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1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

第一篇: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

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

Part one---group division

Group member---赵明宇、赵心宁、左学武

赵心宁——写正方稿子以及写“提出的建议”,检查通篇错误

赵明宇——写反方稿子并将两篇文章合成完整的文章、二稿的翻译稿、修改反思 左学武——写一稿中文稿、二稿的翻译稿以及反思

Part two---English essa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Beyond doubt, our school is now walking in the technical front, by asking students to do nearly everything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its own.For example, if students need to ask for leave during school time, they should register on the internet at least one day ahead.It seems to be the most enormous difference between our school and other schools.But there's still nobody who can tell whether the change is good or not yet.Well, there are absolutely some loud murmurs of approval;it's a sign of our school stepping in an Information Age after all.What's more, the way we deal with the daily problem is now much easier than before, and we don't even have to do paper work in order to solve nearly all of our issues.Besides, these merits,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tage is that it's much easier to update data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message transmission is faster than before as well.However,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this is a fabulous innovation which benefits us more than troubles.First,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We have to accept it sooner or later.For example,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need to hand in their papers all on the internet moreover, in America, students even have exams on the computer.So the sooner we step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easier we are able to get used to the informational college life.All in all, they thought the informatization is a great innovation which changes our life a lot, in a good way.Some of the students still don't agree with them, though sectional events show the bright side of this change.In their opinion, the automatic network school life is somehow distorting us.The reason they make this point is tha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omplain about their terrible eyesight and plenty of time they spent on the internet.And they consider that this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hose who are easy to lose control, because it's pretty difficult for them to keep themselves from playing games or have some amusement during their surfing time.And above all, they don't think it's a pleasant change for those who don't even have a laptop at home;please have a face

in the truth which is that it would become a disaster, because of the inconvenience to the internet bar.Last but not least, by putting this change into practice they found out it's not as convenient and fast as we thought it would be at all, because of the changeable system.So they don't regard the prospects of this change favorable.But sincerely ask you to listen to our group’s hearts.We can’t blame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 stealing our time away because what it truly requires is our self-consciousness.We should restrain ourselves from surfing the internet for entertainment automatically.Information-based system just provides us a pretext.So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bout this innovation, we should rather learn to control of ourselves.As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think it too hard to operate the system, we believe it will not be a trouble anymore.Now our school is getting on track.The system we use is gradually becoming monolithic and steady.Therefore, as long as we comprehend this system, it will benefit us a lot.And to tell the truth, if you can’t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we have to use the internet all the time as headmaster Wang asked us to, you’d better change your own habits to let this change play the biggest advantage.This is for your own sake after all, isn’t it?

All in all, in our opinion, only social practice can be the criterion of truth.Part three---Chinese essay

有关校园生活信息化的利弊之论

顶着重重的压力和各方面怀疑的目光,我们学校已经用要求同学们使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近乎所有校内任务的方式显现出自己飞快地走在了“科技化大部队”的前端。就好比我们现在第n次新推出的学生手册中表示若是有同学在上学期间需要请假的话,必须提请将近一天的时间在网上向学校提出请假申请,即使有众多人不明白这条规定的合理性到底在哪里可以体现出来,王大校长依旧将它保留了下来。这种高科技的信息化校园生活看样子可以算是我们学校与别的学校最大的差别了,但是这种差别到底是好是坏恐怕连王大校长都不太能说明白吧。当然,这种变化的支持者众多,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我们学校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的标志,即使他们没办法说明为什么学校这种教书的地方要这么赶得上时代的潮流,多一个可以为自己学校感到骄傲的理由毕竟不是坏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其他学校学生还在辛辛苦苦地与纸张做奋斗时我们已经和键盘鼠标成为哥们了,这样下来我们花在处理校园事务上的时间也会大大减少,不是么?除此之外,学校官方网站也可以更迅猛快速的传递信息以及进行校园内部的数据更新。

其实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种追随潮流的形式让我们获益匪浅,毕竟这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或早或晚我们总是要接触到的,所以还不如先人一步将它完全的吸收并可以应用自如。就比方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上交作业之时几乎都是用电脑进行,所有的校内事务亦是如此。所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越早接触这种模式越能更好地适应我们所要在大学体会到的一部分校园生活。总的来

说,他们认为学校信息化这项改变的确是在影响着我们的校园生活,但是依旧是利大于弊。

即使心中清楚这项改变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便利之处,坚决反对这项决定的人依旧不少。这些人认为在某些方面来讲,这种高中就接触信息化的校园生活将会完全摧毁我们这一波学生。之所以他们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抱怨自己那高到无法直视的眼镜度数以及多得惊天地、泣鬼神的花在自家电脑上的时间。他们更是提出这项改变对于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绝对是一种挑战,因为对于自制力差的人来说要是不在用电脑处理校园事务的时间中看上几分钟视频或是玩上一会儿网游,那简直是人类社会的奇迹。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个改变对于那些家中没有电脑的人来说是一个喜讯,恰恰相反,相信我吧这肯定是一种悲剧。而且也没有人见过孩子生着病的时候家长跑到网吧里替孩子请假最终还被告知请假不及时的吧,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最最重要的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们也因为那多变的信息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的时常崩坏而没觉得信息化的校园生活有多么的方便和快捷。

但是我们诚恳地请大家听一听我们组心中的想法。我们认为首先我们并不应该习惯性地全盘否定或是赞同这项改变,即使是那些说这种信息化生活让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在电脑上的人也应该仔细地去想一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自制力太差没办法控制好自己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与其将这种事情的发生怪罪于学校政策的改变,还不如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然后对于认为操作系统多变的情况,我们觉得这并不是大问题。学校也在渐渐进行系统的稳定确立,所以以后应该就不会再发生这种情况了。所有的改变都有两面性,既然我们无法转变特立独行的王大校长的政策,那就努力地让自己去适应这种环境,以便于将这项政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毕竟我们应该为自己着想不是么?

最终,我们坚信,只有经历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检测这项改变正确与否。

Part four---self-examination

这是本学段的第二次小组写作,还是写我们不太熟悉的议论文体,由于经过第一次小组写作的磨练,对于作文一稿的中英文内容相比第一次小组写作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之间互相配合,除了制定写作的大概框架之外,大家对于正反方的观点进行了统一,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很快速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说出理由,这种积极的讨论氛围是值得我们高兴的。当然,我们的一稿不能算完美的议论文,所以还要继续修改。对于二稿的写作,我们仔细研究了每个人的作文,取长补短,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看法,确定议论文统一的观点后,并且进行统一修改,精雕细琢,从而形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经过第二次小组写作,我们对于写作一项更加用心,都在寻找自身不足,一起共同进步。我们希望经过这一学段的小组写作,作文能够有质的飞跃,以后能做得更好。

第二篇:个人写作2-2稿(含反思)-204-赵明宇

Part one-------Essay

Our Spring Outing

Last week our class decided to have a spring outing in order to enjoy ourselves together with the nature.After an enthusiastic discussion we finally made up our minds to go mountain hiking instead of going to an amusement park or boating.With a great enthusiasm and completed backpacks, we arrived at our destination and set about hiking.Thanks to the wonderful sunshine we all had a great mood.While we were climbing the mountain, we were all revel in the view of the mountain after a sudden glimpse.At that moment we even wished to blends ourselves with the nature.But good time doesn’t last long.As soon as w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were planning to have a picnic as well, we were shocked by the amount of garbage which been littered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summit.There were all kinds of litters including bottles, plastic bags and so on.Without too much consideration, we started to pick up all those litter spontaneously.After several hours hard working, we cleaned up the ground to let it became as neat as it should be.Afterwards, we threw the rubbish into the recyclable bin and the unrecyclable bin respectively.Kept on doing the same movement seemed to be very bored and tired, but all of us finished the whole work with smiles on our faces.Yes, that was because we were glory in our work and was definitely glad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reer.After all,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our earth.It’s all we’ve got to live on, isn’t it?

Part two-------Introspection

这次在写二稿的时候要比写一稿的时候成熟很多,无论是思维还是写作手法我认为在老师讲评完了之后我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不再是什么细节都往上面写,而是紧紧抓住每一幅图片的要点以及支撑要点存在的细节。一开始在写一稿的时候我不仅有一个要点没有特别的点明,而且通篇下来也有几处的时态错误问题,所以分数并非很高。但是,在之后写这篇的时候,我认为我可以比较正确的抓住图片的要点并加以合理的描写以便于突出情节的发展。好的输入决定好的输出,所以我认为我以后还是要多练习片段写作,以及累积各种词汇短语。

第三篇:明业煤矿赵振宇先进事迹

赵振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振宇,1968年3月6日出生,本科文化,工程师职称,从2011年12月担任明业煤矿董事长以来,他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安全、高效、发展”为战略思想,以“团结、学习、奉献”为文化引领,在明业煤矿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以人为本抓安全 在工作中,赵振宇同志始终以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把事关企业发展稳定和职工生命安全的工作摆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到明业煤矿上任第一天起,他就强调“安全是天字号的大事,它关乎到人的生命,关乎到企业的发展”,通过会议、文件、培训,不断强调“安全、高效、发展”理念,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升安全理念,并坚定不移地将安全工作融入到一切工作当中去。真正做到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工作坚决禁止,不体现高效运作的工作坚决不做,不利于发展的工作坚决否定。在具体工作中,他亲自带领安监科从建章立制入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日常管理中,以规范职工“三种行为”为手段,对全体职工实行安全考核,将安全责任与职工工资挂钩,强化流程管理和现场管理,从源头上强

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在明业煤矿担任董事长两年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并多次在集团公司、忻州公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高效推进抓发展

短短的三百多个日夜,明业煤矿全线开工的工程已达17项,目前,三个井筒安全落底、主副井顺利贯通、皮带和猴车安装试运行完成、地面主要设施封顶。。。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董事长赵振宇“安全发展、高效推进”的建设风格。

