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
姓名 :夏星慧
学号 :91042Y12
班级 :910
42内容摘要 :)在就业首选的职业方面,有21%的受调查者选择教师作为首选职业,17%工程技术人员,12%公务员,9.5%翻译,6%记者,6%商人等。)在择业时考虑因素方面,发展前途43%,薪酬待遇36%,专业对口34%,其他18%。3)在地区因素方面,会考虑地区因素的95%,不会的5%,其中东部42%,中部13%,西部0%,经济发达地区39%,家庭所在地6%。)在首选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方,67%选择会与专业对口,23%不会与专业对口。5)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国家机关13% ,国有企业20% ,私人企业14% ,合资企业19% ,外资企业23% ,其他(学校等)12%。)在薪酬待遇方面,1000元以下的5% ,1000-1500元的20% ,1500-2000元的30% ,2000-3000元的18% ,3000-4000元的15% ,4000元以上的12%。)在是否是终身职业方面,32%是终身职业,68%不是终身职业,其中不是的:1年以内的13% ,2-3年的21% ,3-5年的26% ,5年以上的28% ,不一定的10%。8)在是否会选择考研方面,80%会考研20%不会考研。)在是否会选择出国留学方面,40%会出国留学,28%不会出国留学,32%是适情况而定。)在是否会自主创业方面,42%会自主创业58%不会自主创业。
关键字 :
就业、职业、选择、调查、分析、专业对口、薪酬、地区、考研、留学...正文 :
进入大学已经快一年了,都说大学更加接近社会,真的是这样。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走进社会最先接触的就是就业,所以选择题目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叁考文献中的一些百分数,更好的诠释出就业时大学生的心理,在就业首选的方面,很多人首选的职业是教师,可以看出原因是因为教师的职业很稳定并且待遇很好,很接近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很自由,教师这一职业是最令人尊敬和羡慕的。由于现在的社会造成的压力迫使大学生放弃一些自
己感兴趣的事,都希望留有一个铁饭碗;在择业考虑因素方面,大学生更加注重发展前途,而其次才是薪酬,专业对口却不会显得很重要了,从这些百分数,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加在乎的是发展前途,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考虑问题方便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看中的是未来的发展,而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双眼;当代大学生考虑问题的想法的改变促使着社会的进步;在地区因素方面,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考虑的问题,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同,各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但在选择职业上都不谋而合地选择东部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原因很明了,就是看的比较长远,思考问题不再是局部的;关于首选职业是不是专业对口方面,有一半多的大学生还是会选择自己的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毕竟自己选择的专业一般都会是自己感兴趣的,有了兴趣自然工作起来也会有动力,更加能够做好;在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1/3的份额.说明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仍抱有一定的感情,都会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但也有部分会进入外企工作,这对大学生的语言方面要求很高,也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不能进入外企工作的原因,外企待遇比国企待遇普遍要好,但是对大学生的学历要求也相对提高;在薪酬方面,调查中大学生的要求都是理性的,薪酬的高低普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都不希望自己的薪酬过低,但也不奢求过高,符合自己的能力就好;在是否会终身职业方面,大多数选择了不会,由于现在是80后90后,更加注重的是自由,都会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很理性的选择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考研方面,大学生多数都是希望自己继续考研,增加自己的学历,充实自己的内在;在考虑是否会出国留学方面,百分数比较均衡,相对于国内的应试教育,当代大学生更加向往的是国外的教育方式,对于新鲜事物,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尝试;面对是否会自主创业,多数还是选择了不会,因为创业毕竟有风险,现在的社会中各个行业都在竞争,压力很大,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加需要的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正在日趋成熟,并走向理性化成熟化的阶段。当代的大学生大多能够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认识与评估,进而选择职业。但是有时由于对就业市场分析认识不清和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使得他们也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影响择业。所以应在尚未面临择业时就针对这些方面向他们讲授一些经验教训和应对策略,让大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冷静地面对未来。
现实的社会,需要大学生调节好心理,面对那些个未知的风风雨雨,勇敢地面对,不要退缩,相信在一切困难之后,失望到了尽头,最最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成功的前奏。
叁考文献 :
一.在就业首选职业方面.有21%的受调查者选择教师作为首选职业,17%工程技术人员,12%公务员,9.5%翻译,6%记者,6%商人等.由以上情况我们发现,当代大学就业时在物质方面的考虑依然占很大的比重,希望稳定不喜欢挑战.这与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就业的压力使学生希望回避这些压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二.在择业时考虑因素方面.发展前途43%,薪酬待遇36%,专业对口34%,其他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和1996年北京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将使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自身体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将在从事首选职业的道路上所要面临的困难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三.在地区因素方面.会考虑地区因素的95% 不会的5% 其中东部42% 中部13% 西部0% 经济发达地区39% 家庭所在地6%
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受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区上学,所学的专业也截然不同,但是却在选择职业所在地上不谋而合都将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那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人才政策,经济水平吸引着无数的大学生.而西部地区虽然有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支持但是由于自身地理位臵,物质条件方面的欠缺仍然无人问津.在此次调查中居然无人选择去西部地区.这种过于集中的选择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依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盲目,没有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所能吸收容纳的人才数已接近饱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不适宜更多的人才拥向这类城市.另一方面内地地区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快,在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上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是大学生应该着眼考虑的地区.另外,中西部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正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来共同建设。而当代的大学生却把物质和地域因素看得过重,不愿去环境艰苦的地方受苦,不愿去单独打拼一番事业.可是只想舒服的在大城市坐享其成并不是正确的心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锻造自己的未来才是我们应该作的.四.在首选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方面
67%选择会与专业对口 23%不会与专业对口
大学生在自己黄金般年华的岁月中努力学习的专业是否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中,但是当工作和专业发生冲突时依然会选择工作.另一部分认为只要工作合适并不介意是否与专业对口.如此多的人为了工作宁愿放弃自己为之努力了四年的专业足以见得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从学生来说,自己在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四年中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这四年中无论是学生本人,家长还是国家都为此付出了许多,却要因为想找寻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放弃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幸而且令人惋惜的事情.五.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国家机关13% ,国有企业20% ,私人企业14% ,合资企业19% ,外资企业23% ,其他(学校等)12%
入世之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渐渐突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是争夺激烈.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1/3的份额.这说明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仍抱有一定的感情,同时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近1/5的人选择进外资企业工作,并且这个比例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较大.究其原因,外资企业的高薪酬,高效率,管理规范,注重员工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原
