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教育与人生
魏书生——我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
讲座主题:教育与人生
一、我根本没有新思想,我只做了两件事
到现在,我说句实话,我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我只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守住常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二是停止攀比,回归内心,尽职尽责、敬业乐业。内修才行,少外求。你做了镇长,肯定想做区长、市长,做了市长肯定想做省委书记。做到了国家主席位置够高了吧,还有地球球长,可是不久还会不满足,你会对太阳系主任的职位感兴趣。等你做了太阳系主任怎么办?眼睁睁看着银河系在召开党代会没有自己的份,如果做了银河系主任是不是满足了呢?还不满足,还想做宇宙的宙长……一辈子活在求不得的份上。你看林彪、康生为什么堕入这个怪圈?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为什么你看他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关键是回归内心。
有一次组织市里语文老师去开中学语文教研会,是在一个朋友的养猪场,大家不理解。可是一到那一看,人家的猪睡钢丝床、吃食堂,上万头猪的猪圈没有一只苍蝇。为什么?后来所有的老师恍然大悟。因为人家养猪场的朋友是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是这样,应该不倦怠、不愧对这份工作。
一个朋友是搞雕刻的,在玻璃杯壁上刻一对虾需要多长时间?他让我计数,结果人家用了55秒钟,为什么会这么快?因为人家是做到了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虽然是平凡的工作,但人家让自己静下心来内求。这样,再简单的事情,其实他的内心也是一个极其宏大的世界。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其实不管怎样,哪怕是对自己不喜爱的工作,都永远不能开玩笑。我那时就曾经被调到企业工作,我也努力工作,目的是什么?让他们赶快把我“放”了,我才好回到我的教育岗位上去,做我的教师。我那时经常被批斗,有时一天被批斗三次,为了批斗我,他们组成19人的批判小组来搜集整理我的材料。还好,1978年2月20日,我第二次踏上教师岗位。那时官少,不像现在官多。1997年到现在,我做盘锦市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有课程表的课一直坚持着上,加上这之前,我坚持上了35年的课,没有让任何一位教师给我代过一节课。我21岁成为教育先进工作者,24岁成为“反动”分子,29岁又成了先进工作者。
二、我怎样教书呢
我是很少讲课,不批作业、不跟学生讲一篇作文。让学生学汉语规律、发现规律,花架子一下干掉。人家说要用玉手指去发现月亮,我根本不用手指,用草棍照样找到月亮。主要靠什么?
1.让学生听说读写成为习惯。说了算,听了干,不怕慢,讲了说体会,写日记,读自己喜欢的、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会学生高高兴兴自学。我在盘锦做局长13年以来,小学、初中高中从来不中考,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2003年,我力争所有考场安装电子监控,后来,其它地方先后都安装,还认为是改革的创新举措。这样以来,我的成绩怎么样呢?高考成绩连续13年辽宁地区地级市第一类,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比例,盘锦连续九年是辽宁省各区平均值的两倍。有人问,我们怎样抓尖子生?我用的是5个一分钟:高高兴兴了;循序渐进了;认认真真了;把小事做好了;脚踏实地了。这就行。作为老师,日子过好了,问心无愧了就行。万一哪所学校没考好,只能说明你命不好,不能批评你,只能安慰你,好好过日子的人,会命不好吗?到了潘基文那个官,就不能好好过日子了?地球上这点麻烦事算什么?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就是把不是人的东西变成人。保持平常心。盘锦中小学生科技发明27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这说明,越能让学生高高兴兴自学,就越能出好成绩。
3.从抓体育工作入手,提高成绩。灵魂是指挥不了肉体的。
想起过去批斗的日子,最悲惨的不是肉体的摧残,而是精神的折磨。1979年到1997年一直坚持跑步,结果病跑没了。自己占了便宜不能独吞,要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要有点自私自利嘛,要跑步。现在我国平均年龄是74岁,女同胞寿命长些,但也不用乐,没有男同胞的日子也挺难过的。求求老师们,学会用公的时间,锻炼你私人的身体呀!周济部长那时来到我们农村的初中看学生跑步,不禁发出感慨:“这哪是跑步,分明是享受人生呀!”我们学校是中外名著绕校园,都是用彩色喷绘的历史图片,纵贯整个校园,学生漫步校园,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因此,我们四万三千平米的校园到处是雕塑、名人,整个操场的设计都是世界地图式,5600学生站在上面上大课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哪怕是当时的省文化厅长看了,都被震撼了。要知道他是见过世面的,心灵是不容易被震撼的。
你看,我哪有那么多全新的观念,都是老一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非不新也,是不行也,非不行也,是不乐也。对于自己来说,身体是非常重要的。(此时,一位教师送茶壶来,魏老师调侃到:“还是我自己来吧,自斟自饮,限量供应。”)我做教育局长13年,没用过手机,没办公室,没办公桌,简单活法,不用弄烟酒茶、不吃鸡鸭鱼肉。
4.担任教育局长后为什么还一直要教课?
