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教小学有感(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2: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我教小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我教小学有感》。

第一篇:读我教小学有感

读《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有感

旧城小学:卢聪群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唯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能在人类的阶梯上走得更快,更远。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一种另类的备课”。更何况我本身也是爱读书的人,只是平时工作太忙,所以很少有机会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当《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几经周折到达我的手里时,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品读起来,这本书是特级教师李烈之作,与其说它是一本关于教学的书,还不如说它是一本净化教师心灵的书。书中那简洁明了的文字、精炼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维权威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心中的茫然也减轻了许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爱育爱,爱如土壤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于漪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爱。它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活动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唯此,只有教师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使学生爱他们的老师,爱老师你所教的学科,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能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兴趣又靠爱而产生的,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便会产生爱的念头,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寻找。这样就不愁自己的学科教不好。由此可见,以爱育爱尤如泥土和种子,一旦种子撒在泥土中,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真实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促我成长

看到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让我犹如身临其境,让我看到了真实、具体的课堂,让我有了学习的参照。细细研读李烈老师的每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使我了解到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书中的这些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首先小标题就富有个性,就能激起你读的欲望,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我也有生气的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每一条经验,李老师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具体做法及感受,操作性、可读性都很强。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情有多专?可以看出,李老师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在小学,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关注个体差异,要把再次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老师们经常说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数学课堂犹如一池死水,可是当你读了李烈老师的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你的认识是错误的,数学或许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可是在求得结果的过程中,确实精彩纷呈,生动有趣的。我们应该多借鉴李老师的数学课堂,让那一池死水活起来。这也本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学生才会快乐,老师才能满足。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教学方法。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第二篇: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碧莲镇中心小学 徐仙乐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等一系列的名词被追为时尚,与之有关的书籍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这些书籍中我最喜欢李烈老师编著的《我教小学数学》,它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利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以“爱”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充满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才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承认学生有出错的“权利”,对于回答失败的学生,应给予弥补的机会,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赏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学生精彩的发言恰恰是问题的根源。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自身找原因,采取“内归因”的做法,而不是去指责、埋怨学生。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言行,努力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正是新时代的教师应遵循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要“以爱育爱”,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爱育爱”是本书阐述的中心之一。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得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即称之为以“爱”育“爱”.书中列举的 “第一印象不可忽视”、“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出错’是‘权利’”、“站到学生中来”、“亲师才能信道”、“数子不如奖子”……都是以“爱”育“爱”的一系列理论和具体做法。在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摆脱“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生命交流的过程,用满腔的热情去尊重、理解、支持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悟到工作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高尚。从而更爱自己的工作,并会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从事的事业。

三、立足新课标,能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

“以会教会”是本书阐述的另一个中心。新时代的教师要出色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势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尤其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新世纪对学生的“会”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会”的内涵自然也就更丰富了。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有专研、发掘教材的能力,要能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例如每节课的前三分钟教师应创设内环境,激发“生长点”,即积极做好知识准备工作,激活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于较难理解的新知,应选好“突破口”,联系生活,化解难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主张低起点,高终点的原则,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重视解题策略,寻找最佳方案。让孩子们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四、能从实践中探寻合理的教法

理论总是来自于实践,而又必将回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擅于从实践中去探寻合理的、适应所教学生的教法。比如,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可要求学生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这样能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还可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对事业的负责、对孩子成长的负责,是一种爱的表现。又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具体的,知识点之间又常常是有联系的,通常称为“知识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进行引导,使所学的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再比如,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掌握生动、亲切的有声语言,还可以适度地运用无声语言。这是因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往往需要的是一种静静的环境、无声的氛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声的、深刻的思考空间,教师应做到(1)话不能太多。(2)时间要给够。(3)减少无意识的干扰。(4)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如果课上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呈现一种有动有静的美,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由实践中找到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是站的住脚的,是不同于空中楼阁的哲理论述,是新时代的教师可以模仿,可以参照的可靠依据。

五、相信学生,正确运用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公民,在小学阶段要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不仅仅是要他们学好数学。事实上,学校里往往会看到语文、数学、英语不相上下的孩子居多,而有偏科悬殊的孩子居少。所以孩子的广泛爱好,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科学习,自然也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在孩子成长中教师也应该帮助他充满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不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做到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评价要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产生动力。对于学困生要给予适时的“不错,有进步!”;有的孩子解题方法新颖,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也别忘了写一句:“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误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种适时适度的评价既能让学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情。

