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心得体会
张伟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光荣人民教师,始终为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忙碌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参加工作20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张伟同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的崇高品质,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通过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结合学习情况,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张伟同志是当代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通过学习,应该学习张伟同志践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作为教师,张伟同志知识广博,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张伟同志关爱学生,学校的留守儿童经常会领到他送的学习用品,会到他家吃饭、洗衣,体现了一名园丁的奉献精神。作为校长,张伟同志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引领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突破,把一所濒临关门的学校带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率先垂范,关爱教师,离家200米却坚持吃住在校,心里始终装着全校师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却从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的责任与担当。自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伟同志为榜样,践行好焦裕禄精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理论水平。经常反思,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水平,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敢于管理;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抓住这次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约束自己,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以学校的发展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求质量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我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构造和谐的自我发展,构造和谐的身边环境;应该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具体工作安排,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同志,一定要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表率作用,及时改正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业务上的不足,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工作中要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师德,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实现教育的全面振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的心得体会
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梁树才
近日学校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了学习座谈会,组织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他们身上所体现出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求真务实的精神震撼人心,因为他们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愧为人民的好干部。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震撼,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近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发出了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学习的号召,看了张伟同志的事迹,我的内心再次受到了强烈冲击,张伟同志的精神与焦裕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焦裕禄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又一次体现。我认为应该从张伟身上学习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热爱本职的思想。张伟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光荣人民教师,始终为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忙碌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参加工作20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教师,张伟同志知识广博,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他关爱学生,学校的留守儿童经常会领到他送的学习用品,会到他家吃饭、洗衣,体现了一名园丁的奉献精神。作为校长,他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引领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突破,把一所濒临关门的学校带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14年3月17日晚,巡视晚自习后,在办公室因突发脑干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2岁。可以说,张伟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伟同志对学生和同志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例如,他率先垂范,关爱教师,离家200米却坚持吃住在校,心里始终装着全校师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却从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的责任与担当。我觉得张伟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张伟同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的崇高品质,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第三篇: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
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
事迹材料
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
张伟,男,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2003年任校长。张伟任校长之初,校园泥泞不堪、校舍简陋,教育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县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张伟发誓:“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有名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4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跋涉。通过十余年艰苦努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省市县级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校”。学校获得多项省、市、县级荣誉,张伟本人也被评为“郸城县首届十佳校长”、“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校长”、“河南省优秀教师”等。
