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探究4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⑴ 在劳动和奉献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⑵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
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
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毛泽东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什么说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⑴ 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⑵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⑶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谈谈劳动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
司马迁曾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他坚信‚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实现自‛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胡锦涛说: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追、人民幸福。‛‚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与他们的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说,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材料中的人物,(司马迁、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之所以能够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对社会作出这样的贡献,与他们的理想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能够坚定地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仰,是他们的坚定正确的理想信仰指引的结果。
——联系上述材料,谈谈实现中国梦与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之间的关系。
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目前,我们中国人的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与中国人的理想是一致的。
▲▲理论评析
理念、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生的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答:是劳动,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
3.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什么关系?
答: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参考资料
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的骄阳似乎在无休止地喷着火焰,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汗如雨下。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现在,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散了架、丢了魂似的,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到:“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2、理想名言警句选
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⑵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⑷ 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曼·罗兰
⑸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⑹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⑺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周恩来
⑻ 人生的真实意义是多做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谢觉哉
⑼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⑽ 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谚语
⑾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⑿ 理想犹如天上的斗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达天上,但我们的航船就靠它指引。——谚语
⒀ 在生活中没有信仰的人,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里随风逐流。——但丁
第二篇:综合探究学习-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综合探究学习】坚定理想、铸就辉煌(提纲)
【课题】放飞青春理想——我的未来我做主(电子课件)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一中【探究学习的目的】
1、理解人生价值的意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2、思考未来职业的选择,明确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职业观;
3、讨论人生路上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努力;
4、抒发“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爱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情怀。
【探究学习的方式】老师提供相关材料、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主持、同学交流发言、老师引导和点评。
【探究学习的过程】
【导语】(龙雨秋老师):
高三72半徐安万同学身患骨髓炎面临截肢的困境,我们该不该伸出热情的手帮帮他?怎么帮助他?帮助他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有人说:徐的学习和品行不够好,没有必要帮他。你的认为呢?
带着上面的困惑,一起讨论下面四大问题(2分钟):
第一环节(杨曙光同学):
1、播放视频:《“草鞋书记”的心愿》(上)(5分钟);
2、扬善州同志最突出的事迹是什么(2分钟)?
3、青年学生怎么向扬善州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钟)?
正身人去后,杨善洲同志离开了职业的舞台,依然享有威信,依然老有所为;杨善洲同志离开了人生的舞台,背影远去,依然享有百姓的赞誉,他栽下的树正在大亮山上生长,他留下的精神,正在启发后人。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同志的精神作了概括:在杨善洲身上,闪烁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他是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不动摇;忠诚于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褪色;坚持艰苦奋斗、严格自律不松懈。
第二环节(娜嘎科同学):
1、播放视频:新兴职业《社会工作者》(5分钟);
2、讨论:
(1)上述视频材料反映社会工作者的什么职业理念?救助流浪工作人员与
1扬善州同志事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分钟)
(2)教材P107页的A、B、C、的职业选择你比较赞同哪一项?为什么?说说劳动能创造什么?(3分钟)
3、归纳讨论发言,形成共识(2分钟):
第三环节(李兴明同学):
1、播放视频:《2004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6分钟);
2、徐本禹感人事迹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解决人生路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分钟)?
3、归纳讨论发言,形成共识(2分钟):
第四环节(魏红西同学):
1、娜慧同学抒发“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思想情怀(2分钟);
2、回到“徐万安同学身患骨髓炎”的事情上(3分钟):
(1)该不该帮助他?怎么帮助他?
(2)救助徐安万同学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3、(播放音频:《爱的奉献》)徐万安同学的感言(2分钟):
《我会用行动来感恩好心人、感恩社会的!》
我再次真诚地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向云大医院骨科二病区的医生护士们,向所有的好心人:鞠躬、致敬!是你们给了我一个健全的身躯、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灵,让我重新燃起渴望生活、渴望读书的信心和勇气。请相信我吧,我会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用事实和成绩来回报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好心人!请相信我吧,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请相信我吧,我一定也会像你们那样、用火热的爱去关心他人、感恩社会!
