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脚踏实地谱写青春赞歌
脚踏实地谱写青春赞歌
脚踏实地谱写青春赞歌
——成珮瑾同志事迹材料成珮瑾同志,女,现年24岁,哈尼族,中共预备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红河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现任元阳县攀枝花中学团委书记。成珮瑾同志于二00四年三月参加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半年后担任团委书记职务。两年来,成珮瑾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记事起,她就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这短短两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深深体会到了“教师”二字的真正含义。她深知,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她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脚踏实地,用一个年轻教师的满腔热情,谱写出一曲曲青春的赞歌:一、投身教育天地热情挥洒教坛
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县里及州上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负责集体备课记录的整理工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二、踏遍哈尼山寨心系穷乡孩子
成珮瑾同志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从红河学院毕业后,在元阳县攀枝花中学从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彝族、哈尼族同胞的孩子不失学,成老师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彝村哈尼寨。有一次,当她听说一名哈尼族学生辍学回家准备成亲时,立即连夜走了二十几里山路赶到哈尼寨子,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为了提高彝族、哈尼族同胞的科学文化素质,让更多的学生不再因贫困而辍学,成老师不计任何报酬为他们寻找资助人,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她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成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彝族、哈尼族同胞的一致赞誉。三、敢于创新,无私奉献
成珮瑾同志在进校后学校安排她担任了音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她没有把音乐课看做就是教学生唱唱歌,而是利用这块阵地向学生们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她根据教唱每首歌的歌词内容,首先编好开课前简而易懂的“序曲”,开课后,她创造性的按着自己的方案去认真地完成她所教的内容。学校和教育局领导几次听她的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任教仅半年时间,就兼任团委书记职务。学校给她压了担子,她为做好这项工作,每天都是早来晚走,她除了教好课外,还要熟悉钻研团队工作,她主动与上级团组织取得联系,开拓工作途径。几年来,她在学校里主持和领导共青团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创造性的组织开展文艺、体育、特长展示为一体的大型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生活。为了使孩子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合格小公民,她主动与乡司法部门取得联系,请他们来学校讲解各种法律法规,增强了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她组建了学校的第一届学生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骨干,学校的卫生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和师生的好评。成珮瑾同志在工作中,总是想在前,计划在前,做在前,赢得了校领导们的信赖和师生们的支持。成珮瑾同志擅长音乐、舞蹈,任教后就担任全校的音乐课及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师,成了我校的文艺骨干,自她来校后,我校的文娱活动在有了质的飞跃。学校以前很少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偶尔演出,只能演出单一的独唱、合唱、如今学校的农村孩子们也能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们一样,跳出优美、漂亮的舞蹈,演出各种生动的节目。成珮瑾同志,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对自己已承担的工作干得好、干得出色,而对分外工作,也是那样的认真,她协助学校完成了“普九”、“两基”的验收,在学校里,她善于书写,文笔较好,协助校长完成了大量的总结材料。成珮瑾同志在平时工作中,协助校长狠抓养成教育,使师生们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成珮瑾同志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为了使贫困学生安心学习,她多次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为孩子们买衣服、买文具用品,主动帮助贫困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李海燕是个孤儿,是我校舞蹈组的尖子,在参加演出时她没有能力买演出服装,成老师拿出自己的一百元钱,为李海燕同学买来了服装;李玲的父母双双残疾,家境贫寒,看到学生站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成老师难过的流下了眼泪,她马上回到家中拿来自己的棉衣,披在学生的身上,由于李玲生活条件差,营养不上良导致缺钙,经常抽搐。成老师得知后用自己的钱为李玲买补钙的奶粉;张婷婷同学是单亲子女,靠母亲打工维持生活,肩上背的书包破得不能再补了,看到了这一情景,就为张婷婷买来新书包、新文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取决于教师素质是否优良。为了精通业务,提高自己,她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钻研教材,广开途径,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除此之外,她反复进行基本功训练,不断培养自身的专长,广泛地汲取各学科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2005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汉语言本科专业,2006年参加全国音乐本科专业自学考试。