可见,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应该时时刻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去影响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爱学习、爱生活,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将来去奋斗、去奉献。当教师认识到这些必备的要求,并付诸于行动时,一定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看到人生的价值,进而升华为对事业、对人生更执著的爱和追求,这正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篇: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20170920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遂宁绿然国际学校小学部 杨晓凌 拜读了华老师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颇多: 感悟之一: 华老师的课

1、设计新颖——坚持“课前慎思”

首先,从课题的名字来说就让人耳目一新,“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等给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了探究、探索的想象空间,具有很强的张力。使学生对华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创出他自己的教学新路感到新颖。

其次,即使是我们熟悉的课题“角的度量”、“圆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也上得别有一番洞天,这无疑依赖于华老师潜心的课前慎思。有专家说“他把思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确如此,为什么其他教师“怎么没想到”这样教?因为我们很多教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而华老师却是认为“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当你所教的内容学生认为是一种需要的话,学生内心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自动自发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自然就吸引学生,效果也会更佳的。华老师就是在每一节课之前都经过了认真地思考,“要设计一节课,就要去琢磨它,思考它,以往的课存在什么问题”、“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华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地思考下,才会有所得。请问:我们课前能做到这些吗?

去年在上“画三角形高”的教学实践中,我使用“一重、二过、三画线”的方法,基础好的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但学生没有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真实的成长经历,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就很容易僵化,也就很难消化。“东变西变,不如多做实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所以,在另一班的新授中,我采用“击趣,探究,合学,一悟”模式,让单一的线变成三维的体,让三角形站起来自己说话,自己比高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很好,在各次测试中无一例错误,弱差生都能够成小老师去辅导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可见,课前慎思很重要!

2、研究学生——坚持“以人为本”

研究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课题”。如果将美好的设计在课堂上巧妙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我们的教学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华老师认为:“教师之所以能左右逢源地从容驾驭课堂,正是因为对教材的正确把握,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学艺术——坚持“至真至爱”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是创新。华老师总是给我们以无穷的回味。什么是好课——好课就是“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这就是好课的核心标准。”华老师说“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老师要有“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不能只是抱怨,只是哀怨,要探索、要发现!“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华应龙)”“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这样我们才有“山高人为峰(林则徐)”气势,“一览众山小(杜甫)”的眼界。华老师“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学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是啊,我们好不容易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往情深的向往)”守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追求之路;来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怨无悔的坚守)。”不改初心,继续攀登的第二境还不行,我们要:会飞的飞起来,能学的飞得更高,到达“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峰回路转的顿悟、柳暗花明的境界提升)”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第三境界” 感悟之二 领悟其精神——创新,爱心

虽说“教无定法”,但也必须得法。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我们不要“灌水”,而要“点火”。所以要让孩子们学得有很趣,就要让我们老师去点燃那个渴望之火求知之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所以,激趣很重要,抓住错题资源很关键。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通过不同倾斜度的滑梯使学生哈哈哈大笑,达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学生按照测量长度的方式去测量,在投影仪展示后,有学生小声嘲笑,老师摇头制止,示意听该生解说——很好抓着了错题资源。然后是: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了这样的尝试精神鼓掌——满满的情,满满的爱。华老师利用错题资源,将错题资源中的“从0开始”巧妙的转化到: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的非常棒!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整个过程都体现了华老师的爱心,对出现错误的学生是鼓励加利用,鼓励其大胆的探索,利用其从“0”开始的思路)然后引导在量角器上我们能找到角吗?通过学生探究揭示本质——用量角器上的角去与我们已知的角重合!而我们往往是让学生去探索,然后固化的东西给学生“点对点,线对边,0在内圈读内圈,0在外圈读外”,相比之下教导的学生缺少灵动,缺少灵性和缺少灵感,显得很机械,被动,缺乏创造思维的训练。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华老师的课每一次到达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到达。

但我们“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不要迷恋华老师,华老师有点遥远了,他的方法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在我们的绿然国际学校就有很多名师——肖哥课堂的灵动,勇勇的谆谆善诱,老杨我的幽默,兰兰的凌驾于知识之巅,龙龙的舍我其谁的霸气等等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思考作为自己的生活。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简单化,杂乱的程序化,漂浮的固化,只有“删繁就简”,才能“领异标新”;爱在心,俯下身,敞开怀,拥抱孩子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绿然教师格言:“爱学校做主人,爱岗位做能人,爱学生做亲人”。

感悟之三:我们到底要给学生什么?——德行天下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静静的夜,走过你的窗前,看见你的身影,满心的感动,满心的痛楚,亲爱的老师,你——辛苦了!”辛苦,清贫是老师的常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爱得痛彻心扉!“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林崇德教授)

我们老师就是那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个孺子牛,那个辛勤的园丁,那根蜡烛┉┉!我们老师就是: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表现或者显摆),故明(德行更加显明);不自是(自以为是),故彰(反而是非彰明);不自伐(夸耀),故有功(反而得有功劳);不自矜(矜持),故长(反而才能显示长处),德高为师,身在为范(老子)。

高峰挺拔,高原巍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名师引路不如自己去悟!教师不是简单的传授技能,而是要德行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十年后,留在孩子们美好心灵里的只有老师的高尚的品德!而不是解某个题某个公式┉┉,那些都长成了孩子们的血与肉,灵与魂!