因。然而,在外资企业中中外员工的不平等待遇,中外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制约其吸引更多人才的瓶颈.六.在薪酬待遇方面.1000元以下的5% ,1000-1500元的20% ,1500-2000元的30% ,2000-3000元的18% ,3000-4000元的15% ,4000元以上的12%
激烈的竞争环境,过大的竞争压力使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趋于合理化,薪酬一直是职场上比较敏感的话题,但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人们形象的将薪酬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逐步走出开出高薪酬的误区,有一半的受调查者将期望薪酬定在1000-2000元,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择业时面对许多困难,处处碰壁,从而进入期望薪酬越高,搜寻工作的成本越高,获得工作的概率越低的误区,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通过几年的调整,大学生们对他们的薪酬有了近乎合理的定位,这对于他们择业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七.在是否是终身职业方面
32%是终身职业 68%不是终身职业
其中不是的:1年以内的13% ,2-3年的21% ,3-5年的26% ,5年以上的28% ,不一定的10%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比例较之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抢铁饭碗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都以一种学习的心态,积累经验的心态去从事第一份工作.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对新事物充满向往的年轻一代人想要他们死守着一份工作直至退休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希望做教师和公务员的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们的决心与信念的确是值得褒扬的.八.在是否会选择考研方面.80%会考研20%不会考研
目前考研已经成为社会上十分热门的话题之一,考研的人数也是逐年激增.从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出绝大多数受调查者都有考研的打算。在这80%中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在其专业上有才华、有造诣的人,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避开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希望以更高的学历来寻求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考研人数的逐年激增同时反映出社会上一种对高学历的认同与期许,人们误认为高学历即代表高薪高位高能力,代表会为企业带来高回报,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无数的大学毕业生走下就业的独木桥却上了考研的独木桥.这并不是对他们合理的选择。
九.在是否会选择出国留学方面.40%会出国留学28%不会出国留学32%是适情况而定
在中国出国留学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时期,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百姓富裕了起来,相对于过去投入到孩子教育上的钱也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此次调查中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选择出国留学.为什么有如此多优秀的大学生想出国深造留学呢?究其原因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内大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国外大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当代大学生,而且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自身前途的看重希望通过出国实现自
己向更高处发展的需求,国外发达的经济条件和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吸引着许多大学生.然而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发展时期,需要大批的人才来共同建设,人才在当今世界竞争中是竞争的中心,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中国必须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留住人才,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十.在是否会自主创业方面
42%会自主创业58%不会自主创业
由于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也日趋加大,使得一些有创造力,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大学生走出了就业的套路选择了自主创业.另外整个社会也在鼓励青年大学生开创未来自主创业,二者不谋而合共同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平台,让他们发挥年轻有朝气有创造力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自主创业比例的增加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受传统思维约束,敢于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和面对未来创业道路上一切困难的坚定决心.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十分必要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怎样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不仅关系他们的未来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在为期两个月的社会调查中,我们针对于来自东部(福建,广东),中部(安徽,江西),东北(吉林)和西部(甘肃)的几所大学中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做了百余份调查.(调查问卷见附页)希望可以通过调查发现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并试图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
调查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就业首选职业的选择情况.分析趋势和原因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化建议.数据分析:
一.在就业首选职业方面.有21%的受调查者选择教师作为首选职业,17%工程技术人员,12%公务员,9.5%翻译,6%记者,6%商人等.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热门职业.其中,教师以其稳定的工作状态,日渐升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成为许多大学生心目中的首选.目前教师在收入,住房等方面都超过社会平均水平,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之一.调查也显示,在一些大城市学生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乡做一名大学或中学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IT业的技术人员以高薪水、高待遇等物质条件令许多学生向往.另外,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也使大批大学生加入其中,奢望可以有一辈子的铁饭碗。由以上情况我们发现,当代大学就业时在物质方面的考虑依然占很大的比重,希望稳定不喜欢挑战.这与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就业的压力使学生希望回避这些压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二.在择业时考虑因素方面.发展前途43% 薪酬待遇36% 专业对口34% 其他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和1996年北京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此次我们对这百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已是发展前途,薪酬待遇退居第二位,专业对口也有很高的比重.这种变化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为理性化,成熟化。更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这种变化也将使用人单位从在薪酬方面的比拼转向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平台.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将使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自身体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将在从事首选职业的道路上所要面临的困难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三.在地区因素方面.会考虑地区因素的95% 不会的5% 其中东部42% 中部13% 西部0% 经济发达地区39% 家庭所在地6%
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受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区上学,所学的专业也截然不同,但是却在选择职业所在地上不谋而合都将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那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人才政策,经济水平吸引着无数的大学生.而西部地区虽然有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支持但是由
