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3: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

第一篇: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

《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

园南小学胡继红一直都很喜欢这本书《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正值学校读书节活动生动蓬勃地开展着,我也在此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的读后所感。这本书的作者是周益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他是很年轻的特级教师,清瘦,斯文,很有童心童趣,前年暑假在南师大培训期间听过他的讲座,一直震撼于他对文学的心灵感悟和投入,以及他用人文精神和文学品格滋养未来一代的用心),在上周的“相约名师”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就有他执教的一节课——《听那诗里的声音》,能够走进他的课堂的孩子及老师,是很幸福的事。

书的封面上有一首诗:“走了那么久,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金菊是它的美丽,钻石是它的明亮,挂呀挂呀,挂在每间教室的门口,所有望着他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书的封底也有一段话:”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带着这两段话读这本书,我被这一群点灯的人深深感动。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些问题不也正是自己一直在探寻的吗?

这本书有三大块内容:一是理念:“第三件事”诗与思(“第三件事”源于绘本美国图画书《花婆婆》,当花婆婆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常对爷爷说她长大后要向爷爷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她老了的时候要向爷爷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对她说:“很好,但是一定要做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小女孩长大了,到处旅行,最后在海边住了下来。她常问自己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但是做什么呢?美丽的鲜花给她带来了灵感,于是,只要她走过的地方,她都撒下鲁冰花的种子,第二年春天,那儿成了美丽的花的世界,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周益民借此来问自己该做一件事什么样的“第三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呢?他说:“让童年更美好,让童年在文学阅读中成长,不正是我应该做的第三件事吗?”二是课例:我邀文学到课堂;三是访谈:那些疼爱童年的声音(孙幼军、沈石溪、杨红樱等儿童文学家的对话)。每块的内容都很多,我选取两点来谈吧。

一、为了文学与童年的欢聚

“在那永不落叶的大树的高高枝头,嘀哩哩,嘀哩哩,日日夜夜,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周益民非常钟爱法国作家雅克·夏尔庞特的这段读书感言。做一只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成了他寻找自我的一个意象。他的童年是在文学浸润中成长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结,影响着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追求、对阅读推广的钟情。

他说童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并举了一个圣诞老人的例子,假如没有了圣诞老人,这个世界该是多么黑暗,多么寂寞!就像没有你这样可爱的孩子,世界不可想象一样,没有圣诞老人的世界,也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圣诞老人减轻我们的痛苦,孩子般的信赖、诗、爱情故事,也许全都没有了。我们人类能体味得到的喜悦,大概只剩下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身体能感觉到的东西了。他说童年需要文学的滋养,特别强调了童话的意义,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给孩子插上想象这对可以翻飞终身的翅膀。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曾用“祛魅”来概括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由鬼神代表的神秘力量,已从公共生活中消隐,科学改变了人观察世界的方法。人们不再像屈原那样,相信天上有人看门。不再像曹植那样,相信洛水有美丽的女神;不再像李白那样,相信太阳由六条巨龙驾御;不再相信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可爱的玉兔,有芬芳的桂花树。人们眼中的山河日月,神秘不再,敬畏不再,神往也不再。当天地成为失去魅力的空间,人便成了一个地球上的孤独者。惟独孩子,还能保留那份本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领略来自神秘的力量。正因为文学有如此的意义,像周益明他们这些点灯人坚定地选择了“儿童阅读”的北斗,他

们的目标就是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他们积极地推进班级读书会,精心策划每一场作家见面会,郑重地把文学邀至课堂。

二、课例——《小王子》班级读书会

儿童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是缺乏的,这本书有周益明老师的许多班级读书会课例,这些课例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逆风的蝶》中,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精神的种子,在《白色的贝壳》中,他带着孩子去寻找那正在拥有的和已经失落的,在《小王子》中,他激活了忠诚、责任、归属的爱。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王子》班级读书会这一课例。这堂课是60分钟,对象是六年级孩子。他讲《小王子》选择了“驯养”这一部分,课开始时第一环节是读书印象,老师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等,随后简单交流读这本书的感觉(淡淡的忧伤,小王子是天使的化身,至纯至善至美的感觉等),再让孩子选择感受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我也特别喜欢这些动人的语句,愿与大家分享。这些话是狐狸对小王子说的,小王子本来生活在他的星球,很小的星球,他每天做的事就是打扫他的星球,给他的玫瑰花浇水,忧郁的时候看落日。他很喜欢他的玫瑰花,可是玫瑰花她有刺、多疑、虚荣,小王子太年轻,不知道怎样去爱她,于是他离开了他的星球开始游历。在地球上,小王子遇见了“我”和狐狸,这段“驯养“讲的是小王子和狐狸相遇的故事。由于和狐狸的相遇,小王子懂得了爱的真谛。第二环节是聚焦“驯养”,他紧紧围绕“什么是’’驯养’”、“驯养容易吗?”、“驯养需要什么”这些问题展开。他穿针引线,循循善诱,引导着孩子们到达了许多失却“真心”的成人所到达不了的精神的彼岸。孩子们渐渐明白驯养需要耐心,需要沟通,需要仪式,需要爱与责任等等。这节课还有“穿越生活”、“移情想象”和“后续阅读”等几个部分,就不再说了,总之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读过好几遍《小王子》,每次都会触动心灵,感动不已,这的确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书。这次校园读书节我就推荐我们班亲子阅读这本书,现在孩子恐怕还看不太懂,等到五六年级我们再读,也可以开一个班级读书会。

