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感悟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6、寻找榜样
榜样的力量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成长,教学上的问题总归还是要落实到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学上的提高总归要依靠教师自身的提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有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我总觉得自己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板书不够工整,想着应该提升改正,但马上又会想——这就是我的风格,改不了了。实际上这是惰性作怪,顺应这种思想那么,教学将永远在原地转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课教师纪连海,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也是最早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的历史讲座创下很高的收视率。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说康熙》等多部著作,出版了50多盘光盘。然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在教学一线长达21年的辛勤付出。
纪连海起点很低,他出身北京昌平农村,父母没有文化,上学时他很刻苦,中学时把学校小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高考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四年的读书、抄书生活,读书无数。练就了一身博闻强记的功夫。毕业分到“薄弱学校”昌平四中,自以为能把历史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对副课历史根本不感兴趣,上课睡觉者有之,发呆者有之,纪连海心里非常难受,但他没有抱怨现实,抱怨学生,他决心攻克一个专业难题:“我的历史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们呢?”
为了达到吸引学生听课的目的,他对症下药,没有盲目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而是向传统艺术学习,他买了相声大师刘保瑞30集经典单口相声《官场斗》,练就了一套 “历史相声(评书)教学功夫”,从此深得欢迎,声名鹊起。XX年,调入北师大二附中,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不好“糊弄”。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想请老师纪连海指导一下,这篇文章给纪连海震住了,学生是精读《汉书》之后写出这篇文章来的。纪连海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以前看了许多书,但与那位学生看的《汉书》相比,都不上档次,并不是高级的史料。光靠昌平时期的相声嘴皮子讲课已不行了,面对新的问题,纪连海继续努力,从我做起,解决问题。他决心用知识的“活水”满足学生的渴求。他说,高中历史共5册,5册中所有的人物、地点与事件他都要研究透,直到根本不需要教材,而是以自己的历史研究来教学生。他又开始回到书的世界,以教材的知识点为本,展开求知。几年下来,他成为北京学问最高的历史教师,首开以中学教师身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先例。
纪连海的教师生涯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人要向前走,无论什么时候。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有自己学校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个性的指导。
作为百年名校,西安中学自有其文化底蕴。我一点浅见,这底蕴中还应更强调阅读。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书单引起了广泛讨论,赞美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然而阅读对于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作用,没有人反对。甚至从最功利的应试角度,阅读也是价值巨大的。我的一个学生,是个女孩子。通常来讲,女孩子在学理科时物理是个难点。但她却很有兴趣,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她喜读《时间简史》,崇拜霍金,所以对物理学习乐意投入。她从来没有在课外请过家教,但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课外阅读使学生分心,影响学习。即使有家长和学生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也往往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合适的。
如果有个学校的推荐书目,相必家长的担忧和学生的担心就会减少很多。而阅读这片天地如果学校没有有效占领,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泛滥在学生间的是《最小说》和《怖客》之类,好一点是《读者》,过了甚至在读《洛丽塔》。所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展开阶段性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2、语文是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语文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工具和人文之间摇摆不定,虽然这两者不能分开,但具体到课堂教学时,侧重点不同则课堂呈现完全不同。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不管是素质还是应试,不管是工具还是人文,如果能够将一件事研究透彻,做到最好,那么就能有最多的收获。换句话说,我做的太不够了,在哪个方面也没有做到透彻清晰。
最后,我想说教育教学长路漫漫,我会快乐而坚定地向前走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感悟
深圳宝安中学吴泓的专题研究式语文学习,他在语文教学的高度上进行探索。当然,“思”与“诗”其实是并存的,广博和高度是共通的。
5、期待被听课
一开始,如果知道有人要来听我的课,总是很紧张;如果有公开课,绝不会主动要求被听,总害怕暴露缺点,丢人现眼。慢慢地,我的心态开始改变,以更开放和平和的态度对待听课,再说实在点儿,就是“脸皮厚了”。我深深认同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观点,从怕被人听课,到期待被听课,尤其期待别人指出我的问题。
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要把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教师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构建起“合作性同事”的关系,是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的第一步是教师之间敞开教室的大门。佐藤学认为:“只有教师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不能仅仅公开经过特别准备的教学,更需要公开的是日常的教学,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
6、寻找榜样
榜样的力量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成长,教学上的问题总归还是要落实到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学上的提高总归要依靠教师自身的提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有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我总觉得自己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板书不够工整,想着应该提升改正,但马上又会想——这就是我的风格,改不了了。实际上这是惰性作怪,顺应这种思想那么,教学将永远在原地转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课教师纪连海,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也是最早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的历史讲座创下很高的收视率。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说康熙》等多部著作,出版了50多盘光盘。然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在教学一线长达21年的辛勤付出。
纪连海起点很低,他出身北京昌平农村,父母没有文化,上学时他很刻苦,中学时把学校小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高考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四年的读书、抄书生活,读书无数。练就了一身博闻强记的功夫。毕业分到“薄弱学校”昌平四中,自以为能把历史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对副课历史根本不感兴趣,上课睡觉者有之,发呆者有之,纪连海心里非常难受,但他没有抱怨现实,抱怨学生,他决心攻克一个专业难题:“我的历史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们呢?”
