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拐弯小学的插班生》有感大全
读《拐弯小学的插班生》有感
假期,我读了《拐弯小学的插班生》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讲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朱小末的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沙小狐。沙小狐给于小鱼老师带来了一封神秘的信,而且他还意外地成为了六年级五班的插班生。有一天,沙小狐突然发现带在身边的红螺壳不见了。没想到,这只意外丢失的红螺壳,竟然引发了一场灾难。这时,人们才知道:沙小狐来自弥亚黑暗岛,他的到来正是黑暗领主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可是,故事的结局却让人出乎意料,沙小狐为了挽救这座城市,挽救大家,竟然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这本书令我感动、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个文静弱小的女生艾可儿,竟然在深更半夜一个人跑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啤酒厂,救出了奄奄一息的沙小狐。艾可儿的勇敢和他们之间的友谊使我感动;沙小狐为了挽救大家,独自一人回到弥亚黑暗岛,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有一次艾可儿把朱小末气急了,朱小末想对艾可儿使用肢体语言,可他的胳膊刚一抬起来,就被沙小狐牢牢钳住了,沙小狐摇身一变,变成了护花使者。沙小狐对女生的尊敬值得我们学习,书中给我们启示的故事还有很多。
《拐弯小学的插班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机会你也来读一读吧!
昌平小学五年二班:宋雪婷
第二篇:观《插班生》有感
观《插班生》有感
这是一个寒门子弟求学的故事。
方翔,一个乡下来的孩子,渴望获得知识。他幼年丧母,父亲进城工作,挣着杯水车薪的工资。这对于一个需要上学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幸的。乡下的孩子被囚禁在乡下,从没见过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也从没见过高科技产品。进城后,方翔与父亲住在一个大院里,里面还有陆军、田二丫、王小宝等几个孩子们,他们和方翔一样,都要通过考试进入他们心中的天堂——城门小学。乡下孩子虽出于乡下,可他们认真、执着。方翔凭着自己的力量考入了小学,可由于名额只有五个,所以同院的孩子们没能入选。
虽然考入了学校,可学费还是很大的问题,多亏了同住一院的叔叔阿姨们的帮助,方翔才能到学校上课。在学校里,他是一名好学生;放学后,他又与王小宝等人一起温习他所学的内容。于是,孩子们建立了自己的小学——葡萄院小学。
开始时,家长们认为孩子们擅自拿自家东西来“玩”是很不好的,便将刚刚准备好的学具统统“没收”,后来,孩子们的执着令家长们软了心,而且他们也发现,让孩子们学习知识也是有益而无害的。可这个“葡萄院小学”学习的过程却经历了一波三折。在此之前,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情。首先,方翔与校长的一次正面谈话让校长意识到了,现下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名额还是太少,以至于很多孩子都无法正常上学。其次,方翔的同学教他玩电子游戏,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一饱眼福,其中一位同学建议把游戏机接到投影仪上,可不知怎的,就在连接上的那一刻,投影仪坏了。方翔为了袒护同学,便承认了“错误”,因为他的谎言,他必须得赔一台投影仪,或将旧投影仪修好。因为无力偿还这笔钱,方翔不敢去上学。但当老师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后,也就原谅了他。
影片的末尾,政府放宽了入学政策,而“葡萄院小学”里的全部学生也都进入了城门小学。
对比着来看,我们从学习环境上、条件上都比方翔他们优越很多,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努力学习,报答祖国。
第三篇:观插班生有感
观《插班生》有感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学校三楼会议室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名叫《插班生》。
电影讲述了来自乡下的一个男孩名叫“方翔”,他的爸爸在一座城市里打工,带他住在四合院里,认识了另外三个农民工子女:王小宝、田二丫、陆军。他们非常想上学,但是要想上城关小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只有考好了才能上学。最后,在四个孩子中只有方翔考上了,其他三个孩子都没有考上。方翔非常关心他们,给他们开办了一所葡萄院小学,利用每天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辅导三个孩子的功课,最后历经千辛万苦,这三个孩子终于考上了顺城小学,成为顺城小学光荣的小学生。
这个电影让我很感动。王小宝从来没有去过学校上课,有一次从学校后门偷偷地进入,结果被校长抓到了。此时,王小宝说了一句感人的话:“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见到学校的样子,但我们非常渴望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听到了这段话,我的眼泪哗哗直流,被他们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当葡萄院小学告别演出时,听到了四个孩子背的儿歌《心理话》,更是让我振奋人心:“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父母,我们要和城里的孩子比明天”。心痛之余又有一丝欣慰,电影中孩子那求学的精神,使我们深思: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是平等的,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为了求学而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品质
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很多人生在城市里,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可却有多少学生不爱学习、不写作业,做题马虎不认真,这是不是不对呀?同学们,我们应该改掉这些坏习惯,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我相信,在政府、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所有农民工子女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第四篇: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最终版)
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
《插班生林可树》是温州的杨聪老师针对五(2)班的插班生林可树写的跟踪式教育随笔类的真实故事,因为真实更加有借鉴意义。同时,因为自己也在坚持写博客,于是更有了亲切感。
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欲罢不能。