这是自私自利的想法,跟别人打麻将一样的想法。我一进课堂,举手投足、喜怒哀乐,精气神就上来了。商海、政界的烦恼就可以抛之脑后。因此我坚持了35年都一直在课堂。
三、我一贯坚持的做法是两大点,一小点
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师生全校练气功。
坚持这个原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因此,我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有人说不是不让练气功了吗?可是我们也不是有一句话:“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吗?正是有人练邪了,我们要把它正回来,不能因为少数人练邪了便否定所有人嘛!后来我一想,那就改个名吧。于是改成“全校师生员工练注意力体操。”我走遍全国,到处教人占便宜。(此时魏老师将放在讲台前挡住自己身子的那盆鲜花端下来放在了地上,又调侃道:“觉得很别扭吧,要简单,不折腾。让大家看到一个清清爽爽的我。”)注意力体操的要领是什么呢?请大家注意了,那就是四个字:松(身体放松)、静(心灵宁静)、匀(呼吸均匀)、乐(情绪快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把自己不能说了算的事放下,人活得最不幸的事就是总想把自己说了不算的事说了算。我们很多老师就是一拿起备课本,就训练了自己生气的技术水平。
我们要经常做的学习、工作、健身一体化。按规律办事、循序渐进,急于求成不成。要把事情做简单,就像我们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你看,我经常是用一只脚站着来讲课,这是一种习惯,这样就经常可以保持一种很好的精神状态。牛吃什么?马吃什么?吃的是草,但很强壮;蚊子吃什么?吃血,但很弱小。从仿生学来看,吃简单东西不吃亏。西瓜皮营养是西瓜瓤的3.5倍,我一直都吃西瓜瓤,觉得很好,节约成本,38年没请过一天病假,没打过一次点滴。我记得上一次打点滴是1973年,38年来没花过党和人民一分钱医药费。俗话说,高官做得、百姓当得。不要想得太复杂。
四、两大点的具体做法
1.民主包括:一是服务。二是互助。
班上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消灭没事干的人、消灭没人干的事。要做的互助,就是要有计划、监督和检查(总结)。
五、课改要强调三个守住
1.守住传统常识。
2.守住新中国的经验。
3.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
解释1:守住传统。
其实也就是教育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为什么做?(为人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教)二是做什么?(教人做人、教人做事:不同特点的人做不同的事。)三是怎样做?(找到适合他的书、他的事,不盲目攀比。关于怎样教?其实也没有新意,都是古代到新中国建国时不久便已提到过的: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寓教于乐;4.教学相长。)
有人说,佛教不是迷信,是科学。不是宗教,是教育。活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吾心头。人人是佛,皆有佛性。释迦摩尼是民办教师,不要以为,当王子是痛苦的。孔子也是民办教师,后来被开除了。苏格拉底也是民办教师。包括耶稣,更是流动性的民办教师。如果耶稣来到今天的教育部门请求办学审批,可能会被问:你有固定的办学场所吗?你有学历吗?有教学设施吗?耶稣会回答:没有。接着会被告之:你先回去准备准备吧。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再来申请。您看,就这么麻烦。现在要搞教育有多么麻烦!
解释2:守住新中国的经验。
新中国教育了不起,但有问题。美国的大众教育不成功、犯罪率高。这一点,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大众教育可以跟中国媲美的。新中国有很多经验,斯霞、霍懋征、于漪、钱梦龙老师的经验一直不会过时,全面发展的说法一万年不过时,德育为先、重视双基、加强实践活动(文革时用力过猛,后来又不足了)、尊师爱生、精讲多练等等一万年都不会过时,哪用得了这么多新思想、新理念?把这些做大做强就很不简单了。你们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把这些弄明白了也就懂得了教育的内涵。
解释3:守住自己的长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我们许多教师接受的培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也是最讨厌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们要反思、反思、再反思。”我觉得,应该“正思、正思、再正思。”要让更多的老师以正思为主,少数会翘尾巴的老师以反思为主。我对待考倒数第一的老师会说什么?会让他找自己的优点,守住它。你们说,领导要我这么做,没办法。那我告诉大家一个办法,领导来听课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教,等领导走了,马上恢复常态。当我们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时,你自己就活在天堂里。
守住爱、扩大爱、发展爱。有人千方百计把明白话说糊涂。什么教师必须培训、不培训不上岗,要上岗,先培训。这不是文革吗?你看,有许多培训的人是些什么人?找几个没上过课的人来给上过许多课的人培训。这些人的客套话是什么?“几千年了——结果把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常识被他弄丢了;建国以来——结果把新中国的经验给搞丢了;你们这些老师——结果把教师本来可以守住自己的长处给弄丢了。