为了达到吸引学生听课的目的,他对症下药,没有盲目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而是向传统艺术学习,他买了相声大师刘保瑞30集经典单口相声《官场斗》,练就了一套 “历史相声(评书)教学功夫”,从此深得欢迎,声名鹊起。2000年,调入北师大二附中,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不好“糊弄”。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想请老师纪连海指导一下,这篇文章给纪连海震住了,学生是精读《汉书》之后写出这篇文章来的。纪连海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以前看了许多书,但与那位学生看的《汉书》相比,都不上档次,并不是高级的史料。光靠昌平时期的相声嘴皮子讲课已不行了,面对新的问题,纪连海继续努力,从我做起,解决问题。他决心用知识的“活水”满足学生的渴求。他说,高中历史共5册,5册中所有的人物、地点与事件他都要研究透,直到根本不需要教材,而是以自己的历史研究来教学生。他又开始回到书的世界,以教材的知识点为本,展开求知。几年下来,他成为北京学问最高的历史教师,首开以中学教师身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先例。
纪连海的教师生涯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人要向前走,无论什么时候。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有自己学校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个性的指导。
作为百年名校,西安中学自有其文化底蕴。我一点浅见,这底蕴中还应更强调阅读。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书单引起了广泛讨论,赞美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然而阅读对于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作用,没有人反对。甚至从最功利的应试角度,阅读也是价值巨大的。我的一个学生,是个女孩子。通常来讲,女孩子在学理科时物理是个难点。但她却很有兴趣,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她喜读《时间简史》,崇拜霍金,所以对物理学习乐意投入。她从来没有在课外请过家教,但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课外阅读使学生分心,影响学习。即使有家长和学生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也往往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合适的。
如果有个学校的推荐书目,相必家长的担忧和学生的担心就会减少很多。而阅读这片天地如果学校没有有效占领,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泛滥在学生间的是《最小说》和《怖客》之类,好一点是《读者》,过了甚至在读《洛丽塔》。所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展开阶段性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2、语文是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语文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工具和人文之间摇摆不定,虽然这两者不能分开,但具体到课堂教学时,侧重点不同则课堂呈现完全不同。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不管是素质还是应试,不管是工具还是人文,如果能够将一件事研究透彻,做到最好,那么就能有最多的收获。换句话说,我做的太不够了,在哪个方面也没有做到透彻清晰。
最后,我想说教育教学长路漫漫,我会快乐而坚定地向前走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教育需要转个弯儿
教 案 中心 也 精彩
这是发生在今天语文课上的真实的一幕。《三亚落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但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美的效果却没表达出来。究其原因,孩子们有心慌的,有读得太快的,有看不仔细的,原因种种。我想,如果这时我范读一下或再作重点指导,学生听后照做,也就解决问题了。但是,我知道,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不是老师面对学生讲解某种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与运用。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方式去发现,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觉改变,这是新课程给予我们的新理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于是,为了读得更好,我们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失败”的同学作为成功的代言人站到了讲台前,接受大家的采访。小叶把书本卷成话筒状,首先采访了“金嗓子”小隆,他说:“小隆,你原来不是读得很流利的吗?这一次怎么读错了呢?” 小隆很诚恳地说:“是因为我太心急,读得太快了,就来不及看清后面的词。”“那希望你下次细心点,发挥出你的最好水平。”“谢谢!”小丁接着采访:“小磊,你读的时候怎么多字添字了?” 小磊不好意思地说:“我读着读着很顺,就随口加进去了,没仔细看,太不应该了。”未等同学们开口,小霞就自我检讨说:“我是胆子小,心里一紧张,才读错了。”婷婷马上说:“那你以后可要多争取读书的机会,提高你的胆量啊!”……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认真而深刻地反思着自己,失败的宝贵经验就这样深深地刻在了曾经失败的同学心里,也刻在了没有遭遇失败的同学心里。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看着他们涨得通红的小脸和发光的眼睛,我着实很受感动。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唤起的学习激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想必也是老师一味的灌输所难以实现的吧。
这一堂语文课,第一次跟孩子们读了整整一节课,第一次完整地看着孩子们从读破句、打疙瘩到流畅地读,第一次看着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甚至能在朗读中用上自己的一些感情处理。感觉真不错!虽然这堂课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没能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很坦然。因为,这样细致而深入的教学远比那些拥有美妙外壳而匆匆走过场的来得真切;因为,我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孩子们自己体验失败,感受到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读,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远比平时来得更投入,更有兴趣;因为,孩子们通过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体验,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是什么,感受到了成功应该怎样去获取。教育总是这样,于老师最简单,于学生却是复杂的。不管老师的说教多么生动亲切,但要把它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品质,不知要经过多少的周折与生成。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经受失败,从失败中认真反思,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让他们主动构建,自觉改变。这样,失败也就成为一种成功的教育。
教育真奇妙,任何的步骤,只要有一丝的改变,就能获得许多的回味。经常改变,有滋有味,学生的兴趣也就跟着来了。
教育孩子,有时真的需要转个弯儿。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的研修感悟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研修心得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八一小学 高秀兰
通过这次的名师工作室网络研修,用心体验感悟,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快乐。
