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国培计划小学品德第一次作业
“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拟解决问题预设 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教参上的案例有地区差异,有的是适合城市学生生活特点的,但一些教师却不分青红皂白,把它搬来教农村学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习无兴趣,品德课堂怎样才会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
要突破的难点: 提高认识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
预期目标: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更加茁壮。实现计划:
1.提高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
课堂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提高小学品德课的质量才能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效。当前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许多不良问题已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上好品德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加强对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促使广大教师能正确把握小学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这是深入实施小学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同时,对新课标的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来检验,教学效果好,则说明对新课标的学习领悟就比较好。
3.搜集一些适用于农村学生学习的素材。
经典美文素材,让经典滋润学生心田。美文中那一行行鲜活跳跃的文字,如同生命跃动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对美好生活的畅想中,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激情、对人生的梦想。
名人事例素材,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像董存瑞、刘胡兰这些革命先烈,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这些科学家,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航天人等等这些素材,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加强责任心教育,学生学习就会用心、尽心。
生活素材,让学生有亲身体悟,感受生活的美好。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展,教师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相关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材,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正太郎,当时是可怜这些狐狸们而给它们送食物吃,但是出人意料,当自己在生死关头时狐狸救出了自己,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当你关心它时,它会想尽法地报答,那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久久回荡在学生心中,从而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不但培养了真善美,对生命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诗歌、名言素材。感受诗歌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诗歌、名言,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美,以物喻人,与名人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自觉学习名人事迹,使其成为自身榜样。
情景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首先要考虑民主平等气氛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扮演欣赏者的角色,主持人的角色,甚至是学习者的角色。当教师用挚爱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时,就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勇气。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体验,能满足初中学生较强的表演欲望,会使呆板材料鲜活起来。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使学生感受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实现情理交融教育效果。如在学习《认识新伙伴》时,我就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不但消除了紧张的心理,而且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相互认识,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课堂效果相当好
歌曲素材,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及时进入音乐意境中,体悟其中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在讲《我和父母》时,我选用《烛光里的妈妈》、《父亲》等歌曲素材,通过伴奏或发动学生一起唱,既拉近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也感化学生心灵,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感恩父母,并把对父母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的素材,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才能找到适合于农村学生的素材,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会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
第二篇:2012年广西国培计划小学品德第一次作业
“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拟解决问题预设
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教参上的案例有地区差异,有的是适合城市学生生活特点的,但一些教师却不分青红皂白,把它搬来教农村学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习无兴趣,品德课堂怎样才会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
要突破的难点: 提高认识、构建快乐的教学方式。
预期目标: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更加茁壮。实现计划:
1.提高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
课堂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提高小学品德课的质量才能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效。当前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许多不良问题已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上好品德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提高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
加强对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的认识,促使广大教师能正确把握小学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这是深入实施小学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同时,对新课标的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来检验,教学效果好,则说明对新课标的学习领悟就比较好。
3.搜集一些适用于农村学生学习的素材。
经典美文素材,让经典滋润学生心田。美文中那一行行鲜活跳跃的文字,如同生命跃动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对美好生活的畅想中,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激情、对人生的梦想。
名人事例素材,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像董存瑞、刘胡兰这些革命先烈,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这些科学家,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航天员等等这些素材,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加强责任心教育,学生学习就会更用心、更尽心。
生活素材,让学生有亲身体悟,感受生活的美好。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展,教师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相关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材,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正太郎,当时是可怜这些狐狸们而给它们送食物吃,但是出人意料,当自己在生死关头时狐狸救出了自己,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当你关心它时,它会想尽法地报答,那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久久回荡在学生心中,从而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不但培养了真善美,对生命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诗歌、名言素材。感受诗歌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诗歌、名言,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美,以物喻人,与名人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自觉学习名人事迹,使其成为自身榜样。
情景素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首先要考虑民主平等气氛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扮演欣赏者的角色,主持人的角色,甚至是学习者的角色。当教师用挚爱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时,就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勇气。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体验,能满足初中学生较强的表演欲望,会使呆板材料鲜活起来、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使学生感受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实现情理交融教育效果。如在学习《认识新伙伴》时,我就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不但消除了紧张的心理,而且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相互认识,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课堂效果相当好
歌曲素材,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及时进入音乐意境中,体悟其中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在讲《我和父母》时,我选用《烛光里的妈妈》、《父亲》等歌曲素材,通过伴奏或发动学生一起唱,既拉近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也感化学生心灵,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感恩父母,并把对父母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的素材,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才能找到适合于农村学生的素材,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会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
第三篇:2012年国培计划_初中历史_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拟解决问题预设,内容包括你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请在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单位:河间市北司徒中学
历史任教
苑永信
拟解决问题
通过国培,学习新理念结合农村中学实际完成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历史学科建设。
实际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初中阶段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存在对历史学科教与学不重视现象。学科从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对师生都难以产生激励效能。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近几年,历史已成为中考科目,但是比重较小,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不足,加之课时安排较少,导致学习的进展受阻。同时,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使师生都普遍重视语数外等“主科”,出现歧视历史教育的现象。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1、积极申请参加历史学科培训学习和专业比赛活动,引起领导及师生的重视;
2、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
