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初中语文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几年,感觉最突出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语言魅力;抒写真实感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当代初中生的时代风貌。
多年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自己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生的作文只有歌颂哪些高尚的,我认为好的情感,我才认为那是好的作文,才能得高分。我并没有注重一些细节和我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差距。虽然此前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过一些思考,但是并没有想更好的对策,我在这方面的引导不是很充分,有时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模式,因而没有理想的效果。
在这次学习中,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老师要教学生作文,老师必须首先走进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学生的生活,把握他们的真实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写作的规律,不用自己的思路压制学生的张扬,构建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运用于教学中,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困难:
1、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这次网上远程培训,网上专家答疑,同伴互助交流,认真感悟的作文教学模式。其中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 辅助作文教学。
2、认真撰写研修日记,交流学习心得,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会,请教专家,寻找新的教学思路。
3、利用寒暑假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情感,尽量多参加学生的活动,以消除和学生的代沟。
4、鼓励学生写周记和日记。
5、推荐名著阅读--------了解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红高粱》、《透明的萝卜》)
6、让学生坚持读“杂书”,坚持摘抄。
7、总结反思,让学生写出体现真、善、美的好作文来。
(老师评定为优秀)
第二篇:体育第一次国培作业
第一次作业
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不管遇到上述什么情况,都需对预设进行调整,使预设切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因为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出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的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教师一堂课的成败,更是新课改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何为“预设性与生成性”
所谓预设性即课前的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精心策划,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场地器材的选用和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课前教学准备活动。一般,教学设计主要是从“教师角度”来说的,它是教师在备课时重点考虑的内容。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教学要通过师生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改造”、“动态生成”。这样,使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再是跑道(即规定好的目标与内容),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而教学则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过程中的探险活动。
二、“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过去我们教师备课时将一节课习惯地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刻板地对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都按分、秒规定了活动内容、形式及具体要求。教师上课时就是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对课的评价基本上就是: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各部分练习,学生动作整齐化一,课堂纪律好,教师组织调动井井有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按时间段完成预定的教案。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然而,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多、过细、过于程式化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作为活的个体所应有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师生在活动竞赛中随时应对着新的、不同的局面,产生不同的心境,在瞬间的选择与判断中体验合作与竞争,感受成功与挫败,享受体育的魅力,产生对体育的情感。于是,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不同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样一篇教案和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相同资质的学生、素质大体相同的教师会上出效果截然不同的课。
三、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首先,应科学、全面、完整地认识“生成性”,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师在备课即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
再次,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体育课中必须实现生成的过程,做到优化预设,收获生成。比如:在一次学校公开课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立定跳远》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教师课前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娃、小猴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老师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生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只见朱老师楞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真的?”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老师还引导其他同学来尝试了小鹿跳,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法。由于教师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使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外校教师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练习热情高,而且锻炼效果也很明显。因充分的预设而使生成更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鼓舞”。最在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创想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学习资源。教师要敢于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要加强体育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切实从身边最现实、最细小的问题入手,从小事件的处理中体现大课改精神,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使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向往的课堂,确保我们的课改之大舟能顺利航行。
第三篇: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第二次作业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第二次作业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深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就说过:“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些理论都说明了学习兴趣是学习者产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而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投入多少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爱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受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人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在导语中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用在讲课方面是再恰当不过了,一堂课如果有个良好的开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气氛,亦可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正规学习,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教学《背影》时,教师饱含感情由亲身经历说起:“记得有一年,我上学从外地回家。,车在道上坏了三次,当时天气已进入深秋,而我一整天没有吃饭,到家时已经半夜。回到家父母吃了一惊,父亲赶紧下地为我煮鸡蛋,看到从被子里出来的瘦削的背影,我真是好感动,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工作以后,我总想找机会用笔表达我对父亲的挚爱,由于笨拙,我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可以说,生活中我们都与父母经历过这种难以忘怀,甚至感人至深的场面,如何能抓住特定的镜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做了榜样,下面请看课文。”这样的导语,贵在真诚,亲切的语言开启了学生的心扉,所以能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运用渲染语
渲染语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运用以渲染课堂情绪,激活学习情感的简语。优秀的渲染语富有简洁性、针对性、感染性、鼓动性和时效性。
一、二句简语就可以充分调动集体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加速教学进程,如果课堂上有的学生走神,教师可以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学起来并不难,老师
相信,你们会学好的,经过大家的认真听讲,我相信你们(环视走神的学生,稍有停顿)定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样的话,教师可以信手拈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热情,迅速地把学生带入上课的兴趣之中。
(三)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叩开人情感的大门,把音乐巧妙地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助于烘托气氛,音乐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起学生共鸣。如讲授《乡愁》时先放几遍这首抒情诗的录音,既能让学生通过音乐去体味诗的优美,又能激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体会绵绵的乡愁之情。再如讲授《智取生辰纲》之前放一段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大增。同时,在上写作课或习题课时也可以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以情感批语激趣
