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与运作管理》
方玲→→【第九章 第一节 库存】 “海尔零库存”
杨敏→→【第十三章】海尔供应链管理
李银锋→→【第十章 第六节企业资源计划】
刘天燕→→【第九章】安科公司的库存管理
杨金艳→→【第五章,第一节】肯德基选址
杨晶晶→→【第十二章】某医院分诊排队系统典型案例分析
许文仙→→【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Force-Master公司
张朦→→【第五章】美国硅谷的选址分析
鲁钰玲→→【第五章 第一节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家乐福选址分析
周顺美→→【第十四章项目计划管理】{泰达建设(房地产多项目计划管理的难题)}
汤晏国→→【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以一汽大众为)钟佳瑶→→【第十三章】戴尔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
山启巧→→【第九章】 安科公司ABC分类法的应用
赵家美→→【第十二章(服务业作业计划)】排队看世博
龚江松→→【十三章 供应链管理】西门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案例
徐蓉琴→→【第九章,库存控制】Dewey钉书机公司
赵琳→→【第五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宝马公司工厂选址案例 沙双华→→【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京津唐工业基地选址 高燕→→【第十三章沃尔玛供应链管理】
张韩→→【第九章库存管理控制】(戴尔的库存管理的成功案列)付杰→→【供应链管理】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巧用供应链融资
杜艳→→【第二节: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何绍维→→【第13章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那节】
王慧芳→→【第二篇第六章】
付红春→→【第五章生产和服务选址】国美电器的成功选址
杨泽林→→【第十三章第五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赵建梅→→【第九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联想公司的库存管理分析 谭月平→→【第六章】《某成品纸生产车间的布置改造设计》
郎国正→→青岛啤酒之“鲜”物流
张海滨→→【第五章第一节】
杨斌云→→【第五章第二节】
杨顺银→→【第五章第三节】
韩欣容→→【第七章第二节 工作设计】某服装公司的工作设计周景光→→【第九章】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
董平珍→→-【第九章】沃尔玛库存管理
闫晓蓉→→【第十三章】雀巢公司供应链管理
封怀→→彩电市场预测分析
和真圆→→【第九章】库存关于服装生产商的库存处理办法的案例分析 杨体丽→→【十一章】加多宝凉茶公司制造作业计划与控制
杨俊平→→【十四章】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
王必江→→待定
许家麒 第六章 松江镇旅游区的镇级医院的布置
赵文洲 通信大楼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篇:生产与运作 管理
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总论
1.输出是有输入决定的,由于输入不同与输出,这就需要转换。转换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得以实现的,转换的过程就是生产与运作。
2.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区别:(1)产出的物理性质不同(制造性生产的产品是有形的耐久的产出可储存;服务性生产的服务是无形的不耐久的,产品不可储存)(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制造性生产是资本密集型;服务性生产是劳动密集型)(3)与顾客的接触程度不同(制造性生产顾客与生产系统不接触或少接触,响应速度慢;服务性生产顾客与生产系统接触度高,响应速度快)(4)企业的辐射范围不同(制造性生产的辐射范围广,设施规模大;服务性生产的辐射范围小,设施规模小)(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制造性生产的绩效易测量;服务性生产的绩效难测量)
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1)产品的开发管理(2)生产与运作系统构建管理
(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
4.生产运作系统的构成:(1)硬件要素:是指构成生产运作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它是形成生产运作系统框架的物质基础,对形成生产运作系统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2)软件要素:是指在生产运作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要素,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掌握和控制比较复杂,包括:人员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库存、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对系统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5.生产运作的三大职能: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会计
6.生产运作的类型:
一、制造性生产:(1)流程性生产与加工配装型生产(2)存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存货型生产是在对市场需求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生产,产品有库存。订货型生产是在收到顾客的订单后,按顾客的具体要求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和发货等工作。)(3)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二、服务性生产(1)纯服务性运作和一般服务性运作(2)高接触型运作、混合型运作和准制造型运作(3)技术密集型运作和人员密集型运作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1.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是指利用生产运作资源所制订的各项生产决策和计划。它的三个特点:贡献性、一致性和操作性
2.生产运作战略的三个构架:竞争力排序、竞争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竞争力排序包括五个方面:成本、灵活性、质量、交货、服务
生产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在生产运作职能中的细化和具体化。
3.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公司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4.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客户需求、技术、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竞争状况
5.生产运作宗旨是指与公司战略相关的生产运作职能的目的,它应说明生产运作目标(成本、质量、灵活性、交货)的优先顺序。
6.生产运作的特殊能力是指企业生产运作领域中所拥有的,并且有竞争优势的特性或能力。它会形成竞争优势,它是生产运作战略的核心。
7.生产运作的目标是用明确的数字和可以度量的文字来描述企业生产运作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是对生产运作宗旨的提炼,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成本、质量、交货和灵活性。
8.生产运作策略应在五个决策领域中全面制订生产策略,包括:质量、工艺过程、能力、库存以及劳动力。
9.生产运作战略的三个类型:基于成本的战略、基于质量的战略、基于时间的战略
基于成本的战略是指通过发挥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实行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并造成市场进入壁垒。实质是不断追求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性。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不能过分强调规模经济作用,一方面,企业规模过大,管理不便,需增加机构,使企业内部通训、协调,监督等费用增加,从而给协调这样复杂的机构带来困难,管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易造成企业生产系统的僵化,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