现在的专家乐于一件事,那就是改名词,把过去就明白的话变一个新名词,请看:自学变自主、探索变探究、观念变理念、教学相长变和谐碰撞、教学大纲变课程标准、互助变合作。
其实就拿“课程标准”这个名词来说吧,国民党时期就是叫做课程标准的啦。只是到了苏联时期,我们去学人家的,才发现人家叫教学大纲,于是赶紧将反动派的说法更正过来,想不到,现在又改回“课程标准”了,我们原以为是个新名词,结果一查,那是兜了一圈又回去了。丝毫没有新东西。
因此,要让我们牢牢扎根几千年来的传统常识、扎根60年的新中国经验、扎根自己的优点长处。根基深、叶则茂。你能说,你根基深了,你给我憋住,不许长芽、不许长叶吗?当你扎住根了,你才能发现外国的教学模式有道理。然后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施肥、浇水。别把自己的根丢了,用这个夫去否定那个夫,用这个斯基去否定那个斯基,用这个姆去打到那个姆。不是他们不行,而是你没有正确理解。不要以自己是海归而胡闹。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智慧越高、偏见越少。大家观念明白了,就不会仰视魏书生、也不会俯视魏书生,才知道魏书生是来浇水施肥,而不是代替你把你连根拔起的。你才能用好魏书生的方法为自己服务。
六、怎么看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到位
五个小要求:1.温馨教室:每位学生的作品都上墙。2.温暖走廊:学生诗书画挂着。3.优美的音乐。包括所有的提示铃声和广播站。4.和谐的微笑。每个人都有微笑。5.催人奋进的状元榜。大张旗鼓地宣传学生们的个性特长。
七、课堂教学有什么要求
1.定学;2.自学;3.点拨;4.善疑;5.总结;6.评价。
八、孩子的七个一分钟
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七个一分钟”
1.每天都要做家务劳动,至少一分钟。
2.每天写一篇日记,至少写一分钟。
3.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
4.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
5.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操。
6.每天练一分钟演讲。
7.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
九、魏书生培养学生“八个学习习惯”
1.订计划的习惯。
2.预习的习惯。
3.适应老师的习惯。
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
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7.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十、课堂教学标准
1.教案公开;2.三类不同的学习目标;3.讲课不超过20分钟;4.发言不少于10分钟;5.动手练习不少于10分钟;6.偶发事件处理不超过20秒;7.至少有三类不同作业;8.学生做课堂总结;9.课间10分钟与学生一起跑步锻炼;10.上完课写:成功快乐或失败在何处?以找亮点找成就为主。
结束语:我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我做教育局长13年来,工作计划年年不变,22条。全年仅6次会议需要全县区校长上来开会。我要还校长一个清白,给大家一个明白。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习惯。我们教育局工作计划每年的结尾都一样:“年好过、节好过,高高兴兴快节奏,平平常常的心态,平平凡凡做事情,大家快乐才是真自在。”
第二篇:魏书生的教育人生
魏书生的教育人生
刘彩琴
魏书生常说自己没有什么新思想,他的根、他的本跟大家一样。在魏书生看来,人活在世上什么日子都有,好日子,坏日子;阴日子,晴日子;冷日子,热日子;富日子,穷日子……都要高高兴兴地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好好地活着。这就是根本。人要守住根本。
过日子需要岗位,岗位并非都是最令人称心的。因为人这辈子不管怎么奋斗,铁定的规律是:绝大部分的空间和时间是无法选择的,能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满怀感恩的心态,才能够过上好日子。魏书生告诫自己,无论生活的大浪把人冲上高峰还是卷入低谷,多苦多难都不抱怨、不指责,因为那是无效的大脑浪费。关键时刻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点东西、把握点规律,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享受这个位置上的快乐,这就大大降低了生存的成本,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教书是我最愿做的事”
“我是怎么选择教师这个岗位的呢?”魏书生说,“当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从沈阳下乡到盘锦,那年我18岁。起初不愿意去,但只能面对现实。指责没用,牢骚没用,苦闷没用,发怨气,说怪话,除了糟蹋自己,什么都得不到。怎么办?只能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种地的快乐。任何事情,只要静下心来研究,都有一些小快乐,所以我说学习是享受,是伴随人从摇篮到坟墓终身享受的事情。
“我静下心来研究怎么播种,稻种什么样的好……当研究这些细事的时候,痛苦就减轻了,所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要研究当下能做什么事,怎么才能把这个事做好。人家看我地种得好,不让我种了,让我去教书,我不愿意去。
