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沉没影评(观后感)
我们应该从灾难中学习什么
来自: 桥同船(草长莺飞,兵荒马乱)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埋怨拍的太过偶像,还在感叹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还在瞎操心中国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没想到,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更没想过,电影中那惨绝人寰的画面竟然会变成真实的新闻镜头。
感觉完全不同。
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条消息,都在告诉我们,这是现实,血淋淋的现实!没有观看电影时的视觉震撼,却有一股痛彻心扉的感觉在心里蔓延。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啊,就这样消失了;那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啊,就这样毁灭了;那一个个关于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啊,就这样慢慢变凉,变冷,变硬。此后,不想再看什么灾难电影了,我无法再对这样的电影保持欣赏的心态和距离。
可惜,我们的一些媒体人,还是在把这个灾难慢慢导演成了偶像剧。
一场巨大的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肝肠寸断的灾难,就这样,在媒体的引导下,变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一场正在上演的救人大戏”——其预设的结果,当然是“取得圆梦成功和伟大胜利”;数万被埋在废墟中的亡灵,转眼就成了这场斗争或者大戏的背景甚或道具。悲痛很快就转化为力量了,万众一心了,众志成城了;可是,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同胞们,他们的悲痛真的就这么快被转化了么?当我们的记者在不断的引诱他们说出人定胜天和感谢拯救之类口号的时候,可有考虑过他们此刻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当我们的镜头在不断的逼视和拷问他们刚刚经历的苦痛,把他们置于镁光灯下煽情放送,以榨取更多人泪水的时候,可有想过他们那时内心的煎熬?我知道,当前需要用意义引导来凝聚民心,协调行动;但是没有深入心灵的凝聚,又能持续多久?
一位老师发问,痛苦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可谓振聋发聩。这种失重,我们可以把它积极的理解为善于减压,善于转化,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很会放下包袱,继续生活;但这也孕育着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说明我们善于遗忘,不善于汲取教训,习惯于回避,缺乏直面的勇气——我担心的是,现在举国哀悼和全民救援的情形能持续多久;如果不能把这种悲悯、感动和关爱逐渐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和心理,这场地震,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而言,也不过是一场更加真实的电影罢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是近代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苦难的深重,几无民族可比。但我们对苦难和痛苦的态度,对痛苦和苦难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与其他民族相比却实在汗颜——也许体验到了,但缺乏内心的追问,也许追问了,但对痛苦的表达能力欠缺。因为我们习惯了回避沉重,习惯了转化和升华,习惯了轻描淡写。苦难产生伟大的文学,这话在中国不对。近代以来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苦难,却没有产生伟大的文学。我们的文字,都载“道”去了。
或许可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救援,反思和体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操之过急;很有道理。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有价值的反思有多少?南京大屠杀这么多年了,我们有厚重的作品出世么?
看到这条新闻——“今天,中国作协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家发出慰问信,并号召文学界及时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英勇壮举,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与伟大精神,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抗震救灾最后的胜利。”——又想想柏杨先生当年写“丑陋的中国人”竟遭到那么多人唾骂的情形,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个不善于从苦难中学习的民族,未来会更好吗?为了让我们的苦难更少一些,就先从苦难中学习吧。
《日本沉没》与日本人的焦虑心态
来自: 空山无人