于自身地理位臵,物质条件方面的欠缺仍然无人问津.在此次调查中居然无人选择去西部地区.这种过于集中的选择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依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盲目,没有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所能吸收容纳的人才数已接近饱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不适宜更多的人才拥向这类城市.另一方面内地地区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快,在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上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是大学生应该着眼考虑的地区.另外,中西部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正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来共同建设。而当代的大学生却把物质和地域因素看得过重,不愿去环境艰苦的地方受苦,不愿去单独打拼一番事业.可是只想舒服的在大城市坐享其成并不是正确的心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锻造自己的未来才是我们应该作的.四.在首选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方面
67%选择会与专业对口 23%不会与专业对口
大学生在自己黄金般年华的岁月中努力学习的专业是否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中,但是当工作和专业发生冲突时依然会选择工作.另一部分认为只要工作合适并不介意是否与专业对口.如此多的人为了工作宁愿放弃自己为之努力了四年的专业足以见得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从学生来说,自己在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四年中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这四年中无论是学生本人,家长还是国家都为此付出了许多,却要因为想找寻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放弃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幸而且令人惋惜的事情.五.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国家机关13% ,国有企业20% ,私人企业14% ,合资企业19% ,外资企业23% ,其他(学校等)12%
入世之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渐渐突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是争夺激烈.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1/3的份额.这说明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仍抱有一定的感情,同时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近1/5的人选择进外资企业工作,并且这个比例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较大.究其原因,外资企业的高薪酬,高效率,管理规范,注重员工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然而,在外资企业
中中外员工的不平等待遇,中外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制约其吸引更多人才的瓶颈.六.在薪酬待遇方面.1000元以下的5% ,1000-1500元的20% ,1500-2000元的30% ,2000-3000元的18% ,3000-4000元的15% ,4000元以上的12%
激烈的竞争环境,过大的竞争压力使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趋于合理化,薪酬一直是职场上比较敏感的话题,但同 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人们形象的将薪酬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逐步走出开出高薪酬的误区,有一半的受调查者将期望薪酬定在1000-2000元,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择业时面对许多困难,处处碰壁,从而进入期望薪酬越高,搜寻工作的成本越高,获得工作的概率越低的误区,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通过几年的调整,大学生们对他们的薪酬有了近乎合理的定位,这对于他们择业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七.在是否是终身职业方面
32%是终身职业 68%不是终身职业
其中不是的:1年以内的13% ,2-3年的21% ,3-5年的26% ,5年以上的28% ,不一定的10%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 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比例较之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抢铁饭碗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都以一种学习的心态,积累经验的心态去从事第一份工作.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对新事物充满向往的年轻一代人想要他们死守着一份工作直至退休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希望做教师和公务员的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们的决心与信念的确是值得褒扬的.八.在是否会选择考研方面.80%会考研20%不会考研
目前考研已经成为社会上十分热门的话题之一,考研的人数也是逐年激增.从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出绝大多数受调查者都有考研的打算。在这80%中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在其专业上有才华、有造诣的人,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避开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希望以更高的学历来寻求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考研人数的逐年激增同时反映出社会上一种对高学历的认同与期许,人们误认为高学历即代表高薪高位高能力,代表会为企业带来高回报,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无数的大学毕业生走下就业的独木桥却上了考研的独木桥.这并不是对他们合理的选择。
九.在是否会选择出国留学方面.40%会出国留学28%不会出国留学32%是适情况而定
在中国出国留学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时期,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百姓富裕了起来,相对于过去投入到孩子教育上的钱也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此次调查中对于这一 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选择出国留学.为什么有如此多优秀的大学生想出国深造留学呢?究其原因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内大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国外大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当代大学生,而且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自身前途的看重希望通过出国实现自己向更高处发展的需求,国外发达的经济条件和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吸引着许多大学生.然而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发展时期,需要大批的人才来共同建设,人才在当今世界竞争中是竞争的中心,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中国必须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留住人才,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十.在是否会自主创业方面
42%会自主创业58%不会自主创业
由于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也日趋加大,使得一些有创造力,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大学生走出了就业的套路选择了自主创业.另外整个社会也在鼓励青年大学生开创未来自主创业,二者不谋而合共同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平台,让他们发挥年轻有朝气有创造力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自主创业比例的增加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受传统思维约束,敢于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和面对未来创业道路上一切困难的坚定决心.报告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时对于首选职业和面对职业的一些观点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发扬的优点和及时纠正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我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首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正在日趋成熟,并走向理性化成熟化的阶段。当代的大学生大多能够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认识与评估,进而选择职业。但是有时由于对就业市场分析认识不清和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使得他们也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影响择业。因此应该在他们还尚未面临择业时就针对这些方面向他们讲授一些经验教训和应对策略,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冷静地面对未来。