“我们班53名同学,下乡到一个村,大家都替我可惜:人家干得好的,都到企业当领导了,你当个„臭老九‟有啥意思?我虽不愿意干,但还是服从党的安排,登上了三尺讲台。”进教室第一堂课,因为不会教书,就问学生希望老师怎么教?魏书生住在房东家,有几个熟悉的孩子,课前先跟他们商量。看谁最淘气,就让谁帮着想办法。
除了上文化课,魏书生还给学生读长篇小说,领着他们踢足球。农村孩子没有足球,魏书生从沈阳买来那种橡胶粒的足球,跟学生一起踢,所以他跟学生相处得特别好。教了两年书,魏书生就成了盘锦地区教育战线的先进个人,接着就被提拔了,到企业搞政工宣传,做当时人人羡慕的政治工作。
“但我教书教上瘾了,惦记我的那些学生。去企业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跟领导说,我不愿意来这儿,愿意教书。领导说我们说了不算,你得找劳动局说。当天我就跑到地区教育组,跟人商量,教育组的人说,„没听说过进城不愿意,却愿回去教书的?只要那个地方欢迎你去,你就去‟。我真就背着行李回到学校,但学校不要我。校长说:„你得回去,你想想多不容易到城里啊!你实在愿意教书到城里教多好啊!谁愿意回到农村?‟我说我愿意,我特别喜欢这些学生。可校长就是不同意,又把我送回了企业。”
回到工厂后,魏书生虽不情愿,但他认真对待工作,好好搞宣传、办宣传栏,好好起草各种宣传材料,始终坚持一点,无论到哪里,都不拿工作开玩笑,永远不懒懒散散、懈懈怠怠。他认为,尤其不能养成发牢骚、发怨气、说怪话的思维习惯。
他白天勤奋工作,晚间虚心请教,两年后,就成了盘锦地区公交战线先进个人。“我跟领导说,我不想当先进。领导说,„那你还这么努力干?‟我说,我努力的目的就是想感动领导可怜可怜我,把我放了,让我去教书。领导说,„我们再研究吧!”研究了一年,盘锦地区工业局党委开会下文件,让魏书生接电机厂领导的班。电机厂是当地最好的工厂,但是他不愿意干。为什么呢?“我还是对学校有感情。我告诉领导,我不想当官,他们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想教书。他们说我不识抬举,再研究吧!”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来了,24周岁的魏书生遭到批判。那时,人们把孔夫子叫“孔老二”。
魏书生“傻乎乎地跟人辩论,说孔夫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干吗批人家呢?”结果中共盘锦地委抓了两个典型,一个老右派,一个魏书生。上级专门成立了魏书生调查组,把他写的50多万字的文稿、日记等全都没收了,从中断章取义地摘出“反动言论”108条,大会小会批判。
“不批判的时候,我就找一块宽阔的地方打拳练武,因为小时候跟师傅学的武术不愿意扔掉。当时很多人不明白,24岁的小„反革命‟,白天挨了一天的批判,晚上怎么有精神头打拳练武?咱就是为了好好活着。”
粉碎“四人帮”之后,工业局领导派人找他谈话,说“看来批你是批错了,我们想安排你到轮胎厂去当厂长,你干不干?”魏书生说:“我衷心感谢领导不批我还提拔,我最大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把我放了,让我去学校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
1978年2月,经过6年努力,魏书生终于实现了教书的愿望,当上班主任,教上语文课,如鱼得水,“我真是高兴啊”!
“遇到事就和学生商量”
学校给了魏书生两个班:一个全年级最好的班,选拔出听话的、优秀的、学习好的学生;另一个全年级最差的班,不听话;学习差、爱打架的清一色男生。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班,他一会儿在火里,一会儿在水里。
“我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把这当作人生指南去实践,人就会乐观进取。”
魏书生开始研究两个班的学生,让他至今难忘的是他的第一堂公开课。
听说有一个从企业来的年轻人要上公开课,全校教师都来听课。魏书生决定在基础差的班上课,这样才能让人服气。课前他跟学生商量:“魏老师要讲公开课了。”学生们说:“别在我们班讲,到那个好班讲。”他问:“为啥?”学生说:“我们什么都不会。”“不会才要学。”学生说:“学也学不会,我们紧张。”“上课又不是打仗,紧张什么。”“上课是我们的弱项。”“是弱,不弱咱能到这儿来嘛!千万别想向老师们展示咱们有多强,需要展示一个真实的状态:我们很弱、起点很低、成绩很差,但我们决不自甘放弃,我们会从很低的起点上一点点朝前挪、一步步朝前走,展示循序渐进不断向前的状态怎么样?”学生们说:“那他们不嫌我们慢吗?”“不嫌,咱们不是慢班嘛!”学生问:“老师您讲什么课?”“讲小说《最后一课》。”“那咱们提前预习一下吧!”
“预习什么呢?”魏书生问学生。学生说:“生字。”“这课几个生字?”“4个。”“4个生字还记不住吗?”“老师,这点事没问题,肯定给你记住。”,“还有什么?”“生词。”魏书生又问:“几个?”“7个,有点多。”学生答道。“那去掉一个。”“还是有点多。”“再去掉一个。”“还是有点多。”“去掉4个,剩3个了怎么样?”“3个可以啦!”魏老师再问:“还有什么?”“还有文学常识,小说三要素……”大家都一一做了预习,信心百倍地准备好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们全来了,教室坐得密密麻麻的。“我往前面一站,学生们乐了,心领神会嘛!谁也不紧张。”
魏书生开口问:“咱们该学哪课书啦?”“《最后一课》。”学生响亮地回答。“《最后一课》的体裁是什么?”“小说。”“预习了吗?”“预习啦!”“预习什么?”“生字。”“几个?”“4个。”“谁会?”“全会!”“好,还有什么?”“生词。”“几个?”“3个。”“谁会?”“全会!”“还有什么?”“文学常识。”“怎么样?”“全会!”“真的假的啊?谁来说说?”学生们个个踊跃举手,课上得热火朝天、兴高采烈,老师们看得目瞪口呆。“这是咱们全校最差的一班学生吗?学生学习积极性怎么这么高呢?真是难以想象啊!”