写作在考试中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占40%以上,因此语文要想得到高分,就不得不在作文上下大功夫。而大多数同学对作文不太感兴趣,即使写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之一是知识面太窄,没话可说,二是不感兴趣。因此平时就要帮助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写作时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能想写,才有兴趣写。同时,我觉得教师面批作文,融进自己的思想观
点和情感会大大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借此谈自己对学生作文中涉及的问题和观点,犹如当面跟学生谈话,学生会认识到教师是向他敞开心扉,是平等地跟自己谈论问题,会因此更多地了解老师,增进情感,更能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提高写作的兴趣。如作文《后悔的一件事》一文写的是对妈妈批评不理解,经历波折后,理解了母爱。我这样批语:“你在作文中能敢真诚解剖自己,袒露自己实际的想法,是你的一个优点,我也有在某些时候,不理解父母的地方。你比我年龄小却能后悔,坦诚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我在这方面向你学习。希望你的作文水平能更上一层楼。”从此以后,这个学生的作文果真一次比一次写得好。而且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可见,敢在批语中对学生作文予以承认,并贴心地交换意见,确实能促进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如设疑导趣,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堂中适当插入故事、笑话等。教学本来就是门艺术,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兴趣,更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认识到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和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积极努力拿起这把金钥匙,全面完成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第四篇:国培初中语文模块六答案
Question1
初中教学课堂充斥着大量音乐、手工、图画等等教学方式,学生身心得到娱乐,但这种剥离文本的游戏,不能够支持或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是无效的生成,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益
选择一个答案
a.是(正确)
b.否
Question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在某些领域强于老师,老师需要以虚心的态度无条件的接受新事物,接受学生的引领,切不可对新事物说“不”。
选择一个答案
a.是
b.否(正确)
Question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孕育“情感”,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选择一个答案
a.否
b.是(正确)
Question4
授之以“渔”,传之以“术”,授课时要善于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桥梁”。传之于法,注意帮助学生寻求语文阅读上的教学规律,虽说文无定法,但得有法。
选择一个答案
a.否
b.是(正确)
Question5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知识、情感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教学的管理。
选择一个答案
a.否(正确)
b.是
Question6
语文活动课重在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在活动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不要强加干预,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选择一个答案
a.是
b.否(正确)
Question7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耐心和宽容之心。要以善意指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要引导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选择一个答案
a.否
b.是(正确)
Question8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误区主要包括时髦化、繁琐化、低幼化、垄断化等。
选择一个答案
a.是(正确)
b.否
Question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即要实现两门课程之间的融合),以便在学习其它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
选择一个答案
a.是
b.否(正确)
Question10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选择一个答案
a.否
b.是(正确)
第五篇:2012年国培计划_初中语文_第二次作业
如何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兴趣与能力的教学设计
三、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朝夕指点,初中生要养成以下阅读习惯:
(一)、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与理解的关系。此外,囿于课内,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是极其狭窄的,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二)、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多少年来,做现代阅读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根本没有进入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激情,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张志公先生也说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它还影响到人类社会现状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③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在给学生的阅读安排时也要做到精心设计,认真安排,由浅入深,田易到难,注意设“关”置疑,造成学生觉悟的机会,给学生以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不断地相机诱导,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的良好习惯,毕竟,“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2、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情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读讲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叩击学生心灵,通过阅读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3、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培养兴趣的方法。例如:比赛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各种读书竞赛,可以分排读书,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健康阅读的主动性。但各年级不能盲目雷同,比赛的内容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升格”。使用这种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在指导中应多做鼓励性评语,即使学生个别地方说的不尽准确,也要鼓励为主,不能横加指责,对学生要求过高。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阅读时易受个人情感的支配,会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当然不管是以上所讲的三种方法,还是文学欣赏课、诗歌郎诵会、文学社活动等等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树立一个长远的观点。不仅是让学生读的书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得当,就象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可以使学生抓住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当然,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以积累法为主,讲一讲在语文阅读中如何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而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
语文阅读的积累有多种方法,如:记、摘、剪等
记,也就是背诵。阅读不仅仅包括读,还包括背诵,而且背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要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背诵篇目,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我在教学中围绕着“初中生必读书目”指导学生背诵,效果不错。许多作家都很重视背诵。背诵时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记忆之后要注意巩固,每隔一段时间再复习一下,便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摘,就是摘抄,择要记录。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动人的章节,就把它摘抄下来,一来以备今后不时之需,二来能训练书写速度,益处很多,为广大语文爱好者所采用。我要求学生每人具备一本“摘抄本”,学生做的都很认真,好多学生的“摘抄本”都可以拿去展览了。
剪,是剪辑,一些废旧的报刊和书籍,上面有某些好的内容,便可剪下来。这样做,省时省力,但要破坏资料,所以不宜过分提倡。
(二)加强阅读训练
练习可算是能力之母。要想提高能力,重点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怎样进行阅读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有基本的语文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多下功夫,自己设计题目,自己练习。
第四,教师要编写练习教案,使训练系统化。
第五,要鼓励课外阅读,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与课文相似语段编写练习,目前学生手中资料很多,每人拿出一个语段集少成多,可使练习多样化,又可补充教师练习教案的不足。
第六,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要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材仅仅是例子”,通过“例子”的阅读教学,同类辐射,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在课内“例子”“举一”的基础上,更好地在课外阅读中去“反三”,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习惯,课内外阅读,教师都要做好指导、督促和检查,才能收到实效。
(三)、初中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识的字、词,要求学生要自觉翻检工具书,并结合该字词的语境定其音义。这实际是一个分析、判断、筛选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在判断筛选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该字词所有的音项、义项,有利于知识的全面化、系统化。
学生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阅读对其他三种能力的养成起着先导的作用。阅读搞好了,可以把其他方面带动起来。“打铁要靠本身硬”,教师要上好阅读课,当然要靠过硬的阅读分析的真本领,但是千万要悉心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读开阔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视野,以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训练,阅读是基础,阅读课底子打得扎实,打的深厚,语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