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时代不同了,教育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半世纪前的“野外放养”,转变成如今的“温室精养”。“放养”不一定好,“精养”也不一定坏,但父母和老师不应该忽视孩子的人格培养和挫折教育,同学们也应该有走出温室直面风雨的胆气与能力。
每家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哪一条是通向成功的道路?答案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可以预见的是,成功之路肯定是一条人生独立之路。这条路上再没有爸爸妈妈接送;这条路上再没有爷爷奶奶关切;这条路上你需要自己付出,自己获得,酸甜苦辣都要自己扛,因为这条崎岖道路还有个别名叫“现实社会”。
总有一天,你要离开校园,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自己组建家庭,学业是用来完成的,而人生是用来亲历和体验的。成功有无数种定义,你总会找到你自己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是靠别人的评价,而是来自你自己内心的强大。
常言道:无以成人,何以成才?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同学们,走出温室,直面风雨,迎接挑战。
第二篇: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学无止境
写稿人:蒋雅洁 2012年5月3日16:00时,政治经济系法律事务班09届实习总结大会在甲山校区综合教学楼9-302教室举行。
会议由刘进老师主持,到场嘉宾有系主任刘代汉教授、系党支部书记胡安定老师、系党支部副书记唐俊杰老师及在法律专业任课的陈颖老师和陈锋老师。由09级毕业生彭兰兰、关添、牙嫚媛为代表就自己的亲身实习经验做了实习报告。用她们的的亲身经验告诉了10、11级的学弟学妹要在未来的路上直面人生,学无止境。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学校最后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让我们在直接进入社会时有一个小小的过度,让我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学校会给即将毕业的同学提供实习单位,而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更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我们法律专业的实习单位大多在法院,检察院等一些司法机关,有些同学会被安排在庭前,有些同学则会被安排在庭后从事一些整理资料的工作。09级的三位同学在上台后都告诉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要有一颗包容大度的心,敢于直面人生。对工作要认真细心,谦虚学习。
在即将毕业的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艰难与险阻,亦看到了光明与坦荡。要怀揣一颗勇敢谦虚的心,从最微小的事做起,不耻下问,不怕困难,直面我们即将到来的未来。要在我们的现在多学一些知识,学无止境。就如郭老师所说:当我们学的少时,我们认为我们有多聪明;当我们学的多时,才知道我们有多无知。
我们要在现有的时间多多汲取知识,不要到了需要时才发觉‘书到用时方恨少’09级的学姐在此次报告中一直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充实自己做好准备,以便面对不期而遇的机会。大放属于我们的光彩,这次报告会让我们这些还没毕业的同学有了对未来进一步的思索。也希望09级毕业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我们10、11级的同学们要做好准备,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尽。
第三篇:感受崇高直面人生
感受崇高
直面人生
——读《名人传》有感
初二(8)班李婧妍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
《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第四篇:迎接挑战
第1 页
迎接挑战
作者——褚继楼
1伊辛巴耶娃“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
2008年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
素材解析
跳高运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跳高运动本身就决定了,挑战是他永恒的法则。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5米10,她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2帕蒂卡用不屈感动着世人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
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挑战别人更是在挑战自己,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她用不屈感动着世人。
3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终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举国上下齐喝彩,世界人民共欢庆。而对于刘翔,也到了他实现自己多年梦想的时候,那就是,在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冠。预赛那天,刘翔一出现在鸟巢就成了摄影机追逐的对象,全场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可谁都没想到的是,刘翔在一次对手的抢跑中脚伤复发,非常遗憾的退出了比赛,全场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在几分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教练向媒体透露,刘翔的脚伤是7年前的旧伤复发,这些年,刘翔一直在坚持,一直在拼命。其实,他也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想想当时,刘翔退赛是在第一轮比赛的最后关头,这恰恰不是他懦落弱怕疼怕输的表现,这是他坚毅刚韧,不想让13亿中国人失望,不想让聚焦北京的世界各国人民失望的表现。
素材解析
刘翔没有在挑战面前退缩!最后一刻的背影,他比谁都难过,他比谁都遗憾!他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纵是遗憾,一样风流。这就是敢于直面挑战带给刘翔的人格魅力。
4人生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它的精彩在于它千变万化的百态生活,有苦有乐,有酸有甜。在荆棘丛生的人生旅途,我们也会面对很多挑战,而精彩的人生就在于勇于直面挑战。
