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高考作文江西卷
知足与进取
知足与进取,其实是我们人生的两个态度,其中的度量,自己应该拿捏准确。
首先,知足,说明你已经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所谓知足者常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它表明你很满足周围的一切,虽然吃不好,但能够吃得饱;衣着不华丽,但朴素暖和;住房不华美,但可以遮风挡雨。那么,你很乐意接受这一切的话,于己,可以整天快快乐乐地生活,不用担心,不用为官场的勾心斗角、商场的尔虞我诈、工厂的汗流浃背所忧虑,能够坦然接受。于社会,可以促进稳定和谐。不再有人仇富,抵触甚至破坏富人的一切;不再有人去偷盗,偷盗一些东西来是自己满足。世界将处处充满和谐。
也许有问说这样的社会是令人向往的。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人类还能进化?社会还能进步?世界还能发展?所以还必须有进取之心。
进取,有努力向前和立志有所作为之意。我们去公共部分,努力有所作为。说白了,就是不满足与现状。吃得不好努力挣钱;穿得不好,拼命工作;住得不好,死命奋进。于是,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竞争的景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这样的社会更是令人向往的,到处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景象,充满令人向往的活力。于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满足自身需要;于社会,可以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于世界,可以以更加充实的物质文明点缀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
但任何失误都有两面性,一些人的“进取”心太强,以至出现许多类似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出现偷盗等。所以进取是对的,但千万别用错了地方。
人类要在知足中进取,在进取中知足,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江西高考作文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简析及例文
【材料】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内容】(关键词):中学生,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怕与不怕。
【材料特点】:这是今年看似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道考题,出题者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来做评价,讲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但出题者显然是转了一个弯,他并没有让你评价所怕的对象——奥数、英文、周树人,而是让你就“怕”与“不怕”展开感想和思考。这样,作文实质上还是由具体的事件让学生上升到生活中的普遍性的道理上来思考。
【审题立意】先说说中学生为什么会怕——奥数、英文、周树人,如何才能不怕?面对生活中你怕的东西,你该持啥态度?
学生虽然怕奥数,只要通过努力,可以使其参加奥数比赛获奖而成为佼佼者报送大学;学生虽然怕英语,只要通过学习,学习外语能提高高考分数,英语成绩优秀者还能被报送国外就读。“周树人”这里其实只是一个代名词,他其实就是鲁迅的原名,也是在中学语文课本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作家。所以周树人可以衍变为“语文”,再拓展一点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或者中国特色文化。所以中学时代的“三怕”狭义上指的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最主要的科目。从客观上分析这些“怕”的对象,并不是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这只是帮助我们明确一些问题。而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应是“‘怕’与‘不怕’”的主观态度。其实,不光是奥数、英文、周树人,对于任何一个科目来说,都有其对其“怕”与“不怕”的学生;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也都有其“怕”与“不怕”的科目。“怕”与“不怕”总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正因为有此“三怕”而喜欢它们呢?因为叫别人“怕”的东西正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写作此文,考生虽然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但考“奥数、英文、周树人”,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在一定时期内都无法撼动的。这正如世界上的许多事一样,它不因我们个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而存在,“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这只是我们个人的思想态度而已,外界客观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改变它。而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应是“‘怕’与‘不怕’”的主观态度。面对生活中你怕的东西,你该持啥态度?忌谩骂,胡乱抨击。
(《为学》中有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套用这样的说法我们来问自己:学习有难易乎?怕之,则易者亦难矣;不怕,则难者亦易矣。喜欢,则难者亦易矣;不喜欢,则易者亦难矣。“怕”与“不怕”不在难易,而在态度。)
(借同学手中的《2013高考满分作文或素材库》自己看几篇相关的好作文。)
第三篇: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江西卷)
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江西卷)
高考真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本题有三个限定:材料限定为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文体限定为议论文,论题限定为对蔡铭超使兽首流拍行为的看法。可以说,今年命题的限制性又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但是,这道限制性很强的题目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为,对蔡铭超的行为,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可以说三道
四、评头品足,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最近一次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是一个时事热点,但由于事件本身比较复杂,关涉的方面甚多,考生对此多半是略有耳闻,却并不完全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许正是有鉴于此,命题人便在考题中对事件做了最精练的概括,即便考生事先对这件事全不知晓,只要重点关注命题材料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拒绝付款,造成流拍”、“民族英雄”、“恶意破坏规则”等关键词,也就完全可以形成自己对蔡铭超的行为的看法,所以,试题中对命题材料的限制,对不少考生来说同时又具有提示的意义。将文体限定为议论文,这在江西省的高考命题中还是第一次。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考生对写议论文的准备不足,因此,有的考生写出来的仍是那种抒情味很浓的散文,或者是一种不能列入任何规范文体的“四不像”文章。还有少数盲目出新的考生,写成了辩论实录、人物专访一类的文章,用力很多,但不合命题要求。文体不合,是造成部分考生作文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材料限定与文体限定,这道试题最为关键的限定是论题的限定。能否紧紧围绕对蔡铭超使兽首流拍行为的看法来行文,成为这次考场作文成败的一道分水岭。凡是能紧紧围
绕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作文的,不论怎样立意,只要思路清晰,持论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而如果只把题目中给定的材料当作引子,从中引出“爱国”、“诚信”、“规则”之类的话题之后,就将对蔡铭超行为的评价抛到一边,只作空泛的抒情、议论,或者另立泛论佳士得的所作所为、文物保护、国家关系、精神文明等论题,则属不合题意。所以,这次作文既是对考生审题能力的一次挑战,更是对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说理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的一次检验。
满分赏读
莫让“规则”迷人眼
江西考生
悲哉!竟然有人认为蔡铭超的行为是恶意破坏规则!
