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老年90学时培训总结
中老年90学时培训总结
磻溪小学赵林荣
为期半年的中老年90学时的培训活动即将落幕,回顾过去的半年,因为不是脱产学习,所以总觉很忙,忙着自己的班级教学任务,忙着培训的听讲座,听课、评课,忙着记笔记写感受。确实,在这短短的半年中,自己真的从中看到许多,听到许多,学到、感悟到更多,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行动。现将自己的这几天的培训活动做如下的总结:
一、理论引领,乐于反思;
在这90学时的培训的学习当中,可以说学习到很多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都是由专家和名师,甚至是教研员开设的讲座,是先进的理论,也是之前从未学习到或领悟到的一些内容。听了王利伟校长的报告,使我加深了对中老年老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听了嘉兴教育学院师资培训处陶李刚老师的报告,使我更加懂得越老越要学,越学越年轻。听了谢国良蔡海根两老师的辅导,使我更加懂得了感悟到了规范课堂的重要性。
我想,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只有以理论来引领自己的教学常规和教学行为,以理论对课堂等方面进行“把脉、诊断”;在此基础上,课后可以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随时反思,及时总结,随时纪录自己的点点滴滴,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二、专业成长,善于实践;
作为一名老年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所必需的,也是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老当力壮,我想就是善于实践课堂吧。宁波市栎木小学的老师、给我们的培训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体会、领略了老师们的风采,也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们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更加令我开心的是:在每一堂课后,不管是青年教师或是我们老年班学员的开课,都有专家的点评,以及相关话题的专门讲座。特别是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个系列的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们中老年老师的确应该在在专家、名师的指导下,应该运用所学到的先进的理论,并加以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实践。在实践的时候,首先可以进行模仿式的学习,然后再自己“加工”,根据自己课堂实际的本身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当中,使自己能够
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
“创新”是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也是听到比较多的一个词;不论是理论的培训,还是这次培训学员的展示课中,让我确实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生活中需要创意,教育中需要创新,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并能够形成一定的特色。我想,在今后的课堂当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实践,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先进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当然了,教材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添加一点“调味料”,给教育加点味道;通过自己的创新,使自己的教育能够绽放新的风采。
培训活动虽然短暂,但让我深深体会到,不是老了不用学,而是越老越要学。只有不断的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跟得上教学的步伐,才能做一个永远让人喜欢的老师!
2012.5.12
第二篇:90学时培训总结
3#作业
让语文的春天更久远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90学时培训总结
学号:10
秀洲区磻溪小学
梁利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2012年春天将要来临时我们踏入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大门,急切追寻着当前教育的新知,播下希望的“粟籽”。时光荏苒,90学时的培训在几个月间已然期满,在秋天还未到来之前,我们将再次跨出校门,用习得的理论与实践,在将来的秋天里去收获那“亿万颗子”。回顾这段日子,短暂而又充实,紧张而又兴奋,用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话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一.理论颠覆之痛,理念重构之乐。1.《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讲座。
陶李刚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讲座,从教育的价值观、教师的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性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做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指明了从事教育的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印象最深的是陶李刚老师讲到的“教育者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曾经的我们也在不断的追寻耀眼的光环,但时间的齿轮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在碌碌无为中变得平庸,平庸到知进取却又畏难,平庸到因为自负而不屑于琐碎,以为做一个老师就是在平庸中碌碌无为。听了陶老师的讲座后,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原来平凡也是一种美丽,教育者奈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也是一种伟大。在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因为忙碌而放弃了思考,不要因为忙碌而变得平庸,那句“当脚步匆匆的时候,让我们暂且停下来。停下来干什么?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来。”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绕。的确,因为匆忙,我们丧失了很多思考的时间,缺乏思考的教育只能堕化为教条,这不是一个教育者的形象。陶老师在关于教师的专业问题中讲到“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教师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两种能力。”反观自己以前的教育,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缺失,或者说不屑于寻找,师道尊严让我觉着学生行为的结果只有善与不善,善者张扬其行为,不善者惩戒之,对自身的行为也缺乏反省。通过这次学习以后,陶老师告诫我们“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呵护孩子的梦想、放飞希望、提振信心、升华生命是教师的使命,教师要助人“美梦成真。”由此,我想到了我原先的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教育者要尊重学生,要学会宽容,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必须是心灵的教育,只有在心灵上沟通了,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这两种看似平常的能力。最后,陶老师在讲座结束前还给我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我们“用心、用 3#作业
情、用爱、用专业知识做教育。”这次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更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毕竟我们不是工厂的工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用心、用情、用爱、用专业知识做教育,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展示美丽。