基于质量的战略是指把质量因素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依靠顾客可感知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对质量的领先地位,赢得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利润。
基于时间的战略是指企业把时间转换成一种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通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制造周期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使企业具备提供众多产品种类和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能力。
准时生产方式是指以顾客需求为起点,在必要时间内来完成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过多、不过早地生产不必要的产品。
第三章企业研发与生产技术准备
1,企业研发的种类与对象:我们将研发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对企业而言,企业研发可分为:(1)小革新、小发明(2)局部革新(3)创新和发明
2,企业研发的对象:在企业中,研发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产品的开发(2)设备和工具的开发(3)生产工艺的开发(4)能源与原材料的开发(5)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
3,企业研发的途径:(1)独创型研发途径(2)引进型研发途径(3)综合与延伸型研发途径(4)总结提高型研发途径。
4,对企业来说,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研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2)新产品可以加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3)新产品能提高企业形象(4)新产品能为投资提供长期的财务收益(5)新产品可以提供研究开发资金,形成新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6)新产品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7)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和提高营销效果和品牌效应(8)新产品可以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
5,新产品研发策略:(1)技术领先策略,或称“领先者”策略(2)“紧随领先者”策略(3)仿制策略或“成本最低化”策略(4)部分市场策略。
6,生产流程分类: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按项目进行的生产过程
7,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a,产品/服务需求性质b,自制-外购策略
c,生产柔性d,产品/服务质量水平e,接触顾客程度
第四章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组织
1,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贮存等待过程.2,工艺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不同的工艺特征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工艺专业化单位有两种形式:一是完成一个工艺阶段的全部工种作业的工艺专业化单位,如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二是完成一个工艺阶段的部分工种或某一工种的工艺专业化,如车工车间。
3,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3)生产过程的比理性(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第五章生产系统设计
1,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2,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①固定资产的数量②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③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3,影响选址的因素:(1)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2)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第六章工作系统设计
1.动作研究是工作研究的重要方法,工作研究的方法技术有两类: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2.泰勒的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设计思想的局限性:(1)科学管理的实施结果将工作细分化、单纯化、标准化,只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性侧面,忽略工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侧面。这对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提高人不断改进愿望很不利(2)只注重个人工作效率,强调个人、工作方法的改善和最优,忽略团队工作、集体协调的重要性,导致部门之间、工序之间作业的分离,对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很不利(3)追求一种静态的最优方法。工作方法应该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3.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横向的扩大,即增加每个人的工作任务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4.工作职务轮换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这种定期可以是小时、天、周或月。该方法给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5.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即给员工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6.团队工作方式是指与以往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不同,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
7.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下完成单价工作所必须消耗的劳动量标准。
8.工作测量方法:秒表测时法、既定时间标准法和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又称时观测法它是利用统计抽样理论调查作业者各类活动时间占总时间比率的一种方法,也能运用于调查机器设备的运转率。
第七章劳动组织
1.企业劳动协作是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把从事不同工作的相关员工联合起来,协作配合,形成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集体活动。协作应该遵循的原则;(1)协作的关系相对固定(2)加强领导(3)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4)扩大更新知识,增强劳动者的应变能力,相互支援和支持
第九章综合计划和生产计划
1.生产计划策略有以下三种:(1)追逐策略——改变劳动力水平的策略(2)稳定劳动力水平——变化工作时间的策略(3)平准策略——利用库存调节的策略
2.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一个优化过程,其目的是确定劳动力水平和库存量的最优组合,从而使计划期内的与生产相关的总成本最低。
综合生产计划有四种相关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延期交货成本、库存成本和与产出速率变化相关的成本
3.综合生产计划的制订技术方法:式算法(最常用)、定量的数学方法(运输矩阵法)和仿真法。
4.主生产计划(MPS)是指将企业总生产计划分解为具体的产品产出计划,即分别按产品的品种、型号、规格编制它们在各季各月的产量任务。
5.主生产计划制订的程序:(1)计算现有库存量(2)确定MPS的产品生产量与生产时间(3)计算待分配库存
6.作业排序的优先原则:(1)FCFS: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2)SPT: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3)EDD:优先选择交货期最紧的工件(4)SCR规则: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5)MWK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6)LWK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7)MOPN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最多的工件(8)RANDOM规则:随机的挑选下一个工件