他始终强调:“任何企业都是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投资者和参与者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势必会带给员工更多的利益,所有员工应该时刻关心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通过推行“四三三”工资分配法,将建设成绩与职工工资挂钩,大大的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工程建设中,他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技术队伍按实际、按程序二次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抓住工程节点,优化施工组织,加快矿井建设步伐;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施工队纳入矿方管理,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服务,严把签证关,对施工队伍进行绩效考核,月考核、月兑现,有效地提高了施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使矿井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三、深入实际抓管理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成绩,作为明业煤矿董事长,赵振宇同志在深入实际,从一线抓起,对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矿井建设多方位了解,全方面掌握。队伍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的发展中,赵振宇同志紧抓队伍建设,严把职工招聘关、选拔关,培训关。在人员任用和选拔方面,他始终坚持人员招聘“学历高、素质高”的原则,干部选拔“年轻化、专业化”的原则,严格控制矿井用工数量,按照矿井推进度,适时招聘所需人员,全力打造强有力的企业队伍;在人员培训方面,赵振宇同志亲自带头利用周六、日下午对职工开展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他始终告诫职工“人的一生只有两样东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是父母给予我们的躯体,二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起点,我们都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正是在他这样执著的求知精神感染下,明业煤矿培训、学习成了每周的常态化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管理方面,为了切实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赵振宇同志常常深入职工食堂、深入职工宿舍、与广大职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感受和了解职工生活和工作现状时,进一步找出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实际工作,与广大职工一起见证矿井的发展、管理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工程建设中,他常常深入一线,监督检查现场安全工

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皮带安装过程中,为了确保皮带安装安全、措施到位,他曾一天24小时深入安装现场,了解安装进度,现场解决安装难题,与工人一起吃盒饭、淋雨点,他就是用这样求真务实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第四篇:明业煤矿董事长赵振宇工作纪实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明业煤矿董事长赵振宇工作纪实

不同的人对成功之路看法不同,有人说:“聪明的人才会成功”;有人说:“自古成功在尝试”;他却始终坚信----“想干事的人总在为成功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总在为失败找理由”。他,就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在苍茫的大山深处,带领着一群开拓者用智慧与汗水谱写着煤矿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在大家眼中,他是领导者,也是实干者,是良师,也是益友,他,就是明业煤矿董事长------赵振宇。

实力当先勇往直前

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爱学习、懂技术、思路清晰、工作踏实,是从煤矿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199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陕西澄合矿务局,从技术员干起,凭着自己出众的表现先后曾担任过掘进工人、掘进队长、科长、组织部长;为了在他酷爱的煤炭行业中接受更多的锻炼和挑战,2005年,他又经考试被聘任到山西晋神河曲公司,在此期间,他亲自参与了晋神沙坪煤矿的建设,主持了晋神磁窑沟煤矿从基本建设到联合试运转的全过程,以出色的表现在短短三年间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先后被提拔为部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从陕西到山西,从技术员到生产矿长,他以自己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

探索的工作精神让自己由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成长为煤矿建设中技术与管理的“领头雁”。2011年12月,还沉浸在磁窑沟煤矿建成喜悦中的他,被任命为明业煤矿董事长,于是,在远离尘嚣的一道荒凉山沟里他又一次带领着一群煤矿勇士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战。

顶住压力,迎难而上

明业煤矿是一座股份制企业,他初到时,由于整合遗留问题,既有双方股东思想观念的碰撞,又有由征地问题引发的村民阻拦,同时因管理不畅造成的工程进度缓慢,使每个月掘进进尺始终徘徊在30---50米之间,建设步伐令人堪忧。面对种种困扰,他丝毫没有退缩,立即从建章立制入手,修订了公司章程,和民营股东在沟通中融合,变碰撞为优势,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优势和民营资本的高效协调、运转灵活优势,实现了和谐互信的工作局面;为了规范化的开展工作,他结合实际需要,成立了地企协调科、人劳科,并将财务科从遥远的县城迁回到方便管理的矿内,重新明确了各科室职能;面对历史遗留的人员结构复杂问题,他顶着各种阻挠,按照三种用工形式,对原有职工定岗定编,以破冰之旅的行动,使企业步入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框架,成为忻州公司首家捋顺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煤矿。

半夜起床 只为安全

2011年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在筹备晚会、张罗过年,他却在这时接手了因“11.9”事故而陷入瘫痪的明业煤矿。面对明业煤矿安监人员培训不足,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他在到任的第一个月,就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充实到安监科,从完善安全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奖罚制度,执行了旬安全检查、月安全总结工作机制;并以规范“三种行为”为出发点,对全体职工实行安全考核,将安全责任与职工工资挂钩,使安全制度得以有效的落实。为了使安全工作步入常态,让职工养成落实制度的好习惯,他常常半夜起床,亲自到井下对领导带班和人员在岗状况进行突击检查;每逢雨季来临,他总会在大家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通知全矿人员迅速集合,展开演练,他常说:“安全是天字号的大事,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工作是否能落实到位,应急预案是否能正常启动,应急队伍是否能反应迅速,是需要我们平时就检验和训练的,这样,在真正遇到事情时,才会万无一失。”正是由于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时刻警惕,两年来,明业煤矿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并多次在集团公司、忻州公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寻找方法高效推进

短短的三百多个日夜,明业煤矿全线开工的工程已达17项,目前,三个井筒安全落底、运煤专线全面贯通、主皮带安装试运行完成,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地面主要设施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董事长赵振宇“大步

向前、高效推进”的工作风格。

刚到明业时,由于工队内部组织不得力,导致施工人员不稳定、生产进度缓慢甚至停工,这时,一味地开会、督促显然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他组织生产科紧抓时间节点和工程关键点,倒排工期计划,每月给施工队伍下达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将工程进度与工人工资挂钩,实现了月考核、月兑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大大提高了施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使明业煤矿呈现出了建设的大高潮,单井筒月进尺达到了90---126米,有同行曾说过,“如此高效而又安全的建设步伐,一般基建矿井是很难达到的”。在矿井建设中,他始终坚持“安全、高效、节能”的理念,结合矿井实际,亲自参与矿井二次优化设计、奔波于设计院进行沟通,先后对矿井优化设计20余处,节约建设资金6000万余元,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实用性,使矿井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制度至上文化引领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成绩,作为明业煤矿董事长,大家看到的他,从来都是儒雅睿智、威尔不怒的。他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那就是“以制度管理人,以环境影响人,以文化引领人”,他一直强调着,也在逐步实施着。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与完善,明业煤矿在建设管理、财经管理、重大决策等方面均已做出可喜成绩,达到了“有章可循”。可他总说:“这只是第一步,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落实”,201

3年1月,在他的推动下,明业煤矿正式对全体职工进实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将制度落实、工作成绩、安全执行与职工工资挂钩,全面推行“四三三”工资分配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制度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各项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到过明业煤矿的人都会感慨这里的地理环境---山峦沟壑、偏僻遥远,但矿区内整整齐齐的建筑、生动有趣的宣传栏、来来回回的洒水车及精神振奋的矿工们会让人们感觉到别有一番风情。“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回应就是管理,管理就是落实”“以正确的结果检验艰辛的过程”等宣传字画,在矿区内各个建筑工地、办公楼、职工宿舍随处可见。在明业,工地上,是安全有序的施工场景;办公室,是忙而不乱的职工身影;食堂里,是整整齐齐的打饭队伍。他说,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他正在探索,前进。

他是良师也是益友

“人的一生只有两样东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是父母给予我们的躯体,二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这,是他常对职工说的一句话。从他到明业起,这里就再也没有停下培训的脚步,他以自身首先上讲台的行为,拉开了明业煤矿“干部上讲台、职工进课堂“的大幕;在每个培训现场,只要有时间,他总是最早坐在台下的,他的笔记总是细致整齐的,正是在他这种执著的求知精神感染下,明业煤矿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学习成了每周的常态化工作。

在工作中,他是严厉的,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常常深入一线,现场监督工作,在皮带安装过程中,为了确保安装顺利,他曾整整一天盯守现场,推进度、保安全、解难题,与工人一起吃盒饭、淋雨点。在生活中,他又是极其和蔼的,每隔一段时间,他总会去职工食堂,打一碗菜,与职工们围坐桌前,聊饭菜,聊口味,聊生活,在职工宿舍,他还给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切菜”功夫,让职工品尝他自酿的“葡萄美酒”,可以想象,他是很懂得生活的人。

在明业煤矿,大家看到的始终是他忙碌的身影,技术交底有他在讲解,工程关键环节有他在查看,办证的协调有他在沟通……一年来肠胃疾病迫使他三次住院,但在医院的总计时间不到一个星期,他又匆匆奔波于工作当中。在大家眼中,他有着不同的身份,是领导者,也是实干者,是良师,也是益友。

他常说:“想干事的人总在为成功寻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总在为失败寻找借口”,是啊,朴实的言语道出的却是句句真理,如今,这个信条逐渐成为了明业煤矿的工作理念,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明业煤矿各项工作正大步向前。

一路风雨一路歌,几多风雨几多情,他用自己的激情与热血将全部心智都贡献给了他心系的煤矿和钟爱的事业,在大山深处中,绽放着绚烂的光彩。

第五篇:高考议论文写作讲义简稿

高考议论文写作讲义

作文高分是怎么得来的?深刻、丰富、创新、文采四个方面的良好展现是高分的保证。作文是唯一较为主观的题目,你的擅长点是什么?兵谚云:‚以正合,以奇胜‛。议论文写作首先要写出堂堂正正的议论文的味道,然后培养并表现出自己的特长,方能进入‚高手‛之列。

第一讲 审题立意

1、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审题方法: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要活得有价值;(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 32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4、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5、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理解。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6、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 32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8、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9、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材料】

/ 32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臵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0、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二、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所以要有所依托。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 32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臵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 32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C、论‚进谏‛需要勇气。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A、商纣王、魏征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

(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附:题目: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持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作文:

成功的秘诀何在

四川边境上的贫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有的是钱,到南海去的条件不知比只有‚一钵一瓶‛的穷和尚好过多少倍,然而到达南海的不是富和尚,而是穷和尚。由此可见,做事情成败的关键乃在于‚为’’或‚不为‛,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成功的秘诀全在一个字上——‚为‛!

诚然,做任何事情,只有肯‚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镭这种元素,共进行了一万零六百三十二次的提纯试验,其遭受的挫折可谓多矣。陈景润为摘取数学的‚皇冠‛,含垢忍辱、废寝忘食地战斗在仅有六平方米大的连电灯都没有的简陋房间里,其治学的条件亦可谓差矣。但不管是居里夫人,还是陈景润,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其秘诀何在?这不是跟穷和尚去南海一样在于一个‚为‛字?