2.《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讲座。
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讲座,从优化解读、优化导入、优化初读、优化细读、优化练习、理答等六个方面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课堂的优化设计以及理答的建议,使我们这些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十多年的老师们领悟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谢老师在优化解读中要求我们从读懂教材走向发掘教材,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老师不仅只停留于教材中的词、句、段、篇的理解,还要发掘教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思路。教学中要有任务意识、教学任务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以前的教学,我们都是根据教参的要求,进行按部就班式的教学,鲜有创新的内容,教参也罗列的比较全面,以为把教参的内容讲清了,这节课也就上好了。听了谢老师的讲座以后,才知道,原来教参也只是简单罗列,许多新的东西都要自己不断地钻研、摸索、发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不是为了教而教,教材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自主构建教材进行教学,提倡独特性与创新性。教学前还要确立任务意识,即确立教学目标,用目标指导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谢老师在优化细读中讲到:语段教学要有整体性,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即从整体到局部。当前的许多课堂,老师都习惯把一个个句子呈现出来,然后进行细致地解读,原本以为这样能更好地帮助理解课文的知识,殊不知这样违反了人的认知规律。用谢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先走进森林,再细看树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3.《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阅读教学》、《新课标解读》、《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等讲座。
王爱民老师《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讲座,使我们懂得教学中不仅要解读教材,还要解读学生,我们要寻找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王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三个支点,分别是“作者上帝、文本上帝和读者上帝”。在多种意义当中要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教育的立场考虑,把学生那些有失偏颇的想法、说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金剑辉老师《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作文教学既要强调体验更要兼顾效率,既要强调感悟也要注重理性。我们不能让学生过度自主而丢弃了教师权威,3#作业
不能因为过度合作而走形式主义,不能过度体验而忽略结果,也不能过度情景化而少了理性化的思考。作文教学,用金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心中装着向度,眼睛盯着长度,手里握着广度,鼻子嗅着深度。”
何方芳老师《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们领会了阅读教学要找到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扎实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语文本位,展开教学的过程。读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最终还要回归语言文字。让我们更清晰地领会了语文教学要把握思路品味语言的过程。
刘京老师《新课标解读》的讲座,理清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学习语文,学习作文。要做到五个一: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持久的目标。印象特别深的是刘老师讲到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并注重读法与写法。刘老师还阐述了2011版课标的变化,尤其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理念变化,然我们更清晰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受益颇多。刘老师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讲座,不仅教授了我们学习识字的多种方法,更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的策略。尽管我不是低段的老师,但是在当前学生识字量大,却又巩固不理想的情况下,刘老师的课还是带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尽管我们原先的知识受到了冲击,但却指导了我们那些原本模糊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手段更多样,这样的收获是巨大的,是快乐的,更是值得我们感谢的。
二、践行理论之痛,享受成功之乐。
这次培训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四年级组上的是《触摸春天》。《触摸春天》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课题,文章以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盲童安静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用她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教学中我结合了本次培训习得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谢国良老师《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的讲座,我在导入上进行了优化,结合了当天的天气情况与前段时间的比较:连续的阴雨天,寒风瑟瑟,让人觉着“阴雨绵绵无绝期”,但今天却是看到了久违的太阳,尽管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却是让人感到春天真正地来了。你喜欢春天吗?在语言文字的堆砌上我力求和课文相近,让我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相近拉近和学生的距离,3#作业
同时让学生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其次,当学生说出喜欢春天时进行追问:“你喜欢怎样的春天?”并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说话:“我喜欢()的春天,那是因为()。”在语言上提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我在刘京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尽管运用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但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我还是比较高兴的。
根据何方芳老师《阅读教学》的讲座,我找到了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逻辑起点:奇迹,设计导语: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设置教学目标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扎实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语文本位,展开教学的过程:(1)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C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提问: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很;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是个盲童。D安静为什么能如此流畅的穿梭呢?你理解穿梭的意思吗?
