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

第一篇: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

《完美自信手册》读书感悟

在莱芜考查学习时,陪同南宫骄龙豆捞的张厨我们在“万润发”买礼品时发现了这本书,感觉这书名特有意思,是啊,把握不好有时候人就会得意忘形。宇宙万物存在都是合理的,日出日落,阴阳平衡和谐,如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必然会惩罚你,如果一个人高兴过了,就会乐极生悲。我感觉这本书主要的意思是培养自己的自信,学会与别人沟通和交际,最值得分享的就是两点:

第一、聆听。这个观点我感觉看这书之前在我的生活工作中,没有做到,有时候回家了和孩子玩一会就烦了,和老婆说话聊天很少,没有聆听家人的心声,老是我行我素,大男子主义。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是我知道了原来的不足,对家人和父母的义务,一定要乐意倾听,不管一天工作有多累,回到家中,面对家人时,必须要做个好的听众,他们一天见不到你,心里有好多话想要说,而且在听的时候专心专意。还有就是在工作当中,认真的听取员工的心声。

第二、自我激励、欣赏别人。这一方面很难实施,尤其是工作生活中活中一些“负面的声音”,我们常常拿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从而断定自己的无能,所以我们要驱逐内心“负面的声音”,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让一些

负面的事情所蒙蔽,更不要去伤害别人。我记得在一次课程当中,有着这么一个案例,在秋分凛冽的大街上走着一个叫花子,天又冷肚子又饿,忽然从后面急速行驶过去一辆豪华轿车,只见叫花子随口骂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我们可以想一下,人都到了这种地步,他的心依然那么的骄傲看不起别人,看不清自己。

我感觉生活的真谛,就是一个因果关系,任何行为都会有结果,假如老是算计别人,人家绝不会和你交朋友;车站去晚了一步,你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车开走;顺其自然就是做好的生活方式。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结果,就像春天种豆,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今天的因就会是明天的果,哪还有人问,一些人老是做坏事怎么也没有得到报应,其实人生本身就是自作自受,从一出生开始就步入了苦海,那么怎样才能感觉快来呢,那就是去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为什么有的人幸福,而有的人不幸福呢?这就是你的前世为你种下和修来的福分,所以我们更要活在当下!请我们都记住下面本书封面上最核心的一句话!

得意时瞧得起别人,失意时瞧得起自己!

刘 明 伟

2011-3-31

第二篇: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美文摘抄

我在一所私立学校,从幼儿园开始一再免试直升,一直升到高中毕业。

我代表这个学校,参加过很多比赛——作文、演讲、辩论。从这些比赛拿到的奖状,足够当壁纸。

我也不间断地当班长,当模范生,当学生会主席,当毕业生代表,可是,我自己心里很明白——对这些比赛,这些“公职”,我都没有热情。

我从来没有把那些冠军杯当成是光荣,我也从来不认为担任那些“公职”是为了“服务人群”。我只是凭丛林动物的本能知道,这些冠军杯,这些“公职”头衔,都可以让我更任性,享受更多特权,也更方便摆脱困住我的课本里的世界。

我很冷淡而有效率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来赚取我要的空间。我的作文、演讲、辩论,全部都充满我一点也不信的谎言,用尽了我觉得很廉价的表达技巧。我不得不引以为耻,因为这些跟光荣无关,跟热情无关,只是为了换取更多小小的、不被控制的特权而已。

这是我在这家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学到的重要的东西:人,在某些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瞧不起你自己。

高中的最后一年,我终于用行动唾弃了自己的特权。我编了说实话的校刊,让自己被学校记大过。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把你抛到空中,接近一下星星,再让你跌进沟里,闻闻自己的臭。如果你运气不错的话,你会闻得到自己的臭,你会把自己洗干净。

我的运气还不错,我闻到自己的臭。

第三篇:别人的读后感

注:1)最近花了些时间在看《滚雪球》,下册还有部分没完,看完了要写总结,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这是豆瓣上2篇点击率很高的的对比文章。2)股市有跌荡起伏,人要淡定,多读书,多思考。-