几多汗水,赢得了几多丰硕的收获。她的一专多能,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05年5月,在县文体局和县团委举办的首届“梯田杯”青年歌手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县妇联和县团委举办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5年6月,在县政协举办的“政协委员讲学习”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州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州文体局举办的“滇南之星,魅力蒙自”演讲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5年7月,代表元阳县政协参加由政协红河州委员会举办的“政协委员讲学习”演讲比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12月,参加云南省广播歌手电视大赛“金星化工杯”红河赛区选拔赛民族唱法组的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6年3月,在县妇联举办的首届“梯田杯”巾帼献小康卡拉OK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成珮瑾同志思想进步,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学校教师队伍里表现突出,她脚踏实地,谱写青春赞歌,成为青年教师的楷模。第二篇:青春无悔 肩负使命 谱写赞歌
青春无悔 肩负使命 谱写赞歌
我一直非常欣赏老电影《烈火青春》里面的一段话,并用它激励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认为,青春就应该燃烧,发出亮光才有价值!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既然这样,我不愿腐朽,也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在座的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燃烧的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青年的爱国激情和行动,今天的中国青年依然如此,护卫奥运火炬全球行进的青春脚步就是证明。但是,与历史上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命运而奋起的青年们不同,今天的青年生活于崛起的中国,面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变局,利益纠葛千丝万缕,因果关系错综复杂,让一腔爱国情、报国志找准方向,不但需要热血澎湃的激情,更需要冷静睿智的理性。青年一代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和希望的所在,即将接过先辈们艰难传递而来的强国之路的接力棒,此时此刻更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全部努力推动祖国的点滴进步──这就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青年强则国强,目光远大、身体力行的一代青年将是中国强大的有力保证。冯艾曾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研究生,4年内两赴宁夏西吉县白崖乡中学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战河中学从事志愿服务。她克服种种困难,将自己融入到当地居民和学生中;还利用业余时间进村入户,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等进行调查,完成了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光荣称号。冯艾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追求,充分展现了青年志愿者志存高远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冯艾是青年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同学们,冯艾的事迹不正是启示我们当代青年,要以冯艾和以冯艾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为榜样,立志高远,不怕苦难,勇于实践吗?是的,青春不应虚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面对着严峻的经济危机,现在正是我们青年无私奉献、埋头做事的时候!我们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尽快让自己在历史使命的感召下真正成熟起来,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号召、人民的需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更宏阔的视野,更理
性的判断,更沉稳的行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成就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书写无悔的青春!
同学们,还记得08年那场旷世灾难吗?就是我们可爱的年青人,面对一次次余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断路,但这阻止不了青年志愿者真诚无畏的脚步。甘肃电力抗震救灾电网抢修青年突击队有一位师傅叫郑荣理,“5·12”地震灾情发生时,刚巡线回来的他正在家中休息,短短数秒内,他家的6间瓦房全部被摧毁。侥幸脱险的郑荣理来不及喘息,就冲出家门,穿行于乱石翻飞的山峦沟壑间,巡视、查看、检修线路。5月17日下午文县突降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对已经遭受地震灾害的文县更是雪上加霜。文县团县委立即组织了近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来往于医院和受泥石流影响的滨河路一带,他们冒着大雨,抬着单架,把受伤的群众送到医院及时治疗。一位老人深情的说,“这些孩子太可爱了,有他们在,我们就不怕。”志愿者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青春,我知道你,知道你让我们无怨无悔,无怨的是那一份永恒的执着,无悔的是每一次心灵的选择;知道你让我们轻狂,轻狂的是一种坚韧的自信,是一种“人不轻狂枉少年”的人生壮言;知道你让我们纵横驰骋,纵横在楚汉棋局之上,驰骋于九霄云谲之中。生命易老,时光飞逝,无论失败或是成功,它总是青春的痕迹。我们拥有青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幼蚕破茧而出…… 拥有青春,就应该拥有春的幢憬、夏的蓬勃、秋的浪漫、冬的深刻。年青的朋友,让我们高举爱国的旗帜,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我们的青春之火,在21世纪的挑战中闪光;让我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在共创祖国辉煌的征程中闪耀夺目的光彩!