/ 32

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愿正视这一点,总喜欢把一个人的成就归于他的天赋,以为这才是做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岂不知‚天才出于勤奋‛,成功在于‚为‛。

要说天赋,莫过于方仲永了。他虽然生在农家,从不识书具,但五岁能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但由于‚不为‛——仲永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要说‚笨‛,牛顿小时候不能说不笨,他学习成绩不好,甚至连风车为什么会转动都不知道,但由于他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为什么一个天资聪明却一无所成,一个生性看来很笨却名扬四海呢?我以为这跟富和尚家资万贯无法到南海,穷和尚一瓶一钵却到达南海一样,问题的症结仍然在于‚为‛或‚不为‛。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当然,我们并非一概否认客观条件对事情所起的作用,但它比起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次要的。正如清人彭端叔所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再者,是不是说世间万事只要肯‚为‛,就一会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不为‛则‚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为‛则‚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尽力而为,也只有‚为‛,才有成功的希望啊!如果一味等待万事俱备,又刮‚东风‛的时候,无非是重演富和尚的悲剧罢了。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山路上不畏劳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让我们把这话当作座右铭,像穷和尚那样,朝着奋斗的目标,尽力而为吧!

这篇供料议论文可以说是引述材料的典范。开篇简洁引述材料推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的分析说理不忘联系材料(横线标示),结尾用‚像穷和尚那样‛点及材料,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像这样引述材料,扣题行文,既顾及分布的合理性,又顺乎思路之自然,便做到‚有度‛。引述材料要达到有度的标准,必须熟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具备行文点题的本领,以及首尾照应的技法,这样就能够在适当的位臵恰到好处地引述材料或提及材料,使整篇议论文紧扣材料生发开去,表现出材料议论文的章法。

三、拟题目

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的第一个接触点。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文章有一个好题目就如同人有一双美丽传神的大眼睛,一顾一盼,蕴藉无穷,令人‚心动神凝‛,见之忘俗,兴味盎然,欲罢不能。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使人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也是应试文章最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部位,是作文的增分点。

但是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和空间里,许多考生苦于拟不出一个好标题,被卡在了拟题上,甚至出现了空题或抄话题的现象,白白丢分。

再看看阅卷判分: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由此可见,探讨如何拟出一个好题目,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了。

1.文章标题的要求和原则

要求:凝练简洁,形象生动流畅,紧扣文章内容或主题。

原则:切、精、巧。切,与文章内容相符,含义清楚,宽窄有度;精,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巧,与文章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2.如何拟出一个好标题?(1)使标题富有诗意。如:‚阳光把尘封的门推开了‛、‚维纳斯的眼泪‛、‚花开的声音‛、‚九十九个谎言在风雨中飘散‛、‚月若有情月长吟‛、‚理解是路爱是桥‛等。

(2)让标题产生节奏感。如:‚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圆满’之路,死亡之途‛、‚与诚信为友,与高尚为伴‛、‚从平凡步入伟大‛、‚雾里看花说早恋‛、‚梦里梦外盼梦圆‛、‚三个女生一台戏‛、‚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

(3)让标题打动人心。如:‚迟到的泪水‛、‚地球在哭泣‛、‚归来吧,诚信!‛、‚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孩子,别不理我‛、‚怎一个情字了得‛、‚敢问路在何方‛等。

(4)使标题产生悬念。如:‚中国的孩子怎么了‛、‚诚信的背囊丢弃之后‛、‚上帝的回答‛、‚拥有一夜的压岁钱‛、‚孤独是一种财富‛、‚这世界怎么了‛、‚美丽的一击‛、‚我和幸福有个约定‛、‚拒绝幸福的‘侵蚀‛’、‚真想做个差生‛等。

(5)让标题链接诗文。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乔丹老矣,尚能飞否‛、‚难报三春晖‛、‚好雨知时节‛、‚梦访伯乐吟留别‛、‚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消得人憔悴‛(话题‚忙‛)等。

(6)让标题链接歌曲。如:‚最近比较烦‛、‚母亲,我心中你最重‛、‚足球,让我欢喜让我忧‛、‚借我一双慧眼吧‛、‚一句话,一辈子‛、‚我想唱歌不敢唱‛等。

/ 32

要拟一个好标题,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训练,要善于联想,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引用、双关、仿词等),加强语言修养。

第二讲 选材

【选材要求】

一篇议论文说理是否有力度,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与它所选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材料选得好,说理就有足够的依托;材料运用得好,论证就有可靠的保证。那么,作为议论类的文章来说,要用好用足选材,就必须以‚高雅、凝练‛为原则和出发点,牢牢把握议论类文章的特点,不仅要让所选之材平近、小巧,还要让所选之材经典、新颖。当然,这其中脱离不了对材料的巧借。只有这样,高考考场所产生的议论文就有可能奔向一类作文。

论据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最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可见,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理论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内涵丰富的材料,运用时要仔细斟酌。即使是同一个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

(二)事实的确凿性

事实论据要让人相信,其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同学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就凭着记忆作文,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甚至还有同学说唐太宗勤于政事,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这些没有事实根据可言的论据,别人一眼就会看出破绽。自然,文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能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选择的典型性

事实论据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论据才能有说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只选取身边琐事作为论据,如论述‚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用‚我邻友某某锒铛入狱……‛这样的事例,往往令人难以臵信,缺乏说服力,论辩性不强。

看来,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

(四)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

叙述事实论据时,要简明扼要,要突出重点和精华,要注意取舍。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明就行了。它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对于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同学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五)材料的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这些老掉牙的事例,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父亲用了儿子用,老师用了学生用‛,文章当然也就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

诗文贵在创新,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一般情况下,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舍弃大家都用的 8 / 32

角度,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选材方法】

一、就地取材 现身说法

你在沙漠中行走,如果见到天边美丽绝伦的海市的海市蜃楼,而驻足流连,想拥入于怀,倒不如就脚下的沙砾寻找令人眩目的彩石。同样,在作文选材中,贴近生活,寻找切实可行的材料就是最实惠最捷径的方法之一。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化万千的社会,我们更多的是讲究实用、实惠。好高骛远,只是作为我们的追求而不能作为我们的手段。所以,平近、平易应为我们的选材的首选。

平近了,就容易让自己接受;自己接受了,就容易生发好的深的感慨来;有了好的深的感触,就容易感动、熏陶周围的人,自然也就容易打动阅卷老师。考场作文尤其在选材时,要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也好,亲眼所见的也罢;亲身经历的也好,了然于心的也罢;总之,必须是自己应有深切感悟的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深刻自己才能深刻他人;而深刻自己了,也就容易产生不一般的观点和感慨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深化议论的根基。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没有积累而‚匆匆上马‛,欲‚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那不仅是费力不讨好,而且会使人掉如泥淖之中,甚至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在高考的作文当中,这种情况还是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的。

要平近,就要做到平凡。平凡出真奇,则会更令人铭刻于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史铁生写的感人之作《秋天的怀念》,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照顾双腿瘫痪的儿了,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母爱。而这故事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它是平凡的,但平凡的同时,却透出一股汨汨流淌的亲切之情,如泣如诉,动人心弦。而对于议论文,做到了平凡,也就容易具有普遍性,说理就不容易露马脚,从而增强说服力。要平近,就要做到贴近生活。与生活相近了,就容易受到生活的熏陶;生活之水给予人的是不动声色的浸润,容易打动人,更容易深刻人。

二、大材小用 小材见大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他们认为所谓议论文就是选用一些国家大事、世界焦点热点,否则是不具备强大的说服力的。如果素材选择的是一些大话题一些严肃的话题,那么议论性的文章确实容易深刻化,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但,正因为它大,所以也包含很多的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成为败笔。如美国打伊拉克一事,是很多角度可以阐述的,如果不加以细小化,那么只会失去大题材的作用。因此,只有从大话题的材料中,找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突破口,将材料细化,也就是所谓的‚大材小用‛。

大题材,大话题,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但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甚至不经意的一次搀扶、一次回头一笑……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如果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我们要紧紧抓住身边这些不经意的小事,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着力挖掘它们内在的闪光点,点明事情的积极意义,做到小中见大,也不失为一种可喜的处理方法。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其中就有一些是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人物‛,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当他们所拥有的确是一颗至高无上的心。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也是力大无穷的‚大材料‛么? 另外,作文,尤其是议论性的文章,不纯粹是枯燥的议论,很多在字里行间,融会了的作者一颗跳动的心,具有极大的人情味,将读者和作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其实,高考议论性作文十分注重一字一情,因为这类作文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从而产生共鸣,作文的高分也就接踵而来了。议论性的作文要做到一字一情,就必须在选材上打‚小‛的主意,作‚巧‛的文章,要时时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要牢牢抓住小人小事,要细细颤会小人小事的闪光点,要深深挖掘小人小事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越过高考作文这道坎。

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申的意思是说,学习别人的长处,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诗经》亦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纵然是无瑕美玉,也需要切磋琢磨。作文更是如此,它需要借助其他材料的闪光点,合理切磋,为我所用。而这切磋的过程就是打磨抛光的过程,就是将作文材料精雕细琢的过程。

对于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我们不能原文搬上考卷,那往往会给人以抄袭之嫌。如果对其中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精选,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达到一种‚可以攻玉‛的境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花接木,巧换粱柱‛。在植物栽培中有一种名词叫‚嫁接‛,如奈李就是桃树与李树的嫁接;‚红富士‛就是国光苹果与元帅苹果的嫁接。它们通过嫁接,可以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上,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原来蕴涵的思想,得到新的发挥;也可以使浅层的含义得到深刻化。但是,这里必须要注意到,原材料应当具有可塑性。可以说,在其他的材料里融入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也是一种创新,而不是抄袭。

/ 32

要做到巧借,还可以巧妙地变换角度。将写作中心对象‚他‛与‚我‛对换其客观存在的位臵,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并将‚我‛与‚他‛的身份、地位互换,让‚我‛经历‚他‛经历的事,以‚我‛的亲历亲感来演绎故事,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这,我们常说‚移形换位,避俗出新‛。做到这点,就可以避免题材和立意的雷同,而不给人以厌倦之感,是选材新鲜的需要,是主题新颖的需要,是作文高分的需要。

对于议论性作文,同一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或者说进行新含义的挖掘,达到人说不不言,说人之未说,达到借别人的壳,用自己的魂的境地。