感悟之四——教育的缺陷

每一片叶子都曾栖息过梦想,每一本好书都散发着光明和力量,阅读滋养想象,自由放飞成长!感谢学校领导给老师送了这么好的书!人说:与高尚的人交谈,就是在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同样是与高尚的人交谈!老师对教育就像恋人——表白“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开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伤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见帅哥——陌上人入玉,公子世无双;见美女——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见渣男——遇人不淑,识人不善;失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结婚——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当然读书不仅仅只是这点好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当前的学校里,个别玻璃心的学生,个别理所当然的家长,白痴般的学者,转捡软柿子捏的媒体,毁三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谁也不满意的教育环境,老师难当,难当老师!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反思为啥科学“知识”不嫁给“游戏”。很遗憾,华老师在这本书里也未谈及组织教学,特别是辅差这方面的东西!不是都知道教育重于教学吗?我们期待大师们对“教育”方面的奇思妙想,灵丹妙药!感悟之五——时间都去哪儿了?

《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我们每一位老师时刻都在盼望着“出发,到达”,作着艄公,渡着灵魂!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我们依然守着那艘自横舟。复杂看世界,简单看人心,人低成佛,水低成海!老师的思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才能打开!工作要精细,事情要精确,问题要精准。可“每当我经过你的窗前,那模糊的灯光,模糊了你的眼睛,你孤独的背影┉┉让我痛彻心扉”!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的我们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开会开会开会,开会的时候,还没完没了!就像我现在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到了现在我们教室里没有网络,电脑经常出问题,还没有展示台!那我们怎么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孔子)!

亲爱的华老师,你上课的时候会去管教那些玻璃心的孩子?你会去收拾调皮捣蛋的学生?你会为无休无此的会议烦恼吗?你会为莫名其妙的检查愤慨吗?!

其实,少些感慨,多些实在,实干兴邦,缪谈误国!

还是再借艾青的诗作为我的结束语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绿然”我们爱您,所以,我们“唯一必争,逢冠必夺,见优必取,只挣第一”!

第四篇: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

这本书籍是开学初到图书室精心挑选的一本好书籍,书名是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说到书籍我校教科室朱主任每次都在会上说到,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教师们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我们作为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吸取各种各样知识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目标。

最近我一直在认真地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从中吸取他课前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整本书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勤奋好学。找到俗语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他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由。”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华老师的数学课,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教学中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看华老师的教学,再来对比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可以

第 1 页 在以下方面来努力:

1、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才是我们解读教材的出发点,为什么孩子们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怎样解决它?这是我们在解读教材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在备课《抽屉原理》时就深入思考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什么,再借鉴了同行的解决方法,在实际上课时就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要始终对学生充满诱惑力,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充满诱惑力的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的课堂,每个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不应该是看客。这就要求自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我认为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往往是对数学感兴趣开始的。好的数学课不避违出现差错;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好的数学课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好的数学课时自然流露的课。数学的自然不能脱离教学的总目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自然的、流畅的。

第 2 页

第五篇:做个“好老师”不容易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做个“好老师”不容易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李烈曾经是北京实验二小的一名优秀教师。现在,她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校长。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源于她对事业的爱!她用爱拨响生命之歌。让自己的“爱之心”走进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爱之心”。然而,她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她对学生的爱。

李烈老师在《我教小学数学》开篇就阐述了她是如何做到“以爱育爱”: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着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作;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篇。这部分内容她用了十七个小节描述了她对孩子细致入微的爱。她认为:只有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移情爱自己的老师,以至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移情到爱学习、爱生活、爱人生。可见,老师的爱作用有多么深远„„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爱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对于这一点,李烈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到: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这种爱中有无穷的力量,这种爱中也有无尽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本领。因此,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所以她在第二篇里,用了三十四个小节论述了她在课堂上是怎么样由浅入深地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以会教会”的。

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编写的是李烈老师的课堂纪实和优秀教案。这些内容都是她的多年工作的精华,是她对待工作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真实写照。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李烈老师的光环,透过光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她背后的辛苦。她并不是仅仅把爱学生放在嘴边上,而是对学生融入真真切切的爱,对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体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最终博得学生的喜爱,老师们的敬佩。李老师能走向成功,着实的不容易啊!