张伟说,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这是他的教育底线,更是他的教育信仰。3月17日,在张伟去世当天,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对焦裕禄精神的思考:“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他精神的方向标,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焦裕禄精神。
张伟去世后,《中国教育报》于3月19日率先刊发通讯《倒在办公室的农村校长》,并陆续刊发《千人泪别好校长》、《“干教育是个良心活”——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爱心,帮张伟 1 校长圆梦》、《河南号召教育系统向张伟学习》等系列报道,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之后,中央级、省市级数十家媒体,纷纷对张伟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许多网民自发在网上组织吊唁活动,张伟事迹正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系统持续发酵出强大的正能量。
郸城县教体局、周口市教育局、郸城县委、周口市委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向张伟同志学习的决定》。郸城县委追授张伟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郸城县政府为张伟同志追记个人三等功,周口市委追授张伟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周口市委书记徐光对张伟事迹作出批示:“郸城秋渠一中校长张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用生命践行了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其先进事迹,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郸城县委要认真总结,深入挖掘,在当前我市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张伟同志的事迹,弘扬其崇高的敬业精神,为实现富民强市周口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月27日,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学习活动。3月28日,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带领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郸城县秋渠一中看望慰问张伟家属及学校师生。3月30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开展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下发。
附:
3月1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
倒在办公室的农村校长
3月17日,20点10分,一辆120救护车呼啸着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驶出,朝县人民医院方向急驶。
20点30分,县人民医院选调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检查、会诊、治疗,努力想留住患者生命。
22点10分,患者与世长辞。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就这样走完了他42年的一生。本来计划在晚上召开的学校领导班子会,成了他最后的“遗憾”。
生命的最后3天
时光追溯到张伟生命的最后3天。
3月15日,周六,张伟和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一整天都在和工人们一起修整学校女生宿舍楼前的水泥地坪。
3月16日,周日,白天,张伟指导九年级学生做中招考试分组实验练习;晚上,和九年级教师王增录值夜班,处理一起七、八年级学生纠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17分。
3月17日,周一,上午8点半到9点半,张伟和学校政教主任刘锦华共同处理前一天晚上未处理到位的学生纠纷;上午10点,他参加每周一上午必须召开的九年级教师中招复习备考会;16点,召开全体教师会;17点,召开全体班主任会;19点40分,他最后一次到教学楼巡视各班晚自习之后,在学校值班室倒了一杯 3 开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参加20点20分召开的校领导班子会。
19点53分,几分钟前还陪同在各班检查的张洪涛突然接到张伟的电话,说自己不舒服,张洪涛赶到时,见他坐在办公椅上,身体伏在办公桌上。从这一刻起,张伟就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再也没说一句话。同事们把他连同他的办公椅一起抬上了救护车,经医生诊断,张伟系脑干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让薄弱校翻身
1994年,张伟从周口师专毕业,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远离县城临近安徽的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孩子就近也能上好学。
张伟先后当过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2003年,他临危受命,接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学校人心涣散,教育质量已连续3年在全县位居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群众极不满意。从此,张伟和他的团队下决心要把学校办好。
张伟的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但他却长年住校,“工作忙,实在没办法”。他既是校长,又是九年级历史教师。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中招平均分居全县初中第一,中招综合量化均位居全县前三;在校生不断增加,目前达到1100多人;县内外许多学校纷纷慕名来学习,学校成为郸城农村教育最亮的“牌子”。
2010年,张伟被评为周口市优秀校长,2012年被评为郸城县十佳校长,2013年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未了的心愿
1972年9月出生的张伟,幼时家境贫寒,父亲弟兄三人,两个未娶,幼小的张伟过继给了大伯。张伟和大伯一起生活,靠着勤奋努力,终于端上了“铁饭碗”。
就在张伟工作后的第二年,大伯病逝,给大伯送终后,他又回到了生父身边。张伟的两个弟弟在外打工,有出息的他就成了年迈父母的依靠。天有不测风云,生父5年前去世,留下了一笔医疗费债务,母亲去年乳腺癌刚做过手术,妻子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他成了妻儿的“天”。
3月15日、16日,周末假期。张伟本有两个心愿:陪母亲去医院做手术后的复查;陪上高三的女儿好好吃顿饭,祝贺她顺利通过北京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他的心愿却成了永远的遗愿。
3月18日,郸城县委、县政府领导得知张伟的事迹后,要求有关方面安排好张伟的后事,并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宣传好张伟同志的事迹。
3月2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长篇通讯
“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
早春的郸城,乍暖还寒。偶尔一阵轻风掠过,仿佛在擦拭着人们的眼泪。
3月20日上午9点,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南街村一处破旧的小院里,一场简单的追悼仪式正在举行。
爱戴他的学生来了,以前的同学来了,学校的同事来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来了,数千人的送别队伍,从院内的悼念棚前一直延伸到院外,每一个人都眼含泪水深情地送别他——秋渠一中校长张伟。
“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简易肃穆的悼念棚前,一副只有16个字的挽联,浓缩了张伟20年的教师人生。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践行焦裕禄精神
“张伟校长,张伟同志,张伟好兄弟:如果不是站在你的遗像前,如果不是这么多领导和亲朋好友来送你,我还是不相信你已经离开我们……”追悼仪式上,作为患难与共20余年的“战友”,秋渠乡中心校校长朱全好一边擦泪一边动情地回忆着自己与张伟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正年轻,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对谁都好,村里人都知道!”今年74岁的李秀兰老人,看着张伟从小长大,她流着泪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要不是参加张校长的追悼会,很多人不会想到,他的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他却11年吃住在校。”秋渠一中德育主任刘锦华说。
