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思考
为全面了解掌握**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市政协于2005年10月25日起,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就我市如何进一步贯彻《两法》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提建议报告如下:
一、**市近两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特点
(一)**市近两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
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市共有574名青少年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人员(1164人)的49.3%。
1、2004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
2004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15人,青少年违法犯罪303人,青少年违法犯罪占49.2%。其中不满14岁的1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6%。14至15岁的5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6.8%。16至17岁的69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22.7%。18至25岁的169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55.7%。
2、2005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
2005年1-10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49人,青少年违法犯罪271人,占49.3%,其中不满14岁的28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0.3%;14至15岁的4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5.1%;16至17岁的63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23.2%;18至25的13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8.3%。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势头明显。
2004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占违法犯罪总数的49.2%,其中14至17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3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4.2%。
2005年1-10月,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已高于2004年全年。
2、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两类侵财案件。
2004年破获盗窃案492起,抢劫案25起,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157起,占整个违法犯罪的30.3%。14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1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6.35%。
2005年1-10月20日,破获盗窃案430起,抢劫案22起,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258起,占整个违法犯罪的57%。14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28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3.5%。
3、共同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市法院2003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的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57%;2004年为62%;2005年截止到10月份为65%。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在结伙作案过程中,既互相壮胆,又逞强好胜,往往相互传习,形成交叉感染,使许多团伙成员很快从作案的“单面手”变成“多面手”,社会危害极大。
4、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集中化。从市法院近两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犯罪年龄多集中在16、17岁。此年龄段多为未成年人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程度,但又较为模糊,极易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如,2005年5月破获的一起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案,有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16至18岁的就有14人,还有在校高中学生3名。
5、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以在校学生和辍学学生为主,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2004年学生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为68%,2005年截止10月份为45%。
6、未成年人犯罪中男性占绝对主流,女性犯罪较为少见。2004年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件3人;2005年截止10月份为1件1人,案件类型为盗窃、抢劫。
7、单亲家庭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差,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大。如:2004年11月破获的二中学生王皓故意杀人案,就是因其父母离异,心理比较封闭,以致其母亲的一句话使其陷于犯罪深渊。
8、网络媒体上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盲目模仿,造成违法犯罪。
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应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1、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要继续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理工作独具特色,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坚持并完善已有的法制教育工作体系。如,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律教育进校院、进课堂,学校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聘请专家作为校外法律辅导员,少年法庭工作向社会延伸,新闻媒体设立少年法制宣传栏目,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教育青少年等措施,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接受预防犯罪的教育使青少年来约束
第二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共青团兴隆县委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全县各中小学进行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形式进行了全面了解,从根源处寻找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活动中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380份,通过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特殊的规律,表现在违法犯罪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抢犯罪。二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明显增多。由于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是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采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四是一些青少年文化水平低,道德品质差;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寻求精神刺激,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其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使一些青少年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使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青少年缺乏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良行为诱惑下,心血来潮,寻衅滋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学校缺乏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中小学校虽然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开展“送法上门”、“五.五”普法教育、“法律进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但对青
少年身心缺乏了解,无法起到从根本上加强法律教育的目的。加之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另外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谈心式的教育。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第五,公共场所监管不到位。一些歌厅、酒吧、夜总会、网吧场所混乱复杂,管理不够严格,个别场所单纯追求经效益,对违法犯罪活动视而不见,有的还提供方便,一些不法商贩公开出售黄色书刊、画报、淫秽制品,腐蚀毒害青少年。另外管理工作失控。一些歌厅、酒吧、夜总会、网吧场所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内保工作,有的管理人员思想品质差,政治素质低,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内外勾结,扰乱治安秩序,违法治安案件明显上升。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根据对28违法青少年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35.3%,家庭成员或近亲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9.8%。调查中还发现,当今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其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加之我们目前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为了从根本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工作重点。
第一,必须完善行政立法,采用法律手段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以
达到预防范罪的目的。国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青少年法》、《青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在这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例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和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第二,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父母应履行好首任教育的职责。畸形成长的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父母的过错。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大人们肆无忌惮的行为活动,有意无意间扮演了“教唆犯”、“包庇犯”的角色,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从自身做起,学好人,做好人,做好事,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另外要树立青少年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常识和方法。注意孩子在社会上受到的不良影响,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圈,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家庭结构失调、家长有不良恶习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人违法犯罪。所以说,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教学之中。自觉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思想纲要》,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
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通过与调查学校的校领导交谈中了解到,中小学校虽然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但效果仍然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员兼职多,造成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法制课太少、授课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等,使法制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第四,必须加强社区的共建共管,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不断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指到社区和辖区责任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综治、警务室在基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骨干作用。经常组织青年团干、团员到社区、到学校、到辖区责任单位、到小区、到居民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以正面诱导为主,先进典范引路,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第五,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的离异。父母离异时,必须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要多给孩子一份关爱,避免家庭阴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证父母离异后子女的健康成长。二是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报刊、杂志,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讲文明。三是积极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过于
苛求、简单粗暴、歧视讥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起逆反心理。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启发、诱导、鼓励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从我县青少年非法犯罪调查中看到,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百年大计。只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学校、家庭、社会全面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以教育预防为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消除各种消极影响。唯有这样,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休会到,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无法回避。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青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时刻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镇方略,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优势,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预防青少犯罪工作。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思考