读完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我对她更多的是羡慕与敬佩。回顾自己20年的教书历程,一切是那么茫然,这本书将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将是我在教学里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会以名师为动力,再次扬起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做个“好老师”虽然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也会像李烈老师那样,得到回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呵护学生。

学生是有尊严的,我们应该尊重。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在全班上展示,让班级里其他的学生都来感受他犯错误的过程,这样会伤害到他的自尊。我们应该给学生解析的机会,表扬他合理的地方,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地方。一个学生的错误被老师拿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学生是很痛苦的。我觉得老师可以尝试通过作业、检测等,发现学生错误比较多的地方再拿出来讲,个别错误就个别指导。这样,既达到教学的效果,又不必使错误的学生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尊严,学会包容才对,每个学生都有要进步的愿望,即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用自由唤醒自由,以真诚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欲望,这是一个老师的职责。

二、欣赏学生。

一位哲人所说:“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可贵的自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可赞的聪明;坦然地让别人的优秀尽情地施展,则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襟与智慧。”这其实就是为人师表者欣赏学生的真谛。

1、欣赏学生所想的

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待所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万事由想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他对于落到地上的苹果视而不见,毫无所想,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要发挥教育的创新价值,我们的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开始。

2、欣赏学生所讲的

学生有了想法不讲,就无法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表扬,不应简单否定。

3、欣赏学生所做的

学生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教师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为,而应积极地鼓励他,正确地引导他,从而使其进步。也许你给他的欣赏、嘉奖正是他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我班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倔,字写得不太好,硬硬的、大大的。有一次,看见他正写字,我不禁弯下腰和气地对他说:“看你写得多认真,字也很有个性,如果用笔再轻些,字写得再小些,那字可就更漂亮了。”他听完没说什么,但那以后,我却经常看到他埋头苦练的身影。后来,他的字果真有了很大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和学生一起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三、启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在数学活动中不能仅让学生停留在快乐的学习状态,而应引领他们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这就李烈老师“以会教会”的具体体现。

1、知识衔接处启发,做好铺垫。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节新课都有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引导发现发、启发提问法、对比观察法。导课方法能否恰到好处,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艺术体现,它的作用是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迁移。教师有意识地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知识的增长点上有序提高,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新知探究时诱导,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探究新知的直接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气氛非常浓的情况下去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3、重点难点处质疑,启发思维。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就是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中适时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使他们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里来。

4、学习内容及时归纳,强化认知。

一节课讲完后,若不归纳,对于学生来说所知识就象一团乱麻一样,所以归纳知识要点也很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要有条理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的认识结构从旧知识转化到新知识上来,形成新的概念,但并不牢固,还要学生通过练习、暴露问题、老师及时点拨,分析出错原因,以便在学生头脑里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样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五、知识对比中启发,掌握本质。

对于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可采用启发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楚它的本质差异,启发学生分清异同。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种以上概念的特征,通过对比就能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进而深刻地分析和确定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属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若干内容进行积极思维,并通过在思维中分离出各内容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分析它们的异同和本质联系,从而起到归纳总结及推理的效果。

威廉曾经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烈老师《我教小学数学》后的真实想法。做一个“好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如果把爱比作阳光,接受阳光的照耀无疑是幸福的,同样给与别人阳光的人更是快乐的。我也将像李烈老师一样内练基本功,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尖”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说“我行”;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允许他们有“出错误”的“权利”;和他们一起编织好“知识网”;关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让看起来只是细节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充盈着灵动的聪明,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课堂上的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

下载读我教小学有感(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我教小学有感(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陈瑛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范文合集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近期,我拜读了于老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于永正老师是我国小学教育界泰斗级的人物。他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他的“五重教学法”,抓住了语......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提到孔子,想必大家都对他有一番了解吧,他生与公元前551年,在479年因病去世。虽然孔子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学著永垂不朽! 孔子可谓桃李......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读《教有所思》有感 众意路小学 张晓丽 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在与一位智者面对面的交谈。暑假期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之前读过李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

    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前几天,看了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一书。戴曙光 1969年出生,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助理,新世纪小学数......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感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感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感1 阅读理解为什么需要教,我们首先来理解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这是阅读心理学研究和阅读领域研究的一个共识,......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教有所思》读书漫谈 罗紫娟 国培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

    读《教海漫记》有感

    读《教海漫记》有感很早就听说于永正老师的大名,也多次聆听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自从有幸拜于老师为师,我再次捧起了《教海漫记》,拜读于永正老师的智慧结晶,我如饥似渴,细细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