其次,针对大学生择业过于集中地区的问题。这是长久以来困扰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政府,社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但收效并不明显。毕业生集中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趋势有增无减。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增加,此趋势更是增长迅速.在我们看来,当政府采取的一些外力的作用并不明显时适当的对内因采取一些调整措施或许会有所收效。例如当代的大学生都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施展。国家可以引导学生去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展示自己,中西部地区也应该解放思想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第三,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咨询引导机构,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及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大学生创业尚处在一个分散式的阶段,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同时学生创业更要面临缺乏经验的风险.因此尽早建立起一整套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机构是当前十分必要.第四,端正态度,走出误区。给予大学生、研究生公平的择业和竞争机会。面对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好处在一定阶段内有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学生的素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去考研,研究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因此加强高校的教学使用性使本科毕业生具有真才识学,加强在各方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五,首先建立一整套吸引留学生回流的体系,给她们以宽松的环境,适当的政策。在自身方面,规范国内市场竞争机制,人才管理秩序。其实大多数留学生都怀着一颗爱国心,同等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为祖国服务。其次提高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减少人才外流。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较过去有很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面对人才外流我们应在扩大高校规模的同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比之国外不仅有量的优势也有质的优势.其次,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也是我们现在所应做的.第六,规范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吸取外资企业的经验,借助全球一体化的时机与国外企业取长补短加快自己的进步。使自己融入这激烈的竞争中.最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大学生自己要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为自己选择职业打下基础赢得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如何积极面对压力,把握机遇,挑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成为就业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社会,学校,和我们个人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题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题与分析
毕业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帮助、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最近,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具体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湖南交通职院物流管理学院部分学生
2、调查时间:2011-3-63、调查方法:根据大学生就业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设计专项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回答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对调查问卷选择完整的53份,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0题,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及了解,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就业需求、就业期的心理倾向的了解,自我良好心理状态对就业的作用等要点。
2、大学生对就业有关环节及相关因素的认识,包括:如何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 “职场”技巧、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单位用人着重考察的环节等。
3、大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挫折的心理准备情况,包括: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可能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碰上“三无”流行病,即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时如何调整等。
4、大学生对就业前的心理辅导及社会关注的要求及建议,包括:目前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如下哪方面改善和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讲座什么内容感兴趣,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态度,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本次现场心理辅导讲座的评价等。
三、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家庭生活地域()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农村D.城镇
3、您所学的专业()
A.经济管理类B.艺术设计类C.生物工程类D.其他
4、您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5、您认为本专业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吗?()
A.是B.不是C.不清楚
6、您进入毕业时期的首选去向()
A.考研B.就业C.出国D.创业E.其他
7、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
A.待遇薪水B.企业文化与福利C.个人兴趣爱好D.就业地区E.发展前景F.其他
8、您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吗?()
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9、预计在择业过程中您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面太窄
B.缺乏关系难以找工作
C.缺乏社会经验及能力
D.性别歧视
E.其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
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C.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
D.就业信息机制不完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F.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E.其它
11、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A.学习成绩B.专业技能C.实习经历D.其它
12、请您对自身能力做自我评价,以下您最欠缺什么?(限选3项)
A.专业知识和技能B.社会活动能力
C.竞争能力D.团队精神
E.创新精神
13、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多选题]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F.专业出路E.其它
14、您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吗?()
A.是B.不是
15、您对自己的就业需求有所了解吗?()
A.了解B.一般般C.不了解
16、您认为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吗?()
A.有必要B.没必要
17、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寻求就业心理辅导?()
A.有必要B.没必要
18、您对就业将要面临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吗?()
A.做好了充分准备B.没有
19、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
A.一年以内B.两年C.不知道D.两年以上
20、对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哪几方面改善和提高?()
A.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B.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
C.其他
四、调查情况分析
1、学生面对就业的态度有喜有忧
喜的是大学生明确知道“自信”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自信”的大学生占
调查总数的92%,对“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选择肯定态度的占90%。忧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需求”,“不了解”及“有点了解占总数的72%”。
2、学生对就业有关环节及相关因素,已经有趋向现实的认识
“想在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职场技能”的占总数的98%,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占总数的93%,认为“单位用人着重考察的环节”,选择“工作能力的占总数的65%。
3、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
“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选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仅占总数的13%,“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总数的85%。
4、多数大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态度比较积极
在问卷中认为“有必要”及“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5%,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但是,对“寻求心理辅导”,却爆出冷门,只有4%选择愿意,一热一冷,反差极大。
