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利用每天晚上睡前的一段时间,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今天作为老师的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去做呢?
1。卢志文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校长,他的幽默都是让人佩服的。他的幽默的语言彰显了幽默的性格,而幽默的性格、踏实的作风、丰富的学识、广泛的爱好成就了一位教育大家。卢校长的经验、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2。认真思考卢校长提出的提高教学效率的五个“远大于”——知识的可接受性远大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乘100远大于100乘1,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科学训练过程中的“六个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回归教育的原点。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我们已走得太远,甚至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目标。
让我们牢记《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一段话:“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第二篇: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做一名有个性爱思考的好教师,记住每一个学生,并让每一个学生记住——富于创造的教师生活,充实而美好!”
“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 “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他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卢志文校长这一句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话犹如一丝丝细雨滋润着我贫瘠的思想,又似一盏明灯为我的教学工作指引着方向。读卢校长《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这本书,可以用“心潮澎湃”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下面把感受深刻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是什么?这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也许很多老师会感到茫然。是呀,参加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教育究竟是什么呢?当读到“正确认识教育”这一节,我才深刻领悟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深刻的内涵——“教育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让人不为别人所愚的漫长过程;教育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文明,国家强盛的发动机……”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教育,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服务教育。
“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当我读到卢校长的这句座右铭时,心里很有感触。原来教育给我们提出的不单是分数的要求,还有更高的层面:那就是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在当今课改的大潮中,我们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载者,课堂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孩子们的,我们要甘于去做“服务生”,去做“后勤部长”。让孩子们去生教生,生带生,让他们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再是老师讲自己听那么简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求知欲,挑战欲和创新欲。在此,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些?我们是不是还在一味机械地追求应试教育?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不及格的学生大动肝火?是不是还在对反应慢的孩子歇斯底里?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满意吗?他们又是否满足呢?
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一辑,卢志文校长介绍了自己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的成长历程。在品读过程中,我被那种浓烈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在这一份份荣誉背后,我知道卢志文校长付出的是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教学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朵朵浪花,串串彩贝,行行足印。”“做一名有个性爱思考的好教师,记住每一个学生……”这些话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追求的上进心!
记得去年让孩子们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当时心里多少还有些欣慰。可直到今天,读了卢志文校长的“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这一节,才明白教师不应是蜡烛和春蚕这种悲剧人物。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应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在为孩子设计美好人生的同时,也应让我们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这就需要我们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而在这三者之中,事业心是最重要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它都会引领你克服困难向前进。
最后引用卢志文校长微博上的一句话结束:“很多劳而无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不精致!”让我们都去做一个力求精致,焕发生命光彩的教师吧!
第三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读《我们今天怎样做教育》一书有感
最开始,作为学校布置的任务,我开始阅读卢校长的《我们今天怎样做教育》一书。而当我细细品读时,竟读出了书中的“颜如玉”。我一直在想,卢校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答:1.卢校长是一个博学的人。他的博学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令学生折服,更让学生懂得了学习知识要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一道理。
2.卢校长是一个锐意创新的人。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建立更科学,更艺术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3.卢校长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他在描述个人经历的时候,总会自嘲,那其中更体现了卢校长的谦虚与对待事物的平常心。
4.卢校长是一个勤奋的人。在工作中,他充满活力,时刻富有激情的扮演着各个角色:教师,校长,朋友,学习者……
5.卢校长是一个如此平易的人。他不高姿态,不摆架子,就如同一位邻家的长辈,更像一位生活中的朋友。
……
在阅读中,我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而更加受益的,还是在教学中的感悟。卢校长提出的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使我感想颇多。
第一,“讲”不等于“懂”。卢校长生动的讲述了教师“讲”对学生耳朵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变化。教师绘声绘色的,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就懂了吗?当然不。只有激励学生主动地学,学生也乐于主动地学,再加之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取得课堂教学的进步。这不就是现在正在提倡的课改新模式吗?
第二,“懂”不等于“会”。课堂上的懂不等于课下练习的会,这中间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在把学生“讲懂”以后,课堂上的成果交流,达标测评要及时,到位,而课下的作业练习,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以“习”为“会”的正确引导。
第三,“会”不等于“通”。学生通过练习,已经会了,但有些题目稍加变动,孩子们就又不会了,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这中间没有学生自己的悟,学生并没有把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拿来就会用。这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巧妙地引导。这不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吗?
用卢校长的话来总结一下吧:学生自己能主动的“学”,科学的“习”,独立的“悟”,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动摇。这些也正是我们在课改路上前进的方向。
我不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的人,但拜读了此书之后,真的是有感而发想多写些什么。但真一下笔,又觉得江郎才尽,就写这些吧。
第四篇: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做一名有个性爱思考的好教师,记住每一个学生,并让每一个学生记住——富于创造的教师生活,充实而美好!”
“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 “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他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卢志文校长这一句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话犹如一丝丝细雨滋润着我贫瘠的思想,又似一盏明灯为我的教学工作指引着方向。读卢校长《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这本书,可以用“心潮澎湃”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下面把感受深刻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教育是什么?这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也许很多老师会感到茫然。是呀,参加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教育究竟是什么呢?当读到“正确认识教育”这一节,我才深刻领悟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深刻的内涵——“教育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让人不为别人所愚的漫长过程;教育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文明,国家强盛的发动机……”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教育,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服务教育。
“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当我读到卢校长的这句座右铭时,心里很有感触。原来教育给我们提出的不单是分数的要求,还有更高的层面:那就是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在当今课改的大潮中,我们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载者,课堂
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孩子们的,我们要甘于去做“服务生”,去做“后勤部长”。让孩子们去生教生,生带生,让他们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再是老师讲自己听那么简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求知欲,挑战欲和创新欲。在此,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些?我们是不是还在一味机械地追求应试教育?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不及格的学生大动肝火?是不是还在对反应慢的孩子歇斯底里?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满意吗?他们又是否满足呢?
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一辑,卢志文校长介绍了自己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的成长历程。在品读过程中,我被那种浓烈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在这一份份荣誉背后,我知道卢志文校长付出的是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教学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朵朵浪花,串串彩贝,行行足印。”“做一名有个性爱思考的好教师,记住每一个学生……”这些话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追求的上进心!
记得去年让孩子们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当时心里多少还有些欣慰。可直到今天,读了卢志文校长的“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这一节,才明白教师不应是蜡烛和春蚕这种悲剧人物。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应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在为孩子设计美好人生的同时,也应让我们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这就需要我们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而在这三者之中,事业心是最重要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它都会引领你克服困难向前进。
最后引用卢志文校长微博上的一句话结束:“很多劳而无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不精致!”让我们都去做一个力求精致,焕发生命光彩的教师吧!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牢记《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一段话:“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