1、好评文章-巴菲特真实人生的7个关键词

转载:豆瓣来自:Moon巴菲特唯一官方认可的传记《滚雪球》简体中文版终于2009年年初面世了,上、下册总共700多页也显示出了“股神”这本传记的厚重。传记从巴菲特父母写起,将巴菲特的整个人生按年代为序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我们面前,其中极少加入作者或旁人的主观评论,而只是叙述与记录。因此也有批评者认为该书在报流水帐,但这恰恰显示了本书的独特之处,不同于一般捕风捉影,利用巴菲特的某些场合的一些发言而拼凑出的巴菲特法则等书,该书将巴菲特做出任何成功的或错误的决策的细节完整的展现给读者,而留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作者丝毫未留自己观点的痕迹。

复利

巴菲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先发现“复利”强大力量的秘密的人,但是肯定是最懂得运用该力量的人。这也是这本传记为何取名滚雪球的道理之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滚雪球就如同复利产生的过程,很湿的雪意味着不断找到能够带来回报的项目,很长的坡意味着展示复利无穷的威力需要征服时间这个魔鬼。很多人都会说巴菲特很节约或是吝啬,作为世界上那个最富有的人依然开着旧车住着老房,但是如果你把现在的1元看成未来的100或是1000,那相信每个人都会更谨慎的使用信用卡,但是事实是几乎没有人这么想。巴菲特确实做到了如果你在1965年投资1000美元在伯克希尔A股,这笔投资现在已经升值到几百万美元。要让复利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你要尽早开启“滚雪球”的过程,巴菲特小时候就有一个目标: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试想如果他到30岁才开始有这个目标,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不是“股神”。另外,或许是性格亦或是天赋,巴菲特对金钱的追求似乎毫无止境,这也就帮助他不断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让整个滚雪球的过程没有停止。

专注

当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被问及各自成功的秘诀时,两人不约而同的回答:专注,成功需要专注,似乎成为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巴菲特对于投资的专注却还是异于常人的,而且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变化。他可以去图书馆翻阅所有关于价值投资的图书,可以在地下室查阅历史上所有的股票交易资料,可以年复一年的每日阅读华尔街日报,可以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到楼上去翻阅财务报表,甚至可以在结婚蜜月的时候在车后备箱放上大量资料…

长线

巴菲特最喜欢和学生们分享的一个故事就是“精灵的故事”,精灵同意立即让你拥有一辆汽车,但是你这一辈子都不能更换这辆汽车,那么你一定会竭力保养这辆汽车而使其不受任何破坏。人的身体与大脑也是如此,一生只能拥有一次,为什么要为了短期的享受而破坏长期的健康呢?引申到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其热衷持有的公司,他都非常注重长期性。巴菲特曾对盖茨说我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汉堡来也能经营,而你的微软却不行。巴菲特无法看清20年后这些科技公司会是怎样的,但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Dairy Queen等等却是可以预测的。这也是巴菲特从来没有投资任何科技类公司,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芒格说过,如果巴菲特想炒作自己的股票他甚至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几亿或者几十亿,但是他却不这么干,可口可乐也曾经跌去50%但是巴菲特依然没有丝毫抛售的意思,他更看重长期的关系而不是去耍小聪明的投机这个市场。但有一笔交易看似违背了巴菲特一贯的准则,那就是抛售中石油,我更多的认为这并非不看好中石油而是迫于政治上的压力。

关爱

巴菲特也被问起过关于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真正关爱你而不论你是否有钱。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来真正的关爱。大家也许会错误的认为巴菲特是一架“赚钱机器”,其实巴菲特拥有众多的朋友,而且从开始成立合伙公司起他就真正热爱这些朋友,因为不想让朋友因为他输钱而难过,他始终保持着极优秀的业绩,但最终也因为承受不了重压而关闭了自己的合伙公司。但这些朋友中很多依然跟随着巴菲特而继续投资了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似乎总能和他喜欢的人建议长期的友谊,如凯瑟琳格雷厄姆、查理芒格以及比尔盖茨。