“我就是这么当老师的,从来都不埋怨学生,总是俯下身子跟学生商量,所以我跟学生的关系非常好。”
魏书生只教了半年,学校就不让他当班主任而让他做教导处副主任,这可把他吓坏了。他连
夜写辞职报告,第二天去找领导。领导说:“这样吧,你实在想教课就教吧!”魏书生说:“我还想当班主任呢!”“那你就当吧,兼着做教导处的工作,还不行吗?只要能带班、教课就行。”那阵子他整天忙这忙那,头绪多得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于是他开始幻想了:学生应该有自我教育能力啊!应该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分头管事,管好了不是大家都舒服嘛!他还想,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他开始尝试,一分钟一分钟地引导学生。他对学生说:“闹也是一分钟,写也是一分钟;吵也是一分钟,读也是一分钟;三心二意也是一分钟,一心一意学习也是一分钟。比较一下这些一分钟,哪个更舒服啊?”学生说:“当然是做点实事舒服啊!”“还学习一个本来面目”
1979年初,魏书生的班通过了一项“决定”,老师可以不留作业,若留了,可以不写,但学生要给自己留定量作业。怎么定量?有同学想了个招儿,“每天一页语文、两页数学、两页英语、半页物理、半页化学,老师不突破这个量,我们要达到这个量”。魏书生说:“咱们可以试一试。”
试了一个学期,大家感觉挺好,考试成绩领先,又试了一个学期,成绩还领先。就这样,魏书生成了全地区语文教学先进典型,在语文教学年会上介绍这个方法。当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说哪有这么教书的?
一学期一本书,魏书生只讲20多节课,剩下的就逐一安排给学生讲。许多人觉得魏书生这么教挺特别的,有人就说,“魏老师你这样教书不行,老师太懒了!对学生不负责任,哪能让学生讲课啊?还分工讨论呢?看不惯”。但说来也怪,学生居然愿意这么跟着学,学得高高兴兴的,而且成绩也很好。
当时魏书生教的是盘山县第三中学,一所普通中学。可语文竞赛成绩超过了重点中学。于是四面八方的人来这里做研究。尽管看不惯,但还是觉得这样做有点道理,老师基本不干,都是学生自己在那里写起来、读起来、练起来。于是他成了班级管理的先进典型,他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经验在全市班主任会上交流了。
很多人分析不透,魏书生教得这么省劲儿,成绩来自何方?“成绩这个东西,归根结底不取决于讲台前的那个人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板书,而是取决于下面坐着的这些人动了多少脑、想了多少事,大脑转数有多少?”
魏书生跟学生讲,你们到学校来学习,学习是又学又习,学是理论,习是实践,习是复习、练习、实习、演习,这是一个要大家动起来、学起来、算起来、读起来、练起来的地方,我们变教室为学室。他说,“给魏老师当学生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不管老师在与不在,一定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打开学材,开始自学,遇到问题查找资料,实在不会与人商量,还学习一个本来的面目”。
“研究一分钟的效率”
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魏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我觉得跟魏老师这3年,收获最大的就是魏老师总向我们提出不做无效劳动,多做有效劳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要从一分钟开始。”教师能改变学生吗?魏书生认为,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绝对不可能,想改变一个人养成的习惯也很难办到,但教师绝对可以改变学生的一分钟。他说:“我教学生研究一分钟60秒做什么?”
