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届政治学科高考备考增分计划
2010届政治学科高考备考增分计划发言稿
一、政治学科备考现状
高三政治学科备考计划制订政治高考平均分为67.5分,分布在各班分别为文1:80分;文2:75分;普通班:70分;基础班:62分。2010年高考政治变动比较大,打破了原有的主观题模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备考第一轮复习集中突破考点,提高选择题得分,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提高主观题解题得分。就目前模考检测来看,惠3和韶1选择题平均分基本实现预期目标,韶1选择平均分为41分,总分63分,距离高考目标68分还差5—7分。根据这个分差,以韶1成绩为基准,我们下一阶段的增分计划在主观题方面提高5—6分,选择题巩固提高1—2分。
二、增分的可能性与相应的操作
1、选择题目前学生丢分主要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上,这些知识点过多,考查面过广,学生遗忘比较多;另外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没有重视选择题,求快急成。
对策:利用周二晚自习继续做好各模块易错知识点、热点错题再现的滚动练习,解决学生遗忘率过高丢分;其次引导学生重视选择题,清楚去分值比重,鼓励学生先求稳再求快。
2、主观题学生丢分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知识模块上,学生目前丢分在于哲学部分,不能很好地记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或者方法论不搭配,基本答题模式没有掌握,例如36题学生只要记得答题模式,记得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即可得3—4分;其二是学生没有把握基本主观题题型的答题技巧,导致丢分。比如37中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没有掌握影响类的答题技巧,只从积极方面回答,没有指出消极影响,导致丢分。
对策:
二轮复习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即通过记关键词掌握知识原理,再宏观上把握单元、模块知识。
加强题型研究,归纳总结一般性的答题技巧,模式。结合时政热点出题训练,做到考点题型化工作,侧重于体现类,措施类,意义类,评析类的答题方法。
第二篇: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庆城县陇东中学 田玉清
甘肃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已经结束,从试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和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届高考复习工作应该怎样展开,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如何提高,是我们一线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对高考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谈一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备考。
一、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把握考试总体趋势 1.2013高考政治试题特点
2013年甘肃高考政治试题坚持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突出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及考查观点原则性和设问灵活性的统一,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
(1)试题分值与结构总体稳定,但顺序有所变化。与往年相比,今年政治试题分值依然是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政治学科内各个模块的比例分别为:经济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8%,文化生活占16%,生活与哲学占26%。选择题四个模块所占比例为:4:4:1:4,非选择题经济生活1道,分值为14分;政治生活1道,分值为12分;文化生活2道,分值为12分;生活与哲学1道,分值为14分。与往年有所变化的是文综三科试题顺序有所调整,如政治选择题由24—35题调整为12—23题,非选择题 1
由38题和39题组成,共5个小问题均为政治试题。
(2)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是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原则,纵观本次政治试卷,试题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大量使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素材,呈现出越来越情境化、问题化、时代化的倾向,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趋势。
(3)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试题所考查内容上看,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4)坚持微观切入与宏观把握的辩证统一。从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上看,各题都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引入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都需要考生通过感知试题情境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非选择题在设问角度上延续了以往的社会生活中的大背景与小角度的设问相结合的方式。
2.2014年高考题型发展趋势
(1)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2)命题的基础性不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非选择题依然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得分低,制约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但其命题将更加灵活多变。
(4)试题在设问方式上将呈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更 2
突出中观和微观,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5)试题将进一步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弱化通过背即得高分的现象,强化学生能力的选拔。
二、高考备考应对策略
在学科总体安排的指导下,各校应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高考应对策略,研究和探索科学、实用、高效的学科复习模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研读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师生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进而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以及相应的新高考,就其本质而言,新就新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并为此而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理念统领新课标、新教材的编写,也是新高考命题的灵魂。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是有效推进课改、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理性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三教师应注意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研究和反思,将现行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不断进行对照,寻找差距,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改变落后教学行为的具体步骤和措施这也。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我们备考少走弯路的重要保证。
2.突出重点难点,落实复习计划
三轮复习是被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高三复习模式。落实三轮复习计划的关键是处理好进度和效果的关系,明确各阶段复习的着力点,避免出现“蜻蜓点水”、“炒剩饭”的现象,做到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复习的效果。
(1)一轮复习要点化
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复习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做好知识的储备。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目题→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先把握其精神实质,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知新而温故,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读和记是为了练(如随堂检测、周测试、月考等),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为佳,达到纠正偏差或错误、巩固知识的目标。
(2)二轮复习板块化
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阶段。新课程二轮复习必须有新的方法,需要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精选生活中的主题,4
以生活主题统领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复习。在一轮复习要点化的基础上,本轮复习应依据生活的主题,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归纳与生活主题相关、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建立主干知识中知识点之间、不同模块之间、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之间的多样联系,构建知识小板块。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现状和影响等;“怎么办”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通过板块化复习,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筑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3)三轮复习网络化
三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构筑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应试能力。本轮复习要强调回归书本,对考点进行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与一轮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更加注重熟悉教材的关键点、关键词等骨干性语言;熟悉时政热点,规范思维方法,训练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最后留出7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重温历次模拟考试试卷,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深化校本教研,转变教学方式
校本教研是由学校作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式去解决教 5
学实际问题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研制度。各校应建立由学科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组成的以校为本的学科教研组织。学科组应团结一致、协作分工、群策群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最大合力,促进共同提高;各年级备课组在教学过程中应基本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路,统一教辅资料,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并随时随地地开展教研,互相听课、评课,共同讨论、反思、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应根据本校、本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个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2)要讲准重点,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也是值得的!教师要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 6
们恍然大悟,心神领会!
