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13: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第一篇: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简答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心理的实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知觉的特点: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7)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二、根据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8)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9)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作用,动机状态,个性特征

(10)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

(11)情绪、情感的种类: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2)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二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主要包括动机冲动、确定目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制定计划等环节。执行决定阶段:挫折感及其应对和成就感及其应对

(13)意志品质有:自觉性(盲目性),独立性(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坚定性(动摇性)和自制力(冲动性)。

(14)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1、力者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

2、力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

3、造力者的智力水平任意;

4、造力者一定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15)个性结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6)气质类型:

1、胆汁质:反映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主动性。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有时脾气暴躁,不稳重,好挑衅,刚愎自用,傲慢不恭。

2、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亲切、反映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易转移,思维和语言敏捷,善于交际,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表达与感染能力强,具有外倾性。有时表现出轻率、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3、黏液质: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遇事谨慎,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但可塑性差,不够灵活,往往表现出固执和淡漠。

4、抑郁质: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多愁善感、孤僻,行动迟缓,情绪发生慢而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与人际关系,不善与人交往,具有内倾性。但往往富于想象、比较聪明,对力所能及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坚韧精神。

(17)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的易激动性,情感的两极性,社会性情感日益丰富,开始出现二性间的恋爱情感

(18)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成人感”的出现;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①开始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②评价别人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增强。

(19)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20)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21)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二、迁移影响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分外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四、根据迁移的范围大小,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2)教学设计中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学习者应做的分析: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分析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23)积极课堂心理气氛创造: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对待学生要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分为:强硬权威型,仁慈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24)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教师给学生的良好第一印象,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25)学生不良品德矫正:

1、道德认识,增强道德判断能力;

2、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3、并利用自尊心,激发集体荣誉感;

4、与诱因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灵活的教育措施

(26)社会知觉的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定势作用

(27)态度的形成过程:服从,同化,内化

(28)群众对个体活动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社会顾虑倾向,个人意识消退,从众

(29)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会学生应用心理保健技术{

1、转移作用

2、补偿作用

3、压抑作用

4、宣泄作用

5、合理化作用

6、认同作用

7、升华作用},加强青少年性心理卫生教育{

1、加强性生理基本知识教育2加强性心理基本知识教育}

(30)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条件: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心理品质

(3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思维的逻辑性

论述题

(1)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

3、强化课堂调控的手段;

4、培养学生与分心作斗争的意志力;

5、培养学生比较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6、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2)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2、教给学生

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实践训练

(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启发学生主动提问与质疑;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5、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4)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简介经验为主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为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

4、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全面的学习

(5)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1、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①加强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的教学,②重视教材组织结构的完善;

2、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3、学生广开思路,克服消极定势的影响;

4、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场景

定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

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现象。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

征。

(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5)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

对象,或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8)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9)知觉的整体性:将知觉对象中的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称

为知觉的整体性。

(10)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

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确定意义。

(11)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这种不随知觉条件变化而变化,而是保持对客观

事物相对稳定的组织加工过程,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2)观察力: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即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

(1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表象:表象是头脑中出现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15)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事物的速度的快慢。

(16)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

(17)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识记保持的事物能正确回忆的速度快慢。

(18)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识记保持的事物能正确回忆的速度快慢。

(19)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认识活动而

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

(22)情感: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23)意志: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客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4)智力:智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是由观察力、记

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25)个性: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

征的总和。

(26)个性的结构:包含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通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表现出来。

(28)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9)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30)学习:学士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1)技能: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的、接近于自动化了的活动方式。

(32)根据迁移的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33)迁移影响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4)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5)根据迁移的范围大小,可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36)教学设计:所谓教学实际,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

(37)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学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38)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学习者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同时其认识结构

中有与新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观念。

(39)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交往,形成了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40)课堂学习进行分类:一类是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一类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

(41)品德: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

行动是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性和倾向。

(42)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就是人类研究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维护和增进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43)开展心理卫生,目的是为了保障心理健康,防止异常行为。

(4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年龄发展的各种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第二篇: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大学心理学考题 名词解释

遗忘规律

P7 :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

(先快后慢:先遗忘的快后遗忘的慢)(先多后少:先遗忘的多后遗忘的少)

个性倾向性

P10: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他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能力

P11: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饿个性心理特征。复演说

P20: 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历程。顺应

P29: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自我意识

P48: 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趋避冲突

P61: 接近——回避冲突。一个人对一个目标产生了既吸引、又排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动机时,会产生趋向与排斥的动机斗争。

