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时间:2019-05-15 02: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哲学与人生》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第一篇: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说实话,虽然到现在孙老师的《哲学与人生》中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无可否认,在观看完《哲学与人生》后,还是深深地感触了一番,开始真正的去仔细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哲学在人生中的指导意义,哲学的问题,哲学的智慧,去深深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去思考自己如何去做,如何将哲学运用到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孙老师的许多话让人醍醐灌顶,让我猛然间豁然开朗,明白了哲学好多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有时候太习以为常。孙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从这三方面谈论哲学与人生,谈论哲学对人生的意义,人生与哲学的关系。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马克思说:“在太阳的光辉下,每一滴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从我看来,人的存在是为了一种意义,决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为了一种精神,可能每个人的具体来说的意义各不相同,但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动力。”是的确实如此,正是这种以意义是的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正是有了这种意义,人生就是为追寻这种意义,就在追寻中渐渐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对于大学生,我们更是如此,我们处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我们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寻求自己的人生的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生去实践,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是一代又一代的发展自己,现在人的存在方式,也是近代以来,人的人化的过程,人是有教养的,而这种教养来源于教育。但是现在,我困惑了,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道德水平逐渐下降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低素质事件层出不穷的出现,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小悦悦”事件路人的冷漠,伤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本身,更是一个民族的伤痕,“地沟油”事件不仅仅包露出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报道地沟油的记者惨遭报复身亡更说明的问题更是让人不言而喻„„到底怎么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好好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好好珍惜,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做起,抵制不良作风,树立良好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提高全民素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里有好多地方没怎么听懂,毕竟哲学有些地方对自己还是过于晦涩,自己的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不过,这一部分感触最深的是孙老师强调的年轻人必须有两个修养:一个是文学修养,另一个是哲学修养。这对我们工科学校出身的大学生而言,确实有点难。但是孙老师讲的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才会有一种深层次的真实的审美的境界,才会有一种最强烈的理性之美。有了这两种修养,看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但现实中,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每个人而言,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就在现在多培养自己的习惯,是自己在文学与哲学上有所理解,将来可以更好地品味人生!

渐渐地发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只是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那就是哲学,认

为那就是司空见惯的真理。其实,有多事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渐渐地你才会明白原来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让我们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真真实实的追寻自己人生路上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姓名:

学号:

时间:

第二篇: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并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其意义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何谓哲学,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最后他指出,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必须树立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首先要培养思考习惯,大家对此会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不会思考?可是生活中许多人在发生事情时往往凭本能的感觉作出反映,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可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他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读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次,要掌握整体观点,这点大家不会反对。所谓掌握整体观点,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就更为圆融。我们平时和别人打交道时,不喜欢听到反面意见,譬如开会时,我提议某种方案,如果有人与我意见相左,我会觉得他故意找麻烦,而忽略了他可能看到的某些我所忽略的部分。生活当中,许多年轻人喜欢有个性,不喜欢说话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容易偏激。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人生许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个方面来考虑,才不至于钻牛角尖。

再次,要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现在一些年轻人盲目崇拜偶像,只看到偶像正面、展示给公众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作为普通人,也有我们百姓身上都有的毛病和缺点的一面,这种想法有很大的问题。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实际上,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

第三篇:读《人生与哲学》有感

读《人生与哲学》有感

曾经看过 傅佩荣先生的《人生困惑问庄子》讲座,从他精彩的讲座中深刻体会到:他从道家思想中的内在理路中分析问题,取其之长,说明他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拜读傅先生的《人生与哲学》这本书之后,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当我刚接触到“哲学”这一词,感觉很空洞、很乏味。而傅佩荣先生开设的这门课程却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们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拜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哲学变得很生动。傅先生对于哲学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并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引一段书中语:“‘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因此许多人开始觉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哲学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法则,是一种爱智的态度,是所有爱智的人,所有欲与真理为伍的人追求的另外一个世界,他存在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物欲世界的尽头的另外一个空间,它潜于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我们所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灵魂深处。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把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哲学本身就是一自由的学问,以其自身为目的,而不为其它任何外在事物为目的的学问。爱智--爱知识本身即是目的。古代的哲学家们都是饱食终日、“精神空虚”的“小资”们,以思考那些没有任何实用目的的知识、满足对于奥秘的好奇而费脑筋。

