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无数大学生烦恼不已。而一直被看好的医学生,也无法逃脱这股“就业寒流”。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 78.38%,58.02%和 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调查目的: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及个人素质,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调查方式: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同时在正规的网站中查找资料。调查时间: 2007 年11 月12 日-2007 年11 月23 日
调查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07 级本科生
报告撰写: 撰写人: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07 级药学班 刘江 唐玮蔚 喻红英 向娟 胡旖耘 邓丽萍
撰写时间:2007 年11 月12 日-2007 年12 月2 日
调查内容: 就业形势的认识及就业思路 大学生都想就业,但他们对就业有了解多少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不太了解的人数比例竟高达 64.8%,而对其较为了解的不到20%。而对自己专业就业率的看法,更多的大学生持保守态度,但仍有 22.7%的学生态度乐观,同时也有将近12%的同学表示对此了解不足。通过上面两组数据,我们认为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还很不足,大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其有认真地了解和研究。而且在传统思维模式下,许多学生和家长还有进入高校大门就是人上人的思想,而所学专业又是热门的医学,因此仍有部分同学存在盲目自信的现象。而事实上,在当今教育大众化的时期,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而且许多同学对就业的信息了解不多,就业的思路就十分狭窄,特别是一些临床的学生“去医院-搞临床-当医生”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对一些与医药学相关联的如医药推销、保健行业等不关注。因此,对就业的了解方面大学生还是应该下更多的工夫的。对考研的看法 你认为你所学专业就业率高吗? 高 22.7% 一般 54.0% 低 6.3% 不知道 11.9% 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了解 0.6% 比较了解 16.5% 不太了解 64.8% 不了解 13.1% 根据调查显示,63.5%的受调查者认为“考研热”是理性的选择,选择继续深造能为知识堡垒添砖加瓦。还有20.4%的人认为高学历能更容易找工作。对于许多专家关于“考研热”提出的“纯粹盲目,人云亦云”的看法,有 6.0%的人表示赞同。最后的8.4%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对考研的看法纯粹盲目,是人云亦云的表现 6.0% 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8.4% 理性选择,为自己的知识堡垒添砖加瓦 65.3% 其他 20.4%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其中,检验的学生最支持考研,其次是临床,其人数比例达到了70.3%,预防和药学随后。这主要是由于各专业就业情况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但总的来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考研的重要性,赞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长远角度看还是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如何在社会中给自己定位角色,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懂得了应通过竞争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们不再等待时机,而是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个人能力 当今就业问题严峻,就业过程中的人才竞争更是激烈。而个人能力往往是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一大标准。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则必须对市场的需求和自身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竟然有71.2% 的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认识还不够清楚,更有超过10%的学生对自己能力认识不清楚,仅有18%的学生清楚地了
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试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种能力强、哪种能力弱,那我们如何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薄弱之处,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优势,全面地提升自己呢?在工作中,特别是竞争中,学会扬长避短是很重要的,但对自己认识都不清楚,那我们扬什么、避什么都不知道,那很可能会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首先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当被问到“你认为你在将来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 时,许多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接下来是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业指导不足和交际能力等。个人能力, 44.9% 家庭和社会关系, 26.3% 工作经验, 47.9% 就业指导不足, 16.8% 其他, 12.6% 0.0% 10.0% 20.0% 30.0% 40.0% 50.0% 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 同时,我们调查到有 55.7%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个人素质修养, 其次是工作经验。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矛盾— —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和大学生个人能力不够全面,因此这便是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你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认识清楚吗? 很清楚 18.0% 不太清楚 71.3% 不清楚 10.8% 接着,我们调查了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有过半的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并付诸了行动,另外有44.3%的人有想法却没有机会。但被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时,66.3%的同学是看兴趣,12.6% 的 同 学参 加 较少,24%的学生经常参加。同时,有过半的大学生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主要在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22.4%的大学生觉得专业实习最能培养能力,其余的学生则觉得作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是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作为大一的学生,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能力较为缺乏,也都有锻炼自己的意识,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地去争取机会。仍有部分同学只停留在想法上,不太敢于尝试和挑战,没有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不太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对学校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最后,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认为其很有必要的人数比例达到了 70.1%,有 5.4% 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此,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就业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是很大的。同时,也说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就业的茫然和无所适从。