(3)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5)帮助学生建立起试题分析能力。任何一道题做过以后,如果能做科学系统分析,从解题速度、准确性、失误点、能力考查、解题技巧等方面认真解读,而不是仅仅做个答案更正的话,学生的试题分析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也可以避免陷入题海战术。5.紧扣时代脉搏,科学备考时政
将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都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而展开的,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 7
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专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要注重把考点分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时事政治方面要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侧重于统领、包容其他热点的热点,要重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2014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高三政治备课组
为搞好2014年高考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三位老师经过充分的酝酿,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高考目标及要求,从整体上系统复习高中政治所学内容,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复习模式。
2、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
二、具体复习安排
三轮推进:
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将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拟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第二轮:知识与热点专题复习,以热点带知识,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能力。第三轮:综合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指导心理调节。
三、具体复习进度安排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7月21日到9月21日
7月21日到9月21日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收入和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单元知识归纳整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
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单元知识归纳整合必修二《政治生活》9月21日到11月11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单元知识归纳整
第四单元当代的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必修三《文化生活》11月11日到12月11日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必修四《哲学生活》12月11日到3月11日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社会的价值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3月11日到 5月1日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专题六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专题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九 文化的作用与创新
专题十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专题十一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二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专题十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篇:2014年高考备考冲刺阶段学科增分策略——化学
2014年考前冲刺阶段市研讨会交流情况汇报
化学科组
2014年4月20日上午,由市教育局组织在河源中学召开了“2014年考前冲刺阶段研讨会”,市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全市10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化学备课组长共13人参加了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内容整理出来,供各学校在复习中参考。
一、提高考前复习效率方面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请把握四性
(1)准确定位——目的性
通过几次大考和平时周考情况,了解学生基础和问题,准确定位课堂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位试卷讲评的重点(考点)与难点(突破点),体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性。
(2)复习规划——针对性
第二轮复习的规划要告知学生,每周的复习内容要张贴公布,让学有目的、有规划、有序进行,提高课堂的复习针对性。
(3)专题复习——有效性
每个专题都要把近四年广东相关高考题选出来,进行考点的对比与归纳,哪些经常考,哪些有时考,哪些考过,哪些没考,与考试说明进行对照,进行精讲精练,可进一步展望今年高考可能的出现的考点与呈现形式,做到复习的有效性。
(4)、回归课本——基础性
不管课堂的专题复习还是周测周练的讲评,都要引导学生根据考点回归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感悟考点来自课本,突出复习的基础性。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行动起来
(1)多提问
第二轮专题复习一般以练习题引出考点,而这些练习题又要以往年高考题作为重点,把这些高考题重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就是“一题多变” 或“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但掌握了考点,而且不会感到枯燥,做到不变应万变。如电化学选择题改为书写电极 1
反应式或总反应式等,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
(2)多预习
教师下课前要布置下节课要复习的内容给学生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可了解自已的问题,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听课就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把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课后不断重复书写或记忆。
(3)多检查
