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多元智能

时间:2019-05-15 02:2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认识多元智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认识多元智能》。

第一篇:正确认识多元智能

正确认识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教授于八十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后,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多元智能理论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智能认识上的迷茫,让我们走出了“唯智力论”的怪圈。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不能把多元智能理论当作一种方法,一种咱们追求的目标,正确理解和应用多元智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教育观。特别是在幼儿园和高中以上的学校,要搞好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当然,这种指导思想在应试教育的学校是无法真正得到应用的。

2、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学生观、人才观。要知道,人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他的不足。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一面各不相同。不能认为一个孩子学习不好,就说他什么都不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3、家长不能拿自己的孩子的不足跟别的孩子的长处比,也不能看见别的孩子会什么,就强迫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什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孩子的智能多元结构中优秀的一面去发展。

第二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一、时代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始于1967年“零点方案”和始于1979年的“人类潜能研究”这两个研究项目将加德纳教授带入了研究多元智力理论之路,也直接催生了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而“零点方案”和“人类潜能研究”正是当时美国教改潮流的产物。作为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支持性研究,无论是“零点方案”或者“人类潜能研究”,还是这两个研究项目的重要成果—多元智力理论,都在努力反映美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即对优质教育的强调、对平等教育的追求以及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l)对优质教育的强调。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高质量教育的重视和追求很快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精神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而多元智力理论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多元智力理论所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七种或八种智能,这种对儿童的信任与标准化运动的初衷是一致的。其次,多元智能理论隐含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为久久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儿童达到标准的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希望。(2)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另一要求便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包括对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任何一部分社会成员教育的失败都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而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对每一个个体基本人权的尊重,更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要求为所有儿童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早期教育的机会。而资助加德纳教授出版其《智力的结构》一书的基金会正是一个致力于帮助低能青少年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人类潜能研究”也旨在开发包括低能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潜能,这正好与美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改革大潮交相辉映。(3)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

美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第三个追求就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了追求多元文化教育的历程。多元文化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民族“大熔炉”的国度里尤显突出和重要,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开始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是对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等一元文化观以及派生出的同化政策的批判,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学校教育在通过主流文化形成儿童共享文化的同时,应该承认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应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追求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少数民族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享有同等权利的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了美国改进教育的一剂良药。多元文化教育追求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尊重每一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求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多元智力理论内涵的精神与多元文化主义高度一致,再一次呼应和支持了美国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二、代表人物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其科学依据为:

1、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他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力。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有许多种不同智力相对应的专门的生理区域来负责不同的智能。而如果大脑皮层的某一特定的区域受到伤害的话,某种特定的智能就会消失,但这种特定能力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某种特定的智能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由特定大脑皮层主管的、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

2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古今中外“神童”和“白痴天才”的存在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依据,它从现实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能。“神童”是某一智能领域的“神童”,而非各个智能领域的“神童”。同时,“在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的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则是在其他领域中能力平庸或严重落后的背景下,某一特殊能力的超常现象。这些人的存在又使我们观察到相对孤立甚至是特别孤立下的人类智能。”湖北武汉的舟舟是一个弱智儿童,但他可以指挥乐队,无论多么高难的曲目,他都能游刃有余的指挥,曾多次出国访问。

3、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

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立场都是与其他智能迥然不同,各种智能间存在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如人的音乐—节奏智能可能发展的很早,莫扎特四岁就开始学作曲,而且很快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言语—语言智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一个20多岁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总显稚嫩,而30—50岁才是作家们创作的黄金时期。

4、对智能类型和符号系统的关系的研究

人类的符号系统是多元化的,常见的符号系统有语言符号、数学符号、图像符号和音乐符号等。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抽象之物,而是实在之物,是一个靠符号系统支持和反映出来的实在之物,而多元智能中的每一种智能都是通过一种或几种特定符号系统的支持反映出来。如言语—语言智能是靠语言符号支持和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智能领域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又使每一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特点。相应的符号系统的多元性必定会证明智能的多元性。

5、对智能学说的研究

“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智能“单因素论”的代表,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提出了智能的“多因素论”,既智能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是多元的。从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到桑代克的三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心智能力、具体智能和社会智能),再到瑟斯顿的群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计算、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再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说(智能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纬度考虑),直至20世纪斯腾勃格的智能三元理论(人的智能是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方面组成的)都指出智能是多元的。6研究表明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就智能的发展方向而言,以航海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视觉—空间智能;以写作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语言—言语智能。弱智儿童舟舟父母亲是音乐学院的老师,舟舟的指挥才能不能不说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

三、核心内容

加德纳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能,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它是由八种智能组成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能,由于程度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其八个组成部分为:

1、言语—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家、编辑、记者、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的身上表现突出。如丘吉尔。

2、数理—逻辑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智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作者、乐器调音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莫扎特。

4、视觉—空间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也就是准确的感觉知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如:猎人、侦察员或向导),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以及用图画表达头脑中想象的概念(如室内装演师、建筑师、艺术家或发明家)。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能使人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象,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理图象,不但能够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地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

水手、画家、雕刻家、摄影师、建筑师、航海家、军事战略家等身上表现突出。如画家毕加索。这方面发达的人,善于通过想象思考,对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强,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重塑空间。

加德纳认为,视觉—空间智能的核心能力是“准确地知觉到视觉世界的能力,是对一个人最初所知觉到的那些东西进行改造或修正的能力,是能够重造视觉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可以要求一个人制作出形式来,或只要求他操作那些提供出来的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视觉—空间智能也是一种合成能力,可分为三大类的能力: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方向感,对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要素。