四、去粗取精 以一当十 真正的优秀作文,不是在文章堆砌材料,而是根据立意对所用的材料精挑细选,其材料是相当精当的。因为经典的材料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当然,引经据典,用说服力强的名人轶事,肯定能够说人于天下。如引用名言论证观点,就能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在讲诚信时,可以引‚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等名人名言,这些论据,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是不是非得要反映重大历史意义、有深远影响、有头有脸的事情或人物,才能够算经典的材料呢?不尽然。只要你有慧眼识珠的见识,选材就会在你的眼底典型起来。只要你,永恒地追求真善美,选择的材料给读者以真善美的熏陶,读了使人忘俗,让人有嚼头,使人情感得到陶冶,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是格调高雅的文章,你的选材同样是经典的材料。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反映细腻的真情实感,能够凸现深刻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成为高雅之文,该材料就是经典的;而对于说理性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使文章理正辞严,意高文美,就是经典的。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写道: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80年前,中国就在渴望出现一批天才,希望他们能给国家给民众带来美好的未来。可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呼吁天才的出现。那么,用什么来证明观点呢?鲁迅选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拿破仑说,他比Alps山还要高;另一个是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如果说拿破仑的事例算是经典之事,那另一个则是通俗之事。前一个靠提取精华,而后一个则是一看就知道。但将两个放在一起来比较,则有力证明了‚天才须要生长的土壤‛这个论点。所以,鲁迅说:天才的匮乏是因为土壤不合适。天才成长的土壤,就是我们大众。大家盼望天才的出现,先需要自己把土壤做好。‚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我们做不了天才,我们就踏踏实实做土壤吧。从身边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有了我们这样的民众,天才会产生的。

五、关注时事 唯新是用

文贵有新。文章的创新是作文永远追求的目标:‚文章最忌随人后‛,苏东坡如是说;‚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也道出文章应该创新的衷言。所谓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运用富有特色的表达形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突破旧的,超越传统的;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确实需要材料来构建,文章的好坏与材料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他们大都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新颖典型、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材料,体现了他们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材料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读到别具一格的内容;材料新,更能得出新的观点、新的联想。言别人之未言,说别人之未说,其实就是对选材新颖的具体要求。无论是新鲜材料,还是‚旧瓶装新酒‛。总之,只要是能产生新的面貌,具备内容的现实感,增强文章的冲击力,而不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应该大胆地拿来,唯新是用。【用材策略】

作文的出彩可能在立意深刻、材料运用、语言优美、结构新颖等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中,立意深刻与写作者的学识和思维水平直接相关,再加上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太容易。对于言语和结构来说,容易出彩,但毕竟是形式,它受制了内容,过分追求语言和结构的创新会产生华而不实

/ 32 的负面影响,所以,最应该、最容易出彩的是材料运用。材料用好,会直接帮助立意的深刻;材料表达得好,也能体现语言的优美。再则,对于材料的运用,经过平时严格、科学的训练,学生做到训练有素的话,在高考作文中容易‚有备而战‛,牵一发而益全文。

一、单例说透

单例说透,就是只用一则材料,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翻来复去地议论,把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说透彻,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以‚过程与获得‛为话题的作文时,采用了‚单例说透‛法:

被众多媒体所广为宣传的徐立新的人生经历就很能说明过程与获得的关系。从‚黑帮老大‛到‚五星级义工‛。徐立新经历了两个过程。入黑帮,当老大,他‚获得‛前呼后拥的生活,可伴随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慌、灵魂的谴责。可当他来到深圳开始新的生活,积极参与义工活动时,他发现良心得到安定,美好的生活又向他招手了——他获得不曾有过的宁静与光荣。假如没有心灵的反思、灵魂的责问的过程,他也许就沉溺在那个‚黑帮老大‛的位臵上,他本人不能获得新生,社会也会少一个好人。

所以;过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获得的好坏,而过程的对与错又需要心灵的发现。

这篇作文在论证‚过程与获得‛的辩证关系时,没有像一般同学那样,证明‚过程‛决定‚获得‛时举一例,‚获得‛影响‚过程‛时又举一例,而是只举一例,然后紧扣这例子进行细致的辨析:把徐立新的人生经历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人黑帮‛,‚获得‛的是‚恐慌‛、‚谴责‛,第二个过程是‚做义工‛,获得的是‚宁静与光荣‛。然后以‚假如‛领起,通过假设没有‚过程‛的后果,强调‚过程‛的重要性,紧接着在顺势得出‚过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获得的好坏‛的结论时,又用‚而过程的对与错又需要心灵的发现‛回扣前文。尽管只用一例,但作者分析时‚一分为二‛,又用假设推理,从而析理就比较透彻。

又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时花溅泪》中有这么一例:

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前期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说上例是‚一分为二‛的话,此例是‚合二为一‛,作者分析李清照笔下的‚幸福之舟‛与‚痛苦之舟‛背后的原因是一样的——‚感情变了‛,从而论证了‚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与上例假设推理不同的,此例采用了设问析理的方法:‚难道是舟变了吗?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问答之间,理明题显。

经过以上例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例说透‛法,可以增强分析论证的力量,还可以节省写作时间(不必想太多的例子)。在采用这一方法时,要在两方面着力:

1.多向分析。一个例子要说透彻,关键是要换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思维方法问题,既要善于看到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也要善于发现几个侧面背后的共同点。一个例子单向分析是无法说透彻的。

2.动态分析。在析例时,不能就此事论此事,要看到事例的过去(原因),也要看到事例的将来(发展),分析与推理结合。这样的分析是动态的、立体的,从而深刻起来。

二、双例互衬

‚双例互衬‛,就是一篇文章中写两例,两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做到不雷同,相互衬补,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另一种哭泣》中就用到这种方法:

当我看见上高二的表妹为香港歌星张国荣跳楼身亡流泪时,我明白我的想法错了。表妹并非张国荣的歌迷,也有足够的理由和理智让一向冷静的自己避免那样的哭泣。可是,当她看见一个曾经辉煌的生命在本应草长莺飞的四月里孤寂回归了人生的轮回时,她还是为之流泪了。我无法理解表妹的哭泣,那种哭泣是疏远的感情的另一种存在的方式,是那样的陌生。

可不久后,我便在《世说新语》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在得知一个才貌双全的却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少女不幸身亡时,竟然泪洒灵堂。他那痛苦流涕的样子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我猜想:或许生活的坎坷与不顺都未曾使他如此畅快淋漓地哭过吧,可当他看见一个正值青春年华即将含苞盛放的美丽生命香消玉殒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为长眠于地下的少女流下了热泪。

本是疏远的感情,可阮籍竟对生命如此地珍视与尊重,即使是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

这篇文章写了两例:表妹为张国荣流泪是一例,阮籍为少女洒泪是一例。一今一古,一真实事例一古代故事,一普通女孩一著名诗人,这两个例子互不雷同,相互映衬,恰当而又深刻地证明‚疏远的感情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这样写不仅比证明‚亲密的感情影响认知‛显得立意深远,而且用阮籍

/ 32

来衬表妹,更深的用意在于表明表妹这种为陌生人流泪正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情感的体现,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源远流长。两例选得好,说理显奇效。

两例之间既可以正衬,也可以对比。例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英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中就用了此法。

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咯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回想起年少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兵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

作者也写了两例,项羽的故事和刘邦的故事,项羽相信自己,不听文臣武士的妙计,落得‚士卒离散‛的下场,刘邦‚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不仅‚以身脱险‛,还获得了‚包举宇内‛的优势。两例对比,‚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孰是孰非,一清二楚。

运用‚双例互衬‛法,最关键的是两例相同之中要有显而易见的不同,否则就是堆砌材料。除了相互映衬和正反对照关系外,两例之间关系还可以有:前后转折,纵向推进,点面结合。

三、排例造势

所谓排例,即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就像排比的修辞手法一样,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也可以是段与段、板块与板块的排比。排列的效果是举例充分,视野开阔,气势强烈,从而论证有力。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择善而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一文就采用了‚排例法‛,文章利用三则历史故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它们分别是‚项羽之死‛、‚马谡之死‛和‚桓公之死‛,三则故事内容类而不同,三则故事的评论同而有异,全文显示了作者宽广的视野,严密的思维,论证充分有力。这是一篇‚排例造势‛的典范作文。同样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此时有声胜无声》(语言与沟通)也采用了‚排例法‛,文章运用了一组排比段列举大家熟知的‚烛之武退秦师‛、‚曹植七步成诗‛、‚触龙巧说赵太后‛三个故事,论证了语言与沟通的紧密关系。

‚排例造势‛法也可以在文章的局部运用,事例不用展开,一句一例,灵活机巧,气势浩然。例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信他,抑或自己》一文在中间有这样一段排例: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才有‚诸侯皆朝于齐‛的国势;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岂不是因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结果?

听取别人的意见,方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最后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宏伟事业。

由:厂唐太宗和齐威王的事例,大家太熟悉,道理亦明显,所以,作者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事例,三句三例,叙议结合,直奔论点。这样写,既充分证明了观点,也有了强烈的气势,还有语言凝练的效果。

‚排例造势‛还可以有如下的排法: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纳下言,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这样的排例比上例就更复杂一些。整体排比,局部对照,充分显示了作者灵活的思辨能力以及成熟的思维方法,因而论证也更充分、深刻、透彻。

无论是全文排例还是局部排例,都要求事例典型,否则容易堕入堆砌。述例时也有很强的技巧性,‚全文排例‛中述例要简明扼要,而‚局部排例‛中根本不用‚述‛例,拿来例子就‚论‛。另外,为了形成 12 / 32

气势,结构形式和句式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要尽量做到段与段、句与句的结构相似,这样才有排比的意味。

【用材误区】

误区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

(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误区揭示: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区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

(选自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误区揭示: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如上面一例,将发动‚西安事变‛的发动者说成张学良一人,实际上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发动的,而且对事件背景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这些错误会使材料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从而无法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误区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选自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误区揭示:这个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在上面文段,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误区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选自高考二类文《面对挫折》)

误区揭示: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但是不是把几个论据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的,上面文段举出两个人物事例,却不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这样用材料有什么论证效果呢?像这种运用人物材料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议论‛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光摆事实是没有用的。像上面的材料,第一段后要剖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第二段后也要剖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最后还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述材技法】

一、叙述定向法

在众多的事实论据材料中,除了一部分寓言故事表意比较单一外,多数材料都具有表意的多向性,这虽给我们选择论据提供了广泛性、灵活性,但如利用不好,常常弄得论据和论点不相吻合,甚至背离脱节,使观点和材料相差甚远。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叙述定向法,在叙述材料时,根据所论证论点的 13 / 32

需要,有所侧重,有意识地突出强调所述事实论据与论点一致的地方,尽量将材料往观点上靠。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与论点意义上的一致性,二是要多用些揭示性词语给以标明,这样,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性就更明确了。孙膑的故事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如果论证角度不同,叙述材料时就应该有所侧重。

假若论点属于‚嫉妒的危害‛时,介绍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庞涓对孙膑的嫉妒等方面的内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

