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课程改革
我眼中的课程改革
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中学 李志强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其中的教学内容及其系统安排正作为国家课改之重点,新教材呼之欲出。笔者想就课业进程文面谈谈以下几点:
一、从整体入手统筹安排进程
学科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老师,本着全面负责的态度,应立足长远,合理平衡各学期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有时间作好平时、阶段、期末复习及升学总复习,教师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合理安排进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均在初一时适当上一点初二内容,初二上一些初三内容。这样,既为有详有略、有快有慢地学习教学内容提供了机会,又为初三作好升学总复习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统筹合理安排进程,学生学业成绩效果显著。为让这一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建议教科书以初中、高中为界系统编排,既初高中各一册。这样,也有利于减少学生辍学。
二、进程安排要全面落实课业内容
学科内容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原则而编订的,同时还注意了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了当今社会实情,并尽可能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是国家教委组织专家、教学第一线的高级教师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广大教师该为课改进言献策,为课改推波助澜;认真领会教材编拟的意图,把它转化不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手段予以落实。课业中任何一个内容都不容忽视,不然,编者又何必要编呢?因此,教师不应删改或轻视教材,教学中不留“死角”。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道路上,只有更好地利用教材,全面完成课业内容时,再合理安排其他活动、内容,才能不负众望,取得可喜成绩。
三、进程安排要结合实际适当拓展
进程安排不结合学生基础,不顾学生学后的反馈,很难想象后果:必然造成大多数学生混天过日,一无所获。进程安排如果关注了学生现有的基础,就会在地基上建房,而不至于建海市蜃楼。从“零”做起,什么事儿不可为呢?如果关注了学生的反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进程自然因此而拓展(作好弥补)。进程 的安排还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结合“以德治国”的方针,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建设。这就是结合实际对课业内容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总之,课程改革不仅是课业内容的改革,而且也是教学进程的改革。
第二篇: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
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
很荣幸这个学期能有两个礼拜的见习,见习结束以后我们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依依不舍地分别了。在这短暂的两周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我也领悟到作为一个准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以认真、耐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未来的工作。对于幼儿园课程,我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幼儿园课程在书面的解释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但这一次的见习中,我们在幼儿园中听了许多艺术课、活动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等,让我对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有了一些深入的想法。我意识到,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仍然有一些缺陷,值得我们改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较为单
一、刻板
这一次我见习的幼儿园是滨江区的一家市级幼儿园。在见习的时,我和舍友跟的班是小班。小朋友们看见我们都很兴奋,马上就和我们混熟了。在连续听了四、五节课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师们上课的内容有一些单调。她们上课的教案有90%都是来自于省编教材,其余的部分主要是课外活动,然而这些活动也是来自于一本省编的游戏书。
我观察到,老师们在安排周计划时,总是先把省编教材中的一个单元的课程先排好接着排一些活动课,小朋友们自主活动的时间比较少。例如“三只蝴蝶”这个单元中,带班老师在星期一安排了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在星期二安排了艺术活动《画蝴蝶》,星期三安排了体育活动《捕蝴蝶》,星期四安排了音乐活动《三只蝴蝶》,星期五安排了科学活动《蝴蝶的一生》。乍一看,这个活动安排的很是合理,兼顾了多种领域,可是仔细分析的话,就发现同一个主题开了一周的课,到了周四周五,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那么高了。
虽然省编教材的课程安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有一些课程也不必完全按照省编教材来安排。而且,这两位老师在安排周计划时,也只是遵循了幼儿园的有关规定。在这样的规定下,老师们安排课程时就丧失了创造性与主动性,排课只是机械的照抄教材上已有的东西。并且,老师安排的省编教材的课程中,有一些并不适合当地的幼儿,也不适合当时的天气,但是由于种种规定,老师们只能
制定这样单
一、刻板、缺乏创造力的课程。我希望,在以后的几年里,教育局、幼儿园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改进课程安排上的问题。让孩子们能接受更为适合他们,更为贴合实际的课程。
二、备课工作不完善、课程实施时缺乏灵活性
在跟班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对于教具的制作以及课前的准备都不怎么重视。例如,今天要上《有趣的蛋宝宝》,老师们往往只是在今天早上孩子在自由活动或者干别的事情的时候,抽空准备今天的课,而教具也总是用现成的,用省编教材自带的教具,这些教具往往是挂图这一类的。有一些要自己准备的教具,老师们也是粗粗的制作一番,就算完工了。除了教具制作,在备课上,老师们也只是按照教材提供的教案走流程,没有提前查找有关的知识。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只能跟着老师走。而有一些相连接的知识,老师也没能给孩子们介绍。老师都以完成上课指标为重,很少考虑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我感觉带班老师们总是按照教案的步骤上课,对于突发事件的关注不够,上课比较刻板而不够灵活。比如在上《有趣的蛋宝宝》时,教案的目标有:
1、观察发现有关蛋的秘密与特征,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保护蛋宝宝的环节,要求孩子们带一个生鸡蛋来幼儿园,上课时拿出来观察蛋宝宝的特征并且保护好蛋宝宝。但是由于缺乏事先的准备,在通知家长时,没有好好说明情况。很多家长忘记给孩子准备鸡蛋了,老师也没有问食堂要一些鸡蛋来做备用,所以上课时很多孩子都为没有鸡蛋而哭闹。上课一开始就出现了吵闹,但是老师为了不耽误教案的步骤,只是对孩子简单的安抚就继续下面的环节。特别是到护蛋环节时,问题就更为明显。因为老师都是当天准备当天的课程,在上课前没有要提前给孩子们灌输“护蛋”意识,所以很多孩子一把蛋拿出来就破了,根本来不及教小朋友怎么护蛋。老师忙于安抚小朋友,又急于完成剩下的环节,所以课上的效果并不理想。
个人感觉,老师们会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园等对老师们施加各种规定束缚了老师;老师们在岗位任职已经有较长时间,失去工作热情。此外,我认为,老师们虽然采用了教案,可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对于上课过程中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和现象,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对孩子加以积极的引导。
三、环境创设过于普通、幼儿缺乏参与
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进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然而在这一次见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所在的幼儿园对于环境创设并没有做一些明确的要求。是以,据我们调查发现,在这所幼儿园中,很多班级的主题墙还是开学初创建的。半个学期下来没有任何变动,主题墙和区角的装扮都与现在所上的课程主题不一致。主题墙往往过于普通,缺乏创造力。还有在区角的设计中,带班老师们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形式也注重花哨,可是实用性不高。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情况。