5、身体—运动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发明家、舞蹈家、外科医生等身上表现突出。如乔丹。

6、自知—自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作家、律师、宗教领袖等身上表现突出。如柏拉图。

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出色的管理人员、推销员、律师、教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马丁路德金。

8、自然—观察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表现在关注与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等方面。这种智力在生物学家的身上表现突出。

上述这些智能涵盖于三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之中。在这八种智能中有四种,如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可以被视为与“物体相关”的智能范畴,这些能力是由个体在环境中形成的;另一类智能属于与“物体无关”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和音乐智能,这两种智能不依赖于物理世界而形成,而是有赖于语言和音乐系统;第三类范畴包括“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属于这个范畴。

四、多元智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为多元智能而教

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时,摒弃了原来只围绕语言和数理逻辑等优势智能的惯有思路,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首先确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然后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活动明确地指向这一项或几项智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这些智能类型的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也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大背景下,首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和智能水平,并适当地加以肯定和引导。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不同智能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也可以使学生“扬长促短”。

以上两种思路常常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必作出径渭分明的划界。单纯的“手段”说或“目的”说都欠合理性,但就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做法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

3、生物教学中重点发展的智能种类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生物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分析,下面主要从课标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三个维度来分析。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智能来,要能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这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智能、自知内省智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种智能。

(3)“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学信息的各种处理要求学生具有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则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知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参考文献

[1]徐雪梅,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2]http://baike.baidu.com/view/94480.htm [3]牛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第三篇:《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

大石桥市三中 刘芳

读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书,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这本书,综合了人类学、生理学、发展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因而读起来十分吃力;但读了以后,却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在教育教学中许多困惑的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都找到了答案。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通过学习、领会“多元智力理论”,对“‘多元智力理论’如何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乐观”面向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也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据此,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不应该被区分为“好生”、“差生”,他们只是些各具自己智力特点、智力组合形式、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为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是我们应该确定的努力方向,尽力做到——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成功敢于向他人展示,这样就能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恰当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实施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的内容的选择,对其他智力方面的材料则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造成教学内容的狭窄化。而特别是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要求个体智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因此,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筛选,使之能够体现人类智力的多元化、生活化。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性教学”也是加德纳非常强调的,他强调智力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能有效表现。他认为,理解智力不能脱离学习者所持的文化,只有在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智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情境教学中,他非常重视“项目学习”,他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使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智力、发展各种智力。有效的问题情境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因为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而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四、“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多元智力理论”特别强调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智力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情境而有所不同;每一个体都有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这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关键领域,当然每一个个体也有其弱势的领域。据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特殊的巨大潜力,进行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教育,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其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相得益彰,最终使其智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为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参考框架……现在,仿佛从尘嚣中走向了宁静,从混沌中来到了清晰,醍醐灌顶,清新宜人。上帝给每个孩子都安排了适合的生存、生活方式,孩子的生活不应我们的评判而分为三流九等。我们是引导孩子走向天堂的天使,而不是阎罗殿中的判官。我们应该不断发掘孩子的多元智能潜能,促进多元智能的优化组合,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合适的发展,最终走上各自幸福的人生之路。

第四篇: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

霍德华·加德纳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在其所著《多元智能》这本书中表明人类认识和思维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智能也是多元的,说到底,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使我对学科教学方面的多元化有所启示。

《多元智能》书中阐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学科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能,可以说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创设一些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能》书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

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门学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也总是在协调一致地工作,发挥大脑整体的作用。该书提到:“智能在过去一直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天生的,伴随人的终生。”“事实上,通过有意识地在更多的层次上激活智能,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睿智!”不论是对于幼儿还是成人,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获得各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我个人认为有五点极为有益的启示。

(一)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二)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三)我们的课改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四)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五)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曰: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其“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是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不错,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出声,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他也不会为自己有某些特长而感到骄傲,很不自信,做事也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能,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总而言之,从该书的阐述中,我觉得:多元智能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这种指导意义是从整个教育层面而言的,是理念上的。作为一线的教师,理论的研究始终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的主要精力仍会放在如何切实地“应用”之上。现代教育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创造力的人,小学的科学教学将会义不容辞的发挥其独特作用,而多元智能的引入也必将会为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办学思想: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抓差促优,整体发展。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关爱是教育的重要模式”。我们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让人民满意的人才。实现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我认为培育具备民主思想、具有综合的科学素养、有爱心、身心健康、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创新育人。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发展;教育是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并且为人民所接纳;而创新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也悄然涌进我国,给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化学校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修饰,不能单单靠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添置,而是需要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和积淀,产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领。有专家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注重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汇各种先进文明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弘扬学校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平

公正,意味着教育民主,意味着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

我认为: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健全人格,乃是教育公平公正的精髓。而教育的最大民主莫过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才是落实教育公平公正、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有“法”才有序,有“德”才有信,“法”“德”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在民主、自由而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激励人,最后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建设新课程文化,需要创新现代教学观,实施多元评价,端正人才质量观,关注学生个性,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最佳的方式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下载正确认识多元智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认识多元智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教授认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内涵:加德纳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多种智力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通过专题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多元智能理论,既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及个人内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万花筒下的风景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一个个疑惑就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何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包括哪些方面?和我们学生有何密切关系?我想答案就在......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语言智能,就是诗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是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虽然最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

    多元智能理论心得

    听“多元智能理论”讲座有感 大桥九年制学校孟满侠 卢河学区校长王小平同志于2010年7月9日下午,在我校开展了名为“多元智能理论多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的讲座。在坐的老师......

    读《多元智能》有感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1

    学习时间:2月25日 学习内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也叫“多重智力论”)。加德纳认为人类思维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