及以上奖励。
5、大学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1987年7月1日以后出生,依此类推),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
6、身体健康。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工作步骤
1、发布公告。选调通知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各有关高校通过文件、网站等方式转发,及时将选调通知向全校应届毕业生公布。
2、公开报名。报名不设计划限制,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均可向院系党组织提出申请。
3、推荐人选。推荐不设计划限制。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会同院系党组织,根据选调条件对报名人选进行审核汇总,并报高校党委审定。
4、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于2012年2月4日至10日登录江苏省人事考试网站报名,接受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资格初审。报名设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服从志愿,考生自主选择。(考虑到2月4日已经放假,所以该项工作需在本周五之前完成,请大家把握时间)
5、参加笔试。通过资格初审人选参加江苏省公务员A类科目笔试。根据笔试成绩和职位类别,在笔试合格线上,按照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如部分职位达不到1:3比例,按照第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足额递补。如递补后仍达不到1:3比例,则从服从志愿考生中调剂。笔试成绩在江苏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
6、资格复审。面试前,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对面试人选进行资格复审。不符合选调条件和未经学校推荐人选,资格复审不合格。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报考同职位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足额递补。通过资格复审名单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7、进行面试。面试人选统一参加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面试成绩现场公布。根据职位类别,经百分折算后,按照笔试和面试成绩5:5的比例综合计分,再按照1:1.5的比例(招考人数为单数时,按四舍五入计算),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人选。
8、人选公示。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对本校考察人选通过学校网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人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担任职务及时间、表彰奖励等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9、组织考察。省委组织部组建考察组,对考察人选进行考察,主要了解人选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德才表现,以及任职、奖惩等情况。考察人选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10、确定拟录用人选。根据《江苏省录用选调生量化考评办法》,经百分折算后,按照5:2:1:1:1的比例对笔试、面试、考察、任职、奖励情况进行综合计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用人选。
11、组织体检。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等规定,组织拟录用人选体检,体检不合格的进行一次性递补。
12、确定录用。体检合格的人选,报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录用,录用人选名单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公布。
13、办理录用派遣手续。录用人选确定后,发录用派遣通知到各有关高校。省委组织部与录用人选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教育主管部门办理高校毕业生派遣手续。各有关高校及时将其档案转递到派遣地的市委组织部,并注明选调生档案。录用人选毕业时未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录用关系自动解除。
14、分配去向。选调生在所报考省辖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一般分配到乡镇、街道工作,法律类专业可安排到基层法院、检察院。
15、依法登记。选调生录用后进行集中培训,并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
四、工作纪律
各有关高校要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认真配合做好人选把关、组织考察等工作。参加选调的毕业生,要如实填报个人信息、提供任职和获奖证明材料。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选调资格,并严格追究纪律责任。
五、材料要求
请各有关高校于2012年3月1日前,将《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名册》(Excel格式,盖章)报送江苏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并将电子文档发至jsswzzb@163.com。面试结束后,入围考察人选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江苏省选调生推荐表》(一式三份),院系填写现实表现和推荐意见,学校负责审定,在考察时提交考察组。
联系电话:025—83393365、83392029,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邮政编码:210013。
附:
1、2012年江苏省选调生推荐高校名单.doc 2、2012年江苏省选调生职位简介表.xls 3、2012年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名册.xls 4、2012年选调生推荐表.doc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公务员局 2011年12月28日
第五篇:福建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
福建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以及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培养,目的是进一步加强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工作,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其他各类后备人选。
第三条 选拔和培养选调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规范程序、统一选调、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品学兼优、注重综合素质的原则;
(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四)锻炼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五)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凡安排在党政机关、法院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选调生,在确定选调生身份的同时办理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手续,党政机关、法院机关、检察机关的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办理录用审批手续,公安机关的选调生由省人事厅办理录用审批手续,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的选调生按所在单位性质进行管理。
第五条 选调生选调纳入高等院校毕业生调配计划,接收安排选调生所需的行政编制,由各地在省下达的行政编制中自行调剂优先安排解决。
第六条 本规定适用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统一选调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第二章 选 拔