名誉

巴菲特的确对金钱非常着迷,但是他却更看重名誉、诚信的品质以及道德观。巴菲特极度反感华尔街那种赤裸裸的贪婪,也曾经批评互联网公司那种胡说八道的承诺,同时他在2003年就指责信贷衍生品为金融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读后感《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投资的失败并不会令巴菲特有丝毫的愧疚,但是名誉的受损却会让巴菲特不堪重负。钱永远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名誉失去以后就很难挽回了。同样没有诚信你就永远不可能真正赢得财富。关于他所投资的所罗门公司欺诈的官司成为巴菲特最不愿提及的往事,虽然他并没有错,但是媒体连篇的报道使其形象大大受损。最近巴菲特又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50亿巨资投资高盛,这次已经接近80岁高龄的股神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再次站出来了,巴菲特喜欢这种正义使者的形象重于一切,媒体称其为21世纪的摩根,但是巴菲特一定也清楚也许高盛依然会给他带来诸多麻烦,但是这次他以完美的形象来展示其影响力,至少,股神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有救了!从他的报纸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就开始了,他也许就渴望有这么一天。

公平

作为国会议员的儿子巴菲特对于政治也有着其独到的理解,一生的经历使其深信“卵巢彩票”的概念,如果巴菲特不是生在美国而是菲律宾或是非洲的某个国家,也许就永远不会有股神了。一个人的出生决定了他的成长高度,这样的社会现状令巴菲特非常厌恶。作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和比尔盖茨都非常反对布什政府取消继承税的法案,这使其站在了大多数富人的对立面,而这些富人正极力游说政府取消继承税。巴菲特睿智的觉得取消继承税完全是“劫贫济富”的行为,因为总的税额无法降低,取消继承税必然增加其他税收,无疑就是减少极富人群的纳税而转嫁给普通百姓。更为重要的是他觉得这样将带给社会极大的不公平,如果你有幸抽中“卵巢彩票”在一个富人家中出生,通过财富世袭和政治游说你就将永葆财富与权力,而那些贫民却无法靠自己的成功和努力获得应有的成就。这样的社会现状会将美国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靠运气(彩票)而不是靠努力来获得成功的社会必将失败。这也是作为应该缴纳最多继承税的两个美国最富有的人极力反对取消继承税的道理,在这方面巴菲特和盖茨受到了卡耐基的财富观:“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很大的影响。

能力范围

不止是投资者,很多企业管理者也非常热衷于探讨巴菲特的成功,不同于一个纯股市投资者,巴菲特更多的是收购整个企业,其中许多并不是上市公司,而巴菲特总能够成功驱动这些企业管理者不断创造佳绩,即使不给他们任何股权激励。总的来说,巴菲特擅长的领域并不是企业管理,如果要从巴菲特身上学习一些管理技巧那可能会令大家失望的,之所以他依然给人们留下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印象可能是出于他身上的种种光环。巴菲特兴趣不在于深入去管理一个企业,因此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全美二十大企业之一,只有区区十几名员工,但巴菲特确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懂得把一个企业交给最擅长这一领域的人来管理。他虽然收购了这些企业但是依然让原始创始人来管理这些企业,因为这些创始人对企业有更深厚的感情,不会因为一些个人利益而去损害企业。最受巴菲特尊敬的一个经理人要算是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B夫人,巴菲特无数次在各种场合赞扬她,在90多岁的高龄B夫人依然会出现在店中促销商品,依然会为一些细节而指责职员不够敬业,B夫人就像一个传奇在103岁退休,随后一年离世。巴菲特的梦想就是有更多的“B夫人”来为其管理企业,而他只需做更能够令他痴迷的事情,不断翻阅旗下企业的报表,读取所有的数据。最终巴菲特寻找到两个最合适的人来管理他的遗产,他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笔捐款交给了比尔盖茨和其夫人梅琳达的盖茨基金会。巴菲特不同于其夫人苏珊,只有不断赚钱才是属于他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慈善却从来不是,但这一次他似乎又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如同书的最后写到的,巴菲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通过《滚雪球》我们也踏上了一条学习股神的“朝圣之路”。

