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职经验大家谈的的亮点
第二临床学院首届医学文化节之“心灵之约”系列讲座——“求职经验大家谈”访谈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的亮点:
1、访谈的嘉宾与以往的有所不同,不是名人,也不是专家,只是
迈出学校的学子,增加了同学们对嘉宾的亲切感。
2、活动采用访谈的方式,节奏轻松之余,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同学们的疑问得到更好的解答。
3、活动使用的问题由事先在同学中采集而来,使活动话题做到贴
近同学生活学习。
4、本次访谈的主题与同学们的前途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就业形
势严峻,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给了同学们一个明了的提示和方向,解决了很多同学心目中的疑问。
5、本次访谈让同学们对社会实用性知识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
升,为即将下点实习,迈向职场的学子解疑答惑提供了宝贵的求职经验,起到丰富大学生活并引导和推动学习教育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中嘉宾的讲话亮点:
1、关于实习点的选择,师兄师姐的讲话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如钟师兄讲到:一要选择带教好的医院(因为实习一年对准医生来说意义重大);二要避开热门;三要尽可能选择未来想要就业的城市。万一没有去到自己想要去的实习点,也不要灰心,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2、谈到在医院时要学会什么,师兄师姐的讲话给予我们高度的概括,他们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在医院的收获,那就是:开朗、承受、勤奋、成长。另外还要学会沟通,做事需要做到勤奋、主动。
3、谈到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师兄师姐的讲话贴近实际,给了同学们详细的解答和提示:考研很辛苦,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啃书;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先考研。总得来说,还是要先有面包。
4、讲到求职方面的问题,师兄师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地阐述了他们的求职过程,解决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并于求职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①多了解网上的信息,了解招聘会的信息。
②提早做好求职简历。一份好的简历经常是集思广益的。
③对于大型的招聘会要去尝试一下,体验就业的严峻和获取一些经验。
④先就业,再择业!
5、关于面试方面的,师兄师姐讲到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注重穿着打扮,仪态,抬头挺胸;男生西裤皮鞋衬衫。注意礼貌。
②谈吐、口语表达: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体现。(在平时要注重学习)
③心态:要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至少不会紧张。
④模拟自我介绍:要分别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自我介绍,和一份英文的自我介绍,并对自己的自我介绍倒背如流。要突出自己的特长!做足充分的准备就能够游刃有余了。、关于考执业医师,师兄师姐也给予了一些意见:
①关注信息,购买当年推荐的辅导书。湘雅医院出版的《临床三基》、协和出版的《执业医师》。
②学会与别人一起分析题目,通过与他人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点。③ 要有信息,肯下功夫——勤奋!还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④ 执业医师是在有临床经验一年的基础上才能考的,考试前不必过多的担心,只要多向周围的医师取经,加上自己的勤奋就一般都可以通过的。
7、活动接近尾声时,谢书记做了最后的总结:“细心挖掘需要!用心铸造细节!耐心创造机会!真心铸就成功!”我们要做到“永不抬头,永不后退!”他还送了两个字给我们06级的同学——“顶住”!只有“顶住”,我们才能笑对苦难,笑对人生!