总之这本书周益明老师以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追求、对儿童阅读推广的钟情浸润着我。使我也不禁想向他那样径直走向孩子们的童年,和孩子们手挽手,在清纯的文字世界里找到一份精神的栖息地,把童年的季节拉得更长、更美。

又想起席慕容的那首诗《试验》——他们说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渣滓,如果,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也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昨日。老师们,让我们用阅读温暖孩子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所有的昨日都将沉淀出如诗一般的纯净与美好。

第二篇:《儿童与课程》读后感

读杜威《儿童与课程》有感

——地理科学 12280208 耿 欢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 20 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的教育主张和课程思想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背景】

南北战争结束后, 美国处在一个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但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却严重匮乏。当时美国的教育, 无论是教育体制, 还是教育思想, 基本上都是从欧洲移植过去的, 如留德学生德加谟、麦克默里兄弟和哈里斯等人回国后大力宣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并于1892 年成立了赫尔巴特协会, 1895年又成立了美国全国赫尔巴特教育科研学会。在他们的努力下, 赫尔巴特及其德国信徒的大量著作被译成英文, 一度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而这种承袭欧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消极地对待儿童, 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 课程和教学法整齐划一”“儿童们面无表情, 静听手持现成教材的教师照本宣科。”

针对这种状况, 杜威指出 “这种重心在儿童以外, 重心在教师, 在教科书以及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和本能的活动。”“‘学习’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 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他还指出, 在传统学校里, 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太多, 而对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考虑太少, 甚至忽略了儿童这个教育对象:儿童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被沉重的知识负担压得窒息了,包围儿童的是僵死的、机械的和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把儿童从书本的记忆中解放出来, 把儿童的生活放在首要位置, 把学校变为儿童生活的地方。”杜威开展了他的教育实验, 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 《儿童与课程》(1902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

【正文】

文章开篇提到,“理论上的深刻分歧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和虚构的”,教育史上的若干分歧,无不体现着一种反复、矫枉过正的特征。杜威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只有离开已经固定了的那些名词的意义,从另一种观点看,也就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因素。”他在全篇中都是这样做的,不仅重新界定和剖析了“儿童”、“课程”这两个许多学派论述过的核心概念,而且,确实处处体现了在当时背景下堪称“新”的眼光。

杜威认为未成熟的、没有发展出来的人——儿童,和在成人的成熟的经验中体现出来的某些社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课程, 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而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是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儿童所关心的事物与其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可是儿童一到学校, 多种多样的学科却把他们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

由于儿童和课程之间的脱节和差别, 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派别。一个学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教材方面, 认为课程教材比儿童自己的经验重要得多, 因此, 重点就放在教材的逻辑性和顺序性上。另一个学派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个性、性格比

教材更为重要。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自我实现,才是目标。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来决定学习的质和量。

在清晰解剖了两种学派的儿童观及其相应危害的基础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杜威也批判了“新教育”的不少危险。他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读到这里,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一直了解的课程与教学论,有一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教学不是和课程并列的东西,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课程也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教学应该站在儿童和课程之间,是教师本着对儿童天性、兴趣、心向等的体察,以及对教材、课程的研读、理解,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一座桥梁。这座桥不同于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高架桥、铁路桥,而应当允许儿童在两岸来回游走,随时 可以回到自己的“小宇宙”,也随时有机会探访对岸成年人的世界。最为重要的是,这座可以驻足看风景的拱桥是漂移的,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陪在他身边的不同阶段的教师要随时调整桥的高度、宽度,以及过桥行进的步伐。该快时,就得快(比如儿童的一些关键发展期);该慢时,就得慢(如不赞成过早让孩子学认字)。