庞涓本来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

假若论点属于‚变通的作用‛时,介绍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孙膑打破常规方面的内容: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上述两段,就是根据论点的不同需要,对事实论据的介绍进行了不同的侧重,并运用不同的议论性语言,揭示了迥然不同的思想意义。

二、以据定点法

对于论题型的题目,有时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确立论点,而具体到动笔作文时,却只需要确立一个论点。这样确立文章的论点呢?这就要采用以据定点法,根据自己所占有的材料,来确定一个与材料最切近的论点,这样写文章,构思成篇快,而且观点和材料也比较一致。

例如:有一个作文题目《谈‚理想‛ 》,这个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理想远大的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②理想的实现不能耽于幻想,一蹴而就;③理想的真谛在于追求的过程而不在追求的结果;④理想的达成需要历经坎坷,埋头苦干;⑤理想的追求应当与社会需要相契合。

现在如果我们占有下面两则材料:

著名科学家彭家木1965年自愿放弃出国深造的良机,要求到边疆工作,并把名字‚家睦‛改为‚家木‛,他说:‚家木‛合起来是‚架‛,我要为上海和边疆之间架设桥梁,我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二十多年来,他矢志不渝,先后十多次离家到边疆进行科学考察,并且三次深入环境险恶的罗布泊地区,直至以身殉职。

秋瑾从小就立下报效国家的志向,1904年,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乘船去日本留学,决心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使灾难深重的祖国强大起来。她回国后,积极从事各项革命活动,最后英勇就义,用生命实践了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

从以上两则材料来看,都涉及到了‚理想的达成需要历经坎坷,甚至献出生命‛,很显然这个观点跟题目所涉及的第四个观点较一致,只要依据材料,从这个方面选择论点,自然就和事实论据相吻合了。

三、联新求异法

清代的赵翼在《论诗》中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讲的是诗文贵在求新的问题。写议论文时,事实论据的使用上也是这样。对广为人知的材料用起来一定要小心谨慎。当你为冥思苦想而终于得到一个老掉牙的材料而沾沾自喜时,‚材料陈旧‛的认识也就会出现在评卷老师的心里。选择论据时,最好选择新鲜材料做论据,切忌避生就熟,尽选些人尽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例如:论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如果选李白的‚铁杵磨成针‛这个司空见惯的老例子,倒不如用齐白石 ‚础石磨成泥‛的美谈。

齐白石年轻时是个篆刻爱好者,一天,他向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引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夜以继日的刻呀,磨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一担础石终于‚化石为泥‛了,他的篆刻艺术也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显然,这个例证,比‚铁杵磨成针‛,比达〃芬奇的‚画蛋‛,比陈景润的那‚一麻袋草稿纸‛,要来得更新,更能别开生面。

四、以点代面法

为了使说理时论据充分,增强说服力,可以用以点代面法来尽量多容纳一些论据。所谓‚点‛,就是文中需要详写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那些比较具体、生动新鲜的材料;‚面‛是那些比较熟悉的、典型的事例,多用一串类似排比句的句型列举出来,这样,既能使论据数量充足,也不会因论据增多而使文章臃肿。

例如:在论证‚努力请从今日始‛这个论点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学习和工作,他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别人称赞他是天

/ 32

才,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不教一日闲过‛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肯放过一个‚今日‛。为我国的绘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革命家周恩来,科学家阿基米德、牛顿,不都是珍惜时间,抓住今日的典范吗?我们也只有象他们那样,抓住一个个今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活的潇洒,才算不白活一回。

五、以旧翻新法

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中我们最忌讳的问题之一是总是重复使用某些论据,没有一点新鲜感,以至于老师一见就烦。其实,如果在写作时一时找不到新材料用做论据,可以适当采用老材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善于强调老材料中为我所用的那一个侧面,使老材料焕发新生。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成为‚新瓶装旧酒‛。例如一位考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永恒: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显然上例中的屈原、曹操、陶渊明都是人们熟悉的人物,该考生在这里没有对他们的事例做长篇叙述,而以齐整的排比句式将他们的事例做了高度概括,既增强了说服力,又让阅卷老师感到耳目一新。【材料合用】

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

运用指南: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运用指南: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 32

运用指南: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如以下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浙江考生《情感与理智》

四、连续设问,强化论证。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

(选自高考满分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运用指南: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需要同剖析论证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事件,从事件的原因、本质与发展入手,运用假设思维、因果思维连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问‛与‚分析‛的过程中破解事件的内涵。如上例,针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事件,连续发问,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事件蕴含的内容。说理有据,论证有力。

五、层层堆叠,铺排有力。

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一一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运用指南: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述议结合】

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即就着这个例子紧接着再讲一点道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下面就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灵活运用七种方法:

1、假言因果法;

2、同类归纳法;

3、披文示意法;

4、意义分析法;

5、正反对比法;

6、叙议交融法;7、因果分析法

(一)假言因果法:

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示例1

/ 32

(观点:坚持才能成功)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叙述例子)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分析例子)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假设桥梁)示例2(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点拨: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示例3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示例4 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

(2)方法点拨:

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三)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1)实例借鉴: 示例5: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解释)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臵,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示例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子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 32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2)方法点拨:

同学们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四)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 示例7:

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示例8:

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我敢肯定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方法点拨:

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五)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实例借鉴: 示例9:

观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示例10: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方法点拨:

/ 32

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六)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1)实例借鉴: 示例11: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2)方法点拨:

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七)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1)实例借鉴: 观点12:

观点: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正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材料积累】

一、源自课本。

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一座论据的宝山。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量多,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课文里,都可以找到鲜活论据;二是熟悉,学生看课外书如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留下的只是一鳞半爪的印象,而课本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的巩固,加上有些课文要求复述,有些语段要求背诵,课文给学生的印象深。请看以下事例: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总决赛》

例子来自《六国论》以及杜甫《蜀相》、《春日忆李白》中的诗句,这些例子可靠、典型,特别是诗句的运用,不仅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也陡添文采。这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一个启示,课文作为教学的范例,其地位不容忽视。有些师生因受高考不考课文的观念的影响,对课文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实不足取。

二、源自经典名著。

名著范围广,包括古今中外,具有经典性。从某种角度说,名著是课文的延伸。每个考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阅读过名著,教师在平时教学选自名著的课文时,无论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还是对课文的分析,或者做练习时,都会涉及到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另外,读本中也不乏名著节选或梗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运用起来也比较熟悉。这些论据同样可靠、典型。例如:

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德国机密而杀死情人。.

——湖北考生《捕捉理性的灵光》

例子源自中外名著,为我们所熟悉;用来论证理智战胜情感,十分典型。而且使文章显得深邃厚重,处处闪烁理性的灵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运用并不要求考生对原著要熟悉到多深的程度,比如,你不一定读过《老人与海》、《梵高传》、《悲惨世界》,但你同样可以将其作为论据。当然,平时在繁忙的复习中做一定的积累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 32

三、源自报刊、媒体。

如果将教材喻做作文论据的河水,名著喻做论据的井水,那么,报刊就是论据的泉水,带着质朴清新的泥土气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类论据考生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这类论据需要平时多加积累,考生在使用时得在可靠、典型方面细加斟酌。例如:

看见过这样一幅动人的漫画:椰树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慈爱地望着吊床上并排躺着的三个婴儿,对上帝祈求:‚上帝啊!我爱他们,请每天赐他们一碗饭吧!别给他们罪恶。‛

这位老人就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我们可以想像获悉三个儿子涉嫌经济犯罪时这位老人心中的悲痛。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子开脱,反而勇敢地走上电视台向全国人民道歉。

——浙江考生《挥刀斩索搭桥渡人》

这个例子显然来自报刊等媒体,它让评卷教师看了眼睛为之一亮。因为这一例子不仅新颖,而且有力地论证了理智不为情感牵系。可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时事多加关注。这样,在作文中才能左右逢源。

四、源自生活。

这种论据针对性较强,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特别是在考场上作文,储备的材料用不上时,可以通过对生活的回忆和挖掘,再针对论点进行设例。如湖北一考生在《莫把情云遮慧眼》中引用了:一个年轻的女职员为了爱而贪污公款,最终入狱:一位母亲,抱着身患绝症的儿子踏上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讲哥儿们义气,帮朋友藏赃款,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

诸如此类的论据,也许是从报刊媒体上看到,也许是道听途说,也许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总之,它们有力地论证了因情感而丧失了理智这一论点。这类论据比较新颖,但在可靠性和典型性方面应细加斟酌,并尽量少用。

五、源自典故。

这类论据比较典型、可靠,但不易记住,在运用时,对典故的叙述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地说,储备得少,正好与考场作文的论点相契合的机遇也不大,考生也就较少运用。但‚物以稀为贵‛,人无我有,一旦用妥了,同样是取得高分的法宝。如:

《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问我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

——吉林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一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不因情感的亲疏而影响人才的选拔,十分典型、可靠,博得了评卷教师的好感,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第三讲 论证与结构

议论文既然要论说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使读者信服,那么,不仅要提出作者的见解和态度,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持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三个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它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结构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较常见的是所谓‚三段式‛: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又叫‚绪论‛,是文章的开头。这部分担负着提出中心论点的任务。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将做专题讲解。

本论。也叫正论,是议论文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担负着论证中心论点的任务,即运用各种论据和相当的证明方法来证明论点。就本论部分来说。其构架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 并列式: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横‛向的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文章厚度感就大为增强,才理足气盛。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比如,《缺憾》一文,列举了印度泰姬陵的悲剧性故事、《乱世佳人》扮演者费雯丽的‚两道高低长短不一的柳眉‛、日本的东照宫的有意颠倒‚一支梁柱的雕花‛、‚女娲补天‛‚老天也会损坏的‛等事例,从‚横‛的方向,阐述了‚完美‛和‚缺陷‛的辨证关系。最终落脚到‚人世间的缺憾遗恨更是常态,又何须苦苦痴想求全‛的结论上。

/ 32

② 递进式:即对中心事理作‚纵‛向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分论点间,结构上要呈现出一种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结构美;逻辑上要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一种‚台阶性‛思维过程。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 对照式: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结论。一般是综合归纳本论的内容大意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动号召读者行动或接受正确的主张。它是分析问题的必然结果。它的作用在于把全篇的主要思想观点重提一下,使读者得到一个具体的总的认识。

【结构模式】

议论文要想快速成文,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占有相当的论据是前提条件。其次,以最短的时间理顺思路、安排好结构则是至为重要的一环。为此,就需要进行模式定位,设定一个理想的构局。

