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国培)(样例5)

时间:2019-05-14 22: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作业(国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作业(国培)》。

第一篇:第一次作业(国培)

请从以下3份作业中选取1份完成提交,并把作业题目标示清楚:

题目一:修订《 义务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必要性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来自于课程《<义务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修订

新疆伊犁巩留县阿尕尔森乡头道湾学校

教师:李佩玲

通过几天的网上国培学习,使我对修订《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必要性有了一些了解。品德教育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使《标准》必须满足这种需要。另外,十年中积累的经验需要总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品德课的修订,使其更加在教学中得到实用。十年过去了,在这当中我们的政治生活又有了新的变化,一些新的主张和观念需要补充到《标准(2011 年版)》中,因此修订《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标准(2011 年版)》的修订,是时代的需要。从国家的角度看,品德课是受到高度保护的课程。可是,国家只能给相应的政策,如何具体去操作和实行,就不是国家层面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这就要到学校层面解决,靠学校环境。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学校的重视许多都是表现在口头上。甚至很多地方,都不能保证基本的课时要求。不执行教学计划,课时不足,不是个别现象。在我们学校就存在,参加统考科目的,就好好上,不参加考试的就不认真教,或就上其它课。低段学生就随便玩。当然,教师队伍水平更要亟待提高,我们这里的思品教师,小学和初中的都不是专业的,辛亏这次有国培,才让我们有幸能够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了解。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经过十年的实验,老师们对这两门课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并不陌生。至于这两门课是什么的问题,有的老师理解得深一些,有的老师认识的就很肤浅了。作为教师的我,不是专业的思品老师,也是存在着以上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题目二:修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来自于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内容做了哪些调整》)

有机会参加国培的学习,我感到很荣幸,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我知道了在修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现行的教学中,传统学习已被科学世界包围着,到学校为了学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事。学校的课程皆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又都试图建构一种科学的体系,其课程的逻辑是从学科概念出发,是以概念和范畴来建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是严密的、系统的。它在追求工具理性的时候,却往往与儿童的生活相脱离,许多内容儿童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课程不能满足儿童作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难以使儿童将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和他们的实际生活世界之间建立意义的联系,很容易使儿童真正的生活被蒸发掉,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修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1)修订课程内容的方法主要是调整内容的逻辑顺序、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增加或强调品德教育的新主张、删除学生不易理解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习内容始终基于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3)以品德教育为核心,试图在每项课程内容中都渗透品德教育;(4)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从行为动词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的润色,都尽可能全面体现“能力与方法”的目标要求,强调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必须由知识、技能做支撑,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途径则是多方面的互动、多角度的对话。也使修订过程被精细化了。

显然,品德与社会课坐落在学生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纵向看,作为课程的主线,是学生的社会生活;横向看,作为课程的内容,是学生融于人类整体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无论怎样看,这个社会都是一个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样是整体的。正因为社会的整体性特征而使人们认识社会的视角和行为,也呈现综合性的特点,即只要我们不去割裂社会的整体性,便保留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生活世界。所谓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要素,既为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参与社会提供综合性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视野,也确保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整体性不被支解。所以,由此而被具体化的课程内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不可能完全孤立于学生自己的“生活领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题目三: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说你对修订后的内容该如何把握?

(来自于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内容做了哪些调整》)

通过近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树立课标意识,课标就是教学的法律依据,无论用哪种教材,教师都要用课标来把握教材,依法规范教学;科学地、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做的话,老师们不仅理解、接受了课改中的新理念,而且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要努力在自己的教学中践行“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质量高起来。”

修订后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内容都以“回归儿童生活”为基本理念,都强调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要贴近儿童生活,儿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获得发展。在两门课程的设计中,努力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生活之中,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门课程标准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如果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所实施的教育是不可能奏效的,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这还不是这种关注的根本。这种关注的更重要意义还在于: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组织进行中的生活。实施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在思品课堂上,首先,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其次,要清楚它们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一、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再次,是把握课程内容的内涵。

一、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体现了课程指导思想对儿童的尊重。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教育者在引导儿童方面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尊重儿童必定内在地包含了对儿童的引导。因为儿童只有在教育引导下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使他们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本课程所涉及的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等诸多关系,都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他们各方面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按一定的目标去积极引导。课程标准对总目标、分目标的制定、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的设计等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慎重的思考。在这里特别谈一谈课程在品德教育方面的引导作用。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决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行”的片面相对主义。为此,课程所追求的不仅是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当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他们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也总是在相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当一个儿童遭遇到生活中某个事件、某个人时,他不仅在感知认知: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也会产生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随之而萌发相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行为。