我们班的带班老师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勤奋的,主题墙也比较新颖。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例如在上《三只蝴蝶》单元时,带班老师也拉了我们一起创设主题墙。但是当我们问该怎么制作时,老师只说随便你们。在创设过程中,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制作的东西也比较普通,蝴蝶甚至只是打印出来的照片。我觉得,主题墙不该只是老师的工作,可以让孩子们一起参与。比如装饰用的蝴蝶,完全可以采用孩子们画的蝴蝶,虽然不那么精致,可是充满了童趣,对孩子也会有鼓励作用。但是,事实上,主题墙的创设完全是由老师完成的。孩子们参与的太少太少,这样是不利于课程的进行的。
在区角的设计上,老师也比较会结合孩子的兴趣,创设了娃娃家、建筑区、玩具区等等,但是区角的位置没有变化,固定在某个角落便不会再改动,缺乏新意,孩子们的兴趣并不高。如阅读区角,孩子们经常不去玩,因为区角内为了美观而装饰得很花哨,却缺少的好看的绘本,而且绘本常年不变永远是这么几本。老师创设这一区角时,也许只是为了填补空缺。装扮教室,却忽视了区角最主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孩子的需要、兴趣出发,创建区角。创建完了以后也不能不管,要注意调整和改进,保持环境和孩子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说了这么多,感觉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在见习中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在幼师这条路上,一定还会有许多坎坷,我坚信,在我的拼搏下,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三篇: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了。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教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课改将美术和音乐合为一体成为“艺术课”,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了两个角色,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使美术、音乐二者更加灵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好每节课,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既用过老教材又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所感触和肤浅的看法,接下来我分教师和学生两头来说说教改带来的变化。
学生方面:
一、新教材给予孩子更大的体验空间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如今的书本内容从学生喜爱的周围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而且同一节课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玩泥”教学中,创设学生玩泥的机会,体验泥巴的色彩和手感以及其性能;通过观看泥巴和触摸泥巴,丰富了学生对各种泥质的认识;通过动手制作动物、泥人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掌握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增强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的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的情操,完美人格。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注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让学生自己多方面的学习知识。
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如在学习《动物朋友》的时候,我把音乐、舞蹈以及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编排、创作。用身体和脑子亲身经历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用心感悟美术的美。
教师方面: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教学相长,把学习的舞台留给学生。
二、活动空间的拓展
课堂组织形式更丰富,我打破了上课在教室的固定模式,领学生到室外上课,如上《老房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家乡的老房子,我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写生去观察,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其兴趣,消除其紧张的心理。
三、给老师给予了更大的空间
课标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目标中的建议,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在教学第十一课《动物朋友》时,我感觉如照书本上直接画,会非常乏味没劲,学生也不会很活跃,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发挥想象创作,于是,我想办法放一段当下流行的兔子舞音乐,让学生学我模仿动物的姿态,表现出动物的特征,这样不必讲解,在活动中,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动物特征,然后通过讨论、学生绘画,学生对此兴趣很浓,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感受到美术课的娱乐性,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
四、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标准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表演、批评、欣赏,相辅相成,则要求教学采取体验式、探究、对话、户外活动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尝试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例如,在第五册美术《面具》时,我先宣布开一个“化妆舞会”,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多媒体上画面的出现,同学们纷纷戴上老师自制的面具翩翩起舞。有趣、好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这时授课,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方连续纹样是小学美术第五册的一节工艺设计课,我按以下步骤设计了三个课件:首先安排了一组拼图游戏,让学生移动各种已有的花头花叶纹样,自己来制作一条美丽的花边。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初步了解花边的形成。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单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
然后出示几种不同骨式的二方连续,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从而了解骨式的概念和各种方式。点击鼠标后,出现几种骨式(运用powerpoint制作的箭头、波浪、折线等骨式),后出示骨式方式,即直立式、波浪式、折线式。后又演示电脑设计方法,只需粘贴、复制功能即可完成,简单快捷,省事省时。
另外,电脑的直接参与性,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东西充分的表达在画面上,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绘画、上色等等,比在画纸上画灵活性高出很多倍,快了很多倍。譬如,在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两个房间(里面有不同的陈设:家具、植物等),再给出很多不同的冷暖色,让学生自己选色然后填入,让大家在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环境下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涂色游戏让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绘制,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到 了一般课堂所收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的问题,不但要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音乐乐感及表演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拥