第十章 网络计划技术
1.项目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2.项目管理的三个目标:质量、费用和进度。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
1.MRP的基本原理:(1)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MPS)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组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
(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2.MRP的关键信息要素:MPS、物料清单(BOM)和库存记录。
3.MPRII的六个特点:(1)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4.ERP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即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
ERP系统包括五个功能模块:物流模块、生产模块、财务模块、供应链和客户关系模块、其他模块
第十二章 物资管理
库存控制系统的三个分类:固定量系统、固定间隔期系统和最大最小系统
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是以企业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控制前反馈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目的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使其生产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
供应链特点: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观念2战略决策3动态管理4新型企业合作关系5核心能力的重要性6以顾客满意为中心。
2,牛鞭效应:供应链中供应商所接受的订单比终端客户的需求具有更大的方差现象,既需求扭曲现象,这种扭曲现象将以放大的形式向供应链的上游传播
第十五章先进制造技术
1,OPT的倡导者强调,任何制造企业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即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赚到钱。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增加产销的同时,减少库存和运行费用
作业指标有以下三种:1产销率2库存3运行费
2,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复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3,成组技术:把表面看似凌乱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继承性和相似性,通过相关的分类技术,达到将他们各自归并成组的目的。
第十六章企业流程重组的基本理论
1,BPR: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彻底改造企业流程,以便在当今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性改善
BRP是一种强调以顾客为导向,服务至上,面向增值流程的管理哲理,其实施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企业流程,通过对企业不恰当的=流程的分析和改变,大幅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第十七章大规模定制
1,大规模定制的特点:1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生产模
式;2其基础是产品的模块化设计,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3其实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快速反应;4是以竞合的供应链管理为手段
第三篇: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1、连续性生产与离散型生产: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
连续性生产是指,无聊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
2、备货型生产MTS和订货型生产MTO: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MTS预测驱动,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仓库,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要。优点是能及时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有利于企业编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企业有较大主动权;缺点是顾客只能在制造商提供的有限产品品种中选择,在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风险大。通常要经过分销渠道销售。MTO是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非标准产品生产。品种、型号规格、花色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生产直接发货,不必维持库存,不必经过分销渠道。
第四篇:生产与运作管理
1.柔性制造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柔性制造能力适宜多种生产;缩短制造周期,加速资金流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直接生产工人;提高领导生产率;较少在制品数量,提高对市场反应能力。2.大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设计到出厂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3.单价小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和缺点:生产种类繁多每一品种生产数量少,生产的重户订货期提前;用人多,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4.串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指示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各部乏理解,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5.产品设计的并行方法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观念设只标志着产品和设计的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化。
6.选址困难问题:选址因素相互矛盾;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不同因素的相对重度量;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影响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一般性的评价模型的原因是:选址涉及很多,有些相互矛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差别很大,难以确定厂址;即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难得出精确结果。
7.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战略。8.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平衡性,比例性,均衡性,准时性。9.对精细生产的认识:精细生产既是一种原理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占用少,利用率高;它综合了手工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目标:消除浪费,协力工作和沟通时实现精细生产的保证。主要内容:工厂现场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用户的关系与供应厂家的关系。10.库存:定义: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治中断。不足: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库存问题分类:格局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分为单周期型需求与多周期性需求,根据引起需求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库存最低保证需求。