就是让他们改造自己,保证一分钟全身心进入乐观进取的状态,人人都能做到。不信就试试,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写最重要的单词、最重要的句型、最重要的公式、最重要的一道题……改变学生就从这些最小的事做起。他问学生进入这个状态感觉如何?学生说:“老师,挺好的。”他说以后咱们经常训练。第二天,学生问:“老师,今天一分钟训练什么呀?”读课文,朗读,大声读,模仿广播电台播新闻。结束后魏书生问学生:“感觉如何?”“老师,好极了!”学生的劲头都在学习里,可快乐了!第三天,学生又问:“老师,今天还做一分钟训练,换
个读法吧?”“打开教材读60秒,比赛看谁读得快而不乱……”结束后魏书生又问,“感觉如何?”“好极了!注意力特好,还训练了口才”。第四天学生说:“老师,今天还一分钟训练吧!再换一种读法。”“把嘴闭上默读,眼球横向运动,看一分钟能搜集多少信息?”学生全身心地阅读学习,60秒过去了,合上书,写大意,看能记住多少内容。“哎哟!老师,我怎么一分钟记住这么多东西啊!”学生才发现用60秒的生命成本,换取了这么大的效益,能不自豪吗!这种自豪感会成为他学习的动力。第五天,“老师,搞一分钟训练挺快乐的,今天再换一个方法读课文。”“闭嘴,眼球纵向运动,跳读,注意剧情。”很多大学问家都强调人的跳读能力、筛选能力,能把最重要的信息一眼提出来。学生越注意剧情,自信心越强,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学生这么读书,阅读面宽了,鸡毛蒜皮的事不去理睬,他们被卷入学习的风潮中。
学习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大脑的转数多起来,从一分钟开始,每天搞一次一分钟注意力训练。魏书生当了教育局长后,要求全盘锦市所有教师,每堂课搞一次全身心的训练。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不会的学会了,是何等快乐的一件事啊!“教师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学得快乐。”魏书生说。
“寻找提高学习能力的规律”
从1984年开始,魏书生就在一个长18米的教室里上课,因为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总是处于一种公开课的状态。有一次他到马来西亚讲课,在1500多人的大礼堂里从早晨讲到晚上,讲完了大家还围住他问这问那。八圣中学校长说:“魏老师,我还想上你们班听课。”“您去过4趟了,每次都那么长时间,还学什么啊?”“我在您的课堂上发现了学汉语的规律。”魏书生喜欢研究规律,他悟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学习本民族语言,核心问题就是4个字“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来自听、说、读、写的习惯。习惯来自何方?来自听、说、读、写的行为。学生进入课堂,就进入了听、说、读、写的状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于是,行为产生了,习惯养成了,能力也就提高了。
魏书生的学生写东西不发愁。听课的老师想检验一下,让成绩倒数的学生写一篇东西,现场出题。学生15分钟500字“拿下”。
魏书生曾把全校成绩倒数的学生全都请到自己班里来,他说:“到魏老师班研究学习效率,你要学写日记。”学生说:“老师,不会写”。魏书生说:“老师保证让你会。”“老师,你教也教不会。”学生仍然不自信。“第一篇日记很简单,就说我今天到魏老师这个班读书了。句号写上,年月日写上。怎么样?”学生说:“老师,这不人人都会写吗?这个肯定没问题。”第二天学生们问:“老师,我还写日记,写啥呀?”“今天写两句话,两句话的日记要有个题目了,《记我的同桌》。”“老师,不会写咋记啊?”“很简单,第一句话记同桌的外貌。”“老师,不会看。”“不用写太细,就写他是高个还是矮个,胖点还是瘦点,白点还是黑点。”“老师,这不人人都能看出来吗?”“那就看吧!第二句话记同桌的衣着,是什么色彩、什么面料、什么样式?”“老师,这个没问题。”学生这才发现啥叫写日记,就是高兴地写身边的人,写眼睛看的、心里想的。第三天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日记写三句话,有个题目《记魏老师》。”“第一句话,写魏老师的性格特点,我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老师,您是慢性子。”“也有急的时候。第二句话,写魏老师的语言特点,我说话音量大还是小?”“音量小。”“我也有大声的时候。我的音调高还是低、语速快还是慢?”“老师,这些都挺有意思的,没问题。”“第三句话,写魏老师的要求,你刚到我们班肯定不适应,这么多要求把你适应的一两条写出来。”“老师,我有三四条适应。”“写一条适应的就行。”这样一写哪止三句话啊!《记魏老师》这篇日记,不少学生写了130多个字呢!第四天学生问:“老师,四句话日记写什么?”魏书生说:“写教室四面墙壁,各有什么设施,前后左右,对你的学习有啥好处,看到啥写啥。”“老师,没问题。”于是写着写着,写出门路来了。第五天五句话,两个月后,倒数的学生拿着日记本找魏老师:“老师,我这篇日记1500来字呢!”魏老师说:“人啊不要左顾右盼、犹犹豫豫、拖拖拉拉,要高高兴兴地做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不怕慢,只怕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个强大的自我就产生了。”“老师,我很自豪,挺快乐的!”实际上,所有人做事产生的自豪感,都会远远超过吃饭产生的自豪感。用单位时间提高学生的效率,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个书就好教了。
“向民主、向科学要效率”
民主就是站在学生角度,从他的起点出发,不攀不比地做事。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人、医生、警察、教师、公务员,在平平凡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做着平平淡淡的事情,却能把子平淡淡的事情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多幸福啊!人这一辈子要做生存的主人,就得静下心来,不管多平凡的工作,不攀不比,高高兴兴地研究效率,提高生活质量,那么无论在任何位置上,都会有幸福感的。
魏书生说:“我们要把自己好的东西守住、守住再守住!别把学习的目的确定为当官,要确定为做事。人活着的价值在哪里?就在干的事减去你吃的饭,剩下的东西算价值。”这么研究价值,就天天活在幸福中。
魏书生教学生怎么学语文,怎么把厚书读薄。他让学生画语文知识树,语文知识是树干,阅读和写作知识是树枝,学习意图就清晰了。
接下来他帮学生订计划,订什么计划?订自我教育计划。计划分四段:1.一辈子要朝哪个方向去努力?2.10年大约要达到什么目标?3.一年应该怎么度过?4.一天应该怎样安排?他一直让学生这样写,让他们觉得自己生命的航船有一个方向。学生不管多淘气,当把眼前的一天、一年、10年、一辈子联系起来,就不由自主地产生责任感、凝重感,浮躁就减少了。一件事改变学生一生很难,但他经常做学习计划、自我教育计划、阅读计划、学科计划,会发现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觉得学习的乐趣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
很多学生后进、没事干,问题出在哪儿?不是不能干事,而是不肯干小事,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思想没有家园,怎能不浮躁呢?他对班上的学生说:“给魏老师当学生,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大事干不来,小事赶快干;元帅当不成,好好当士兵;高处不能成,低处要肯就;上不着天,下要落地。一旦落地,心就踏实了,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快乐天地。”
当你处在快乐中,你就是命运的主人。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把自己身外的那些事看得开、想得透、放得下。把自己说了算的事拿得起、进得去、想得深、干得值,主动为自己当下的快乐、为明天的幸福,做起来,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他让全班每个学生做他的副班主任,每个学生做他的助教,于是班就带好了,课也教好了。