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如果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现在,是过去的继续;现在,是未来的开始。过去,它已经去而不返;未来,它只可令人憧憬;唯有现在,是我们完全能够把握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当下开始乃事业成功之道。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立志、发心、勤学、实践。我们的生命,是由若干个今天所组成,我们应该在遣一个暇满的人生中,努力完成每一个美好的今天,将每一个今天都不空过。大学四年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一生最绚丽的时刻。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同学,肩负使命,学会聪明的读
书,勇于实践,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发扬读书人应有的进取精神,读天下文章,看天下风景,交天下朋友。通过读书,丰富人生,开阔自己的胸襟,磨练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青春的梦想,为世界增添一道属于我们的光彩。青春,我感受你,感受你清澈明朗的力量,感受你舞蝶鸳织的缠绵,感受你搏击风浪的勇猛,感受你扛起社会的脊梁。青春酝酿着奔腾的使命,我以血为墨,书写出最壮丽的宣言;青春,我以岁月为律,谱出最动听的乐章;青春,我以心为锤,击打那沉静了千年的暮鼓晨钟。青春,我以狂为刃,斩断那荆棘华霜。纷飞的梦想,是青春不变的情节;无尽的痴狂,是青春难得的赤诚坦荡;时代的激越,是青春奋进的力量!
让我们用青春,诠释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用青春,燃烧生命的希望,让我们用青春,走出精忠报国的坦坦荡荡。
第三篇:演讲稿——在基层谱写青春的赞歌
在基层谱写青春的赞歌
2009年8月,我作为一名选调生,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带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踏上了农村基层这片宽广的天地。自从我选择了这条道路,我便深深地知道,来到基层,就意味着奉献。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城市的喧嚣。尽管我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我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充满诗意而不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我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基层这片沃土,让信念在基层开出青春的花朵,让理想在基层闪耀青春的光芒,让梦想在基层谱写青春的赞歌!
基层是个艰苦的地方,也是个磨练人的地方。古今欲成大事者,根本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充满曲折。面对基层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呢?一是“勤奋”。80后的我们,风华正茂,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非一般的激情与干劲。由于我们大都是首次接触基层工作,缺乏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勤奋地去做事。
二是“学习”。学习包含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知识,不可浅尝辄止,需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努力掌握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科技知识。学做事,关键在于“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做人,要从工作中学,从生活中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三是“磨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国家已经为我们耕好田,播下种子,是否能成才,需我们自身努力去磨练,去锻造。
四是“奉献”。作为选调生,掌握着一定的知识,面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众,我们应当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所掌握的技能,去奉献,去帮助农民群众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
五是“修养”。古语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干部,没有良好的修养、没有高尚的人品做保证,不可能成为一个人民信赖的好公仆。我们应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既要时刻想着自己是选调生,又要时刻忘掉自己是选调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我们要时刻想着自己是选调生,要不忘身份,要以选调生这个称号为荣,时刻想着为选调生这个集体争光。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时刻忘掉自己是选调生,要把自己看作基层干部中的普通一员,迅速融进他们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不要认为自己是选调生,就可以搞特殊化。特殊意味着自我孤立,特殊意味着脱离群众,特殊意味着放弃进步。
基层是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基层的现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够真正增进对老百姓的了解,增进对老百姓的感情; 才能够真正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丰富人生阅历;才能够真正增强各种能力,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快成长成才的步伐。只有真正能够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成长成才。
波光粼粼,我们只是浪花一朵;霞光万丈,我们只是金光一缕,但我们坚信,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绽放光芒,一定能够谱写出一曲壮丽的青春赞歌!
第四篇:建团百年,用奋斗谱写青春赞歌
建团百年,用奋斗谱写青春赞歌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峥嵘岁月,青春奋斗的力量从未停止过,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年的力量在时代发展中展现无遗,越奋斗,越青春,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在逐梦路上展现青年风采。
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在创新创业中,在脱贫攻坚中,在抗疫抢险中,青年队伍脱颖而出,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展现青春本色,敢于担当使命,敢于挑战未知,不退缩不怕苦的优良品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我们广大青年义不容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我们青年的榜样亦是信仰,向榜样看齐,接续奋斗,奉献青春。青春是夺目的红色,是真诚热血的颜色也是五星红旗的颜色,胸怀报国之志,在崎岖道路上砥砺前行。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书写中华儿女英雄本色,在新时代进程中,青年力量是一剂催化剂,让祖国发展更快迈入新征程!
