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2: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时传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时传读后感》。

第一篇:寻找时传读后感

《寻找时传祥》读后感

读完《寻找时传祥》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时传祥无比敬佩之感。我敬佩他那工作不论贵贱和“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无私奉献精神。

时传祥是一个背粪的清洁工人,他一天背的粪,总量大约有5吨重。节假日也没休息过一天。右肩磨出了一块黑黑硬硬的老茧,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累”字,总觉得“干不好,人家不方便”。他不怕脏,不怕累,无论刮风下雨,都组织队友干活,从不停歇。

他因动人的事迹和突出的贡献,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与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握过手。

可是命运却来捉弄他,“文革”中,他因曾与刘少奇握过手,便也像刘少奇一样,被打成了“工贼”。带着一身的病痛,被遣送回山东老家。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为时传祥的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时传祥还始终保持着他的职业习惯,每天总是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的。后来因为听到刘少奇死讯而精神失常。两年后,他也去世了,死时60岁。

现在这个社会,像时传祥这样的人,我们也许找不到了。不少人对清洁工都抱着一种歧视的态度。有人教育孩子时,还指着清洁工人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和这些人一样,你看多脏啊!”这是多么错误的态度啊!

社会分工不同,每一种工作都是要人做的。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当官的也是人民的公仆,每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为美化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看待这个职业,看待清洁工人。我们应该感谢辛辛苦苦为我们营造幸福环境的清洁工人才对啊!

时传祥不在了,但我希望时传祥那种工作不论贵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人间,激励着人们干好我们社会的每一项工作。

第二篇: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教材分析】

《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另外,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谋篇布局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很出色,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应在分析人物过程中体会、归纳并学习。

【学情分析】

职中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引导、对比、换位思考、归纳等方法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人物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物,感悟人物,感受人物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第一课时)

2、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寻找”的目的和含义。(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及谋篇布局的方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出示几组明星名人的图片和时传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都是谁,顺势引出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

导入语:现在呀,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拿破仑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代精神的时传祥的却越来越少了。看到照片,大家都停顿犹豫了,说不出他是谁了。其实他也是明星,只不过他成为明星的年代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点远,但是,他身上闪烁着光芒的时代精神依然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他就是时传祥。记者孙德宏在他去世20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独立采写了有关他的一篇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二、明确学习目标。(见幻灯片)(1分钟)

三、朗读:分组朗读课文的五个部分(1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在了解这个“时代明星”之前,我们分组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这位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明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的祖辈、父辈如此心心念念不肯忘记。

1、生字词

偌(ruò)大

诚挚(zhì)揣(chuāi)着

黯(àn)然

老茧(jiǎn)

淳(chún)朴

出差(chāi)

耿(gěng)

挨(ái)逝世(shì)

四、合作、探讨

1、了解事迹。(8分钟)

过渡语:在大致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组内自己细读课文,然后和组内的成员一起合力找出这篇课文都记叙了时传祥的哪些事迹。

明确:对工作敬业、实在;每年每天干活的情形;为耿大爷家从侧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在文革动荡的年月里正直为人、待人的事;插叙了五六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打扫村里大道;病中坚持置酒向刘主席敬礼。

2、时传祥的时代(6分钟)

过渡语:既然同学们已经在课文中找出了时传祥的事迹,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这些事迹都分别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呢?

明确:解放前——解放后——动荡年月——现在(虽然现在时传祥已经离开,但是精神依旧在。)

五、教师小结(3分钟)

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过这篇课文的脉络,也已经知道了这一位时代伟人的功勋事迹,我相信同学们也对他有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平凡的掏粪工人,因为自己的正直为人,敬业本分的品格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哪怕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被人认做“工贼”依旧无怨无悔的为村里的人作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希望时传祥的精神能够影响到今后的你们,能在 工作岗位上既干出成绩也能正直为人。

六、课后作业

研讨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寻找时传祥》这篇课文的行文脉络,同时也熟悉了时传祥其人的事迹,作者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追寻着时传祥的足迹。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也来寻找一下身边的“时传祥精神”。

二、带着问题重读课文

问题1:时传祥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明确:时传祥的精神是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时刻为民的精神。

过渡语:那么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说时传祥精神,什么样的精神被称之为时传祥精神呢?就让同学们重回课文,立足于文本,在组内细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时传祥精神。

问题2:在作者寻访时传祥的过程中,现在这些人又是如何看待时传祥精神的?从文中找出词句。

明确:他的精神渐渐被人淡忘,他这个人也越来越没人认识,文中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以及在第二部分中“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茫然。”

过渡语:同学们在读完课文之后也概括了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是同 学们也发现了,在作者写时传祥的同时还谢了一些现象,那就是现在的人对时传祥以及时传祥精神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现在人的态度?具体是哪些句段呢?

三、交流中感悟精神传承

过渡语:有人认为,社会在快速发展和变化,我们已经告别了掏厕所、背粪桶的年代,时传祥精神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作何理解?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时传祥的工作现如今被高科技所代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时传祥的精神就过时了,因为不管是哪一个时代都需要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正直为人。

四、寻找新时代的“时传祥”

1、过渡语: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见证了一代伟人的功勋,他的精神也时时刻刻在感染着现在的人,同时也在感染着在座的同学们,那么是不是如同时传祥这样的人只出现在五六十年代那样艰苦的岁月?不,并不是,现如今也有很多我们身边的例子在诠释着不一样的新时代“时传祥精神”。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身边出现的新时代时传祥。

2、老师补充例子(幻灯片,教师简要介绍一下事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三篇: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寻找”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疏通字词 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糟蹋(tà)

糠饼子(kāng)诚挚(zhì)

请学生读记这些字词。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

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到了解放。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 城市清洁工作。1958年