模式,从思维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其实,模式就是一篇文章的大轮廓、大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层次与层次的组合关系。

第一种:总分式(最常见的全文结构,也称‚‚五段三分四环节‛‛)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在论说文的写作中,往往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中心问题,展开层次,逐一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要遵循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种全文的论证过程是由人们认识事物时思维的自然过程决定的,不是人们主观赋予或规定的。

‚五段三分四环节‛可以简单的诠释为,议论文全文共安排五段,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具体阐释如下:

‚五段‛的结构安排依据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结论的文体特征。引论是提出中心论点部分,观点要明确,应该简洁精练,所以用一段来完成;本论部分是论证中心论点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安排用三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结论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归结忌讳拖泥带水,所以应干净利落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希望等,这些内容安排一段。

‚三分‛,即三个分论点。作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应该做到内容充实,根据应试时间限制的特点、规定字数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给‚三‛赋予的‚众多‛的含义,三个分论点的安排既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完成写作,又能体现议论文论据充分的基本要求,使得文体特征展示清晰,同时还能使议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得以合理分配。

‚四环节‛,即每个分论点都要经过四个环节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遵循论述规律,论述中心论点时,首先要提出分论点,这是第一个环节,它要从某个角度具体阐释观点;在提出一个概括性很强、抽象性很强的观点后,一定要对这个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这就是第二个环节:引语;第三个环节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实论据阐述前面提出的分论点;第四个环节是引申挖掘,就是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引申到抽象的规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这个四环节的具体要点,详解见下表表述:

环节:具体要求 可行性的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分论点:

引语:

1、能概括话题、题目;

2、能诠释分论点;

3、能选准例子扣到话题的切入点;

4、引出话题牵涉到事例的范围,利用话题中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语等达到扣题符合题意的要求,要少而精。

述例

1、使用那些准确概括事例的词语

2、这些词语必须是扣住话题

3、切入点的关键词

4、概括性要强

5、指向性要强 利用同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词,所有词语的指向都是话题、题目、论点、观点,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线 层次要分明、合情合理、符合事实

引申挖掘:脱开个例,引到同一类例子的共性上去总结共同的规律和事物的普遍性 起到依次类推的作用 不要重复引语中的语言,不要重复概述事例的语言

【例文借鉴】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 21 / 32

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引论部分)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引语)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述例)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引申挖掘)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茗,清香四溢。(以上三段为本论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驰骋你的人生;在如戏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精彩你的人生;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品味你的人生。遵守做人的规则,走出完美的人生。

第二种:递进式(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

递进式,又称推进式结构,或纵式结构。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例文借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臵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一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 32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

(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结构,是最一般的递进式结构,是遵循人的认识常规而自然形成的,其先后次序不可换。它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本文是以类比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

第三种:‚对比式‛

对比式论证,指文章从正面和反面取材、论证,也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各层次既独立又相互支撑,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论述。它能使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见解更具说服力。【例文借鉴】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当我们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举措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赢得了许多商家的信赖和支持。

相反,如果缺乏双赢的意识,疏于施助于人,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进而缓慢下来,因为我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当同行陷入困境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在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时,有时还采取诋毁别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极不明智的,他们既会失去买家的信任,又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既可以给别人机会,又能彰显自己的长处,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可以说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在玫瑰馥郁的香气中共同享利,和谐发展。

【简评】本文开篇引用一位企业家的话,点明题旨。本论部分先引用正面事例花旗银行的双赢举措为例证,证明了利用双赢的举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然后采用反面的事例,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第四种:‚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

这里主要谈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例文借鉴】

有用者,即是‚材‛

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弃之一旁;雕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成为艺术品。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论点。)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才之人,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样的九尺男儿。可以这样讲,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星‛与‚球星‛的区别。

/ 32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议‛,证明论点,用了两段。)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献计,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信陵君的判断。

(‚联‛,联系引申,因原用了今人事例,此则用古人事例,进一步证明观点。)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结‛,有结论,回答了‚怎么样‛,并作抒情式号召。)

本文为典型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繁;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准确,都是本文的闪光点。

第五种:‚六定式‛

‚六定式‛也叫六字联珠式,本式是中学老师根据高考优秀作文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具体结构为:点、正、反、深、联、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一般联系现实)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议论文题型,且好学好记,初学者可以由此入门,迅速提高自己的作文等级,又可依此有多种变化,如内容的增减,顺序适当调整等。

‚六段式‛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这种结构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段:提出论点,准确鲜明。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两句话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结尾升华。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精品导航】

/ 32

借忧患之风,扬理想之帆

①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训,无一不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享乐,要在忧患中求发展。(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②古人云:‚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贫穷的生活、卑贱的地位、失意的忧伤,有时像一阵烈风,它会熄灭弱者的生活激情,但也会扬起强者的希望之帆。越王勾践,由一国之君沦为吴王的马前卒,何等的卑贱!由锦衣玉食而食人粪便,又是多么的屈辱!然而,数年之后,他却能实现三千越甲终吞吴国的抱负,雪洗耻辱,光复越国。是什么使他得以东山再起,创造历史神话?是忧患。卧薪尝胆,警醒他毋忘国耻,时刻清醒;亲身劳作,促使他体恤民生,吊忧贺喜;仇雠在前,激发他忍辱负重,苦觅良机。(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③忧患可以光复一个国家,同样道理,忧患可以使一个生命创造奇迹,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是忧患,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丰富了中华史学文化的宝库;是忧患,让邓亚萍悬梁刺股,发奋苦读,取得了人生的另一块沉甸甸的金牌;是忧患,让张智慧春研发出第四代洗衣机,让海尔集团在新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④也许有人会说:安乐的生活,谁不向往?殊不知,安乐,是一张温床,可以成就幸福的美梦,更容易滋生堕落的细菌;安乐,是火,可以温暖疲惫的心灵,更可以熔化斗志的宝剑;安乐是麻醉剂,可以缓解肉体的疼痛,更可以损害你健全的器官。商纣王沉迷美色,酒池肉林,终于断送商朝江山,成为百姓的罪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沉湎于度曲作词,荒废朝政,导致身死国灭,给后人留下笑柄;吸毒者,陶醉于一时快乐,害己害人,酿成个人悲剧,毁弃家庭快乐,给社会留下。(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处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中的我们,也面对许许多多得响了诱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身处忧患,还是享有快乐,都要拥有一支镇静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思想:忧患中,乐观进取,化压力为动力;成功时,站到生命的更高层,不被安乐遮望眼,放远目光,且莫贪恋一时的快乐,重蹈蜗牛的覆辙——强大得令许多天敌都无可奈何,却惨死在小巧柔弱蠢笨的萤火虫手中!(联系现实,立论周全)

⑥忧患是风,推动生命之舟。让我们借忧患之风,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巧用比喻,结尾升华)

第六种:联想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联想——析理‛三步定位。

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挖掘材料的蕴含,概括出理性判断,确定文章的论点。

第二步,联想——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到与第一步中的感性材料相关的另一类或几类感性材料;这样,实际上是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论据,从而使第一步所概括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

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联想之后,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作出总体性阐释和必要的鲜明揭示,指出最后的结论。

如议论文《从罗思举驱猴所想到的》,其第一步定位是:

我国清代笔记《清稗类钞》中,曾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四川某地多猴,不断糟害庄稼而久赶不去,青年罗思举就自告奋勇为民驱猴。他首先网住一只大猴,然后捆住脚爪,把猴毛剃了个一干二净,又将猴身涂上五颜六色的漆,并在尾部捆了一串鞭炮。次日猴群再来时,点燃鞭炮,放开了大猴。大猴急于归队,向着同伙狂奔,群猴却以为是什么妖怪追来,刹那间逃得无影无踪,再不敢来此骚扰。

这个故事在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中就有记述,罗思举或许只是照搬罢了。但毕竟告诉我们,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勤于思考,聪明运筹,学会用点儿智谋。

(第一步定位中所述罗思举的故事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的理性判断,明确提出的立论观点。)其第二步定位是:

类似驱猴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补》中记叙的丁谓修宫就是一例。

北宋真宗时皇宫失火被毁,大臣丁谓受命重建。当时,建筑材料只能由水路运到汴河,距皇宫尚远,而建筑用土也要从很远处拉来,烧毁的瓦砾又须拉到郊外。针对此种情况,丁谓首先下令顺着皇宫前的大道开了一条长渠,将开渠的土用于建筑;而这条长渠又把汴河一直引到工地,运料船只就可以直接到达;皇宫修好后,再把瓦砾等回填到渠中,恢复了原来的大道,如此‚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第二步定位中丁谓的事例,就是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所联想到的另一类相关感性材料,为所概括的理性判断提供事实依据。) 其第三步定位是:

一个善待动物的趣话,一件巧妙策划的绝招,难道不是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吗 ?

/ 32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彩世界。面对难以回避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显然是不够的。就是说,有勇还必须有智,有谋。

智谋,是人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是竞争角逐中获胜求强的心灵财富。

智谋,常常意味着对常规认识的突破,思维定势的超越;意味着视野的多向,探究的别致,遭遇困难,面临险境时的变通应对,灵活决策,异类求解和出人意料的奇招巧思。

所以,运用智谋,常常能够以弱制强,以少胜多,事半而功倍;运用智谋,常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损耗,少碰钉子少走弯路,迅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更顺利地达到目标。

我国古代的“兵圣”孙武子说过:“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法国怪杰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威力,剑与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服。‛

让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多学会点运用智谋,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开辟一片新天吧!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进行的评说与剖析,阐发了更深层的要旨,揭示了话题的意义所在,也就是为什么要运用点智谋的道理。[点评]

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中关于罗思举驱猴的叙述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的理性判断,并明确提出了文章的论点。

第二步定位中北宋丁谓建皇宫的事实,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所联想到的另一类相关的感性材料,实际上是使前面的论点得到进一步证明的论据。

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进行的深人剖析,从而揭示了它们的意义,阐发了论点的更深层要旨,也就是为什么‚要运用点智谋‛的道理。第七种:回评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回评——综合‛ 三步定位。

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确立自己的认识,提出文章的论点。

第二步,回评——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提出论点之后,再回到第一步定位的感性材料中,对这些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予以阐释与评说,实际上是从虚实的结合方面对论点的进一步证明。

第三步,综合——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回评的基础上,从对感性材料的条分缕析进入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归纳出总体的结论。

如议论文《可钦可敬的精神力量》,其第一步定位是:

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西西弗的故事:西西弗受到大神宙斯惩罚,要他每天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且明确告诉他成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将石头推上了山,夜里又会自动滚下来,日复一日,永无休止。然而,西西弗并没有被吓倒,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往上推时,一心想是:‚既然命运如此,推石头成了我的一切,那就挺身迎接吧!明天滚下来,我后天就继续推,推就是对惩罚者的藐视和反击。‛

天神本来希望的是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崩溃和毁灭。但西齐弗以不屈的意志顶住了这近乎残酷的苦难。最后,无奈的大神只得恢复了他的自由。

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是可钦可敬的,也是很值得我们汲取的。

第一步定位中西西弗的故事就是与话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提炼与必要概括所确定的认识,提出的立论观点。

其第二步定位是:

那么,从西西弗的壮举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教益呢?