这部电影确实是日本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场面做得很真实,直升机、军舰和潜水艇都用上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反映了日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虑心态。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加上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严重。因此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危机感。日本之所以热衷于侵略别国跟他们的这种焦虑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沉没》把日本人的这种焦虑扩大化,设想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应该怎么办。“日本沉没”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日本人心头驱之不去的焦虑。
当然,这个片子是日本人拍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当然会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起到激励国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一部励志片。
灾难中,那些感动我的人
来自: 蓝风密码
选在5.12这个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很应景,于是看的时候心情也有些异样。不知是不是日子特殊的原因,几乎片长一半的时间我都处于哭的花容失色的状态。完全没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看,更不用说当作“商业片”,整个影片中,完全忘却那些技术,特效,甚至是很多人所纠缠的政治问题,情节漏洞等等,只是简单的被感动,被震撼。所以,即使情节不算新颖,即使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它在我心目中已站稳五星的位置,即使给它评五星的人那么少的可怜。
转入正题吧。尽管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其实很混乱。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确实单看情节的话确实是很简单,基本上我一路都猜到下面发生了什么。然而这是一部宏大而又细致的电影,总是在 一些非常细小的地方突然间打动我,让我心情起伏不定。
首先,撇开一切政治原因,非常敬佩日本人面对灾难的态度。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很不稳定的岛国的人民或许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吧,然而也正是这样,他们这一群人面对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有过绝望,有过痛苦,却依然是从容镇静地去应对它。我深深地爱上地震发生的一刻依然沉着的“阿姨,关上火”的叮嘱,爱上当首相对大众宣布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的时刻民众虽然惊恐却依然冷静的神情,爱上当自己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依然淡定地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们:那刚刚失去亲人却那么乐观的一家人,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瞬间沉默了一下,接着却像讨论茶余饭后的闲话一样嘻嘻哈哈的讨论起政府会把自己移民到什么地方,有没有机会去世界著名的赌城看一看这样的话题来。而当自己没有等到移民的名额,几乎就是等死的时候,他们却把曾经挂在自己家居酒屋的灯笼挂在避难所的帐篷上,围着火堆烧烤,喝酒,轻松地谈论这件事,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那个经营着酒库的女子,笑容可掬的把自家的酵母送给即将移民的顾客,叮嘱他们在国外用这样的酵母依然可以酿出同样的好酒„„在他们的笑容里仿佛家园的沉没这件事是那样的简单,不值得为它烦恼。而这样的笑容却让我看了心痛无比。冷静地面对灾难的态度,或许在这样的灭顶之灾面前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这样不屈服于必将到来的毁灭,以这样的淡定面对自然灾难,正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是人类尊严在自然神威面前最后的反抗。我崇敬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不屈精神。
其实从头到尾,看到城市一个个毁灭的时候我的心头充满着无比悲凉的情绪。在这一刻抛弃国界的限制,让我从人类的角度去想,家园无可避免的废失是如此让人痛心疾首。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辛辛苦苦经营到了这一步,却在自然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这么多年积累下的智慧的结晶瞬间毁于一旦,看着那些象征高科技的电脑,汽车,大桥在海水中绝望的漂浮,真是有种一瞬间信念崩塌的感觉。因此我不能怪那位白发苍苍的首相动情地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想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这样和自己的家园一起沉没”。安土重迁啊,似乎这种古老的情结已经植根人类的本性深处。即使在这样的年代,我们越来越习惯漂泊,然而毕竟家园还在那里,就在那里,因此我们是安心地离去。当有一天家园面临永无挽回的沉没,或许每个人心底的那种情结就会被激起,然后让自己的心与废失的家园一起沉没吧。在这样的绝望面前,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力,然而我们是不能期待超越人类的力量的救赎的,至少对于绝对无神论的我来说,除了自己,无可寄托。可是啊,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无力如孩童的人类又能如何去面对?这一刻,虽说脆弱的科技无法匹敌自然灾难的力量,我却依然坚信这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勇气。这样的时刻,只有看到依然忙碌于工作的人,看到大家团结一心的行动,绝望的心情才能稍稍得到安慰。