E 指名学生表演“穿梭”.<睁着眼表演一次,然后闭着眼表演一次。F表演者谈自己的体会引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在实践中看到学生们精彩纷呈的回答,溢于言表的笑容,我感到异常的快乐,因为设计的成功,学生对知识,对语文有了认识,有了提高,这都源自于理论的学习。
三、体验思考之痛,理解语文之乐。
本次培训的延伸是阅读王晓春老师的著作《语文课如何是好》,这本书以课程的视角观察语文,讨论并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专业特点与范围。王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察、思考,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语文教师讲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从语言形式切入,而且应对语言语形式给予最大的关注,这才是语文课。”而在我国台湾省现行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对语文学习作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并能使用语文,充分表情达意,陶冶性情,启发心智,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有效应用中国语文,从事思考、理解、推理、协调、讨论、欣赏、创作以扩充生活经验,拓展多元视野,并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作业
既然语文课的语文要教学目标是学习语言,那么语文课主要学习什么类型的语言?王老师认为,首先学生应该学的是一种平实的,合逻辑的,清晰的语言,这种语言称之为“科学语言”,有用的语言,而不是“漂亮的语言”。再者,语文课要使语言转变成传播知识,帮助思维的工具。最后,语文课应侧重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语感。语文课到底应该干什么?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语感,而是教授语文知识。它也拿出一部分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更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准确化,精细化。它对语感起的主要是梳理作用,升华作用,总结作用。
对照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去“学习”语言而不是去“研究”语言。什么是“学习”语言呢?就是把语文学习放置到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当中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德国学者洪堡特的理论,“语言”就是一种“活动”。
王老师在这本书中,专门设置一节谈“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他认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最薄弱的地方要数‘专门的语文活动’了。老师们很少有善于策划这种活动的,而这又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这让我想起王老师的另一篇文章《从“知识传播者”到“学习情境的策划者”》。按照我的理解,王老师说的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和“学习情境的策划”是一个意思。就单篇的语文课文教学而言,就是在课堂上设计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联想到前些日子阅读的美国学者帕特里克·斯莱特里著的《后现代时期的课程发展》一书,更加觉得王老师对语文课程思考和理解得到位。语文课重在“学得”而不是“习得”。语文主要应该教那些可教的东西,而不是不可教的东西,在语文课上应该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才为语文课。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的《南京大屠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老师提的问题:文中写了那几次大屠杀?请同学们找出时间、地点和死亡人数。请找出能证明这些屠杀确实发生的证据。于是整节课学生们都在忙碌地寻找着这些数据。我不禁想,这样上的话,和历史课有什么分别呢?
就如王晓春老师讲的“课文讲人生境界,语文教师就假装哲学家;课文大谈信赖,教师就装作伦理学家;课文讲到瀑布的葬礼,教师就假装环保人士;课文讲到松鼠,教室就假装动物学家;课文讲神话,教师就假装人类学家;课文讲苏州园林,教师就假作建筑学家;课文讲赤壁之战,教师就权当一回历史学家;要是课文介绍景泰蓝呢?教师也许就会客串一次花丝厂的老师傅„„”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身份的多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教的是什么,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知识,它是一种只能影响、感染、感受而不能传授的抽象存在,很难评价,无法考试,所以把情感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中,是很难操 3#作业
作也很难评价的。王荣生老师也说“语文课程内容刻板与随意性过大并存,语文教学花样百出与知识含量的极为贫乏共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 面对一篇课文,我们不能满足于“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文章内容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即真正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该如何是好》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有成熟的、有稚拙的,还有那些无法解释的,在每一次思维的撞击中难免痛苦地挣扎,在寻找理论的支点中不免彷徨,但挣扎、彷徨后的那种豁然开朗,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兴奋。语文课,如何上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
十几天的培训已然接近尾声,回顾这些天的培训、学习,痛并快乐着!获取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虽然时间短暂,但将持久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虽时已近夏,但我们语文的春天必然会久远。
第三篇:90学时培训总结
秀洲区90学时培训小学语文班学号:133号作业
90学时培训总结
秀洲区磻溪小学吴松鸣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今年,借浙江省教师全员培训的契机,我参加了嘉兴市秀洲区去90学时培训小学语文班的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专家引领,提升理论素养。
本次培训多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现今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陶李刚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从教育价值观、关于教师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成长和享受专业五个方面为我们理清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困惑。
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从优化、过程、设计、理答四个方面为我们引领课堂教学,为我们解读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感受到了原来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参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过程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王爱民老师的《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从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几个问题出发,引领我么从课程标准入手,整体把握课程教材;以文本研读入手,深刻把握课程教材两个方面去解读教材,让我知道了解读教材不能局限于一片课文,而应站在整册教材,整套教材的角度,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金剑辉老师的《小学作为有效性的研究》,为我么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他的实践,结合课例,深入浅出地引领我们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怎样上好作文课。
何方芳老师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用一个个生动的课例分析,引领我们阅读教学要以生为本,坚持以学定教,因学定教,让我明白了叫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刘晶老师的《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谈》和《新课程标准解读》两个报告,为 1
我们理清了语文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学应围绕一个中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学习做人:三项基本技能:识字、阅读和作文能力;四种阅读能力: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五个“一”: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一颗博爱的心,一副好口才,一个好习惯。使我们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持久的目标。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多种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让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了解的语文教学的新动态,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收获颇丰。
二、读书感悟,吸取各方营养。