第二临床学院07级团总支2010年5月14号
第二篇:求职 谈经验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求职感悟,我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职业选择的策略明确方向,合理定位,不再优柔寡断
“三定”:
“定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岗位;
“定点”——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
“定位”——确定与自己水平、能力、薪酬期望、心理承受度等相适应的定位。
无论作何打算,我们都要对毕业后求职就业方向进行必要的定位。想就职所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要打好专业课基础,争取努力达到学校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如英语四、六级),还可以拓展许多课外新知识,学习软件(如CAD、Pro/E)。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这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求职就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对自己的就业地区、求职领域、应聘岗位、薪酬待遇等因素加以思考和判断。因此,尤其是要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扬长避短、有所取舍。在职业选择的岔路口,优柔寡断、盲从和趋众,除了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付出大量的无用功外,还很有可能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并丧失了其他较好的机会。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切勿画地为牢,自我局限
不少同学受思维方式的局限,思路狭隘,总是习惯将自己就业思路局限在就读学校、所学专业等传统的就业领域之中。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在这种狭隘的就业观念支配下,一些同学往往会高不成、低不就,错失不少就业机会。一方面,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同样可以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搭建舞台;另一方面,除了一些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岗位外,很多招聘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
尽管影响大学生求职的因素很多,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多考虑的因素便是职业能力和素质。可以说,能力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基本条件。因此,大学生在眼下阶段的就业求职,更应突破自己所学专业传统就业领域和学校所在地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视野和领域去发现就业机会,去求职应聘。
第二部分:求职信息的把握有效筛选招聘信息,切勿漫天撒网、大海捞针
很多毕业生抱着简历,逢会必投,在各个宣讲会、招聘会之间“赶场”。毕业生主动求职是值得鼓励的,但必须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受别人的影响,跟风求职。应该说,参加招聘会是毕业生应聘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是能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能透过呆板的职位说明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的信息,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职场和行业的有关信息。然而招聘会也存在信息繁杂、针对性差等不足之处。
尽管网络上招聘信息鱼龙混杂,一般来说,各级、各地政府人才网站、高校自办的就业信息网如(西安交通大学就业信息网、西工大就业信息网、长安大学就业信息网、西安理工就业信息网、陕西理工就业信息网等),以及一些国内较为知名的商业人才网站(智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等)的招聘信息比较可信。从成功求职的同学经历看,大多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就业信息。因此,每天浏览校方及有关方面的求职就业信息网站,对第二天的行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应该成为毕业生求职务必养成的良好习惯。讲究求职方法,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力求战则能胜
在有效筛选求职信息的基础上,毕业生应当对自己心仪的招聘单位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如招聘单位的文化、发展前景、适合自己的招聘岗位、招聘的具体时间、方式与地点等。通过对招聘单位有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准备有针对性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通过要求的方式,如传真、信件、电子邮件、电话、主动上门应聘等多种方式与招聘单位负责人联系。在应聘材料投出一周左右后,可以主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给对方确认一下材料是否收到。既可以让对方感到你的求职诚意,也可寻求获得进一步笔试、面试的机会。同时,在参加招聘会期间,对每一家投递简历的公司,应做好记录,以应对之后公司通知面试。随身携带自己的三方协议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双选会上,公司招聘人员或许直接就会与你签订协议,机会来的也是非常突然地,要主动抓住机会。
要善于利用各种可用资源,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要主动征求有关老师、同学乃至家长、亲朋好友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先于自己走向工作岗位的学长们的建议也不容忽视。第三部分:求职前思想准备调整心态,从容应对挫折,要屡败屡战
职场求职一次面试即大功告成,对我们毕业生求职来说,应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眼下求职的大学生而言,要能经得起挫折。不管你多优秀,准备得多充分,你都仍然有可能遇到失败。这时,你更要沉着冷静,有足够的胸怀,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思路。
消除五种不良的心态:
1、羞怯心态:
在求职现场丢了简历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的赏识。
2、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我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但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录取人才的唯一标准。
3、依赖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一个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无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4、乡土心理:
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错失了很多外省好单位的就业机会。
5、低就心理:
有些同学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单位就签。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面对挫折,屡败屡战
刚刚毕业,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比较难,可能要几周到1、2个月,也有可能更长时间。找一次两次、找一星期两星期就算找不到也没有关系,还是要继续努力找,直到成功。到处碰壁纯属正常,要有经得起受挫的勇气,信心是成功应聘的基础,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没有信心则一定失败;相信同学们可以以平和的心态,从容应对挫折,成功就业由此开始!