言语信息

P86: 指能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掌握用语词或命题陈述的事物名称或事实。

概念同化

P90: 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掌握新概念意义的过程。

迁移

P100: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前一种为顺向迁移,后一种为逆向迁移。学习动机

P105: 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

信度

P128: 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多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个体内差评价P136: 对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测验成绩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优势和弱点,或者,对他前后不同时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以了解其进步的情况。

晕轮效应

P150:.(又叫成见效应,或概面效应)当一个人对某人产生了良好印象或不良印象后便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很好或一切都很差,形成了某种成见,好象月晕一样,把月亮的光扩大化了。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P151: 由于受社会影响,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应。

从众

P166: 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认知或行动上表现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公平理论

P207: 是美国心理学家于6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他所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较)的影响。简答题

心理的实质

P2:(1)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知觉的一般特征

P5: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P31:(1)阶段性;(2)连续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P32: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发展的动力

P36:

在儿童和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

P44: 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

情绪、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内隐性、文饰性与表现性并存; 情绪的心境明朗化;

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

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动机冲突的类型

P61: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P90:

(1)经验与智力;(2)本质特征与无关特征;(3)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4)变式与比较。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P97:

(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朗阶段;(4)检验阶段。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P101:

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特点有可利用性、巩固性、清晰性。教学含义:“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问题。为此: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一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改进教材呈现,促进迁移。应根据“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组织与呈现教材。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153 :(1)交往动机的迫切性;(2)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

(3)交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4)交往的标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P156:

(1)平等尊重原则;(2)互利互惠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

P173:

(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健全;(4)行为正常;(5)人际关系良好;(6)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7)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P200: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

P209:

(1)三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教师的职业特征

P219:

(1)教师劳动是示范性的劳动;(2)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劳动;

(3)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

(4)教师劳动的独立性与群体协作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举,是大学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教师的角色

P224:

(1)教学的设计者;(2)学习的指导者;(3)知识的传授者;(4)言传身教的教育者;(5)学生集体的领导者;(6)伙伴与师长;(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辅导人员。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P257:

(1)感染功能;(2)暗示功能;(3)同化功能;(4)激励功能;

(5)心理调适功能。论述题: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P113: 动机的培养方法:

(1)进行人生观和学习目的的教育;(2)发展学习和专业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

(4)因势利导,利用动机的迁移。动机的激发方法:

(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2)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竞赛、评比活动;(3)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

如何维护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的途径与方法

P188:

一、学校教育与管理应符合心理卫生的要求:(1)高校教育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2)教育工作必须符合心理卫生的要求;(3)学校的生活管理与校园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引导大学生注意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卫生:(1)宣传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2)教育学生注意用脑卫生;(3)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4)合理调节情绪,正确对待挫折。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教师的心理素质/试述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P227

一、教师的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

二、教师应具备的意志品质:

(1)明确的目的性;(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三、教师的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1.一般能力包括(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记忆力;(3)良好的思维品质;(4)丰富的想象力;(5)良好注意品质。

2.教育能力包括(1)组织教学的能力;(2)言语表达的能;(3)教育机智(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分寸)3.教育科研能力。

四、教师的人格特征:(1)客观的自我意识;(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良好的性格。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P242

一、观摩和分析;

二、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

三、教学决策训练;

四、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1.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诉; 2.反思的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

(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的验证阶段。

3.反思的几种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第三篇:心理学答案

1:[多选题]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AB 2:[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包括()。

A:迁移作用B:原型启发作用C:定势作用D:动机作用参考答案:ABC 3:[多选题]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ABC 4:[多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注意过程参考答案:ABC 5:[论述题]简述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模型?

参考答案:(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2)酝酿阶段。个体表面上暂时搁置了问题,实际上潜意识仍在继续思考。(3)明朗阶段。经过酝酿期,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4)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进行具体操作,提出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法。

6:[论述题]简述知识和智力的联系? 参考答案: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7:[单选题] 当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背景上时,人会感觉它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C:对比D:后象参考答案:C 8:[单选题]神经系统是由()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知觉

11:[单选题]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A: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A 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能力 参考答案:A

13:[论述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2岁)。这阶段主要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岁―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岁―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岁―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岁―25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50―死亡)。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1:[单选题]、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D:后象 2:[多选题]

7、人的人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人格倾向性参考答案:BD 3:[多选题]

8、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

A:推动个体行为的心理原因方面的B: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

C: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方面的D: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 参考答案:BCD

10、下列的()属于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自制性C:自信性D:果断性参考答案:ABD 5:[论述题]

11、简述动机的功能?