首先,是他的不畏挫折,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西西弗固然知道,‚成功是不可能的‛,但面对这种无望的艰难,他‚没有被吓倒‛。因为,既然这种没有结果的结果已经成为自己的‚命运‛和‚一切‛,那么就只有‚继续‛,只有平静地承受。这样,才能少体味一份痛苦,多求得一份心灵的安宁。

其次,是他能够在严酷压力下保持信念,坚信顽强的斗志可以超越漫长的不幸。所以,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反复推石头上山时,心中毫无失败感。他深深懂得,只要我敢于‚挺身迎接‛,百折不回,这本身就构成了‚对惩罚者的藐视和反击‛。于是,在彼此的较量中我就成了强者,就有了最后取胜的可能。

第二步定位中的论述,就是在提出观点后,对第一步定位中的感性材料的回评,也即通过两方面的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西西弗故事的内涵,初步揭示了其中的思想意义。

其第三步定位是:

西西弗的精神,无疑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面临强敌,毫不畏惧,绝不屈服的决战决胜精神;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牺牲也要竖起强悍悲壮的生命丰碑的大义凛然精神。

/ 32

西西弗的故事,是与我们生活中许多际遇相仿佛的;而他的这种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世人的一种楷模。须知,个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能够掌握命运的进程,反击命运的困窘,进而把痛楚的命运升华为成功的使命,就更为不易。然而,人却只有这样,才能替自己的存在谋求一条出路,并进而为人类,为世界的光明和美好略尽绵薄。

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之所在,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可贵的精神力量!第三步定位,则是在回评的基础上,对上述感性材料的更深层蕴含的进一步开掘,并进而体现出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归纳总结出可以发人深省的结论。

简评:

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中关于西西弗的故事就是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提炼所确立的认识,并亮明了文章的论卢。第二步定位中的论述,就是在提出论点之后。对第一步定位中的感性材料的回评。也即通过两方面的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西西弗的故事的内涵,初步揭示了它的思想意义。第三步定位,则是在回评的基础上、对上述感性材料的更深蕴含的进一步开掘,并进而总结出可以发人深省的结论。第八种:对列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立论——正述——反述——归纳‛四步定位。

第一步,立论——这是一个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理性判断,确立论点;或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正述——由抽象到具体,即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随之推出论述依据;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正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三步,反述——由具体到具体,即紧跟前面论述依据的阐述,立刻推出新的论述依据;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四步,归纳——由具体到抽象,即在对列正反两方面的感性材料比较论述之后,推出更深入的诠释,从更高层面和角度做出最后的结论。

如议论文《丰碑 〃泡影》,其第一步定位是:

古往今来之成事业者,过人之才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拼搏苦干的精神。可以想想,天下芸芸苍生,智力超群,机敏出众者何止恒河沙数,而真正堪令后人仰之弥高者又有几许 ?

所以,同样是聪明绝世之人,你坚忍不拔了,你拼搏苦干了,你不怕艰险,不惧磨难,不断勇往直前了,你就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旅途,竖起成功者的丰碑。而如果你虚度年华了,你得过且过了,你惰性十足,有始无终,不断开了空头支票了,那么,你生命中的一切,就都可能化为乌有,皆成泡影。

第一步定位就是首先推出论述的中心理念,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确立了基本观点。其第二步定位是:

我国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生活清苦,无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每天在蕉叶上练笔,从无中断,写秃了的笔堆在外面,累累如坟堆,谓之“笔冢”。凭着这样的坚忍不拔,终于练就了一手飞动流转,如急风骤雨般的“狂草”。

19世纪的英国画家特纳,为观察在暴风雪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坚持让水手将67岁的他绑上高高的桅杆,冒着生命危险颠簸了四个多小时。凭着这样的拼搏苦干,绘出名画《暴风雪》。正是这种精神和意志,让一个曾经当过建筑小工的穷孩子, 成为世界闻名的海洋风景画的大师。

第二步定位中怀素和特纳的故事,就是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随之推出的论述依据,从正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其第三步定位是:

相反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曾经有过不少‚多余的人‛。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乏智慧才能,但却一事无成。作家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罗亭,就是那些‚多余的人‛的艺术典型。

奥勃洛莫夫一生都是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计划着经营领地与管理农民的改良方略,梦想成为统帅或者思想家艺术家。但他连鞋袜都不亲自穿,吃剩的饭菜从不收拾;偶尔翻翻书报,等这一页黄了也不会再动;镜子上灰尘厚得可当记事牌,墨水瓶里能飞出苍蝇。

罗亭则善于雄辩,整天高谈阔论真理,人生,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牺牲小我为大我谋福利‛,常使听众钦佩不已。他想投身教育,进行农业改革,疏浚一条不能通航的河道,但一遇障碍,就动摇、退却,最终一切鸿图大计只能以失败告终。

第三步定位中奥勃洛莫夫和罗亭的故事, 是紧跟前面论述依据推出的新论述依据,从反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其第四步定位是:

/ 32

‚奥勃洛莫夫性格‛,在俄语中已成为‚惰性和冷漠‛的代词;而罗亭,也被列宁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与怀素和尚、特纳的差异是不啻霄壤之别的。

原因当然不言而喻的。

清人袁枚有一句名言‚作气须自鼓,争雄必上游。‛英国人卡莱尔则这样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对着晚霞幻想。‛怀素和尚和特纳他们,以坚定的人格,不倒的信心,非凡的勇毅与付出,接受挑战,迎受考验,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写下强悍的事业篇章。是无畏的意志和豪壮的精神,托起了他们成功的丰碑。

而对于制造泡影的奥勃洛莫夫、罗亭他们,那就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第四步定位则是,在对列正反两方面的感性材料比较论述之后,推出的更深入的诠释,从更高层面和角度做出的最后结论。[点评]

在这篇议论文中,第一步定位就在简单引述的前提下首先将论点提出。第二步定位就是在论点明确后,通过对占有的诸多事实的筛选列出论据进行论证。第三步定位则是针对第二步定位中的论据进行的集中解析剖释,揭示了它所包含的真谛,使全文的论点得到更充足的证明。第九种:推迭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与前面的三种略有不同,为‚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五步定位。

第一步,立论——这是一个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理性判断,确立论点;同样也可以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论点明确后,第一次进入论据阐述。而这一步定位中的论据一般应该是较古老的较久远的历史论据,有时也可能是从寓言、传说、轶闻、掌故中选出来的论据。

第三步,结承——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在第二步定位阐述了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作出小结。同时,要随之介绍当前时代的有关状况或者与论题有关的某些现实背景,以此进行承转,引入下文。

第四步,迭据——这是一个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即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而这一步定位中的论据应该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这些论据,实际上形成了第二步定位中历史性论据的推进和叠加,从而为论点提供了更为得力更为扎实的证明。

第五步,归纳——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在当前时代现实状况下的指导意义,或者提出某些现实问题的见解,对全文加以整体性总结。

如议论文《也谈傲气与傲骨》,其第一步定位是:

也谈傲气与傲骨

画家徐悲鸿讲过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照常规解释,傲气,就是一种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一种自负与骄矜;傲骨,当然就是不低眉弯腰,不卑躬屈膝,不趋炎附势,不溜须拍马之谓了。

然而,将二者解释得如此泾渭分明却也未必符合实际;傲气,傲骨,有时候是同样令人崇仰,令人赞叹的美德。

第一步定位就是在略加说明话题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简单引述而确立的观点。其第二步定位是:

《庄子》中讲过这样的事,说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出使秦国,得到了车数乘。到秦国后不知怎么讨好了秦王,又赏他车百乘。曹商回来后就对庄子说:‚像你这样住在穷闾陋巷,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让万乘之君心动意悦,获得百乘之赏,才是我的特长啊!‛面对得意洋洋的曹商,庄子立刻反唇相讥:‚秦王因病求医,能为他挤脓包可得车一乘,能为他舔屁股上的痔疮可得车五乘,是医治的地方越肮脏得车越多。你是为秦王舔了痔疮吗? 为什么得这么多车? 请你走吧!‛

试问,庄子的回答,你能分得清是傲气还是傲骨吗?

第二步定位中关于庄子的内容,就是较古老久远的历史事实,即观点明确后第一次进入的话题阐述。其第三步定位是:

中国古代,像庄子这样的志士仁人,从‚行吟泽畔‛的屈原,到‚《广陵散》于今绝矣‛的嵇康,再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可以列出一大串辉煌的名字。他们蔑视权贵,睥睨小人,冷眼面对强暴和邪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为后人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今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缭乱的时代。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已经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日益平庸浅薄,世俗化,物欲化的倾向不断‚与时俱进‛。这样,人要再保留几分傲气,恪守一份傲骨谈何容易? 但是,不容易绝不等于不应该。唯其难以作到,或许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第三步定位首先是对前面的小结,尔后是对当前时代有关现实状况的介绍,结上承下而引入下文。

/ 32

其第四步定位是:

辞世不久的‚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盛名蜚声国内外,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更是举不胜举,可他一概视若草芥。他有一本《牛津大辞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批注。为此,牛津大学以重金求购欲永久珍藏。可他不为所动,还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 ‛ 又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价16万美元,邀他讲学一学期。且只要求一周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一共讲12次即可。如此令人咋舌的天价,他也断然拒绝。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更是从来不给面子。其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 ‛如此境界,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试问,这是傲气呢还是傲骨 ?