第五篇:那半年,在台湾谱写的青春赞歌
那半年,在台湾演绎的青春赞歌
——记台湾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现在已经快到离开说再见的时候了,坐在电脑面前,一边敲击键盘,一边回想:从一开始焦躁地等待来台手续的办理,到来台后头一段时间的慢慢适应与探索,再到学习生活慢慢上正轨,参与各种活动、四出体验风土人情,中途的想家,各种小插曲,一直到最后与在台湾的老师和朋友们依依不舍的聚会与道别。四个月的点点滴滴都重现在脑海里,真的很庆幸当时自己作了这个决定,来到台湾,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经历,结交了不一样的朋友,接受了不一样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情,总之这四个月给我留下了数不尽的难忘的回忆,它们将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一段乐章。将它们记录下來,文体不讲究,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心底话,都提炼自我最真实、最深刻的感悟。
高亢的前奏曲(兴奋的September)
台湾对以前的我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只停留在小学课本中的日月潭,阿里山。所以带着对宝岛台湾的憧憬和一本旅游手册,我坐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还记得在飞机上看到的台北,灯火辉煌,很华丽,很虚幻,同样给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前往明道大学的路上,我还一直感觉自己依然还在天津,但车窗外来来往往的机车告诉我,我已经远离了家乡,来到了这个我还很陌生的地方——台湾。
我们的宿舍在彰化县溪洲乡,没有在校区,每天要坐接驳车去上课。起初,对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的感情,还一直抱怨太偏僻了,购物买东西太不方便了。但渐渐地,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地方。其实就算刚到这里,但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友善,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也没有感受到什么距离感,还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里虽然不像台北那样的繁华绚丽,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恬静淳朴。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记得我们第一次出去采购,不认识路,一家奶茶店的老板,放弃了生意亲自带我们过去,至今我们想起都会很感动,现在我们和他成为了好朋友,每次都会打招呼,开玩笑。快回去时,老板每回看见我们都很幽怨地说“你们快回去了”“我们的缘分就要尽了”开始时,还会安慰他,“我们以后有机会会回来看你的,为了奶茶”到后来我们就什么也不说了,只是笑笑,因为我们怕大家忍不住会哭出来。还有宿舍楼下的卤肉饭老板,因为胖胖的,我们私下都亲切的叫他“大肚子老板”记得有次点完餐,和同学闲聊时,说道了钱不够花,没钱了。从那次以后,每次老板都会默默地给我们的饭里,加很多肉,生怕我们会亏待自己似的。诸如此类的小事很多,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的好客,热情。在这里给我我们太多的感动。
宿舍里的的环境蛮好的,环保工作做得很好,垃圾都需要分类处理,培养了大家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挺值得借鉴的。至于吃的方面,学校的食堂,刚开始时,北方的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食堂的口味很清淡,还有很多东西是有些甜味的,和天津的口味不太一样。我做为一个重口味的人,那个味道真的很受不了,还好,楼下有美食街,可以满足各种口味,在学校也有很多比较有情调的小地方可以提供各种美食。不过慢慢地,大家也就都习惯,适应了,就像我,现在口味就淡点了,开始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了。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会有些不同。课堂都很活泼有趣,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大部分时间是和同学讨论式的学习,同学们兴趣都很高。美姿美学主要是锻炼自身的仪态,气质;探索运动我们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学习如何设计游戏,进行户外的教学;安全教育会告诉我们一些日常安全问题及解决应对的方法;团体动力学会教我们如何带团队,领导小孩子,还有部分课程是带动唱和角色扮演;脑与心智发展让我们更了解儿童的身体与心智发展,与少数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游憩活动教会我们如何设计游戏,制作主题活动;国际礼仪我们会学习一些国际商务礼仪,顺便还可以学习一下英语;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让我们更好的去处理人际关系与和小孩子的心理状态;职场伦理会讲企业的经营,经济,危机处理之类的,但我自己觉得和我们的专业不是很贴近,但可以学到点不一样的东西。这里的同学上课都很活泼,课下也都很热情,给我们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还带我们了解了附近的环境,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工作日的空闲时间,我们会去图书馆或去健身,游泳。
