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郑培民》有感
观《郑培民》有感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观看了电影《郑培民》,看完后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郑培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他身上我看出了共产党人忠实拥护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虽然以前通过新闻报道我也了解了郑培民同志生前很多的事迹,但观看影片的过程,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眼泪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眼睛。郑培民同志是我们共产党先进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我们每个党员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郑培民同志,要学习他时刻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品质。他把人民当做自己的父母,心系人民群众,他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各级党员干部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摆正自己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第一大事,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切实履行好人民公仆的职责。
学习郑培民同志,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保持坚定的信念,充满热忱,学习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目标,并在行动上始终不畏艰难,忘我工作,把和困难作斗争当做是乐趣,把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只有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追求,人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郑培民同志的一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他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事业的轴心。正是有了共产党人这种理想信念所提供的强大动力,他才甘当公仆,自觉奉献,不仅无怨无悔,而且感到无尚光荣。公仆是平凡而伟大的,郑培民做到了这种平凡中的伟大。他是官员,更是公仆,他一直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造福。时代需要郑培民,人民需要郑培民,执政兴国更需要千千万万个郑培民。
学习郑培民同志,还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作为郑培民同志的至亲,她的妻子孟女士,几十年没有换一个好点工作,没利用的职务之便搭过公车,郑培民同志经常告诫自己,“权力是把„双刃剑‟,要警惕权力本身对掌权者的腐蚀”,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对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坚持在小节问题上“警钟长鸣”。他不仅严以律己,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处处保持一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楷模。
作为一名本科生党员,我深知还有很多不足,向郑培民同志学习,要先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好,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平时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决定,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在思想上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
9372 李志坚
第二篇:观《郑培民》有感
影片以回忆的方式重点描写了郑培民同志在调任湘西前后,一直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准则,廉洁从政,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为改变贫穷湘西所做的一系列感人故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指明了一条真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应该走的路,一条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的路,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好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领导集体,郑培民同志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学习郑培民,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争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郑培民这一典型之所以得到党内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深深感动了那么多人,根本原因在于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形象地回答了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在和平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作风教育的很好教材。郑培民能赢得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恪守为民之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真正做到了干一行,兴一地。
弘扬郑培民同志的精神,造就千千万万个郑培民式的优秀领导干部,是实现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只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三篇:观电影《郑培民》有感(共)
观电影《郑培民》有感
2012年8月14日,我参加了电影《郑培民》在我县的首映式,认真观看了该影片,感触颇深。
我是心潮澎湃看完电影《郑培民》的。电影非常朴实,质朴的事、质朴的人、质朴的叙事方式,质朴得就如同我们生活中天天遇到、经历的人和事。电影通过郑培民倡议主持修建湘西一条长16.9公里的火禾公路为始终,前后贯穿整整13年,而郑培民生前并没有赶上火禾公路的通车典礼,但是山里的乡亲们自发给它另起一个名字“培民公路”。电影真实再现了公路修建的始末。郑培民担任湘西州委书记时,前往全州最偏远的火龙村考察,夜晚与村民张老爹躺在一张床上唠家常。张老爹说,解放前夕,他参军去打国民党时对家里人说,等他回来日子就好过了,可他回来了,还是穷;他儿子去参军,就说等儿子回来了就好过了,可儿子回来了,仍然穷;最后对九岁的孙子说,等他长大了,日子就好过了,可孙子根本就不相信了。郑培民听后,心情沉重,连夜召开党员会,提出要致富,先要把路修通。看到这里,农民儿子的我鼻子一股酸涩。
在回到湘西州委后的干部工作会议上,郑培民激动地谈起目睹的贫困现状,让在座的家里三代以内是农民的举手,结果大家都举起了手。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永远不要忘记
1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并提出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座右铭与同志们共勉。1992年火禾公路开工了,郑培民来到工地和村民们一起劳动,疲劳过度的他在下乡途中心肌梗塞发作,一头栽下田梗,被山民连夜抬下山治疗。县委书记陈方平迫于压力,为了修建县城中心广场,将修公路的资金挪用,公路停工了,此时的郑培民已是省委副书记,他闻讯赶来,非常生气,召开会议,建议省委撤消陈方平县委书记的职务。这时,一批村民冒雨赶来求情,对郑培民说:陈方平上任以来,不贪不占,不搞腐化,不去“洗澡”算是个好干部,求组织给他改正的机会。郑培民深情地告诫陈方平:你是他们养大的,是他们把你送上领导岗位的,他们给了你手中的权力,可是你为了自己的政绩和乌纱帽,大笔一挥就把修路给停了,你为官为民,于心何忍。陈方平哭了,观看的也为之掉泪。郑培民调任省城前夕,收到一封劳改犯的求助信,叙说自己是在押的犯人,爱人离家出走,小孩小娟无人看养。郑培民看完信后,亲自到小娟家,找民政部门,帮助安排生活,此后又多次去看小娟,勉励她放下包袱,发奋学习。一个省委副书记能做到这样,让人无法不为之感动。
郑培民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郑培民已同焦裕
禄、孔繁森一道,成为千百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他心中装着老百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他顾全大局、公道正派,认真执行党的干部工作原则,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的模范行为。
人是需要感动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更需要留下一些时间,学习英雄人物,学习周围的先进事迹,了解国家、社会的蓬勃的发展,产生感动。感动得多了,人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产生升华。
伟人,英雄,首先是能够感动别人的人,既能感动周围的人,也能感动未曾谋面的人。毛泽东是这样的人,邓小平是这样的人,雷锋是这样的人,郑培民也是这样的人。
第四篇:《郑培民》观后感
《郑培民》观后感
湘西在沈从文的文字里是一个美丽甜蜜的地方,山歌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人生蜿蜒在画卷中。然而电影一开头,郑培民行走的湘西,在一条被称之为路却看不见路的村道上,迎面从银幕里跑出了一头叫做迷惘和贫穷的怪兽,把看电影的人猛地撞了一个晕头转向。
美丽的湘西,那个有凤凰、有小翠的梦一般的湘西,就是如此贫困、如此的生活的噩梦之地么?难道美丽只能与贫穷为伍,难道秀致只能与困苦相伴?为什么有美丽山水,美丽故事的地方却没有美丽的生活呢?