1986年,魏书生升为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他跟领导说,我不愿意当校长,我最愿意干的还是带班和教课。“那你实在愿意教还教吧!班还带着、课还教着,但学校还得管着。”于是他就一边管理着学校,一边当着班主任、教着语文课。
1997年,领导又让魏书生当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他跟领导说我愿意教课啊!领导说:“实在愿教就教吧!”于是他当局长13年,一直教着课。前6年,每天到中学上一节课;后几年,每周到师专给大学生上4节课。他就这样,在课堂上整整站立了35年!这35年,没请过任何一个老师带过一天的课,每天上课就高高兴兴研究学生怎么做好一分钟的事。因为最要紧的还是这一分钟,最容易做的也是这一分钟。
他说,我几十年教书、带班、管学校没有什么新思想,就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守住自己做对的事。于是,你就会越钻越深,就会发现规律,做得有滋有味。
“守住根本,寻找快乐”
事情是千变万化的,但人要守住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民主科学,研究事的规律,这就是科学。不跟人去追风,不追风你就省心了,节省成本。魏书生干了13年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既不吃请也不请吃,他就是这个活法。
做教育局局长,他的就职演说就一分钟,没说大事。要求大家做到7个一分钟:1.盘锦的学生每天做家务劳动不能少于一分钟;2每个学生都要天天写日记,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3.每个学生都要唱军歌,歌声嘹亮,所有的学校都要唱起来,振奋精神;4.学生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一分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做广播操;5.每科教师,每天要对学生进行一分钟注意力训练;6.学生每天读一分钟的经典;7.每个学生每天要进行一分钟的演讲练习。从一分钟开始训练,习惯成自然,逐渐扩大到2分钟、3分钟到10分钟,于是越弄越好。
由7个一分钟的训练,后来又强调8个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的10条要求。做到这些需要3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守住自己国家的经验;每位老师、每位班主任、每位校长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这3个守住做到了,想不创新都不可能。扎根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再扎根几十年新中国的土壤,再扎根自己优点长处的土壤,你底下的根基深了,上面的叶子能不茂盛吗?它会不断地发新芽、长新叶、抽新枝。3个守住做到了,再放眼国际,你会发现凯洛夫有道理、赞可夫有道理、苏霍姆林斯基有道理。首先是你自己有道理,才会把别人当成水、营养、土壤为自己施肥,既成就了人家,也发展了自己。
他常对老师们说,要学会找自己的优点长处,不能光是反思、反思,更多的应该是正思、再正思。少一点自卑,多一点自信。当然不可以把长处当成骄傲的资本,要当成朝前走的根据地。还要教给学生找优点长处。如果每所学校都养成找优点长处的风气,那么大家的长处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大家就会越来越快乐。每上完一堂课都给自己找点长处、找点快乐,串起来就是一串串的珍珠。于是,你的学生也会积累长处、积累快乐,课堂和学校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乐园……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魏书生,依旧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依旧那样谦和:儒雅、乐观、自信……每天,每月,他不停地穿梭游走在各个城市之间。在无数的讲坛上,以他特有的站姿,向无数教师讲述着他的教育思想、教育人生;以他惯有的平淡、平和、平静、平凡,特有的人格魅力,深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篇:魏书生的教育人生学习心得
魏书生的教育人生学习心得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去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学习了魏书生教育人生后,深受教育。魏书生专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执着追求,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用魏老师的话说,辛苦着并幸福着快乐着。他说:“我一进课堂,精气神全来了,就像自己是颗小树苗,一下子扎根在学生的泥土里,在学生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中,汲取我的精神营养,然后舒枝展叶,活得特别舒服。”魏书生专家“松静匀乐” 的人生境界,是我们学习追求的目标。他的观点,就像是一盏盏指路的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掩卷沉思,许多在以前工作中曾困扰着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魏书生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解放学生,解放自己。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还课堂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不作为。魏书生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格的影响,而不是扮演说教者的角色,师生是教学的合作者。其次,教师的作用是诱导、指导、辅导,而“不替学生讲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养成定计划、预习、整理错题集、自己留作业、自己出考题等好习惯。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有了终身相伴的好老师,这是“无形的教师”;先有有形教师的教,然后可以不需有形的教师的教,就能无师自通。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时,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拥有了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专家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在学生成长和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学习魏书生教学理念,重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领悟魏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魏书生认为,幸福人生的共同特点是谁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谁的人生就充实,就快乐,就幸福,他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以公平正常之心对待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每一天平常的日子,在一天天平平常常的日子中,一点一滴地去研究更深入更细小的事情的规律。守住平常心,我们就每天都能享受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的快乐。守住平常心,我们就能发现:任何一份平平常常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钻研进去,都有广阔的天地,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也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守住平常心,松静匀乐地工作学习,尽责助人,我们的精神便能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都生活在净土、天堂之中。