上课复习前先检查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决定复习的重难点。如果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做的题,说明这题有难度,我们可不讲,若一半左右做错,我们要重点讲。对完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没做的要点名批评,让学生养成有预习的习惯。
3、把握常考点、抓好易错点
(1)选择题的常考点——以近四年高考题中归纳整理常考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然后专题专练及点评。
一般有: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NA)、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电化学基础、常见有机物性质、元素周期律(表)、基本化学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等。这些考点难度小,考点稳定,学生容掌握,必须过关。
(2)第II卷常考点——通常以题型的形式进行专题复习,从各题型归纳常考点、解题方法、注意事项等。
(3)有机题
书写分子式、耗氧量、官能团及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条件)等。难点在有机信息的利用,要抓住有机信息中的“不变”与“改变”,然后类推即可。其他只要根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回归课本知识),有机题尽可能要做到满分。有机复习具体建议:
扎实记忆课本官能团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逐一回顾(断键位置、条件和反应物、成键及生成物—抓住本质记忆)——形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主线(组织形成线索)——以转化主线为依据归纳:反应条件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反应物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反应类型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形成多线索)——分类练习(检测)
(4)反应原理题
一般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有一定独立性,常考热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基础、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转化率、各种平衡相关知识及计算、有关图表知识的应用、绘图等。难点在要理解图表表达的含义,进一步应用作答,这类题应尽可能高分。
(5)化工流程题——物质制备、物质的提纯等
①、原料处理
研磨(粉碎)、煅烧(焙烧)过程的信息利用(加氧化剂、还原剂、改变结构等)、样品溶解液的选择及含义(酸浸、碱浸或水溶)、浸出率问题等;例:09、10年广东高考题
②、反应条件的控制与选择
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温度、浓度或催化剂)、反应温度(低于、高于或介于某些温度之间)、反应时间的选择(保温一段时间)、调节溶液PH的目的(促进水解、抑制水解、除过量试剂)、催化剂的选择及探究等;例:2011年广东第32题、2012年广东第32题、2013年广东第32题.③、转化反应的原理
A、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要能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如常见金属单质(活泼、不活泼)、氧化物(酸性、碱性、两性)、酸(强、弱)、碱(强、弱)、盐(强、弱、氧化性、还原性、溶解性、稳定性)、物质特性等;例:2013年广东第32题(1)、2012年广东第32题(1)、2011年广东第32题(1)
B、复分解反应;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水解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此类题型考查较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原理,灵活应用,既要熟悉常用答题思路,又不能死背答案。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制备物质,主要是考纲中要求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因而,在应用时,一定要把握着此类题型的思维核心是饱和溶液,例2009年广东第32题(4)
思维过程:加热蒸发→离子浓度增大→降温冷却→溶解度减小 →溶液过饱和→析出溶质。
C、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流程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得失守恒进行书写。此类题型可能会演变为计算,201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增加了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这一考点,因而要引起重视。
D、电化学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应引起重视,例2011年广东第32题(4)、2013年广东第32题(1)
④、化学原理应用
水解原理、沉淀溶解平衡、饱和溶液与晶体析出方式、氧化还原原理等;
上述原理都可用于物质的除杂、分离和制备,但要注意题目情景的不同,解释的角度不同。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绝对大小,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等。例09广东题①和②的原理区别;10年广东题。
⑤、产品处理
A、结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蒸发结晶、冷却结晶、趁热过滤等;
B、提纯方法及操作; 溶解性特点不同的物质重结晶的原理及操作不同,如NaCl型和KNO3型的。
⑥副产品及循环利用的物质及区别
首先要能利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和整体思维思想判断副产品的成分,然后再结合流程判断哪些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6)化学实验——命题特点和变化趋势
命题特点(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2)强调基础(3)重视综合变化趋势(1)脱离了假设型探究题的答题模式(2)从定性检验拓展到了定量实验内容的考查(3)从常规方法延伸到非常规检验方法(信息迁移)内容的考查
4、关于下阶段复习内容与方式的建议
复习内容:回归课本,强化题型训练。
方式:通过基础题型、常规题型训练,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在选题时一定要控制难度。
训练目标:不怕容易,就怕出错。消灭容易题的知识性错误和低级错误。
二、有关规范答题方面
1.简答题的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
审题要准确:简答题的审题,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注记、图形等;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力求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当然,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需要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有些题目问题比较繁琐而苛刻,则需要进行罗列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语言要规范: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考生在审题时就可以题意为中心,辐射出所对应的概念、现象、规律、原理,然后用准确的、科学的、严谨的专业用语解释、说明、分析、归纳,切不可用生活用语替代,否则表达的意思就不够力度、不能到位。