参考答案:(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2)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6:[单选题]

1、关于错觉,错误的说法是()。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错觉往往有固定倾向C:错觉产生需具备一定条件D:错觉很容易被纠正参考答案:D 7:[单选题]

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A: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A 8:[论述题]

12、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参考答案:(1)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2)注意的心理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1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参考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和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从各自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又有所区别。

第一,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更多地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第二,从发生时间的早晚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第三,从反应特点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机动性、暂时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它往往是由身旁情境所引起,又常伴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此外,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和内隐性。

10:[单选题] 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C:声像记忆参考答案:C 11:[单选题]

4、布洛卡中枢受到严重损伤后会出现()。A:表达性失语症

12:[单选题]、把思维划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是根据思维()。A: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划分的

13:[多选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即()。A:本我B:自我C:他我D:超我参考答案:ABD 1:[单选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A: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多选题] 心境是一种()的情绪状态。

A:影响主体对事物态度的体验B:具有弥散性C:比较微弱 D:比较持久参考答案:ABCD 3:[单选题]

3、()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A:错觉 4:[单选题]、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参考答案:C 5:[多选题]、遗忘是指()。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参考答案:BC 6:[多选题]

9、表象具有()的特征。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整体性参考答案:ABC

11、感觉记忆的特点有哪些?(1)信息保持时间极短。2)记忆容量较大。(3)具有鲜明的形象性。(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8:[单选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参考答案:C 9:[单选题]

6、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10:[多选题]()是气质的特征。

A:感受性B:耐受性C:情绪兴奋性D:整体性参考答案:ABC

12、简述意志的品质?参考答案:(1)自觉性:自觉性指将意志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清晰明确的行动目的,有完备合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2)果断性: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执行这些决定的品质。(3)自制力: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包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等。(4)坚韧性: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1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参考答案:(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13:[单选题]、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A:网状结构B:丘脑C:下丘脑D:小脑参考答案:B :[多选题] 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A:线条透视B:相对亮度C:双眼视差D:运动视差参考答案:ABCD

11、简述思维的特征?

参考答案:(1)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将某种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或特征抽取出来并加以结合的过程。(2)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3)思维的逻辑性:采用一定形式、方法,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的逻辑性。

3:[论述题]

12、简述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参考答案:(1)想象的本质是思维,而表象的本质是记忆。(2)表象是想象的加工素材。(3)表象是重现心像,想象是改造心像,更具有新颖性。

4:[单选题] 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A:视觉性言语B:言语运动C:书写性言语D:言语听觉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参考答案:B 6:[单选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启发B:原型C: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参考答案:B 7:[单选题]、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参考答案:C 8:[多选题]、意识是()。A:对外界事物的觉知B: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C:心理反映形式D:感应性参考答案:ABC 9:[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参考答案:D 10:[单选题] 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参考答案:A

11:[多选题]()是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内隐性参考答案:ABC

13、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方式增长,增长逐渐减慢。(2)在18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3)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4)进入老年阶段(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人衰退期。

13:[多选题]()是可以引起动机的条件。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参考答案:AB 1:[单选题] 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参考答案:C 2:[单选题]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参考答案:D 3:[单选题]()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A:人格B:气质C:能力D:兴趣参考答案:C 4:[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人格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 B:个体的人格结构相对稳定C:人格会影响个体的情感D:人格具有独特性 参考答案:ABCD

13、培养良好品质的策略有哪些?参考答案:(1)针对意志类型,采取措施(2)针对意志类型采取措施(3)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4)参加实践,获得经验(5)从小事做起,自我锻炼(6)吃点苦来培养意志品质

6:[单选题] 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D:道德感参考答案:D

12、简述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1)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暴露矛盾,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假设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对之进行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实施的过程。(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一步步解决问题。二是进行推论,即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

8:[单选题] ”触景生情”是一种()。A:无意回忆 9:[多选题] 关予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最难适应的感觉B:只属于外部感觉C:只属于内部感觉 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参考答案:AD 10:[多选题] “一题多解”是要培养学生的()。

A:逻辑思维B:求异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

A:散步吹口哨B:背诵古文C:摇头晃脑D:小学生登山参考答案:BD

11、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参考答案:

(1)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等(2)学校环境,(3)社会实践与自我教育

13:[单选题] 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D:颞叶

1:[单选题]、绝对感受性是指()。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3:[论述题]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1)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事物的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2)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分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与分析相对应的是综合,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3)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心智操作。分类是在思想上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心智操作。(4)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把这些共同属性和其他属性分离开来的心智操作。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或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联系起来的心智操作。同抽象相反的心智操作是具体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对象上的心智操作。(5)推理

所谓推理,就是人们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经过第二信号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作用,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4:[单选题]、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C:两眼视差 5:[多选题] 对事物的知觉是()。

A:受人以往知识经验影响的B:感觉的相加

C:不同的人是不同的D: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参考答案:ACD 6:[单选题]

3、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是()A:弗洛伊德B:冯特C:华生D:詹姆士参考答案:C 1:[单选题]

1、心理是()的功能 B:脑

2:[单选题]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3:[论述题] 情绪状态的种类有哪些?