刚来到这里,學校就有安排我們到台灣的各個地方走走看看在一月份去过了野柳,101,台北故宫,中正纪念馆,和各类的商圈和夜市。这些景点都是旅游团必去的地方,还蛮漂亮的,很值得一去。
总之,一月就是逐步适应在台湾的生活、了解学习模式、当然还有四处的游玩,每天都很兴奋,就好像自己生活在电视剧中一样。很奇妙的感觉。
欢快的圆舞曲(快乐的October)
从九月的摸索,到十月的熟悉,我们经历的这个适应期似乎并不算长。在这里我们结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很快大家就打成了一片,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去逛街,一起出去郊游,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但是十月乐章中的出现了些小小跳动的插曲,但整体的乐章还是很和谐的动听。
关于学习,在这个月中,我们的各个科目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美姿美学”的走秀排演,到“探索游戏企划”的方案设计,小组的合作,从“游憩活动企划”中关于圣诞节策划的不断改进更新,到“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对自身的揭露,再到后来去校外各个幼稚园的参访„„我们的学习真是丰富多彩。而且,从这个月开始,我们每周五都可以去明道附幼去实习半天,可以看见那些可爱的孩子,只要看见他们,心情就会变得超级棒!
在这些学习内容中,我相信让大家感受最深的便是对于幼稚园的参访。在本月中,我们参访了“柏克莱”以及“东阳”两所幼稚园。在“柏克莱”幼稚园中,之前从没见过的“黑光教室”让我们惊叹不已。当看到那些用荧光笔画出的普通的图案在黑光中闪耀,而孩子们因为活动环境的改变而打破心里防线展示出真实的自己时,不由得对“柏克莱”教师们在教学方式的设计方面表示肯定。而在“东阳”幼稚园中,关于孩子运动设施的贴心设计以及“蒙特梭利”教学课程,同样让我们耳目一新。与其他幼稚园不同,在蒙氏教室中,没有一丝高分贝的声音,孩子们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尊重,学会同理心,那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要谈两所幼稚园的共同点,便是不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们都尽量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引导孩子,并注意开发孩子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不只是一味的填鸭式教育。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非常深。
在10月8、9、10日三天中,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台湾东部三日游。虽然过程中天公不作美下了几天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游玩的高涨热情。在“宜兰传艺中
心”,我们欣赏了巴基斯坦艺人的乐器演奏,观看了戏剧“龙宫喜事”,而许多台湾的传统艺术品令我们也爱不释手;在东海岸线上,我们欣喜地在太平洋海岸边嬉戏打闹;在知本国家森林游乐区,我们近距离接触动植物,并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鹿港,我们在远处看了百年一遇的庆祝烟火,在人群中感受着当地人的惊喜,欢快的心情。在月末时,我们去了淡水和九份,在淡水,傍晚时分,渡船码头边聚集着等待的人群,落日余晖映照水面,把淡水老街全部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在唯美浪漫的夕阳前,情侣们倚靠在码头的栏杆上窃窃私语;民间艺人安静地守在路边,专心致志地捏着五颜六色的泥人;岸边的垂钓者从容地将钓竿从手里抛出,浮标在斜阳里画了一段优美的弧度后落在金灿灿的海面;我们在渔人码头,喝着浓郁的咖啡,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夕阳,太让人陶醉了。而九份从山脚远远望去,一座座石头房沿着陡峭的山坡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有致,层次渐进分明,形成别具韵味的山城聚落景观。
