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喜马拉雅影评
喜马拉雅影评
偏僻的西藏有太多的神秘的事情,这是大自然的赋予的,当然也离不开人类的参与。这部影片介绍的是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村庄—多泊村的一些传奇故事。影片以天尼和拉瑟因在麦田作为开头部分,应该是因为这个地方的麦子不足够这里的人民食用,来引起故事情节的发展。神秘的多泊村必然出现神奇的人物,如天尼、拉赫帕、卡马以及拉瑟因等。传统的经验固然有着突出的优点,没有生命的危险,不过效率不高;现代的尝试也有着优点,但也存在着缺陷,拉瑟因就是因为尝试着新的路线才丧失了生命。大自然赋予了喜马拉雅这么神秘的地方,却让这里的人民演绎着神奇的雪玲传奇。影片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法,以天尼和卡马两条运盐队为我们展开故事的画面,其中以天尼带领的老弱妇孺为主线,卡马带领的青壮年为次线。正是因为天尼和卡马相互不了解,卡马找天尼合作,却得的是拒绝。天尼去找他的小儿子带领运盐队,可诺布不熟悉群山和运输业务,天尼打算亲自重走群山,当他从寺庙回到家里时,卡马已经带上村里的运输队出发罢了,因为卡马不相信神,不相信占卜,也不信恶魔,具有不迷信的一面。天尼老了,能和天尼一起的人也老了,但他相信神站在他们一边,不能等着困窘而死,当准备出发时,诺布神奇般的出现了,加入了运盐队,在途中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天尼一直在坚持,不管其他人累不累,他都是走在前面,还不时的鼓励孩子和其他老人:真正的多泊村人是不会放弃的。天尼是了解群山的,他们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这些老人、小孩、妇人都不怕,他们信任天尼,信任神。不久就赶上了卡马,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卡马也很惊讶,不仅仅是卡马等年轻人不相信,就连那些老年人都不认为可以赶上卡马。从这以后,卡马对天尼有了新的认识,当天尼用烧盐的方法预测是不是有暴风雪的时候,卡马不信这种方法,故事的发展证明了天尼的猜测是正确的,他不许村人停下来休息,因为暴风雪就要来了,在面对眼前的困难时,他总是说我们别无选择,灾难也要做,为了粮食、为了村人不受冬季面临着无粮的困境,他在坚持,年轻人坚持是必须的,这是年轻人的职责,可那些老年人都还在坚持,崎岖而漫长的的山路,狂风暴雪的阻挡,这是何等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当天尼晕倒在雪地上,卡马发现并救了他,这又让卡马对天尼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天尼也更深的了解了卡马,当天尼临死时告诉卡马一定要相信神,卡马接受了。卡马说的一句:“他能从晴朗的天空中看到暴风雪的存在,我却什么都看不到,我直接走进了陷阱里。”说明了卡马认识到了天尼的长处,即使他们都是一样的固执。还是一个活泼孩子的拉瑟因见证了两代人的优点和缺点,从他爷爷身上学到传统的经验,又从卡马身上学到很多本领,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是一个很出色的头人。途中受益的人还有诺布,他的壁画因其经历更加丰富多彩,记载了一代人的传奇。天尼的牺牲激励了一代代人,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很尊重这位老人。
第二篇:喜马拉雅王子影评
姓名:吴晨晨
学号:101201120
联系方式:***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
所选课程:现代电影流派
喜马拉雅山上的美丽传说
《喜马拉雅王子》这部电影改编于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本应是发生在丹麦皇家的故事,这部影片把它挪到了我国西藏。读了《哈姆雷特》,自然很多人都会憎恶这样一个杀兄娶嫂的王,尊贵的面具下是一系列恶毒的阴谋,他必须得到应得的报应。但是《喜玛拉雅王子》中取代阴谋的是爱,王和王后对爱的追求,父亲对儿子的爱。原来王在年轻的时候就跟王后相爱,到后来被哥哥发现并且陷入到生命之危的境地,王才杀兄娶嫂的;王子拉姆洛丹和雷桑尔的决斗,王一心想保全自己的儿子拉姆洛丹,动用了毒酒,试图在剑上抹毒,但最终却让自己最心爱的王后死去,自己的血脉丧生,自己也在悲痛中自刎。我想没有一个观众会说王是罪有应得的,每一个观众都会凭其最初的动机,凭其到死之时仍然保持着的那一份爱,给予宽容的态度,他用结束生命来救赎曾经的罪恶,我们同样对这生命表以崇敬。还记得影片里的那句“让我们互相宽恕吧”,这出自跟拉姆洛丹一样英勇的战士雷桑尔之口。两个对立方双方用公平的决斗来定生死,何不称其为英雄,这确实是英雄才有的高度,观战者无不为