答: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4:[多选题] 情绪和情感()。

A: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B:可以影响活动效率 C:强度越大活动效率越高D:会引起生理变化参考答案:ABD 5:[单选题] 心理学是研究()和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C:心理现象

4、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B:情景记忆

1:[单选题]、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2:[单选题]

2、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A:组块

3:[多选题] 意志行动()。

A:要克服困难B:有目的性C:是有意识的行为D:取决于当前需要 参考答案:ABC 4:[论述题]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

答: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其强弱和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1)生理需要,如对于食物、水分、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如果所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有机体将全力投入为满足饥饿的服务之中。

(2)安全需要,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等的需要。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等。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

(4)自尊需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一是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述四种需要的满足。

任何一种需要浮现于意识中的或然性,取决于更具优势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状况。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去充实机体的各种能量;不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当一种需要被平息,另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人是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5:[单选题]、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D:情感

6:[单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C:自我实现的需要 1:[单选题]、心理学家()发展了创造性系统模型。C:希克森特米哈伊 2:[单选题]、智力是()的综合C:一般能力 3:[论述题] 动机冲突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者动机斗争。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3)趋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4:[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B:抽象性 5:[多选题]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间接性B:形象性C:目的性D:概括性参考答案:AD 6:[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单选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2:[单选题]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手段—目的分析法

3:[单选题]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B:卡特尔 4:[论述题]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答:第一,气质更多地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形成的;而性格更多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是后天形成的。第二,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第三,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更为明显。5:[单选题]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心境 6:[多选题]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参考答案:BCD 1:[单选题] 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选择性

2:[论述题] 试述精神分析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

参考答案:(1)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行动原则各不相同,存在无法避免的冲突,三者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精症和人格异常。(2)精神分析认为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本我纯粹依照快乐原则追求本能能量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主要成分包括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3)儿童出生后只有本我,直到本我和环境相互作用时,人的自我才发展起来。自我才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形成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4)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包括执行的自我和监督的自我两个部分,其中监督自我即超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3:[单选题]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单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多选题]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间接性B:目的性C:概括性D:形象性参考答案:AC 6:[单选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现为()B:先快后慢

1:[单选题] 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A:自觉性 2:[单选题] 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D: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3:[单选题] 智力是()的综合C:一般能力

4:[单选题]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B:注意的分散 5:[论述题] 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第一,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形成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每种类型都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它有好坏之分,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大小,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

第三,由于影响气质的先天因素较多,因此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影响性格的后天因素较多,因此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更为明显。

2.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其联系密切而又复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一,气质会按自己的动力方式影响性格的特点,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三,反过来,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6:[多选题] 长时记忆系统中编码信息的方式为()

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形象编码D:语义编码参考答案:CD 1:[单选题] 言语是()B:心理现象 2:[论述题] 试述注意及其功能

一、注意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1)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选择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有意选择和无意选择。(2)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意识)选择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注意的集中性表明了心理活动(意识)在一定对象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越集中,心理活动(意识)的强度或紧张度就越高。(3)注意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由于有了注意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当前刺激中选择出有用的感知的对象,从保存在头脑中的大量记忆中选择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回忆的对象,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思考的对象,这些对象因为受到了注意而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从而将它们与那些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使得心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2)维持的功能。当注意选择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进行。在持续期间,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处于意识的中心,非常清晰,人们容易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无论是短期的行为和活动,还是长远的目标,都只有在注意状态下才能对它们进行调节和监督。在具体的活动上,因为有了注意,人们才能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长远的目标上,也只有自我的注意,才使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与目标相比较,然后加以反馈,如果行为与目标一致,就维持这种行为,如果行为与目标不一致,则相应的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在不断监督、反馈、调节的循环中逐渐向目标接近。3:[单选题] 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的观念、愿望和想法等不能出现在意识中,称为处于()B:潜意识

4:[单选题]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B:反比关系 5:[单选题] 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D:后像 6:[多选题]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A:强度B:灵活性C:速度D:稳定性

[单选题] 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B:情景记忆 2:[论述题] 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序列。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有的活动虽然也具有明确目的性,如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但是这种活动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因此,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

(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有些活动,如打领结、分扑克牌等,虽然也含有目的和一序列操作,但这些活动基本上没有重要的认知操作的参与,因而也不属于问题解决之列。