2、中差评文章-巴菲特致富流水账和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这本传记非常枯燥,就像是小学生记的流水帐,没有幽默,也没有睿智的分析过程和火爆的内幕。本书废话比较多(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的轶事比巴菲特还多,就好比《大内密探零零发》中一句台词,“现在让我们先来访问一下这位农夫的母亲的隔壁邻居的小孩的那条狗”),根本就没有评论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分类整理。本书5/6的内容比不上《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好读,因为《巴菲特传》只写到了1990年。关于所罗门兄弟公司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不如读《说谎者的扑克牌》和《赌金者》。

感觉读巴菲特,缺少很多数据,不清楚历年投资清单和管理费用清单。简单取了本书上的一些数据,想了解巴菲特财富的来源,结果大吃一惊,前20年中,即使有很多的投资收益率,但是财富更多来源于收取的管理费用及其再投资,其中管理费用收益在70年代远超过投资收益。只是80年代后,投资收益取代了管理费用成为了最主要的致富来源,但是投资收益率已经减低了10%。

巴菲特的历史财富数据:

1956年,以17万4千美元开始投资公司;

1957-1969,年均复合增长率31%

1962年,巴菲特夫妇股份上升到100万美元;

1967年,巴菲特家净资产超过900万美元,其中去年收取管理费用150万;

1969年,净资产翻成4倍(收入费用和再投资),达到2650万美元(原始资本17.4*26=452万,另外2200万来源于收取的费用及其再投资);

1970-1976年,股票价格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收取费用,巴菲特财富还在增加(股票价格维持在40美元,只是1964年的4倍,收取管理费用远远超过投资收益);

1977年,47岁的沃伦身价7200万美元(一多半来源于收取管理费用);

1978-1983,巴菲特夫妇的资产净值从8900万美元增加到6.8亿美元;

1996年初,巴菲特身价160亿美元。(如果只看原始投入17.4*1.2=21亿缺口的140亿来源于管理费用及其再投资)

2005年,巴菲特个人资产超过42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20亿,来源网上)。

1997-2007年,年复合增长率12%,(160*1.12^13=698亿美元,收取费用不再是财富主要增长方式)。

在1995年,Berkshire的总资产还有73.5%由股票投资组合构成,至少在理论上,任何投资者都同样可以实现这样的结构。但截至2008年6月30日,Berkshire的持股占总资产比例仅为25%。巴菲特说,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在过去的十年中,Berkshire经营的业务增长比有价证券每股股价的涨幅要快得多。巴菲特说,未来投资回报如果能达到10%他就非常高兴。

巴菲特目前更像是企业领导者,而不是投资者。他和普通经营者的区别是,他会挑选公司和经理经营,自己做幕后。

巴菲特认为未来不会再有过去几十年那样的股票投资机会,遍地是黄金的年代过去了。他选择了自己经营作为重点,因为他有实力购买公司并选择经理经营。

过去的方法放在现在不一定适用,这本书让我得到了观点:

1、巴菲特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大量阅读非常重要;

2、前期重点应放在收益率,只要刚开始收益率好,就可以孜孜地宣传业绩,中期就可以大量收管理费用变大雪球,后期雪球随便滚滚10多年就非常大了;(尽管巴菲特收益率高,但是大量的后来者并没有享受到期望中的高收益,只是前期的人大赚特赚了,有点像金字塔)