构成景观主体的便是竖崎路与基山街。老街不过一两米宽,两旁一溜的大红灯笼簇拥着磨得水光发亮的旧石板路,仿佛丽江古城似的让人有时光倒流的错觉。街道两旁全是商铺,房子整修或翻新都古拙枯寂、别具匠心,并不在乎年代的吻合与时空的一致。在这里能时而发现平遥古城、时而找到江南小镇;时而清末民初、时而大上海租界。看看商号:悲情城市、小城故事、戏梦人生、旧情绵绵、醉大饿集等等或古朴或搞笑,雅俗共赏。再看看店家:有长袍马褂、有唐装、有五四青年、有阿曼尼爱玛仕,再配上老式电唱机与发黄的招贴画,林林总总、颇具风情。徜徉于这繁华市街,并无铜臭味;并无充斥着大声叫卖和喧闹吵杂;并无司空见惯的奸商与游客间的斗智斗勇。更精妙的是:配上狭窄的街道、光光亮亮的青石板、迂回曲折的石阶、周庄双桥般的峰回路转、犬牙交错的暗巷,色彩斑驳、光怪陆离地演出着说不清、道不完的别样情绪。在这里,您无需较真,更不能用考古眼光去鉴别对照。所需要做的只是在这虚拟的空中市街尽情放松身心,让心灵得到最大释放。或怀旧,或感伤,或憧憬,或随心所欲什么都不必想,悉听尊便。不能过多的描述了,只怕我粗略的文笔会把那种美景破坏掉。这次的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这美景,还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的独自旅行,虽然少了些计划,却多了些惊喜;少了些舒适,却多了些自由;少了些同伴,却多了些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我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
在这和谐的乐曲中,突然出现了点小插曲,就是我们原本温馨,愉快,像一家人的宿舍中,突然出现了点小裂痕。不像以前那样集体活动,而是默默地分成了两个小帮派,宿舍里的气氛很尴尬。那段时间,我很是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但一直也没找到答案。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集体生活那么长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状况。幸好一直有朋友开导我,告诉我这种情况是女生宿舍中必然会经历的,让我不要太在意,帮我想办法。慢慢地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渐渐地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四个女生一起到处疯。原来是室友间有点小误会没有解开,把一切说明白了,也就好了。虽然说当时自己很痛苦,很迷茫,但现在想想,觉得是多了一种经验,学会了如何去处理集体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其实,在集体生活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看法,要及时的说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也许还可以帮助朋友改掉一些坏习惯,缺点,只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而不是把坏情绪都积攒在一起,就像人际关系中所学到的我们不需要情绪储蓄罐,要懂得表达情绪。出现了问题时,更不能像鸵鸟似的逃避问题,要勇于面对,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小插曲过后,又回到了以前的音调上,乐曲继续演奏着。
思念的小夜曲(乡愁的November)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
这段期间的学习,我也感觉到,台湾的大学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上是一堂课内前半阶段讲解理论知识,後半阶段就进行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虽说我们也同样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相对与我们前半学期学习理论,後半学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方式,他们的方式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在台湾的学习、生活的期间,另一个让我体会深刻的方面就是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的观念中,老师和学生是不一样的个体,学生必须尊重老师,老师在学生面前也一定要庄重,沉稳。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学习就不会有其他的交集。但在台湾不同,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只是学习,还会是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课间老师会坐下来和学生讨论一下棒球,或者是偶尔邀几个学生在附近的餐厅喝杯饮料、吃个饭,这些都很平常,因为他们是“朋友”。这段期间,我也感受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样亲近的师生关系不仅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更有助于老师与学生一起学术上的研究。上课课堂气氛通常比较活跃,绝大部分老师没有架子,师生间相对比较平等,课上时常会有相当热烈以至激烈的讨论,课间闲聊也可见老师和同学打成一片。老师对于认真与热情的学生也很照顾,特别是一些老师还会经常带大陆学生四处游玩、聚餐或给予在各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每回上课时,老师们都会给我们带点小礼物,台湾小吃,名产之类的给我们品尝。我们的企划案也进行了第一次的实施,我们各自做了家乡的美食,一是由于太思念了,二是请老师们品尝一下大陆的美食,这次活动真的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还学会云南的菠萝饭,新疆的大盘鸡,还有老师亲手为我们现场教学的台湾黑露露。