尽管找工作期间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积累求职经验,为自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努力。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去年十一月份校园招聘会上签到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谨以此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求职经验,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第三篇:带兵经验大家谈
慈不带兵
——把自己变成一副良药
弱肉强食的环境里,竞争是极为残酷的。生存或者毁灭,这是身处其境者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面对敌人,如果过于仁慈就容易被敌人所趁,害死自己和部下;面对部下,即使他们犯了错,违背你的规矩,你依然一味的过于仁慈,就难以树立威信,无法将他们指挥得形如臂指。管理上的狠是为了出效益,也就是说,对部下的“不慈”事实上就是对团队的“慈”。为了保证生存,为了获取胜利,适当的“不慈”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人把带兵人比做医生。谁的训练拖了后腿,就需要“开方子”;谁的思想出现了波动,也得赶紧“看病抓药”。为了帮助“病人”尽快痊愈,带兵人需要费尽苦心,寻找最好的“药”。然而,社会环境在变、兵员成分在变、官兵思想在变,这些变化使带兵人要面对更多的“疑难杂症”,并不是每一个方子、每一味药都能收到良好的疗效,有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引起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带兵人把自己变成一味“良药”,真心地关心“病人”,真切地感知“药性”,真正地祛除战士心中的“病根”。
一、把自己变成一味“良药”,需要始终对战士充满感情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真心地关爱病人。带兵方法千千万,然而以情带兵最为贵,带兵人要将自己变成一味“良药”,就需要对战士充满感情。
坚持官兵一致,始终对战士充满感情,是我军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彭德怀在担任志愿军总司令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官兵需求,甚至把手伸进战士的鞋内检查是否保暖。正因为他对战士充满感情,所以在我军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近年来,很多高学历、高素质青年走入军营,不管他们思想如何成熟、经历如何丰富,毕竟是离开家乡来到部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在感情上仍然有依赖性。带兵人应自觉传承、躬身践行这一优良传统,给予战士导师般的教诲、家庭般的温暖、兄长般的关怀,真正走进战士的内心,激发其爱军精武的热情、坚定其献身国防的决心。
二、把自己变成一味“良药”,需要提高以情带兵的能力
庸医误人害人,要成为一名好的医生,除了医德高尚、对病人充满感情之外,还需要有妙手回春的医术。带兵人也是如此,自身能力素质不过硬,不明药理,不知药性,就根本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味“良药”。
徐向前元帅经常告诫部属一句话:“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没有带不好的兵。”带兵的能力从哪里来,总结前辈的经验,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学习。三国时期,大将吕蒙听从吴主孙权劝告,发愤学习,终成大器,令一度看不起他的鲁肃也不得不感叹:“三日不见,非复吴下阿蒙!”作为部队建设中流砥柱的带兵人,要带好兵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要广学多闻,为人导航,不满足于现有水平,不陶醉于过去的带兵经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规律,特别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系统学习、多涉足各学科领域,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杂家”,使自己成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良药”。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出现“带不好的兵”。
三、把自己变成一味“良药”,需要掌握以情带兵的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的“四诊法”。这四个字精炼地描述了中医看病的过程,对于带兵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望”就是要看到深层,详细地了解战士。采取心理测试、建立知兵档案等形式,切实对战士的家庭状况、思想基础、基本素质、个人需求、心理特征等,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在遇到入党考学、立功受奖、选改士官等关系到个人的前途问题时,要对战士的思想变化搞好预测,见微知著,切实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闻”就是要善听话外音,真正地了解战士。带兵人要多闻闻战士的“汗脚味”,多听听战士的“呼噜声”,多想想战士的“俏皮话”,从他们的叹气声和牢骚话中听出“话外音”,真正了解战士在想什么、担心什么、期望什么、需要什么,拨开表层看到问题的真实原因,避免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疗法。“问”就是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全面地了解战士。以“三互”小组为基本单元,依靠基层党支部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谈心网络,把所有人纳入其中,通过官兵谈心、兵兵谈心,全面掌握战士思想动态,做到普遍问题大家谈、隐私问题个别谈、突发问题随机谈。对于心存戒心、不愿敞开心扉的战士,带兵人要做活“问”的文章,利用饭前饭后、训练间隙等时机主动问问战士的闹心事和烦心事,增进彼此感情,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切”就是找准症结所在,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带兵人要认真分析战士的思想实际,找准病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倾向性思想问题,应进行普遍性的教育引导;对特殊性思想问题应指定思想骨干谈心,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危及安全稳定的个别人,应采取“多盯一”的帮扶方法,及时掌握情况、帮助转化。