之起敬。当双方都中毒倒地直奔死亡时,不管有罪的无罪的,还苛求什么呢?即使最最罪恶的灵魂也会在此刻得到宽恕。这句话无疑是影片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一个重要主题,宽容足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仇恨。莎翁原著给予我们的那是真正的悲剧的震撼,所有的人都死了,阴谋和复仇。但是《喜玛拉雅王子》则在影片的最后给人以希望,王、王后、王子都死了,但是还有新的希望存在——拉姆洛丹的儿子甲波。这早在编者给王子爱人奥萨鲁央以母亲名份开始,早在那个刚出生的孩子从河流中流走开始,就已经给影片的结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设下了悬念。太多的伤感背后还是有温情存在,这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这是宽容的后代,这就是黎明。影片就是在这样的晨光中结束。影片就是这样为《哈姆雷特》做的解读。“让我们互相宽容吧”,相信我们都将重新思考领悟那一份宽容。
当然整部片子的音乐和画面也十分的美,别有一番韵味。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喜马拉雅山脉,美丽的藏式宫廷、广袤的草原、挺拔的山脉、大片的羊群以及清澈的溪流......无不让我心驰神往,仿佛融入了美丽的喜马拉雅山中。而从《喜玛拉雅王子》的音乐中我又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生命的美,特别是甲波出生的时候,给人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生命的美,不禁为音乐而动容。
不管怎样,整部片子基于《哈姆雷特》,却带来了与之不同的特殊感受,有一种清新、独特的感觉,值得一看。
第三篇:喜马拉雅影评生命的呐喊,灵魂的震撼
生命的呐喊,灵魂的震撼
——观《喜马拉雅》有感
白雪皑皑的雪山,健壮如虎的牦牛,如仙乐般的藏语梵声„„古朴自然的景致在《喜马拉雅》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具备一种能够抵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穿透力,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聚一方情。”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形式和文化气质,影片中的藏族同胞们延续着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和虔诚信仰。而作为这群人的核心——头人,需要怎样的气质?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诺布的一句话:走最难的路。是的,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是不需遐想的选择容易之举还是充满勇气准备挑战前面的困难?我想,有挑战才有进步,敢超越自己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而当人类面临眼前有两条路的时候,选择那条最难的路也才会体会出生命的真谛。走最难的路,它在向我们呐喊,它在向我们宣示,它在向我们展示一种生命的精神:勇敢、坚强、执著、虔诚、征服!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能谱写出生命的壮歌。
牦牛群穿越幽灵之路是全片中最让我触目惊心,为其担惊受怕的情节。一面是悬崖峭壁,高耸峻拔,前方朽木已断,人牛无法继续前进,而峡道太窄,牦牛掉头的可能为零。艰难险阻摆在面前,是前进还是死亡?全队的命运就决定在头人天尼一个人的手中。只有前进,前进才是唯一的存活之路。当最后一头牦牛伴随着那根折断的桥木一同跌落水中时,我的心猛然一提:生命是脆弱的,命运是难以琢磨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然而,生命又是顽强的,生命的底色是抗争,是不屈的意志!