五、总结与分析
1、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考研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面的就业的严峻现实,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对“自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等因素,在调查中,已经有比较清醒认识的大学生,接近总数的90%。如何在适应社会就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和增强自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
2、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环节,如:“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职场技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趋向现实的认识。提示近年来,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及宣传指导,已经引起大学生们的普遍重视,同时,也提示学校及社会应当继续给予关注,进行切实可行的引导和帮助。
3、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过于乐观,对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缺少心理准备。如:“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总数的91%,提示这些大学生都希望在一年内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进入相对稳定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实际上,从大学生进入高校开始,就已经对择业、就业的探索,所谓“职业探索期”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也就是在学校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实际操作阶段”,也就是毕业进入社会后的阶段,一般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很难找到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的问题,87%的大学生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提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可能普遍存在缺少经受挫折,以及承受较大压力的感受或经历。对自我认知,以及在社会中的定位缺少清醒的认识,对就业的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对于大学生在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学校应该提前对大学生们必要的提示,并进行体验,以增强大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在调查中,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讲座”及“寻求心理辅导”的选择,出现一热一冷的状况,令人喜忧参半。“心理健康讲座”是针对群体共性问题的心理引导,“寻求心理辅导”是针对大学生个别问题的心理引导。从大多数愿意接受群体引导,不愿意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选择分析,既凸现大多数大多数对“个别心理辅导”的方式及意义不太了解,或者碍于面子难以接受的感受,又反映出现在针对大学生群体规范、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的缺乏。学校及社会应当探索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基础上,如何开展大学生积极开展规范、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及路子。
5、对“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如下哪方面改善和提高”,选择“完善自我,塑
造自身生存本能”和“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达到70%,选择“建立学生、学校、社会系统”的仅占26%。既提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能够通过自立自强来促进就业,又反应出现在“学生、学校、社会支持系统”还未成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6、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学校及社会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力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机构,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开设专门课程,长期开展宣传,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就业体验活动,进行小组辅导及个别指导,协调组织供需见面活动,进行网上发布相关信息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制度,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常化。
六、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及措施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就业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的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将来的职业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
其次,参加模拟招聘。
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模拟招聘环境,同学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招聘者,另外一部分同学进行应聘,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招聘环境,减少在应聘时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正常的发挥,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再次,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职业素质。
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市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来择业。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寻找实践机会,例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或者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或者由亲朋好友介绍的实践机会。
第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达到自信就必须首先学好文化知识,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经历失败的打击都能信心十足的站在招聘者的面前。
最后,摆正心态、客观面对现实。
毕业生要进行客观自我评价,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强项和长处,挖掘和发展自身潜力,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自己最拿手的事业做起。一定会取得就业上的胜利。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在正式场合提到了大学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次又一次摆在突出位置甚至是首要位置,并要求国务院部署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再一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要积极探索建立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给予补贴和对学生工伤保险给予补贴等制度;要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政府与社会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教育与就业问题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观念和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就业观念转变,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
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就业渠道的拓展
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四、就业形势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北京教育学院日前发布表明“09年各学历的就业率明显下降,其中硕士学历的下降率最高,为18.7%,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仅有34.6%。此外,今年专、本、硕、博各学历月薪起薪分别为:1695元、2221元、3540元、3627元”。看到这些薪水水平时,我们可能会想,要是毕业时自己能拿到这样的薪水就好了。但这应该是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很可能只是已签约的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西部等落后地区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低6.4%”。以上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同时也显露出了就业不平等、不均衡等现象。虽然政府在不断出谋划策,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在加上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很多矛盾,具体社会、个人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笔者还未就业,并未真正步入社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及就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认为当前学生就业矛盾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原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二)大学专业设置及教育模式与社会所需人才要求脱节;