从3.9万米高空往下看,眼前那个迷人的、发出蓝色荧光的球体已经让人感觉不到高空恐惧惧。10月14日,身穿特制宇航服的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接近3.9万米的太空边缘一跃而下,9分3秒后安全抵达地面,其中自由坠落时间为4分19秒,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1137公里,突破音速。
“我一直渴望在空中飞翔。”鲍姆加特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16岁那年,他就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跳伞。为了磨炼自己,他加入了奥地利国防军。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是一名汽车机械师,但他从未放弃飞翔的梦想。
1999年,他创下了一项低空跳伞的纪录,他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顶端一跃而下,高度仅为29米。随后,他还分别在1999年和2004年从马来西亚双子塔和台北101大楼上一跃而下。自从16岁开始接触跳伞以来,他已经从客运飞机、直升机、摩天大楼及其他地标性建筑上成功跳伞2500多次。
第页
为了这次3.9万米的极限一跳,鲍姆加特纳准备了7年之久。由于鲍姆加特纳跳伞的高度在39044米这一位置超出了臭氧层的界限,为此鲍姆加特纳身着特制的加压服及头盔,同时他乘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氦气球,重量达到两吨。
完成宇航服加压后,鲍姆加特纳头部向下纵身跳向地球。在距离沙漠着陆点只有最后1500米时,他打开降落伞,并最终成功着陆。
跪在地上的鲍姆加特纳,胜利地举起了拳头。地面任务控制中心内爆发出热烈欢呼,向这位勇士表示祝贺和敬意。
5“约拿情结”源于圣经中约拿的故事。约拿平时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重用。有一次,机会来了,上帝派他去传达旨意。这本是一桩神圣光荣的使命,然而面对突然到来的、渴望已久的荣誉,约拿却莫名其妙地胆怯起来,最终,他放弃了这一神圣使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这一故事,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其含义是:“我们害怕自己的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最雄心勃勃的瞬间,我们通常会害怕起来„„我们既怕正视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同时又怕正视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说白了,就是不敢挑战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你自己,是你的胆小、怯懦,使自己变得缺乏信心。一个人要想战胜自我,就一定要自信,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潜能,更不要认为成功不会属于自己。我们应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坚守“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的信条,把握机会,战胜自我,不断创造奇迹。
6郭川,男,1 965年1月出生,籍贯山东青岛。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随后在北京大学取得MBA学位,曾参与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现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作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在国际知名帆船赛事中获得诸多“第一”,如“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等。201 2年1 1月1 8日,郭川驾驶“青岛号”帆船,从青岛出发,开启了“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之旅,开始了他的40英尺级无助力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挑战。“青岛号”一路向东驶过太平洋,驶向合恩角,在绕过好望角后,驶向印度洋,最后回到青岛。其间他独自驾驶纯靠自然力量驱动的帆船,不得靠岸或接受外界补给。经历了近138天、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郭川于2013年4月5日上午8时左右驾驶帆船荣归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伟业的中国人,同时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7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时候,威功就像通过一座小本桥,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低下,力量薄弱,而是面对困难失去了积极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还没有上场,就败下阵来。
8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一位失去左腿的残疾人运动员坐着轮椅,凭借滑轮和绳索,靠双手将自己提升到39米高的半空点燃主火炬。他就是曾连续获得3届残奥会跳高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侯斌。奥运火炬手其实是侯斌埋在心里多年的一个愿望。他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只有两届残奥会摸过火炬,还是 第页
在传递活动结束以后。所以,他这么多年来对火炬的热爱和感触是非常深刻的。
侯斌197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9岁时左腿不幸被火车压断。1992年,曾经梦想做一名画家的他受到电视上有关残运会报道的鼓舞,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这一走就是15年。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回报,他先后在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三届残奥会上获得男子跳高F42级项目冠军。不过,侯斌更看重金牌之外的收获:“我觉得比赛不仅仅是拿枚金牌拿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和感染力。3届奥运会的经历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和欧美运动员其实就像朋友一样。比赛是比赛,但是比赛下来后我们都像朋友一样彼此拥抱祝贺。”
分析: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靠努力打拼,去争取优秀的成绩,这就是侯斌。他是所有残疾人运动员的代表。这位感动了全世界的英雄,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上,用残存的机能挑战生命的极限,这正是残奥会的意义所在!