3:[单选题] 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C:双眼视差 4:[单选题] 常把IQ超过()称为超常儿童C:140 5:[多选题] 引起动机的条件有()A:诱因B:需要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 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B:表象 :[多选题]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是()A: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参考答案:AD 2:[单选题] 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D:道德感 3:[单选题]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B:需要 4:[单选题] 一个人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C:气质 5:[论述题] 试述意志和认识过程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6:[单选题] 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式冲突B:双避式 1:[论述题] 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参考答案:

(一)区别:(1)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2)感觉对经验依赖性少,而知觉对经验的依赖性更大。(3)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组合。

(二)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2)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3)单一的感觉几乎不存在,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4)都是认识过程的低级过程。

2:[单选题] 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3:[单选题] 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强、平衡、灵活 4:[多选题]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A:语义编码C: 形象编码参考答案:AC 5:[单选题]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联觉 6:[单选题] 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自我实现的需要

1:[多选题] 注意的心理功能有()

B:对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加以选择的功能

C:使心理活动持续进行并在意识中得以保持的功能

D:调节和监督心理活动朝预定方向进行的功能 参考答案:BCD 2:[单选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3:[单选题]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记忆的作用

4:[论述题]论述表象的特征并试着表述表象和想象的区别.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感知觉中的客观事物是具体、形象、直观的,所以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2)概括性:表象是经过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多次感知而形成的综合的概括化形象,这就是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且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1)想象的本质是思维,而表象的本质是记忆。

(2)表象是想象的加工素材(3)表象是重现心像,想象是改造心像,更具有新颖性

5:[单选题] 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C:表象 6:[单选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倒摄抑制 1:[单选题]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B:能力 2:[多选题] 动机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A:需要B:驱力C:诱因D:情绪参考答案:ABCD 3:[单选题]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证明对保持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C:150% 4:[单选题] 李平5岁,王方10岁,他们的智商都是110,如果李平与王方相比,那么().D: 李平和王方的智商没法相比

5:[单选题] 个性的核心()。D:性格 6:[论述题] 简述注意的功能。

参考答案:(1)选择功能

选择功能使得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思考的对象,使得心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2)维持功能

当我们选择了某种感知信号后,它们还必须继续保留在意识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因为有了注意,人们才能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完成飞行任务的时候就需要人们通过注意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

[论述题] 论述情绪状态的种类.参考答案:(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激情常由生活事件引起,那些对个体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会导致激情。另外,违背个体意愿的事件也会引起激情。(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2:[多选题] 内部感觉包括()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参考答案:ABC 3:[单选题] 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信息受干扰 4:[单选题] 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A:分散

5:[单选题]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 6:[单选题]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

1:[单选题] 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B:迁移

2:[论述题]简述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1)知觉的对象性――要把知觉的背景和知觉的具体对象区分开来(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组织性。(3)知觉的理解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通常要在内心说出它的名称,用词来概括它,用词来标志它的,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不变的特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类别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单选题] 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A:意志的坚韧性

4:[多选题] 下述现象中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有()

B:在一定距离内看一个人会觉得他高矮不变

C:在阳光下煤反射的光远大于暗光下石灰反射的光量,看起来石灰总比煤亮 参考答案:BC 5:[单选题] 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A:原型启发 6:[单选题]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恒常性 :[多选题]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2:[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包括()。A:迁移作用B:原型启发作用C:定势作用参考答案:ABC 3:[多选题]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参考答案:ABC 4:[多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参考答案:ABC 5:[论述题]简述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模型?

参考答案:(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2)酝酿阶段。个体表面上暂时搁置了问题,实际上潜意识仍在继续思考。(3)明朗阶段。经过酝酿期,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4)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进行具体操作,提出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法。6:[论述题]简述知识和智力的联系? 参考答案: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7:[单选题] 当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背景上时,人会感觉它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C:对比

8:[单选题]神经系统是由()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 9:[单选题]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知觉 10:[单选题]可以被意识到的记忆系统是()。D:短时记忆 11:[单选题]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A: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能力

第四篇:心理学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比内量表

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

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年最后完成。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WISC适用于6.5~16岁的儿童;WPPSI适用于3岁10个月至6岁10个月的幼儿。三套量表相互衔接,可以对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进行智力测量。

二、团体智力测验工具

(一)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二)瑞文渐进测验

(三)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第五篇:心理学考试

第一讲

课堂上学生扔纸飞机,如何处理?