(三)大学生期望的薪酬与用人单位提高的工资差距较大;
(四)就业渠道不畅,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
(五)毕业生重大城市而轻中小城市及农村,愿意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怎样通过大学教育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可逃避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努力地发展改变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扩招造成的;有些学者则认为是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诸如此类的原因阐释还有很多。笔者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生方面的工作,因此力图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扩招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虽然具体数字没有显示,但是通过我所在院校学生就业率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原因
(1)对学历的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虽说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明学历本科以上,要是高校则标明只要博士,一些紧缺专业才会注明硕士,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望而止步。
(2)对性别的要求 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这虽然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严重不符,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却存在着。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3)对学校的要求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学学生。其实,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良莠不齐,用人单位不应该只是盯着那些名牌的高校,而忽略了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使重点院校的学生成为“受宠儿”而备受青睐,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备遭冷落。
2.高校原因(1)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很多高校在上一些新兴专业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住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冷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
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学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3.学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存在着更多就业机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区、民办企业等等,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的对象,在这些更能够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认为这样的地方会埋没了自己,会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择业时更喜欢留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难就业。
(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 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1.国家、政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当作高校的长期工作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2.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长期的教育;要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他们的就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规范化、系统化,使其真正能对大学生起作用。
3.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
除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推荐自己的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搭建供需平台,使各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信息,从而进行选择。此外,还要求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关系切实利益的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的学生。同时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师要到全国各
地考察,抓住就业的机遇,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4.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5.用人单位要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见解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见解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 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 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 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 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 500 强企业”当作首选, 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 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 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 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 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 就业、签 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 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 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 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 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 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 而被“炒鱿鱼”的情况, 大学生在学 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 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 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 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 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0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视频会议上直言: 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 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 ,2010 除,如果说 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 杂的一年, 那么,2010 年的毕业 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0 ,201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 生人数 63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 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说,2009 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说,2009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 ,20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 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 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 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 2010 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 2010 年 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 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 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 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2-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 他们实现就业。袁贵仁指出, 袁贵仁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 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 专业结构 , 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 , 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 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 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