3、巴菲特更像是购买公司并管理,而不是简单的投资,巴菲特目前正在转型,由投资者变为CEO之父。

第四篇:《时生》读后感

《时生》读后感

kinchan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刚开始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很好看的推理小说,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竟然是科幻+情感。这让我这个东野圭吾的书迷,让我开始感到一丝丝的好奇。推理作家开始写一些情感类的作品,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会搞什么幺蛾子呢)抱着这种心态我决定去看一看。

好吧发表我的读后感之前,先容我说一句,我只是好奇,并不觉得吃惊,因为熟悉东野圭吾的读者们一定知道,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并不是写的作案手法有多么精明,侦探破案的过程有多么多么的仔细,而是在于情感上细节的把握在侦探小说里面真的是独一无二了(并不是我否定他在描写那些作案和破案细节上有多么的菜),所以是听是由他来写情感类的作品,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少了以往的那些推理的细节,仿佛一开始就要直接进入高潮了,但是这个却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预想,整本书高潮迭起。

想起今年早些前上映的贺岁档里的《乘风破浪》,不得不说故事有那么几分相似。时空穿越,与过去的父亲相见,一起经历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结下深厚的友谊。得知真相的父子俩的留下了泪水。嗯,简单的说说剧情啦。

起初刚看《时生》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是再讲一个本该温馨的家庭了的种种不幸,面对着因病变成植物人的孩子,夫妇俩伤心又很绝望,本以为接下来会是夫妇俩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突然好转起来,最后团圆的结局,一开始已经要打算放弃了,但是毕竟东野圭吾写的就再往下看看吧,然后看到这么一句话:宫本先生心如刀割。望着已成植物人的独子,他忽然想起一段尘封多年的奇妙往事:“其实,20年前,我和时生就已相识......。当时我的反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还有这种操作?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竟然开始写科幻类的小说,不可思议,本以为这是父亲穿越回过去去阻止儿子成为植物人的故事,冷静下来分析,东野圭吾是不会写那么狗血剧情的作家。镜头一转来到了二十年前,这是后的宫本先生还只是一个名叫宫本拓实的小青年,但是这个年轻人并没像20 年后的他那么优秀,只是一个依靠诈骗推销来谋取金钱的无良人事。就是这样他和本作的主角宫本时生相遇了。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从未来来到你的身边,参与你的青春疯狂,引导你的愚蠢幼稚,你会怎么样?估计很多人会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自己如果和自己孩子一样年轻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故事按照套路本应该是这样展开的,时生前去认亲,而拓实很冷淡的回答了他,翻译的简单一些就是:你小子脑子有问题吗?然后时生去做种种证明。而东野圭吾却不是,儿子想证明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并没有一开始就这样出现。一开始 仅仅说自己是老爹的熟人远方亲戚而已。这让很多读者都很心急,甚至到现在很多人还会在我面前说,如果我未来的孩子能够来现实和我一起生活那是再好不过了。嗯,确实不错,至少证明你未来不是单身。

当然刚刚只是玩笑,然而我想很多人可能做不到这一点,现在的人们警惕性是很强的,试着想想你收过的那些诈骗短信,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个儿子在等着你去拿现金赎?同理当一个自称是你儿子的人来到你的面前,并且说出了你的种种事情,我估计八成人的反应都是:快打110 这里有跟踪犯。你觉得这个说的太现实了?没错,东野圭吾就是这么一个擅长抓住现实小细节的人,而《时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假设后的一个作品,虽然看似不可能,但是故事总是能让我感到温暖,那份亲情升华后的友谊。