第七条 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在征求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事局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选调生总量、结构及各地接收数量。
第八条 选调生从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选调,本科学历的主要面向本省生源选调;硕士、博士学历的面向全国选调。
第九条 选调生必须符合相应类别人员的录用条件和体检要求。第十条 选调生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政治素质好,思想上进;
(二)组织纪律性强,服从分配;
(三)获得相应学位,学业成绩优良;
(四)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五)大学期间担任副班长、团支部副书记以上主要学生干部一年以上;到山区工作的,学生干部职务可以放宽到班级委员;
(六)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
第十一条 中共党员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优先选调。第十二条 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发布选调公告;
(二)学生报名;
(三)资格审查;
(四)统一考试、公布成绩;
(五)确定考核对象;
(六)考核和复核;
(七)体检;
(八)公示;
(九)确定选调名单;
(十)分配;
(十一)办理录用手续。
第十三条 选调生的安排按以下原则进行:本科生安排到乡镇党委、政府机关或县(市、区)法院、检察、公安机关工作;硕士研究生可安排到县(市、区)党委、政府机关或设区市的法院、检察、公安机关工作;博士研究生可安排到设区市及省直党政机关,省法院、省检察院工作。
征得选调生本人同意,选调生也可安排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不办理国家公务员或党群机关工作人员的录用手续。
第十四条 选调生人选确定后,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下达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人选的安排意见,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培养教育
第十五条 按照党对青年干部培养的要求,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以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重点,全面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脱产培训二次,五年内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
第十七条 党政类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在省委党校进行上岗培训和提高培训;法院、检察院和公安类选调生由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公安厅组织上岗培训。
第十八条 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应把选调生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设选调生培训班或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加各类班次学习。
第十九条 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后,所在单位应根据选调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指定1名领导成员搞好传、帮、带。
第二十条 所在单位要有意识地把选调生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从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加强选调生的多岗位锻炼,对他们适时进行交流轮岗,使选调生熟悉多方面的工作,丰富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第二十一条 选调生分配到岗的第一年不得借调到县以上机关工作;工作头两年,原则上不予借调,如县直机关工作特别需要,须经设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方可借调,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工作两年后,方可抽调到设区市级机关、省级机关工作,抽调到设区市级机关、省级机关工作的,分别由设区市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 选调生每年应分别向设区市委组织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书面报告思想、工作情况。法院、检察院、公安类选调生每年还应分别向设区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报告思想、工作情况。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选调生交流座谈会,市、县、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党委(党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本系统选调生座谈会,为选调生提供学习交流、了解情况的机会。
第三章 培养教育
第十五条 按照党对青年干部培养的要求,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以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重点,全面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脱产培训二次,五年内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
第十七条 党政类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在省委党校进行上岗培训和提高培训;法院、检察院和公安类选调生由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公安厅组织上岗培训。
第十八条 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应把选调生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设选调生培训班或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加各类班次学习。
第十九条 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后,所在单位应根据选调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指定1名领导成员搞好传、帮、带。
第二十条 所在单位要有意识地把选调生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从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加强选调生的多岗位锻炼,对他们适时进行交流轮岗,使选调生熟悉多方面的工作,丰富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第二十一条 选调生分配到岗的第一年不得借调到县以上机关工作;工作头两年,原则上不予借调,如县直机关工作特别需要,须经设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方可借调,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工作两年后,方可抽调到设区市级机关、省级机关工作,抽调到设区市级机关、省级机关工作的,分别由设区市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 选调生每年应分别向设区市委组织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书面报告思想、工作情况。法院、检察院、公安类选调生每年还应分别向设区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报告思想、工作情况。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选调生交流座谈会,市、县、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党委(党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本系统选调生座谈会,为选调生提供学习交流、了解情况的机会。
第四章 管 理