答案有层次:简答题的答案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层次分明,这就要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需要简略阐述。
2.有关计算题的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
高考虽然加大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但题目不难,主要是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强化训练的针对性:编制训练时,应常常在无机题和实验题中渗透少许计算,以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百分含量计算、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化率和平衡常数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度积的简单计算,培养心算与口算能力。
强调计算规范过程:“设未知数,分析化学反应,建立关系式,列出方程组或比例式,运算并检查,切题解答等”,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强调计算表述的规范:要注意信息提供的数据来源、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有效数字、表达式的规范等。
第五篇:《高考增分》读后感
《高考增分》读后感
《高考增分》是相阳老师在充分总结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提炼出了科学应考的策略,有效地帮助我们高三的备考老师走出备考的唔去,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备考。读了《高考增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总结:
一、科学、有策略地备考
正如《高考增分》中所言,考生和老师的关系如同运动员参加运动会一样。考生是运动员,老师是教练。老师要分析命题的趋势,把握命题思路,研究典型题目,根据学生实情,恰如其分地进行指导。语文是重在基础,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语文的语感,提高解题技巧。所以,在本学年我是这样进行备考的:
1、狠抓基础,坚持早练、午测、周测。
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特别是在高考的前四道选择题上失分较多,而这些选择题又考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我们一直很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我们会在早读时间让学生做几道选择题,然后老师在课堂上评讲,有针对性的分析,而在进入到5月份后,我们依然坚持每天让学生做基础题,让他们自行核对答案,目的就是保持住学生的语感。
2、分专题复习,提炼答题技巧。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重在打基础。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稳打稳扎,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认真讲解一遍。特别是我所带的班级是文科B班,这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甚至需要在老师的“强制”下去记忆知识点,所以我会按照备考组的备考计划,把高考的语文试题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针对题型,提炼出解题技巧。例如,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考点,就让学生记住此题型的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的意思,把该字代入诗句中进行分析;②分析该字的表达技巧;③该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最开始,我会“强制”性让学生记住这些答题技巧,并不定时在课堂上抽查,接着我会在每次月考的试题中去进行渗透,最后针对具体的诗歌进行具体的分析,教会学生灵活处理。
再例如,我在复习现代文专题时,不是按照文体的思路去复习,这样的效果事倍功半,而是把现代文的考点打通,具体分为:词语、句子含义题,语言特色题,分析作用题,归纳题,探究题。然后跟学生再来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梳理一遍,最后进入实战演练。这样,老师就处于高瞻远瞩的位置,把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学生记忆。所以,在进行第二轮的查漏补缺复习中,我班学生能灵活处理现代文的解题。
3、严抓默写,不厌其烦
相比较而言,默写这一块是对我所带的B班较有能力去取得高分的题目,所以我整个高三都在严抓默写,并且形式多样。
(1)先读后默写
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先读十几分钟的诗歌,然后做几道默写题。
(2)课前抽查
在每天课前五分钟,我会在PPT上预先展示出几道默写题,然
后让学生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老师抽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课堂听写
我发现,学生对高考所考的诗歌往往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考试往往拿不到满分,为何?原来,频频写错字。针对这样情况,我就采取课堂听写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一个个到黑板上听写。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写对字,写好字。其实,这种模式,学生特别喜欢,让学生在快乐当中掌握正确的字。
以上是我在默写方面做得一些小小的改变,但是默写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必须要老师细心抓到位,所以我班的默写平均分一直比较高。
二、研究非智力因素,提高得分率
语文高考,除了考查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除了考查学生掌握到老师课堂所讲知识之外,还考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答题技巧、书写等等。
1、树立方格子意识,强调卷面书写。
我让学生每次做题时,心中都要有方格意识,把字都偏向一边,不要超出格子范围,这样写出来的卷面会工整很多。
2、温柔涂改
我所带的平行班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写错字了就要把该字画圈圈,涂成一个大花脸,这样很不雅观。于是,我从高考改卷的角度去跟学生分析这样涂改会造成的印象分大打折扣的坏影响,从而让学生温柔涂改,即是达到改了像是没改的高境界。
3、做题规范,有序,做到分点作答
我会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评讲当中不断渗透学生赋分的意识,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分点作答的良好习惯。所以,每次的大考中,我都会认真查看学生的答题卷,如果是没有分点作答的,我会在试卷上批注,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上是我读了《高考增分》后的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