对待神明,藏族人民是敬畏的。就像老头人天尼一直重复强调的,“我们是属于山的,山就是我们的家”,“神明胜利了”,心怀期许的虔诚让你觉得也许神明真的就在对面雪峰之上端坐,在这之前,你从未与神明如此接近过。新头人卡马也曾想挑战过神明,他有着和天尼年轻时一样的品质,勇敢反叛敢于挑战。这是人类在向天神挑战,呐喊出心灵深处那份欲求掌握命运的渴望。
暴雪的尾声就是天尼生命的尾声。一生以山为伴,以山为家的老头人天尼最终安睡在喜马拉雅的怀抱里。这是生命的圆满,更是灵魂的超度。就像天尼生前对孙子帕桑说的,生物都是会死的,死去以后,到莲花生大师那里,转世重生。而帕桑的一句“让他去吧!”彰显了一个未来头人的必须具备的睿智豁达与宁静。
影片的结尾,帕桑终于见到了叔叔诺布在石头上画的东西——树,一棵并不高大雄壮但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树。仿佛站在树上,就具备了头人的素质,就能够拥有一双看的很远的眼睛,带领族人翻山越岭,继续生活。这颗看似平凡的树,却预示着生命的刚强和活力,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不凡。
一曲极具佛教色彩的颂唱拉上了影片的帷幕,这纯朴自然的清唱是藏族同胞们发自内心的震动,一种西藏独特神秘的梵语萦绕回旋于耳边,久久挥散不去...而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也随着这藏语梵声,延续,延续„„
第四篇:喜马拉雅fm--综合分析
一、运营基础......................................................1
1、产品处于成长转向成熟的过渡期..................................................................1
2、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3
3、现阶段的核心突破口,是建立上下游连接和闭环,形成规模效应..........4
二、内容运营......................................................5
三、数据运营......................................................8
四、用户运营......................................................9
五、活动运营.....................................................10
一、判断该产品当前处于生命周期发展的哪一个阶段?现阶段要面临的核心问
题是什么?以及核心突破口可能在哪里?并说明原因。
喜马拉雅 fm 是国内音频分享平台,产品支持 PC、手机、车载、智能终端等
多种方式,团队组建于 2012 年 8 月,相较于蜻蜓 FM、企鹅 FM、荔枝 FM 等其
他同类产品,发展迅速,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较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移动客户
端“喜马拉雅 APP”于 2013 年 3 月上线,原计划首年实现 1000 万的用户规模,但实际上仅半年即达成千万用户目标。2014 年 5 月初,喜马拉雅激活用户突破
5000 万大关[1]。
1、产品处于成长转向成熟的过渡期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电台市场综合报告 2016》,该报告针对 移动音频市场现状、用户及厂商进行了详尽分析[2]。微信公众号的兴起,IP 成为
市场蓝海,而一直被大众忽略的音频市场也进入了市场转型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
期。自 2012 年正式上线至今,截至 2016 年 9 月 14 日,喜马拉雅 FM 激活用户
数已超过 3 亿,每日新增用户达到 40 万,目前,喜马拉雅 FM平台内有 3000 万
条声音,覆盖财经、音乐、新闻、商业、小说、汽车等 328 类有声内容[3]。
根据酷传统计的 APP 下载量,2014 年 8 月至今,总下载量已突破 6 亿多次。
2015 年 7 月到 12 月是占领市场的重要转折,用户量显著增长,2016 年至今用户
量缓慢增长,用户量稳定增长。2015 年产品从 V3.1.13 迭代到 V4.3.26,更新 8 次,2016 年 10 月 14 日,产品已经完成了 17 次迭代,最新版本 V5.4.39 从页面
设计、搜索发现推荐等重要方面进行调整,在已经占领一定市场规模的情况下,更注重突出市场特色,稳定市场地位,注重用户体验,这也是产品转向成熟的重
要标志,也是稳定发展的保障。
如喜马拉雅 FM 联合创始人余建军所说,产品正在用平台思维,打造中国音
频市场的商业生态圈。通过构建内容创业平台,促进上游内容创业,不断生产优 质内容,并通过平台实现收益。下游多终端分发内容,产品手机到汽车到智能硬
件产品的结合,对接内容,形成良性生产消费产业链[4]。喜马拉雅 FM 的发展轨
迹与滴滴打车又许多相似之处,通过一定手段快速占领市场后,有力稳定的用户
基础,不断探索发展方向,巩固市场地位,颠覆传统行业的同时,又重塑行业生
态。
目前,产品已经有了明确的上下游战略规划,网页版的有声化平台,鼓励内
容生产,新生活商城开拓内容分发硬件渠道。产品最新一次的改版升级,内容付
费和内容发现、订阅功能调整,主播、榜单在产品中的重要性凸显,连接两端,打造闭合,创建壁垒,打造平台特色的发展方向已经初见雏形。
综合分析,产品用户规模仍会保持较长时间的增长时间,但增速放缓,质量
更高,会更加吸引更符合产品市场定位,对产品认可度更高的用户,产品处于成
长转向成熟的过渡期。
2、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
现阶段,产品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打通上游、中游、下游用户生产、体验和消 费的生态链,构建生态圈,从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产品要有质的提高。