【结束语】(袁程老师)(2分钟):(1)综合探究学习的意义;(2)本节课的三大亮点;(3)共同明白一个道理:坚定理想和信念,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播放视频《爱的奉献》)全体师生在齐唱《爱的奉献》歌声中下课。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一中政教处
2010年6月15日
第三篇:综合探究4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教案(推荐)
综合探究4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教案
一、设计意图
本单元综合探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由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总体教学目标决定的 课程标准将《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总体教学目标规定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规定表明,学习哲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探究活动放在全书的最后,与这一总体教学目标是吻合的,也理应是全书思想教育的升华。
2.由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决定的
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和把握,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确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人生,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本探究活动将“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铸就人生的辉煌”作为主题,与本单元的主题是吻合的,也理应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
3.由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的
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关心的问题很多,但最关心的问题集中一点就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探究活动正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而设计的,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吻合的,也理应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升华。
二、探究活动目标
1、理解人的价值,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现人的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
三、探究活动提示
探究一
1、剖析以上各种选择的价值取向、主体立场、客观条件、社会效果。(1)A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了集体主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和实现这一理想将会有力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B其出发点是为了个人和家庭。可以说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客观上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不能仅局限于家庭这一狭隘的天地里。
(3)C的选择要赚大钱,在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客观上也给社会创造了财富。但金钱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应该将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为社会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2、(略)
探究二
1、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1)衡量人生价值虽然离不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劳动中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生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献身人民的事业、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的人生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2、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1)在劳动和奉献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探究三
1、为什么说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谈谈劳动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探究四
1、上述人物的人生道路与他们的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司马迁、方志敏、陈毅、邓小平的人生道路与他们的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能够坚定地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仰,是他们的坚定正确的理想信仰指引的结果。
2、联系上述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P109理论评析第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理论评析
1、树立崇高理想
(1)什么是理想?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2.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是劳动,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
3.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_________,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4.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在当代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才能创造自己永恒的价值,才能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五、教学参考资料
1、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的骄阳似乎在无休止地喷着火焰,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汗如雨下。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现在,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散了架、丢了魂似的,不约而
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到:“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2、理想名言警句选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曼·罗兰)(5)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6)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7)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周恩来)(8)人生的真实意义是多做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谢觉哉)
(9)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10)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谚语)(11)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12)理想犹如天上的斗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达天上,但我们的航船就靠它指引。(谚语)
(13)在生活中没有信仰的人,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里随风逐流。(但丁)
第四篇:坚定理想铸就辉煌教学设计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教学设计
作者:来风景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将“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总体教学目标规定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规定表明,学习哲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探究活动放在全书的最后,与这一总体教学目标是吻合的,也理应是全书思想教育的升华。(摘自《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的价值,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现人的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对相关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自主课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知道一个人活着的真正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认识到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培养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意识,使其懂得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铸就辉煌的人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需要的视频、文字等资料。【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展示式教学方法。(自主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合作探究;展示课:各组进行成果展示)
【教学实施过程】 环节一:准备阶段
环节二:小组活动主题
围绕“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活动主题,各小组根据下列小主题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并确定本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观点,准备提交全班讨论。
问题一:主题——感动
搜集近两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的事迹,并选出最让你感动的人,说出是什么感动了你;或列举最令你敬佩的人,说出之所以让你敬佩的原因;或讲一个最令你感动、令你难忘的故事。
讨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问题二:主题——人生、理想
列举你最喜欢的关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或你最喜欢的书籍,并说出让你喜欢的原因、理由。
讨论: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 问题三:主题——职业理想
调查了解现在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或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家长对学生的职业期待,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职业选择或期待?已步入高三的你,请谈谈自己最向往的职业、设想一下要实现它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等,并说明为什么?