三、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也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当相互渗透,面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选择。

现在《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两门课程的教学一改过去以说教为主,由教师向学生的说教,自上而下的灌,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强调体验和内化,较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体育第一次国培作业

第一次作业

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不管遇到上述什么情况,都需对预设进行调整,使预设切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因为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师生的大脑及身体完全处于活动状态,活动的空间越大,组织教学就越复杂,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也就越多,对课中随时随地发生的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能真正反映出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学预设性前的提下,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教师一堂课的成败,更是新课改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何为“预设性与生成性”

所谓预设性即课前的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精心策划,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场地器材的选用和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课前教学准备活动。一般,教学设计主要是从“教师角度”来说的,它是教师在备课时重点考虑的内容。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教学要通过师生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改造”、“动态生成”。这样,使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再是跑道(即规定好的目标与内容),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而教学则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过程中的探险活动。

二、“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过去我们教师备课时将一节课习惯地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刻板地对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都按分、秒规定了活动内容、形式及具体要求。教师上课时就是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对课的评价基本上就是: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各部分练习,学生动作整齐化一,课堂纪律好,教师组织调动井井有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按时间段完成预定的教案。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然而,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多、过细、过于程式化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作为活的个体所应有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师生在活动竞赛中随时应对着新的、不同的局面,产生不同的心境,在瞬间的选择与判断中体验合作与竞争,感受成功与挫败,享受体育的魅力,产生对体育的情感。于是,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不同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样一篇教案和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相同资质的学生、素质大体相同的教师会上出效果截然不同的课。

三、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首先,应科学、全面、完整地认识“生成性”,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师在备课即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

再次,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体育课中必须实现生成的过程,做到优化预设,收获生成。比如:在一次学校公开课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立定跳远》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教师课前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娃、小猴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老师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生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只见朱老师楞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真的?”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老师还引导其他同学来尝试了小鹿跳,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法。由于教师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使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外校教师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练习热情高,而且锻炼效果也很明显。因充分的预设而使生成更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鼓舞”。最在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创想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学习资源。教师要敢于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要加强体育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切实从身边最现实、最细小的问题入手,从小事件的处理中体现大课改精神,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使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向往的课堂,确保我们的课改之大舟能顺利航行。

第三篇:2013国培七年级语文第一次作业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一课时)

姓名:丁婷婷

单位:棠村中学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设计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

1、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设计意图: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情感,以实现“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通过讨论交流,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设计意图: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设计意图: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设计意图: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

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

(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设计意图: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设计意图:情感铺垫,先说后写,激发起学生表达情感的渴望,一吐为快,用笔写出自己的心声。)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3、师生同唱《懂你》。(设计意图:推波助澜,情感升华。)

五、升华认识,结束本课

亲爱的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

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六、开放作业,延伸文本。

1、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2、阅读史铁生的著作《合欢树》,继续深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照顾、关心

母亲

怀念、愧疚

效果点评: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尤其在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探究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练笔中,我看到了许多发自肺腑的文章,这些文章相较以往课堂上作业中的练笔效果要好许多。我感到通过让学生沉浸文本去体会、感悟到的亲情,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后的作文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用真情所写的文章,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表达出来,我还选出一些好文章作为范文读给学生听,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读而展开,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认识到:首先,它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恰当。

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知道,阅读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改进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的知识点。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的知识点。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第四篇:国培初中语文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几年,感觉最突出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语言魅力;抒写真实感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当代初中生的时代风貌。

多年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自己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生的作文只有歌颂哪些高尚的,我认为好的情感,我才认为那是好的作文,才能得高分。我并没有注重一些细节和我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差距。虽然此前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过一些思考,但是并没有想更好的对策,我在这方面的引导不是很充分,有时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模式,因而没有理想的效果。

在这次学习中,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老师要教学生作文,老师必须首先走进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学生的生活,把握他们的真实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写作的规律,不用自己的思路压制学生的张扬,构建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运用于教学中,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困难:

1、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这次网上远程培训,网上专家答疑,同伴互助交流,认真感悟的作文教学模式。其中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 辅助作文教学。

2、认真撰写研修日记,交流学习心得,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会,请教专家,寻找新的教学思路。