冷处理:收了纸飞机,继续讲课,课后批评处理。同学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价值等,老师要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制止不良行为,杀一儆百。

一、天性和教养(遗传与环境)在发展中并非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的(1)在发展的不同领域,遗传和环境的相对作用各不相同。

·一些领域主要受大脑系统主导,这些系统是由基因控

制的,如深度知觉、语音辨别能力先天具有,只需环境刺激

即可发展;

(2)遗传天性或许使儿童对于某些特定环境的影响更敏感。

(3)当处于两极条件而不是中等条件(一般的环境条件)时,环境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4)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某些环境经验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5)儿童并非消极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相反,他们作出选择,挑出他们已经理解的知识和事件,修正不能理解的知识和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不断地发展对人对事的看法,不断积累和提炼。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和质变)如,由走——跑,身体的长高

三、普遍性和多样性(差异性)如,所有儿童都能学会坐、爬、走、跑,且具有相同的顺序,但儿童在力量、敏捷性和耐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发展的外因与内因(主动性与被动性)

把儿童看成是主动的个体,必须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重视鼓励和表扬,重视开发儿童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积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早期:基本自主感——羞耻感: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如果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自己对世界有一份影响力。如果家长未能满足孩子需要,反而受到批评嘲笑,则会产生害羞或惭愧的感觉。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相信自己的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倚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学前期:基本主动感—内疚感。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注意行事;发展出主动性。若家长满足孩子需要,给予积极支持,孩子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情绪,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如果不能满足孩子需要,或不予支持,对孩子的新尝试进行惩罚,孩子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或停止主动性或偷偷去尝试。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对感情关系上负过分的责任;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学龄期:基本的勤奋感—自卑感。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此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使孩子感受到自己与他人有同样的能力,孩子会因鼓励而变得有活力。如果孩子常常受到严厉批评,或被忽略,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不会自觉做事,会产生不配做某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避免参与任何竞争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觉得不安全、不如别人;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凡事要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同一感混乱。孩子的需要或行为: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个世界,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异性以及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找出人生应该怎么过。在此阶段满足孩子需要,容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如果不支持、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强迫他进入某一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变成一个毫无主见的人。

评价:

1、把儿童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2、以辩证思想看待儿童的发展,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一阶段都有冲突和矛盾,发展有两种可能,或解决矛盾或不能解决,发展也不是一次完成…

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同伴、教师、社会等的教育;

4、仍未能摆脱本能说的影响;

5、描述了人格发展各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正强化:增加愉快刺激而增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者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强化:减少厌恶刺激而增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者刺激强度的降低(厌恶刺激),导致了行为的增强。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

几种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学习者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或惩罚而产生增强或削弱(抑制)同样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一般发展特点

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身体生理的过渡;心理的过渡;社会性的过渡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特征——生理发育高峰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矛盾性: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其他领域,更多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如传统的课程领域(阅读等)、富有挑战性的艺术和体育方面的高超技艺的发展„

1.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1.反抗性一依赖性 青少年情感状态和行为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1.高敏感性2.情绪波动3.行动倾向:冲动行为 反社会行为4.行为抑制,可能出现退缩行为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肤浅、缺乏深刻性)2.自主独立,表现欲强

3.对权威的认知发生变化

4.同伴影响力增强5.价值观多元化

第二讲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智力开发

第一节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少年期-初中生:

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二开始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作用。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两种思维形式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1.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具有预计性3.思维形式化 1.抽象与具体获得较高的统一

(三)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期和成熟期

1.各种思维成分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上到达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2.个体思维水平,包括思维类型(形象型、抽象型和中间型),趋于基本上定型。

3.成熟前思维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成熟后可塑性小,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也有一些进步。

三、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1.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明显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四、两性思维差异发展的年龄特征

1.学龄前男女思维差异不明显,从幼儿期开始显现差异,女孩略优于男孩,但是不明显。

2.从小一到初一,男女两性思维差异逐步明显。3.初二以后,青少年出现明显的具有两性特色的思维优异发展的差异。

第一,形式逻辑思维发展水平比辩证逻辑发展水平的性别差异明显。在形式逻辑内部的推理能力上,演绎推理比归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智力早出(早慧)(2)智力晚出(大器晚成)(3)一般发展 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年龄阶段看:婴儿期:几乎无差异 幼儿期:女孩性略优于男孩

小学-女生青春期(10-13):差异明显,女生优于男生

1.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培养元认知技能 4.因材施教,发掘潜力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

5.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智力技能

智力强化训练(反应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

思维训练(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

青少年的智力开发

从男生青春期(13-15-20岁:男生后来居上,逐渐优于女生,且越加显著。

20以后男生女生差异逐渐减弱。智力的结构差异:

(1)一般智力的差异:如知觉、表象、记忆、思维(2)特殊智力的差异:如音乐、运动等 纳推理明显。

第二,性别差异并不显示思维发展上的男优女劣,而是各有其发展特色。推理能力男生优于女生;而逻辑发展运用能力女生优于男生。第三,在形式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上,男生得分的离散型大于女生,表明其思维发展呈两极型;女生思维发展则较均衡。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 2.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 青年早期-高中生:

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成熟期。高二年级,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于成熟。

(二)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是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

第二节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案例分析

小东是个初中二年级学生,智力正常,小学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自初一下学期后成绩开始下滑,初二时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东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第三讲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觉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征

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更多地进行内省关于“我”的问题;

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认为自己正确难以接受他人意见,另一方面,感到别人总是在评论自己、挑剔自己,容易感到压抑孤独且神经过敏。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逐渐摆脱成人评价的影响,产生独立评价的倾向。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自我评价的抽象性、原则性和批判性及稳定性随年级增高而进一步发展。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

1.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逐渐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2.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自尊需要(自我尊重与社会尊重)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青少年的自尊感的体验容易走极端,或沾沾自喜或自暴自弃。

3.从闭锁性到自卑感:随着闭锁性的发展,青少年到了高中时期容易出现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此种体验萌芽于少年期,容易产生于青年初期。自卑的人常常有着强烈的防卫心理,如伪装、转嫁、回避、和自暴自弃等。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发展

1.自我控制随年龄增大不断增强。

2.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着较大差别:初中生的自我控制是初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够。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方法开始转为内部归因为主,另一方面,他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与形象。高中生开始较稳定而持久地控制自己。高中生对主观自我和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思考,促进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1)在学业、社会交往和体育任务中激励成功(简单含糊的“你很聪明”意义不大)。

(2)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别人表现怎样上。(应减少竞争,避免不恰当的比较)(3)给予建设性和鼓励性的反馈。(恰当的批评也是必须的)(4)要考虑性别差异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自尊?

(1)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优点轰炸”

(2)进行归因训练:鼓励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以外的其他因素

(3)建立自信与合理解释: “我能行”“你可以做到”与“做不好,也不意 味着我很差”(4)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接纳:安全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归属感与掌控感(高自尊的特征)自我意识与青少年心理异常

(一)逆反心理: 成因有三点:

一是由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固执偏见; 二是由于家长、教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 三是父母粗暴的管教方式

(二)蔑视纪律和规范 逃学与离家出走的成因:

惩罚过分严厉,挫伤了情感与自尊; 一些社会团伙的诱惑学生的个性心理:娇惯、任性、敏感、易激怒且责任心差反社会人格成因:

由于在集体中感到孤立,多余,无用,受侮辱,而自暴自弃。用消极的方式与人交往,在街头闲逛、吸烟、酗酒消磨时光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反抗父母到相互尊重 2.自我意识的成分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3.强烈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关心自己个性的优缺点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逐渐能够独立评价,逐渐达到主客观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同伴群体)来认识自我。

5.有较强的自尊心 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教育措施:

首先,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胡涂观念; 其次,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耐心、灵活、对症下药

(三)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有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两种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缺乏道德情感,缺少内疚,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

反社会人格教育: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断绝不良的人际交往;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另外,学校、社会、家庭要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2.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学习正确归因)来认识自我。3.通过自我观察(与他人评价结合)来认识自我(I-ME)。

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个性的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途径是密切联系的,在自我教育中,应该把三个方面获得的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取得最大的成效。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首先写出10条你喜欢自己的理由,其次写出你的10个不足,最后写出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对待那些无法弥补的短处,我们要学会:

1、自我解嘲 ;

2、代偿;

3、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和自己的短处;

4、学会改变评价自己的标准,第二节 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因素 四种典型气质的在心理行为上表现:

胆汁质:情绪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强;其弱点就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黏液质: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忍耐性高、外柔内刚;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其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

第四讲 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与辅导

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婴儿饿了就哭,获得大人照顾

2.动机功能:积极情绪对活动具有增力作用,相反具有减力作用 紧张和应激

紧张是在压力状态下的一种情绪体验。

适度的紧张对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长期过度紧张有损身心健康。应激是出乎意料的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的身心反应:

积极反应:急中生智、超常发挥消极反应:过度紧张、束手无策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情绪表现方式上由外在冲动性向内隐文饰性转变。情绪持续时间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情绪体验的内容更丰富,理解能力更强。对别人情绪表现出较高洞察力,社会情绪展现主导地位。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表情认知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心境的变化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整合的持续性和统一性环节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因而出现了一系列消极心理。(一般认为一个人要到25岁以后才能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

1.烦恼突然增多(公众形象困扰、亲子关系、同伴关系)2.孤独3.压抑 人际关系(情感)的两极性 1.对父母的矛盾情感:孝顺与顶撞

2.在朋友关系中:友情与孤独、亲切与冷漠、参与和旁观 反抗情绪

A.心理性断乳(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成人过分关心 B.自主性被忽视,感受到被妨碍:仍然被成人支配 C.人格的展示受到阻碍 自卑感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过多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体验,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自卑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暴自弃。焦虑抑郁