思考: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理想?怎样在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成长? 问题四:主题——信念、志向
收集因为缺乏理想、志向而使人生误入歧途的事例,从反面说明理想信念志向对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作用。
问题五:主题——个人与社会
调查或收集目前社会上、学生中如何谈论理想、如何看待理想信念志向等问题。
讨论:一个人能否完全脱离社会去“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一个人是否必须通过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环节三:新课导入
电视剧《士兵突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许三多形象。他有很多名言,其中有一句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那么,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环节四:课堂活动
各组根据准备的资料在自主课上展开组内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
行展示。各组展示的主题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采取抓阄的方式来确定。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以深化知识。
活动一:
展示“感动”他们的人物或故事。学生可以准备相关视频资料,适时播放。教师可根据情况播放2010感动中国人物王万青的事迹。由此得出:只有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人生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拥有一个超越私利的崇高理想。由此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
展示他们最喜欢、最欣赏的关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或书籍。发表自己关于“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的一生?”的观点。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是实现自我。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理想必须要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由此引出下一个关于职业理想方面的活动。
活动三:
展示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期望、家长对学生的职业期待或自己的职业向往。在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理想?怎样在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成长?”问题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只有当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时,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此环节可酌情播放2011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还可以结合学生当前实际,即对于即将步入高三的他们,每个同学应该对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规划。也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个理想坚持下去。那么,如果没有理想会怎么样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四:
展示因为缺乏理想、志向而使人生误入歧途的事例,从反面进一步探讨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不仅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而且还要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如果我们曾经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而我们没有坚持下去或者由于丧失了理想,我们的人生会走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过渡问题):我们每个人要实现理想能否完全脱离社会,单打独斗呢?引
入下一环节。
活动五:
展示调查情况。通过探讨得出结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课堂总结】
生命是短暂的,而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永恒的。我们每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劳动和奉献,把我们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而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要坚定我们的理想。当然,个人理想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果脱离了社会去单打独斗,我们的人生价值是实现不了的。当前,我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我们的社会做些什么。
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三天”:不忘昨天,奋斗今天,创造明天,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点题)
【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试图凸显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做到:
一、本课没有按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而是以问题的形式环环相扣,每个环节成为独立的主题,又相互联系。
二、摒弃了对知识的简单归纳总结,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彰显学生在知识迁移、团队合作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在课前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快乐,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本课试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此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如何更好进行各个环节的自然过渡,如何把握课堂节奏等等。
第五篇:坚定理想信念 苦难铸就辉煌
坚定理想信念
苦难铸就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拜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走进了那样一段历史,真切地目睹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而这一切正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继承前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解放思想,以无坚不摧的坚定意志和广博开放的思想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 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既要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正是通过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卖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而支持指引共产党人走过这样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辉煌的最关键因素,我想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共产党人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遵循并坚持了这一信仰。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胜利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也很多次陷入困境,所以当时共产党人的领导说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但是毛泽东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也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历史主动性。目标与风险总是成正比的,目标越大,风险越多。但是共产党人没有惧怕,没有退缩,反而总是绝处逢生。这就验证了强大信仰的巨大力量。100%的成功=100%的意志,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
正如金一南将军所讲的那样:“……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看今朝,时光之轮正缓缓前进,沧海桑田、时代变更,我们虽不是伟人,但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忘记历史才能继续前进,牢记我们国家、我们党是怎样从苦难走向辉煌。
回望历史,着眼现实,从这段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追寻品读中,可以举一反三地得到许多现实的启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重 大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对我们每一个人思想、精神、品格的教育提升,使崇高的信仰转化成内心的自觉,变成 “真信”、“真学”、“真作为”的行动。
作为我自己,我从这本书看到的更是坚定理想信念对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现在有一部分人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是无足轻重的,忽略了政治素质的塑造和提升,这就导致行为准则上的迷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根本职责是什么,被一些不良风气误导,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眼中除了自己的“前途”、“利益”就没有其他的东西,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克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理想信念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坚呢?众所周知,单纯的理想信念的确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正如除了有一座指引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灯塔之外,还需要一艘能够战胜风浪的船。《苦难辉煌》这本书就告诉我们,除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本书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 探索和思考。应该说,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遵义会议上,经过14年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这是对既有体制的重要突破,也是一种独立自主思想的伟大解放。毛泽东不是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毛泽东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在于他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活的灵魂。
这本书看似讲历史,实则讲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创造性。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牛顿的问题意识的确很强,在他之前苹果从树上掉下多少年,唯有牛顿把它当作问题,这才有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后来落后呢?这些问题都引领了前进的方向。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治世态度。当前,在国家建设、社会稳定、民计民生等方面,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 们去发现、去思考,并通过我们的研究,不断地解决。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我们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要透过问题看本质,问题没爆发的时候就要看到隐患点,及时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问题爆发了要认真查找原因,学会从根源解决矛盾,并及时建立防范约束机制。只有这样不断突破,不断健全,才能把工作越做越好,才能出成效。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会导致失败和落后。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苦难辉煌,不进则退,在物质文化已经丰富的今天,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缺失了精神!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精神,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定思想,认识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伟大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们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