11.JIT:准时制生产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是一种超级生产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因为他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它提供了一个不要断改进的途径。实施条件:组织混流生产,渐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了工厂制造单元,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交易。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12.敏捷制造。基本特征:并行工作,继续教育,根据用户反应建立组织结构,多方动雇员,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对环境仁慈,柔性的重新调整配置组合,信息的沟通,知识面广的雇员,开放的体系结构,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产品的终身质量保证,缩短交付周期,技术的领先作用,整个企业集成,给予远景蓝图的管理领导。思想观念:使顾客富裕,用合作去加强竞争,急救室式的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信息和作用。13.DRP与MPR的异同:同,都是按时段的订货点,都是采用固定提前期,都是假设能力无限。不同:MPR处理生产过程的额物料流问题,DRP处理流通领域物料流MPR从整体出发,自上而下,DPR从局部出发,自下而上。
14.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15.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制。
16.制造型生产: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型输出的过程。
17.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生产。
18.固定式布置: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配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移动 19.不善或个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时间 20.之物料离散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21.生产能力:制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22.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乘积最大的产品。
23.初称作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24.MTS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直接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 25.订货型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经协商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26.装配线平衡: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人数最少得方案
27.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28.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既增加工作任务的种类使他们完成完整工作的大部分自己工作对顾客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 29.流水线节拍:流水线上连续生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30.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进行的。31.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验收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中各个环节的零件部件。
32.工艺性损耗在加工过程货准备加工过程中因工艺技术上的原因产生的原材料损耗。33.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的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趋于稳定的现象。
34.35.36.柔性制造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柔性制造能力适宜多种生产;缩短制造周期,加速资金流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直接生产工人;提高领导生产率;较少在制品数量,提高对市场反应能力。37.大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设计到出厂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38.单价小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和缺点:生产种类繁多每一品种生产数量少,生产的重户订货期提前;用人多,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39.串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指示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各部乏理解,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40.产品设计的并行方法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观念设只标志着产品和设计的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化。
41.选址困难问题:选址因素相互矛盾;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不同因素的相对重度量;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影响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一般性的评价模型的原因是:选址涉及很多,有些相互矛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差别很大,难以确定厂址;即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难得出精确结果。
42.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战略。43.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平衡性,比例性,均衡性,准时性。44.对精细生产的认识:精细生产既是一种原理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占用少,利用率高;它综合了手工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目标:消除浪费,协力工作和沟通时实现精细生产的保证。主要内容:工厂现场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用户的关系与供应厂家的关系。45.库存:定义: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治中断。不足: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库存问题分类:格局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分为单周期型需求与多周期性需求,根据引起需求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库存最低保证需求。
46.JIT:准时制生产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是一种超级生产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因为他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它提供了一个不要断改进的途径。实施条件:组织混流生产,渐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了工厂制造单元,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交易。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47.敏捷制造。基本特征:并行工作,继续教育,根据用户反应建立组织结构,多方动雇员,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对环境仁慈,柔性的重新调整配置组合,信息的沟通,知识面广的雇员,开放的体系结构,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产品的终身质量保证,缩短交付周期,技术的领先作用,整个企业集成,给予远景蓝图的管理领导。思想观念:使顾客富裕,用合作去加强竞争,急救室式的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信息和作用。48.DRP与MPR的异同:同,都是按时段的订货点,都是采用固定提前期,都是假设能力无限。不同:MPR处理生产过程的额物料流问题,DRP处理流通领域物料流MPR从整体出发,自上而下,DPR从局部出发,自下而上。