你认为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社团活动 5.4% 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 51.5% 做兼职 20.4% 专业实习22.8%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你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否有必要很有必要 70.1% 没有必要 5.4% 无所谓 24.6% 对工作的期望值 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希望日后工作的地方”的问题,有52.1%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城市,13.2%选择了毕业所在地,10.8%的人选择了家乡,余下的24%则表示无所谓。关于服务西部计划,有 10.2%的学生不愿意加入,有 29.3%愿意,而有超过60%的大学生要视情况而定。大城市, 49.4% 毕业所在地, 12.5% 家乡, 10.2% 无所谓, 22.7%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现今,与大城市各医疗机构和药品公司的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对比的是,中小城市或县城对人才需求较高,更有一些大药厂因为地域原因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主要是因为较多学生表现出了功利思想,即在就业时看重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功利思想较为明显;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淡漠社会责任;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远大理想;过多考虑竞争手段,忽视完善人格的陶冶。突出表现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家乡。因此,就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所以,大学生的这种观念是应当纠正的,对工作应该考虑更全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有40%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最看重发展潜力,16.8% 和13.2%分别最看重工薪福利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当碰到意向的单位所给薪水与自己期望值不符的情况时,近60%的同学会努力工作、争取加薪,35.3%的人选择先工作、再打算。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态度是积极、良好的,同时比较善于把握住机会。总结与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大学生目前对就业的态度还是有较多可取之处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
多大学生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要求,他们很多都希望可以继续深造,通过取得更高的学历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全面培养个人能力的观念在大学生已经得到普及,大学生都知道光读书是不够的,多参加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对待工作,不少大学生对其发展潜力也是较看重的。这也说明,大学生对工作的看法正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问题不太了解,对就业形势了解太少,对个人能力认识也不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意识虽然比较强,但却仅停留在想法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同时,对待工作,大学生存在功利思想,倾向于去大城市、大医院或是知名企业工作、发展,硬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就不怎么考虑。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首先就要对自己和就业环境及形势有全面的认识,并多收集、更新就业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自己的就业取向,进而在就业过程中取得主动权。其次,大学生还应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从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我们的活动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应有尽可能多、早地接触社会的意识,并学会为自己创造去社会中实践的机会,使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都能有所提升。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还应拓宽就业思路,调整期望值。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淡化功利思想,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地域,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去施展才华。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取向
大学生基本素质与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被调查人:专业班级: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专业是?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网络工程 C、嵌入式 D、软件工程 E、3G软件 F、通信工程 G、物联网 H、信息安全 I、电子科学与技术
3、大学期间您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A、班长或团支书 B、其他班干 C、学生会等社团干部D、没有
4、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的?
A、大三以前 B、大三 C、大四 D、上大学以前 E、还没关注过
5、您的择业观是?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6、假如让您现在就业,您认为现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是什么?(多选)
A、专业技术能力 B、实践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 D、沟通协调能力 E、团队协作能力 F、个人素质的培养G、活跃的思维
H、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7、您认为公司企业在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时,更看重什么?(选三个)
A、学历 B、性别和年龄 C、工作经验 D、自我学习能力 E、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多少和熟练程度 F、对公司忠诚度 G、个人素质 H、其他
8、找工作时您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找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9、您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缺乏实际技巧与技能 B、就业期望太高 C、就业人数太多 D、企业的要求太高 E、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F、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
10、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期望是多少?
A、1000元以内B、1000-1500C、1500-2000
E、3000以上F、不要钱,能锻炼就行
11、您应聘时,着重企业的?
A、发展前景 B、薪金的高低 C、个人发展空间 D、公司的名气 E、其他
12、您择业是的首选区域是?
A、东南沿海 B、西部地区 C、大城市 D、中小城市 E、其他
13、择业后您是否会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A、有,应经常找机会 B、会选择培训机构 C、没有,觉得没有必要
14、您会考虑自己创业吗?
A、工作难找,会考录自主创业 B、不会,应届生没有什么经验
C、暂时没有考虑过
15、您认为高效的教育机制(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存在哪些方便的不足?
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 B、教育内容之后,理论与实际脱节
C、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陈旧 D、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育
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业有成!
