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听课反思2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反思
2013年3月19日至3月21日我参加了奇台二小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聆听了九位青年教师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更为让人振奋的是县教研员潘璐老师的总结与评定,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在本次所听的九节课上,课堂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晓芳老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使我感受到了来自课堂中那不期而遇的精彩。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
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由于这篇课文含蓄深邃,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如反复诵读,齐读,引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形式多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逐步领悟文章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二、抓住重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化。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于文章揭示的生命的含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抓住了一些重点词语,例如“震撼、求生、挣扎、冒出、沉稳”等词语,重点理解、重点体验,层层深入,由词到句,由句到文,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还从课文事例入手,以读代讲,理解了飞蛾与小瓜秧的不屈精神,然后出示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与事迹,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了生命的含义,读懂了课文,情感也逐步达到了高潮。最后再强化引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
三、小诗创编 仿写升华
出示图片,联系生活,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仿写一首生命的感悟小诗,“生命是飞蛾挣扎求生的双翅/生命是不屈向上的香瓜子/生命是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傲雪的梅花/生命是柳枝上的嫩芽/生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小诗的创编中,读写结合,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延伸,接近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教学最后,课外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如此精彩的课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我想有这样的教师做榜样,我们教学改革的脚步会更加有力!
总之,本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新鲜流动的,不能只局限于“吃透”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新时期,就更需要新知识,新经验,要重新认识自己和继续学习,充实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永远保持“教育的青春”!
第二篇:青年教师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认为要想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除了要吃透教材,还要不断地学习同行的经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去听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课,去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吸取经验,这样才可能少走弯路,刚好学校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个学习的机会,在这3个月里我从其他的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的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开始我的听课记录就像流水帐,把一节课从头记到尾,结果经常会分不清重点,有时甚至会不明所以。现在明白了听课也要像备课那样要划好教学环节,记录好全课的教学环节,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知识铺垫、按层次讲授新课、总结全课、提高升华或交代规律等。分好了步骤才能更加明确授课者的设计意图,才能为后面的分析起到帮助作用。
每位讲课老师都很认真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使课文内容“活”起来。感悟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同时,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热情,这种激情也带动了学生,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愉悦的在读书,快乐的学习。
这次听课感触最深的是民语老师上的课,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很有耐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鼓励学生要大胆,总之就是教态非常好,而且讲课的条理非常清楚,70%都事用汉语来讲的。每个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次活动每位老师都讲了两堂课,我们都认真的做课后的反馈,保留我们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的地方,在第二次的讲课中来完善先前不足的地方,我们还通过听别人的课吸收其中的有点,这样就是集中大家的优点来共同的进步。
特别是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还迎来了41小和75小的青年教师,这个交流更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后在我们平时结对的时候也要重视集体备课,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学校和教研室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么好的平台来学习,来展示我们青年教师,希望以后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能有学习,交流的机会。
谭丽萍
2008-12-21
第三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反思
2013年 11月26日,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未央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此次比赛目的是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后备力量,形成我区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适应优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全面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对这次比赛作以下总结:
首先,在课题的选择上
教研室的课题选择是在网上公布的,由于我们要到学区内其他学校给陌生的学生上课,这就为我们的上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个内容学生是否上过、学生基础怎样、若上过他们掌握的成都又怎样、相同的内容是否会出现“撞车”的可能等等。这些可能性在备课时都需要一一考虑到。其实,这也为我的备课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积极听课,努力多查找一些资料,同时主动请教本部的胡老师等,不仅在教学上相互研讨,而且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甚至我们都回到了家里还要打电话为一个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我觉得这种互相学习的频率比平时增多了,这也是比赛给我们带来的收获之一,让我们学会了互相合作,在合作中进行超越和创新。
其次,要精心的备课
选择好课题后,就要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1.在课程标准要求方面。新课程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化学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在具体的要求上,新课标要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有两点要求,一是盐的类型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二是盐类水解的实质。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2.在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细读教材,包括书本的每一个例题和本节后面的练习题,研究例题和练习题的立意,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中设臵部分有梯度的问题,达成水到渠成的目的。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完全达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机,通过上课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
3.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方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并讨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4.在教法和学法方面。
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这时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结合学生实验观察对比、概括归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在充分分析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要动手设计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的生成性部分可以多做几个假设,以应对课堂中产生的不同情境。这样也就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不乏味。
第四,模拟演练环节。