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 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 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 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 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 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 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 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 求为导向 , 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 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 , 努 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 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 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 一面, 要看到短处的一面;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 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 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 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 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 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 避短, 避短,发挥优势。-3-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 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 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 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 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 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 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 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 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 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 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 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 一个能够清晰认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 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 维开阔, 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 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 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 措 , 手忙脚乱, 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 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 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 一心想走捷径” 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 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入社 会的成年人,应该主动寻求机会、把握机会。相信自己是有实力 的、是优秀的,要勇于面对投简历、面试、工作等问题。在求职 的、是优秀的,要勇于面对投简历、面试、工作等问题。在求职-4-的过程中失败了,才能知道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调整好心态 来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其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 大学生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作为一名学生就是要 实践。大学生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作为一名学生就是要 —— 读好书。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只会读书的学生已不再是社会 所
需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能够吃苦耐 劳,能顶住压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校的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独 立思考、完成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的过程中,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能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再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确定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前期 准备。现在的社会想要靠一张毕业证书走遍天下,根本就是天 方夜谭。某些证书已经成为招聘中的硬指标,比如说英语四、六 级、计算机证书等等。所以,大学生们应该在入校就要尽快找准 朝着那方面拿出各种相应的考证和掌握各种专 自己的就业取向,业知识,才能在就业时更具有就业竞争力。2.改进教育体制,促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开 展就业教育,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意识,“生于忧患,死于 展就业教育,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意识,“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安乐”。就业教育的意义: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校正,另一方面也是向那些处于“安逸” 另一方面也是向那些处于“安逸”状态的大学生敲响警钟。学校不 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 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5-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 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 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 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 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 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 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 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 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 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 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 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 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 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3.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 .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 企业最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支持。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工作能力、抗压能力 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给有潜力的大 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投资,这样不但能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 力,为投资机构自身谋利,从长远来看,社会需要更多的工作岗 位,鼓励创业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地发展。发现了一些大学生就业存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 在的问题,-6-议和措施。但在实行上可能会遇到种种的阻碍。大学生的就业是 议和措施。但在实行上可能会遇到种种的阻碍。大学生的就业是 个大问题,对于社会、国家的影响举足轻重。想要从根本上提升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 式、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都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 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 还是对社会, 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 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 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 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 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