一直一直地在想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做一个人,才不枉费自己这一生。最近舍友在对我说这样一种说法,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融合。不知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想起这句话。这场灾难中,有形形色色的人,芸芸众生如我,在政府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然而心情迷茫的在撤离,在迁徙,在等待救援。这样的方式,你我都会去做,并不知其目的,只是茫然地追逐“生存”的第一需求,本性使然。然而人群中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有着更多的知识,更优秀,更杰出,却也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当一个人身上有着对许许多多人的责任的时候,他便不再茫然,他便在这人群中显得那么突兀,只因为那种目标明确的眼神。那么,这样的时刻,责任感便驱使着一个人超越了人性,产生了神性吧。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找到了自己需要保护的人,找到了自己需要坚守的信仰,因而他们的选择也就超脱了自己的生命。当那个强势的女性官员(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哽咽着说“我想要救更多人,一千个,一百个,十个„„哪怕一个也好”的时候;当那个苍老的首相平静地说出“然而这不能代表一个首相的观点,因为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日本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的时候;当科学家对着我们那位可敬的潜艇领航员说出这趟航行注定有去无回,而他却只是眼皮也不抬的忙于整理资料,有些敷衍地说出“我知道啊”的时候,我控制不住地泪如雨下。是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啊,然而你们是为了谁而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作为一个优秀到能够在海底像耍杂技一样操作潜艇的科学工作者,那是你们的责任——去保护他们,那些需要你们的人。
说起来,责任这种东西,可大可小,然而本质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两个可敬的领航员,从容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自己爱的人能获得幸福。他们有想要保护的人啊,想让自己的儿子能看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海滨的景色,想让自己最爱的女孩和自己最心疼的那个小姑娘不再受到生离死别的折磨,从此幸福的在一起。这样的想法复杂吗?然而不崇高吗?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刻的,一个人的爱也是有共通性的。有小爱才能有大爱。虽然那个最明确想保护的人只有一两个,然而这样的爱也提醒着他们,有多少个这样需要人保护的家庭,这样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爱的人,也是为了让所有相爱的人把这份因自己的逝去而无法挽回的爱延续下去。责任是一种让人痛苦也让人幸福的东西吧。水花迸溅的潜艇中,两个年轻的领航员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如此相似——带着最甜蜜的笑容,抱紧自己最爱的人留给自己的东西,神情安详的陷入永远的沉睡„„那一刻我才领悟,拥有一份额外的责任是何等沉重,又是何等幸福。
于是,故事终于该结束了吧,在心灵被层出不穷的灾难场面折磨地无法再承受的时候,终于,以一个有些英雄主义色彩的牺牲为结束,家园终于被救赎。这样的时刻,虽然一切都已经结束,可是看到那些成为废墟城市,听着新的女首相
站在灰暗的废墟上,向下面无数双经历了太多苦难而变得深邃的眼睛庄严地念出“我们要重建自己的国家,总有一天让所有流落在外的国人都回到自己的祖国”的宣告,心情仍然是愁云惨雾。然而这样的时刻,相当绝妙的一笔,画面切换到那个宁静的小县城,灾难后的寂静中,一只小小的燕子回到了那个遗弃已久的鸟巢,那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平静而欣喜地看着这只小小的鸟儿,露出那种因为经历太多后而归于平静的浅浅笑容„„
这一刻,想起电影刚开始时候的那个场景:因得知日本即将沉没而深感绝望的首相,心情沉重地走出大楼,却迎面撞上一对新婚夫妇,面对着镜头大喊“茄子”。首相低头自问,这个国家,难道注定没有希望了吗。
最终这只小小的燕子还是给出了那个答案,一个光明的答案。不,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希望,因而我们无论何时也不曾忘记大喊着“茄子”放肆地笑,不曾忘记屋檐上那只久久未归的燕儿。只要太阳还会升起,希望,就是不会被忘却的。
写于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第二篇:日本沉没观后感
灾难中,我们应该学些什么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埋怨拍的太过偶像,还在感叹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还在瞎操心 中国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没想到,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更没想过,电影中那惨绝人寰的画面竟然会变成 真实的新闻镜头。感觉完全不同。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条消息,都在告诉我们,这是现实,血淋淋的现实!没有观看电影时 的视觉震撼,却有一股痛彻心扉的感觉在心里蔓延。