如果说蔡铭超的行为也要被社会舆论攻击,那么,社会的公理何在?
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到我们家里偷东西,然后无可奈何地看小偷把东西卖掉,把钱塞进钱包吗?
难道我们能直愣愣地站着,让他人带着枪炮,侵略我国土,残害我国民,掠夺我财宝,胡作非为吗?
不,不,不,我们不能容忍,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争取维护我们应有的权益,不能被一些所谓的“规则”迷乱了双眼。
只有用智慧与恶势力作斗争,才能维护生命的尊严与荣誉。“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在那个“满耳是大众的嗟叹,一年年国土沦丧”的风雨飘摇的时代,鲁迅以笔为匕首投枪,直刺入黑暗的心脏,唤醒麻木的国民。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国爱民的行为,鲁迅却一次次遭到反动政府的缉捕。面对危难,鲁迅没有愚蠢地恪守所谓的规则,而是以匿名、化名等方式继续他的呐喊。他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念支撑着他;他说,“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志鼓励着他。
只有用智慧去破坏那些所谓的规则,才能维护我国的荣誉和利益。
佳士得拍卖行所拍卖的珍贵文物兔首、鼠首,本来就是我国的,我国对它们拥有毋庸置疑的主权。而他们是通过战争从我国掠夺过去的,他们挑起的战争对我们造成的灾难且不说,现在还要拍卖掠夺所得的赃物,这不是对我国主权的恶意挑衅吗?这不是宣扬侵略战争的魔力吗?蔡铭超用他的智慧拍下文物,维护了我国的荣誉、利益。
伟哉,壮哉,民族英雄蔡铭超!
很难想象,如果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偷进门偷东西,社会将会混乱成什么局面;很难想象,如果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一件件国宝被拍卖,收回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文物将是多么遥遥无期,中华民族何以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莫让“规则”迷人眼,用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生存发展赢得应有的权益与尊严,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阅卷感言】
因为文体与论题的双重限定,今年的江西高考作文可谓“戴着镣铐跳舞”,因此,完全与题意吻合而又说理透彻的佳作颇难寻觅。如果说一类文是百里挑一,满分卷就是千里甚至万里挑一了。对于蔡铭超使兽首流拍的看法,不外乎赞成与反对两种态度,拥护者多赞其爱国,反对者则多斥其违规。但是,仅仅作这样简单的是非判断是很难获取高分的,要想出类拔萃,就要独具慧眼,要有超越他人的敏锐、深入的思考。《莫让“规则”迷人眼》的作者,提出了蔡铭超打破非法拍卖的行规是一种智慧的独到见解,可谓在见识上高人一筹;文章又以鲁迅先生用匕首投枪一般的杂文与旧世界、恶势力抗争的例证与蔡铭超的行为作类比,有力地论述了某些“规则”并非至高无上的法则这一道理。这篇习作的成功告诉我们:即便同样是就事论理,也有眼界的高下与蕴蓄的富贫之别。本文作者不仅见解深刻,而且笔端饱含情感,又能将自己平常积累的素材与考场作文的论题融为一体灵活运用,能在数以十万计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也就合情合理了。
【满分现由】
情感激越,见解独到,情理交融,文笔洗练。
一类文解析
且慢,蔡铭超!
江西考生
前一阵子,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其后,蔡铭超高价拍下文物又拒绝付款,致使流拍,更是引起了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下细心思量之后,欲道一声:“且慢,蔡铭超!”