首先,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以后在研讨教学方面以及自身教学也要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要想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此次培训及案例分析,我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和教师们一同钻研业务,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尤其是把教学教研提升到更高层面,促进更大的进步。
其次,强化了我转变学习的观念,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这样的学习是终身性的。自己虽然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好几个年头,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点微薄的成绩,可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合
格甚至优秀的教师,需要做的还非常多。
1.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2.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可以向文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
最后,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很多,易于接受,从而让受培训者也认同了培训的内容,我从内心愿意接受这样的培训。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学了之后确实获益匪浅。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永远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最值得寻觅探求的地方,更是教师一生追求所在。
总之,这次的学习培训是一次真正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学习,给我的工作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增强了我工作的自信性,理清了我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我的工作途径。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帮我学会了反思,怎样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改变观点,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和业务水平,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第五篇:教师工作感悟
教师工作感悟
飞行学院 匡江红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经历和关于教师工作的一些感悟。今年是我进入学校后渡过的第15个教师节。15年前我从研究所调入了学校,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觉得自己有爱心,耐心,而且热心,自信会成为一名好教师。15年过去了,我对教师职责的理解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刚进校时我没有认真思考过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职责有什么区别,只是单纯地以为做好教师工作,就是上好课并且关爱学生。所以我到新岗位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好好备课,认真上课。经过努力,终于能脱稿讲课了,而且得到了学校督导组的认可。因为有过工作经验,并且不断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慢慢的,上课变得游刃有余了。
进校后我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想班主任的职责就是督促同学认真学习,为同学解决各种困难。我也是这么做的。我曾一大早跑到学生宿舍,把睡懒觉的同学叫起来和他们一起温习功课;也曾特地煲了汤为生病的同学送去;和同学们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那时我以为我可以算是合格的高校教师了,学校和学院也肯定了我的努力:我先后被评为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班主任(导师)、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育对象,两次获得校合作教育优秀协调员称号。
2008年我听从学校安排,从机械工程学院调入航空运输、飞行学院工作。调动前我也曾犹豫过,调到新的学院,原来那些上得驾轻就熟的课程都要放弃,我要和刚进校的新教师一样备新课,而且航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应用领域,我以前在专业研究上的工作积累几乎全部都作废了。可最后我还是服从学校安排来到了航空运输学院。
航空,尤其飞行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不再年轻的我又开始了新的学习。感谢李永平老师,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关于航空的许多启蒙知识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也感谢吕鸿雁和陈昌荣老师,因为和两位老师的专业比较接近,在授课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互相探讨;当然更感谢徐老,徐宝纲一级飞行员,教了我很多有关飞行的知识,让我从一个飞行的门外汉到渐渐地爱上飞行,能在飞行原理课堂上自信地侃侃而谈。借此机会,我也想感谢一下我到航空学院后给过我许多帮助的航院飞院老师和领导。
随着学校的发展,在航院的7年中我对高校教师职责的理解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我渐渐明白,要做好一名高校教师,单有爱心、热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
2009年申报卓越计划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能力矩阵,当时还懵懵懂懂的,2011年在学校的组织下去美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工程教育认证培训,我才开始认真思考大学教育的目标和高校教师的职责。
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教师,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应授人以渔,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因此工程教育认证倡导的是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了哪些能力。
于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始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过渡,在上课中不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
2014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对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虽然工作量很大,老师们很辛苦,但是也让我们老师有机会全面审视和反思本科教育的宗旨。老师不能再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全面考虑所讲授的课程对整个专业中的支撑作用,考虑专业的办学目的,考虑课程所要达成的效果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014年教学团队组建,团队里的每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导师,虽然导师工作占用了我们很多时间,但是确实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立教学团队以后,在老师们的带教下,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比例大大增加。导师的职责和班主任相比,不再仅仅是学业督促和生活上的关心,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培养各种专业技能。
因此今天当我再来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的时候,我不会再简单地说有爱心、热心和耐心就行了,我感到要做好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真的不容易。
教师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职业,也将会是最后一个职业。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也热爱教学工作,我会努力做好。以上我对15年教师工作的一点感悟。
谢谢大家!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