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啊,就这样消失了;那一个个温 馨的家庭啊,就这样毁灭了;那一个个关于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啊,就这样慢慢变凉,变冷,变硬。此后,不想再看什么灾难电影了,我无法再对这样的电影保持欣赏的心态和距离。可惜,我们的一些媒体人,还是在把这个灾难慢慢导演成了偶像剧。一场巨大的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肝肠寸断的灾难,就这样,在媒体的引导下,变成了“一场 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一场正在上演的救人大戏”——其预设的结果,当然是“取得圆梦成功和伟大胜 利”; 数万被埋在废墟中的亡灵,转眼就成了这场斗争或者大戏的背景甚或道具。悲痛很快就转化为力量了,万众一心了,众志成城了;可是,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同胞们,他们的悲痛真的就这么快被转 化了么?当我们的记者在不断的引诱他们说出人定胜天和感谢拯救之类口号的时候,可有考虑过他们此刻 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当我们的镜头在不断的逼视和拷问他们刚刚经历的苦痛,把他们置于镁光灯下煽情放 送,以榨取更多人泪水的时候,可有想过他们那时内心的煎熬?我知道,当前需要用意义引导来凝聚民心,协调行动;但是没有深入心灵的凝聚,又能持续多久? 一位老师发问,痛苦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可谓振聋发聩。这种失重,我们可以把它积极的理解为善 于减压,善于转化,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很会放下包袱,继续生活;但这也孕育着 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说明我们善于遗忘,不善于汲取教训,习惯于回避,缺乏直面的勇气——我担心的 是,现在举国哀悼和全民救援的情形能持续多久;如果不能把这种悲悯、感动和关爱逐渐内化为一种日常 的行为和心理,这场地震,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而言,也不过是一场更加真实的电影罢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是近代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苦难的深重,几无民族可比。但 我们对苦难和痛苦的态度,对痛苦和苦难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与其他民族相比却实在汗颜——也许体验 到了,但缺乏内心的
第三篇:日本沉没观后感
爱的奇迹
——看《日本沉没》有感
德阳东电外国语小学五年级六班:沈子雯
暑假中,我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日本沉没》。它讲述了日本海底勘探队发现日本海底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日本,则在一年内沉没!此时,火山爆发了,北海道、四国、富士山等多个地区都遭受危害,人们都疯狂的抢购食品,疏散到其他国家。海底侦察员小野四君和另一名侦查员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为保护人民的利益,勇敢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最后,日本得救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场火山、一场地震,就能给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打个喷嚏、生一生气,就足以置人们于死地,这也能看成是大自然的报复。人们砍伐树木,捕杀动物,这一切都是人们犯下的大错,千不该万不该毁自己的家园,践踏自己的美景。所以人们啊,醒醒吧!想想月亮多么明亮,星星多么可爱,大地滋养着万物,绿树美化着家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要少用一次性筷子、少扔一些白色垃圾、少踩一些小花小草、少砍一些大树丛林,这样地球就会美丽很多的,不信你试试看!
片中女主人公美田英子与小野四君相爱着,但小野四君为了自己的职责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将这段爱献给了日本国民。原来爱可以这样伟大!这段爱原来是自私的,可后来却变得如此伟大,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变化呀。我们自己也能向小野四君那样吗?比如献一份爱心给社会需要帮助的人、献一份爱心给受伤的小动物、献一份爱心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献一份温暖给我们的地球母亲。让全世界都充满爱,让所有生物都感受到爱,让香气四溢的爱滋润人们的心田,绽放一朵朵爱之花!为了世界的美丽,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行动起来吧!
第四篇:《日本沉没》读后感
读《日本沉没》有感
“3.11”日本大地震震动了全日本,更震撼了全世界。作为他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深感哀痛。最近,无独有偶,去图书馆时刚好让我看到《日本沉没》这本书,借来看了一下,完全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感慨万分。本书讲述的大概是: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他直觉地认为,根据地震的观测数据,日本列岛将会有灾害发生,于是他便展开了调查。他与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长信彦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潜水艇到达伊豆冲海底,发现海底出现异常的龟裂与乱泥流。田所继续收集到的数据令他确信将会有灾难发生,并得出唯一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列岛历来最坏的情况——1年内的地壳变动导致大部分的陆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对这个结论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后来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计划发动「D计划」——一个将日本国民及资产转移到海外的方案。然而事态的发展正在以大大超出当初田所所估计的速度进行中。