关于游玩,我们去了鹿港,西螺,新竹,內灣,綠光小學等地方。在旅行的期间,由于多数是我们自己出行,就会更多的接触当地人,也就更会了解风土人情和民众真实的想法。就会有人很高傲地问我们“大陆还那么穷吗?”有人会背地里叫大陆人“呆瓜” 刚开始时,听到真的很气愤,但又不能乱说话,内心一直在挣扎。不论是个人思考,还是所处的位置,很难提出什么有价值的看法。但到后来,我们就总结出了一种现象,那就是那些有到过大陆,有素质的人都会很谦虚,很友好,默默地说“现在台湾和大陆比真的差远了。”反而是那些没有见识的井底之蛙,才会嘲笑没有看到过的世界。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沉默无视,甚至对他们淡淡的一笑而过。但虽然,现在大陆是比台湾繁华,发达的。但我认为软实力还是很值得学习和更改善的。我们搭乘捷运时,就被这座城市的年轻人震撼到。惊讶地发现,车厢内的年轻人宁愿扶着把手站过全程,也不去「占领」面前的两个深蓝色座椅——「博爱」座席。当然,这样的座位在任何一个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可见,但使用率与大陆有很大区别。在公共场合,不管人多拥挤,大家都是井然有序的,搭乘电梯时,大家会自觉地站在右边,左边供有急事的人使用。在这里不用担心东西会丢,记得有一次,我去逛街,上公车前后面的人突然拍拍我,告诉我书包的拉链没有拉,让我自己小心点。还有一次,挑选礼物时,不知道顺手将相机放到哪里,当我不抱希望地去服务台询问时,居然有人拾到,送到了服务台寻找失主。在台湾,搭便车成为了很习惯的一件事情,没有人会警惕地先想到底有什么企图。人与人之间是真心得,没有猜疑,城市间有股浓浓的人情味。我觉得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有多少高楼大厦,GDP有多高,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情感与关系是最重要的,不然连人都会变成像冷冰
冰的混凝土一样,到处都是冷漠和隔阂,那城市的发展也就没有了了任何意义。
这个月天气有点转凉,有点了秋风瑟瑟的感觉,也引起我开始有些想家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家那麽久,以前的我总是想着往外面跑,还因为大学在天津,离家近,还遗憾了好久。觉得就是要离开家,远离家里,才会锻炼自己,让自己独立,而且还能开阔视野。从小长辈们就说我不恋家,我自己也一直都这么认为。但真正离开后,才发现并不是想的那样。我也终於体会到“佳节倍思亲”是什麽样的感受,以前读到关于乡愁的文章,还觉得作者矫情,有那么夸张吗?现在自己真切感受到了想家的滋味。想吃妈妈做的饭,想听爸爸那带着关心的责备,想听姥姥姥爷讲邻居之间发生的趣事,想和妹妹们一起打闹。这时的我,总是想快点回去,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好。真实的体验到了思念的感受。
低沉的尾音(矛盾的December)
我们在台湾的小日子还是继续过着,要临近考试了,所以渐渐忙了起来,各种报告和作业,但还是阻止不了我们游玩的计划,我们成功地做到了学习,游玩两不误,生活过得很是充实。我们去了垦丁,阿里山,日月潭,清境农场,高雄等多处地方,估计其他人也有描述它们的美丽与精彩,我就不多说了,详细的风光就不用再赘述了,而且美景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比任何文字与照片都更有说服力。
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心情却从要回家的兴奋,慢慢转变成了对这里的不舍。思念的情绪还可以忍受,最受不了的就是离别。快要离开了,都变成了最后的一课,和每个老师合影留恋,大家都忍不住地痛哭起来。在这里有我们太多的美好的回忆,每个老师不仅仅像我们的朋友都,更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我们,团体动力学的洪老师请我们吃了散伙饭,拍完照后,眼圈红红的一直赶我们走,我们知道老师是不想在我们面前掉下眼泪。和这里的同学们,一起办过活动,一起参加过表演,一起做过游戏,一起骑过机车,一起逛过夜市……太多太多的一起,太多太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感动。还有明道附幼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真的很想看着你们慢慢长大,见证着你们的成长历程。不能说感谢,因为有太多需要感谢的,因为有太多的感谢要说,离开永远都比相遇更难。现在真的很舍不得这里,以后希望有机会还能回到这里。这个给我带来太多惊喜与感动的地方。
在台湾的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相信这一段经历,改变我人生的程度更会是超乎想象。在台湾的日子,有太多的意外和惊喜等待发掘,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太多的人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怀念,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让我成长很多,经历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拓展了我视线的维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挖掘了我思想的深度。爱生活,爱旅行,爱玩乐,爱知识,爱大陆,也爱台湾。就是这样,在台湾,我谱写了完美动听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