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在“理性”条件中才能进行,我们需要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哲学就是在反思生活中去求索智慧。单纯的学习某种知识并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充实和快乐,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到底什么样的思考才能将感情全部投入并且使我们获得最大的满足,到底需要去找寻什么样的知识才会从中得到真理。我想只有哲学才能够指导我们,也只有走这样一条“爱智”的路才会体会到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的痛苦和快乐。而那些没有反思的人,不值得一活。同时证明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不是无脑的狂热和泛泛。在理性反思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肯定和否定的过程,经历了探索杂乱现象背后真相的过程,以及理性和感性的对立。

同时哲学也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我认为,可能是古人渴望明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一切智慧,但是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比如生产力发展水平、认识工具、思想观念等的束缚,所以只能从具体科学的角度研究哲学,即爱智慧,追求真理。“智慧”有不同的层次。普通的“智慧”可谓实用智慧,即处理一般疑难问题的智慧。虽和哲学有关系,但还不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智慧。我们所讲的“智慧”,基本限于哲学智慧。爱智的人充满了追求,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临终前的苏格拉底透露出一种生活姿态,那就是虽生犹死:“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不会挂念着吃吃喝喝一类的庸俗享受,更不会沉迷于华丽的外表和打扮。凡是肉体需要的一切,爱智者都不会在乎。“谁要是对肉体的享乐不在乎,他就和死人没有区别。”我们很多人都是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往往在沉迷中忘记了追求,根本不可能理解苏格拉底对身体的那种蔑视。我们追求的是真理,那么当我们有肉体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和这些恶劣的东西掺和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接近真理。肉体使我们人类拥有了热情、欲望、害怕、愚昧等等。当世界和社会充满了硝烟和冲突,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就在于肉体与肉体之间的贪欲!肉体间的吵吵闹闹影响了我们去思考,阻碍了我们去寻找到真理。而哲学所追求的正是使灵魂超脱肉体。灵魂不受肉体包括它的欲望和感觉的纠缠,在平静中生存,只用理性追求真理,它的这种状态就叫智慧。不过,活着时灵魂完全超脱肉体是不可能的,所以得不到纯粹的智慧,唯有死后才能得到。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似乎同样清楚,热爱灵魂的爱智是一种人的天性,这种天性的人在世上是少数。世上的大多数人热爱的是肉体生活,即便好些人追求知识,实际上还是从肉体需要出发、为了更舒服的肉体生活,不是真正的爱智。面对众多这类天性的人,你能对他们说:应该学会虽生犹死?