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的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选调生宏观管理,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分别负责各自系统选调生管理。
(二)设区市委组织部必须加强对本地区选调生工作的具体指导,负责本地区选调生工作的综合协调。设区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对本地本系统选调生的培养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三)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做好对本县(市、区)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了解选调生的思想状况,具体负责选调生培养措施的检查落实。
(四)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和党政“一把手”,必须负起对分配到本单位选调生的传、帮、带的责任,为选调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十五条 建立选调生档案。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建立选调生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选调生申请表、选调生考核表、培养计划表、考核登记表、考察材料、培养和奖惩情况等。选调生因组织需要调动工作时,选调生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同转递。
第二十六条 坚持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选调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获得设区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以及有其它突出事迹的;因违反法律、纪律被处分的;重大疾病、工伤、事故、死亡等,县级组织部门必须及时报告省委组织部和设区市委组织部。
第二十七条 坚持考察制度。选调生的考察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可以与国家公务员(党群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结合起来。考核结果由设区市委组织部汇总后,于次年四月上报省委组织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充分利用考核机会,对选调生进行谈话,指出选调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选调生改正缺点。
第二十八条 坚持动态管理制度,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选调生名单: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不安心在基层工作的;
(三)工作干劲减退,发展潜力不大的;
(四)健康状况不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
(五)见习期满考核不合格的;
(六)因私出国(境)、脱产参加全日制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等,6个月以上不能参加正常工作的;
(七)辞职的;
(八)因其它原因,不适宜作为选调生的。
调整选调生,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意见,设区市委组织部审核,省委组织部审定。
第二十九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方可调入县级以上机关或跨设区市调动。县(市、区)间调动,报设区市委组织部同意,向省委组织部报备;跨设区市调动或调入省级机关,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公、检、法类的选调生,跨县(市、区)和跨市调动的,省市组织部门应事先分别征求省、市公、检、法机关意见。选调生调动的行政手续,按有关干部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选调生管理期限原则上为十年。有以下情况的,提前结束管理期:
(一)已经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
(二)已调入省级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在闽单位,中央双重管理部门,省外单位的;
(三)本人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不适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管理的;
(四)对属于
(一)(二)的人选,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跟踪了解情况。
第三十一条 选调生辞去公职,应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提出书面申请,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签署意见,设区市委组织部审核,省委组织部同意。法院、检察院、公安类选调生、应分别征得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厅的同意。选调生辞去公职的具体手续,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离职守。
第五章 任 用
第三十二条 各级党委按照“打牢基础,坚持标准,小步快跑”的原则,重视选调生的使用。
第三十三条 选调生转正定级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可直接确定为副科级以上职务;具有本科学历的、本人表现特别突出、工作特别需要的,也可确定副科级职务。
第三十四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年后,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适合做乡镇、街道、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领导工作的,及时提拔到乡镇、街道、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领导岗位。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县级 5 以上党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经过二年以上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挑选。对其中适合做机关领导工作的,应提拔到机关领导岗位。
第三十五条 要把选调生培养与后备干部工作结合起来。思想素质好,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原则上,选调生转正定级后,即纳入县(市、区)管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已任正科级职务的选调生,纳入设区市管后备干部队伍管理。
第三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促使选调生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地可根据实际,适当放宽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工作年限、职级条件。
第三十七条 省级机关可以直接从经过基层锻炼二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拔补充机关工作人员。鼓励省级机关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选调生。省直机关在对拟选调的选调生进行考察前,应向省委组织部职能处室报告。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八条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第三十九条 建立选调生工作责任制。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选调生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每年年底,县(市、区)委组织部向设区市委组织部,设区市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书面汇报选调生工作。
第四十条 要把选调生工作情况作为检查地方和机关单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一条 选调生工作必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违反本规定选调和任用选调生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可按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