“上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张校长路过同事的办公桌,一边仔细询问工作情况,还一边开玩笑地说,‘我这里还有点铁观音,6 你们喝不喝?如果不喝可就没有了啊’。他那天还在这的,就在这啊……”说着说着,秋渠一中九年级化学教师韩新愿嚎啕大哭。
“张校长,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离不开您啊……”学生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声声呼唤令人动容。
……
3月17日晚上,张伟最后一次到教学楼检查完学生晚自习,在办公室准备当晚召开的校班子会材料时,突然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能醒来。
“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张校长也许不会离开,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啊!”当晚陪同张伟检查的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哽咽着说。
其实,去年张伟就被检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张伟的同学吴光远告诉记者:“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劝他说,都过40岁的人了,犯不着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不这么想,他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人家把孩子、把下一代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3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张伟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工作日志,详细记载着当天的各项工作记录:“3月17日,教师例会。
一、做好月考准备工作;
二、各班做好‘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演讲工作;
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
在这一页工作日志下方,一行苍劲有力的笔迹特别醒目:“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7 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张伟在生前的最后一天,还在学习焦裕禄精神,其实,这也正是他人生精神的真实写照。郸城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切实让榜样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说。
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濒临关门的学校成了“名校”
张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高考结束后,勤奋好学的他考出了全校应届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周口师专中文系。1994年,大学毕业后,张伟又主动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家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2003年,张伟担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秋渠一中,校园泥路坑洼不平,校舍简陋。尤其是教育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县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全校只有300多人,本来数量就不足的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要求调走。
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临危受命的张伟发誓:“我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好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4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充满荆棘的办学道路上艰难跋涉。
校舍简陋,他积极奔走呼告,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校园道路不平,他亲自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路面。“张校长没一点儿架子,干什么活儿都亲自带头。当年我们搬砖铺校园 8 时,他总是跑得最快、搬得最多。”回忆起往事,目前在郸城三高高三年级就读的韩晨仍历历在目。
然而,相对于校舍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张伟首先从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上下功夫,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班子建设方面,秋渠一中坚持每周开一次业务学习会,提高管理水平;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既团结了干部又推进了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从师德教育入手,调动了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促使秋渠一中教育质量“脱胎换骨”的另一个“法宝”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了业务小组,集体备课、评课、赛课,全面抓好‘高效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张伟还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深入省内外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听课、座谈,虚心请教,并把所学逐步转化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管理办法。”秋渠一中副校长刘华说。
11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秀教师团队逐渐形成,省市县级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现在,在校生已经达到1100多人,每学期都有10多所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学校出名了,张校长却走了……”刘华痛心地说。
婉拒20万元高薪,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套布沙发
3月20日下午,记者先后来到张伟的两个“家”——秋渠乡南街村的“家”和学校食堂二楼的两小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家”。
在南街村的“家”中,由于常年无人居住,4间瓦房里除了一个破柜子和几袋杂物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顶棚更是破烂不堪。在学校食堂二楼的“家”中,只有一张床、一张旧桌子、一个布衣柜、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套3年前花740元购买的布沙发。“这间屋子冬冷夏热,有时下雨还会漏水,屋外简单垒起的小棚子就是张校长家的简易厨房。”学校一位后勤教师说。
客厅里,张伟的妻子韩春英身体斜倒在沙发边,悲痛地告诉记者:“自从他当了校长后,我们全家就搬到学校住,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他好好地活着……”
张伟家庭贫寒,父亲5年前去世,留下一笔医疗费债务;他的母亲去年乳腺癌刚做过手术,妻子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张伟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是全家的“经济支柱”。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局面,每天早上四五点钟,韩春英就来到学校厨房,帮助洗菜、切菜,每月工资800元。她还用煤球炉在家里负责给全校教师烧水送水,一年的工资是2000元。
张伟当上校长后,妻子希望能够涨点儿工资,被他拒绝。“我当校长哩,你咋能搞这个特殊?”韩春英流着眼泪回忆说。至今,韩春英的工资一分钱也没涨,而这两份工作,她已经坚持了15年。
尽管家庭经济十分紧张,但哪个同事手头紧,张伟却总是毫不犹豫地掏出几百元钱,他还资助了好几名贫困学生。
3月20日,从网上看到张伟去世的消息后,郑州科技学院2013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单秋香,专门请假赶回母校送别自己的老师。“张校长当时教历史课,他上课生动有趣,我们都爱听。我初三毕业考上职专后,上不起学,他还给我拿了几百元学费。”
把一所薄弱校办成了“名校”,张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不断有民办学校或企业出高薪向张伟伸出“橄榄枝”。
2012年暑假的一天,张伟来到朱全好办公室说:“有一所民办高中跟我说了3个月了,聘请我担任教务主任,年薪20万元,并安排家属在后勤岗位工作。如果考虑家庭情况我应该去,可我真不忍心离开秋渠。我该怎么办?”