D.当成人欲强迫其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拒绝盲目接受。

3.组织功能:考试时不兴奋或过于兴奋不利个体水平的发挥。4.信号功能:微笑表赞赏,点头表同意

制力强;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挂断。

气质与职业

胆汁质的人适合:导游、野外勘探、推销员、监督员等。适应热闹烦杂的工作环境,面对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很难适应。

多血质的人适合:外交人员、管理人员、驾驶员、社会服务、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侦探、公安干警等。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和单调机械的工作。粘液质的人适合: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保育员、会计、播音员等。

抑郁质的人适合:校对员、计算机编程及录入、排版检查员、化验员、雕刻工作者、刺绣工作者、库管员、机要秘书等。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优势或成功的方面去讥笑别人,也不能由于自己不足或失败而感到自卑。

第五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与辅导

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属于社会历史范畴;把早恋界说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习惯上以下述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青少年学生早恋的影响因素

1.孤独2.挫折感3.空虚与迷茫4.摹仿5.好奇6.从众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分析维度:亲密性、反应性和冲突性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

初三女孩向母亲下宣战书:没有自由宁可当小偷

第六讲青少年性意识、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性别角色是指一定社会文化对男人或女人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男孩或女孩获得性别角色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性别角色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基因2.性激素3.大脑

性别角色的形成和获得实际上就是在个体生物学基础上的社会化过程:出生前的期待—出生后的区别对待—角色认同

(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大众传媒)

性别的双性化结论: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很多情况下能做得更好些,因为他们既具有女性气质又具有男性气质。其实,两性气质的区分仅是相对的,从本质上说,它们并存于每个人身上。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内在温柔,一个温柔的女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刚强。一个人越是蕴含异性气质,在人性上就越丰富,在人格上就越完美。为什么中学生必须进行性教育?不教育行不行?性教育的内容你认为有哪些?怎么进行? 青春期教育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青少年手淫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性心理活动的外部行为表现。要克服这个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转移。性安全教育

建议设立3道“防火墙”:不要越轨;学会保护自己身体(避孕与预防艾滋病); 一旦怀孕必须马上做人流,不能耽误。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家庭中推行性教育时步履维艰;2.性教育对象局限;3.教育内容过于狭窄。性教育的误区:

(1)性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无师自通论”、“诱发论”、“封闭保险论”(2)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3)性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第七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另外一种说法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心理健康“灰色区”概念(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3.偶尔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心理不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目标明确

2.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情绪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判断的常见问题

一是对学生交往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把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合。影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环境

(四)学校教育

(五)个体心理因素 我国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 5.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冷静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能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一)学习障碍:1.厌学2.考试焦虑3.学业不良

品行问题的原因遗传因素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贯穿一生;低水平的皮层唤醒和自主反应似乎在早期发病的品行障碍中起中心作用;社会-认知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二)人际交往障碍:

1.与教师的交往障碍——中学生总是希望被老师关注、理解,支持、平等对待

2.与同学的交往障碍——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交往障碍——专制式、放纵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冷漠、专横等不良性格。同时家庭的种种伤痕,也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情绪障碍:

1.焦虑症。这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心跳加快、手足发抖,并常伴有睡眠障碍。

2.强迫症。这是一种包括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情绪心理障碍。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思考的问题。而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地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不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3.恐怖症。这是一种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物或情景的恐惧)、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的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4.抑郁症。这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显著特征的情绪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并伴有疲劳、食欲不振、失眠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四)人格障碍

(五)青春期心理障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习心理指导;人格发展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 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角色扮演法

2、信心训练法:焦虑倾向严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卑感,凡事缺乏自信,常给自己以消极的“自我预言”。如果用

“我能行”代替“我不行”规劝自己,就会打破恶性循环,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3、合理宣泄法

4、注意转移法

5、灵活幽默法

6、换位思考法

7、巧妙安慰法

下载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试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错)及其规律。2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错)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

    心理学答案(本A)

    2005-2006第二学期心理学试题(A卷)答案 试用于中、数04级本科班制卷人:王善波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BD6-10ABADC 11-15BACDA16-20ACABA二 举例说明题这类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

    积极心理学答案

    2-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1、具备生命意义的消极取向的人具有两种生存倾向:________和向外的社会倾向。(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向内的消极倾向 2、心理学和宗教的差异之......

    心理学考试总结

    填空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能力最富有挑......

    心理学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

    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Ⅱ心理学概论部分(50分)一、 判断题(20分) 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 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 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

    《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考试心理学

    教师考试《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