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无数教师充满智慧的爱。一个人当他做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他就会以满腔热情投入其中,他的潜能就能激发出来,他的人生价值也就会充分体现出来。
在今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要向魏书生专家学习,更新观念,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追求 “松静匀乐” 的人生境界,做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称,情绪快乐的人,“用平平常常心态,做平平凡凡的事”。
第四篇:《魏书生的教育人生》读后感
读《魏书生的教育人生》读后感
读了《魏书生的教育人生》后,魏老师的很多话让我记忆深刻:例如“过日子需要岗位,岗位并非都最令人称心。因为人这辈子不管怎么奋斗,铁定的规律是:绝大部分的空间和时间是无法选择的,能选择的是自己的心态,满怀感恩的心态,才能过上好日子。”当你一旦以这样的胸襟和乐观面对人生时,你的眼前便会豁然开朗,人,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点呢?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与唾沫。我也由此懂得:当我们一旦以他那样的胸襟和乐观面对人生时,我们的眼前便会豁然开朗,人,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点呢?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样才会快乐。
“遇到事就和学生商量”是魏老师一直实践的教育人生。他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我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好了,才能更好的进入教学,进入到工作中。魏老师讲公开课,他跟学生商量,通过交流,他发现了学生的不自信,这也是差班生的心理缺陷,魏老师通过一堂设计简单的公开课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我能行。原来学习就这么简单。
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令我佩服,学习并不是全是老师在教,而是让学生体会自学的快乐方法。在自学中,老师知道解决或解释难点。一道难题用十分钟解决或三十分钟解决,只要全身心投入进去,虽然时间有长短,但是能够解决之后就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老师可以不留作业,但是学生不能不给自己留定量作业。一个学期一本书,魏老师只讲二十多节课,剩下的就逐一安排给学生讲。他根据教程的多少,让学生平均分成若干,让学生拿学习计划,同时也给学生养成有计划的学习和做事的好习惯。
改变学生让我们从一分钟开始,从小事做起,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一分钟效率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大幅提高。
总之,读魏书生的文章,读魏书生所做的一切,我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亲切,如在听一位老朋友的叙说。因为这一切我们也在做,只是我们做得还不够。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我将以他为鉴,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他的教学态度和做人素养,学习他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在摸索中成长的。
第五篇:魏书生教育人生读书体会
读完魏书生的教育人生之后,脑子反复回荡着一句话“不是你不够好,是我不够优秀”,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班级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够教的很好,为什么我就不行?根本原因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最近在教学上出现了瓶颈,发现课堂没有之前那么有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了,一直很苦恼不断在反思,希望寻求进步。读了关于魏书生老师的文章之后豁然开朗,通过阅读发现了魏老师的用心良苦,他是一个真正用心研究教学的人,一心扑在教学上,事事为学生着想,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学生考虑的太少,不能很好的把握学情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学的不快乐,课堂效率也不高,下一步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向魏老师一样潜心研究教学让自己再更加用心一些。
魏老师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让他接受全校最乱的一个班级他也会想办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上老师的用心学生都发生很大的改观而且愿意学习了。我们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而不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所以我们注定成为不了优秀教师,今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应该更多的是去想解决办法而不是逃避责任。向魏老师学习,潜心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我今后思考并且要向老教师多学习的地方。魏老师的一分钟效率让我思考了很久,像我们这种文科知识平时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有的是大段大段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魏老师一样把他拆分为几个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的了的部分?从最基本的做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那些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当他们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可以学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然后我们再适时增加学习难度相信学生学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而且基本人人都可以掌握。莫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方法今后我要努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快乐学习,提高每个人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