此言一出,唯恐千夫所指,遭部分国人谩骂,给我扣上一顶“不爱国”的帽子。还劝我国人理智对待,少带入狭隘的国家、民族情感。
有人称蔡铭超为民族英雄,我也可以理解。毕竟兔、鼠二首铜像是我国圆明园非法流失的文物,我阻止我的东西被非法拍卖也有错?哪怕是拿回来也不为过啊!再者,列强当年侵略中国,掠夺我国宝,实为奇耻大辱。今又非法拍卖,实在欺人太甚,太不尊重我国13亿
同胞的情感!不雪此耻,何以为中国人?因此,不少人称蔡铭超为民族英雄,本人还是可以理解的。
可你蔡铭超在媒体面前嚷嚷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做的,只不过是我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只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这我就太不理解了。国人夸你蔡铭超是民族英雄,你还真的以为自己是民族英雄了吗?整得一番话跟“感动中国人物”获奖感言似的。我要对你说一句:“且慢,蔡铭超!”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今儿个我帮你一起反省反省。“行有行规”,是任谁都懂得的道理。偏偏你个愣头青拍下文物又拒绝付款,致使流拍,这破坏了拍卖行的规则。我倒想问问,假如人们都像你一样 竞拍,天下的拍卖行还办不办了?社会要没有了法律约束,又或者公民随意践踏法律,视法律为无物,岂不乱成一锅粥?又何谈和谐社会?
再者,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讲诚信,“一诺千金”的故事也没少听,偏偏是你不知诚信为何物,竟让我国人蒙羞!
再说,以非法手段夺取非法竞拍之物,与以暴制暴何异,国家社会谈何“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且慢,蔡铭超!也请国人理性地认识蔡铭超的这种行为,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而公正地评价蔡铭超!
【阅卷感言】
本文观点鲜明。以“且慢,蔡铭超!”为文章标题,亮出了对蔡铭超行为的否定态度。开篇处,对于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一事复杂的背景,文章没有多去纠缠,而是单刀直切入对蔡铭超行为的评价分析。第3段说“有人称蔡铭超为民族英雄,我也可以理解”,以退为进,先扬起一笔,为下文对蔡铭超的批评蓄势。批评主要从要诚信、要理性、要讲规则的角度来阐述,也可以称得上是有理有据。但是,相比较而言,文章本应增加力度的后半部分相对显得比较单薄,对蔡铭超违规行为的批评分析不够具体透彻。作者的文风原本比较辛辣,言辞亦颇为老到、犀利,但与前半部的幽默从容相比,后半部的声声质问虽咄咄逼人,却似给人底气不足之感。
【档次评分】一类中。54分。
【提升点】本文的修改主要应从后半部着力,要求分析更深刻,说理更透彻。原文批评蔡铭超的行为时说了些“何谈和谐社会”、“谈何‘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类的话,说得都不够贴切,不能完全服人。修改时可具体分析使兽首流拍的弊端,可从注意国人形象与
国际影响,或是不必好勇斗狠、争一时之高下等方面入手。也可补充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正反论据,与蔡铭超的行为作对比或类比。若说得合情合理,会使文章内容充实且说服力更强。二类文解析
民族尊严的天平
江西考生
在外界褒贬不一的议论声中,蔡铭超坚持住了。无论别人如何说,在我眼中,他是英雄。在民族大义的天平被人倾斜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行动告诉国人,在维护民族正当利益面前,我们绝不后退!
是的,维护民族正当利益,就是维护这个民族在世界之林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个民族连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勇气都没有了,那这和当年被凌辱的中国有什么区别?
一百余年以来,欺辱我们的外国军队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列得很长。哪一次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软弱和委曲求全才使得民族之利益被外族剥夺,使中国到了亡国的边缘?悲夫!
但是,一旦国人挺直了腰板,一切便又有了生机。为了民族大义,共产党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为了民族大义,解放军北上朝鲜,南下越南,赶走了美国侵略者。为了民族大义,更为了世界大义,中国派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世界上建立了辉煌的战功。
如果国人心中没有“民族大义”这四个大字,这一切能得以实现吗?
维护国人的正当利益,靠什么?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十三亿人心中的民族责任感和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
现如今,在这个号称和平的年代里,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文物进行拍卖。蔡铭超站出来了,你说,我们能不支持他么?是的,也许有人会说他恶意破坏规则;但是,在这本来平衡的民族天平上,佳士得拍卖行使之倾斜了,现在,为了让天平重新平衡,蔡铭超这样做难道有错吗?如果世界上还有公平的话,佳士得在天平上放了一个超重砝码,那我们也能!一句话,在维护民族正当利益面前,我们决不后退!