第三篇:对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预期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受金融海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就不太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正日益严峻。而在如今的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又了解多少呢?为此,本调查小组展开了专题调查活动。
调查对象:浙江省内杭州和金华一共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少数已就业人士。其中,在校大学生占98.7%,已就业的占1.3%。样本中,80.9%来自东部沿海地区,9.8%来自中部地区,4%来自西部地区,3.1%来自华北地区,另外2.2%来自海外等其他地区。
调查方法:文献搜索分析、面谈访问、媒介访问、发放问卷等。调查时间:2011年3月-2011年4月。
一、主要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3.8%的在校大学生在平时有关注就业信息,46.2%的在校大学生不关注就业信息。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毕业后有何打算呢?调查显示,65.8%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16.4%打算毕业后考研,11.4%有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意愿,2.3%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
那么除去毕业后考研以及留学或其他的大学生,在那些希望毕业以后参加工作的学生中,他们的就业意向又是如何的呢?我们的调查显示,28.7%的同学希望到国营企业工作,21.3%的同学希望进入政府机关,34.7%的同学希望进入外资(合资)企业,9.7%的同学愿意到私营企业工作,还有5.6%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虽然我们的选项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但是在这些有限的选择项中,我们仍可以看到,更多的同学愿意进入国企、政府机关、外企这些近年来相对待遇较好的环境去参加工作。
当前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在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有否希望与所学专业相关呢?下面请看我们的调查结果:
58.7%的学生希望将来的岗位能够与自己的专业相符合。16.6%的学生的求职意向并不与自己的专业相匹配。
24.7%的学生对此报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是否与本专业相符都可以接受。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对于将来的求职途径,大学生们又将作何选择?本次调查显示:
59.1%的同学希望通过人才市场的帮助获得职业岗位。48.0%的同学将会采取网络搜索的方式寻求就业岗位。31.6%的同学希望通过职业信息报上的信息获取职业。43.1%的同学将会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企图就业。37.3%的同学对学校的现场招聘会抱有一定的希望。
就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身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在在校大学生的眼中,何几种能力是比较重要,是他们更愿意去提高的呢?调查表明,54.2%的大学生认为就业的最大竞争力包含社会活动能力,50.7%的大学生认为表达能力也是就业的最大竞争力之一,43.1%的大学生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在求职中是很重要的,62.2%的大学生认为提升创新能力尤为重要,48.9%的大学生认为适应能力的提高将对他们的求职产生有利影响,另外还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综合分析能力是就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
专家分析,很多时候许多大学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并不在于没有岗位留给他们,而是他们自己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气过高,因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那么究竟我们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是怎样的呢?据调查显示:
在薪水方面,0.9%的学生预期毕业后月薪酬在1000以下,8%的学生预期薪酬在1000-2000之间,39.7%的学生预期薪酬在2000-4000之间,37.1%的学生预期薪酬在4000-6000之间,5.4%的学生预期薪酬在6000-8000之间,8.9%的学生预期毕业后月薪酬将超过8000。
对于工作地的所在,42.5%的被调查者希望在大城市工作,38.9%的调查对象希望在中小型城市工作,11.5%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在城乡工作,7.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在乎工作地点的所在。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必定巨大,他们的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呢?21.5%是被调查者认为压力来自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从事什么工作。9.2%认为压力可能源于在周围的同学与自己的比较中,别人找到了较好的工作。21.1%表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又怕脱离专业会找不到工作是压力的来源。26.8%认为压力来自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小,人才供过于求。21.5%认为在就职过程中担心找到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和机会是形成他们就业压力的原因。
调查显示,当没有遇到满意的工作单位或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8.1%的受访者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做一个不满意的工作。61.1%表示他们会先勉强找个工作干着,然后找机会跳槽。22.6%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无论在哪,再苦再累都要干下去。5%会坚持继续寻找满意的工作岗位。3.2%的受访者将会做放弃工作去考研的打算。
在择业与求职的过程中,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显现。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最看重职位给他们带来的社会地位因素,36.6%最看重工作薪酬的多少,8.2%最在意地域因素,16.9%最看重个人爱好的满足与否,30.5%最看重职业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求职意向不明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受访者在回答我们的提问时表示迷茫,经常需要思考一阵才能回答我们的提问。他们自己也表示虽然有或多或少在关注就业的信息以及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但是始终对于自己的就业意向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因而需要认真地进行一次自我分析认识以及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面对压力趋于理性
图1:对未来就业担忧情况
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调查显示,18.7%的人相当担忧未来的就业,27.1%的人表示对未来的就业有些许担忧,40.4%的人并无特别的感受,8.4%的人表示并不担忧,5.3%的人认为未来的就业完全不需要担忧(如图1)。另外,43.1%的人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是乐观,对自己很有信心,39.3%的人并不乐观,认为有待提高,8%和9.5%的人吃无所谓以及无所适从的态度及感受(如图2)。
图2:就业前景的心态 由此可见,有67.5%的面对就业压力持些许担忧或无特别感受的态度,所以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十分理性地看待就业压力的。并且,严峻的就业形势只对18.7%的人造成了较深的压力影响,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个现象是好是坏,但至少从如今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并无过早遭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来看,淡定的心理还是值得推崇的。而无论是对于就业前景非常有信心或者是认为有待提高的大学生,我认为他们的想法都是比较理性的。尽管乐观来得可能有些盲目,但是强大的信心可以成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没有信心的人难有成就。而不乐观的那39.3%的人并非没有信心,他们则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能力以增充实自己的信心。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选择乐观与不乐观的大学生总体上都是态度积极进取的。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在校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心态趋于理性。
(三)对职业外在要求高
图3:预期工作环境地点
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职业外在期望较高,如工作薪酬、工作地点等。如图3所示,81.4%的人希望将来在大型或中小型城市工作,而愿意在乡镇工作的人很少。同时52.3%的人毕业后的预期工作薪酬在4000以上,而显然这是没几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获得的工资。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工作薪酬的比例是最大的(如图4)。
图4:就业时最看重因素
较高的职业期望固然可以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更容易在将来就业时产生较大的落差感从而严重挫伤自己在求职时的自信心。最后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这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大学生不光要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趋于理性,更要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预期。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如同多数人希望在城市繁华地工作一样,其实小镇乡村的工作岗位可能更适合,更安逸,况且城市里从来不缺乏人才,因此如果一味想要在城市工作很可能是一种人才的浪费,还不如到乡镇这些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我们的能力。