简单的来看一下剧情患了绝症的儿子时生在临终前由于某种力量回到了25年前的东京,遇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拓实。父亲那时候的女友千鹤小姐,实在是看拓实太不争气终于选择离开。而她的对象冈部先生却因为挪用了来路不明的巨款被黑帮追杀。拓实被黑帮威胁着去找千鹤,其间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以及自己身世的真相。拓实在时生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千鹤和冈部,知道了自己的亲身父亲的生平,原谅了亲生母亲把自己送养。在这两周里,父子俩一起经历着种种,做相同年纪的人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拓实也成长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男人。两人经历着不同寻常的父子情谊(摘自百度百科)。其实这部作品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很压抑,因为就算时生是他父亲人生中出来纠正他人生的一个朋友,但是却也无法避免最后时生的离世,时生曾说过“他的父母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整本书一直在强调亲情,不论是时生的父亲拓实和自己亲生父母还有养父母的亲情。还是时生20多年后父母对他的那份亲情都是一种家族的牵绊,不论中间经过了什么,他们的初衷还是爱着你的。

说了这么多偏鸡汤的话,那接下来就说说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一点吧。时间穿越本就是一个悖论,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未来,还是时间本身引导了未来?相信看完这本书,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吧。儿子改变了父亲的过去,但是父亲把儿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会形成一个圈,就像是有了哲理的鸡生蛋,蛋生鸡。但是东野圭吾却很巧妙地转移了关注点,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感情上来(虽然我很想为这个问题纠缠下去)。最后的这一幕真正的戳中了我的泪。大体是这样,时生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父亲这样说道:我不后悔做父母亲的孩子,他19年来过得很幸福。然后为了在一场车祸中为了救父亲牺牲了自己。当镜头拉回到现实的时候,父亲来到儿子耳边说道:我在20 年前的老地方花屋敷等你。”就这样这本书就这样平静的结束了......或许是父亲自序的故事结束了,也正是时生时空旅行的开始吧。

最后就让我用书中的话结束吧:确信喜欢的人能好好活着,即便面对死亡,也有如看到了未来。未来不仅仅是明天,未来在人的心中。只要心中有未来,人就能幸福……

第五篇:《请欣赏别人》读后感

五(4)盛 雯

《请欣赏别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时,他出走了.在途中救了两个溺水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

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记得

有这样一个故事,残疾姑娘小英从小就不爱说话,在班里,一直孤独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次故事会上,老师让小英上台演讲,她正犹豫时,教室里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给了小英勇气,她勇敢地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正当她走下讲台的那一刻,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回荡在教室里,小英非常感动.正是这一次次的掌声,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她变得快乐,坚强起来.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掌声 ,让我们真诚地欣赏别人,这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种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修养.同学们,只要我们敞开胸膛,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我们的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下载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得意时瞧得起别人读后感[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别人喝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为别人喝彩》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感触良多。这篇文章用了两个具体事例表达了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我们也要为他人喝彩。第一个事例讲的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有一个学......

    当别人骂你时怎样应对

    当别人骂你时,教你该如何回应对方,绝对好用 1、当别人骂你好狗不挡道时,你应该回答,好驴不乱叫。2、当别人骂你:装B、傻B、B脸、贱、不要脸、这时你应该要回答,我贱是因为看见你了......

    比别人多做一点读后感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 通过学习“比别人多做一点“这篇文章让我明白: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只有这样,哪怕你面对的是一件小事,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在激烈的社会竞......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论别人)

    《论别人》读后感 陆云飞 “有自己才有别人,也有别人才有自己。”这是朱自清先生说,人人都能懂的道理。但他又说“是许多人不能行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把自己和别人......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1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给人以启迪。文章开头交代:一位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个徒弟,用同样大小的纸张,看谁画的骆......

    秦时明月读后感

    《秦时明月》读书笔记郑中实验学校 s904 荆杉梗概《秦时明月》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遗著,取用历史人物,但故事为原创。温世仁先生病逝后由相声瓦舍续写。这部书讲述的是秦国时......

    寻找时传读后感

    《寻找时传祥》读后感读完《寻找时传祥》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时传祥无比敬佩之感。我敬佩他那工作不论贵贱和“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无私奉献精神。 时传祥是......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读后感(一) 樊基远 活着、干事;干事、干好 很早就在网上粗略的了解到烟王>故事,但那只是个梗概,本次细读传记,油然而生的伟大浸入心底,那是尊重、是理解、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