本次培训的延伸是课外阅读王晓春的《语文课如何是好》,这本书以课程的视角观察语文,讨论并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专业特点与范围。王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察、思考,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在王老师看来,有了“语文知识”的体系,才会有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在第四章里,王老师从课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专业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书中很多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例如第58页,王老师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后提出:要牢牢树立“语文知识”的观念,“这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实践观念和语文立场。它处处从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出发,一切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服务,突出了语文教师的真正专业性”。而“处处”从“语言实践出发”,让我想起海德格尔在《在通向语言的路上》中所阐述观点的主要含义。所谓“在通向语言的路上”,就是要亲身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而不是把语言作为“事实”对象来“静观”或“研究”。
对照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去“学习”语言而不是去“研究”语言。什么是“学习”语言呢?就是把语文学习放置到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当中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德国学者洪堡特的理论,“语言”就是一种“活动”。
王老师在这本书中,专门设置一节谈“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第125页)。他认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最薄弱的地方要数‘专门的语文活动’了。老师们很少有善于策划这种活动的,而这又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
通过阅读王老师的著作,让我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自己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三、实践活动,内化理论学习。
除了理论学习,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走进了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听课、评课、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内化学到的理论,将理论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3月16日,到油车港实验学校听了朱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黄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和沈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课堂教学回归语言本位,实现言意兼得,让我受益匪浅。
3月23日和3月30日,我们培训班高段组的几位学员,又分别奔赴洪兴实验学校和油车港镇中心小学,进行课堂实践,上课,互听课、互相探讨彼此的课堂教学,共同提高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4月17日,我们又到秀洲实验学校,听取了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指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看到了盛老师那美丽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5月11日和12日,我们到宁波栎木小学观摩了宁波的课堂教学。
十几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十几天的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我们在这十几天中的收获是丰富的,在这十几天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将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奉献于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第四篇:90学时培训总结
90学时培训总结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次参加暑期90学时培训的第一阶段,6天时间已经结束,然而我知道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永无终点的,再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总结此次培训的内容,内化自身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充实着、成长着。在感怀学习片断精彩的同时,更感悟着未来工作的挑战。
此次培训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次培训以观摩两节教学活动开始,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呈现,让培训有一个好的开始。课后由平阳县教育局郑雪丹老师的精彩点评。一个思考: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内心的思考与碰撞。雪丹老师对两节活动课的点评都是围绕这个点进行的,让我知道深刻体会不管在教育的工作还是人生的思考,不被固有的思想所禁锢,不被框架约束。做到真真实实,脚踏实地。
首先,从苏小君老师的《幼儿教师的师德体现在细节之中》中,我再次认识到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且老师的习惯对班上的孩子也有着深深的影响。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从陈晓为老师的《在评估中看到什么?——谈等级幼儿园评估的感悟》当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与一线教师有多么大的距离,也看到了自己本身的不足。我学到了一日生活常规当中很多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往往让我们事半功倍。
其次,在陈苗老师的《回归育人本真》、《提高保教质量我们需要改变什么?》的讲座中,我更加明确了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会“教”,更应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做人。在陈文跃老师《依据“指南”思考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走近“意象”的美术新思考》让我们打破老旧的美术教学观念,对于指导创意绘画更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通过《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知道: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然而现在孩子们心里的这正在失去,甚至在忽略。我们需要去强调和唤醒孩子们对于创造的热情。让他们在自主尊重的环境中画出属于孩子们的最美作品。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清楚了执教能力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教师的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式、还包含教师教书育人等多方面的能力。也让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给自己增加能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以致用。
第五篇:90学时培训总结
90学时培训总结
万全镇郑楼小学王积奖
长达近两个星期的浙师大(平阳点)中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结束了,本次培训共有学员100人,都是脱产学习,理论课在发展中心,实践课在平阳中学运动场。培训期间我和其他每个学员一样,感受最大的就是非常的充实,一句话形容就是:累并快乐着!这次培训是我们发展中心第一次和浙师大体育学院联合合作的。虽然有部分时间是下雨的,但无论是学习的纪律,培训内容的安排,还是理论与实践的渗透,都让大家感到了本次培训的严谨和务实。
这次培训的特点是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教师成长中一项 “及时雨”式的培训。伴随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成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和为了谋生。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探索,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看不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下面对于此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第一天王老师给我们讲的如何撰写论文,让我们找到了撰写论文案例的方向和方法。之后王章明教授的《游戏的编排与应用》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创编游戏,而不是单调的就书本上的那几个枯燥的游戏;省教育厅的余立峰老师对浙教版《体育与健康》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接下来体育课应该教小学生什么内容,如何去上?吴维铭教授的《体操》课,虽然在动作技术上没有什么去锻炼(因为下雨),但通过他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简单的滚翻的动作,通过自己的想象,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许益芳教授的《排球》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排球的最新规则及技战术的演练;还有在篮球和田径课上,我们也受益匪浅。
培训是一种手段,要想使自己在专业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那就要看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