各地相继发生巨大的地震。几乎停止了活动的休眠火山开始活跃起来。在已经被撕裂成碎块的日本列岛中,D计划被拼命地推展„„
看完这本书后,我大吃一惊,这次地震怎么那么像书上所描述那样呢?莫非是小松左京先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莫非是2012提前彩排?地震、海啸、火灾,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
说实话,我向来对日本人没什么好印象。一来是从小到大各种课本、图书、电视剧对侵华日军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宣传,二来是奶奶给我讲的当年鬼子去村里扫荡时对百姓的烧杀抢掠,使我一直觉得日本人是畜生。但随着我知道的越来越多,我发现日本人也并不像印象中那么凶神恶煞。要说人性这个东西,杀人放火的鬼子没有,那些普通日本老百姓还是有的,而且,是很有。我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不但谦和有礼,而且慷慨大方,对于有困难的中国人,哪怕是装出来专门骗钱的中国人,也是能帮就帮,他说这样能让他心里踏实。让他一比我倒是不近人情了?日本人的素质的确比我高,这点我乐于承认。只是脑海中那个被妖魔化的形象太过于深刻了,可能有时候会转不过弯来。
日本的这次地震,处处在拷问着中国人的良心。汶川地震时,日本捐款捐物,民众表示强烈的关心,并祈福。而这次日本地震呢?多少小愤青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大声欢呼,热烈庆祝日本地震。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就会知道,灾难来临时,损伤最大的永远是百姓,他们没有拿起枪支挑烂你的头颅,你凭什么冠上爱国主义的帽子落井下石?心寒。日本受灾,几乎第一时间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的云南盈江地震,有多少人知道呢?两
会期间,要控制各类新闻报道,只报喜,不报忧。日本的一次强灾正好转移了国民对盈江的关注,从而维护了两会期间舆论氛围的“安定和谐”。装吧就!看了诸多关于盈江地震非官方的报道,到处都是红色的旗子,这场面怎么感觉都不是在救援,而是在作秀,人命关天的时候不赶快冲上去挖土救人,反而浪费十几个人擎着十几面红旗,照出来的照片是让人感觉救援有力,可特么这跟救援有关系么?还有的官兵围在一起打扑克,一打就是一下午!很多房屋倒塌了,根本不能住人,捐到灾区的帐篷竟然高价卖给百姓,我算明白了,这群人缺的不是钱,而是德!
我不想灭自己的志气长别人的威风。可是作为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国人,在地震面前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人家的领导在积极地救灾恢复生产,我们的领导将全部精力放在两会上。人家重视教育与建筑安全,房子受损却没有倒塌,最安全的避难场所是学校,可我们呢?多少孩子被埋在学校的废墟里,多少人消失在豆腐渣工程里!人家在避难购物时仍有序的排起了长队,我们呢?洗劫一空这个词用的并不过分。太多太多了,这似乎关系到一个国民素质的问题,是个案还是共性?我看问题向来浅薄,思想没那么深刻,思维也比较混乱,讲不出太大的令人信服的道理,顶多就是骗骗自己。
在大自然面前,所有人类都是一家人。唯有祈祷,祈求各路死亡人数不再上升。
第五篇:值得一看的科幻电影《日本沉没》
值得一看的科幻电影《日本沉没》
2011-4-
3今天休息,在家看了日本科幻电影《日本沉没》。
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看点:
一、它预测到了日本发生大地震,会发生山呼海啸,陆地下沉,会死很多人。最近(2011.3.11)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就是最直接的印证。
二、电影中预测,日本在发生大地震之际,日本要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大量移送灾民,中国和世界上好多国家都会来支援日本,但美国会背信弃义,抛弃日本于不顾,不愿接受日本灾民,还大量抛售日本股票,致日企垮台。看看实际情况:这次中国向日本出动救援队,坚持在一线救援,无偿支援3000万的帐篷、纯净水等民用救灾物资,20000吨柴、汽油,比自家受灾还卖力;美国呢,监测到空气中有一点核污染,赶紧把他的航空母舰和其他救援舰艇开的远远的,生怕要了他们的命,华尔街的日本股票更是一落千丈。
三、若从影片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和爱情价值观来看,同样是灾难片,《日本沉没》的境界远比《爱坦尼克号》高。影片中的主人公小野寺俊夫和他的女友阿部玲子(危机救援队队员)一起,救出了在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少女仓木美笑,玲子并领养了美笑。在日本岛的灭顶灾难面前,他们不是只顾自己逃命,而是积极投入到救灾救民的洪流中。最后,小野寺俊夫与同僚结城慎司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制止了灾难的进一步扩大,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善莫大焉!爱莫大焉!
不过,影片(应该说是小说)没有预测到的是,最近发生的大地震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核污染危机。不是原作者的疏忽,因为作者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日本还没有核电站呢!《日本沉没》电影有两个版本,1973年和2006年的。作者小松左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