不后退,中国人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才站起来了!不后退,中国人才赶走美军,恢复了和平!
现在我们一样不后退!
【阅卷感言】
这是一篇优点与不足都比较突出的文章。它的优点,是能严格遵守考题的三个限定,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审题立意是决定高考作文成败的第一道关口,作者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文章一开篇便宣示“在我眼中,他是英雄”,文章从“维护民族正当利益”的角度立论,回顾了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开始中国近现代史诸多重大事件,于笔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然而,本文的分析议论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在例证的选择和类比上显得不够妥帖。因为,佳士得拍卖行的行为虽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尊严,但毕竟不能将他们与历史上的侵略者、反动派相互等同。写议论文,需要更多入情入理的具体分析,而不能用呼喊口号来代替严密的论证。
【档次评分】
二类下。46分。
【提升点】本文的提升点,在于克服议论的简单化倾向,应围绕蔡铭超使兽首流拍的事件本身,进行入情入理的具体分析。比如反驳关于蔡铭超“恶意破坏规则”的批评,可以像第一篇满分作文那样,找出他这样做的依据与理由;为什么说蔡铭超的行为合乎“民族大义”,也要就事论理,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三类文解析
变味的拍卖
江西考生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却激起所有的色彩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却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却为沉寂的大地织出洁白的梦想?孩童指着风筝:是风;船长指着大海说:是罗盘;商人说,是诚信。
诚信,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成功人士的追捧。但当看到变味的“拍卖”,材料中的蔡铭超,在我看来,的确是少数人士缺少诚信的一位代表。正是因为缺少诚信,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诚信正如孩童时代放风筝的风,船长驾驶巨轮的罗盘,商人成功经营的法门。人生中有了诚信,便不再像是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的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歌的东流的水,而是在天空中搏击风雨的鹰群,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的豁达。
回望历史长河,江汉灿烂,那里闪烁着诚信的极光。我打开屏幕,看望和我一样正在科举的考生,在威严的封建制度体制下,考生大都很诚信,因为没有现代人如此繁多和高超的作弊技巧,在那个时代,诚信考试已是一种风范,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哪怕身后袭来寒风冷雨,我也拥有了诚信。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女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当然这个女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主考官问的全是一些常人难以理解或是稀奇古怪的问题,一些人由于出于应付不懂装懂,而这位其貌不扬的女大学生正是因为诚信,不愿欺骗主考官,在最后,主考官录用了她。会后,有人问主考官为什么录取她,主考官给出的解释是:我提出的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只有她讲诚信,所以我决定录用她。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我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拥有诚信,成功会向你走来。”正如卡耐基先生说的:和一个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或许大地曾经一片苍茫,或许变味的拍卖曾经横行于世,我相信,缺失诚信的国人只是少数。
人生漫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多少风响在耳畔;却依然记得,拥有诚信,风雨过后,前面将是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挺过磨难,生命的大道会因你的延伸而拓展。
【阅卷感言】
作者有较多的素材积累,也有相当强的遣词造句能力,但是,因为审题不够细致,作者未能很好地遵守考题“三个限定”的规定,只写出了一篇三类文。文章只在第三段点了一下蔡铭超,在倒数第二段提了一下“变味的拍卖”,全文则未能围绕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来行文。文中列举了封建时代举子守规(此例的分析亦有欠妥帖处)和现代女大学生应聘两个例子,却未能揭示其与蔡铭超行为的内在联系。文章的中心,在于表达对诚信的向往与赞美,与本次考场写作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档次评分】
三类上。38分。
【提升点】本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升的方向是要做到“先‘守规’后独创,先‘合格’后‘风格’”。文章应严格在题意“三个限定”的范围内来写作,要始终围绕对蔡铭超行为的评价来行文,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蔡铭超违规就是不讲诚信”的观点,进而分析、揭示其危害。列举其他事例(不恰当的应更换)也要为批评蔡铭超服务,而不能游离在中心之外。可以保持语言凝练、有文采的特点,但要删削与主旨无关的话,少一点飘逸的排比,多一点切实的思辨分析,从而增强文章内在的逻辑力量。
第四篇:2014江西高考作文
精彩课堂,难忘探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读了李清照这首《夏日绝句》以来,项羽在我心中一直是铁骨铮铮的男儿,顶天立地的英雄;然而这一切在一堂探究课中悄然改变。
犹记得那是一个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在分析了《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形象后抛出一个探究性问题:你眼中的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好问的呀,刚刚不是已经讲了吗?自矜功伐,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悲剧英雄……难道还有什么改变的吗?这可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却不料,一向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同桌举手发言。
“老师,我认为项羽是一个胆汁质的人!”同桌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却不料老师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同桌说:“何以见得呢?”同桌说:“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抑制能力差,坦率热情,脾气暴躁,精力旺盛,容易冲动,遇事判断经常出错;当项羽听到曹无伤告密时立即就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而攻击沛公军这件事根本不在他作战计划之列;当刘邦来谢罪时他张口就出卖了曹无伤,可见坦率、抑制能力差;当范增“举所佩玉珏有三”时,他视而不见是他判断刘邦对他构不成威胁;当项庄拔剑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时,他不置可否的态度也是基于这种判断;…… 当同桌回答完成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各类看法层出不穷:有的同学说项羽是目光短浅的匹夫,火烧咸阳而退守彭城;有的同学说项羽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真性真情让人掩卷长叹;有的同学说项羽是嗜杀狂魔,所过无不残灭……
在那一堂探究课中,我默默地看着踊跃发言的同学,他们的思辨能力在让我震惊的同时也让我思索:我比他们差吗?为什么我眼中无聊的语文课,他们却有如此独到、深刻的见解而我只有瞠目结舌的份?