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事件。历史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精彩内容。现有教材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做了大量的删减,仅保留了骨架。理论性、条理性增强,但是失去了内容的教材显得很不丰满,学生阅读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补充必不可少。在农村中学中,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都已经配备,但是使用和利用率都明显不足,或者说最需要多媒体展示的历史学科的利用率很低。许多教师一方面不能驾驭多媒体,一方面过多使用多媒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完不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使学生在一种徜徉在历史长河的享受中,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质,转变历史教学观念。
我们提到的历史学,并不完全是对人类发展历程的简单的、客观的、直接的记录,因为任何记录都会带有主观的成分,而过去发生的事情只有被人们了解和认识才有意义。因此,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过去已发生的客观存在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历史学科就其性质上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是对过去的阐释。正是这种历史的认识,才使得历史原本就具有借鉴的作用和教化的功能,历史学科也才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变得有理想、有意义。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学会运用时间与地域、原因与结果、连续与变化等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我想,这与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观念密不可分。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历史学科仍抱有恐惧感和失落感。因为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准的记住大量事件、人物,这是我上学时最怕的。并且历史学科在学校就是一个“边缘”学科,不受领导同事的重视,所以自己又有一种失落感。但是十几年的历史教学过来后,我成了历史教学骨干,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很多奖项。从历史教学中,找到了自信和自身价值。但是,随着教材不断改版,面对越来越“新”的社会和学生。我的教学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总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质的飞跃。所以,很想通过专家的培训完成专业水平的提升。
3.重视历史教学探究过程,发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尽管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上提出很有效的问题是很困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接触面比较窄,除了教材中我们所呈现的历史框架外,学生没有材料可循。即使提出问题也缺乏深度和讨论性。所以,我们历史教师在补充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只有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总结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渔。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独到的特殊的学习方法。我们历史教师也要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学生。像基本的阅读史料提炼要点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不同的历史内容、个性十足的学生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效用都是背离教学原则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感到自己的教学理论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我想着重听听几位专家教师关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方法论。以便从中学习新颖的专业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四篇:2012年国培第二期小学英语国培计划第一次作业
2012年国培第二期小学英语国培计划第一次作业
拟解决问题预设,内容包括你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请在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要突破的难点:在正常进度的英语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要共同学习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文化目标、学习策略目标等,单单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与练习书写就会花费很长时间,更别说经常进行口语的练习了,农村留守儿童又有很多,如果布置了家庭口语练习作业,因为缺乏指导与监督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预期目标:能够熟练地进行课文所学的单词、句型朗读,进行日常简单的口语交流
实现计划:注重课堂上老师正确的发音,争取全英教学,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任何语言学习需从语音开始,教给学生语音发音规律,让学生能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小组合作探究,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后进生;利用磁带、网络等工具自学跟读
第五篇:2012年国培计划小学数学第一次作业
2012 年国培计划小学数学第一次作业 关于作业要求 要求结合课程学习、交流研修与岗位实践活动,提交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三篇作业,其中: 第一次作业: “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员参加本次培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包括问题聚焦、要解决的重点、需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解决路径等,要求紧密结合学员个人的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实际,问题集中,思路清晰,500—700 字,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本次培训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次作业)内容 解决问题的设想与主要内容 填报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
1、对拟解决问题的概括通过培训 主导地位? 表述要解决的
2、是来自实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突出问题
3、内涵明确边界清晰 2011 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
1、问题产生的时间、程 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 度及教学障碍 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
3、此前解决问题的尝试 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 及未能如愿解决的原因 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
4、解决问题思路明确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生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 过程反 导作用呢?在教学和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为了体现思、原因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整堂课让学生自己练习、小组讨论,而教师却分析及本 忽失了有效的指导和引导,造成了课堂的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次解决问 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为所欲为,而有的教师怕限制学生的题思路 “主人翁”地位,就让学生自由发展,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几 年后将发展成什么样?良好的课堂秩序和氛围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2011 版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双体现”的课堂,即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重。课堂所进行的是有组织有目标的教 学活动,不是随意选择的自学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协调、促进 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主体性要求给予 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教师的帮 助和指导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后盾。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明确 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
1、对核心问题解决的预 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 期目标 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
2、相关问题解决的预期 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目标此次问题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
3、标志问题解决的物化解决的预 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成果期目标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体,逐步学会学习。我县教研室在《高效课堂是这样做成的》一书中对小学数学
1、如何利用预设课程、新授课提出的“学—做—议—练”教学流程,就充分体现了教师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及 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岗位实践 学,即自学——自主探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标精神,2、结合培训周期的问题 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自学,可以独立自学,也可以 解决计划、安排 同桌合作学习,也可前后桌四人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不能
3、体现特色与个性的实 无事可做,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自学当中,发现并收集学生的 践策略 知识误区和思维障碍,但不要干扰学生的自学。这一点体现在“学 一一做——议”这些环节上。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体现 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也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导在知识易错易解决问题 混处,导在学生的思维受阻处,导在学生学习方法归纳处,导在的路径、学生知识的整合处,导在学生习为习惯的养成处,导在学生知识计划与举 的拓展处。措 我们做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方法,把开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 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 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 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没有交、流互动,知识的建构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学生学习不仅要 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去说话,用 手操作,即“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放手让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积极交流探索,同时让学生学会在合作、竞争中参与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 意识,激发和提高群体学习热情和效率。我们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 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因为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有解。所以,学习要遵循“疑—问—思 —解”的思维规律。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节课要 以上栏目未能涵盖的 其它 至少抽出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反馈出 其它设想 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次作业: “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预案)”。是学员围绕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系统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对拟解决问题经过新思考、产生新认识之后,提出的预设性解决方案,3000 字左右,作为预设课程学习阶段性成果,在预设课程学习结束时提交。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课本 P38、39、例
1、例 2 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六、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 2 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 P40 页的 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