3、利用寒暑假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情感,尽量多参加学生的活动,以消除和学生的代沟。

4、鼓励学生写周记和日记。

5、推荐名著阅读--------了解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红高粱》、《透明的萝卜》)

6、让学生坚持读“杂书”,坚持摘抄。

7、总结反思,让学生写出体现真、善、美的好作文来。

(老师评定为优秀)

第五篇:2012年国培计划_初中历史_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拟解决问题预设,内容包括你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请在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单位:河间市北司徒中学

历史任教

苑永信

拟解决问题

通过国培,学习新理念结合农村中学实际完成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历史学科建设。

实际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初中阶段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存在对历史学科教与学不重视现象。学科从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对师生都难以产生激励效能。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近几年,历史已成为中考科目,但是比重较小,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不足,加之课时安排较少,导致学习的进展受阻。同时,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使师生都普遍重视语数外等“主科”,出现歧视历史教育的现象。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1、积极申请参加历史学科培训学习和专业比赛活动,引起领导及师生的重视;

2、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

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事件。历史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精彩内容。现有教材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做了大量的删减,仅保留了骨架。理论性、条理性增强,但是失去了内容的教材显得很不丰满,学生阅读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补充必不可少。在农村中学中,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都已经配备,但是使用和利用率都明显不足,或者说最需要多媒体展示的历史学科的利用率很低。许多教师一方面不能驾驭多媒体,一方面过多使用多媒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完不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使学生在一种徜徉在历史长河的享受中,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质,转变历史教学观念。

我们提到的历史学,并不完全是对人类发展历程的简单的、客观的、直接的记录,因为任何记录都会带有主观的成分,而过去发生的事情只有被人们了解和认识才有意义。因此,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过去已发生的客观存在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历史学科就其性质上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是对过去的阐释。正是这种历史的认识,才使得历史原本就具有借鉴的作用和教化的功能,历史学科也才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变得有理想、有意义。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学会运用时间与地域、原因与结果、连续与变化等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我想,这与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观念密不可分。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历史学科仍抱有恐惧感和失落感。因为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准的记住大量事件、人物,这是我上学时最怕的。并且历史学科在学校就是一个“边缘”学科,不受领导同事的重视,所以自己又有一种失落感。但是十几年的历史教学过来后,我成了历史教学骨干,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很多奖项。从历史教学中,找到了自信和自身价值。但是,随着教材不断改版,面对越来越“新”的社会和学生。我的教学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总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质的飞跃。所以,很想通过专家的培训完成专业水平的提升。

3.重视历史教学探究过程,发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尽管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上提出很有效的问题是很困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接触面比较窄,除了教材中我们所呈现的历史框架外,学生没有材料可循。即使提出问题也缺乏深度和讨论性。所以,我们历史教师在补充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只有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总结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渔。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独到的特殊的学习方法。我们历史教师也要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学生。像基本的阅读史料提炼要点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不同的历史内容、个性十足的学生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效用都是背离教学原则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感到自己的教学理论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我想着重听听几位专家教师关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方法论。以便从中学习新颖的专业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下载第一次作业(国培)(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作业(国培)(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培作业

    指导思想: 1、 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 严格遵守跟岗守则,在跟岗学校教师的......

    2013国培作业

    让每一节课都有亮点双城市金城二中谢尚娜记得有位名师曾说过:“上好一节公开课不难,难的是怎样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经常思索着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使学生......

    国培作业 文档

    我是教九年级物理的,最近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在我所教的九年级5班,有一位同学从开学到现在都不交物理作业,我和他谈了几次话,都无济于事,最后我让他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他没写检查,却......

    国培作业

    2013“国培”项目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讲座笔记 主题:更新理念 用好教材 打造鲜活课堂 主讲人:北师大贵阳附中 毛东文 时间:2013年11月6日(周三下午) 一、理念 1、理念是什么 一......

    国培作业

    浅谈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 从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当具备以下修养和素质: 1、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革命的理想。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

    国培作业

    《画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1、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懂得事物之间是......

    国培作业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的讲桌上有一部手机,它的功能可多了,你们有人喜欢它吗?你怎样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得到它呢?(用书本遮住眼睛) 我这里还有一个可爱的铃铛......

    2012年国培计划小学品德第一次作业

    “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拟解决问题预设 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教参上的案例有地区差异,有的是适合城市学生生活特点的,但一些教师却不分青红皂白,把它搬来教农村学生,不符合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