(1)就上游而言:如何做到内容精品化与差异化
原创 IP 仍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消费品,蜻蜓、荔枝等同类竞品、微信公众
号、凤凰、腾讯、今日头条等内容分发平台众多,产品要考虑在内容生产上持续 精品化,实现差异化,避免陷入资本比拼和同质化竞争的漩涡中。
(2)就中游而言:促进用户内容消费和付费,提高用户体验和收益
产品模仿淘宝、滴滴、微信等方式打造大平台,挖掘平台上个体的价值,打
造小老板,增加用户微创业机会,降低门槛,让用户通过平台获得收益。
现阶段,平台更开放,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需要对内容进
行有效管理,把控质量,建立内容质量标准,帮助用户发现优质内容,帮助优质
内容沉淀,打造个人 IP,通过内容的原创性和价值刺激用户消费。
(3)就下游而言:开拓渠道,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增加使用场景,提高硬件水平
解决硬件使用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信号质量、音质、价格等,减少使
用环节,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消费内容。
(4)扩大产品盈利规模
随着用户规模和增大,如何能够吸引广告商,精准的广告投放和合作,成功 的广告投放效果,获得广告收入是盈利考虑的重要方式。硬件的生产和销售模式
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3、现阶段的核心突破口,是建立上下游连接和闭环,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运营手段的调整,通过购买版权资源或者原创优质内容生产,使内容具有精品化和差异化的特征,在现有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的基础上,增加用户精细化运营和内容推荐、内容发现等功能和体验。对优质内容的推荐和推广,鼓励用户付费消费模式,培养消费习惯是该阶段的重要任务。下游闭环的产生,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互通互联,通过与其他媒介的合作等多种方式,渗透到各个应用场景中,形成规模效应,并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重塑行业经济,才能达到建立生态圈壁垒的目标。
【参考资源】
[1]新浪新闻:国内最大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获 1150 万美元风投
[2]微信公号:喜马拉雅 FM 凭什么做到“大比分”第一?剖析耳朵经济三大趋势
[3]微信公号:喜马拉雅 FM 为内容平台唯一获 2016 中国最具潜力企业
[4]喜马拉雅 FM:6 成市场占有率,音频独角兽如何崛起?
二、该产品是否具有内容?该产品的内容组织形式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其内容组织形式及挑选逻辑?具体执行上如何体现这些组织与挑选逻辑?其针
对内容方面的运营效果如何?
喜马拉雅 FM 是典型的内容产品,PGC+UGC 结合,打造平台的同时,通过资助、培训等机制挖掘有价值的个体,帮助创业,形成 PUGC [1]。
内容包括自媒体、行业精英、新闻资讯等电台频道专辑,拥有版权的内容包括,传统有声内容(电视节目、电台节目)、畅销有声书、意见领袖(罗辑思
维、深夜食堂)、网络文学。图片参考[2]。
第五篇:《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我读《喜马拉雅守护者》心中有一种欢喜,像是重回拉萨,看天空中矮矮的云压过来,我便恣意地躲到云的影子里去;心中另有一种忧愁,像是复又高反,没日没夜的吐和头疼,大口大口的喘气却觉得于事无补,大有此去万事空的错觉。
我去西藏的时候,对高原没有戒备心,所以买了机票,便空空地去了。
对我漫不经心而又盲目的热爱西藏,高反这位同学毫不留情。于是我从机场大巴下来,便抱在垃圾桶旁边,涕泪并流,狂吐不已。自此开始了长达24小时无日无夜的高反。
在此之前,我对西藏的了解,仅留在天涯帖子里,那里有醉人心魄的蓝天白云和漫无边际的宗教信仰。高反过后,我又活过来了。
布达拉宫的转经筒转走了心中的浮尘,纳木错的湖水将忧虑涤地无类,南迦巴瓦的云遮雾绕伴着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似是身临仙境;在蜿蜒的山路上转了个弯,厚厚的云层中间,阳光直不楞登射下来,羞涩的南迦巴瓦便在云的缝隙里露出峥嵘,那一刻,敬畏替代了所有。
喜马拉雅就这样展现在眼前,一个名词转换成了一幅触手可及的风景画。我在画外,也在画里。
“南伽巴瓦,没有被攀登过的处女峰。和大自然相比,人类何其愚蠢。总是以为攀登过便征服了。细想,我们存在之前它便存在了,我们离开之后它依然傲然挺立。不曾有任何改变。在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那些烦恼,微不足道。”这是2012年去西藏时写的微博。
那几天,我微博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渺小。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任何的文字修饰,都已变得苍白无力。当我回来后,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书,作者蒋玲便把我又带到了西藏。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团队——喜马拉雅商业登山服务团队,这个服务团队在国内的发展及在登山活动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不是这本书,大约我从来也不会了解到那些无名英雄,那些故事自然无从知晓。登山,始终是少数人的运动。