从此后,我试着改变了对语文的态度,却不料慢慢地喜欢上了语文;我会在课前对课文中值得讨论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会在课前对“秦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为何连续伐赵”之类的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探究课,我根本不可能喜欢语文;如果没有探究课,也就没有如今积极上进的我!
课堂内外的探究之于我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它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课堂内外的探究之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引领我进行深邃的思考;课堂内外的探究让我明白: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怀念探究,难忘课堂!
第五篇:北京卷高考作文
北京卷高考作文
北京卷高考作文1
中国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黄帝即位起算,大约有四千七百年。在这四千七百年中,人们一代代地繁衍下去,在每一代人中都会产生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在中国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时代豪杰。将中原各国的文字和度量衡等统一的嬴政就是一位,他打下了中国长时间统一的基础;到了13世纪,文天祥面对蒙古侵略军的威逼利诱而宁死不屈,其坚贞的民族气节至今仍为中国人称道;1839年,林则徐看到西方国家输入的鸦片在不断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心感悲愤,而在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虎门镇把大量鸦片集中销毁。虎门销烟结束后的第二天,即6月26日,就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触发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进入了积贫积弱的半殖半封社会。生活在这个动荡时代的魏源、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希望让中国国民摆脱这种民生凋敝、外敌欺侮的日子,寻找了许多条救国的道路。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尝试均宣告失败以后,人们决定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救国,中国共产党就在197月23日于上海应运而生了。
生逢其时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指导下,领导中国走出了积贫积弱的状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1949年10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少生逢此时的中国人满心欢喜地对国家进行着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12月,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富起来的'道路,不少生逢此时的中国人站到了时代的风口上,实现了财富自由,也让中国的GDP从全球第九上升到了全球第二。
现在,历史的时针指向了20xx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它的期颐之年。此时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生逢20xx年的中国青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接过前辈们的历史接力棒,用学好学精各种本领的方式走好属于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让中国早日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北京卷高考作文2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意指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学习是无止境的。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重视学习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纵观历史,放眼当下,学习已然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有一句经典的诗句“学海无涯苦作舟”,曾影响了无数人,老一辈的人喜欢教育孩子读书要吃苦,只有吃苦才能够把书读好。就这样,许多孩子都在“苦”读书的观念下学习,很容易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而不是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读书就是苦的,读书要吃苦,作为孩子来讲,谁会想要做像大人所说的读书这样的“苦差事”呢?
凡事都有两面性,学习不仅有苦还有乐!学习苦,苦就苦在学习有时很枯燥,当你接受或学习新知识时,面对不懂的知识,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体会到的还是苦。
但是,每当我想起,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现在的中学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掌握中学生要求必备的知识,从刚入学到逐步成长为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习,此时我体会到的是快乐;当我面对一道道难题,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得出正确答案时,我体会到的是快乐;每当我设想将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学到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的知识和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此时我感到的更是快乐,而且是由衷的无限的.快乐。
快乐和兴趣才是引导学习的最佳道路,只有产生兴趣,我们才能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自发想要学习。我们往往对学习叫苦叫累,其实,如果你投入进去,学习应是一大乐事。试想,每一次我们学会了一些知识,我们就收获了一次;每一次我们打败了困难,我们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我们前进了一点,我们就飞跃了一次。
每个人,从婴儿到儿童,从儿童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都在不断学习,人是离不开学习的。当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此时学习自然不只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无穷的苦,而是无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