“按工作、按对家乡教育做贡献,你不能走;但按你的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发展,你应该去。你慎重选择吧,因为你常说,‘人的幸福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衡量和体现的’。”朱全好说。
然而暑假开学后,张伟又出现在秋渠一中的校园里,他舍不得离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秋渠一中。
结婚19年,带妻子坐一次火车的愿望成为遗愿
3月17日,张伟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参加完学校中招备考会后,他在教师“汉字工程”每周展板上工工整整写下了一行粉笔字,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全校师生留言:“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
“连续3年,学校中招平均分位居全县初中第一,综合量化考核居全县前3名。今年的中招考试在即,张校长是在鼓励全校师生,2014年中招要继续考出好成绩。”3月20日,站在“汉字工程”展板前,郸城县教体局人事股股长于广锋指着那行隽秀的粉笔字悲痛地说。
朱全好告诉记者,担任校长11年,张伟时刻心系学生的学习、食宿和安全。我们在一起时,他总对我说:“我习惯在校园 11 里,有时出去开会或学习,哪怕是一天、半天,身在外地心却总是在学校。”
“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张校长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校园。有时出差晚上回来晚,他怕影响我休息,就自己用钥匙轻轻打开大门。”看守学校大门的卫钱立老人说。
2012年,秋渠乡作为郸城县唯一的乡镇代表,接受全省教育先进县创建验收,而秋渠一中则成为教育先进县创建工作的关键。虽然要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完成任务,张伟却依然接受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军令状”。面对教师们的质疑和埋怨,张伟却笑着说:“这世上没有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在那段日子,值班巡夜的教师每天深夜都会发现,校长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验收成功后,张伟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没有起床。
把青春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对教育的痴情,使他忘记了家庭,疏忽了亲情。张伟父亲去世时,正赶上星期日,第二天他就强忍悲痛站在了讲台上。
“张校长对我影响最大。”秋渠二中校长刘中华曾经与张伟做同事12年。在张伟的影响和培养下,刘中华先后在秋渠一中任政教主任、副校长,2012年到秋渠二中担任校长。“在张伟身上,我看到最多的是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这种爱20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我很幸运,遇到了张伟这个好校长。”秋渠一中教师王增禄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好,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是张伟忙前忙后为他介绍对象。王增禄结婚后,张伟又想法设法把他的爱人调到秋渠一中任课,夫妻俩得以团聚。
“他就是这样,谁家的孩子没办户口,哪个小伙子还没找对象,谁最近身体不舒服,哪个班的孩子家境贫寒、个性倔强,他都一一记着。心中总是想着大家,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刘华说。
很多人都说张伟很“傻”:废寝忘食扑在学校里,家庭妻儿都顾不上,每个月拿如此微薄的工资,无车无房,家徒四壁,“不知道他图什么”。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们心里却是满满的叹服。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不是11年前张伟的临危受命,还不知道现在的秋渠一中会是什么样子。
“我今年都44岁了,连一次火车也没坐过。结婚19年了,我们也从没有出去旅游过。我知道家里条件差,出去一次够孩子半年的生活费。前段时间张伟说,无论如何,等女儿今年高考结束,他一定带着全家出去旅游一次,也圆一下我想坐火车的梦想。可是……”说着说着,韩春英站着的身体像要倒下来,身边的亲戚赶紧搀扶起她……
第四篇: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总结
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总结
张伟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光荣人民教师,始终为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忙碌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参加工作20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张伟同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的崇高品质,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通过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结合学习情况,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张伟同志是当代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通过学习,应该学习张伟同志践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敢于管理;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作为教师,张伟同志知识广博,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历
史老师;张伟同志关爱学生,学校的留守儿童经常会领到他送的学习用品,会到他家吃饭、洗衣,体现了一名园丁的奉献精神。作为校长,张伟同志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引领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突破,把一所濒临关门的学校带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率先垂范,关爱教师,离家200米却坚持吃住在校,心里始终装着全校师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却从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的责任与担当。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理论水平。经常反思,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水平,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抓住这次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约束自己,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以学校的发展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求质量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我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构造和谐的自我发展,构造和谐的身边环境;应该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具体工作安排,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同志,一定要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表率作用,及时改正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业务上的不足,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工作中要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师德,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实现教育的全面振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学习的心得体会
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张伟校长学习的心得体会
读了中国教育报3月19日的《倒在办公室的农村校长》一文,我被张伟校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如果我们农村学校的校长都像张伟校长那样,我们农村教育就有很大的希望;如果我们农村的教师也像张伟校长那样,农村教育会更上一个台阶!但张校长的英年早逝,非常可惜!42岁,正值壮年,年轻有为的年龄,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我们深表叹息!
读了记者对他去世前三天的报道,他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学校和学生,可以说他是累死在教育岗位上的,这种校长值得我们敬佩,把所有都奉献给了学校和学生,伟大而无私!
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一文《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伟校长的死就是重于泰山,他把毕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爱都奉献给了下一代,他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这些都值得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学习!张校长的形象不会因为他的倒下而终止,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光辉榜样,以他为标准,来衡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他用了数年时间,让一个濒临“关门”的学校教学质量从连年倒数进入全线第三名;他婉拒民办学校20万高薪聘请,专心干好自己的“良心活”;他工作20年,结婚19年,始终居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内,除了一台电视机外,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东西;他当上校长后,在学校打零工的妻子希望能给每月250元的工资涨一点,被他坚决拒
绝......他就是秋渠乡一中的校长张伟,他突发脑溢血,累倒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这样的描述简单而苍白,但读起来让人觉得婉约而肃然起敬!毋庸置疑,张伟校长是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位标兵!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不断钻研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要关爱学生,把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我们本地的教育提高,让群众满意,让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