第四步定位中关于钱钟书的内容,均属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事实,是第二次进入话题阐述,形成对第二步定位中历史事实的推进和迭加。

其第五步定位是: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有言:‚唯一为一切人所必需的东西,就是正直、节操和圣洁。‛有时,如果说傲骨是这种正直、节操和圣洁的心灵基石的话,傲气就是其闪烁四射的外在光芒,风刀霜剑中昂首怒放的伟岸的花。

白居易说:‚至宝有本性,精钢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顾炎武说:‚人寰尚有孑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所以:傲气,傲骨,它是应该像钢铁般宁折不弯的;傲气,傲骨,它是孤寂中也不应该沉沦的。然而,在傲气,傲骨渐行渐远的今天,还是让我们用悲怆的颤音呼唤它吧——

魂兮归来……

第五步定位就是对前面双重事实论述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性总结,进一步揭示了与当前时代有关的某些现实见解。

[点评]

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就是在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后,通过简单引述亮明论点。第二步定位中的事实,就是较古老的较久远的历史性论据,也是第一次阐述论据。第三步定位首先是对前面的小结,尔后是对当前时代现实状况的介绍,起结上承下的作用。第四步定位中的事实,则是第二次阐述论据,这些论据均属直接的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是第二步定位中历史性论据的推进和叠加。第五步定位就是对前面的双重论证进行的综合分析,又以几位名人的名言对全文作了整体性的归纳,进一步提示了现实状况下的指导意义。

掌握这样几类作文的模式定位,就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设定格局,安排层次,处理详略,从容下笔,获得佳绩。

当然,模式定位只是提供了一种构思的样板,绝不能将其视作僵硬的教条和一成不变的枷锁。临场应试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挥程度,灵活增减,随机变通。我国金代文人王若虚有言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就是说,如果非常固定化地看模式定位就没有,如果大轮廓地看就有。这样认识模式定位,才是最为妥当的。

第四讲 考场如何快速成文

一、构思指导

(一)、考场作文构思流程(整个过程10分钟拿下!)1.快速审题:注意话题的限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把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以 帮助审题。2.选定角度:注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3.选定文体:扬长避短。

4.确定立意:体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5.选定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最有说服力)和新颖性(最有特点)6.结构安排:注意将材料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排列以突出主旨。

7.确定题目:题好文一半!注意言简意赅。

8、语言表达:注意漂亮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攻克构思难关

议论文如何快速确定三个分论点?

1、快捷思路:从材料下手!

2、快捷方法:同中求异,比较三个材料(以三个为主)的不同点,从而找到确定分论点或中心句的三个角度。

3、下面以‚苦难‛话题为例:

/ 32

A、我的文体:议论文;

B、我的观点:苦难成就人生;

C、我的材料:贝多芬,霍金,日本姑娘典子;

D、比较异同:三个人都经受了苦难的磨砺,三个人的人生都大放异彩。不同的是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巨匠,经受失聪折磨;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身体只有三个手指头能活动;典子,一个普通的日本小姑娘,失去双臂,以脚绘画的残疾画家。贝多芬带给我们美的音乐;霍金让我们看到聪明的极致;典子的坚强令人叹服。

E、我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普通到特殊。

F、我的分论点:苦难锻造人生的坚强、苦难绽放人生的奇花、苦难使人生更纯粹

由三个分论点引出三个主体段,分别阐释典子之所以超越平凡是因为她拥有超越苦难的坚强意志;阐释贝多芬音乐的丰富与伟大来自苦难的浇灌;阐释苦难使霍金的物质存在微不足道,却使他的、更是人类的精神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二、实用套路

考场上快速构建议论文秘笈:‚一、三、五、七、九‛。具体来说:

(一)‚一‛是指:一手好字;一个好中心;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一个好题目。

1.‚一手好字‛十分重要:《考试说明》要求: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主要指字迹端正,文面整洁,不写错别字,不乱涂乱改。‚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这一考点划分为四个给分层次:一等,字体美观;二等,字体端正;三等,字体清楚;四等,字迹难辨。" 评分标准规定每错1个字扣1分。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

2.‚一个好中心‛: 要求中心明确 思想健康,确定中心时要注意: ①不宜玩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不要太逆向; ②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③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

④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 ⑤思想积极健康向上。

确定中心时,要从小处入手,严谨规范,具体来讲:

①‚小处入手‛集中兵力,‚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紧扣题旨;

②中心是通过严谨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写无准备的文体,如无十成的把握,最好是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以稳见长,稳中求胜。

3.‚一个好开头‛

好的开头种类很多,我们向同学们推荐四种最容易掌握、最容易得分的类型:比喻排比式;设臵悬念式;名言警句式;巧用题记式。

比喻排比式: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设臵悬念式: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名言警句式: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巧用题记式:《‚回声‛的启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题记

《五彩的幸福》: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诗,意境深远。——题记 《感悟高中》:那是心灵深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题记

4.‚一个好结尾‛

文章结尾的要求:简洁、精美。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没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很难获取高分。

好的结尾种类很多,我们向同学们推荐四种最容易掌握、最容易得分的类型:名言警句式;卒章显志式;号召抒情式;首尾照应式。

名言警句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挽留雨。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竞争人海中,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

卒章显志式:‚看看吧,诚信何其可贵,何其重要。诚信不可抛,唯有诚信,才能让你的生命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永不枯竭!‛

/ 32

号召抒情式: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之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不要压抑自己,不要随便改变自己,‚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首尾照应式;首尾照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在议论文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或呼应标题,强化主题;或对开篇的设问作出回答;或重申开篇提出论点;或对论点作出形象表述;或提出论点的现实意义等等。

(首)雨,哗哗的雨,豆大的雨点不由分说地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眼前白蒙蒙一片。……

(尾)雨仍旧不见小,真希望它能洗去多余的灰尘,还我们光彩明亮的世界!‚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考场作文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方法很多。其实,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

5.‚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考场作文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方法很多。其实,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

(二)‚三‛是指:三个好事例;三处点明中心。1.三个好事例

在中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洞‛是常见的毛病,议论文中,主要表现为缺少具体而充实的事实事理论据。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所谓‚据‛就是要有事例说明。一篇议论文缺如果少事例,就会显得空洞而没有说服力。

材料事例的基本要求:切题、典型、新颖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从结构上看‚三个好事例‛一般要求有: 一个大事例;一个小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

从内容上看‚三个好事例‛最好同时有:一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事例;一个递进事例。一个大事例:从字数上看一般在150—200字之间,从内容上看,最好是正面事例。一个小事例:从字数上看一般在70—100字之间,从内容上看,可以是反面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字数较少,一组排比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是递进事例。

在大事例和小事例后面,要紧跟说理论证,所谓‚有据有理‛。说理论证有因果法、假设法、条件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对应试作文来说,我们主要掌握两种方法:①因果分析法。②假设分析法。

事例:彭德怀写万言书,为民请命,丢掉官职,在所不惜。为民担忧,百姓称颂。

因果分析法。因为彭元帅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美德,一生为之努力奋斗,追求不懈,所以他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了名垂史册的‚万言书‛。他也因此受到了人民的称颂,被人民所怀念。

一组排比小事例:在那迎风舒展的国旗里,我们读懂了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读懂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读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2.三处点明中心

点题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②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升华主题,就能使读者豁然开。

在什么位臵点题?学会巧妙点题,文中要反复出现 ‚话题字眼‛或标志性语言,话题本身的‚关键词‛或话题前‚材料‛至少要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醒目位臵出现几次(但不能照抄材料),要对阅卷者视觉产生冲击效果。

在这样几个位臵点题(5-7次):①文章第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或文章第二段开头,这里一般是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地方;②中间每个大段落的第一句话,要点明本段的中心;引用完论据后可以发表议论,扣住话题;③文章最后一段,或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些地方一般是总结全文的地方,可以用精当的语言总结扣题。

(三)‚五‛指五个段落。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大家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非

/ 32

常生硬。提取分论点时可采用层进法,即依据‚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法(怎么办)——果(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除了首、尾两节,其余都称为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分为3—5段,以三段为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个段落‛。主体部分的三段,每段属于一个分论点,三段就是三个分论点,即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

‚五个段落‛有时候也可稍作变通,必要时我们写到6—7段,但是如果分段太多,就会显得笔力分散。

(四)‚七‛指七个精品句

细细品读高考满分佳作,你会发现,有一种光芒最为耀眼——那就是精品句子!一篇优秀作文中应写出六、七个精品句子。

生动美丽的比喻: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广东考生《语言是沟通的钥匙》)气势恢宏的排比: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威灵顿将军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 的豪言壮语。(云南一考生《那时花开)底蕴深厚的化用: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是贬谪之后苏轼的写照。(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启人心智的哲理: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草。握住它吧!(河南一考生《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相得益彰的对照:山因水而伟岸,水因山而秀美。山水相依便有了地球这个家。(江苏考生《爱似高山流水》)

(五)‚九‛指九百字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但是,在实际评卷中,刚刚写到800字是不够的,评卷老师会默认为你的作文‚材料不够丰富‛,而暗扣印象分。我们认为高考作文一般写到850——900字是最合理的。字太少,容易被暗扣分;字太多,时间上划不来,何况在紧张的评卷中,老师也不太喜欢‚老太婆的裹脚‛。

附:议论文模板

一、引论:引材料,提论点。50字左右。

二、例证:展示才学。150字左右

三、为何:展示思维深度:原因、目的、意义。500字左右。

四、N选1:与临近概念相区别、反证、联系实际、如何、驳异议、哲理、是什么(本质)。展示思维宽度,展示思维的严密性,升华观点150字

五、结论。与开头呼应。50字左右。

/ 32

下载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写作2-2稿(议论文整合版)-204-赵明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写作

    2008年春高一作文写作训练 一、第二周周六作文(2008-3-1) 题目: 1、论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议论文题目。题目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两种: A、概念 B、观点 例如: A、补充概念型——《论......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模板 1.利弊议论文 Model 1 It is a new thing that_____. Many people welcome this new development while others have expressed their concern about this.......

    议论文写作

    一. 说明利弊型 e.g. On AutomobilesThe Two-day Weekend 提纲:1。说明事物现状 2.事物本身具备的优缺点(或另一方面) 3.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表达观点或态度 Nowadays, A brings us i......

    议论文写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能力研究 延津一中王立朝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一张语文试卷上,作文的分数往往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作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文的成绩。步入高中,学生作文练习多以议论......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范文1.利弊议论文Model 1It is a new thing that_____. Many people welcome this new development while others have expressed their concern about this. Tho......

    议论文写作

    读书的乐趣 【范文一】 读书,你可知道在这字里行间蕴含了无限的乐趣。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了尽情的遨游;读书,可以让我们与高尚的人畅快对谈;读书,它可以陶冶我门的品德、......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初中语文一种重要文体,有很强的针对性。议论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与技巧,有益于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