尤其佩服他对“儿童”世界的分析,他的分析十分贴切,“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 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 体。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他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没意识到转变和中断,„„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宇宙。

在文章中, 杜威从“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的观点出发, 在超越“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对立的基础上, 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一个鲜明观点, 即学科或科目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生长的心理顺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

不仅如此, 杜威还试图在儿童的经验、活动与系统科目的教材之间进行调和。为此, 他提出要研究儿童发展阶段的需要与可能性, 给儿童提供有助于其生长的课程, 使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课程沟通的历程。为此, 他认为“作为教师, 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在儿童的可以利用的现在情况里有什么和教材有关;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 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 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他考虑的不限于教材本身, 他是把教材作为在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的因素来考虑的。”这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心理化”, 把抽象出来的逻辑经验恢复到直接的个人的心理体验, 并为指导儿童提供必需的环境条件, 使儿童和课程联系起来, 从根本上解决儿童与课程的对立。

杜威所考虑的是怎样既使儿童获取系统知识作为经验改造和生长、生活的工具,又不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因而主张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虽然在杜威的主张及其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推崇活动课程的倾向,但从根本上看杜威并不是不要知识、只要活动,而是以儿童为核心,把系统知识和活动兼顾起来的,这正是杜威课程观的合理内核所在。

【名言】

1、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 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 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 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 而是感情和同情。

2、把事物归了类, 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 事物不是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感情上的生动联系和活动的联结, 把儿童亲身的各种经验综合在一起。

3、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 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 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4、兴趣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 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把一定年龄的儿童所表现的现象作为自明的和独立自足的, 就不可避免导致放任和纵容。

5、发展是一个特定的过程, 有着它自己的规律, 只有当适当的和正常的条件具备时才能实现。

第三篇:14 胡红 特殊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浅析

特殊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浅析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胡红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健康心理,以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一名从事特教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我认为用爱培养特校儿童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从事特教工作前提条件。只有给特校儿童树立健康的心理,面对自身的残疾特殊儿童才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融入到学习环境中。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障碍;心理特征;健康心理。

提起“特殊教育”许多人感到陌生、茫然,但其实从另一方面说,没有特殊教育,也就无所谓普通教育了。在科学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了解特殊教育,可以使人更深刻地懂得教育。那么,什么是特殊教育,什么又是特殊儿童呢? 我们又将怎么来培养特殊儿童健康心理,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去呢?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问题行为儿童等。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来树立特殊儿童健康的心理呢?

健康的心里是指人的知、情、意三者内在关系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体内外环境保持平衡和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经历和愉快情绪。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特殊儿童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前提。

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等儿童自身的缺陷对他们的学习和认识活动,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情绪、个性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现我就当前特校儿童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如何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特校儿童常见的心理特征

自卑而孤僻是特校儿童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他们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永远比健全人差,加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毕业后就业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使之丧失自信,遇事畏缩,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由于这种自卑心理和残疾原因,特殊儿童不愿和健全人沟通,喜欢独处,久之形成不合群的性格。敏感而多疑是特殊儿童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敏感,不管与自己有无关联,都会表现出猜疑和焦虑情绪。这是因为特殊儿童生理上的缺陷造成对客观事物感知不全面,容易产生错觉,加上残疾的缺陷,使特殊儿童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抽象逻辑思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大多数特殊儿童任性而依赖,他们执拗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生活上、心理上都很依赖父母,希望父母寸步不离,凡事包办代替,即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这是由于特殊儿童在家庭中总是受到过多的照顾。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当发现孩子有残疾后,会产生负罪感,认为孩子的残疾是自己疏忽造成的,有“赎罪”心理,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养成特殊儿童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依赖性,缺乏自立自主能力。特殊儿童情绪不稳,容易急躁冲动。如自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就过分激动,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甚至大打出手。这是由于特殊儿童的自制力不强造成的。自制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体验。特殊儿童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加上他们建立在自我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自尊具有盲目性和脆弱性,对良好的自制力的形成极为不利。因而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表现出过度激动。

总之,特殊儿童中产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特殊儿童残疾缺陷的自身因素,也有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教育态度等家庭因素,以及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人们对他们的态度等社会因素。

二、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特校教育里面的教育途径又将是怎么样的呢?