增加工作量

1959年10月26日

出席“全国群英会” 1964年 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

1965年 当选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

1971年 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被遣送回老家

1972年10月26日

病危时,怀念刘主席

1973年 精神失常

1975年5月报9日

去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三、作业:注音 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

糟蹋(tà)

糠饼子(kāng)诚挚(zh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

二、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课文第一部分

(一)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二、三、四)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第三部分

(五)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2、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

敬业、实在(一是通过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砖、清厕的事例。

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正直、本分。(一是通过时传祥家人的话。二是通过“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写的)

三、探究活动

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第三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三、作业:

小作文:记一个时传祥式的人

第四篇:寻找时传祥

第十七课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知识要求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能力要求:

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重点难点:

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箱的事迹及思想。

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2、讲析文章第一部分,理解内容及中心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起跑线

1、导入课文。

“文革”期间,一个师傅一手带大人,把师傅大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

“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孙德宏语)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2、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

偌茧耿挚

(2)接力阅读,依次读完

(二)学海拾贝

1、简介作者和时传祥

2、听朗诵录音,整体感受文章

3、阅读课文,按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自然分成三部分

4、讲析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问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日呢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3)老师小结

本部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复杂的心情:“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深刻而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但作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尤有“重访”的必要和重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旧课,加深理解

2.学习第二、三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

3.总结全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读自己搜索到的时传祥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2、提问:文中第一部分交代了两个时间:一个是“三十六年前”、一个是“十六年前年”,这两个时间分别代表着什么?(不讨论,指名回答)明确:“三十六年前”是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握了一次手”。“二十六年前”刘少奇主席连真名字都不能说地去了。

(二)讲授新课

1、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看书后回答)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自然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明确:“循着”“重访”“探寻”。

追问“这三个词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桌讨论)明确:是总在“寻找”,表明引出下文的回忆。

提问:在寻找过程中,作者问到两种人,两种人的反映都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看书后同桌稍作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A、问到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大学生也:“双眼漠然”,表明不知道、不了解。说明时传祥距离年轻一代太遥远了。B、问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有些激动”表明惊讶、惊喜,是盼望已旧的神态,说明他们对时传祥喜爱、怀念,对时传祥精神回归的热切盼望。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先讨论后回答)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3)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

提问:对时传祥所受遭遇的同情与愤怒。

(4)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文中概括回答)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再造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追问:哪两个典型事例事件?(看书回答)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4)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后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桌讨论)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和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

2、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看书后概括归纳)

明确: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传祥都保持了正直、本分的人格。

提问:为了突出表现他这一性格,文中写了哪些事?(看书后同桌讨论)

明确:A、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B、坚信了;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C、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3)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3、课文总结

(1)文章主题的把握。(2)中心思想。(3)写作特点

A、开头、结尾独特新颖,尤其结尾十分含蓄。

B、谋篇布局和细节描写很细致精巧,语言运用较讲究。

第五篇: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执教者:高州市祥山第一中学 梁子春

【教学构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时传祥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作者给予本文的厚重主题: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人感叹道:“现在啊!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你们知道时传祥吗?现在请你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四)了解文体特点

本文属于人物通讯(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记叙简略;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记叙更具体、更详细,且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五)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六)简介时传祥

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穿插介绍掏粪工)

(七)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按时间顺序找出时传祥的经历。

2、时传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找出表现他人物形象的事例。

3、不同时代的人对时传祥的态度如何?

4、时传祥已去世三十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 <2> 请学生回答问题后,课件展示:

明确:

1、时传祥主要经历:解放前,背粪谋生,挨打、挨骂、挨饿;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掏粪、背粪;1959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领导接见;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与刘少奇握过手,也成了“工贼”;1971年,因病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2、分析时传祥人物形象:时传祥是一个敬业、实在、正直、本分的人。(时传祥精神)具体事例有:(1)为耿大爷家从厕坑中捞砖、洗砖、垒墙及清厕。(2)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成为全国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打扫村里大道。(插叙)(4)病中坚持置酒向刘主席敬礼。

3、不同时代的人对时传祥的态度:

解放前:挨打、挨骂、挨饿(受歧视)

五六十年代:尊重、赞扬、推崇(成英雄)

文革期间:工贼、挨批、遣送(被摧毁)目前:年轻人----不知道

老人们----引以为荣、不满现状

国家领导人----怀念、尊重

有身份人士----笑谈、感慨

4、我们要寻找的是时传祥精神。“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敬业、实在、正直、本分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

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社会需要时传祥精神。

(八)总结反思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已经逝世三十多年了,但他依旧震撼、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多接触这样的精神人物,为自己的精神高原夯筑基础,即使周围有着太多的动荡和改变,也能够执着自己应有的那份坚持。

(九)作业布置

查找有关资料,寻找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17、寻 找 时 传 祥 孙德宏

时传祥精神----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下载寻找时传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时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范文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式。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82中李明芬 教材分析。 《寻找时传祥》,体裁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属于广义新闻的范畴, 更......

    《寻找时传祥》 导学案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2.通过解读文本,理解并学习时传祥的精神——敬业、正直、实在、本分;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知识......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 寻找时传祥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2.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 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

    八年级语文寻找时传祥(合集5篇)

    寻找时传祥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及答案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 17.寻找时传祥 学习目标 1.积累“诚挚、黯然、人海茫茫、人世沧桑”等词语。 2.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4. 体......

    fg《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82中李明芬 教材分析。 《寻找时传祥》,体裁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属于广义新闻的范畴, 更看重事件本身的本质与升华。它具有新闻的共性特点——......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白莲学校 陈银英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2.知道要通过具体、典型事例写人物通讯。 3.理解“寻找”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