难道抚育舒适的生活只能和灰色的天空、污浊的流水在一起?为什么就不能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宽宽绰绰、整整齐齐、体体面面的生活在山青青、水蓝蓝的世界里呢?
每个观众估计都会有这样疑问,影片中虽然没有讲,估计郑培民的心里也这样问了,才有了他拼劲生命也要给村民修通公路的努力。
郑培民给生活在山水画卷中的火龙坪的村民修通了一条路,也就修通了希望、修通了富裕、修出了山水画卷中的幸福生活。可是山后还有那么多座山,那么多座山后面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山村,许许多多的风景如画的小山村里还有更多生活在贫困泥淖中的村民。
一个郑培民让大山中的火龙坪美景中有了美的生活,那众多的大山中的美丽小村的美丽生活呢?这些美丽乡村的美丽生活也一定会出现,因为郑培民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像郑培民一样的党员却有千千万万个。
郑培民以一人之力,做了一人之事,成就了一个山村,党则以全党之众,集全国之力,为全民谋福祉。
一个国家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健康、卫生、保暖、光明的生活,是多么简单的目标,又是多么伟大的宏愿。人民自己的生活,人民一定不息自力地参与奋斗。然而光出力还不够,有劲儿还需用对地方。领导者,党的责任就是给人民找出一条奔跑的道路,之处一个用力的方向。党的干部和党不仅要能给人民修路,更要能给人民指路,指出一条准确的、少曲折、不回环的、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路。
第五篇:郑培民先进事迹有感
郑培民先进事迹有感
【 作者:陈金松 更新日期:2003-7-2 关闭窗口 】
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中组部和中宣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深感从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第一,必须摆正主仆关系,“永远做人民公仆”。郑培民同志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时刻心系人民群众,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能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将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其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不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也恰恰是脱离群众,倒置主仆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摒弃片面的“官”和“管”的陈旧观念,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而这需要通过党的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加以体现出来。只有满怀永做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怀,真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塑造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才能以党的先进性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他们的衷心赞誉。
第二,必须克已奉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其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能严以律已、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时刻注意反对铺张,不事奢华,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咬住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勤俭办一切事业。对于工作事业要“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之势,坚持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反对意志衰退、精神萎靡、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对于生活待遇要“冷”,始终保持艰苦低调之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决遏制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相背离的讲排场、比阔气、恣意挥霍等败家子作风。第三,必须警钟长鸣,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当今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郑培民同志能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权力看作一把“双刃剑”,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无数事实证明,我们手中的权力既可以用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也可以成为某些腐败分子攫取私利的工具和资本。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廉洁从政,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对待所谓“小节”问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关注八小时内外,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慎思慎行。唯有如此,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不断增强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必须强化规则意识(包括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令行禁止。郑培民同志1990年从湘潭平调到湘西,“从米箩里跳到糖箩里”,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欣然赴命。2002年他被抽调到北京参加中央干部考察组工作,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而被急送北京医院,在路途中,当自己已无力地倒在秘书肩膀上的时候,嘴里还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这种严以律已,顾全大局,严守规则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俗语说得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长期以来“人治”色彩浓厚而“法治”意识谈漠,这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在今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身体力行,模范地遵守规则(主要是“法”),为全社会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五,必须真抓实干,抓出成效,为民造福。郑培民同志为官从政的准则与追求是“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他在湘西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为求富民之策,深入群众,跑遍了全洲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村寨,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切实地践行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象郑培民同志那样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光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坚决杜绝那些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