9在古希腊的神话里,西齐佛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间推石头。每天,他都要费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在他休息时,石头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他再把那块山头往山上推。这样他面临的是:石头永远推上去,再滚下来。这种反复的无止境的重复劳作,对他是一种心灵折磨和打击,可是,西齐佛想,我不能总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困住,我要跳出这个思维,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这样一想,他平静多了,他每天生活在快乐中,他是一个有自我智慧的人,他靠自我智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挫折。
10罗斯福,一个在苦海中搏击的人。像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物一样,罗斯福不是在喝采声中登上历史舞台和进入伟人行列的。他,自卑过、绝望过、恐惧过、焦虑过、烦躁过;被冷落过、被谩骂过、遭枪击过、遭围攻过;受过气、吃过苦、挨过累„„。在他39岁时,双腿瘫痪了。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它意味着不能到处与选民接触,意味着被人当作残废人看待,甚至意味着不能独立生活,这是一次严酷的考验。为了使病情不致于恶化,罗斯福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忍受着疼痛和摔跌,练习用拐杖支撑走路。下肢瘫痪了,则想尽办法保持上身健壮的外形。他说他必须让人们相信他不是一个残疾人。就是这样一位多灾多难的人,拄着双拐,坐着轮椅,毅然决然地走进了白宫,成为美国政坛上的一位巨子。
11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痛苦中孕育出伟大旋律。他的一生,贫困和疾病时时伴随着他,尤其是作为音乐家,双耳失聪,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是多美!贝多芬不断为人类奉献辉煌的音乐篇章。
12《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主人公安德鲁·罗文是一位追求卓越的英雄。他接受了总统交给他的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单枪匹马,按规定的期限给不知在何处的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共和国最重要的信。他默默地出发了,他凭着自我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将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的手里。敬业、服从、忠诚、勤奋和献身精神,使他获得了总统的高度赞誉。
13“叱咤风云,戎马一生,三落三起,扭转乾坤。”用这话来形容邓小平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上,几乎没有政治人物像邓小平一样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站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1969年10月,他作为“死不悔改的走资派”被下放到偏僻的江西进行“劳动改造”,度过了一段寂寞艰苦的岁月。三年零四个月后,第二次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崛起,由江西返京。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回忆录中写道:“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父亲也从未放弃和绝望。” “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这个被西方媒体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以73岁的年龄又一次复出,将中国推上通往繁荣和富强的快车道。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发展是硬道理”和“致富光荣”,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改变了千百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
这位“打不倒的小个子”,书写了政治人物中的一个传奇。“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该奖的金牌。”邓小平这么说。“我之所以能经受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不失望。因为我知道,政治犹如大海的波浪,人在上面时而上,时而下„„”邓小平这么说。
14诺贝尔的故事
第页
诺贝尔奖是全球的最高荣誉,它的创建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从小就立志要献身科学,经过生与死的拼搏,终于成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科学爱好者,对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全面培养孩子,他鼓励诺贝尔三兄弟从小学习各种科学技术,并历尽辛苦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世界。诺贝尔 16岁时,被父亲送去周游世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父亲在军械工厂的实验,让诺贝尔萌发了研制新型炸药的念头。1864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座工厂被大火吞没,30岁的诺贝尔硝化甘油的爆炸试验再次失败,他侥幸获救。这次惨败,使得诺贝尔正在大学读书的弟弟和4名助手惨遭不幸。诺贝尔的母亲悲痛欲绝,父亲因此而半身瘫痪。警察当局严禁他恢复工厂;市郊再也没有人敢租地给他做试验;原来的助手离他而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把诺贝尔难倒,父亲的鼓励给了他极大的力量,他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经多次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15心理学家克拉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放满水的水池中心,这水池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落入水后,转着圈子发出“吱吱”叫声,用鼠须测定方位。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借此判定了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处的位置,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心理学家又将另一只剪掉了鼠须的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小白鼠同样在水中转着圈子,也发出“吱吱”的叫声,但由于“探测器”已不复存在,它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到水底,死了。
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鼠须被剪的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自认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心理学家最后得出结论:在生命彻底无望的前提下,动物往往强行结束生命,这叫“意念自杀”。
就像剪去鼠须的小白鼠不知道水池的大小选择了意念自杀一样,有的人无限夸大了自己所遭遇的逆境,认为横亘在面前的厄运是“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对处境感到无比绝望的他们放弃了做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亦不能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死在很浅很窄根本就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和厄运,一定不能绝望、轻易“淹死”自己的理想,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6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说想自暴自弃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在三个锅里加水,等到水开之后,一只锅里放胡萝卜,一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开始煮,但是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女儿不耐烦地等待着。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和鸡蛋捞出来,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他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是只煮熟的变硬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生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原本强壮结实的胡萝卜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吗?还是内心原本脆弱,但是经历逆境之后变得坚强的鸡蛋?或者你像咖啡豆,在情况最糟糕时,扭转周围的环境,使情况好转。
第五篇:迎接挑战
迎接挑战
———教学工作日志
2011年10月17日,我从河北师范大学两个月的集中“国家置换脱产培训”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隆化镇下洼子学校。面对我的学生时,我因有更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多了一份自信和责任。学校领导安排我接一个问题班级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学以及教研组长的工作,我欣然接受,是该迎接挑战,把自己国培所学运用到教学中的时候了。
面对八年级青春期个性很强的孩子们,我认真观察,积极引导,大力推行主动管理与学习和情感熏陶,变苦学为乐学,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利用课间和放学时间多与班级的学生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并及时反馈班级的信息,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个让许多老师头疼的学校出了名的乱班在我的精心教育和感染,下接连捧回了全校“队列队形比赛”第一名和“班级文化综合评比”一等奖两张奖状。看着孩子们喜极而泣的欢呼雀跃,我不禁喜上眉梢。我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后来的为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捐款中,我班名列第二名。全体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越来越强,而且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生违纪的现象少了,主动关心班集体的多了。
我相信,有了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目标,我的八年级一班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有付出的艰辛,才会有收获的喜悦。今后我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好所分担的每一项工作,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来迎接每一次挑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的人才而继续探索和耕耘,不辜负各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
2011年12月29日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