1、引导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树立自信心。我认为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特殊儿童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让其也有自豪之处,从而认识到自己虽有缺陷,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特殊儿童受残疾的局限、认识能力较低等不利因素的影

响,所获成功的几率不高,教师应从特殊儿童的长处和优势入手,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条件,适时采用激励手段,让特殊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逐步树立自信心。同时要用典型生动的事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以及身边的残疾人成功的事迹,激励特殊儿童克服生理残疾,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形成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

2、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提高特殊儿童的知识水平。提高特殊儿童的文化知识水平,是消除特殊儿童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根据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合理的学习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运用特殊儿童的生理补偿功能,采用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手段,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特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感情,获取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培养特殊儿童的健康心理,促进特殊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3、努力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社会交往。必须努力丰富特殊儿童的课余生活,为特殊儿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提供机会。教师要结合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给予合理的教育教学,培养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此外,还要有意识地为特殊儿童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外出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与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等等。通过社会实践,使特殊儿童与健全人的交往机会增多,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健全人交往更加方便自如,并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

4、特校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健康的心态影响特殊儿童。作为与特殊儿童朝夕相处的教师,往往是特殊儿童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时时处于特殊儿童的观察、注意之中,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特殊儿童。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健康心理是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5、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特殊儿童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和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采取溺爱的或独裁的,甚至拒绝的态度,特殊儿童就会表现出适应性差、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等特征。因此,可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方式,帮助家长了解特殊儿童心理特征,学会一些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方法的实用技巧,使之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6、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偏见和歧视,至今仍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这也是挫伤特殊儿童自尊心,形成特殊儿童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使特殊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从而体会到自己与健全人是平等的,克服自卑和孤独感,感受到社会的温馨,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小结

总的说来,每一种教育的途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各种途径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作为特教战线上的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特校的教育是,面对一个个特殊儿童,我们只有给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方能更好的开展好我们的特教工作。总而言之,对待这群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要各方面全方位的积极配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要格外细心,特别关心,充满爱心,非常耐心!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2)张丽.江西教育科研[J],2000年第9 期.(3)拉塞克·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4)朱小曼文:《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第7—9 页。

第四篇:胡氏儿童英语学校安全与卫生

胡氏儿童英语学校

关于学生学习及安全卫生工作管理的规定

一、按时到校,按时回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要用国际音标注音,不要用汉语注音。

2、要音、形、义有联系地记单词,不要死记硬背单词。

3、要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不要听课无准备,作业不会才翻。

4、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地说英语,不要怕人笑话,不敢大声说,大声读。

5、要天天听磁带,常看英语节目,不要心血来潮买磁带,几日满是灰尘在。

6、要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总结语法,不要死记语法条文。

7、要勤查字典,多读课外读物,不要除了课本,一无所有。

8、要坚持规范书写、抄写、仿写;不要只顾快而忘了规范、工整。

9、要积极参加英语活动,敢于和同学、老师、外宾用英语交流,不要闭门造车。

10、要在听、说、读、写、译、演、唱、玩、画中学英语,不要只会读、说。

三、除认真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外,在家坚持听磁带或朗读英语10-20分钟,每周至少两次。

四、学习须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必须提前向学校请假,如连续两次无故旷课,视为自动退学,记住老师,校长以及办公室电话号码。

五、明确学习目的,争做优秀学生,我们将根据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评选“剑桥之星”,给予一定奖励,每期结束,将进行口语、听力及书面考试,并评选“三好学生”。

六、上课期间,严禁出校门。严禁进入电子游戏厅、网吧,远离毒品。七、七岁以下的学生必须有家长来接,老师才能放行,各班主任必须作好督促工作。

八、随时随地注意安全,严禁在教室、走廊、英语角、厕所等地追逐打闹,严禁玩刀、剪刀或尖锐、锋利之物,严禁玩火。上、下楼梯严禁拥挤。

九、没有老师的允许,严禁学生接触电视、VCD、电扇、空调、窗帘等物品的开关或拉链。

十、严禁站在椅子上,课桌上或坐在课桌上,严禁在课桌、椅子、墙壁、黑板等处乱涂乱画或张贴不干胶,望大家共同维护室内外卫生。

十一、严禁乱扔垃圾、果皮、纸屑等,严禁在教室内吃零食。

十二、在活动场所活动期间,爱护一切设施,严禁爬栏杆或向外扔废弃物。

十三、放学后,不许在外逗留,应立即回家,路上过马路要十分小心,不要轻易与陌生人打交道。

十四、以上各条望大家认真遵守,执行,凡有损坏物品者,一律赔偿,违反其它各条者放学后留下打扫室内外卫生,同时各班的遵守执行情况作为教师综合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十五、学生宣誓:

在胡氏英语学校学习期间,我发誓做到以下几条: ①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③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争做优秀学生。