三、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案
(一)培养就业心理素质,提高就业成熟度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心理素质。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就业前景。能根据自己心理特点、自身素质以及职业(或专业)的要求,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匹配,明确职业目标。
提高职业成熟度在求职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职业选择和决策所持有的一些观念、态度和倾向。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正处于职业选择状态的青年人来说,职业选择的成熟性取决于独立性、确定性、妥协性、自信、目标导向和准备性这六个方面的表现。毕业生提高职业成熟度首先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对求职就业要充满信心,同时能够冷静思考自身各方面素质,理性分析并确定职业目标,并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二)准确定位,数理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多地应思考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与职业兴趣。因此,毕业生要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首先要认清自我,只有了解自己具备的素质、性格、职业兴趣、特长、能力、价值观等等,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何种工作。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是必要的,可以借助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也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其次,通过社会实践、兼职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自己想要从事职业的岗位职责、用人要求和标准。
(三)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建设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针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迷茫与困惑,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改变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各高校要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向在校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就业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正卫,傅剑,裘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0 ,(1):30-35 [2] 陈彬,刘帅.试论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准备工作[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4-69 [3] 陈卉娟.企业招聘要求与大学生求职期望的反差及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掌位论文论, 2010,06-10 [4] 陈志夫,梁继遍,吴翠华,李松艳,宋子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就业状况分析[J].河北旅游学院学报,2010,15(1):85-87 [5] 商亮.大学生求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方法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院,2010,20(3):12-14 [6]方留,钟小要.大学生就业预期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47-148 [7]孙庆刚,杨元亮.浅析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大学生自习室占位现象分析[J].科教文汇,2009,11(下旬刊):63 [8]林浩.大学生就业取向悄然改变[J].今日南国·求职,2008,(105):10 [9]全海,李芳,于翠霞.对大学生求职心态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1994,(37):31-32 [10]金久仁.大学生就业预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大学生就业,2007,(10):23-26 [11]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02,(17-19)[12]庄晓芹,庄娱乐.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13]刘红英,汤海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4]边寨风.大学生求职心态面面观[J].计算机与教学,2002 [15]杜颖旭.大学生求职心态分析与调节[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8 [16]张福英.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心理因素及调适[J].才智,2010,(13)[17]李莹.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赵晓军,戴秋菊.大学生就业心态解析与就业指导全程化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9]俞敏洪.大学生的就业心态[J].书摘,2008(10)[20]吴小曲.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职业定位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0(14)[21]丁敏.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5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0)05-0036-02 [22]焦丽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02期第25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2—0004—0 [23]张媛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张福英 才智编辑部 2010年13期 【DOI】CNKI:SUN:CAIZ.0.2010-13-226 【分类号】G647.38;B844.2
[25]薛利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201(2010)01-0175-04 [26]杨继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7]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28]张琳.师范大学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J].青年科学,2010,(07)[29]潘国廷.大学生成长随思 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感悟[M].各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0]王金良,张大均,王云霞.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03)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人员: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价值取向: 指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的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意向或倾向,它以一种外在行为的形式体现着人们的价值意识、价值理想、价值追求等。
2.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就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研究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作了很多的尝试。如方俐洛和凌文辁等就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作了很大的贡献。梁龙娟和佘贤君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标准主要涉及工作发展前景、工资收入、个人潜能的发挥、住房、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工作量以及个体兴趣等。在郑伦仁和窦继平所作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等5 种尺度,其中,进取心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显然,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研究中,虽然国内研究者较多采用了量表测量的方法,但在研究工具上并不统一,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同时,在对价值观区分的标准方面也不尽相同,而在不同价值观理论指导下所编制的问卷也会不同。例如,Holland 首次从个体特质维度