在设计好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堂上的更加精彩。可是在这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够,当时由于我们学校课程进度较慢,无法完成模拟过程,因此也就省略了课程雕琢的步骤。这一点在赛课中明显使我表现出劣势。
第五,正式赛课。进入正式赛课的时候,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因为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演练,担心就更多了一份。和学生见面时,赛将学校的学生活泼热情,让我安慰不少。比赛进行中,学生的状态还算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的活动开展不是很好,思维跟不上我的节奏,总有滞后。而且上课过程中学生对一些学过的知识根本没有印象,虽然这节课是他们已经上过,但实验做得并不是特别好,分析、推理频频出错。这样一来上课时间就不够用,以致教学内容没有讲完。
第六,赛后反思。
“教好书不在于教龄多长,而在于反思多深。”比赛已经结束,但细细回味,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可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收获是巨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本次活动中有丰厚的收获,更有深刻的思考:
1、本次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且还要经常更新。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充电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3、深深感觉到自己应该多抓住机会锻炼,更好的体悟学生,感悟课堂,积累教学实践,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4、同时使我实在的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与进步并存。
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是丰硕的。经过这次比赛,我觉得只要虚心没有越不过的坎;只要勤奋没有趟不过的河;只要坚持没有翻不过的山。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坚持的!感谢基本功大赛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大奖赛。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还会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的。
第四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师大赛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师大赛听课反思
昨天有幸参加了二七区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本次培训地点在铁三官庙小学,早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出发了,然后很顺顺利的我迷路了,但是万幸的是,在开始前几分钟顺利到达听课现场,今天我听课的科目是数学,一个五年级数学老师另外一个六年级老师。
第一节课是六年级的老师,是一位工作刚刚满两年的新教师,她讲的是六年级的数学广角,关于植树的问题。在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她的亲切,他对于每一个孩子的评价也特别好,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开始的时候这位教师从生活中的植树节导入,切实符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其次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题,并试着从问题中提取信息,培养孩子认真读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其次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学会了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可以试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后在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其次在学生板演的时候,不要只挑正确的学生,还要适当的找一些孩子易错的地方,让学生上台写一写,最后再订正错误答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小结,在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说一说在本节课,你自
第 1 页 己学到了什么,这样会比教师自己说效果好很多。我将会从这位青年教师身上学习的优秀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 2 页
第五篇: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听课反思
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有感
湖州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于10月18日至19日在德清实验学校举行。十二位赛课教师先后登台亮相。这十二位教师是经过各县区的层层选拔而产生的,代表了全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和改革方向。所展现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诠释,扎实教学技能和深厚的语文素养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精彩的课堂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节课中有效的文本拓展。展示教师扎实地引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又巧妙地从文本例子出发,拓展文本的广度,就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
一、拓展文本广度,感受文本魅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会根据教材进行拓展。但是怎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拓展呢?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回归文本的拓展。
1.在需蓄势处拓展
拓展链接的是文本隐藏的资源。在文本需要蓄势之处进行拓展,就能建立起学生和资源间的链接,使文本隐藏的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真正读懂文本。
如在李家巷小学都昌宏老师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教师考虑到抗日战争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所以课伊始,就向学生们出示了背景材料、图片:“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教师充满深情的介绍,同时配以地图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体会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了理解文章的支撑点,为学生的思维顺利走进文本,丰厚了文本,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加大了信息量,走向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在需释疑处拓展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落差时,巧妙的拓展就能活化学生对文本的思维,增强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如孝丰小学裴峰老师在教学《白鹅》之前,为了了解作者,对作者作品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有效拓展,有情有趣,精美的图片让孩子一目了然;“你看到的丰子恺作品想说什么?”教师适时的补充,让孩子们惊呼起来,心中的喜悦感在惊呼中油然而生。在学生有“疑”处拓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拓展文本深度,深入文本解读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章审美价值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拓展文本的深度,丰富文本的内涵,就能使文字蕴涵的信息奔涌而来。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灰,对击始发灵光”拓展是文本内容的有力映射和佐证,是对原有文本的再度深挖。拓展是虚,回归是真,通过有效的拓展,能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文本蕴含的内容。
如湖州爱山小学张奕老师在教《古诗两首》时,拓展了该古诗的书法作品,这是我以前教学中从来没有设计过的,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穿插与阅读教学中,一遍遍地欣赏,一遍遍地阅读,随着教师深情并茂得吟唱,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整个拓展过程,学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们一遍遍吟诵着,品评着古诗蕴含的深意,这样的资料带领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了古诗的文化内核。
三、拓展文本效度,加深文本感悟
要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教师就要尽量放大文本的效度,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进行对比、沟通,这样学生才能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
在需积累处拓展。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积累。而立足于文本的积累性拓展,能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文本走个来回,在形成语言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如在湖州爱山小学张奕老师在教《古诗两首》时,拓展了送别诗,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其它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拓”,把所拓的内容和两首古诗学习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古诗网。总之,回归文本的有效拓展,能使课堂如一泓活泼的水汩汩流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拓展而生成更多的精彩,感谢12位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收获颇丰,相信这一次在德清的美丽相约,对于学习市各县区的语文教学先进经验,推进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更相信自己的课堂也同样会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