④上课期间,不出校门,不进网吧,不乱动开关,不追逐打闹、不乱涂乱画乱写乱贴,不乱扔垃圾,不吃零食,不抓栏杆、不翻窗户、注意安全、关注生命。

第五篇:《书,儿童与成人》读后感

对儿童文学的初浅认知

——读《书,儿童与成人》有感

寒假闲来无事,休息之余看了一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感触颇多。首先感叹平日自己阅书匮乏,与书中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知道的甚少,只好求助于度娘。囫囵吞枣似的翻阅完此书,对书的总体印象是:因为《书、儿童与成人》,阿扎尔成了第一位分析讲述儿童文学理论的法兰西院士。此书也许并不是保罗·阿扎尔的学者生涯中最高深严谨的学术研究,却一定是一部独特而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作品。此书利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叙述欧洲及美国儿童观的发展与形成、各国儿童文学的特色等,还是蛮令人获益匪浅的。尤其是在语言组织上,条清理析,深入浅出,犀利华彩行文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也是作者唯一一本有关儿童文学的理论。

在书中,阿扎尔盛赞佩罗是为儿童书写的第一人,可见他对夏尔·佩罗无疑是偏爱的。但是早在1658年,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经出版了第一本专为儿童准备的幼儿百科知识大全《世界图解》,比佩罗那充满道德训诫的儿童读物要早39年。我知道的也就如此而已。真要把一本书读透,显然在时间上需充足。故我只能浅尝辄止,无暇深入,更别说是去芜存菁。

据查,我国现代最早一部文学理论书籍是名家马宗霍的《文学概论》,这本书成书于1925年,基于古文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其中并无提及儿童文学的的概念。

然而早在这本书成书之前,周作人就已经开始收集儿童文学并做童话研究的工作了。1914年,周作人发表《征求绍兴儿歌童话启》一文,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儿歌童话,这是周作人1911年从日本回国后从事儿童文化、儿童文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启示的开篇这样写,“作人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材。”显示出周氏收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儿童文学建设。

虽然应者寥寥,民国三年正月十日发出的倡议到年底只收到一件来稿。但毕竟,中国儿童文学的收集工作开始了。收集是所有调查研究的第一步,这应该算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端。随后,世界书局、儿童书局、开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对儿童读物的关注,蔡元培、晏阳初、丰子恺、陶行知等人对儿童教育的悉心,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曾出现过昙花一现的儿童教育与童书出版热潮,连松居直也说,“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甚至还为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文化断层而难过不已。

当时的这些人里,周作人深谙人类文化学研究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他在与赵景深进行童话的讨论时就指出:“童话的分析考据的研究,与供给儿童文学的事情,好像是没有什么关系,但这却能帮助研究教育童话的人了解童话的本义,也是颇有益的。中国讲童话大约有十年了,成绩却不很好,这是只在教育的小范围里着眼的缘故。”回到二十一世纪资讯爆炸的今天,世界扁平了,原本的壁垒开始稀释崩塌,让我们得以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视域来看待这一问题。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儿童的世纪正在冉冉升起,无论是阅读,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以迎合儿童的方式推进。投其所好的畅销校园书籍,层出不穷的电子游戏,恨不能声光电一起痛下狠手的娱乐活动,我们的儿童正逐渐被捧上高高的龙椅。儿童心理学不再是少数理论家兴味索然的自言自语,而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儿童读物、服装、食品、娱乐产品等等一切与儿童有关的广泛领域。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从忽视儿童、发现儿童、正视儿童到重视儿童,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必将会再度绽放异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下载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继红《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

    儿童散文读后感

    篇一: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 《飞上天空的狮子》艺术鉴赏。 儿童文学作品《飞上天空的狮子》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大师佐野洋子的作品。佐野洋子被称为“用色彩讲述童话的大师”,......

    儿童发展读后感

    儿童发展读后感《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着,这部书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这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阐述了儿童的内......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我读了冰心的作品以后,有很多的感受,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冰心是中国人民友好的使者,为世界和平、友谊进行国际交往,在出差归来的途中,给祖中的小读者寄回了21......

    《儿童发展》读后感

    《儿童发展》读后感 市六小 蒙亚娟 《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著,这部书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这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

    儿童故事读后感

    儿童故事读后感 儿童故事读后感1 在去年的暑假里,我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芭比公主童话故事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法森林公主》。这本《魔法森林公主》上面介绍了非......

    《解放儿童》读后感

    在《解放儿童》这本书中,作者南师大的刘晓东老师认为:"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

    《儿童发展》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把孩子们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感受到孩子们的身心变化非常大,甚至孩子们的一些思想变化都出乎我的意料,每次对孩子的教育有点力不从心。前段时间在百部教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