提出“职业选择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编制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而Lofquist 和Dawis 则提出了工作调整理论,开发了满意度问卷和职业需求满意量表等研究工具。上述问题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得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若干思路。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择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择业过程中对择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它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取向:第一,个人取向,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人的需要、能力、兴趣和人格等内在因素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特性2因素论(t rait2factor theory)、需要论(need theory)和职业选择发展理论等均从个体角度出发,探讨职业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第二,社会取向,倾向于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强调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社会经济学
理。在参照有关问卷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并于2005~2008年连续3年对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六、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通过观察、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测量题目的确定及量表结构、因素分析、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
2.文献研究法
著作中可供我们参考的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建立
课题组。
2.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研究实施,分步骤
有重点地推进研究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分析问卷,总结课题。
3.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我校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正视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注重个体价值,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择业观念较为传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应引起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家、高校和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既要转变观念,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出引导毕业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要推进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家庭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组织人员保证,成立课题组。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2.制度保证:学校建立可以研究责任制;建立课题组活动研讨制度。
3.经费保证:学校每年投入课题研究经费千元左右。
4.资料设备: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订阅相关杂志。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生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作为在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自身息息相关,深入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为当代在校大学生刻不容缓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趋势就业取向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仅为27%,而直接就业的高达56%,而自主创业的人占据14%。
关于就业取向明确性这一问题的结果令人震惊不已,仅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非常明确地,而大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有一种茫茫然的感觉,更有甚者,有7%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
以上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就12级刚经历了一年的新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取向并不明确,只想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就业,可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经济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本科学历已经不再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考研作为一种理性投资,尽管机会成本提高了许多,但并不能否认它给我们带来的效益,用知识武装自己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办法。
对于就业因素考虑而言,考虑经济因素的比例为29%,考虑职业稳定性的有25%,考虑兴趣爱好的有11%,而考虑工作挑战性的简直寥寥无几,仅有2%。关于就业地域,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达到了45%,考虑家乡的占了30%,小部分学生考虑国外,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后备队伍,却很少有人选择到偏远山区工作。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或者是社会的残酷与现实性,选择城市就业趋势明显,可见到基层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绝大多数毕业生求职的地区都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中心城市或大城市,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与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便利的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
对于就业前景总体抱着乐观态度的正好一半,非常有信心的有20%,感觉还行30%,同时也有35%的学生感觉很悲观。同时,在他们看来,影响就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激烈以及缺乏经验,他们分别占据66%与32%的比例。
从上可以分析出:由于经济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有技术要求或是经验要求,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和有可观收入的工作相当难。
对于选择职业单位的性质,国有企业34%,非国有41%,数据明显突出一大特点,非国有企业的择业意向明显上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传统的优势企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这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非国营企业就业容量大,人才需求量大,待遇优厚。但是很多大学生的薪金要求较高,在待遇水平上趋向严重,不能正确面对社会需要的现实,使得就业机会的丧失或失败,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况。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趋势日渐明显,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几点: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不一致等等。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生的成因之一。就业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从而影响了就业。第三,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经过数十载寒窗苦读和“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残酷高考,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进入大学校门,“精英”意识和“精英”情结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导致他们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确,理想与现实脱节。最后,从政府来看,国家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扮演的首要角色是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和颁布者,但当前已有的专门针对困难就业毕业生帮扶的政策文件数量太少,而且质量不高,这同样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高校扩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高校毕业生的迅速增加,使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造成大学生过剩。
促进就业的措施
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其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成就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的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应该从务实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务实专业知识基础,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学会尊重,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由于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了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注意就
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实践、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就业早作准备。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