媒体对登顶成功的人们大肆宣扬,于是他们很容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扬名立万”,然而却很少人去了解他们登顶背后付出更多的高山协作、高山向导、登山修路组和后勤们。
这样的团队大部分是由藏区的青年组成,他们在喜马拉雅脚下出生,在喜马拉雅脚下成长,他们攀登并守护着喜马拉雅,他们为众多意欲攀登喜马拉雅的登山者实现梦想而付出,窃以为,他们才是更伟大的人。
“高山向导:高山向导是在登山活动中为队员或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
“高山协作:负责整个登山活动建营、运输、接应(烧水、背负、协助)登顶队员以及救援等工作任务。”
“登山修路组:主要负责打通雪山艰难险路,保障各国登山组织团队顺利登顶。一般由5到10名技术娴熟,体能过硬人员组成。”
“后勤:是指一项通晓全盘、沟通上线、综合服务的工作。”
如果我没有去过高原,没有见过喜马拉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半是带着抽象的敬畏心来欣赏吧?我想。
可是一个曾经在海拔五千米的皑皑雪山,在不分东西南北一望无际的白,“突突突突”头皮发紧的高原反应如影相随,即便大口大口呼吸也不能舒缓的人看起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走进了登山学校的向导们中间。我的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发展“一会儿欢欣,一会儿忧虑”。
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高,她的很多句子让你如临其境,亦让怀念拉萨的我,感触颇深。
当我看到作者写:“拉萨的天空总是蓝得像一块没有裂痕的宝石”在心里默默点下一个又一个赞,我想起在念青唐古拉山看到纳木错的那一刻,心境澄明;
当我看到“齐美身高一米八,雪深没过他的胸,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沙漠中游泳,挣扎半天也前进步了半步。”这句话似乎又让我感受到了在米拉山口皑皑白雪里,高反的我寸步难行的情景;
当我看到尼玛校长从矮矮的平房里组建了登山学校,打心眼里觉得开心;当我看到他们早上集合时不小心“上厕所时淋湿了”一个学生,笑得我在床上打滚;当我看到登山学校的次仁旺姆和阿旺扎西结为伉俪,忍不住微笑着跑到微博上去搜索他们的信息;当我看到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心跟着天气跟着修路队一阵一阵发紧;当我看到欧珠和老吴登顶后老吴发病去世,当我看到吉吉丈夫因飞来的碎石世,眼泪便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常常有人说,“这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而对于登山服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他们的工作便是在生死之间徘徊。喜马拉雅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时速20km的风、漫天飞扬的雪均匀地打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脚下都有稍不留意便会坠落的悬崖。不管你是谁,在登山过程中,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山在前方,亦在脚下。
远方是浪子的诱惑,喜马拉雅是登山者的诱惑。远方在哪里?浪子不知道。而喜马拉雅,一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以前,现在,未来。
读完这本书之后,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很纠结。我想起那些因为坚持成功登顶的人,也想起因为坚持而去世的老吴。我想替喜马拉雅问他们:“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又想起书中旺姆登顶后说过一句话:“阿扎老师,你知道吗,登顶的时候我就想,这下死了也值了。”如果说必须到达是登山人狂热的梦想,活过一次,或许就是坚持最好的解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追求人生有一次成功的登顶,皑皑的白雪告诉他们曾经活过一次。
可是对于帮助他们实现登顶梦想的登山向导和登山协作们来说,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登山“约会”中,死去活来。他们以登山服务为生,直射的阳光给了他们晒伤的皮肤,没有雾霾的蓝天给予他们最纯粹的心灵。他们生活在雪山的怀抱里,他们在转经筒的轮回里超脱,他们用脚丈量着雪山的路,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守护喜马拉雅,守护他们的家园,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们的信仰。我曾经空空地去,也空空地归来。但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我的心留在了那里。
一如我读这本书,我似乎记住了所有的故事,然而却忘记了这本书在讲什么。那些故事像是在梦里曾经上演的情节,如梦如幻。不管高山向导们在哪里,在做什么,这些已经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将会永远守护着喜马拉雅,那是他们的来处,也是他们的去向,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