第四篇:学习经验大家谈
学习经验大家谈
例子:中国徐州网报道(记者 王浩实习生 张海南 王新鑫)我市2007年高考状元耿海洋、邵龙于昨晚做客晨报,畅谈自己的学习经验,他们的校长、班主任、和父母也毫无保留的介绍了自己的教学以及教子心得。
耿海洋(理科状元)——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的经验
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的经验,认真思考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时遇到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扩大这种情绪,适当的放松心情,学习效率将会更高。
邵龙(文科状元)——享用终身的四句名言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除学习书本知识外,仍需广泛的涉猎课外知识,但要把握好“度”。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个好的心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从而调动自己的学习激情。
“天道酬勤”――只要勤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但“勤”乃是有轻重缓急,有技巧的勤,并非一味的打时间战。
“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知识存在于书本中的每一个角落,吃透书本,才能有效的学习到知识。
陈校长——拔尖、培优、补差
郑集中学的陈玉金校长在教学上始终秉承“拔尖、培优、补差”的教学策略。他认为,让好学生“吃好”,中等学生“吃饱”,差学生“按量分配”,加强对差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更好的学生。
班主任——点拨、引导
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点拨,对各类学生进行梯度式教育。“小灶”并不是单独的对其进行补习,而是针对不同成绩的同学实施各种方式的教育。对于优等生,就要讲解深度比较大的题目;对于中等生,就要在课后给他们做一些习题;对于差等生,要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书本知识。
家长——支持、沟通
与孩子之间建立朋友式关系,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副强健的体魄,一个好的学习心态,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有帮助的。培养孩子不仅仅是要他们成为学习上的状元,更应该是做人的状元!
第五篇:求职简历亮点
求职简历:亮出你的特长
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为增加求职的“砝码”,对简历材料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制作。彩色印刷、华美的封面、近似暴露的写真照等粉墨登场,制作费用也一再攀升。然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些又能引起他们多少关注呢?
在新疆日前举办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关于求职简历,一位公司的负责人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没必要搞得太华美,那样反而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某公司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对记者说,她关注的是求职简历的具体内容,不看中形式——道理很简单,因为公司招聘的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是选美,因此,提供写真照的求职者自然被排除在外。
接受采访的用人单位招聘代表在对华美简历持否定态度的同时,对大学生求职者的”特长”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某公司一位负责人直言,有特长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被聘用的可能性要高很多。然而,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简历“特长”一栏中,往往只填写”擅长舞蹈”、“会乐器”、”会画画”、“善交际”,等等,比较模糊和笼统,没有说明到底”特”在哪里。这让用人单位很难作出准确判断,也容易产生怀疑。
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求职者在填写自己的特长时,一定要详细。比如,求职者说自己会乐器,就应该写清楚是什么乐器,比如是会演奏萨克斯,还是会弹钢琴或者吹笛子;说自己擅长写作,就应该写明是擅长写新闻稿,还是擅长写调研报告,或者二者都擅长,等等,发表的重要作品最好也列出。
采访中,一位中外合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者认为对毕业生很有启发意义。
这个故事是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被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在这么多学生中,为什么单单这位女同学如此幸运呢?原来,在耶鲁大学,每年入学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在当年的学生中,其他新生填写的都是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只有这位女生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结果便脱颖而出。
这位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对记者说,这就是”具体详细”给这位女学生带来的成功。毫无疑问,如果这位女学生在特长一栏填写的是“擅长厨艺”而不是”会做苹果饼”的话,恐怕幸运不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记者想对毕业生说的是:亮出你的特长来,详细些,再详细些,张扬些,再张扬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