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相信我们教师一定能把课改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下学好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
第四篇:《我与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学校铺天盖地实施开来。我对于新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深受其益。我真正改变了我对新课改的看法:丰富的活动、多样的教材,全新的授课理念……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新课改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起来,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就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在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锻炼并具有开放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理念下,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是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教学是不允许任意改动的。在这种教学计划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革新化成长,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做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资深生活和社会实际。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教师也应具有构建课程计划,实事求是地调整、组织课程结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分类,设置综合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熟悉教育目标分类学,并能够创设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及区分不同复杂程度的目标。因此,只有当教师扮演好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课程的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二、作为学生体验,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三、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物理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第五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额尔格图中学
2013.5随着前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实验的逐步深入,我校新课改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按照前旗教育局的总体工作要求,现将我校课程改革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1、强化组织功效
(1)组建了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加强了校长培训,使其尽快转变观念,适应课改需要。校长(副校长)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增强课改意识,以适应课改需要。为新课改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要求校长要深入教学一线,走近教师与学生,掌握课改实施中的第一手材料,充分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使新课程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
2、注重校本培训
(1)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学校还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2)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
(3)组织老师看名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反思。鼓励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5)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达到全员培训。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
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二、务本求实,认真实施
1、执行课程计划
加强领导法律、法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我校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的要求。寻求有效教学的突破点。学校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特别是在学科领域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帮助和引导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澄清认识,走出困惑,辩证地处理好课堂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改实施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为着力点,加强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优化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立足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立足于教研,以集体备课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用教师每周的集体备课,设目标、释难点、探方法、研教法,集群众智慧,备有效教案。在研究中探讨教法,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二是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是我校的一惯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三是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四
是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在各种公开课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努力创设课堂的激励氛围,充分体现了师生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五是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我校坚持科研兴教,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走科研兴教之路,目前学校有2个旗级课题2个已结题。
4、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特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绘画组、音乐组、舞蹈组以及各种专长训练队(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为了把学生的专长教育做好,学校加大投入,并在时间上保证。这样不同起点以及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发展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了乐趣,从而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老中青合理的搭配,中青年教师严重断层。
2、保障投入不够。
近年来,政府部门已下很大力气,先后实施一系列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工程,但配套工程投入不够,如理化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套问题。
3、课程实施水平不高。说实在的,目前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状况,只能说是实施了,推进了,但实施的水平还不高。
多年来,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