人在生活中,人对世界的体验,人对生活的体验,最初和最终都是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对外体验。愉悦,或者不愉悦,不是发生在房子上,不是发生在车子里,都是发生在肉体和灵魂之间。虽然房子和车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不愉悦,但那是带给我们的肉体和灵魂的。没有我,没有我的肉体和灵魂就什么都没有。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生存方式或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就是由人的生存方式或存在方式来全面展开人的现实世界的。它将自在的自然界和自为的观念界变成了有待转化为现实的潜在形式和理想形式,并进而将人的存在方式深化为一种由实践进行的“世界筹划”活动。而事实上,无论潜在形态的自然界还是理想形态的观念界,只有在作为组建人的现实世界的可能性条件和因素时,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现实世界,二者同归于空幻,成为一种无意义的虚设。而从现实世界作为人和自然相互贯通的形式看,它又将自然世界和理想世界的矛盾消解于现实中。哲学作为一种高度反省的活动,它反省的根本就是隐蔽在人的存在方式之中的人对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的理解。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实践观点中才能达到哲学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觉。事实上,人对自己现实世界的理解在多数情况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且这种理解总是以一种自在的方式渗透在人们的各种存在方式中。自然态度下的“人生”往往使这种理解外显为常识、经验、习惯和具体科学知识,而现实世界远未构成一个问题。这就造成了人虽然生活于自身的现实世界中往往最不了解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只有在常识、经验、习惯和具体科学知识的锁链断裂后,人从具体生活中跳开来,以一种理论的态度反省世界和人生,试图对人的现实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自觉到人类这种最根本的自我理解的困惑,人的现实世界才能够成为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哲学的思考确实关乎人的觉醒。在思考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面对这个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难题时,开启了一条由“实践观点”超越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爱智范式的道路。这是一条使哲学真正现实化、人文化并始终充满生命活力的道路,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向智慧的路。同时证明了一个哲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到底人生有什么价值,解脱的理想,对人生是否可能,这些问题一直让人们狂躁郁郁。对于那些生活空洞的人,被肉体束缚的人,往往被懒惰蒙住了双眼,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迷失。得过且过的人,往往在生命的尽头充满了忏悔。追求智慧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助推器,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爱智”给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了追求和动力,人总是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存,需要自己做的事情有那么一点超越于肉体生存之上的意义。这样的人生才能精彩。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遗训,关心自己的灵魂,度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篇: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所著。《哲学与人生》是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重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让我有种回味和共振的感觉,那种经历后的精炼总结让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摄的一部人生电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为有些是意气风发,有些是冲动不顾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乐趣,书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经历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对未来,我也有拨云见日的功力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些枯燥的为什么,看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会发现,哲学真的距离我们很近很近,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好,像是我恶魔呢闻到了面包的甜香味。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中有句话得好,对我影响很大,从中受益匪浅,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真人棋牌游戏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第五篇: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最近,拜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一书。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宗明义的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提供了走向哲学的途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理与人生境界。个人感觉,傅先生微言大义,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讲的“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重点不是普及一点哲学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进一步懂得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动学习。在西方流行着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就我们民航发展来讲,持续安全、民航强国民航战略的提出,对民航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只能是我们民航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不但不能克服缺点,改进工作,而且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失去任职的资格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高度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注重提高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研究民航发展的新情况,探讨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工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综合运用各种有效学习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学习监管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安全知识,确保学习成效。

二要快乐工作。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人每天离不开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当作负担,而应该快乐工作。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取决于心态。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奖赏;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当作一种历练和考验,以快乐的心情去完成它。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用心把简单的、平凡的工作做扎实、做细致。要善于创新,按照民航上级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和思想方法,确保工作成效。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当在工作中自己能力得以发挥和体现,得到了认可,你就会感到快乐。

三要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家庭和生活,善待亲友,真诚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体魄,注重心理调适,保持内心和谐。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脱离低级趣味,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要始终注重小节,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独”、“慎终”,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尔、侥幸之心,永远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谐相处。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大度容人,学会对人宽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但“不让步”需讲究策略,要千方百计化解分歧达成一致;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糊涂一些,学会让步,学会忍耐,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营造和谐的氛围。

二〇一三年四月

下载观《哲学与人生》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哲学与人生》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十节课的时间,对于学习哲学来说真是太少太少了,也许我们才刚刚入门,也许我们还没有入门。不过经过十节课的耳濡目染,我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也许老师看了......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青春里的爱情 痴情的人永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打动呢?但坚持不懈的温柔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坚持不懈或者温柔的人,仅此而已。 牵我双......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

    哲学与人生

    从哲学到人生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宇宙是否有尽头?时......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从哲学看苦乐人生 姓名:侯刚 学号:20134615 13级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摘要: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洞察人生的意义,超越现实,向前提挑战,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

    哲学与人生

    浅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这个学期通过哲学与人生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哲学”这个以前看似很遥远并且从未涉足的领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对于各个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有了一定程......

    哲学与人生

    1.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万......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5篇范文)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哲学与人生》是一本经典的哲学著作,其作者是傅佩荣先生。傅佩荣先生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是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