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治安的和谐和稳定,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宁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引导青少年走健康成长之路,有效预防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共青团组织肩负的重大使命,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成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不良因素是滋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外部环境的影响。负面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金钱万能”等不良观念对青少年造成严重侵蚀,诱发青少年盲目追求金钱物质享受和攀比歪风,迫使他们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社会上宣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对青少年社会化潜在影响不可低估。
(二)、教育环境:教育不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
1、学校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树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严重下降,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所诱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法制教育依然有待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环节依然十分薄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13、家庭教育的偏颇。一是部分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无方。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使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二是关爱类型过极,造成部分青少年人格方面的缺陷。
4、文化阵地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一是我社会教育场所太缺乏。青少年缺乏健康娱乐的客观条件,于是便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二是生动、高质量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少,满足不了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在服务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引导青少年上创新思路寻找载体,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全员动员,大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要形成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唱响理想信念教育主旋律,形成正确的成长教育导向。
2、构建“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全社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左右联动、上下互动、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
3、要全面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局面。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为主,配备“法制副校长”。家庭方面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强化父母素质教育上。社会方面,要从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出发,充分发
挥社会力量。
4、要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配合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防范;文化部门严格对网吧、娱乐场所的管理,查处违规经营网吧,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尽力清除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不良文化环境。
5、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厌学、情绪不稳定等很多心理问题,倘若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及时给予疏导,使孩子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避免不良心理继续发展,从而避免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6、要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宏观环境。多推出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视、广播节目和音像制品;妇联组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青少年的思想、精力、志趣引导到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成长成才。
(二)强化阵地建设,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水平。
一是继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五四”、“七一”、国庆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是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增强他们认识真理、辨别真伪的能力,从而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应该多建立一些适宜青少年成长的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基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
活,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1、要积极培养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观念。通过办培训班、举办知识竞赛、配备学校法制副校长、成立普法讲师团,面向在校中小学生、街道社区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2、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运用网络,健康文明上网。通过举办征文、拒绝不健康上网签名仪式、实施青少年上网“脱瘾工程”等活动,大力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
3、要做好问题青少年的感化挽救活动。一是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强化教育,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等帮教活动,确保问题青少年看到希望。二是认真做好辍学学生、流浪儿童和社会失业青年的帮教工作。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共青团组织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优良的环境,全力维护青少年权益,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第四篇: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呢?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据统计,**镇今年因青少年所引发的各种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4%以上。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特殊的规律,表现在违法犯罪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许多青少年贪图吃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抢犯罪。二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明显增多。由于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是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采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四是一些青少年文化水平低,道德品质差;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寻求精神刺激,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根据**镇近两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其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日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不相称的丑恶现象。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使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加之,见钱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一定条件和某种物质享乐的诱惑下,心血来潮,寻衅滋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008年6月23日晚23时,杨、王、魏等人在站西路吃夜市,张、付等人骑摩托车路过此地骂了杨某一句,导致群体打架,多人受伤,其中魏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付某(现役军人)刺伤被依法逮捕。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学校缺乏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校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五.五”普法教育、“法律进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但大多是为了应付了事,有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法盲。加之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还有的教师歧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公开进行人格侮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另外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谈心式的教育。今年8月份我县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唐某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跳河身亡,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第四,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者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还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抱有想试试的好奇心理。还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服心理。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某些腐朽东西也乘虚而入,许多青少年思想单纯,世界观尚未形成,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强烈刺激下,分不清美与丑、是与非,生活空虚,精神颠倒,加之青春期狂躁情绪的驱使,一些青少年
重活 调教初唐 异界之极品奶爸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2010-06-29 19:05:1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2)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呢?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据统计,**镇今年因青少年所引发的各种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4%以上。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特殊的规律,表现在违法犯罪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抢
犯罪。二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明显增多。由于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是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采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四是一些青少年文化水平低,道德品质差;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寻求精神刺激,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根据**镇近两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其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日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
设及不相称的丑恶现象。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使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加之,见钱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一定条件和某种物质享乐的诱惑下,心血来潮,寻衅滋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008年6月23日晚23时,杨、王、魏等人在站西路吃夜市,张、付等人骑摩托车路过此地骂了杨某一句,导致群体打架,多人受伤,其中魏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付某(现役军人)刺伤被依法逮捕。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
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学校缺乏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校设立了法律
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五.五”普法教育、“法律进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但大多是为了应付了事,有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法盲。加之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还有的教师歧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公开进行人格侮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另外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谈心式的教育。今年8月份我县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唐某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跳河身亡,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第四,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
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者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还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抱有想试试的好奇心理。还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服心理。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某些腐朽东西也乘虚而入,许多青少年思想单纯,世界观尚未形成,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强烈刺激下,分不清美与丑、是与非,生活空虚,精神颠倒,加之青春期狂躁情绪的驱使,一些青少年
重活 调教初唐 异界之极品奶爸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