看完《插班生林可树》,第一感觉是佩服杨老师的耐心与智慧。第二感觉是这孩子真是个问题生。第三感觉是专家点评到位,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可树经常不完成作业,杨老师找他谈心,给他减少作业,他都答应了,但是第二天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杨老师再把林可树找来,再谈心,问原因,林可树再次答应会完成作业,结果还是没有。一次又一次,杨老师宽容了林可树的错误,林可树终于完成了一点点作业,杨老师如获至宝。可是林可树老毛病再犯,又没有完成作业,杨老师不仅没有冒火,大势批评指责,反而是先帮可树想了很多没有完成作业的理由,以“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得他能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自己说出原因”。看到这里,我自己挺汗颜的,虽然自己也会耐心地和学生谈心,让他们完成作业,可是像杨老师这样,我却是做不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耐心劝说只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如果学生第二天没有完成作业,则开始泄气,并批评学生。而杨老师的耐心劝说是真正和学生沟通,所以,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他看到的仍然是学生,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看到作业,因此,他能够做到如此耐心。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说我有耐心,不如说我对问题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杨老师的另一个优点是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论出现情况,即使是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他也能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我记得杨老师曾经感叹自己幸亏听学生把话说完,否则自己要犯一个大错。
杨老师不仅有着很强的和学生沟通的能力,他和家长的沟通更是充满智慧,不卑不亢,摆事实,讲道理,多方面考虑,有很强的逻辑性,一层接一层,一环接一环,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家长乐意接受甚至非常配合。想想自己,唉,自愧不如呀!
杨老师在课堂上对林可树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的肯定和发挥,让林树可开始在课堂上感觉到了快乐,这是真正的教育。也许此时我们可以说我也会肯定学生的奇怪问题,可是林可树的问题还真不是一般,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甚至有时会背道而驰,但是杨老师却都能给予肯定,并且从林可树的问题出发开始讨论,可以说这给了林可树最大的满足,同时也让林可树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
杨老师说自己发现对于林可树的爱太多了,林可树有些麻木,于是采用要把林可树开除的方法来刺激他,最后得到了效果。对于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他们有着自己学校的特殊情况,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不可模仿的。但是杨老师能有这样大胆的举动,是基于他之前对林可树付出的爱足以让林可树回头。这需要有很好的洞察能力,也需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更需要在此之前的爱的付出。
杨老师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观点:
1、每天都有不同学生的不同事情发生,有些要延迟处理,必须要做好备忘,否则一旦错过或忘记,都将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老师的威信。
2、对待“问题生”,有时候不能寸寸紧逼面面俱到,反而应该以退为进,让他受压制的情绪有一个缓和的时间和空间。
3、应该学会根据“问题生”的情绪变化对情绪的调控,让情绪为教育服务,而不应该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4、当师生之间发生种种“矛盾”和“冲突”时,“问题生”脸上投射着的其实就是教师自己的表情。
5、师生是否亲近,不是看老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讲了多少道理,而是看学生是否很有兴趣地对老师讲了多少心里话。否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可能变成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
6、所谓的“问题生”,常常是不安“常规”出牌。做老师的,如果总认为他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那难免会失算、失望,乃至失败。
7、和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接触和交流,是打开彼此心灵之门的最佳途径。
8、在教育上,教师用心,则学生用心;教师随意,则学生随意!
看了杨老师《插班生林可树》,我感触颇多,获益匪浅,我也要用心记录。
第五篇:观电影插班生有感
为梦想插上翅膀
——观《插班生》有感
知识带给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希望,我们渴望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带给我们的财富。而电影中的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没有学习知识的机会。电影《插班生》中11岁的乡下孩子方翔,因为母亲去世、外婆生病回舅家,于是他只身来到城市。他住进父亲租用的一间在四合院角落的一个小屋子,他遇到同院子的民工子女王小宝,田小丫和陆军同龄的孩子。
四个孩子面临一个问题:他们要上学。
上学,对城市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事,而对于流到城市的民工子女,却是不易的事:无城市户籍、昂贵的学费、有限的插班生名额、考试等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幸运的是通过考试,方翔以优异成绩被顺城小学录取了,而其余三人落选,孩子们的家长凑钱帮助方翔上学。难道能让其他三位小朋友就这样失学吗?让他们白白地浪费时光吗?在城市里晃荡下去吗?四个孩子,他们阳光,他们不自卑,他们组织起了自己的学校 “葡萄院小学”。方翔成为了该“学校”唯一的老师。“葡萄院小学”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在这里成长。家里的案板成了他们的黑板,板凳、条椅成了他的课桌,就连在马路边的居民健身园也成了他们体育课堂。„.方翔几乎占用他的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课。在这里他们也有烦恼,而更多的是快乐。“葡萄院小学”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连房主赵大
爷也自愿的为他们当起了学督。更是在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魏老师发现了这所“小学”。在老师、校长、区教委领导的关怀下,这些农民工的子女都幸福地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让他们飞向蓝天。
再回头想想我们,我们可以坐在课堂,学习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一切。比起他们,我们更要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认真的学习知识,为祖国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