49.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50.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
51.制造型生产: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型输出的过程。
52.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生产。
53.固定式布置: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配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移动 54.不善或个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时间 55.之物料离散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56.生产能力:制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57.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乘积最大的产品。
58.最初称作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59.MTS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直接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 60.订货型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经协商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61.装配线平衡: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人数最少得方案
62.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63.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既增加工作任务的种类使他们完成完整工作的大部分自己工作对顾客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 64.流水线节拍:流水线上连续生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65.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进行的。66.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验收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中各个环节的零件部件。
67.工艺性损耗在加工过程货准备加工过程中因工艺技术上的原因产生的原材料损耗 68.指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的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趋于稳定的现象。
第五篇: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对产品的变换过程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而构成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生产率,有效性,适应性等。
生产类型: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性生产和劳动服务性生产;按生产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按品种和产量可分为多品种单件生产,多品种中量生产,少品种大量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分为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的区别: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产品标准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通过成品库存来满足随时发生的用户需求。订货性生产是指通过签订合同,按订单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需求量,交货期,售价等要求组织生产。
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也包括除农业,制造业以外的企业组织,如餐饮,修理,娱乐,医院,教育,今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都属于服务业。
服务业的特征:无形性,主观性,无存储性,高接触性。
服务业的分类:依据服务的对象分为对人的服务和对物的服务,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依据同顾客的接触程度分为高接触服务和低接触服务。依据劳动密集程度分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依据服务提供的方式分为以设备为主的服务包括自动化设备,由非技术人员监控的设备,由技术人员监控的设备,以人员为主的服务包括非熟练工,熟练工和专家。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过程多连续性,生产过程比例性,生产过程均衡性,生产过程柔性。物料流向图法:是按照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流动方向及运输量来布置企业的车间设施和生产服务单位。
产品生产周期: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至成品出产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
多余时间:是由于设计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所增加的时间。
无效时间:是由于管理不善和生产现场人员的责任所造成的生产中断,等待等原因所产生无效时间。
生产间隔期:是指前后两批同一制品投入的间隔时期。生产提前期:指产品在各车间投入或出产的时间比成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天数。生产计划体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产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值指标。生产能力的定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生产能力的种类:按用途分为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从管理角度分为理论生产能力,标定生产能力。网络图:由节点,活动,线路等三要素组成。节点用圆圈表示,活动用箭头表示。网络图的绘制规则:1.节点的作用及其编号规则。2.不能出现回路。3.两点一线。4.箭线的首尾都必须有节点。5.一张网络图只能有一个始点和一个终点。设备综合管理:指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5S活动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高素养的活动。6S指在5S的基础上加上安全(有无安全注意事项)。流程再造:对企业 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MRP(制造资源计划)的发展历程:1.物料需求计划。狭义的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RP方法根据生产计划表上何时需要何种物料来订货,既解决了物料未来的短缺现象,而且通过预测投料情况来进行生产安排,又不使库存量过多。2.闭环MRP。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等几个环节纳入MRP,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第二层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有反馈信息,并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调整。3.制造资源计划。是由于MRP系统超出了物料需求计划的范畴二起的新名。4.企业资源计划。由于MRP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二研制出更高层的管理系统,她极大得扩展了管理信息集成的范围以及功能,使企业全面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信息,提供全范围的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